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市深入实施强工业行动推动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全市深入实施强工业行动推动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
嘉峪关市人大常委会
根据嘉峪关市人大常委会2023年工作要点安排,市人大常委会围绕“雄关要发展、我该干什么”成立调研组,对嘉峪关市深入实施强工业行动、推动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组实地查看了工业园区、酒钢公司等8个项目建设和产业提升改造情况,分别召开强工业行动和推动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情况调研汇报座谈会,同时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当地工业园区发展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以期借鉴“他山之石”完善嘉峪关工业园区发展思路。
一、基本情况
嘉峪关工业园区2002年由原省经贸委批准设立,2006年经省政府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为省级工业园区,2018年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高新区)。经过近二十年发展,园区主导产业凸显,高质量发展向纵深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逐步构建,综合实力已位居我省和西部同类开发区前列,先后荣获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低碳示范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等称号。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获得全省省级开发区、省级高新区考核“双第一”,连续十一年荣获优秀省级开发区、连续四年荣获优秀省级高新区称号。2023年入选“中国省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百强榜单”,排名第82位,连续两年成为我省唯一入选的开发区。目前,高新区正上报工信部,积极争取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一)产业布局合理优化。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因地制宜优化产业规划布局,呈现“一区四园”产业分布格局。建园以来,共计投入财政资金7.62亿元,已建成道路总长83公里,绿化面积106.7万平方米,水、气、暖管网79.5公里,污水处理站两座,供电线路117公里。建成区面积51.52平方公里,远景规划193.58平方公里。
(二)政策支持不断强化。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和实施“四强”行动,按照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构建“2+6+N”产业体系要求,市委市政府出台了稳定经济增长实施方案、贯彻落实“四强”行动实施意见、强工业行动计划(2023—2035年)等政策措施,统筹政策和资金向园区倾斜、资源和要素向园区投入、产业和项目向园区聚集。
(三)经济实力不断壮大。2022年末,工业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746.2亿元,同比增长18.7%;工业增加值116.4亿元,同比增长27.8%。社会贡献度持续增强,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固投、税收(大口径)、就业五项指标占全市比重分别达到67.76%、32.1%、20.83%、54.42%、31.25%。首次跨入全省工业增加值超百亿元8个工业园区行列(5个国家级、3个省级),经济实力排名第六,在全省47个省级开发区中排名第一,经济总量已超过省委要求园区工业增加值达到所在市GDP20%以上的目标,已成为嘉峪关市产业发展的主阵地,经济发展的主载体。
(四)主导产业优势凸显。立足工业比较优势,园区构建起“清洁能源—预焙阳极—电解铝—铝材”“精品钢材—装备制造—高端合金—新型建材”,即钢、铝两条千亿级产业链。2022年末,园区钢、铝产业合计完成工业产值597.9亿元,占园区工业产值的80.13%,主导产业支撑牵引作用日益凸显。
(五)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一是扎实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行动。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和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精神,制定出台全面优化营商环境“6+1”政策体系,为企业营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守信践诺的诚信环境。2023年1月至9月,园区中小规模纳税人享受减税降费达3212.93万元。二是落实省委关于领导干部包抓联企业部署。全市副地级以上领导干部包抓联企业46户,市人大常委会决定将每年6月3日设立为“嘉峪关企业家日”,市政府每季度开展“企业家交流日”。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塑造“嘉快办、逾难关”等政务服务品牌。三是开展专班服务。建立“一企一档”问题库,实施重点企业“一企一策”、重点行业“一行一案”,落实包抓产业专班服务制,主动靠前、跟进服务,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嵌入政务服务各环节。
(六)招商引资质效并重。贯彻落实全省招商引资大会、全省强工业行动推进大会暨先进企业和优秀企业家表彰大会精神,聚焦钢、铝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开展“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3年来,落地园区项目17个,甘肃甬金22万吨精密不锈钢板带、索通20万吨锂电池高端负极材料及配套、大友公司工业硅矿热炉等项目相继建成。2022年,园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亿元,同比增长40.4%,占全市固投比重由“十三五”末的13.46%提升到20.83%,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全市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七)晋升等级扎实推进。一是强化组织引领。成立市级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出台全面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方案,筹建嘉峪关高新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形成“管委会+开发运营公司”运行管理框架。二是强化规划引领。正在编制《嘉峪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规划(2021—2035)》(待评审),规划打造“一核两区”产业格局(以工业园区为核心,酒钢工业区和四〇四生活保障区为两区)。三是强化创新引领。出台促进科技创新、“瞪羚企业”认定、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平台培育等政策。2022年,全市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达65.61%,较上年提高了13.13个百分点,增幅好成绩;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达2.71%,居全省首位。园区现有高新技术企业3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家,发明专利授权量57件。
二、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十四五”以来,工业园区取得了长足发展,但还存在经济总量不够大、投入产出比较低、创新驱动力不足及体制机制不够顺畅等问题。
