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篇关于党建、组工类经验案例精选汇编大合集

关于党建、组工类经验(案例)精选汇编大合集(520篇)

关于深化城市“大党建”的实践与思考30

筑“蜂巢式”支部做“蜜蜂式”党员41

探索推行基层党建“四化”建设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47

“双联双诺双评”制度联出民心、诺出党风、评出民声52

“闭环式”管理办法:激发党员承诺新动能65

一名党员过生日全体党员受教育71

创新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初步探索77

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85

如何加强新经济新业态条件下的基层党建工作99

实施“同心圆”工程破解城市党建难题105

差异化考核助推安塞追赶超越113

延安市建立1+X制度体系从严规范管理干部教育培训136

建立党员成长袋推进管理精细化141

引进高层次人才的调研与思考148

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探索与思考162

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公立医院党建工作的思考175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党员教育培训的思考191

深化“问题墙+回音壁”制度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202

中国信达:国有企业基层党支部书记培训创新实践209

云南临沧:“校市合作”全面提升村干部学历216

云南镇雄:“细线”穿联起的干部工作链222

双鸭山市: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在转型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229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委组织部229

双鸭山市:创办农村干部学校建强基层干部成长进步培训基地237

吉林敦化:实施村级烽火计划245

安徽亳州谯城区:探索实施村干部专职管理“六化”工作法253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健全完善岗位目标责任制度,推进村干部管理精细化266

江苏通州区:“能上能下、容错纠错、鼓励激励”推动干部担当作为275

河南唐河:党委“摆擂” 支书“比武”全面激发村支部书记干事创业新动能285

河南嵩县:创新驻村第一书记管理方式抓实“七个一”297

浙江松阳:实行干部档案“统存统管”新模式筑牢严管干部“防火墙”306

浙江温岭:实施心理健康关爱“阳光行动”全方位打造健康型干部队伍314

湖北孝感孝南:推行村干部专职化管理的实践与探索323

湖南汝城:加强村组干部管理的主要做法和启示337

福建上杭县泮境乡:“念好‘三字经’提升执行力”创新干部管理模式348

福建漳州:全面推行“村主干职业化管理”开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356

贵州凤冈:实施干部召回管理制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369

贵州务川:实施干部精细化管理助推脱贫攻坚379

贵州石阡服务群众“ 四子”工作法推动驻村第一书记精准作为386

贵州遵义余庆:选派国家干部驻村工作的实践与探索394

陕西省农业厅:以文化人传理念 言行有范优环境404

陕西石泉:建立“敢抓敢管”机制破解干部为官不为412

陕西石泉:建立“敢抓敢管”机制破解干部为官不为421

陕西石泉:推行村党支部书记职业化的实践与思考430

黑龙江海林市:推行村书记“参公化”管理436

黑龙江绥化市:健全选育管退机制提升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水平443

黑龙江肇源:探索实施“农村社区化”服务创新乡村干部管理模式450

“三单双评”夯实基层党建责任——如皋市建立基层党组织书记管党治党“三单双评”制度的实践做法457

云南保山:“四项制度”落实从严管党治党责任成效明显468

十四载磨一剑——福建福清市“星级创评”模式让基层党组织更有活力480

华电江苏公司:“核心”、“中心”两心相印 推动党委政治核心作用有效发挥486

四川兴文:构建“五制”体系 落实党建责任499

四川绵阳游仙区:打破“位置定优”格局 构建“业绩评优”体系505

国家电投五凌电力:“清单+考评”落实党建责任511

国电平庄煤业六家煤矿:“一体化”考核评价提高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和实效519

国电平庄煤业风水沟煤矿:推行“服务+”工作模式打造基层党建特色品牌527

国电电力大同厂(公司):以党建量化考核为驱动助推党支部建设向标准化迈进535

国电邯郸公司:“联查联考机制”促进基层党支部筑强堡垒546

国电长源荆门发电公司:创建党员责任区 构筑坚强堡垒555

国电陕西公司党委:“双联双促”激发党支部工作活力563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三化三合”党建责任落实机制实践探索573

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全面推行党支部责任区建设 推动党建工作保障和服务企业中心工作585

安徽亳州市委实施季度督查调度制度压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落实597

安徽濉溪:实行“两单两函两考”工作法压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608

山西潞安集团漳村煤矿:平衡计分卡纳入党建绩效管理的实践与探索615

新疆油田公司采油二厂:深化“三色”党员政治责任区助力党员作用发挥626

江苏南通通州区:推进融合党建 汇聚发展合力635

江苏如皋建立基层党组织书记管党治党“三单双评”制度的实践做法647

江苏耿车:“设岗定责”推动基层组织担起转型发展责任658

河北平泉:推行“四责一体”工作机制让基层党建责任落地落实668

河南省三门峡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创新目标积分管理 抓实机关党建工作681

甘肃漳县:“支部+”促精准脱贫的思考686

贵州德江:推行“党建派遣单”促进基层党建责任制实体化698

贵州赤水:创新“三定”机制走出党建扶贫新路子709

青海果洛:集聚合力抓党建强“三基”的生动实践717

鸡西市以书记抓项目为载体推动管党责任落实724

黑龙江杜尔伯特县:建立“一网一线一组”专项督导机制732

黑龙江漠河:集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 全面压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740

中国商飞上航公司信息化中心:以党员示范岗和攻关队为抓手 用心造就“两学一做”的集体行动逻辑748

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给青春加根“扁担” 在实践中锤炼党性755

云南大理市:农村无职党员义务值班奏响小阵地为民服务大乐章765

党旗下的集结 党性上的坚定——安徽南陵着力探索新时期党员教育培训模式773

北京怀柔区委党校:运用访谈式教学开展党性教育780

北京房山区燕山直属机关党委:“惜时励志”机关青年晨讲788

北京石景山:坚持从严治党 传承红色基因 积极探索非公党建新途径795

华电陕西公司:行动学习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的实践与探索809

南方电网公司: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 创新优化企业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方法821

四川成都:依托大数据提升干部教育培训精准度——成都市“互联网+干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832

国电内蒙古电力(能源)有限公司:“九个坚持”助力党员干部“补钙”铸魂842

国电庄河公司:“党员先锋计划”助推企业提质增效849

国电福建公司:“四式”构建党员学习教育新格局856

国电长源荆州热电:“3+X”模式创新学习型党支部建设864

国电龙源电气有限公司:“三驾马车”构建理想教育新常态871

国网利津县供电公司:实施“微积分”党员管理 打造“两学一做”新常态878

国网杭州供电公司:实施问题管理,提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有效性888

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开展“三知四访五必谈”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抓早抓小904

地大能源学院:全方位推进***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学习实践917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建立“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两个指数”成效评价体系926

山东潍坊:推进党校教育全覆盖为每名共产党人修身养性打造“红色殿堂”937

扬州市江都区:让“两学一做”成为融入日常的行动自觉947

新疆油田公司:开展“1+4+1”党员意识提升工程搭建 “学”“做”间的桥梁953

江苏南通钟秀街道:“开放互动式主题党课”的创新与实践963

江苏启东滨海工业园:“一刻钟微党建”传递正能量激发新活力970

江西九江国税局直属税务分局:立足“三个五” 促进基层党建工作纵深开展980

江西省吉安市国税局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开展理想信念教育991

河南城建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七个一”修身行动暨党员成长日志做法1001

深圳公共管理教育培训学院:打造“改革开放史”系列党性教育课程开辟党性教育新阵地1010

燕化正邦公司:持续实施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的“灵魂检修”工程1017

西南石油大学:线上线下齐联动,探索支部新路径1029

重庆市工商系统推进个体工商户党员“三亮”的探索与实践1039

重庆沙坪坝:“诚信先锋”引领出“全国诚信示范市场”1053

陕西旬阳:党员干部“亮身份、晒业绩、作表率”全员行动1064

黑龙江双鸭山矿业公司:以“五创十争”活动为载体叫响共产党员称号1071

龙源电力河北公司:发挥党建政治引领作用推动和谐幸福企业建设1079

“党员议事厅”——重庆九龙坡区石杨三社区破产企业党建探索1088

云南大姚:“五联五创”把从严管理党员干部延伸到8小时之外1097

兴安岭地区:“抓两头,促中间” 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1104

内蒙古敖汉旗:“三评一定”强党性 创新管理激活力1112

内蒙古杭锦旗锡尼镇:创新评议方法 健全进出机制 不断增强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生机活力1119

内蒙古阿荣旗:探索推行“432”工作机制规范落实“三会一课”制度1129

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推行大学生“积分考核制”建立党员发展管理评价体系1140

南弥渡:稳妥处置不合格党员 促从严治党落实处1151

南方电网超高压柳州局:重塑支委战斗力吹响全面从严治党冲锋号1159

厦门海沧:“党日五件事”舞动基层党建龙头1170

四川凉山国税局:注入本土红色基因 打造“主题党日+”品牌1178

国电东北热力集团:筑牢党建强企根基 扎实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1183

国电丰城发电有限公司:实施作业指导,推进党支部工作标准化、规范化1190

国电康平发电有限公司:党员积分制管理推进支部标准化建设1201

国电电力山西新能源:以标准化建设促进新能源企业党支部工作质量和实效提升1208

国电石嘴山发电公司:星级党支部创建强堡垒1216

国电靖远公司:“标准化”+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1227

宁波电信党委:打造“先锋沙龙”学习交流互动平台积极探索创新党内政治生活模式1239

山东临沭农村“合格党员”评定的探索与实践1249

成都温江柳城街道:清单倒逼先进性 严管催生战斗力1255

晋煤集团成庄矿党委夯实党建“三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1264

晋煤集团成庄矿夯实党建“三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1274

武汉市新洲区:全面推行“直评村官”的实践与探索1284

水利部长江口局:在水文勘测外业分散工作条件下的党支部工作法1294

江苏泰州大桥:“微时代”打造支部建设“微文化”1299

江苏盐城城南新区:“每月之星”唱响党员好声音1307

江苏盐城:建立“统一活动日”制度探索基层党建新模式1317

江苏连云港市海州区:“以讲促学”助推基层组织生活常态长效1330

江西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五个查、六个一、七个规范”力促全覆盖1338

河北平泉:探索实施“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推进党内组织生活规范化1349

河南台前县:“党员主题日”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1358

红豆集团党委:“三融合”创新“三会一课”1365

让农村党员“动”起来——湖南醴陵开展农村地区“主题党员活动日”的探索1371

贵州遵义:“党员活动日”推动党内组织生活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1382

贵州镇远涌溪:“流动红旗”构建基层党组织管理新模式1392

重庆市南岸区:创设三项活动载体 让协会党组织活起来1399

重庆市大渡口区探索“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大力推动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规范化1405

陕西凤县:实施党员积分制管理构建党员管理新模式1414

陕西麟游:推行星级管理制 激发党员队伍活力1421

“双创”时代——非公企业91金融“互联网+党建”之路1431

上海黄浦区:树立“大数据”理念 实现党建引领下的社区治理创新1446

东营市胜利教育管理中心:以“互联网+”思维打造“五学一考”信息化党建平台1459

伊春市:构建“五大平台”打造开放型“互联网+党建”新模式1465

克拉玛依红山油田:运用“互联网+党建”创新党员积分制星级管理1472

八五〇农场党建信息管理进入“指尖时代”1484

内蒙古鄂托克前旗构建“1+4”智慧党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1490

哈工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新时期高校“党建云”的建设与研究1504

四川成都武侯区:探索实践“互联网+双报到”全面提升社区党建信息化水平1512

四川渠县:创新“互联网+党建”引领群众脱贫奔康1523

四川盐亭:移动互联网与党建深度融合之路径探索1530

四川青神:“三三制”推进“支部+电商”党建富民工作1541

国家电投黔东公司:“互联网+四个一”打造基层央企党建直通车1550

国电双辽公司:“活用”新媒体增添“战斗力”1560

国电和风公司:运用“互联网+”构建风电企业党建管理新模式1570

国电石嘴山发电公司:“互联网+党建”创新党务管理和党员教育工作1578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打造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党建工作新平台1588

国网吉林供电公司:“互联网+党建”平台打造“一站一中心”建设新模式1602

大庆让胡路区:运用“互联网+”强化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1617

安徽宁国:以“智慧党建”模式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1624

山东肥城:用好智慧党务,全面提升党建工作水平1635

常州市钟楼区:“三微”平台助推机关党建更有“温度”1643

广东东莞市直机关委:创设“机关党员服务微平台”全面拉紧从严治党基层责任链1648

江苏昆山:构建党建信息化管理系统积极探索信息化途径落实从严管党要求1656

江西农业大学软件学院:党建+互联网·搭建服务群众的连心平台1668

河南洛阳西工区:构建互联网时代的基层党建服务体系1678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基于PDCA循环和移动互联网的“智慧学习”平台建设1683

湖北荆州沙市区:探索“农村党建+电商”三依托模式推进农村党建与电商产业融合发展1694

湖南长沙县:“口袋里”党建小阵地 “零距离”党建大服务1702

湖南长沙开福区“智慧党建” 扬帆起航1717

神华神东煤炭集团:“互联网+党建”创新党内政治生活平台 1724

老国企,新党建——运用互联网+党建新模式,打造信息化党建管理平台1735

聚力大数据 打造云党建——贵阳市建设“党建红云”平台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1744

贵州息烽:党建拥抱互联网,远程教育智慧+1755

贵州毕节“远教电商”:“互联网+党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践与启示1764

辽宁兴城:“互联网+党建”新模式打造党建工作新平台1775

重庆永川区:“互联网+党建”模式打造网上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新阵地1783

陕西白河:支部建在网上 党员连在线上1793

黑龙江省森工总局亚布力林业局:建网络党校创新党员教育模式1800

龙源电力:打造“互联网+大党建”平台重塑新能源企业党建管理模式1807

上海协通有限公司:创新党员管理加强党建工作 推动经济发展1817

上海浦东洋泾街道:党员教育微“积分”显实效1824

中国航天科工二院物资部:立足“五个坚持” 开启转型发展“红色引擎”1832

佳木斯市:选派自主择业军转干部任非公企业党建指导员1842

党员教育风劲旗正——黔东南州实施党员教育“六上”工程的生动实践1854

内蒙古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发展党员动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864

内蒙古阿荣旗霍尔奇镇设立“五员”岗位促进党员践诺履职1874

北京丰台烟草组建零售客户党员示范户推进党组织建设向基层延伸1882

北京怀柔人才服务中心党委:微信体系打开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新局面1888

四川宣汉:推行“1+10+N” 党员教育培训模式全力推进奔康进程1895

四川洪雅:组建青年党支部迸发党员队伍新活力1901

国电九江发电厂:“三步走”创新党课教育模式1906

国电云南新能源:创建党员先锋队示范岗活动推动基层党建创新发展1913

国电北仑公司:党员集体立功竞赛奏响发展强音1919

国电吉林热电厂:创新“655”模式 讲好党课“新声音”1928

国电大渡河大岗山公司“四亮四强”党员积分制管理实践1939

国电智深:推进党员示范行动建一线坚强堡垒1947

国电聊城发电有限公司:“技术党课”提升基层党组织生活实效1957

国电蚌埠发电有限公司:实施岗位目标管理建设“四优”党员队伍1965

国网泉州供电公司:基于基层党组织与党员量化管理的实践模式1975

国网西宁供电公司:以两级先锋指数管理 建立党支部战斗力和党员存在感评价体系1986

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以“三式”工作法推进共产党员服务队建设1996

安徽濉溪:建立县委“开放式”党校搭建党群教育引导服务平台2003

安徽濉溪:打造“智慧党建”平台创新党员干部教育管理新模式2009

安徽阜阳市直工委:开展“千万工程”抓学习培训 强队伍建设2015

山东临沂:开展“党员画像”主题实践活动 助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2026

山东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季家街道:“我是党员+”行动计划使党建工作深植基层沃土2034

山西潞宁煤业:推行“五星党员”竞赛机制,创新党员教育管理‘2039

广西建工集团三建:“八微”矩阵 智造企业党建工程2048

新疆油田公司采气一厂:创新党员“目视化”管理 凸显基层党组织堡垒作用2060

江苏东台:推行“4S”管理模式 让流动党员有组织、优服务、爱学习、讲奉献2070

江苏盐城:青年党团员“日周月年服务网民”活动2080

江苏连云港赣榆区:分类定标、分层记实、分色预警 促进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精准化2088

江苏镇江京口区文体局:运用“两学一做”+的方法践行学习教育价值体系2096

江西农业大学大学生志愿者协会:"四创"党员教育管理模式打通学生党建工作“最后一公里”2105

浙江测绘质量监督检验站:实施“四个一”工程 建设高素质党员队伍2117

湖北武汉江汉区:在创新中全面加强党员教育的实践与探索2127

湖南浏阳:实施“四大课堂” 助推党员教育工作转型发展2134

湖南衡阳:推行远教站点“四加六代”模式 提升基层党组织教育服务水平2146

湖南长沙市岳麓区:全面推行“三三制”严把党员入口关2155

珠海特检院:用标准化助力党建科学化2166

甘肃通渭:推行党员积分管理制度 破解党员教育管理难题2175

福建南安市探索“五三”工作模式提高发展党员工作质量2184

福建福州:教育管理坚持“四求”激发党员争当“三员”2194

西南石油大学:线上线下齐联动,探索支部新路径2205

贵州金沙:推行党员管理“双十分制” 激发党员内生动力2214

量化评党员 定星争先锋——南通崇川党员纪实管理工作浅析2221

镇江市地方海事局:晨学三分钟 润物细无声2231

鸡西市:开展党群义工服务活动 探索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途径2239

黑龙江抚远:构建一体化党建活动阵地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2247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运用“四项工作法”强化农村党员队伍建设2256

党建社会化引领基层党建工作创新——以鹿城区党群服务中心运营为例2262

党社联建引领“三带”抱团脱贫——贵州三穗县积极探索党建扶贫助推脱贫新路子2277

南昌航空大学:推行“党建+”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2284

哈尔滨市平房区:“一核多元、区域联动”社区党建模式探索2292

哈尔滨市道里区开展社区党组织“精准服务”的实践与探索2299

哈尔滨建委:以“支部建在项目上”组织设置新模式实现党对临时支部的靠前领导和对流动党员的科学管理2306

哈锅党委开展“党建示范工程”建设活动实践2313

四川成都:社区党员带头组建公益团队,探索基层组织功能新模式2325

国电常州发电有限公司:“协同化”党建,促进新型国企“三外”有效管控2334

国电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服务型、创效型党小组助力提质增效2347

国电资本控股公司:创业型党小组助力党建与经营双促双赢2354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物资公司:打造物资供应链上的“电网先锋党支部”2362

国网吉林供电公司“三联三百三互助”项目创新实践2375

山东威海文登区:以完善农村基本监督管理制度为切入点建设党组织领导下的村级治理机制2391

山东莘县:实施产业覆盖提升 增强村党组织服务能力2401

川电股份公司:打造服务型党组织示范点展示国电新风采2409

广东佛山禅城区:探索实践区域化党建 引领基层治理创新2420

广东湛江:开展基层组织重构工作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2434

广东鹤山雅图仕党委以组织功能创新优化企业治理2444

广西桂林阳朔镇:党建领航延伸实现村级“一站式”服务2454

江苏南通通州:“五位一体”大联动 唱响服务引导“主旋律”2463

江苏南通:“四个突出”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2474

江苏如东:探索教育引领群众“四四”长效机制2485

江苏常州:抓实激活,让基层党建强起来——以特色支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机关基层延伸2496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把服务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鲜明主题2504

浙江乐清:“支部建在车间、党员在您身边”2514

浙江乐清:“自主党小组”有效激活党员主体意识2521

浙江乐清:打造“区域性党组织”党建平台构建小微企业党建新模式2529

浙江海宁司法局:打造“e线先锋”品牌服务 让公益法律服务通村又通户2535

浙江海宁市爱心联盟综合党委:创建联盟型综合党委 打造党员志愿服务品牌2542

浙江瓯海区:村民服务“供给侧”改革用好农村红色阵地集人气聚人心2553

浙江金华北大科技园园区党建基层组织功能创新实践与探索2559

湖北武汉新洲区:落实群众“三个需求”深入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2564

湖北磊落律所:紧贴行业特点抓党建 探索党所共建新路径2575

湖南巴陵石化公司合成橡胶事业部:以横班党小组打通党建“最后一公里路”2580

湖南浏阳:加强农村党小组建设 夯实基层组织基础2589

燕山大学:“熔淬工程”激活党建“末梢神经”2600

牡丹江市:构建社区大党委共建机制激发社区党建新活力2612

甘肃兰州市城关区直机关工委“五务六位”法夯实基层组织功能2619

群众“线上”点单 干部“线下”服务——江西德兴市开展O2O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2624

