城市双职工家庭带娃难怎么办?——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书记沈炜的调研手记

调研手记:城市双职工家庭带娃难怎么办?

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书记沈炜

生娃没人带、带娃成本高,是上海这座城市很多家庭面临的现实难题,背后也存在着广大市民对鼓励生育二孩、三孩政策落地的配套措施的期盼。因此,做好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是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的民生实事,是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释放人力资源潜力、增强城市活力、提升竞争实力的重要举措。

作为全国唯一由教育部门归口管理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工作的地区,上海在2017年率先构建了托育服务工作体系,2021年出台首个地方学前教育和托育服务发展“十四五”规划。2022年,颁布《上海市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条例》,率先把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与3-6岁学前教育进行整合立法,开展一体规划、一体实施、一体保障,成为全国首部覆盖0-6岁婴幼儿全年龄段公共服务的地方立法,着力为广大市民供给普惠的托育资源。

主题教育期间,我们带着教育部门的同事,对照中央和市委要求,对我市托育服务工作开展了专题调研,实地了解现实需求,和基层一线的同志们一起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寻找破题良策,回应所需所盼。

一、市民托育服务需求大,托育工作需要立足新形势、展示新作为

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2022年我市新生人口出生数量分别为12.76万人、11.6万人和10.8万人。为鼓励更多青年家庭生育二孩、三孩,止住新生人口数量持续下降态势,需要从生育、养育、教育等环节同时发力,优化政策举措,努力缓解城市家庭的后顾之忧。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把加强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体系建设作为这次主题教育调研的重要内容。

从调研走访了解到的情况看,目前我市提供的托育服务资源主要来自四个方面:公办和民办幼儿园开设的托班(即以前的“小小班”)、社会力量举办的托育机构、街镇开设的社区托育“宝宝屋”,以及各类科学育儿指导站点。

到今年6月,全市提供“全日托”“临时托”“计时托”的各类托育服务机构共有1485个,托额总量6.6万个,其中:普惠性机构占机构总量的70%,开设托班的幼儿园占幼儿园总量的62%;有科学育儿指导站点近1000个,覆盖所有街镇社区,初步构建形成以幼儿园托班为主体、普惠性资源为主导的托育服务体系。总的看,经过6年左右建设,我市托育资源得到了扩增,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看护难”“带娃难”问题。

通过实地调研和座谈交流,我们也发现,对照新形势下落实国家有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新部署,我们的托育服务工作还需要花更大力气、下更大功夫,进一步回答好如何将各类托育服务资源和科学育儿指导服务统筹纳入“15分钟社区生活圈”,如何进一步挖潜公办幼儿园托额、扩大社区托育“宝宝屋”资源以满足老百姓需求,如何进一步促进托育服务价格更实惠更优惠,如何进一步方便查询托育服务资源、为老百姓提供权威真实信息、维护好其切身利益。

二、坚持目标导向,盯住裉节难题,精准施策疏通堵点

完成托育工作实地调研后,我们全面梳理收集到的各类信息数据,对搜集的诉求信息进行科学甄别,分类梳理问题的真与假、大与小、难与易,组织力量进行专题研究,形成针对性举措,据此修订了我市2018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本市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并配套制定《上海市托育机构管理办法》《上海市托育机构设置标准》政策措施,努力从制度层面使问题解决常态长效。

一是把科学育儿指导纳入“出生一件事”服务。我们在“儿童优先、服务家庭、教养医结合、精准指导”理念的引领下,会同各区加快布局完善嵌入式、标准化的家门口科学育儿指导服务点建设,打造含有科学育儿指导服务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把“上海科学育儿指导服务”嵌入“随申办”,实现一键点击,每年为每一个新生婴儿家庭提供12次家门口的免费科学育儿指导,可以带着婴儿预约参加各种线下活动。

二是强化以托幼一体和社区“宝宝屋”为主体的普惠性托儿供给。幼儿园开设的托班是最受人民群众欢迎的托育服务模式。针对调研反映的托育服务供给还不够充裕、价格还不够实惠问题,我们跟相关部门和各区一道,抓住当前3-6岁学前儿童在园规模减少而腾挪出的资源,要求所有幼儿园都要做到托班(小小班)应开尽开、能多开的多开,全面扩增普惠性托育服务资源。今年秋季学期,全市新增公办幼儿园托班托额2000余个、新增社区托育“宝宝屋”5300余个。

三是上线运行“托育服务随心查”应用平台。针对老百姓反映的托育服务信息查询还不够方便的问题,我们坚持边调研边整改,以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工作为契机,运用信息化工具赋能托育服务,搭建家长需求与资源供给精准对接的桥梁。6月初正式上线“托育服务随心查”应用平台,目前点击查看机构详情的已达10余万人次,为家长获取家庭周边的托育服务信息提供了便利。目前,我们还在组织力量升级应用模块,把幼儿园托班、托育机构、社区托育“宝宝屋”、科学育儿指导服务站全部纳入平台数据推送、查询和应用分析范围,让家长能够根据需求及时查询了解权威数据信息。

三、开展托育服务调研的思考和心得

“幼有善育”事关千家万户和城市未来。努力满足年轻父母育儿新期待、科学呵护全社会“最柔软群体”,这是提升市民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抓手。通过这次主题教育调查研究,我有三点体会和感受特别强烈:

一是形成共识是破题前提。解决好“老、小、旧、远”民生难题,事关人民城市建设。其中,幼儿托育和学前教育这个“小”的工作做到位了,年轻人就能少很多后顾之忧,能够鼓励我们的年轻人更愿意生娃养娃,这座城市人口的长期均衡发展就有了保障,城市的长期发展就有了活力。因此,把“小”做大,摆在重要日程做好,其实是以小见大、至关重要。

二是问题导向是解题指引。这些年,我们已经初步架构了以幼儿园托班为基础、以普惠资源为主的托育服务格局,探索积累了制度成果,在全国形成了示范引领。同时,新形势下老百姓对托育工作会不断有新的需求、新的期待,解决了“带娃难”之后还需要解决“带娃贵”,解决了“入托难”之后还需要解决“入托远”。我们需要在新形势下不断回应老百姓的新诉求新期待,努力提供人民满意的托育服务。

三是协同联动是答题保障。抓好《上海市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条例》这部地方法规的执法工作、全力供给足额可及的托育服务资源,需要市级相关部门有力协同,需要市、区、街镇政府高效联动。教育部门需要发挥牵头作用,会同相关部门在托育资源供给与丰富、托育机构设置与监管、托育教师待遇与职称、经费投入与保障等方面落实相关措施,让幼儿家庭和托育机构从业人员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把政府部门的努力指数、奋进指数转化为老百姓实实在在的满意指数、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