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尤其是开展精准脱贫攻坚以后,xx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全县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大资金投入的力度,实施完成了一批关乎全县长远发展的大型项目和与群众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项目,公共服务设施日益完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
(一)交通日趋发达,路网日渐完善。一方面,全县内联外通,以国省干线为骨干,县乡村道为毛细血管的交通网络格局已基本形成,在农村公路的建设、养护、管理以及运营等方面都取得较大成绩,xx年获得了由xx区交通运输厅、农业农村厅、扶贫办联合授予的“四好农村公路”xx区示范县。目前我县已开通了铁路、高速公路,连接各乡镇的一级公路、二级及以下公路等。除高速公路外,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为779.51km,其中国道60.49km,省道44.31km,县道159.33km,乡道380.55km,村道134.8m。到xx年9月底,全县已实现所有乡镇通二、三级以上公路,137个行政村通四级以上公路,687个2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硬化路。另一方面,客货运站逐渐完善,全县共建设有1个中心客运站、9个农村客货运站、68个便民候亭,全部已完工建设并竣工验收。全县除莲山镇之外,其它全部乡镇都已建立了农村客运站。
(二)旅游景区公共设施不断完善。我县以创建xx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筹措资金新建了西环、富朝、富望等旅游通景区二级以上公路及横塘水库、虎头、毛家旅游绿道;改造和新建了37座标准化旅游厕所;安装了一批旅游交通标识牌和涉旅场所旅游标识牌;乡村旅游区均建有生态停车场,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三)教育资源不断优化。随着二中、三中、立新小学和二幼、三幼的建成使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小孩上学难、入园难的压力,使部分农村的小孩也可以在县城入园、上学;建设、完成一批乡村小学宿舍楼、综合楼,改善了乡村学生学习、生活环境;xx高中、一中尝试开办直播、录播班,一小、二小、三小及三中录播室的开通,较好地推进了教学工作,推动了数字资源的服务普及,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提升教育服务供给能力。
(四)农村社会事业全面提升。我县已达到“九有一低于”的标准于xx年脱贫摘帽,农林水医疗卫生教育等公共设施明显改善,农村的道路、水利、通讯、电力、亮化工程等基础设施得到了强力推进,建设了农家书屋、卫生室、篮球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日益提高。
(五)市政公共服务设施日益完善。完成或启动了一批关乎城区长远发展的大型项目和与市民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工程,如:瑞光公园的提升改造,园区休闲广场、行政中心、县汽车总站的投入使用,使城区形象上了一个台阶;东辉国际、星都时代、碧桂园等八大住宅小区的成功开发,增加了县城的流动人口,极大地繁荣和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交通电子监控系统、十字街口人行道的电子化管理日臻完善,夜景亮化系统得到维护和提升,城区综合管理有所改善。
二、存在的问题
(一)县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管理工作有待加强。市政公用设施服务功能不完善。城区停车场、公厕、农贸市场、殡葬场等规划建设滞后,市民停车难、入厕难、买菜难等问题依然突出。如,县城停车位严重不足,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目前城区缺乏大型公共停车场所,停车泊位缺口大,停车供需矛盾突出,尤其是市场商场区域、公交车换乘点、部分沿街学校、医院停车设施缺乏。预留的停车场地不足,大量机动车无停车车位可停,导致上下班高峰期或居民买菜高峰期,市场各大重要路口存在车辆沿街临时停放、占道违停现象较为突出。
(二)公用设施建设统筹协调管理水平不高。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涉及城管、交通、电力、林业、水务、供水、通信、消防等多个单位,建设标准不一,在拆建改造、管线布设、道路占挖等方面建设单位单打独干,未建立起统一规划、统一监管、统筹协调的长效工作机制,群众对反复开挖意见大。如,古明城内电线、网线还没有下地,象蜘蛛网一样悬挂在民房屋檐下,既影响了美观又不利于安全;消防系统有待进一步完善,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三)科学规划步伐滞后,资金投入不平衡。一是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与城镇尚有不小的差距,尚未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标准,城镇居民对于公共服务设施的有效需求远高于农村地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未经科学规划,空间分布比较分散,致使一部分公共服务设施无法充分发挥服务职能;二是在农村的资金投入不平衡。十三五以来,借助于脱贫攻坚的利好政策,农村地区得到了大量的资金支持。但是这部分资金90%都投入到贫困村,还有近三分之二的村委(社区)只得到了10%的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仍然需要加大力度。