贵州仁怀:围绕“三个作用发挥”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2634

贵州省施秉县创建“小康型”党组织探索和实践2643

贵州省镇远县实施“强阵地、强管理、强服务”工程激发基层组织活力2648

贵州遵义南部新区龙江村:实施“组级支部建设”的试点探索2657

贵州遵义红花岗区:固本强基迸活力 互融并进促发展2670

辽宁盘锦高新区“企业社区”党建工作模式探索2680

重庆垫江县:以“三联三帮三送”创新非公基层党组织功能2691

重庆永川:部门主导 行业主抓 推进建筑行业党建工作全面加强2701

重庆涪陵:构建三级体系 打造红色会家 破解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专业市场党建难题2710

黑龙江牡丹江市直机关工委:“双提升”全力打造服务型机关2722

黑龙江绥棱:开展“党建之冬”活动提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能力2729

黑龙江黑河:创建“五化一满意”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发展2736

龙源电力:服务型党组织搭建连心桥2744

龙煤集团七台河分子公司:“三带四有五在前”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2753

上海华阳路街道: 坚持党建引领 建立标准体系提升街道综合服务管理水平2761

上海嘉定: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引领其正确发展2770

上海徐汇:以“满意在徐汇”行动为抓手打造基层党建制度创新品牌2782

上海徐汇:党建引领聚合力 愿化他乡为故乡2792

上海徐汇:探索党建引领下的社区团队自治新模式2802

上海浦东沪东街道:“微心愿”托起社会治理“大平台”2814

中原油田盟城社区:睦邻党建示范点引领建设幸福大家园2824

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六个一口清”提升党建工作新成效2835

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选树“大国工匠” 厚植“匠心文化”2843

云南保山:创新模式全面消除农村集体经济“空壳村”2853

云南保山:破解人才瓶颈 助力跨越发展2870

云南弥渡:“人才驿站”拓宽人才集聚之路2886

以歌劝和 合约管理——贵州省锦屏县创新自治模式建设和谐乡村2892

党建齐抓筑堡垒,携手共进走新路——贵州镇远国地税开展党建合作的做法与成效2904

内蒙古克旗红山子乡:以“四实五有”工作法打造脱贫攻坚生动样本2915

内蒙古杭锦旗农牧业局:“六个一线”工作法推进“去机关化”2927

内蒙古杭锦旗吉日嘎朗图镇依托资源产业优势发展集体经济2936

华电国际十里泉发电厂:“3335”党员精准联系服务群众机制的探索与实践2946

合肥政务文化新区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党委:以“监察+财务”的模式促党建标准化建设2957

吉林珲春市:实施“国门党建一体化”建设2966

哈尔滨市阿城区:党组织领跑产业链助推农业现代化进程2977

四川南充高坪区:建好民情气象站搭建干群和谐大舞台2984

四川开江:“基层党建+精准扶贫”引领脱贫奔康的新路子2990

四川江安:党员“双微”活动的实践与启示3000

四川江安:全面推行“法治委员”建设 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3009

四川绵阳忠兴镇:让村级党组织在党建扶贫中“活”起来3017

国家统计局福鼎调查队加强“三个面向"创建服务型党组织3026

国电大渡河检修公司:“加减法”促党支部工作深度融入中心工作3035

国电平庄煤业六家煤矿机电区:实施四点共振 激活组织末梢3046

国电汉川发电有限公司:“三亮一比、对标管理”激活党建品牌生命力3054

国电泉州热电有限公司:“党员+检修项目”模式助力企业提质增效3062

国电甘肃电力有限公司:以“项目化管理”务实推进党建主题实践活动3070

国电电力:“五个强化”形成抓基层党建合力3080

国电福州发电有限公司:党员暑期志愿义务家教服务“1234”接地气3090

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三跨一重”培育党员技术先锋3097

国电菏泽发电有限公司“一支部一特色”固本强基构筑堡垒3103

国电菏泽发电有限公司:“一对一”互帮带 “对对红”创佳绩3113

国电谏壁发电厂:“工程化管理”夯实国企党建工作基础3120

国网杭州供电公司:“六化管理”构建党员服务队建设长效机制3130

安徽淮北: 时时不忘推车情 党员干部户户行——开展干部入户连心大走访活动的实践与启示3141

安徽滁州:构建“X+贫困户”全链条精准保障体系助力脱贫攻坚3155

20XX年03月06日10:42    3155

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价值塑造+能力生成+素质养成”三维一体交互式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3163

安徽阜南黄岗镇:“党群服务中心”促非公企业健康发展3173

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分校:打造党建4.0工作目标创新服务型党组织建设3184

山东青岛二中:以党建课题课题攻关助推学校发展3188

山东青州:密织五级网格 搭建两个平台构建科学完善的党群服务体系3194

常州国税一分局:在不断优化纳税服务中打造“卓越工程”党建品牌3205

常州地税:打造“党建一站通”品牌 以党建引领地税事业新发展3215

常州市新北区:“创新高效优服务 务实担当争先锋”推动机关作风转变3220

广东惠州市直机关工委:实施“六大行动” 提升六大功能3224

广东银监局:突出“五个服务” 践行为民监管3230

广西东兴市探索“党旗领航·电商扶贫”工作实践3242

广西北海市以“五个高”举措夯实基层党建3252

广西忻城欧洞:“党员+”模式 助推脱贫攻坚3262

广西柳州化工二合成分厂:党建创品牌“红色智造”3269

成都武侯新城产业园:“三结合三突破”点燃转型发展“红色引擎”3275

扬子江药业集团:围绕中心抓党建 四融四共促发展3285

扬州市江都区:走出农村基层“网上群众路线”新天地3295

扬州市邗江区:三年行动计划培植党建项目周期式成长3305

支部带领 党员带富——贵州锦屏实施党建扶贫“双带工程”加快同步小康建设进程3315

时时不忘推车情 党员干部户户行——淮北市开展干部入户连心大走访活动的实践与启示3323

江苏南京玄武区:开展“个十百千万”行动打造结对共建活动品牌3337

江苏响水:党员“助力微梦” 以“微善”践行为民服务3345

江苏泗阳:创建“小村监事会”构建农村“小微权力”监督规范体系3351

江苏镇江京口:深化“真·实”活动 聚焦为企服务3360

江苏镇江城建产业集团“红领”志愿服务团的建立与探索3369

江西万载县非公有制企业党建“五个引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3377

江西贵溪金屯镇石岭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探索和启示3388

河北滦县开展创建“七型党组织”探索农村党建新路子3394

河南修武:围绕民心导向加强基层党建的制度化探索3405

浙江丽水:以“民情地图”为载体服务群众不离心3420

浙江江山:以“党建5+”建设激发基层党建工作新活力3430

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三维”党建的实践和探索3441

海宁中国皮革城“海皮HAPPY”党建模式探索3451

淮安市:“四先”行动激活非公党建内生动力3460

深圳市福田区沙头街道:以“对标管理”推进社区治理3471

湖北沙市区委崇文街道:志愿者积分制让社会公益事业可持续发展3478

甘肃临洮:“六个融入”构建在职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3487

甘肃陇西县深入开展“筑扶贫堡垒、做致富先锋”活动的调查与思考3497

神朔铁路机务段神木北运用党支部:火车头的“金名片”职工的“好娘家”3510

福建南安市直机关工委:创新项目促发展 特色党建激活力3515

福建省福鼎市党建扶贫工作的实践和探索3523

苏州吴江区:以“融入式党建”夯实基层工作,成效明显3536

贵州剑河:“村社联建”助推农村经济发展3551

贵州思南邵家桥镇实施“三带三促”党建扶贫的实践与探索3560

贵州新蒲新区:“十进社区·幸福家园”探索“党建+”打造一流新型社区3566

贵州毕节七星关区:激发基层发展动力 创树村级组织范本3575

贵州江口:“民心党建”与精准脱贫“双推进”3586

贵州石阡:党建扶贫“十好”行动 汇聚脱贫攻坚力量3594

贵州遵义播州区:创建“党群之家”推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升级发展3604

贵州遵义汇川区:“六大工程”聚民心 社区党建结硕果3611

贵州遵义:实施“四统三强”工程 升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3620

贵州雷山县:“金种子党小组”助贫困户抱团小康3630

贵州黔东南州实施“双脱”工程打造党建脱贫战斗堡垒和攻坚先锋3638

辽宁兴城开启党建与经济发展双引擎3646

重庆北碚:党支部“三带”激发微企村发展活力3653

重庆巴南区工商分局以“助企兴商”党员服务队为载体 凝心聚力服务企业发展3659

重庆巴南:基层党组织成为引领微企发展的核心力量3669

重庆永川:依托区民营经济协会党委探索“小个专”党建工作新途径3680

重庆石柱:率先推出“小、个、专”非公经济组织电商党员“三亮”3689

铜仁市探索实施“村两委+乡贤会”推进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3694

陕煤集团神木柠条塔矿业公司:党建工作286红旗工程管理3704

陕西宁陕:发展特色产业深化党建精准扶贫3715

陕西宁陕:打造“连心工程”升级版助推党建与精准扶贫双赢3724

陕西石泉:创新“支部+X+贫困户”模式助推脱贫攻坚3731

黑河爱辉区:民族特色党建闪耀边陲3738

黑龙江勃利县:“党建+志愿服务”推动服务民生新发展3745

黑龙江富锦市:点对点精准帮扶 面对面热忱服务——“帮联助富”工程的实践与探索3751

黑龙江牡丹江市:党建引领“双提升” 助推发展“促振兴”3758

黑龙江绥化:实施“双富”工程 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3764

黑龙江通河县:党委精准施策 统领扶贫工作3772

黑龙江集贤:开展“金色商圈”活动激发党建助推企业发展的内动力3779

齐齐哈尔市实施“选青推优”计划切实加强农村后备人才队伍建设3786

龙煤集团鸡西矿业公司:突出抓好四个关键 创新党管人才工作3794

万达集团党委:实施“13551”管理体系,树立民企党建风向标3801

中建三局哈尔滨分公司: 打造“3+2”模型推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四型”支部建设3812

中石化巴陵石化公司:构建党群一体化工作模式的实践与探索3821

以党建强促进发展强——党建标准化管理的“红豆模式”3832

党建联盟新模式:让南京电信综合代维业务合作结硕果3843

内蒙古杭锦旗:“三个三”综合考评工作法促进干部担当作为3851

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胜区:深化街道社区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3859

内蒙古鄂尔多斯:全面推行街道社区“一核心三融合”党建工作机制3866

内蒙古阿荣旗推行“654”设岗模式搭建无职党员作用发挥平台3875

嘉兴恒欣电力建设有限公司:打造“360党建”模式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3883

四川宜宾恒旭集团“三亮五双”党建工作法的实践3894

四川崇州观胜镇:创新“党建同心圆”工作模式推进基层服务“辐射带动,结对共享”3906

四川开江:推行“入户五四”工作法提高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水平3914

四川成都正兴街道:构建“134”新型社区治理体系3927

四川青川:党建“10+”法让机关党建有章法3937

国电双辽公司:“创星夺旗”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3946

国电大渡河检修公司:“四小四大”模式加强党支部品牌建设3953

国电大渡河水电公司龚电总厂:实施“三级联动” 打造标杆支部3963

国电大渡河瀑布沟水力发电总厂:基层党建标准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3975

国电建投公司:打造“一体化”管理模式提升基层组织工作实效3985

国电建投内蒙古能源有限公司:“走好三步棋、搭建三平台”不断完善基层党建工作模式3994

国电费县发电:实施“三联系四管理”模式提升党建工作水平4001

国电邯郸热电厂:“联查联考机制”促进基层党支部筑强堡垒4007

国网南京供电公司:建设“宁聚”党代表工作室实现聚力发展4016

国网吉林供电公司:“三联三百三互助”活动 精准施策 服务基层4027

基层党建激发金融活力——铜仁创新“民心党建+信合+”模式引领精准脱贫4043

大唐鲁北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构建“标准化党支部”工作体系科学打造精品党支部4053

大庆让胡路区:切实开展“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标准化认证4062

安徽亳州谯城区:以制度为抓手,提高新发展党员“含金量”4068

安徽省亳州市大杨镇:全面激发活力,整镇制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4076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建立“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两个指数”成效评价体系4089

山东济宁二号煤矿:创新党建工作模式 实施党建绩效管理4100

山东烟台开发区:探索“四有一坚持”工作模式提升外资企业党建工作水平4111

山东青岛:探索构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4224”区域化党建工作体系4122

山西潞宁煤业:创建“六好党支部”的实践与探索4134

广西玉林:“小个专”党建“234工作法”促“双创”蓬勃发展4145

新凤祥集团:实施党建“四五工程” 助力企业扬帆远航4156

武汉市台北路学校:党政“一肩挑配备专职副书记”管理模式下基础学校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4165

江苏东台:“宽心谈”与“从严管”的契合——推行组织部长谈心谈话制度4175

江苏丹阳:构建“四有”民情服务处理机制联系服务群众“零距离”4181

江苏华电戚墅堰发电有限公司: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三级联动”“五点一体”模式探索4192

江苏华电扬州发电有限公司:打造“124”强基固本“红色动车组”4202

江苏南通:房屋征收行业“四创同步”党建模式实现“双基同固”4212

江苏启东:以“党建领航站”建设提升村居党组织运行质态4223

江苏海州:推行“一委三会”工作法完善党领导的城乡社区民主自治新机制4232

江苏海门:“一支双核”启动基层党建“红色引擎”4243

江苏邗江:创新离退休党员“一方隶属、多重管理”机制4250

河南修武:围绕民心导向加强基层党建的制度化探索4260

河南鑫山:“四个三”党建工作法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4275

济川药业集团:创建“同心工作法” 增强核心竞争力4287

浙江台州黄岩区:连续XX年深化村级治理“三化十二制” 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4296

浙江嘉兴深入推进农村党员先锋站建设4308

浙江嘉善推行党员楼道长制度创新社区治理模式4316

浙江奉化尚田镇:彩色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中运用“三访五心”工作法4324

浙江瓯海区:深化“十本账”工作法抓实村支书履职4335

浙江瓯海:探索成立两新组织党建公积金解决党建工作经费筹集难问题4340

浙江长兴探索推行党员身份证制度推动党员队伍从单位人转向社会人管理4349

浙江青田:推行“逐村走访、分村定标”促农村基层党建全面过硬4358

深圳罗湖区:“质量党建”促全面从严治党落实落地4367

湖北荆州沙市区委崇文街道:志愿者积分制让社会公益事业可持续发展4378

湖北麻城:开辟问题线索移送管理新路径4387

湖北黄州区创新基层纪检工作试点:打造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坚强前哨4397

甘肃临洮:“六个融入”构建在职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4403

甘肃漳县:“365、一联百”构建联系服务群众常态化长效化机制4413

福建厦门海沧区:“部长会客厅”打通服务非公企业最后一公里4422

福建宁德:坚持“五抓五促”加强脱贫一线核心力量4431

福建福清:以“兼职委员”为载体建立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4442

福建长乐:在基层党组织推行便民代办和民情工作一体化服务机制的实践与启示4449

福建龙岩永定区创新“一建二联三行动”旅游产业党建工作法4459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一主体五支撑的教学院系运行机制实践4472

说民需 听民声 问民意——黑龙江泰来县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法4482

贵州从江:“1+N”致富联合体助力精准脱贫4489

贵州凤冈:创新农村党建新方法 “党群直议制”谱新篇4496

贵州碧江:探索“一核为主·多元共治”新型社区治理机制4507

贵州遵义播州区:“五带十帮”助推党建扶贫见实效4517

贵州遵义:党建扶贫“五在村” 靶向“最后一公里”4528

辽宁葫芦岛:以指导站为“触手”畅通基层党建“末梢神经”4539

重庆渝北万隆:实施“三化双争三比”构建市场诚信体系4546

鹤岗市东山区委:“一支两委”让村级组织“活”起来4552

黑龙江漠河:“四联”工作法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4559

龙源电力:新型“标准化”提升新能源企业基层党建质量和实效4567

“党员议事厅”——重庆九龙坡区石杨三社区破产企业党建探索4577

云南大姚:“五联五创”把从严管理党员干部延伸到8小时之外4586

兴安岭地区:“抓两头,促中间” 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4593

内蒙古敖汉旗:“三评一定”强党性 创新管理激活力4601

内蒙古杭锦旗锡尼镇:创新评议方法 健全进出机制 不断增强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生机活力4608

内蒙古阿荣旗:探索推行“432”工作机制规范落实“三会一课”制度4618

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推行大学生“积分考核制”建立党员发展管理评价体系4629

南弥渡:稳妥处置不合格党员 促从严治党落实处4640

南方电网超高压柳州局:重塑支委战斗力吹响全面从严治党冲锋号4648

厦门海沧:“党日五件事”舞动基层党建龙头4659

四川凉山国税局:注入本土红色基因 打造“主题党日+”品牌4667

国电东北热力集团:筑牢党建强企根基 扎实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4672

国电丰城发电有限公司:实施作业指导,推进党支部工作标准化、规范化4679

国电康平发电有限公司:党员积分制管理推进支部标准化建设4690

国电电力山西新能源:以标准化建设促进新能源企业党支部工作质量和实效提升4697

国电石嘴山发电公司:星级党支部创建强堡垒4705

国电靖远公司:“标准化”+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4716

宁波电信党委:打造“先锋沙龙”学习交流互动平台积极探索创新党内政治生活模式4728

山东临沭农村“合格党员”评定的探索与实践4738

成都温江柳城街道:清单倒逼先进性 严管催生战斗力4744

晋煤集团成庄矿党委夯实党建“三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4753

晋煤集团成庄矿夯实党建“三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4763

武汉市新洲区:全面推行“直评村官”的实践与探索4773

水利部长江口局:在水文勘测外业分散工作条件下的党支部工作法4783

江苏泰州大桥:“微时代”打造支部建设“微文化”4788

江苏盐城城南新区:“每月之星”唱响党员好声音4796

江苏盐城:建立“统一活动日”制度探索基层党建新模式4806

江苏连云港市海州区:“以讲促学”助推基层组织生活常态长效4819

江西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五个查、六个一、七个规范”力促全覆盖4827

河北平泉:探索实施“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推进党内组织生活规范化4838

河南台前县:“党员主题日”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4847

红豆集团党委:“三融合”创新“三会一课”4854

让农村党员“动”起来——湖南醴陵开展农村地区“主题党员活动日”的探索4860

贵州遵义:“党员活动日”推动党内组织生活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4871

贵州镇远涌溪:“流动红旗”构建基层党组织管理新模式4881

重庆市南岸区:创设三项活动载体 让协会党组织活起来4888

重庆市大渡口区探索“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大力推动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规范化4894

陕西凤县:实施党员积分制管理构建党员管理新模式4903

陕西麟游:推行星级管理制 激发党员队伍活力4910

贵州从江:“1+N”致富联合体助力精准脱贫4921

贵州凤冈:创新农村党建新方法 “党群直议制”谱新篇4928

贵州碧江:探索“一核为主·多元共治”新型社区治理机制4939

贵州遵义播州区:“五带十帮”助推党建扶贫见实效4949

贵州遵义:党建扶贫“五在村” 靶向“最后一公里”4960

辽宁葫芦岛:以指导站为“触手”畅通基层党建“末梢神经”4971

重庆渝北万隆:实施“三化双争三比”构建市场诚信体系4978

鹤岗市东山区委:“一支两委”让村级组织“活”起来4984

黑龙江漠河:“四联”工作法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4991

龙源电力:新型“标准化”提升新能源企业基层党建质量和实效4999

“党员议事厅”——重庆九龙坡区石杨三社区破产企业党建探索5009

云南大姚:“五联五创”把从严管理党员干部延伸到8小时之外5018

兴安岭地区:“抓两头,促中间” 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5025

内蒙古敖汉旗:“三评一定”强党性 创新管理激活力5033

内蒙古杭锦旗锡尼镇:创新评议方法 健全进出机制 不断增强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生机活力5040

内蒙古阿荣旗:探索推行“432”工作机制规范落实“三会一课”制度5050

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推行大学生“积分考核制”建立党员发展管理评价体系5061