(一)在体制机制方面。一是管理体制机制不活。目前园区管委会仍然沿用行政管理模式,人财物相匹配、责权利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尚未形成,机构设置、人事管理、薪酬待遇等均属事业单位性质。二是简政放权力度不够。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省级工业园区职责职能相关文件规定,应赋予园区市一级的审批管理权限落实不够到位。三是市场化运营程度不高。经营园区没有形成市场化、公司化理念。同时新筹建的产业发展公司在充分发挥招商引资、开发建设、资本运营、土地预储备、投融资服务等功能作用方面还需努力摸索。
(二)在高质量发展方面。一是亩均投入产出低。园区目前亩均投入少、“亩产”回馈少,投入与产出都较低。二是闲置土地多。据统计,截至2023年9月,园区正常生产企业174家,占比58.19%;半停产和长期停产企业125家,占比41.8%,占地137.26万平方米。三是企业经济体量小。园区规模以上企业59家,占园区纳统企业的17%,不足五分之一;年产值1亿元以上企业只有31户,占比9.39%,不足十分之一;年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只有14户,占比4.24%,不足二十分之一。
(三)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一是节能降耗压力较大。全市节能降耗任务主要集中在园区,与创建国家高新区综合能耗的目标还有差距。二是骨干企业受能耗“双控”影响增产较难。园区内钢铁、电解铝、水泥等大宗建材产品受能耗“双控”和国家压减产能政策限制,不能达产或充分释放产能,进而影响产值正常增长。三是尚未编制双碳规划。2023年9月,中央印发《关于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的意见》,就推动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作出决策部署。但园区尚未编制“双碳”规划,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方面提前谋划不够。
(四)在打造“六个典范”城市方面。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打造“六个典范”城市总体要求,结合园区发展现状,一是在打造“产城融合”典范方面谋划不深。园区发展与城市融合度不够,有产无城,三产配套设施不够齐全。二是在打造“地企协作”典范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围绕企业需求,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强化公共服务等保障措施,与酒钢、四〇四等地企协作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化。三是在打造“绿色发展”典范方面还面临诸多制约因素。面对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受投资需求量大、科技研发能力弱、市场不稳定等因素制约,园区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难度较大。
三、对策与建议
党的二十D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重要指示:“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把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发表主旨演讲,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中央、省委相继印发关于深化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实施意见。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打造“六个典范”城市新举措。这是新时代加快园区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面临的新机遇,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完善规划明路径。要落实中央、省委要求,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完善规划、明确路径方向。按照中央、省委关于深化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紧扣全市高新区发展定位和打造“六个典范”城市的总体要求,结合“双碳”战略,把园区发展规划纳入全市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进一步完善总体规划,推进工业园区由工业产业聚集区向“产、城、人”融合的高新区、城市功能拓展区转型发展。
(二)改革体制机制增活力。一是尽快落实改革举措。使“管委会+开发运营公司”模式及实体正常运行、发挥作用,运用市场化手段,进一步增强经营园区能力。二是放权到位。突出服务项目、服务企业职能,厘清园区权责清单,使园区充分行使市一级审批权限,达到工作高效运转的目的。三是改革人事薪酬制度。下放选人用人自主权,全面推行更加灵活的人事薪酬管理制度。园区现有干部职工保留身份职级,与产业发展公司职工“同绩效考核、同薪酬管理”,激发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积极性。
(三)提高发展质量增效益。一是清理闲置土地。鲜明树立“以亩产论英雄”导向,开展土地利用综合评价,分区域确定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一企一策”腾退出清低效用地,释放土地资源,为未来发展留出空间。二是优化供地方式。规范有序实施不同产业用地类型间的合理转换,适度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推广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年期等方式,降低用地成本。尽快落实分区域环评、标准地供给等政策,推动企业拿地即开工。三是加快标准化厂房建设。因地制宜推行建设多层工业厂房、工业楼房、工业大厦、工业综合体,为招商引资和企业尽快落地创造条件。四是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尽快编制“双碳”发展规划和《园区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支持并服务钢铝产业改造提升,最大限度实现绿色低碳排放。
(四)军民融合挖潜力。军民融合产业是产业发展的潜力所在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应出台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规划,建立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园区,引进一批有军方、军工背景,与核产业链有关联的军民两用企业,推动嘉峪关市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壮大。
(五)高新区创建促提升。一是汇聚合力全力保创。对照《国家高新区评级指标体系》再梳理,针对短板弱项采取非常措施,争取早日建成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二是加快嘉核科学城建设。依托中核四〇四综合保障区建设,大力引进高端科研机构在嘉峪关市设立分支机构,实施核环保工程技术、反应堆设计与试验、后处理装备等设施建设,推动嘉峪关市成为核技术策源地、核科技人才聚集地。三是大力培育园区创新主体。重视科技孵化器、中试基地、检验监测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设,推动科技成果在园区落地转化。
(六)“一带一路”开放发展上台阶。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重要讲话精神,抢抓国家新批《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机遇,发挥园区经济主阵地、开放主平台作用,恢复重建霍尔果斯口岸,筹建乌鲁木齐和喀什口岸窗口,把更多企业、更多产品推向中亚、西亚等地,弥补园区境外贸易不足等缺口短板。
(七)打造“典范”作贡献。打造“产城融合、地企合作、城乡一体、绿色发展、社会治理、民生幸福”的“六个典范”城市,是嘉峪关现代化建设的实现路径和正确选择。园区要结合自身优势,聚焦打造“六个典范”城市新举措制定详细工作方案,找准切入口、确立发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