(四)城市管理队伍和市民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队伍文化层次参差不齐,执法能力和管理水平与城市发展形势还有不小差距。交通、市政等职能部门出现年龄老化、人才断层的现象;城市管理执法活动中阻扰、谩骂和殴打现象时有发生,城市管理执法环境较差。市民的社会公德意识和文明素质有待提高,调研中发现损坏公用设施现象时有发生。
三、几点建议
(一)坚持“一盘棋”思想合力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涉及发改、规划、经贸、国土资源、建设、财政、文化、卫生、民政、环保等多个部门,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中,政府要充分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一方面,要通过联席会议或制度法规等形式,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权力和义务、任务,在其统一领导和具体协调之下,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共同参与,形成合力;另一方面,要认真筛选符合当地实际的公共服务设施项目,集中进行科学论证和规划设计,统筹整合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用地、项目、资金等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齐心协力兴文化,有效避免文化建设项目单枪匹马、各自为战,出现撒胡椒面或重复建设等问题。
(二)继续加快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市政公用设施建设,补齐市政公用设施短板,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合理规划布局停车场、公厕、公园、市场、广场、绿地、殡葬场等公用场所,特别是要加快富江河两岸建设,疏散傍晚到瑞光公园锻炼的人员,缓解拥挤的压力;加快城东区规划建设文化公园广场、停车场,提高市政服务能力和城市品位,提升居民生活的幸福感。目前,一切问题的焦点都是停车难的问题,在县城中心建停车场是迫在眉睫、民心所向的一件民生工程。加快规划建设殡葬场,引导广大居民破丧葬陋习,倡导绿色殡葬,树立文明新风。
(三)多渠道筹措公用设施建设资金。紧紧抓住国家政策机遇,认真研究、吃透、用活政策精神,谋划一批符合国家资金投向的公用设施建设项目。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模式,突破“一靠财政,二靠银行”的传统思维模式,鼓励和引导境外资金、民间资金有序进入,实现公用设施项目建设主体的多元化、资金来源的多渠道化。
(四)统筹兼顾,平衡发展。一是科学合理规划,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的引领作用。在城市建设中要科学设置基础设施,规范管网体系,强化城市功能划分,特别是要合理设置好集贸市场、停车场、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公共厕所、消防等城市基础设施,将老城区的人口疏散到新城,减少人口密度,提升新城人气,切实解决好目前的“入厕难、停车难、街道拥挤”等民生问题;二是统筹兼顾非贫困村的公用设施建设。在关注重点贫困村和贫困户的同时,切实加大对非贫困村项目资金的支持,帮助、支持非贫困村重点搞好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解决非贫困村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
(五)提高公共服务设施运行管理水平。一是加强公共服务设施的监管。要强化职能部门和乡镇政府的责任,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管理纳入绩效考核范畴,总结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管理实践中行之有效的经验和措施,明确公共设施的规划、建设、管理、使用和服务要求。二是抓紧制定出台相关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管理办法或条例。要利用好民族地方有立法权的优势,强化行政管理法治思维,把现代公共服务体系中可以施行地方立法的部分纳入人大立法规划,从立法保障层面强化现代公共服务相关内容的重点审议和跟踪监督。
(六)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整体文明素质。加强宣传教育培训,提高人的素质。推进群众性系列文明创建,组织全体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城市管理,自觉维护城市形象,形成“我爱家乡.我爱xx”的良好氛围。开展内容丰富、形式生动的经常性宣传教育,举办“争做文明市民”主题实践活动和文明行为大讨论,发动全社会找陋习、议陋习、改陋习,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人心,引导广大市民说文明话,做文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