南弥渡:稳妥处置不合格党员 促从严治党落实处5072

南方电网超高压柳州局:重塑支委战斗力吹响全面从严治党冲锋号5080

厦门海沧:“党日五件事”舞动基层党建龙头5091

四川凉山国税局:注入本土红色基因 打造“主题党日+”品牌5099

国电东北热力集团:筑牢党建强企根基 扎实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5104

国电丰城发电有限公司:实施作业指导,推进党支部工作标准化、规范化5111

国电康平发电有限公司:党员积分制管理推进支部标准化建设5122

国电电力山西新能源:以标准化建设促进新能源企业党支部工作质量和实效提升5129

国电石嘴山发电公司:星级党支部创建强堡垒5137

国电靖远公司:“标准化”+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5148

宁波电信党委:打造“先锋沙龙”学习交流互动平台积极探索创新党内政治生活模式5160

山东临沭农村“合格党员”评定的探索与实践5170

成都温江柳城街道:清单倒逼先进性 严管催生战斗力5176

晋煤集团成庄矿党委夯实党建“三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5185

晋煤集团成庄矿夯实党建“三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5195

武汉市新洲区:全面推行“直评村官”的实践与探索5205

水利部长江口局:在水文勘测外业分散工作条件下的党支部工作法5215

江苏泰州大桥:“微时代”打造支部建设“微文化”5220

江苏盐城城南新区:“每月之星”唱响党员好声音5228

江苏盐城:建立“统一活动日”制度探索基层党建新模式5238

江苏连云港市海州区:“以讲促学”助推基层组织生活常态长效5251

江西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五个查、六个一、七个规范”力促全覆盖5259

河北平泉:探索实施“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推进党内组织生活规范化5270

河南台前县:“党员主题日”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5279

红豆集团党委:“三融合”创新“三会一课”5286

让农村党员“动”起来——湖南醴陵开展农村地区“主题党员活动日”的探索5292

贵州遵义:“党员活动日”推动党内组织生活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5303

贵州镇远涌溪:“流动红旗”构建基层党组织管理新模式5313

重庆市南岸区:创设三项活动载体 让协会党组织活起来5320

重庆市大渡口区探索“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大力推动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规范化5326

陕西凤县:实施党员积分制管理构建党员管理新模式5335

陕西麟游:推行星级管理制 激发党员队伍活力5342

关于深化城市“大党建”的实践与思考

XX区总面积3556平方公里,总人口75万,其中城镇人口48.8万,城镇化率65%。全区辖5个城市街道31个城市社区,现有城市基层党组织565个,占党组织总数的61%;有党员14960名,占党员总数的67.8%。

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和省市组织部长会议精神,将城市党建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秉持体系标准化、管理信息化、载体品牌化、服务人性化的“四化理念”,按照“区域统筹、融合联动、共驻共建、协调发展”的思路,以强化街道社区党组织政治功能、服务功能为重点,探索推进“融之情”党建模式,通过“四个融合”,夯实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实现“四个转变”,初步形成了共驻共建、互联互融的城市党建格局。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融合,推动“单打独斗”向“整体作战”转变。以全新的视野和思路谋划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在区委层面,坚持大抓基层,履行主体责任,用活延安精神,明确了“健全一套共驻共建制度、制定一个党建标准体系、搭建一个党建信息平台、打造一批党建示范典型、完善一套考核评价机制”的“五个一”工作法,推动管理和服务力量向街道社区下沉,激发街道社区组织活力。区委成立城市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除区级职能部门外,还把驻区单位和街道党工委吸收进来,共抓基层党建,共商区域发展。年初,区委将新成立7个社区阵地建设列入政府为民“十件实事”,安排财政资金1000万元,着力解决“有地议事”。在街道层面,充分发挥街道党工委统筹协调作用,5个城市街道全部建立党建联席会议,将辖区内各类党组织负责人吸纳进来,明确包抓街道工作的常委同志为联席会议召集人,做到“一月一会一主题、一事一议一公开”。对于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搬上“问题墙”,明确责任主体、整改措施和完成时限,并将问题办理结果在“回音壁”公示,接受居民群众监督和评议。在社区层面,建立“社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三级组织网络体系,成立社区网格党支部63个,设立楼栋党小组113个,将在职党员、社区党员有机联结起来,为群众开展服务,让每名党员“发光发热”。对辖区小微企业、社会组织等党建工作实行兜底管理,及时跟进商务楼宇、商圈市场、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等新兴领域党的建设。在枣园、王家坪等社区开展了“党组织推荐放心店”“党员诚信经营户”系列评选活动,充分发挥“一个组织一面旗、一名党员一盏灯”的先锋引领作用。

(二)加强资源融合,推动“封闭自有”向“开放共享”转变。引导城市各方面党组织打破行政隶属壁垒,有效整合各类资源,破除各自为政、封闭运行的工作局面,共同构建优势互补、融合联动的城市基层党建新格局。一是突出共建。充分发挥街道党工委统筹全局、协调各方作用,通过困难联解、文明联创、环境联治、治安联防等“七联”举措,全面调动各领域党组织积极参与以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为主的“2+1”三城联创工作,群策群力,共驻共建。探索建立资源清单、服务清单、项目清单,推动实现双向联系、双向服务。凤凰山街道采取“双向承诺、协议共建”的办法,将辖区各类党组织聚拢到街道党工委周围,实现互联互动、互助共赢。二是促进共享。街道社区党组织以签订共享协议的方式,统筹整合辖区单位各类公共资源,做到信息共享、阵地共享、文化共享。目前,全区共开放阅览室45个、活动场地83个、市民文明课堂196个、免费停车位5596个、单位厕所190个,162个沿街单位为环卫工人提供了饮水点,60多家爱心企业为环卫工人提供免费早餐,发放劳保用品。三是强化共管。发挥市区同城、党员集中优势,启动“圣地先锋”行动,组织11000多名党员开展“8小时外”进社区活动,为居民群众提供“菜单式”服务,群众点单、社区下单、党员接单。社区党组织采取“季度小结、半年反馈、年底考核”管理机制,建立党员年度档案,民主评选“星级党员”,调动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工作热情。积极破解流动党员管理难题,按照“一方隶属、双重管理”要求,在社区建立31个“流动党员之家”,提供就业推荐、技能培训、法律援助、生活救助等服务,增强流动党员归属感。

(三)加强服务融合,推动“分散自主”向“多元共促”转变。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持续深化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引导街道社区和驻区单位把群众的需要作为互联互动的结合点,共同创新服务链条、服务品牌、服务载体,让组织优势尽其长,让服务资源尽其用,让服务功能尽其广。一是延伸便民服务“新链条”。街道社区党组织在做好民政、社保、医疗等基本服务的基础上,定期组织社区网格员上门为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特殊群体提供代办服务,实现“群众张嘴、干部跑腿”。根据社区不同人群需求,合理设置社区养老、公益服务、爱心援助等人性化服务项目,建成日间照料中心15个,为老年人提供康体娱乐服务。与辖区学校沟通协商,建立社区“1小时课堂”13个,解决学生放学与家长下班时差问题。与医疗机构签订服务协议,开设“爱心门诊”66个,为社区困难群众提供免费体检和健康义诊服务。二是打造志愿服务“红名片”。各街道社区党组织利用圣地红色文化资源,组建了张思德便民服务队、鲁艺便民服务队、丁玲宣讲队等以驻区单位党员为主体的志愿服务组织30多个,引导广大党员在为民服务过程中当先锋、作表率。王家坪社区党总支整合辖区党校、医院、学校等党员力量,组建了以“红名片”“红袖章”“红十字”“夕阳红”“红领巾”5支志愿服务队伍为主体的“红色驿站”,开展市民文明教育、上门义诊、扶贫帮困、环境治理、矛盾化解等工作,寓“心”于服务,融“情”于群众,打造了“彩虹桥”党建品牌。三是开设民生服务“直通车”。针对在家无人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街道党工委从劳动保障部门申请公益性岗位,从“零就业”困难家庭筛选工作人员,为弱势群体提供便民服务、生活照料,社区党组织负责全程跟踪监督管理,从而实现“一个岗位”帮扶“两个困难家庭”。目前,全区共确定民生服务对象169人,选聘工作人员125人。同时,在非公企业推行XX籍贫困大学生用工补贴政策,政府每人每月补贴1000元,解决了300多名贫困家庭大学生就业问题,缓解了非公企业用人难题。“一岗双助”被国务院扶贫办信息中心等单位联合评选为“2016民生示范工程”。

(四)加强治理融合,推动“条块分治”向“协商共治”转变。从工作机制、职责职权、制度建设入手,建立健全城市党建协同治理、协商共治体系,不断激发城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活力。一是赋予管理权限。推行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评优评先征求街道社区党组织意见制度和在职党员进社区表现正负面清单制度。上级主管部门对下属单位进行年度考核、创佳评差、政风行风评议、精神文明创评,必须有属地街道党组织参与评价并出具意见。驻区单位提拔使用干部时,社区党组织要出具进社区现实表现鉴定。街道党工委每年组织驻区单位党组织进行抓党建工作和履行主体责任述职评议,评议结果在一定范围通报,并按照党组织隶属关系,将排名结果报上级组织部门备案。二是强化综合治理。借鉴延安时期社会治理成功经验,赋予“十个没有”新的时代内涵,即开展以“没有干警缺位、没有乱搭乱建、没有邻里纠纷、没有三防缺位、没有环境脏乱、没有消防隐患、没有群体性事件、没有乱停乱放、没有非法活动、没有刑事案件”为主要内容的平安创建活动。社区党组织整合公安、消防、执法等力量,指导建立党员志愿联防队33个,为成功举办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首届世界山地苹果节等重大活动提供全方位安保服务,集中展示了圣地党员风采。围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街道社区党组织分别与404个驻区单位签订共建协议,责任共担,难题共解,活动共办。搭建“两代表一委员”参与治理平台,建立18个党代表工作室,听呼声、察民情、问良计、寻良策、解民忧。三是创新管理手段。依托延安市党建“云平台”“互联网+党建”“智慧党建”,在城区“老三办”探索建立管理信息平台,采集各网格内人、地、事、物、组织等5大类72项信息,综合比对分析各类数据,为城市综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南市街道在辖区居民群众中推行“一册一卡一号”,即便民服务手册、邻里亲情卡、微信公众号,开展全程关爱“六送”活动,增进邻里感情,发挥民智民力,凝聚共建合力。

二、存在问题

一是社区党组织的基础保障水平还不高。近年来,社区基础保障有所加强,但受经济条件、人员编制等客观条件的制约,仍然存在服务设施不完备、功能不完善等问题。全区社区整体基础条件普遍薄弱,没有独立的便民服务中心;XX山、东风社区办公场所在今年城市建设中征迁,马家湾、南桥、南关、中心街、杨家岭、东关街、向阳等社区在居民或商业楼院,有的楼层很高,群众办事不方便;新成立的桥沟、罗家坪、方塔、二十里铺、裴庄等9个社区因规划选址和资金等问题,办公活动场所尚未达到标准要求;31个城市社区中,除书记、主任外,共有正式干部49名、聘用干部5名、劳动保障协管员46名、社区专职人员74名、网格员263名,平均每个社区正式干部不足2名,而其他人员工资报酬偏低,流动性很大,影响工作开展。

二是新兴领域党组织覆盖面还不广。“就社区抓社区”的思维模式还没有有效破除,多年来管理体系的滞后,导致商务楼宇、商圈市场等游离与社区党组织管理之外,存在党组织覆盖盲点。城市小区内多数业主委员会不发挥作用,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的难度还较大。

三是驻区单位共建意识还不强。社区党组织在党建工作中的统筹和协调作用发挥不够,区域性、社会性、群众性和服务性活动开展不够,与驻社区单位的联系还不够紧密;加之,条块分割、共建职责不明,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和约束手段,导致部分驻区单位党组织共建意识不强,支持、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不高。

四是引领基层治理的手段还比较单一。社区日常事务中与群众的联系还比较松散,组织功能还不强,在整合区域资源、引领基层治理上作用发挥有待进一步强化;区域化的治理体系尚不健全,尚未形成驻区单位、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共治的格局;根据社会管理的新形势、新需求及时创新服务模式,优化服务环节,共同服务辖区的载体设计还需要进一步强化。

三、意见建议

要聚焦体系、功能、机制、载体和队伍等要素,注重从共同目标、共同利益、共同需求入手,打通行政隶属壁垒,拆除相互封闭藩篱,把各领域党组织动员起来、作用发挥出来,推动城市社区与辖区单位、新兴领域的党建工作深度融合。

(一)抓基础保障。注重把工作重心放在社区,扎实实施以“建强活动阵地、增强服务功能、配强人员力量、加强经费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强基”工程。加大社区阵地建设力度,通过新建、购买、置换、改扩建等方式,解决面积不达标、位置不便利、功能不健全等突出问题。统筹干部、专职工作者、协管员、网格员、大学生村官等力量,加大招录力度,逐年提高工资待遇,解决待遇偏低、结构不优、流动性大等问题,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工作队伍。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逐年提高社区工作和服务经费保障力度,不断完善“费随事转”工作机制,确保社区工作正常开展。

(二)抓组织覆盖。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将社区党员和辖区单位党员全部纳入网格进行管理。各级财政要加大投入,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社区党建服务中心和信息平台建设。积极构建社区网格化管理体系架构,不断完善网格管理工作机制,按照“信息化支撑、多元化参与、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的要求,形成地域清晰、覆盖全面、归属明确的网格化管理服务格局。在街道社区和楼宇、商圈设立党建服务中心和党建服务站,为辖区小微单位或商铺门店党员提供党建指导、知识讲座、法律援助等服务,实现党建服务全覆盖。依托网格相应建立党组织,居民党员相对比较集中的楼院,要单独建立楼院党支部;居民党员相对比较分散的,可将若干居民楼院整合后建立联合楼院党支部。

(三)抓功能拓展。加强街道、社区党组织对辖区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城市基层全面贯彻落实。给街道党工委充分赋权,通过建立健全工作例会、双向述职考评等制度,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把共驻共建情况作为驻区单位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由街道、社区提出评价意见。将城市党建工作情况与干部晋升奖惩、评优树模、推荐先进挂钩,推动共驻共建。从规范运行机制入手,逐步明确街道社区党组织在城市党建、社会治理中的职责任务,明确驻区单位参与区域化党建、共驻共建的具体责任,搭建组织联合、资源整合、服务共享、共驻共建等平台,实现互利共赢、协调发展。

(四)抓作用发挥。以辖区内居民和驻区单位的共同利益、共同需求为出发点,优化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涵、增强活动实效,动员驻区单位积极提供人力、财力和物力,实现党建载体联创,共建坚强堡垒;基础设施联用,共享辖区资源;道德教育联育、共建文明社区;社会治安联动,共建平安环境;公益事业联办,共建和谐社区;城区卫生联创,共建美丽城市;文体活动联谊,共建幸福家园。完善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开展志愿服务制度,建立健全责任约束和考核评价机制,提高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社区实效。发动多元主体参与基层治理,采取建立“网格议事点”“居民议事会”等形式发动社区居民在内的多元主体民主议事,提升居民对党组织的信任度。

筑“蜂巢式”支部 做“蜜蜂式”党员

——XX县培育“蜂巢党建”品牌的实践探索与思考

为夯实基层党建基础,提升“两力两率”,XX县立足中蜂产业,大力弘扬蜜蜂精神,精心培育打造“蜂巢党建”品牌,以品牌思维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引领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发展。

一、目的

XX县培育“蜂巢党建”品牌,基于三方面的考虑,一是大力弘扬“勤劳、勇敢、团结、自律、奉献”的蜜蜂精神,激发共产党人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二是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抓党建工作理念不新、载体单一、与中心工作“两张皮”等问题;三是围绕服务群众这个核心,通过品牌培树,强化党组织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努力把全县各级党组织打造成像“蜂巢”一样坚强的战斗堡垒,把每名党员锻造成像“蜜蜂”一样“勤劳、奉献、团结、自律”的先锋战士,为人民群众酿造像蜜一样的甜美生活。同时,把培育打造“蜂巢党建”品牌作为总抓手,全面落实党建“四化”要求,实现党建引领发展。

二、做法

(一)建立“党建四级管理服务”体系。以践行宗旨为根本,建立党建四级管理服务体系,通过县委服务乡镇(机关)党委、乡镇(机关)党委服务党支部、党支部服务党员、党员服务群众,四级联动,重心下移,聚焦基层,服务群众,强化各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县委服务乡镇(机关)党委,前移“指挥部”,重心下移,把服务贯穿于县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上,突出和强化基层党委组织、财力、政策方面的保障,实现决策部署、责任明确、压力传导、督查考核一步到位。乡镇(机关)党委服务党支部,勇当“先锋军”,攻坚克难,把服务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鲜明主题,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上来,实现上层设计与下情实际无缝衔接、深度融合。党支部服务党员,筑实“堡垒”,锻造核心,把服务贯穿于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全过程,凝聚党员榜样力量,传导服务理念、改进服务作风、提高服务能力,将每名党员培养成为一盏服务群众的明灯,实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党员服务群众,争当“排头兵”,突出为民实干,把服务贯穿到所有群众工作中,带好头,树标杆,把群众发动起来、组织起来,共同参与建设美好新家园,解决好党员服务群众“最后一米”问题。

(二)创建“五型”支部。以从严治党为主线,建强堡垒,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围绕“深”字,健全学习制度,坚持“三会一课”,加强党员学习教育,将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广泛宣传到每一名党员,增强党性修养,提升执行能力。创建团结型党组织。围绕“强”字,选优配强支部班子,建强党员队伍,健全组织机构,规范组织生活,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目标一致,精诚团结,分工协作,提升战斗力。创建实干型党组织。围绕“实”字,以为民服务为根本,谋实事,干实业,突出支部引领作用,以党建促工作,发展经济,扶贫帮困,富民强村,提升带富力。创建廉洁型党组织。围绕“严”字,健全党内监督约束考核评价体系,规范党务公开、议事规则和民主管理决策程序,及时研究解决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改进作风,严明纪律,监督问责,提升约束力。创建创新型党组织。围绕“活”字,解放思想,更新理念,突破传统,创新基层党组织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建设管理机制,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创新党员学习教育、管理培训方式,创设活动载体,打造品牌,建立机制,培育特色亮点,提升创造力。

(三)争当“五美”党员。以“四讲四有”为基准,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县广大党员亮身份、亮承诺、亮积分,争做“五星级蜜蜂式”“五美”党员。理想信念之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重温入党誓词、观看革命影片、主题党日、专题演讲、讲座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党性锻炼,学党章,知党情,跟党走,以信念筑牢党性根基。服务技能之美。通过举办党员教育示范培训班,分层次、分类别、分专题进行全员培训,提素质,补短板,强本领,以服务能力展现党员风采。勤勉担当之美。通过开展“五星评定”“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等活动,教育党员立足岗位,勇于担当,主动作为,敢于负责,能干事,干成事,以担当夯实创业之魂。律己尚德之美。开展党员纪律作风建设,按党的组织原则办事,遵纪守法,讲规矩,严修身,明是非,知荣辱,品行端正,以自律彰显公仆本色。为民务实之美。规范群众办事干部代办制度,扎实开展“三诺双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志愿服务、在职党员进社区等联系服务群众活动,践宗旨,知民情,解民忧,谋福祉,奔小康,无私奉献,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四)七类组织聚力发展。全县七类党组织互联互动,整合组织资源、服务资源,破解发展难题,引领聚力发展。农村领域完善服务代办制,严管“四支”队伍,实施“三变”改革,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富民型”党建。城市社区领域构建五级组织体系,搭建五级服务平台,建立“五民五家园”服务机制,开展“组团式”服务,打造“和谐型”党建。机关领域开展“两争一满意”、“三亮三比”和“红黄旗”竞评活动,打造“效能型”党建。学校领域开展“双培养”、名师工程和“丹心桃李”主题实践活动,打造“质量型”党建。国企领域开展“四强四优”活动,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推进32项重点任务落地生根,打造“效益型”党建。非公和社会组织领域建立“村企联建”服务模式,评选“党员诚信经营示范店”、“党组织推荐放心店”,打造“诚信型”党建。努力把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五)“三述两评”考绩效。建立党员干部述职、述廉、述效,党组织书记点评、群众测评的“三述两评”机制,夯责任,转作风。年终各级党组织逐级召开述评大会,现场接受群众代表、“两代表一委员”评议、质询,并进行民主测评。党组织书记进行点评,党组织按“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综合评定格次。述评结果作为“五星级蜜蜂式”党员评定、表彰奖惩和“三项机制”运用的重要依据,最终实现“落实服务党员做、服务成效群众说”。

