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业农村局推进机关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市农业农村局推进机关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X地处北纬37°黄金林果产业带,区位优势突出,农业资源禀赋深厚,拥有特色鲜明的农业生产环境,是河北省粮棉生产大市,农产品加工强市,是享誉全国的重要粮食生产及深加工基地、果蔬生产基地、中药材加工销售基地和肉蛋奶生产基地,被誉为华北的“优质粮仓”“太行山最绿的地方”。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100万亩以上,建有内丘县富岗苹果、巨鹿金银花、X酸枣3个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是全国最大的酸枣仁加工集散地和金银花生产基地。拥有今麦郎、玉峰、金X等13个涉农驰名商标,培育了X酸枣仁、巨鹿金银花等14个省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全市农产品加工规上企业416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9家,省级龙头企业102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838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比达到2.52:1,位居全省前3,先后建设了隆尧县方便食品、宁晋县玉米深加工、南和区宠物食品等一批产值超百亿元的知名农产品加工集群。在“太行山新愚公”李保国教授等科技力量的支持下,建成了临城核桃小镇、内丘富岗苹果小镇、浆水醉红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

近年来,X市农业农村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委三农决策部署,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现代化农业强市建设,以“讲大局、懂业务、重服务、有活力”四型市直机关建设为契机,持续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探索与实践,大力开展“党建+”促乡村振兴行动,引领带动乡村产业旺、农民富、农村美。

一、“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探索与实践情况

(一)“党建+农民合作社”促乡村振兴。位于隆尧县固城镇的小孟村是“全国文明村”和“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近年来,该村以隆尧县小孟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主阵地,实行“村集体+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村企联建运营模式,整合小孟村、乡观村、北西董等7个农村党支部和河北地坤有限公司、分良农场、聚峰农场等非公党组织,组建北方现代农业园区党总支,定期开展“党建互学、产业互助”活动。培育打造了“小孟甜瓜”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通过“先收益后返本”“产销一体化”“订单农业”等方式,发展1500余个果蔬春秋冷棚和暖棚面积4000余亩,年产值达1.2亿元。引领带动周边3个村镇862户1.9万余人致富增收。2023年,隆尧县小孟村合作社被河北省农业农村厅认定为党建引领合作社典型案例。

(二)“党建+美丽乡村建设”促乡村振兴。位于X市新城镇的前升村,是市东石岭水库移民搬迁村,全村186户800余口人,土地面积420余亩。近年来,前升村坚持党建领航、创新发展的工作思路,先后投资80余万元,建设了村委会办公室、党员活动室、村民综合服务中心,配齐各类办公设施,推动全村党建向着“高效组织、舒适场所、优质人才”的精品工程转变。争取上级资金3200余万元,对村容村貌进行提升改造,清理生活垃圾,净化庭院环境,开展街道环境绿化修复和村庄美化亮化建设,硬化柏油路面6900平方米,种植银杏、核桃树等树木700余棵,安装太阳能路灯96盏,安装监控设备数十套,粉刷墙面2800平方米,绘画文化墙250平方米,高标准打造前升村安居房工程项目。投资100余万元,全力打造建设X市前升村农业开发采摘观光园,实现集体经济年纯收入20万元,带动近百人实现就业。未来利用五年时间争取国家投资1000万元,集体股份投资500万元,努力建成X市前升农业采摘观光休闲一体化综合农业项目,实现农业、旅游业一三产业融合发展。前升村被河北省农业农村厅认定为省级美丽乡村,入选全国第二批乡村治理示范村。截至目前,X市已建设省级美丽乡村741个,威县梨园屯镇和X市前升村等1个镇10个村分批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