(六)人民群众享甜蜜。坚持以民为本,抓党建促发展,把发展红利最大限度地向人民群众覆盖。通过脱贫攻坚拔“穷根”、旅游带动促三产、公共服务均等化、生态文明树新风、应急维稳网格化,让人民群众生活的更有尊严感、获得感、富足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实现党建引领脱贫攻坚、生态旅游、经济社会、精神文明等各项社会事业全方位发展。

三、成效

通过培育“蜂巢党建”品牌,全县172个党支部,对标各领域党建工作标准和“五型”支部创建要求,创建示范型党支部45个、达标型123个,整转后进支部4个。全县各级各行业表彰在基层建设、脱贫攻坚、护林防火、安全维稳、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表现突出的“蜜蜂式五美”党员近800人。基层组织筑“蜂巢”,党员干部酿“花蜜”,广大群众享“蜜甜”,生动诠释了“采得百花成蜜后,为民辛苦为民甜”这一共产党人的为民情怀,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两力两率”。

四、评价

XX县在推进基层党建工作中,引入品牌建设理念,以品牌意识、品牌思维、品牌创建的品质要求,提高基层党建质量和效果,通过提高基层党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基层党组织在党员和群众中的影响力、号召力,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广大党员群众的认同、社会各界的点赞。

探索推行基层党建“四化”建设 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为有效破解基层党建标准尺度不一、管理手段滞后、活动载体乏力、服务群众水平不高等问题。延安市委在广泛调研、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在全市各级党组织中全面推行基层党建“体系标准化、管理信息化、载体品牌化、服务人性化”(以下简称“四化”)工作,进一步强化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有效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促进了“两力两率”在基层落地生根。

一、体系标准化赋予了督查考核新遵循

针对全市各领域基层党建实际,量身制定衡量工作优劣的“尺子”,使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做有标杆、评有依据。印发《延安市各领域党建工作标准(试行)》,对标农村、社区、机关、学校、国企、非公和社会组织七个领域基层党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进一步明确责任,细化任务,创新载体,强化措施,推动落实。从组织设置、职责任务、作用发挥、制度机制、鼓励创新等方面,分别建立起可对照、可检查、可考核、可评判的党建工作标准体系。同时,认真开展“千村示范、万村达标”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活动,进一步细化村级党组织考评标准,使各项党建工作的开展更加科学和规范,使基层党建工作的督查考核基础更坚实依据更充分。推行基层党建体系标准化建设,实现了基层党建考核方式由粗放向精准转变,切实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有利于七个领域基层党建全面加强、全面过硬。

二、管理信息化搭建起市县乡村互联互通新平台

全面推行“互联网+党建”工作模式,构建市县镇村四级党组织和党员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了全市党建工作从封闭向开放、传统向现代、单边向互动、管理向服务的转变。建成了集管理、办公、服务、宣传、教育、互动6大核心34项具体功能,上接市委下连支部、点面互动的延安“互联网+党建”云平台,实现了对党组织建设管理和党务工作的在线部署、督查和考核,实时掌握全市6820个基层党组织151948名党员的工作动态、学习动态和互动情况。形成了“组织建在网上、党员连在线上、管理就在掌上”管理新模式。充分运用QQ群、微信、微博、移动短信等各种新媒介,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党建网、党建公众号等网络信息化平台作用,搞好舆情引导,把“党的声音”及时传递到基层一线,全方位地展示基层党建工作的主旋律。同时,市委组织部智能档案管理平台建成投用,已经成为全省组织系统一流信息化档案室,为进一步加强档案管理设置了“监控器”和“防火墙”,为干部选任工作更加规范严谨提供了技术和制度保障。

三、载体品牌化激发新老机制新活力

近年来,延安市把培育延安特色的党建品牌作为基层党建创新重点,继续深入推行党员承诺制、党员积分制、“问题墙+回音壁”、“大数据+小书包”、“两说一联”、“党员中心户”、红领党建等制度,让好制度在刚性执行中彰显威力、在长期坚持中焕发活力。立足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鼓励基层创新,探索推广党建处方、党员成长袋、一岗双助、蜂巢党建、学校党员“双培养”等一批党建实践和制度方面的好做法、好经验。主动适应城市化发展进程,积极探索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工作模式,推出“同心圆工程”“社区一家亲”等特色做法,统筹城市党建资源深度融合、相互促进。深入开展“书记谈党建”活动,传递延安党建好声音。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党日活动进书院”主题教育。每年从各领域按照10%的比例选树和培育一批基层党建示范点,打造一批可学习、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示范点,真正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带动作用,为延安基层党建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四、服务人性化开启为民服务新模式

在基层组织建设中,把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作为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和价值取向,在农村和社区深入开展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创建活动,先后建立了村干部值班、群众办事干部代办、等制度机制,实现了“群众动嘴、干部跑腿”。定期公布党务、村务、财务,随时接受党员群众监督,实现了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全面建立“党支部+合作社”、“党员1+1”结对帮扶机制,对扶贫对象精准识别、精准退出、扶贫措施等进行公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有力推行;通过在职党员干部进社区、爱心超市、微心愿等各种形式的人性化服务,建成521个便民服务中心和站点,组织2.8万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认领“零距离”服务群众岗位4.4万个,构建起市县镇村全覆盖、无缝隙的四级便民服务体系,开启新时代为民服务新模式,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

基层党建“四化”建设推行以来,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呈现出欣欣向荣、齐头并进的可喜景象,也得到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中央组织部调研组、省委组织部、其他兄弟省市组织部门等,均多次前来观摩学习。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陕西日报》等中省主流媒体媒体进行了广泛和深入报道。

“双联双诺双评”制度联出民心、诺出党风、评出民声

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大任务,深刻表明我们党更加注重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更加注重强化密切联系服务群众的行动指向。在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下,建立完善农村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对于推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加强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探索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实践、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围绕推动改革发展、助力脱贫攻坚、维护农村稳定、建设美丽乡村,在推行“两联系一承诺”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实际不断创新,探索推出了“双联双诺双评”制度,扎实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和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党群干群关系日趋密切,党组织的凝聚力、感召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

一、具体做法

近年来,富县针对基层党员结构复杂、文化差异较大、作用发挥难的实际问题,在推行“两联系一承诺”制度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探索推出了“双联双诺双评”制度。“双联”即支委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双诺”即支部和党员向群众公开承诺,并严格兑现承诺;“双评”即每半年开展1次“群众评党员、党员评支委”倒双评考核。全面推行“双联双诺双评”制度,在服务群众、调处矛盾、脱贫攻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使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凸显。

(一)“双联系”联对认亲,联出民心。全县300个基层党组织按照“居住相邻、产业相近、关系和谐”的原则,明确支委联系的党员,党员联系的群众,实现联系服务群众全覆盖。支委、党员采取相互走访、谈心交心、电话沟通、微信交流等方式,从沟通思想情感、宣传政策法规、帮扶产业发展、帮助生产生活等方面入手,定期不定期与联系对象开展经常性联系活动,做到相互了解、相互知情、相互认可,累计为群众代办事项14923件,办实事好事2347件。通过“双联”,把支委、党员和群众联系在一起,结了帮扶对子,认了群众亲戚,使党员干部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村情民意,掌握群众诉求,争当服务群众的表率。

一是随时走访沟通,密切党群关系。基层党支部委员和党员利用闲暇时间串门入户拉家常、田间地头谝闲传,随时了解所联系群众生产生活状况和群众关注的热难点问题。牛武镇清泉寺村党员谭金平在走访群众时发现,许家塔小组的一处山体,由于持续多天的连阴雨出现裂缝,威胁到18户村民的安全,他立及反映给村支书李武斌,李武斌及时和镇政府、县国土局取得联系,进行地质监测、实地勘探,最后修筑了护坡,保证了村民的安全。

二是充分谈心谈话,解开群众心结。党员以“拉家常”的方式,通过多次深入接触所联系的群众,使群众打消思想顾虑和戒备心理,摈弃私心杂念,实现双方心无芥蒂、开诚布公,敞开思想、坦诚相见,真心实意、推心置腹,把问题摆上桌面,把意见提在当面,做到开诚布公纳群言、畅通言路征良策,使谈话双方在相互信任和思想共鸣中产生良性互动。截止目前,全县300个支部的支委、党员和所联系的党员群众谈心谈话至少在6次以上,群众也乐意和党员干部交流。

三是征求意见建议,吃透村情民意。支委和党员积极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吃透村情民意,通过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入户走访等多种方式,摸清群众在基础设施、生产生活条件、惠民政策落实、党员群众需求等情况,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认真记录梳理,及时反馈给党支部,为支部的决策提供依据。支部着重从班子建设、党员教育与管理、产业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认真剖析产生问题的原因,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当前工作重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8月份是早熟苹果的黄金销售时期,而北道德乡冯家塬村却因受了冰雹灾害,30多亩苹果销售渠道不畅,村民们心急如焚。村支委和党员反映后,镇包村干部和村干部通过个人渠道,积极联系果商进行收购,仅10来天约5万斤嘎啦全部销售一空,减少了群众损失。

四是宣传政策法规,确保群众知情。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三农”问题,出台了许多惠农政策,但因为政策宣传不到位,引起群众误会、干群矛盾激化的事时有发生。“双联双诺双评”制度推行以来,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着眼加强理论武装、统一思想行动,支委、党员组织群众认真学习习总书记关于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重要思想,认真学习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引导党员深入领会系列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张家湾镇小山子村是一个偏远落后的小山村,农民收入普遍偏低,最低生活保障金是村民最敏感、最“眼红”的事。村党员在联系服务群众中,听到群众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享受低保的都是能人,享受不上的都是没本事人”。随后,村党支部立即组织召开群众大会,把低保申报的条件、程序和所分配给村上的指标等政策规定逐项给大家解释,而且还把村上确定的低保户通过“三榜”公布,把不符合条件的剔除出去,把符合条件的纳入进来,接受群众监督,确保低保户评选工作公开、公平、公正,拉近了干群关系。

五是掌握群众诉求,化解矛盾纠纷。针对群众的各类诉求,特别是对党支部、党员在“四风”方面的意见建议,乡镇(街道)深入研判各村(社区)支部班子,畅通了群众诉求渠道,有效解决了一大批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纠纷,使群众真切感受到党的温暖,党群干群关系日趋密切,党组织的凝聚力、感召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茶坊镇白龙沟村村民王强等三户群众的庄稼地在309国道边,去年309国道维护施工时产生的扬尘影响了庄稼的生长,双方产生纠纷,村支部了解到情况后,主动和施工方协调,最终达成由施工方组织人员每天洒水两次,并向每户补偿2000元损失,双方握手言和,国道维护正常施工。

六是群众参与议事,决策合理民主。通过“双联”,党员干部主动了解基层真实情况、收集社情民意、蹉商解决办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搭建党和群众感情的桥梁和纽带;群众参与提议、审议、决策等阶段的过程中,可以反映自身的生活困难,寻求政策倾斜,可以提出更优方案,可以说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实现了决策公开透明,使实事更实,好事更好,也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群众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中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党员干部示范带头作用,体会到了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鱼水情怀,真正达到了让群众受益,使群众满意的效果。

(二)“双承诺”亮诺履诺,诺出党风。每年年初,各基层党组织都紧扣中心工作,经党委会或支部党员会议讨论制定年度工作任务清单。党组织围绕年度工作任务清单内容,对照“五个好”要求,从班子建设、队伍管理、活动开展、制度建设、作用发挥、中心工作等方面向党员群众公开承诺履诺。推行党组织承诺“认领制”,每名支委、党员对照党支部承诺事项逐条承诺认领。通过“双诺”,不仅加强了支部自身建设,增强党员在党意识,而且提高了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能力,解决了一批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难题,促进村级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一是加强支部自身建设,促进村级事业发展。基层党支部围绕“自身建设、基础设施、产业开发、村级管理、公益事业和群众在活动中所提意见建议”等方面内容,通过召开承诺大会,在党旗下庄严宣誓,向党员群众公开承诺。同时,基层党组织把重点工作任务纳入业绩承诺内容,推动了重大项目建设、苹果产业开发、脱贫攻坚等中心工作顺利开展,发挥了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了自身建设,促进了村级发展。“村支部说话还算数,困扰全村多年的问题终于解决了!”这是茶坊镇袁家村村民对党支部兑现所承诺的实施自来水入户工程的评价。“我代表党支部承诺年内聘请县镇果业技术员到村技能培训两次。”这是羊泉镇雷村党支部向群众所作的产业技能培训承诺。“我代表支部承诺年内修建三个垃圾台。”吉子现镇固险村支部书记在全体村民大会上承诺。

二是增强党员在党意识,提高服务群众能力。支委和党员围绕“扶贫帮困、服务群众、落实政策、维护稳定和群众在活动中所提意见建议”等方面内容,在承诺大会上向群众公开承诺。交道镇鲁家庄村有大小18条巷道,卫生保洁问题一直是村支部比较头疼的事,经常是村支部一班人扛着扫帚清扫保洁。“双联双诺双评”制度推行以来,鲁家庄村48名党员站在鲜艳的党旗下,在全村村民面前,庄严地作出承诺,党员鲁忠奇承诺每周六义务打扫第一条巷道的卫生;党员鲁明星是一名退伍军人,承诺做好村上的治安巡逻的同时,每周一义务打扫家门前主巷道50米的卫生;党支部副书记、大学生村官卢小宁,承诺每年组织村文艺队去镇文化站演出不少于3次;原支部书记鲁拴虎承诺帮扶鲁根莲(残疾人)解决3亩果园的化肥、农药的全部资金,义务每周日打扫第5条巷道的卫生……鲁家庄村18道巷的卫生就在党员承诺中迎刃而解了。

(三)“倒双评”严格考核,评出民声。为确保“双联系”经常有实效,县委建立了“倒双评”考核制度,党支部坚持每半年组织开展1次由下而上的“群众评党员、党员评支委”“倒双评”考核,改变了以往党组织主导的由上而下的评议考核,使党员群众的评价更加真实、更加客观。

一是严格考核管理,确保落到实处。县委统一印制《“双联双诺双评”记事本》,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及时准确记录“双联双诺双评”开展情况,上级党组织负责人定期签注评价意见,促使该项制度落到实处。

二是注重结果运用,培树先进典型。基层党组织把评议结果作为评优树模、民主评议党员或评选合格党员的重要依据。今年全县累计开展“群众评党员、党员评支委”“倒双评”考核660场次,评出优秀党员191名,合格党员10102名,优秀支委135名,合格支委550名,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进典型引领作用。

二、初步成效

“双联双诺双评”制度在我县农村党组织的深入推行,为基层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搭建了内容丰富、便于发挥作用的平台。全县685名支委联系10293名党员,有帮扶能力的6308名党员联系群众15926户。300个基层党支部累计承诺事项3326条,已兑现2939条,累计承诺创建党建综合示范典型98个,目前已建成87个;累计承诺后进村党支部整顿23个,目前已全面完成6个缺配村支部书记的选配工作和61项整改任务,全部实现了销号;累计承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31名,已培养146名。支委和党员累计承诺事项13986条,已兑现9003条,增强了党员的在党意识。使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显著增强,党员干部工作作风得到转变,为民办实事好事能力得到提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

一是提升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双联双诺双评”制度的落实,使广大党员干部转变了工作职能和工作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变管理为服务,变堵防为疏导,变“上访”为“下访”,畅通了群众诉求渠道,有效解决了一大批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使群众真切感受到党的温暖,党群干群关系日趋密切,党组织的凝聚力、感召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向党组织靠拢、向党员看齐已成为群众的普遍价值追求。据统计,全县主动要求入党的人数已达到369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46名,纳新党员130名,培养村级后备干部419名,为村级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地生机与活力。

二是转变了党员干部作风。在“双联系”过程中,广大党员将畅通民意沟通渠道作为切入点,想方设法解民忧、解民怨、解民困,把群众的事当做自己的事,工作作风实现了由“浮”在上面到“沉”到下面的转变,工作重心由应付上级到服务群众的转变,工作方式由坐班等待、被动受理到主动联系、全程代办的转变,赢得了群众的尊重和认可,党员干部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明显增强,宗旨意识、为民意识明显提升。截止目前,全县党员干部在“双联系”过程中登记群众需要代办事项1026件,现通过坐班代办、上门代办、预约代办等方式已办结958项,群众满意率达100%。

三是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站稳群众立场,走好群众路线,贵在认识,重在行动。通过落实“双联双诺双评”,在基层了解真实情况、在基层收集村情民意、在基层蹉商解决办法,搭建起了密切党和群众感情的桥梁和纽带,让群众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中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党员干部作风的转变,体会到了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鱼水情怀,真正达到了让群众受益,使群众满意的效果。群众满意度测评结果显示,群众满意度达到98%以上。

四是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通过“双联双诺双评”制度的落实,调动起了群众的主体作用,参与村级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增强,广集了民意、凝聚了民心、释放了民智、激活了民力,开通了民情“直通车”,架起了干群“连心桥”,从源头上把疑难矛盾和问题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有力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全县农村个体访、集体访数量同比分别下降21%和23%,无赴中省单人访、集体访和非正常访,相继荣获省级信访三无县和市级平安建设先进县、社会管理创新先进县等称号。

三、实践启示

“双联双诺双评”在我县农村党组织的充分实践,引发我们对农村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诸多思考,为我们新常态下做好农村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提供了不竭动力,启迪我们不断前进。

一是做好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必须解决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悠悠万事,民生最大”,我们只有随时随刻倾听、回应、顺应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着力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真正做到维护群众利益,增进群众福祉,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同群众一起共享发展成果。

二是做好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必须紧紧依靠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村级党组织和党员是党组织体系的末梢神经,与人民群众有着直接的、经常的、密切的联系,对基层群众的思想、希望、要求最了解,只有充分发挥他们联系群众的优势,调动起他们解决群众困难和加强自身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卓有成效地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实到了基层,形成建设美丽乡村的强大合力。

三是做好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必须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根深则叶茂,本固则枝荣”,基层党组织只有密切联系群众,增强服务群众能力,进一步转变观念,转变作风,转变工作方式,从单纯执行上级任务的“命令型”、“管理型”党组织转变为满足群众需求的“服务型”、“引导型”党组织,才能广泛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才能把党的基层组织夯的更实。

四是做好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必须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民主是我们迄今为止所能找到的最好的一种制度”。只有扎实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广泛凝聚全党意愿和主张,让党员在“两联系一承诺”中发挥主体地位、享受民主权力、参与民主决策、接受民主监督,积极参与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才能更好地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全面推进村民自治、加快农村发展。

五是做好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必须为党员发挥作用搭建平台。只有制定完善的服务机制、合理的考评激励制度,创造优良的服务环境,让每名党员把身份亮出来,与群众充分交流沟通、谈心谈话,竭尽全力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促进党员进一步增强在党意识、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时刻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用实际行动践行党员宗旨,群众才会相信党、依靠党。

“闭环式”管理办法:激发党员承诺新动能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党员合格,党的组织才坚强有力。安塞区积极探索推行党员承诺制“闭环式”管理办法,建立科学完善的承诺制考核评价体系,力求党员承诺管理实现“规范化、流程化、精细化、目标化”目标,找准从严管理党员的突破口,激发了党员内生动力,推动党员自觉履行党员义务、积极参加党内政治生活,推进从严管党治党落细落小落实。

一、主要目的

***强调:“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要把合格的标尺立起来,把做人做事的底线划出来,把党员的先锋形象树立起来,用行动体现信仰信念的力量。”安塞区是党员承诺制的发起地。党员承诺制闭环式管理办法,是将现代企业管理中生产、营销、售后连续运行且不断回馈信息,矛盾和问题得到及时解决的闭环管理系统引入承诺、践诺、兑诺的全过程,推行“党员承诺制‘闭环式’管理办法着眼点是承诺质量、践诺质量、兑诺质量三个‘关键步骤’的管理和考核,落脚点是原有党员承诺制在机制、方式、规范三个‘关键环节’上的拓展和延伸。

推行承诺制闭环式管理办法,着眼于对承诺质量的严格管理,对不疼不痒、鸡毛蒜皮、分内本职的事项不进行承诺,督促党组织和党员“跳起来摘桃子”,多提些切合实际的承诺和群众期盼的承诺,解决了提出承诺避重就轻、华而不实的问题。

推行承诺制闭环式管理办法,着眼于对践诺质量的严格管理,实行日常积分定星制度,对践诺的质量、数量进行跟踪考核,以实际积分,用积分定星,按季度公布,让承诺人自加压力践诺,解决了承诺“只管说、不管做”的问题。

推行承诺制闭环式管理办法,着眼于对兑诺质量的严格管理,根据每个季度的积分定星情况,党组织对党员一年的承诺兑现情况进行考核评议,没有兑现承诺的党员将被确定为“后进”或群众不满意党员,在来年将列为整顿提高对象,解决了“承诺不兑现、你也没办法”的问题。

二、具体做法

一是年初提出承诺。提出承诺。承诺一般分为年度承诺和即时承诺。年度承诺在每年年初提出,即时承诺根据阶段性重点工作、临时性任务或遇到突发性事件时提出。审核承诺。承诺根据实际情况,可采取党员个人承诺、党员集体承诺、党员带领群众共同承诺等方式进行。基层党组织要对党员承诺事项进行审核,建立承诺台账,由上级党组织把关后予以公开。公开承诺。党组织、党员或其他承诺人的承诺事项,要在党小组会、支部党员大会上进行通报,或通过基层组织党务政务公开栏、电子显示屏、局域网等进行公示,接受党员群众监督。

二是日常积分考核。督促践诺。党组织和党员作出承诺后,要积极创造条件,认真践行承诺,党组织要定期对履行承诺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对没有按时完成承诺事项的及时提醒和帮助。积分定星。以季度为单位,排出落实承诺时间表,每季度兑现承诺情况总分为25分,每积5分为1星,共设5星。党组织每季度末对党总支、党支部、党员或其他承诺人兑现承诺的情况进行打分定星,并将结果在“三会一课”上或者党务公开栏上及时进行公开。

三是年终集中评议。党员互评。以支部为单位,每年召开一次承诺兑现情况专题评议会,党员之间按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档次进行互评。群众测评。组织群众代表按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档次对党组织和党员的承诺兑现情况进行评议。结果运用。支部将承诺兑现评议结果上报上级党组织,上级党组织根据兑诺情况研究确定后进支部和不合格党员,并将结果公开,责令限期整改。

三、取得成效

一是加强了党员队伍管理,树立了党员新形象。闭环式管理办法,较好地解决了过去承诺制夸海口、不兑现,说得好、做得差的问题,这一办法让广大党员增长了本领,提高了素质,树立了形象,一批五星优秀的年轻党员开始崭露头角,其中89名农村党员在最近被列为村级后备干部人选。广大群众在闭环式管理过程中得到了实惠,对党组织和党员的认同感普遍增强。

二是增强了基层组织战斗力,开创了工作新局面。闭环式管理办法让各基层党组织感到了压力,各支部竞相践诺,追赶超越,办成了一大批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好事、实事。高桥镇南沟村党支部承诺完成农村产权制度“三变”改革试点任务,到20XX年底,村上的贫困户依靠土地资源入股和在企业打工,全部脱贫。招安镇白渠村在新建山地苹果园中因老坟搬迁难一度难以推进,村上的12名党员主动承诺带头搬迁老坟,在一个月时间内就新建起了1200山地果园。区招商局党支部承诺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经全体党员不懈努力,3个投资超亿元的大项目相继落户安塞,20XX年,安塞区招商引资工作名列全市前茅。

三是促进了基层各项工作,形成了社会新风尚。闭环式管理办法促进了各项工作良性发展,农村党员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和脱贫攻坚方面承诺践诺;社区党员在服务社区居民、共享共建和加强基层治理方面承诺践诺;学校党员在教书育人、教学教研方面承诺践诺;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党员围绕改进作风、提高效能、服务群众、廉洁自律等方面承诺践诺,全区各项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一诺千金、重诺守信的社会新风尚在安塞大地蔚然成风。

四、群众评价

一是推行承诺制闭环式管理办法,是党组织日常管理党员的有力抓手。推行党员承诺制“闭环式”模式,把现代企业管理管理、激励、奖惩机制科学地引入党员承诺制日常管理中,将党员记分管理、承诺践诺、民主评议等融为一体,把党员日常工作、生活中涉及到的方方面面作为记分情形设定的基本内容,形成了务实管用的管理模式,让党员承诺制管理形式“活起来”,使党员承诺制管理有“标尺”,党员承诺践诺有“准则”,衡量党员承诺有“刻度”,加强了对党员承诺事项兑现情况进行跟踪考核,强化能者上、庸者下、错者容的鲜明导向,激励党员在日常工作中彰显先进性。

二是推行承诺制闭环式管理办法,是量化考核党员承诺的重要实践。按照‘提出承诺、审核承诺、公开承诺、督促践诺、积分定星、党员互评、群众测评、结果运用’8个环节在‘落实、落细、落小’上下功夫,从年初到年终、从提出承诺到集中评议形成了全域闭环式循环体系,确保了承诺制流程统一、环环相扣、规范运行。推行党员承诺制“闭环式”模式,通过年初、日常、年底三个时间点,在承诺、践诺、兑诺的时间上形成了闭环管理;同时,通过不断的反馈信息和解决问题,在考核上形成了闭环推进,两环相扣,环环相闭,以“闭环式”的硬指标推动党员承诺有质量、践诺有数量、评诺有份量,有利于充分激发党员队伍活力,提高广大党员承诺践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竞相践诺,追赶超越的良好局面,开启了党员承诺制新模式。

三是推行承诺制闭环式管理办法,是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平台。推行党员承诺制“闭环式”模式,把对党员承诺的具体要求和“四讲四有”合格党员的标准具体化、实效化,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方式进行闭环管理,有利于党员更好地服务发展、服务群众、服务社会,强力推动广大党员承诺由“心动”变为“行动”,有利于党员永葆先进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一名党员过生日 全体党员受教育

——子长县在非公和社会组织推行党员“政治生日”制度

子长县坚持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20XX年3月,在非公和社会组织党组织中全面推行党员“政治生日”制度,实现了“一名党员过生日,全体党员受教育”目标,进一步创新了党员教育管理方式。

一、目的

20XX年新年伊始,子长县组织工作人员在非公和社会组织中开展了一次“如何更好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专题调研,调研中发现三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有的党员反映自己似乎只有义务,而权利体现的并不明显,持此观点的党员占十分之三;二是有的党员认为自己的政治优势不突出,除了开会学习之外,很多时候甚至和普通职工没有什么区别,持此观点的党员占十分之四;三是有少数党员不愿亮明身份,在企业得过且过。

如何让党员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工作动力?如何让党员自觉主动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如何更好地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方式?子长县对标定位,主动作为,在充分征求老党员、企业和社会组织出资人(负责人)、基层一线党员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党员“政治生日”制度,旨在凸显党员政治优势,激发党员工作热情,强化党员党性教育,得到了县委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充分肯定。

二、主要做法

(一)确定政治生日

子长县把党支部党员大会通过其为预备党员之日确定为党员的“政治生日”。

(二)建立生日台帐

子长县以党支部为单位,统一建立了规范的党员“政治生日”台帐。针对多数党员只记得自己入党的年月,不记得具体是哪一天的问题,安排工作人员通过查阅入党资料、保存的党员入党审批台帐等方式,帮助所有党员查到了准确的入党时间。

(三)创新生日活动

子长县提出了“六个一”活动方式。

1.制作一份“政治生日”手册。各党支部为参加党员“政治生日”活动的党员制作《党员政治生日纪念册》。《党员政治生日纪念册》包含党的历史、党员义务和权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保证每名党员都能过上一个有意义的“政治生日”。

2.赠送一份“政治生日”礼物。各党支部精心制作“政治生日”贺卡,有针对性地题写对党员希望和要求的寄语,及时送到党员手中。结合党员个人实际,为每一名过“政治生日”的党员赠送一本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实用技术、经典名著等方面的书籍,作为党员“政治生日”礼物。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党员,还适当赠送慰问金或慰问品,让党员感受到党组织的关心和温暖。

3.重温一次入党申请。在党员过“政治生日”时,党支部组织党员重温一次当年提交的入党申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强化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意识。

4.进行一次谈心谈话。在党员过“政治生日”时,党支部书记和党员开展一次谈心谈话活动。谈话时,充分肯定成绩,客观指出不足,明确努力方向。

5.开展一次集中学习。把党员“政治生日”与党员学习教育有机结合,采取座谈、讲座、观看党员电教片等学习方式,提高党员素质,注重工作实效。

6.办一件好事实事。过“政治生日”的党员,主动向党支部提出一条以上合理化建议,并公开承诺兴办1-2件好事实事,作为过“政治生日”给党组织的献礼。各党支部还组织党员参加志愿服务、义工、献爱心等活动,在服务群众过程中办实事、做好事。

三、初步成效

1.创新了党员的教育方式。子长县坚持“一个党员过生日,全体党员受教育”的工作理念,创新开展了重温入党申请、观看红色影片、外出参观学习等教育方式,让党员的学习更主动、更灵活,党员接受的教育也更直观、更生动。

2.凸显了党员的政治优势。党组织大张旗鼓地为党员过“政治生日”,让党员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特殊待遇”,党员的政治优势十分明显,党员脸上有了自豪感,职工眼中写满了羡慕和赞许。子长县南关汽车维修服务有限公司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为韩志峰过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生日后,韩志峰激动地说:“这么多年了,我把自己的生日早就忘记了,没想到党组织还给我过了一个这么有意义的‘政治生日’。今后,我一定要好好工作,争当先进标兵,为南关发展出力。”

3.带动了职工的入党热情。党员有了自己的“政治生日”,这让普通职工看在眼里,爱在心里。子长县张家沟综合批发市场总经理王虎坦言说:“看着党员们一个个过上了‘政治生日’,说不眼红是假的,但我绝不是为了一份礼物,我羡慕的是他们的荣誉,还有他们的奉献精神。我也递交了入党申请,争取早日能成为一名党员,我也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据统计,党员“政治生日”制度推行以后,子长县非公和社会组织中的职工提交入党申请的人数比过去增长了一倍还多。

4.推动了企社的健康发展。党员有了荣誉感,找到了归属感,个个自我加压,人人争先恐后,有人牵头成立了技术攻坚组,有人主动承包了厂房卫生,有人热情地为新入职的工人手把手教授技术,有力地推动了非公和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子长县非公和社会组织党工委及时发现先进典型,第一时间向非公企业负责人推荐,让党员到领导岗位发挥更大的作用。目前,已有33名党员被推荐到领导岗位,有21名党员在党组织与行政上交叉任职。子长县兴隆汽车综合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党支部书记折永斌高兴地说:“虽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举措,但体现了党组织对党员的关怀,党员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高涨,为企业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社会评价

党员“政治生日”制度推行以来,子长县先后在县电视台、子长党建微信公众号、《延安组工信息》、《当代陕西》等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由于此项制度简单明了、便于操作、针对性强,赢得了基层党员群众的普遍欢迎。

中共子长县委书记谢延明说:“党员‘政治生日’制度提法很好,不仅加强了党员的党性教育,还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身边的普通职工。”

延安市二届、三届、五届人大代表,子长县南关汽车维修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党支部书记刘德胜说:“给党员过‘政治生日’,党员高兴,党支部也乐意,这就是一个双赢的事。”

创新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初步探索

黄陵县紧扣农村党组织服务效能不足的短板,搭建服务平台、优化服务机制,创新服务载体,取得了以服务暖民心,以服务聚人气的良好成效,农村党支部的组织力得到有效提升。近期,对基层党组织在服务群众中的主要载体、实践做法和具体成效进行了专项调研,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形成调研报告。

一、主要做法

紧盯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强化服务功能,实施了农村末端便民服务体系建设,在全县114个村(社区)党群活动场所拓展六项服务、健全保障制度、有序开展活动,使党组织有了“人缘”、聚了“人心”,群众满意度得到明显提升。

1、开展代办领办。在“县有政务大厅、镇有便民中心、村(社区)有便民服务室”三级服务网络全面覆盖的基础上,通过建章立制、完善设施、行政下放等措施,将医保合疗、养老保险、民政救助等6大类32项政务服务审核前移,专人坐班值班、代办领办,农村活动阵地有人办事、方便办事成为常态。同时,配备电脑、打印机、饮水机、无线网络等办公和服务设施,保障了群众办事的各项基本需求。

2、提供便民服务。统一设置便民服务工具柜,购置五金电料、水暖耗材、小型机具、救急药品、文体器材等群众不常备的生产生活工具和应急物品,免费借用群众,解决群众一时之需。由村干部牵头、有技术的党员群众参与,组建志愿服务队,提供水电维修、家政服务、应急帮助等,解决广大群众特别是孤寡老人的“燃眉之急”。

3、推进金融服务。协调农业银行、农村信合等金融机构,建立农村组织和金融基层网点“双基联动站”,统一配备“金融E终端”、移动销售终端(POS机),从村干部、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贫困群众中确定专(兼)职业务员,纳入考勤考核管理,统一培训、坐班服务,使群众不出村就能办理存款、转账、取钱、缴费等金融业务,在家门口就能缴纳水电费用、领取低保养老金等。

4、拓展电商业务。对接大型超市、物流配送中心,提供网络代购、商品零售、快递分发、产品购销等电商服务,完善了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让群众在家就能购买生产生活所需的高品质商品。以党支部为主导,合作社牵头,吸纳群众参与,依托电商平台宣传、包装、推广、销售本地农产品,分析供求信息,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全面实现“电商进农村”。

5、实施产业帮扶。发挥党支部在产业、就业方面的信息优势,搭建技术指导和劳务信息咨询平台,有效整合农村剩余劳力、技术人员特长、企业用工需求等方面信息,通过党组织牵线联系、服务平台按需分配的方式,双向提供农资购买、农机调配、农民务工、农产品销售等中介服务,盘活了农村闲置劳动力和技术人才队伍资源,架起了农民致富增收的“信息桥”。

6、延伸养老服务。积极破解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难、农村人口看病难的问题,借助精准脱贫政策和项目,对农村党群活动阵地的闲置房屋进行扩建改造,建设高标准农村“幸福院”14个,村级卫生室全覆盖,通过“有偿+无偿”“帮扶+互助”等模式,为群众提供休闲娱乐、健身康复、日间照料、病残救助等服务,让农村群众也能享受到高质量地社会公益服务。

二、存在问题

通过拓展“六项服务”功能,有效整合了基层党组织的公共资源、服务措施,解决了活动阵地使用率不高、党员作用发挥不明显、服务群众不经常等问题,增强了党支部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能力。但是,对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新要求,黄陵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还存在以下问题。

1、服务事项还不能完全满足群众需求。目前,村级便民服务室按照统一模式提供服务,基本满足群众需求,方面群众生产生活。但因各村产业特点、生活条件、居住分布等实际情况不同,群众需求差异化较大,存在服务事项与群众生产生活需求不密切,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同步等问题。比如,城区周边群众对技能培训、务工信息的需求更多,后川偏远农村群众对代办领办、金融电商服务利用率更高,生活水平较好村组的群众对满足精神层次的需求更加向往,需要不断丰富完善具有针对性、特色化的服务功能。

2、服务质量和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有的党组织教育监督管理党员的办法不多,党员服务群众积极性不高,存在被动服务多、上门服务少问题;有的党员干部责任意识不强,工作标准不高,在落实值班坐班、代办领办、承诺兑诺等相关制度有形式化现象,服务触角不深入、服务覆盖不到位;一些村干部能力素质低,对一些办事流程、程序环节、审批事项不清楚,影响了办事效率和结果。

3、服务基础和保障还需要巩固提升。在拓展和完善便民服务功能的过程中,仅对基础条件较好、群众居住集中的村组进行了资源整合,推行“六项便民服务”。对部分条件较差、人口较少、位置偏远的村组,服务功能仍局限在代办领办、日常帮扶等基本服务方面,在拓展服务空间上存在较大难度。同时,由于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级工作经费有限,致使部分服务难以高水平开展和日常维持,制约了服务的深度和广度。

三、对策建议

进一步找准服务型党组织的功能定位,突出政治功能,增强引领力、推动力、凝聚力,使支部建设更加坚强有力;强化服务功能,全力构建综合便民服务体系,使工作方法、服务内容更加贴近群众需求。

1、突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地位。把建强党组织作为优化服务、提升质量的基础保障,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一是规范组织运行。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内民主建设,严肃组织生活,规范议事规则,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三务”公开、农村“双报告”等制度,探索建立民主听证会、民主恳谈会和党员议事会制度,形成党员参与管理、参与服务、参与监督的有效机制。健全民意收集、民情分析、民声回应等制度,动态掌握党员群众的真实愿望和需求,使基层党组织建设、服务功能具有更加坚实的群众基础。二是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支部推动乡村振兴、壮大集体经济中的主导作用,通过“支部+合作社+农户”等模式,能人创建示范园、领办企业等措施,打造一批有规模、有成效、有带动作用的党建产业示范基地和企业,引领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增强党支部向心力。三是加强统筹协调。深入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统筹整合驻区单位、行业部门和各个领域的优势资源和干部力量,形成共商区域发展、共抓基层党建、共同服务群众、共建美好家园的工作格局,实现组织优势、社会资源、服务功能的最优整合和效应最大化。

2、提升党员活动阵地服务功能。全面实施升级改造工程,通过投资新建、资源整合、业务归并等措施,让每个阵地都成为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党群服务中心。一是统一落实标准化配置。对活动阵地进行改造升级,每个活动阵地至少设置党员活动室、便民服务室、图书阅览室,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视讯系统全覆盖、党务管理信息终端全覆盖;配齐办公和服务设施,充分保障党组织活动、政务处理、群众办事的各项基本需求。二是区别落实个性化配置。有效利用闲置场地、富余房屋,对活动阵地功能进行拓展延伸,建设医务室、调解室、便利店、村史馆、文体广场、道德讲堂等,购买文体器材、声响器乐、表演服饰等,满足基层群众在医疗保健、民俗文化、大众娱乐、体育健身等方面需求。三是重点落实高端化配置。每年按照20%的比例,选取群众居住集中、基础设施完善的中心村,依托党群活动中心,建设农村“幸福院”、社区互助中心等,提供区域性健身康复、日间照料、学生托管等多样化服务。

3、构建高质量组织服务体系。突出农村党支部的组织优势和协调优势,以“群众需求什么、我们提供什么”为服务宗旨,构建灵活高效、贴近需求的党组织服务体系。一是做优“六项服务”举措。在持续落实政务代办、电子商务、便民服务、普惠金融、产业帮扶、公益联盟等“六项服务”的基础上,紧盯群众需求变化,拓展服务内容、简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让群众在村就能享受高效便捷的多元服务。二是组建专业服务队伍。采取“支部牵头、党员主导、群众参与”的方式,以村干部和青壮年党员为主体,吸纳农村能人、乡土人才、致富带头人等群体,围绕产业发展、矛盾调解、文化宣传、产生需求等内容,组建多元化便民服务队伍,开展区域化、专业化服务。三是规范引导农村自治。党组织要主动支持、参与和领导红白理事会、群众文化活动、村规民约建设等群众组织、群众活动和群众教育,引导群众开展邻里关爱、互帮互助活动,自觉参与应急抢险、治安维护、环境整治、邻里团结等工作,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生活风尚。

4、强化基层党组织服务保障。建立完善便民服务保障机制,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将好的做法固定下来并长期坚持。一是规范服务管理制度。全面落实干部坐班值班、代办领办、承诺践诺、民主评议制度,建立值班公示栏和去向告知栏,严格落实承诺履职积分管理考核办法,通过季度打分、年终评定百分制考核,做到量化评定服务质量,确保便民机制长期坚持,群众长期受益。二是拓宽群众监督渠道。把“问题墙+回音壁”制度作为加强自身建设、改进工作作风的有效措施,通过上级检查指导、自身对照查摆、群众反映监督等办法,每季度列出各方面反馈的突出问题,制定措施、夯实责任、明确时限、逐项整改,并接受群众评议,不断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三是注重考核结果运用。坚持把服务成效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员干部考核奖惩等重要依据,对组织评价优、群众口碑好、工作业绩突出的,落实评先评优、表彰奖励等措施,对服务效果差、群众满意度低的党组织,列为后进整顿对象,引导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真正把各项服务做细做实做深。

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是领导班子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也是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重要措施,更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省有关精神,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切实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

一、全市后备干部队伍的现状

(一)结构情况

目前,全市共有县级后备干部367人,其中县区127名,市直部门、单位240名。从年龄看,35岁及以下24人,占6.54%;36岁至40岁58人,占15.8%;41岁至45岁89人,占24.25%;46岁及以上196人,占53.41%。

从学历看,研究生学历85人,占23.16%;大学学历202人,占55.04%;大专及以下80人,占21.8%;国民教育第一学历大学本科及以上44人,占11.99%。