(三)“党建+农业产业化”促乡村振兴。位于南和经济开发区的X金X面业集团,在老党员金X集团董事长魏海金的带领下,从最初的一间小磨坊,已发展成为年产值120亿元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金X集团党委在党的政策指引下,坚持“党建就是生产力”“党建就是企业品牌”的企业发展理念,把党建工作植根于企业经营、管理和文化建设中,率领众多党员探索创新“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发展模式,发起并成立金X农作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了34000余亩粮食作物种植基地,带动8200余农户就业。2022年,金X种植基地与科研单位合力攻关,创下了河北省小麦亩产863.76公斤的最高历史纪录,为保障粮食安全贡献了企业力量。近年来,农业农村部大力推行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模式,在公司种植基地也取得卓有成效的工作成果,提高土地产出率,实现“一地两用、一季双收”,真正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将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截至目前,X已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2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家,全市426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产值达到830亿元以上,培育打造了隆尧方便食品、南和农产品加工、宁晋玉米深加工等3个百亿级别全国知名农产品加工集群,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33个,107个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总产值超过700亿元。

二、探索与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一)理论学习不深,指导实践不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学的还不深不透,对党的最新创新理论成果掌握的不够系统,不够全面,头脑武装的不够充实。充分借鉴和运用贯穿在其中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指导实践,与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理论学习联系实际不紧密,学用两张皮,在如何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指导推动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市上缺乏系统的思考。

(二)党性修养不高、党建意识不强。从思想上对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重要性认识与上级要求有差距。如对“两个确立”的理论体系和思想精髓、丰富内涵理解把握的还不够深刻、不够系统,在实际工作中,认识的高度、部署的速度、行动的力度都与“两个确立”有差距。政治判断力有待提高,政治领悟力有待加强,政治执行力有待提升。如在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辨别政治是非的能力与中央和省市委的要求有差距。从政治上研判农业农村形势、分析解决“三农”问题,自觉站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大局中想问题、干事情,做到时刻与党中央和省市委步调同频共振的思想意识还不够强。

(三)宗旨观念弱化,服务意识不浓。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上开创性举措不多,只是按照上级的政策规定去机械地落实项目、实施项目,对项目实施后的绩效后评估工作重视不够。认真查找影响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短板弱项、制约因素等,听取和征求基层意见少,思考不深、谋划不超前、理念不新,“等靠要”的思想存在。农业农村工作面对的是基层、是老百姓,在实际工作中“公仆”意识、“服务”意识不强,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质理解体会不深,存在实用主义思想,抓工作对上级评价考虑得比较多,对群众能不能满意想得比较少;在谋划部署各项工作中,关注较多的是增比进位,对于群众关心什么、想什么、需要什么考虑的不够。

(四)进取意识减弱,担当精神不足。在推动党的主张和重大决策转化为农业农村系统的政策政令和社会共识,确保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本系统贯彻落实上创新性举措不多,工作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在抓好基层党建引领推动乡村振兴工作上用力不够,抓党建、促振兴的实际作用发挥的还不够。缺乏攻坚克难的勇气,敢闯敢试的锐气;缺乏步步为营、环环相扣抓落实的实招硬招,缺乏“钉钉子”精神和“滴水穿石”韧劲。

三、下一步工作对策建议

(一)强化理论武装,提升思想觉悟。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思想主题教育,发挥好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政治学习一刻钟、主题党日学习、学习强国APP、河北干部网络学院等学习平台的作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发挥领导干部“领头雁”作用,带头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做好“结合”“转化”文章。

(二)站稳政治立场,坚定政治方向。带头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做到“两个维护”,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不断增强拥护核心、跟随核心、捍卫核心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坚决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坚决做到不打折扣、不搞变通,把党员干部的先进性纯洁性体现在实际行动中,以实际行动、具体成效检验政治成色、诠释忠诚担当。

(三)强化责任担当,勇于攻坚克难。带头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等工作,深入研究、创新举措、狠抓落实,始终以夙夜在公的精神把落实抓到位、责任尽到位、工作干到位;始终重心向下,多做打基础、蓄底气、利长远的工作;始终坚持真抓实干,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政绩观。

(四)恪守为民之责,全力服务群众。牢固树立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始终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坚守人民情怀,切实把“以人民为中心”落实到行动上,以真情真心对待群众,服务群众;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围绕乡村产业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农民群众持续增收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开展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加强督促和指导;进一步落实领导干部联系县(市、区)工作制度和“一线”工作法制度,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善于倾听群众意见,用心用情解决好基层群众急难盼的实际问题,树立为民务实清廉、忠诚干净担当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