从性别看,男性干部297人,占80.93%;女性干部70人,占19.07%。

从政治面貌看,中共党员341名,占92.92%;非中共党员26名,占7.08%。

从民族看,汉族367人,占100%。

(二)主要特点

1.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前期,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我们制定出台了《延安市县级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选拔培养管理暂行办法》(延市组发﹝2008﹞136号)。办法规定:县级后备干部一般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正职后备干部一般以40岁左右为主体,35岁左右及以下不少于三分之一,副职后备干部一般以35岁左右为主体,30岁左右及以下应不少于三分之一;选拔程序先经民主推荐确定考察对象,再由市委组织部进行考察,考察合格后,由所在单位党组织集体研究,提出建议人选名单,最后由组织部门上会研究决定。通过建章立制,全面规范了后备干部选拔原则、资格条件和选拔程序,规范了后备干部培养、管理和任用方式,使后备干部工作各个环节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2.后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升。一是干部年龄结构不断优化。通过设置年龄结构“硬指标”,让一大批优秀的年轻干部在排资格、论资力的阻隔中能够脱颖而出,充分调动了广大后备干部队伍的工作热情,进一步增强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初步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的干部队伍,年龄结构趋于合理。二是综合素质得到提升。现有后备干部队伍,对新事物、新知识接受相应比较快,一些新政策、新规定、新业务、新技术通过微信、云平台、互联网能适时进行学习阅读,及时掌握中、省、市要求,领会上级意图,提高自身政策理论和业务水平。三是工作成绩更加明显。在汲取传统工作理念的同时,后备干部在推动工作、抓落实上,办法更多、思路更新,改革创新力度更大,能充分利用朋友圈、微信群、论坛、公众号等新型媒体,及时对当前工作现状进行沟通交流,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提高社会关注度,把工作做的更细、更实。

3.后备干部培养使用力度明显加大。一是培训机制不断规范。市委以党校为平台,每年定期对后备干部进行2次集中轮训,把瞻仰革命旧址、亲历领袖故居做为教育培训的必备内容,通过规范教学制度,拓宽培训渠道,促进后备干部理论素质和工作能力不断提升。二是双向挂职力度加大。在拓宽干部视野、转变落后思维、提升服务理念方面,市委组织部进行了认真思考和深入探讨,按照“走出延安看延安”的工作思路,一方面逐年选派优秀年轻后备干部到省外发达地区、省直机关挂职锻炼;另一方面,主动和国家部委、省直机关、沿海发达地区联系,选派优秀干部到我市挂职,指导工作、发展产业,带动全市干部转变作风、更新观念、提升能力。20XX年,市上选派了18名干部到省直机关单位进行挂职,选派了6名优秀企业中层干部到江苏、广州等发达地区进行挂职;接收了46名优秀干部来我市挂职。三是实践锻炼切实增强。通过选派后备干部担任第一书记、信访督察员、到扶贫攻坚一线挂职锻炼等方式,着力培养后备干部应对复杂形势、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20XX年以来,共选派了94县级后备干部赴全市各乡镇脱贫攻坚一线进行挂职、锻炼,从部分县区和市直部门选派了22名科级干部到市信访大厅担任信访接访督察员。四是注重使用后备干部。对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各方面条件都比较成熟的后备干部,在县区和市直部门班子调整中,按程序及时予以任用。2016换届以来,累计提拔使用后备干部138人,占干部提拔总数的48.59%。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个体素质差异较大。根据实际掌握情况来看,后备干部个体之间,综合素质差异较大,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政策理论水平的掌握差别较大。有的后备干部对党的理论成果及中、省、市工作精神能够熟心熟脑,学习致用的能力比较强,有的则是一知半解,甚至有“一问三不知”的情况。二是业务素质方面差别较大。有的后备干部对政策、规定掌握应用游刃有余,有的后备干部工作乏力,缺少思考,“举步维艰”。三是在解决复杂问题方面能力差别较大。有的后备干部有思路、有方法,经验丰富、敢于担当,成效较为明显;有的干部工作抓不住重点,要不存有畏难情绪,解决问题成效不够明显,处理问题不够严谨慎重,有时还加剧矛盾。根本原因在于:一是所在单位主要领导思想上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本着平衡矛盾、安抚情绪的心态,把一些任职时间长、能力平庸的干部作为考察推荐对象,没有从工作全局出发,实事求是地从系统内择优推荐符合条件的优秀干部,存在转移矛盾,向组织推卸责任的情况。二是组织部门自身存在把关不严的情形。一方面在后备干部考察中,考察组在谈话、考察过程中没有掌握考察对象的真实情况,把一些口碑好、人品好的一些“老好人”考察进来,对干部的能力存在失察情形。另一方面,根据当前《办法》规定,所有单位都可向组织推荐一定比例数额的后备干部,实际情况是,有些小部门、小单位人员有限,下属只有很少的几个科室,主要领导便顺理成章的将余下的干部进行呈报,认为后备干部的培养工作是组织人事部门的事,本单位只需配合就行;三是有的单位存在实用主义思想,重眼前轻长远,满足于现有岗位使用得心应手,只求眼前过得去,不求长远有发展,对后备干部的教育培养缺乏足够的责任意识,培育工作只是喊在口头上,没有落实到行动中。

(二)结构比例不够合理。虽然近年来我市在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上注重了年龄、性别、政治结构,但从年龄结构看,46岁以上后备干部仍然占到53.41%,年轻干部的占比还不是很大;从学历上看,虽然大学以上学历占到78.2%,但第一学历本科及以上只占到11.99%,整个后备干部学历仍然不高;从政治面貌看,非中共党员只占到7.08%,所占比例还很小。而且我们忽视了专业结构和能力结构,对专业性干部、能力型干部储备的不够,这个问题集中反映在农、林、水、牧、教育和卫生等各个方面。究其原因:一是选拔来源渠道相对单一,当前后备干部的选拔主要集中在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许多优秀人才因单位性质、职数设定、身份问题、年龄、性格爱好等因素,很难纳入到后备干部队伍中来,选拔渠道显的不够畅通。二是可供选择的干部基数过小。近年,一些地方在抵制选人用人不正之风的同时,不断提高干部调动和遴选资格条件,存在重学历、轻能力,重文凭、轻水平的实际情形,有的干脆实施一刀切,除了省、市规定的招录、选聘外,把进人口子一下子扎死,无形中也将一部分优秀人才拒之门外,致使空缺岗位长期得不到补充,干部整体基数过小。三是当前各单位业务骨干和核心力量仍然以45岁左右的干部为主,一方面这个年龄段的干部政治可靠、业务熟悉、经验丰富,抓工作有成效,多年来综合排序依次向前,形成惯例;另一方面,由于历史教育导向和先前工作需要,这批干部全日制学历主要以中专、高中和大专为主,本科以上学历少之又少,从而呈现出我市后备干部队伍全日制学历整体低下的实际。

(三)培养渠道不够畅通。当前我市后备干部的日常培养主要依赖于三个方面,一是所在单位培养,主要集中在单位例行的集体讨论学习中,存在针对性不强,内容单一,概念模糊,抓的不实、不紧、不到位的情形;二是依托党校等培训机构进行短期培养,存在着时间短、次数少、任务重,难以学深、吃透,成效不明显的问题;三是利用双向挂职进行培养,存在着协调困难、任务单一、周期过长、人岗不适和批量过小等问题,短期内难以做到全方位、全覆盖。原因在于:一是大部分后备干部所在单位缺乏长期有效的培训方式,对教育培训形式、培训内容整体把握还不够精准。二是优质教育培训平台过少,按照党管干部、从严管理干部要求,近年来,各县区、各单位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日益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力度不断加大,党政干部培训主要阵地集中在市委党校、干部培训学院等少数几所培训机构,培训安排几乎满负荷运转,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后备干部的教育培训成效。三是双向挂职仅限于下派上挂,分派急、难、险、重任务和实质性交流换岗锻炼少,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日常管理困难、年度考核不准、单位对干部的德行表现、教育成效缺乏准确掌握情形,有个例甚至违背了我们的初衷。

(四)管理机制尚不健全。前期市上出台了一系列后备干部选拔管理有关文件和办法,但真正应用起来作用发挥还不够明显。一是针对性不强。主要表现在新形势下,中央就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具体要求,干部的主要职责和工作重心发生了较大变化,当前管理办法出台较早,已不适合当前工作的需求。二是可操作性不强。现有的管理办法规定内容太过笼统,在后备干部的选拔上,一是大单位、小单位一个标准,成绩突出的单位和成绩落后的单位一个样,在调动干部积极性方面,作用发展不平衡,存在不科学、不合理的地方。三是配套制度不健全。没有对原有文件及时更新和补充,具体执行中缺少量化指标和参考依据,只是就事论事,灵活性和科学性远远不足。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一是人事主管部门缺少调研,针对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深入思考不够,在制度的建设上没有及时跟进,现有规定与当前工作结合不够紧密;二是新形势下干部工作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后备干部的选拔标准发生了较大变化,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导向,真正把品行端正、德才兼备的人才纳入到后备干部队伍中来。三是现行办法在后备干部管理上没有明确责任分工,组织部门抓宏观比较多,在平时的培养上很难具体到每一个干部,而所在单位责任不明,没有把这项工作独立出来抓,以致于出现“上不问、下不管”的尴尬局面。

(五)备用结合还不够紧密。根据统计结果看出,全市20XX年换届以来提拔使用后备干部,较之以前有大的提升,但仍然还没有达到提拔干部总数的一半。后备干部的“备”就是为了“用”,但就整个后备干部队伍来说,“备而不用”的也十分普遍,甚至“随备随用”“用而不备”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一部分干部后备多年,一直得不到提拔使用,有的将面临退休仍然还是后备干部,一定程度上造成年轻干部对组织缺乏信任,挫伤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人才的浪费,不能人尽其才。原因在于:一是随着机构改革步伐的加快,近年来,各县区、部门领导职数不断削减,超职数消化压力巨大,可供后备干部施展抱负的平台相对较少;二是退二线年龄向上延伸,使原本可空出的领导岗位不再空缺,后备干部“转正”的机会受到很大程度制约,负面影响短时间内难以彻底扭转;三是空岗无人和多人一岗的情况普遍存在,体现在空出的岗位或是没有符合条件的后备干部,或是有多个后备干部符合空缺的岗位条件,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后备干部常后备的问题。

三、对策建议

(一)提高后备干部选拔质量。为积极适应新形势干部队伍建设的要求,必须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力改进后备干部产生的办法,广泛发现优秀人才,保持后备干部队伍的数量、质量和活力。一是明确选拔目标。应严把“入口”关,初步明确选拔目标,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按拟空岗的数量比例、专业结构、年龄层次合理选拔,真正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干部选拔到后备干部队伍中来,将以往备足备广后备干部总量调整为备精备专。二是创新选拔方式。改变后备干部选拔方式,变“封闭选拔”为“公开选拔”,适度公开选拔程序,对资格条件、资格审查结果、民主测评结果、初步人选确定等进行公开,最大限度地提高选拔工作透明度。建立和完善“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机制,努力创造使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条件,克服由“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现象,采取多种途径发现和选拔后备干部。三是扩大选人视野。注意在领导班子调整、届中考察、年度考核、综合研判和干部考察过程中发现优秀干部,及时把那些群众公认、政治业务素质好、各方面表现突出的优秀年轻干部挑选出来。注意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发现优秀人才,破除求全责备的观念,树立看本质、看主流的选人用人观,识别和认定后备干部,既要看一个人的平时一贯表现,也要看一个人关键时刻的表现。坚持到基层一线考察选拔后备干部,要把长期沉在基层、默默无闻、扎扎实实、工作实绩突出的老实人选拔出来。

(二)优化后备干部队伍结构。在坚持领导班子正职按照1:2确定后备干部数量,领导班子副职按照1:1确定后备干部数量的基础上,以市和县为单位实行总量控制,具体到某一个单位不作硬性数量要求,符合条件多的就多确定几个,符合条件少的就少确定几个,以防止凑数量降质量。在后备干部队伍结构上,应注重优化年龄结构、性别结构、政治结构、专业结构,年轻干部、女干部、非中共党员干部、专业性干部都要有一定的数量,保证在领导班子调整时有较为充足的选择空间;同时要注意后备干部的能力结构,注意选拔充实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干部。

(三)加大后备干部的培养力度。一是加强理论培训。要对后备干部提出培养计划,举办专门培训班进行轮训,在培训的内容上要注重全面性和系统性,不仅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还要根据新时期、新阶段形势的要求,结合后备干部队伍的特点,综合培训,全面提高。二是强化实践锻炼。各级党组织要采取上挂下派、轮岗锻炼、异地交流等形式,促使后备干部在多岗位锻炼中丰富阅历,增长见识,及时把一些基本成熟的后备干部选拔到适应他们发展的岗位接受更高层次的培养锻炼。三是加强教育培训阵地建设。在抓好党校、干部培训学院办学的同时,还要着力抓好枣园、南泥湾、梁家河、杨家岭、王家坪等5个分院建设,以点带面推动县区党校自身建设,努力提高教育培训办学水平,为后备干部培养提供坚实的平台。四是加强监督管理。结合后备干部队伍实际情况,确定近期使用、中期使用和长期培养类别,进行分类管理,并建立后备干部个人成长档案,及时更新后备干部的成长动态,分析判断后备干部的优劣,为针对性的培养和使用后备干部打好基础。

(四)探索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加强后备干部建设,保持动态平衡,关键是应畅通“出口”,后备干部名单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而应当是动态变化的。一是应建立备用期限制度。结合后备干部年龄和任职年限,探索建立备用期限制度,规定后备干部最长的备用年限,超过最长备用年限得不到提拔使用,应及时调整出后备干部队伍,避免出现“备而不用”、“一备到底”的情形。二应引入竞争管理机制。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管理机制,结合年终考核、民主评议、综合研判、干部考察等结果,每年对后备干部队伍进行一次调整补充。把政绩平平、工作失职、经不住考验、群众威信不高、没有培养前途、体弱多病的后备干部调整出去;要把基本素质好、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及时充实进来,从而使后备干部队伍始终保持较高的素质和合理的结构,以适应领导班子建设的需要。三要保持动态平衡。在及时调整充实后备干部队伍的同时,又要注意保持一定的连续性,避免出现“大换班”的情况。只有畅通“出口”渠道,实行“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干部队伍才能有“源头活水”。

(五)坚持备用结合制度。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必须抓住备用结合这个关键,备用结合搞好了,后备干部工作才能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一是明确后备干部为主要提拔对象。后备干部综合素质相对较为优秀,以后备干部为主要班子来源,优先使用后备干部,既可实现备用结合,又可防止用人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二要大胆提拔使用成熟的后备干部。积极创造条件,适时选拔成熟的后备干部进入领导班子或主要领导岗位,不以年龄划杠子,不论资历定位子,不唯学历组班子,逐步提高后备干部的使用比例,避免许多后备干部“年年后备年年备”,要变“备而不用”为“常备常用”。三要建立健全备用结合制度。在提拔干部进领导班子时,原则上应从后备干部中挑选;各单位推荐干部拟任人选时,凡不属于同级后备干部的人选,要在推荐报告中作出说明,从而有效解决后备干部备用脱节的问题,有力激活后备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如何加强新经济新业态条件下的基层党建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就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一系列新理论,进一步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基本问题。随着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科技飞速发展,以知识创新为主导、信息技术为基础、人才创业为支撑的经济新业态层出不穷。加强党对新经济产业的统领,落实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已成为各级党委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近期,我们开展了如何加强新经济新业态条件下的基层党建工作调研活动,通过召开座谈会,到有关单位和施工现场调查走访,电话咨询等方式,对新区新经济产业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原因及对策进行了深入研究,积极探索如何在新经济新业态领域开展党的建设工作。

一、新区新经济产业现状

几年来,延安新区紧密结合建设发展实际,聚焦特色小镇、大数据产业、商业综合体、生命健康产业园等一批已落地或达成落地意向的项目,积极探索如何在新经济新业态条件下开展党的建设工作。通过实地考察898创新空间、中国供销农产品物流园、大数据产业园等项目的建设情况,与项目负责人、党员、一线工作人员谈话,深入了解了新经济产业结构、机构设置、产业功能及党组织现状等情况。

一是以旅游行业投资及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开发为主的必爱旅行网,以打造全国首家最大的地图大数据交易中心和西北地图云基地的中科宇图两家企业已落地办公,但党员数量不足,目前尚未建立党组织;二是新农商大市场有限公司已成立党支部,但组织工作推进较为缓慢;三是华为云计算中心主体完成,挂靠于管委会机关党支部开展党建工作;四是广州冠昊生物科技公司规划建设“生命健康产业园”、服务新经济企业的创业孵化中心基地以及中国延安大学生创业创新小镇等项目正在建设阶段,流动党员数量较多,目前,由项目负责单位党组织负责流动党员管理。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党建工作资源缺乏,工作方法滞后。目前,新区新经济产业规模较小、发展不稳定,从业人员少、流动性强,相较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党组织,管理体系不够严密,没有较好的基础设施、党务干部等资源支撑,导致党组织丧失自主开展党建工作的资源基础,严重影响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新经济组织不能有效的结合工作实际,创新党建工作方法,按部就班国企党建工作方式,出现党建业务相脱离的“两张皮”现象。

(二)新经济组织党建主责主业意识不强。党的观念是党性的集中体现,是落实主体责任的重要前提。新区新经济产业目前均处于发展起步阶段,为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加强技术支撑,不断加快提高新经济产业带头作用,在领导和工作人员配备方面,往往顾此失彼,导致新经济组织领导普遍专业技术较强,管理能力不足,进而导致党的观念淡漠、组织弱化、纪律松弛,主动抓、带头抓、自觉抓党建工作的意识不强,改革创新精神不足。

(三)党建工作与企业利益关系上存在矛盾。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企业要想追求可持续发展,达到利益最大化,首要任务是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坚持党管人才,实行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管理制度;而新经济业态具有高附加值、高成长性的特征,企业党组织为追求短期利益的最高增长,往往集中全部精力,不注重建立长效机制,不愿分配资源到党的建设,干部革命精神、斗争精神、创业精神不强,存在不敢担当、不愿负责,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等问题,导致党建工作举步维艰。

三、加强新经济新业态党建工作对策与思路

(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全面提高履职能力。“言教不如身教”、“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加强对新经济党组织领导的思想政治建设,一是要强化领导模范带头作用。加强新经济新业态党组织领导的思想政治建设,完善并坚持学习制度,带头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带头认真履职尽责,不折不扣的带头执行上级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二是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线,要坚持把学习***总书记系列讲话,党章党规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化认识,严格要求,筑牢思想,提升素养,要认真调研、深入思考,找准切入点,抓好结合点,坚持并完善学习制度,分期分类制定学习计划,要针对新经济产业特点,合理利用“新区大讲堂”等载体,邀请新经济领域专家加强领导干部专业知识。

(二)建立健全各项组织制度,形成党建工作的长效机制。提升新经济党组织战斗力,要不断改革和完善党建组织架构,注重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加强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要系统集成、步步为营,把好的经验做法上升为规范性指导意见。要在基础的组织生活制度完善的基础上,尝试建立领导联系基层制度,建立党建联络员制度,健全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建立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加强“互联网+党建”工作模式,对党建工作的各种信息及时跟进、及时传递、及时处理,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形成党建工作的长效机制。

(三)创新活动载体和工作方法,建立新经济组织党建保障机制。新经济组织党建目标的达成和功能的实现需要通过一定活动载体和工作方法才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要根据产业规模、组织结构、经济形态等实际情况科学创建活动载体,合理运用工作方法。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把党开展建工作中缺乏人力、物力、财力的新经济党组织力量集中起来,建立党组织建设保障机制,使政治理论和专业知识同步学习,党的方针和企业文化共同宣传,党员管理和人才建设齐抓共管,要不断激励先进、激发动力,在新经济党组织中树立一批先进典型。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加强党员自身素质和队伍建设。新经济产业党组织开展活动,一定要把党的思想观念、组织观念、行为观念和价值观念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不断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提升党员干部自身素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例如,组织干部职工开展“学党章党规、学专业知识,比学习、比创新”的“双学双比”活动;围绕产业结构,结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演讲比赛,开展各类以党组织生活为主题文体娱乐活动,把红色文化贯穿到新经济产业的各个领域。

实施“同心圆”工程 破解城市党建难题

志丹是革命红都、将军故里,红色历史厚重、经济增长迅速,城镇化水平较高。在推进城市党建工作中,县委立足县情实际,创新实施“同心圆”工程,探索出了城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新路子,不断巩固了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

一、实施目的

志丹县城常住人口85714人,城镇化率达59.4%,超出全省平均水平4.06个百分点。城区有各类党组织316个,党员4704名,分别占到全县总数的71.2%和49.4%。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市规模扩张加剧,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城市病”蔓延,社会治理水平低等矛盾日益凸显,社区党组织在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工作中地位越来越高,但作用发挥却越来越吃力,出现了“小马拉大车”的被动局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主动适应城市社会群体结构和社会组织架构的变化,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特别是党的十九大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为此,创新城市社会治理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加强城市党建已经摆在重要位置,志丹县委立足实际,实施了城市党建“同心圆”工程,探索出了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新路子。

二、主要做法

(一)理清工作思路。城市党建“同心圆”工程,就是在城市党建工作中坚持以社区党组织为“圆心”,以辖区内各领域党组织(党员)、各类社会组织服务能力为“半径”,以提升城市社会治理水平为目标,在完善服务内容上寻找最大公约数,在提高服务质量上寻找最小公倍数,不断巩固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画出最大党建“同心圆”,织就最美城市“连心网”。

(二)优化组织架构。建立“县级—社区”两级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组织体系。

一是县级联席会议。召集人为县委常委、组织部长。联席会一季度召开一次,主要职责是对全县城市党建工作进行宏观指导、研究制定政策、解决问题和督促检查。

二是社区联席会议。按照社区所辖党组织数量和类型,确定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党建办主任、县直机关工委书记、非公和社会组织党工委书记、街道和社区服务中心党(工)委书记担任第一召集人,社区党支部书记担任第二召集人。联席会一月召开一次,主要职责是完成县级联席会交办的任务,组织开展共驻共建活动。

(三)明确工作原则。围绕县委中心工作和社区重点工作,坚持“四字”工作原则,推进社区党组织、党员和驻区单位党组织、党员靶向发力,紧密配合。一是“同”字当先。做到同心、同向、同创。二是“协”字为要。做到协商、协调、协同。三是“联”字凝心。做到联系、联合、联动。四是“合”字聚力。做到配合、整合、融合。

(四)落实共建任务。开展以“十联”为主要内容的共建任务,为社区党组织和驻区单位党组织开展共驻共建定“指标”。

一是思想工作联做。定期组织党员进行思想交流座谈,开展党员说事评理,社区和驻区党员主动介入城市拆迁、邻里矛盾和物业纠纷等问题。在县城棚户区改造中,驻区单位党组织积极做所属党员的思想工作,党员积极做亲戚朋友和四邻的思想工作,仅用8个月签订补偿协议2602套。

二是组织生活联过。依托每月5日20日党员固定活动日,共同开展“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271个支部2730名党员共同过过组织生活,帮助建立“问题墙”303个,梳理整改问题1516条;“补提树”活动梳理整改领导班子问题309条,个人问题762条。

三是党员教育联抓。社区和驻区单位党组织针对机关党员、居民党员、流动党员不同特征,联合开展党性教育、健康教育、文明教育、安全教育,不断提升党员的综合素质,共同培养高素质党员队伍。

四是阵地资源联享。互相开放活动阵地、文化设施和其它公共服务,最大程度发挥各驻区单位资源作用。共开放图书室52个,机关单位公厕45处,整合室内外活动场所86处3000多平方米,为广大居民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五是党建工作联考。将社区和驻区党组织书记抓城市党建工作纳入述职评议考核,根据共驻共建情况,开展“联述联评联考”,对考核评议差的社区和驻区单位党组织书记采取组织约谈、组织调整等措施。

六是健康服务联管。结合单位优势和党员特长为居民提供健康服务,积极开展卫计服务进社区、进楼宇、进家户活动,提升居民健康水平,全县7个医疗卫生党组织年均进社区开展服务50余场次。

七是公益事业联办。积极开展扩大就业、文化惠民、爱心助学、便民服务等公益性活动,特别是“山丹丹志愿者服务队”在每个社区设立服务站,每周都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访贫问苦、上门服务等不同形式的自愿者服务活动,得到广大居民的拍手称赞。

八是贫困对象联帮。开展机关党建“双进”社区活动,落实“微心愿”、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特别是对社区的低保户和困难党员、困难居民,社区党组织和驻区单位党组织分别确定党员专门帮扶,不定期入户走访,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九是平安社区联创。与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参与“十个没有”平安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系列创建活动。特别是在创建“平安社区”活动中,驻区党员自发组建“巡逻队”25支,义务开展巡逻,保一方平安。

十是文明社区联建。组织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参与社区净化绿化美化亮化活动,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广泛开展“志丹好人”“十星级文明户”“文明社区”创建。20XX年11月17日志丹县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五)强化责任保障。推行“三书一网两听取”工作机制,推动社区党组织和辖区内单位党组织条块结合,结成“一家人”、拧成“一股绳”。

三书。即街道与驻区单位党委商定“责任书”,分责划定联建项目,落实任务;社区党支部与驻区单位党支部议定“协议书”,明确目标任务、理顺共建关系;街道党委和驻区单位党委共同向辖区内党员发出“倡议书”,统一思想、凝聚合力。共商定“责任书”18份,议定“协议书”298份,发出“倡议书”4500份。

一网。全面深化社区网格化管理,对城区7个社区进行网格再划定,结合“互联社区”平台建设,把辖区内各党组织都划定在网格内,所有党员都连在线上,实现网格联动全覆盖、责任管理无死角。在全省率先建成互联社区平台,各社区共划分网格61个,选派网格员152名。

两听取。即县委在驻区单位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和评优评先时必须听取社区党组织意见,驻区单位党员在评优树模、提拨使用时必须听取社区党组织意见。县委在53名正副科级领导干部考察时、在86人推荐科级后备干部中、在112人的评优树模中和驻区各单位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中,均充分听取所在社区党组织意见。

三、阶段成效

(一)树立了社区党组织的“核心”地位。“同心圆”工程的实施赋予社区党组织一定的权力,使社区党组织真正有了话语权,成了统筹协调和组织驻区单位党组织开展共驻共建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树立了“核心”地位,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也能够紧紧围绕在社区党组织周围,共建美好家园。

(二)实现了融合共建,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同心圆”工程全面落实了共驻共建“十联”工作任务,融合了社区与驻区单位党组织,密切了社区和驻区单位的关系;融合了社区党员与驻区单位党员,密切了党员之间的关系;融合了党员与群众,密切了党群关系。

(三)提升了社区居民的幸福指数。“同心圆”工程解决了一大批物业纠纷、邻里矛盾、民生救助的突出问题,全县信访矛盾纠纷数量下降28%,环境卫生进一步改善,居民文明素质进一步提升,社区各类资源得到整合,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加充实。

(四)丰富了“红都保安党旗红”品牌内涵。“同心圆”工程实施以来,全县城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积极参与共驻共建活动,有效促进了基层党建各项工作扎实开展。全县7个城市社区,现创建四星社区4个,三星级社区3个,先后获得中省市各类荣誉27项。

(五)助推了追赶超越转型发展大局。“同心圆”工程有力增强了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对中心工作的贯彻力、执行力,实现了抓城市党建和县域经济社会重点工作深度融合。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9.5亿元,增长6.7%;地方财政收入17.8亿元,增长7.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4270元,增长8.5%。

四、社会评价

“同心圆”工程实施以来,该做法先后被《新华网》《社区党建》《陕西日报》《陕西党建网》《延安日报》《延安党建网》《延安电视台》等媒体宣传报道。20XX年7月26日,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张广智来志丹调研检查基层党建工作时,指出“‘同心圆’工程从设计上很有创造性,思路、活动设计和工作机制可行,符合社会治理思路,很接地气”。同时,“被省委组织部作为城市党建工作创新经验正式向中组部推荐,成为近年来志丹县党建工作的又一创新实践和特色亮点。

差异化考核 助推安塞追赶超越

目标责任考核是对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总体评价,也是对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工作实绩的检验。是科学发展、引领方向、转变作风、推动工作落实的有效机制。如何使考核真正成为“风向标”和“指挥棒”,安塞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目标责任考核工作,从20XX年起对目标责任考核工作开始不断探索革新,历经4年,反复完善改进考核办法,目前已初步建立了一套以科学分类、突出重点、凸显个性、鼓励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差异化目标责任考评机制,有力推动了全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

差异化考核的特点

科学分类,千分量化。科学分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按照产业基础、自然条件、区位特点、发展潜力等因素将条件相近的乡镇划为同组进行考核,把区直部门和驻塞单位以职能职责、业务特点划分为4个组进行考核。强弱分开,分类考核,实现公平竞争、同步起跑。二是从考核内容上凸显特色优势。比如,南部川道乡镇适合搞棚栽业,每新建一个五型大棚计3分。而北部高寒山区适合搞养殖业,每发展一个适度规模养殖户可以计1分。也就是鼓励不同地区根据各自区域特点和自然条件,宜果则果、宜畜则畜、宜菜则菜、宜商则商,走差异化特色发展路子。千分量化是针对过去的考核办法采取的都是百分制,先进和后进往往差之毫厘,使得先进不硬气,后进不服气,不少人对考核结果不认同,怨气大。而差异化考核办法将重点工作、经济社会事业指标、党的建设、社会评价等考核内容进行细化,采取千分制,同时实行加扣分,上不封顶、下不设限。目的在于树立差距明显、差别突出的计分导向。从2013至2016四个年度的考核结果来看,同组乡镇最大分差分别达到917分、2409分、1213分和2420分,部门之间分别达276分、209分、237分、336分。这样使得各乡镇、各部门间的考核分值差距十分明显,使得先进者理直气壮,后进者心服口服。

突出重点,导向明确。安塞曾经连续8年进入西部百强,但长期以来“油主沉浮”的格局一直未能得到改变。一是受石油企业原油产量下降和国际油价走低影响,工业增加值增速放缓,对调结构、转方式、保增长带来了巨大压力。二是工业园区建设起步晚,在短期内很难有实质性的财政贡献,保持财政增收的目标困难较大。在两大增长极面临严峻困境,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压力较大的同时农村产业化发展水平不高,组织化程度低,群众还没有建起稳定的富民产业的问题尤为凸显。差异化考核办法着眼于区域实情,尊重客观事实,充分体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主题,旗帜鲜明地将棚栽、果业、畜牧业、重点项目建设、争项引资列入了重点工作,赋予基础分值600分。一是按每新发展一个单位产业计分(1个五型大棚、100亩果园计3分、1个适度规模养殖户计1分),二是对重点工作现场观摩点评,凡是经验收达到现场点评标准规模的点评点(如集中连片新建安塞五型大棚20座以上、新建弓棚50棚以上、香菇种植15万棒以上;果业新建园和幼园管护规模在200亩以上;畜牧业生猪养殖户存栏500头以上、家禽1万只以上、舍饲养羊存栏500只以上、养牛驴50头以上)将以50-60分的方式加分,对规模超出点评标准的部分,按照相应比例的分值再次予以加分。这样既准确体现了重点工作在考核中的重要作用又鼓励了把主导产业做大做强。从2013、2014、2015、2016四个年度的考核结果来看,重点工作得分最高的乡镇分值分别是776分、1275分、1374、和1024分。差异化体现的淋漓尽致,导向作用发挥明显。

保障共性,凸显个性。在注重经济指标的同时又充分考虑了社会事业等共性指标的必要性。将退耕还林、农田水利、社会治理、文化、卫生计生、社会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等13项社会事业指标纳入考核范围,赋予分值250分,同时对重点项目建设、市考指标和部门职能工作实行分项赋分、对标考核。这样即有效地克服了过去考核内容庞杂导致各部门在工作中眉毛胡子一把抓,对职能工作重视不足,落实不力的问题,又充分发挥了部门优势,彰显了特点,使各部门既有干头,又有盼头。

加分扣分,上下不限。差异化考核即注重工作任务的完成,又注重创新创优,既注重年终考核又注重平时进度,为了充分发挥乡镇、部门的长处优势,激发各级各部门干事创业的活力,差异化考核办法列出了19项加分项目和11项扣分项目。尤其是将现场点评、月通报、季讲评、督查约谈、工作创新、表彰奖励、一村一品、文化旅游产业、完成市考指标、培育非公经济、巩固产业发展、封山禁牧等分别列入乡镇、部门加扣分项目,且加分分量重、扣分力度大。加分方面:比如前面提到的点评点加分,四个年度仅现场点评一项乡镇最高加分分别达到1735分、1637分、1282分和1488分,各乡镇对产业建设的重视程度之高和投入精力之大是差异化考核办法施行之前从来没有的;比如工作创新,对获得工作创新一、二、三等奖的,乡镇分别加50分、40分、30分,部门分别加100分、80分、60分。从近四个年度的考核结果来看,已有23个乡镇、部门获得工作创新奖,尤其在部门,工作创新奖在年度考核结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大大激发了各乡镇、部门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必须立足实际、开动脑筋,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再比如争项引资方面,每认定一个新开工且立项总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果业项目,或1000万元以上的农业项目,或600万元以上的服务业、社会事业、文化产业项目且到位资金达到30%的加80分等,都有力地激发了乡镇、部门干事创业的热情。扣分方面:比如封山禁牧工作被区委、区政府通报批评1次扣50分,2次扣120分,3次扣200分,3次以后的每通报1次扣100分;被市级以上通报批评1次扣200分,2次以后的(含2次),每次扣500分;比如对乡镇巩固原有产业不力的,一个标准点扣分可达60分;再比如在加大平时考核力度方面,一是每月对安全生产、信访、封山禁牧、党建、重点项目5项工作按月进行通报,二是每季度召开全区季讲评会议对13项重点工作进行讲评排序,三是通过专项督查、综合督查、暗访督查对市考指标、区委、区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作进行定期不定期的督促检查。年终按照《月通报、季讲评、督查约谈实施细则》予以扣分。其目的是确保功夫下在平时、困难解决在当时、基础打牢在平时,同时也要求各乡镇、各部门在发挥各自特点优势的同时要聚焦到区委、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作上来,在百花齐放的同时要统一到经济建设这个主题上来。

灵活应运,便于操作。差异化考核办法建立起了完整的考核评价体系,整体架构科学合理。为考核指标的灵活设置提供了便利。主要体现在考核内容可调整、分值高低能增减、标准规模可变化。比如20XX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办法中将现场点评和工作创新列为考核内容,而现场点评点规模不分大小,有失公正,工作创新在全县联评后大部分乡镇和部门均未能入围,从而出现了考核不平衡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在修订20XX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办法时将现场点评和工作创新列为加分项目,使考核的公平公正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比如,差异化考核办法实施后,全区产业发展迅猛,这就要求考核重心应逐步转向巩固原有产业发展。因此在20XX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办法中及时增加了针对上年度现场点评点,连续5年采取随机抽查、逐点考核的内容,且20XX年度的考核办法根据实施情况又进一步加大了扣分力度。回头式考核做到了建管并重,可持续发展。再如针对有些乡镇在发展产业时急于求成、脱离实际的现象,20XX年在办法中将举债搞建设列入扣分项目。由审计部门对本年度发展产业投入资金情况进行审计,被确认举债搞建设的产业不计分,这样有效地克服了乡镇在发展产业过程中急于求成、盲目冒进、多建乱建的现象,目的在于引导乡镇在发展产业时挖掘自身潜力、因地制宜、量力而行。还比如20XX年进一步加大了将精准扶贫工作的考核力度,同时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三项机制”等作为重点工作列入考核。这样既能确保目标责任考核始终遵循客观实际,又能做到随时跟进、动态考核,很好地发挥了考核“指挥棒”、“助推器”的作用。

差异化考核的成效

数字看发展。差异化考核制度实施以来全区仅高标准高质量的现场点评点已建成548个,为以往发展的12—XX年之和。就目前而言,客观地说,安塞的主导产业已具备了相当的基础,全区60%的农民都有了自己稳定的产业收入,全区80%的村至少建设起了一项主导产业,尤其是沿河湾镇、高桥镇的主导产业已达到了每个村组全覆盖。从近年来的两项收入也印证了这一点,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42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75元,20XX年两项收入分别达到了11271元和31946元。

实绩论英雄。从近四个年度的考核结果来看,获优秀奖的乡镇、部门都可以说是响当当、硬邦邦的,在工作实绩上都明显的胜出一筹。考核结果由过去的先进不硬气,后进不服气变为先进者当之无愧,后进者心服口服。

沿河湾镇是安塞的南大门,其自然条件、产业基础、区位特点都有明显的优势,历来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在差异化考核办法实施之前,该镇年年在优秀行列,还从未尝过后进的滋味,然而在差异化考核办法实施的第一个年头,由于该镇在当年新建产业和提供现场点评的规模数量都略少于同组其它乡镇,因而在年终考核时未进入优秀行列。正如沿河湾镇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现在各乡镇压力都很大,如果自己乡镇没有新发展产业或发展的较少,再到别的乡镇参加点评,别说当先进了,站到那脸都没处放。位于安塞北部的原谭家营社区服务中心,曾经在考核中位列该组末位。客观地说,他们的各项工作完成得相当出色,当年恢复和加固旧棚40座,新建果园4008亩,新建集雨窑300口,人工种草1200亩,新增养殖户106户,新建养殖小区2个,新建规模养殖场10个,现场点评点5个,足见其工作力度之大。但由于该组竞争异常激烈,一是有3个乡镇的现场点评点超过7个,得分较多。二是在农业主导产业方面虽然圆满的地完成了县上下达的总任务量,但在产业超量方面做得不够,加分不多。所以最终还是与该组第一名相差405分列到末位。该社区主任说:“对这样的考评结果,我们没有异议,心服口服。但我们并不气馁,来年一定要迎头赶上。”果不其然,他们20XX年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农业主导产业方面,新建果园3200亩;发展各类舍饲养殖户170户,规模养殖14户。其中千头以上养猪场3个,千只养羊场6个,500头养猪场2个,500只养羊场2个,万只养鸡场1个;新建五型大棚98座。现场点评点达到了18个,该社区服务中心最终以2970分的总分获得本组第一名。

从部门来看,基本上都能圆满地完成下达的目标考核任务,总体情况较好。但能不能当上先进,获得优秀等次,关键看其工作是否有创新,综合性工作是否获得市级以上表彰,是否能超额完成工作任务。比如区妇联,20XX年在着力打造安塞妇女民间艺术作品独有品牌和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获得了优秀等次。用妇联主席的话说“在新的考核办法出台之前,我们对取得优秀等次连想都没想过。”类似获得优秀的单位还有信访局、计生局、团委等。这些单位不仅很好地完成了年度工作任务之外,有的是在制度机制上有重大创新,有的是业务成绩突出获得了市级以上表彰,还有的是超额完成任务加分量较大。也就是说只注重完成本职工作而没有创新和其它加分项目,要获得优秀等次几乎是不可能的。差异化考核实施后,排名靠后的部门纷纷表示,今后除高质量完成本职工作外,一定要在工作上有创新、有亮点、有过人之处。

作风大转变。差异化考核办法,把乡镇、部门的职能职责融入到科学发展的生动实践中,建立了简便易行的制度,健全了科学管用的体系,形成了务实高效的长效机制。新办法实施四年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明显转变,干部队伍中庸、懒、散的问题得以较好解决,有效激发了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乡镇部门主动回应群众关切期待,为老百姓办成了许多过去不敢干、干不成的实事好事,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风得到锤炼,干部能力素质得到提升,群众对党组织和党员的信任度满意度有了实实在在的提高。真正起到了推动工作落实,促进科学发展的作用。

原镰刀湾乡,自然条件相对较差,经济发展在全区属中等水平。按照过去“一锅煮”、“一刀切”的考评办法,他们并不图先进,落个中等就满足了。可现在不同了,和他们同组的几个乡镇,都旗鼓相当。使他们不敢掉以轻心,差异化考核办法实施的头一年他们就卯足了劲,下大力气发展棚栽业。在规划建设史川村38座蔬菜大棚时遇到了两大难题。一是要迁28座坟墓,二是要筹集200万元贷款。迁坟对陕北农民来说是最忌讳的事。乡党委书记和乡长分头行动、带领干部挨家逐户做群众的工作,遇到通情达理的还能说上个话,遇到“犟板筋”就一句话“要建大棚把你们家的老祖坟刨了去建”。面对这种情况,乡领导对乡干部们千叮咛万嘱咐:“我们干的是为群众谋福利的事,大家千万要沉住气,要相信滴水能穿石,烈火能化金”。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20多天艰苦细致的思想工作,终于以比较合理的补偿使群众顺利地将坟迁完,达到了群众满意,政府满意。接着他们又10多次跑银行,软磨硬泡,也最终以农户“一卡通”做抵押,书记乡长作担保的条件成功地贷到了款。一年中,乡党委政府一班人跑遍了全乡的山山峁峁、沟沟岔岔,在产业点建设进入关键时刻与村民同吃同住。经过全乡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当年建成高标准高质量的现场点评点9个,在年度考核中以1595分的总分夺得本组第一名,获得优秀等次。

建华镇,山大沟深、土地贫瘠,经济相对薄弱,在过去评比中,往往不占优势。差异化考核办法出台后,使他们看到了希望。镇领导拍着胸脯说,我们要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一定要拿到名次!他们针对发展规模养殖缺地块、缺资金、缺人才的问题,镇领导多次到延安市动员本镇做生意的能人回乡创业,镇政府还出资整修地块,多方筹措后续资金。2013、2014两年,全镇在扶持农业主导产业上共投资400多万元,为以往5年之和。该镇连续两年取得了同组第一名的好成绩,全镇干部群众为之一振。

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思路

考核工作机制还不够健全。一是考核工作的配套机制不够完善,考核工作机构和人员力量薄弱,无相对稳定的专业考核队伍,在进行平时督查考核及年终综合考核时,只能从各部门临时抽调考核人员,在短时间内集中突击完成考核任务,影响了考核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所以要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专业考核队伍,从相关部门抽调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人员,进行专门的考核工作业务培训,学习考核必备的业务知识,提高考核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效率。二是现场观摩点评队伍庞大,耗时费力。现场点评由全体区级领导、各乡镇党委书记、镇长,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观摩点评人数多,使组织难度大,导致观摩松散邋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考核效果。因此一要精简人员,由区级主要领导带队,分管区级领导及相关业务部门、乡镇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参加。对一些与乡镇联系不紧密,不承担考核任务的部门和领导可不参加现场点评;二要压缩点评时间,各乡镇一年当中虽然做了大量工作,打造了一批点评点,但对符合点评标准的点不一定面面俱到,而应该好中选优,优中选优,使观摩点真正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考核指标设置还不够科学。一是考核指标有不切实际,下达硬任务现象。比如为了完成20XX年市上给我县下达的农业产业任务,在分解落实指标任务时虽然考虑了各乡镇实际情况,尽力在指标落实上使各乡镇侧重不同,但还没有真正做到能发展什么就发展什么,还是注重了完成任务,忽视了客观实际。二是指标设置还不够科学。比如在农业主导产业方面缺少经济效益考核指标等。三是部门指标设置细化不够,缺少刚性。虽然在部门职能工作中体现了差异化,但总体看来指标设置还比较笼统,共性指标偏多,个性指标偏少同时未能根据部门完成指标的难易程度科学合理分配分值。四是考核内容偏多,精简整合不够。因此一要在充分调研和听取乡镇、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科学合理设置考核指标,进一步整合完善指标体系,最大限度减少共性指标考核,最大限度增加个性指标考核。二要总结经验,认真做好与上级考核部门的对接协调工作,结合我区实际,大胆探索创新,真正做到因地制宜,有利于发展。

跟踪督查考核力度不够。由于考核人员力量薄弱等客观因素制约,导致平时督查时紧时松,尤其是对乡镇社会事业指标考核和对部门年终考核偏重于听汇报、查资料、民主测评等考核方式,即使有实地查看也往往因为时间原因不能深入了解,所以对被考核单位多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缺乏深度。因此在注重结果考核的同时更要注重过程考核,要积极与区委、政府督查室协调沟通、密切配合,组建专门的督查队伍,制定督查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夯实工作责任,做到时刻关注、随时跟进,把考核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从而达到推动落实、促进工作的目的。

苗头性问题急需解决。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目标责任考核也不例外,在推动落实、促进工作的同时同样会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目前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一是举债搞建设的现象。个别乡镇为获取年终考核高分,没有很好地挖掘自身潜力,没有根据自身实际量力而行,而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建设、先欠账,致使产生了新的债务。二是采集数据有不准不实的现象。在一些加扣分项目上,仍有有虚假数字,尽管水分不大,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考核的严肃性。三是有脱离实际的现象。有的乡镇在建设产业点时,只注重眼前考核,不注重长远发展,只注重完成任务,不注重实际效果。比如即使农民不意愿、自然条件不具备、技术条件不具备,但最终还是硬着头皮上了马、开了工,导致一些产业点标准不高、效益不好,难以在市场竞争中立足,难以发展壮大。因此要努力把考核所带来的负面效应降到最低,切实加大对举债搞建设的审计力度,严格兑现惩罚制度;要夯实业务主管部门的职责责任,实行谁考核谁把关,谁签字谁负责,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确保考核的公正性和权威性,最大化的发挥目标责任考核在科学发展、引领方向、促进工作中的作用。

延安市依托红色资源优势着力增强干部党性教育培训实效

为进一步落实***总书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要求,整合红色资源,做大做强延安干部教育培训,我们采取实地查看、现场听课、发放问卷调查、借助手机APP等方式,对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市五次党代会明确要求,要守好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发挥延安这所“大学校”作用,切实搞好“大培训”,为全党同志提供更多精神“钙片”。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围绕以延安精神、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和***总书记在梁家河七年为主干的党性教育,取得了初步成效,受到中省领导的多次肯定鼓励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全年共举办培训班597期,培训干部9.1万人,承接对外培训班2323期,培训11.1万人,干部教育培训人数一直稳居全国地级市第一方阵。中组部、省委办公厅、省委组织部分别在《组工信息》《陕西信息》《陕组信息》上刊发我市开展干部党性教育做法,陕西日报多次专题宣传报道我市干教工作。

一是市委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抓。市委常委会先后多次进行专题研究部署,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徐新荣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高度重视,多次深入革命旧址、梁家河、南泥湾和延安学习书院进行现场调研指导,协调解决问题,出席全市党校工作会议,多次给培训班学员辅导讲课。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严汉平积极谋划部署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坚持统筹培训计划,统筹培训资源,统筹培训实施,设计把关重要培训班次,务求培训实效。在市委领导的影响带动下,各地各部门普遍建立了“一把手”抓干部教育培训责任制,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的领导格局,营造了全市上下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培训的良好氛围。

二是整合培训资源,做大做强延安干部培训学院。20XX年成立的延安干部培训学院,下辖王家坪、杨家岭、枣园三个分院,面向全国各地党员干部开展延安精神、革命传统教育等干部教育培训服务。20XX年,市委决定扩大延安干部培训学院规模,又成立了延安干部培训学院梁家河分院和南泥湾分院,并将学习书院打造成宣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高地。20XX年延安干部培训学院形成了一总院五分院加学习书院的新格局,全年总院培训630个班次共计30042人,王家坪分院培训733个班次共计34826人,枣园分院培训508个班次22942人,杨家岭分院培训365个班次共计18980人,梁家河分院培训10班次共计513人、南泥湾分院培训22个班次共计835人,学习书院培训7万多名党员干部。延安干部培训学院已被团中央确定为“全国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省委组织部确定为“陕西省干部教育培训党性教育基地”。

三是优化培训内容,打造精品课程体系。延安时期的烽火岁月,为我们留下445处历史遗址和大量珍贵的文献图片资料,是我们开展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得天独厚、不可复制的宝贵资源。我们坚持把这些珍贵的红色资源作为培训干部的“活教材”,先后多次组织专家学者对延安红色资源进行整理、挖掘和研究,形成了以延安精神、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和***总书记在梁家河七年为主干的党性教育培训课程体系,编订了“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为人民服务”、“延安整风运动”、“延安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延安时期的党风廉政建设”、“延安时期的统一战线”等精品课程。开发了历史的启示、精神的力量、领袖的智慧、延安的记忆等四个板块30多门特色课程。依托延安厚重的红色革命历史,按照不同群体的培训需要,有针对性的开发了西北革命、长征落脚、红色延安、大生产运动、转战陕北、知青岁月、黄土风情、人文初祖等八条教学线路。编写了《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史纲》、《延安时期的党群干群关系》、《延安时期著名人物》、《延安时期青年运动史》等书籍,其中《延安时期党群干群关系》一书被中组部确定为“全国干部培训好教材推荐书目”。

四是创新培训方式,突出现场体验教学。我们始终遵循干部教育培训规律,坚持质量第一,按需施教,在做好专题教学的同时,突出现场体验教学,让学员深入到现场,通过激情体验使精神受到洗礼,思想受到启迪。先后确定枣园、杨家岭、王家坪、凤凰山麓、南泥湾等16处革命旧址为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教学主题设计各有侧重、各具特色。枣园旧址突出体现延安时期的党群干群关系,为人民服务与党的根本宗旨;杨家岭旧址突出体现新民主主义理论,党的七大历史功绩,延安整风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王家坪旧址突出体现毛泽东的领导艺术;凤凰山麓旧址突出体现《矛盾论》、《实践论》与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白求恩与白求恩精神;南泥湾旧址突出体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等;黄河壶口瀑布突出激情教学,高声齐唱《黄河大合唱》,让学员“重温血与火的年代,激发革命激情”;梁家河基地突出体现知青一代的光辉奋斗史,围绕理想信念、为民情怀、创新担当、艰苦创业四个模块,使参训人员到梁家河村亲身学习和体验习总书记等知青一代学习、工作、生活和成长史,开展农村工作的基本方法,提高了政策理论水平,坚定了扎根农村、奉献基层的信心和决心。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按照不同班次需求进行合理配置,把系统讲解、要点点评、案例分析和互动交流等方式有机的结合起来,使革命旧址成为对干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课堂,成功实现了红色资源优势向教学优势的转化。

二、存在问题

从调研结果看,我市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得到了学员的普遍认可,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部分县区和部门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市委高度重视对外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常委会专题研究,确定规划、方案等重大事项,但是相关县区和部门单位对红色培训重视支持不够,一些培训机构对自己的职责认识不到位,对抓红色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清。

二是校舍建设及相关配套设施落后。延安干部培训学院下设王家坪、杨家岭、枣园、梁家河、南泥湾5所分院办学条件相对滞后,一些功能不够完善。

三是培训管理人员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事业心责任心不够强,精细化管理和主动服务做的还不够。

四是课程研发进度缓慢。重视科研的激励机制没有形成,课程研发进度缓慢。一些教师忙于讲课,不能深入研究学术,对党中央在延安XX年和梁家河“大学问”深度挖掘不够,新老教师间的“传帮带”做的不够,在打造延安红色培训名师方面还需加强。

三、今后打算

通过调研,我们深感红色培训需求之大、红色培训意义之大、做好红色培训责任之大。在全国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和***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际,做好延安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必须真正从思想上重视,做好顶层设计,强化工作举措,加强软件弥补硬件不足,切实提升培训质量,继续健全完善干部教育培训“1+X”文件,守护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1、狠抓管理办法落实,形成培训合力。狠抓《延安市对外干部教育培训管理办法(试行)》落实,从管理体制、培训机构、培训内容、师资队伍、教学点开发、评估考核等6个方面作出规范,组成联席会议,对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具体职责进行分工。市工商局对申请从事干部教育培训的机构登记注册严格把关,并须经市委组织部批准;对超出核准登记经营范围、擅自从事干部教育培训经营活动的企业和机构进行清理整顿。市食药局、公安局、交运局等单位各尽其责,确保餐饮安全、行车安全、停放有序,保障培训顺利开展。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加强革命旧址维护建设,加强对旧址教学点秩序管理,统筹安排现场教学班次,加强讲解员队伍管理,提升讲解员综合素质,为培训提供良好环境。培训机构在组织现场教学尤其是在缅怀革命烈士等场合中,从着装到言行举止到学员列队都要抓细落小,绝不允许出现自由散漫等不良行为,并把学员遵守培训纪律情况作为培训效果评估的重要内容,以良好的学风促进培训质量的提升。

2、用好培训基地,夯实培训基础。结合省委组织部对加强党性教育基地要求,制定《建好用好干部教育培训示范基地的暂行办法》,指导各基地明确培训主题,加强师资建设,打造精品课程,完善展馆布置,拓展教育功能,实时进行督导。探索将吴起、志丹等县区委党校设为延安干部教育培训学院分院,开展对外培训。县区委组织部履行牵头抓总责任,加强工作指导,促进硬件达标、软件提升。各培训机构结合基地建设,进一步整合优化培训资源,加快课程研发。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专业化高素质培训队伍。选派优秀教师到中央党校、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进修学习。在市委党校举办了为期2个月的年轻骨干教师培训班,在延安干部培训学院举办对外干部培训带班人员培训班。开展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名师和对外干部培训优秀带班人员评选活动,加大对名师的扶持力度,鼓励和创造条件支持他们到国家级培训机构、中央部委和各省市讲授延安精神,宣传推荐今日延安。

加强师资队伍管理,严格按照《延安市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库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对师资库动态管理、严格考核,做到有进有出、有奖有罚。

4、重视教学科研开发,打造精品课程体系。组织专家学者对红色教育资源进行整理、挖掘和研究,完善提升“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延安精神及其时代价值”“***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等30多门精品课程,深入挖掘梁家河“大学问”,组织力量新研发3—5门精品课程,加强以延安精神、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和***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为主的党性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探索以项目制形式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教材建设,拍摄制作系列专题教学片,力争年底形成3—5门精品课程。

5、开展培训网络评估,加强培训督导。制度的生命力在执行在落实。在干部教育培训过程中采取网络评估系统和教育督导的相结合的形式,采取“一班一评估”“一课一评估”和每季度定期听取汇报、实地走访、查阅资料、调查问卷、电话回访等方式,从课程设置、师资配备、教学管理、餐饮住宿、出行接送、班务服务等方面进行量化管理、严格考核。考核评估结果向培训机构每月反馈一次、每季通报一次,并与培训机构的年度考核、授课人员的资质薪酬以及管理服务人员的待遇相挂钩。

总之,今后我们将以建设全国“延安精神研究传播基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基地”“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示范基地”为目标,高点站位谋划,完善课程体系,统筹培训资源,打造特色品牌,全力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延安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延安市建立1+X制度体系 从严规范管理干部教育培训

今年以来,我们认真发挥延安“大学校”作用,切实搞好干部“大培训”,扎实开展以延安精神、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和***总书记在梁家河七年为主干的党性教育,建立1+X制度体系,从严规范管理干部教育培训,着力提高工作实效。全年共举办培训班597期,培训干部9.1万人,承接全国各地各类培训班2323期,培训11.1万人。中组部、省委办公厅、省委组织部分别在《组工信息》《陕西信息》《陕组信息》上刊发了我市开展干部党性教育做法,陕西日报多次专题宣传报道我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01制定出台管理办法解决规范整顿培训市场的问题

根据中省从严规范干部教育培训要求,出台了《延安市对外干部教育培训管理办法(试行)》,从管理体制、培训机构、培训内容、师资队伍、教学点开发、评估考核等6个方面作出规范,发挥干部教育培训联席会议作用,从交通食宿安全、紧扣教学主题、教师持证上岗、培训跟踪问效等方面划定边界、规范行为。召开全市干部教育培训暨党校工作现场推进会,明确市委组织部以及工商、餐饮、交通、革命旧址等相关单位职责,理顺管理体制,统筹整合培训力量。实行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准入制度,明确社会培训机构从事干部教育培训获得资质认可的条件,从根本上规范了延安整个干部教育培训市场。对全市从事干部教育培训的社会机构进行摸底走访和排查规范,正在探索开展将部分县区党校设为延安干部培训学院分院,支持县区依托各自红色资源优势开展对外干部培训,切实将对外干部培训向县乡村延伸。

02建好用好培训基地解决到什么地方培训的问题

挖掘和优化整合延安红色资源,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干部教育培训示范基地评选活动。经单位初审、专家实地考察和会议评审三个环节,最终确定延安学习书院、刘志丹烈士陵园、吴起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园等11个教学点为全市首批干部教育培训示范基地。下发建好管好用好示范基地的通知,下拨干教经费66万元用于各基地师资建设和课程研发。加强延安干部培训学院建设,按照市委“一学院+五分院+N培训机构”,做好对外培训顶层设计,充分学院发挥骨干、主导和引领作用,统一学院标识、统一宣传口径、统一课程体系、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市场管理、统一考核评估,向中组部和全国310多个省市委组织部宣传推介延安干部培训学院,支持延安干部培训学院做大做强。组建成立梁家河和南泥湾干部培训学院,明确发展目标思路,依托各自优势开展培训。延安学习书院立足于把延安XX年的革命历史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贯通,以文字、图片、数据、多媒体演示等形式,形象生动地展示十八大以来取得伟大成就,成为宣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高地。自20XX年5月4日书院揭牌开放以来,培训7万多名党员干部。

03遴选规范培训师资解决由什么人培训的问题

着力加强全市师资队伍建设,在全国范围内通过教师聘用、精品课程评选等建立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库,实现优质师资资源共享。通过讲稿初审、上台试讲等形式进行公开评审,最终确定师资库人员167名,确定专题课程186门,现场教学课程47门。师资库主要分为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延安大学以及市内师资三个部分。制定下发《延安市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库管理暂行办法》,师资库实行动态管理,定期更新,市内未进入师资库的教师不得在各类外地来延干部培训班授课。加大走出去培训师资力度,在中央党校举办师资培训班,分别赴江西干部学院、大别山干部学院、杨善洲干部学院、张思德干部学院对干教工作者进行培训,切实提高授课教师和带班人员工作水平。开展青年干教工作者培训计划,安排7个县区18名组织部干教人员和党校教师参与市上主体班和各类专题班的跟班学习和管理,切实提高县区干教工作水平。

04开展培训网络评估解决培训效果好不好的问题

为加强教学效果的综合考评,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升管理水平,制定《延安市对外干部教育培训网络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建立了对外干部教育培训网络评估系统。评估主要内容有课程设置、师资配备、教学管理、专题教学、现场教学、带班人员、餐饮、住宿、车辆等。延安干部培训学院和五所分院及后期准入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严格实行“一班一评估”“一课一评估”制度,确保所有培训班都通过系统评估,每个培训班参与评估人数不低于学员总数的80%,评估结果与教师课时费和带班人员薪酬挂钩。市委组织部每月向培训机构反馈评估结果,每季度对评估情况较差的培训机构进行通报。评估系统使用以来,测评86个培训班次,总体评价满意度均在90分以上,及时督促培训机构对9个评估分项的薄弱环节进行整改,网络评估已成为市委组织部对机构培训效果考核的重要依据。

05跟进教育培训督导解决落实走空的问题

为进一步加大我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督促指导力度,制定《延安市干部教育培训督学暂行办法》,由市委干教办负责抽调组成督导组,对干部教育培训全过程督导。采取定期听取汇报、实地走访、查阅资料、调查问卷、电话回访等形式,重点对延安干部培训学院、王家坪分院、枣园分院、杨家岭分院、南泥湾分院、梁家河分院及后期准入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进行督导检查,了解学员学习培训情况,定期向培训机构通报督导情况。采取明查暗访的形式对王家坪、杨家岭、枣园分院进行走访,了解培训第一手资料,对督导检查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对王家坪分院好的做法予以推广,进一步奖惩激励,催生动力。

1+X制度出台以后,受到省委组织部及其他省市来延学习交流组织部门的高度认可,受到培训机构的一致肯定,也受到广大学员的广泛好评,我们将再接再厉,不断在规范管理红色培训的道路上前行,及时根据新的实际情况,修改完善制度体系,切实提高延安干部教育培训实效,真正使来延学习培训的党员干部,既感动一阵子更教育一辈子。

建立党员成长袋 推进管理精细化

近年来,县委为了进一步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探索推行“党员成长记录袋”制度,通过详细记录党员个人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有效提升了党员管理的精准化、规范化水平。

一、建立目的

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总书记指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必须落实到党员队伍的管理中去。”党员是党的肌体细胞,而党员队伍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必须抓住党员这个关键因素。20XX年以来,县委在深化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基础上,通过大走访、党员承诺、星级创评等方式方法,有效提升了党员党性修养和形象,党员队伍管理更加规范和制度化,但在不断的实践和调研中发现,党员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仍然不相适应。一是党员思想无归属。部分党员只是在组织上入了党,而在思想上并没认识到党员的特殊身份和荣誉,单纯以缴纳党费来区别党员和群众,缺乏党员意识,混同于一般群众,在党意识淡化,思想无归属。二是党员个人无档案。全县农村党员共有3600余名,而90%的党员档案缺失,机关党员入党材料里面也没有党内表现、组织生活、谈心谈话等相关材料,党员个人成长记录不能及时归入党员个人档案。三是党员成长无记录。谈心谈话、组织生活、民主生活和民主评议党员等党内制度落实不严格,党员个人查摆的问题整改不及时,这些工作的推动往往都是浮于表面、应付了事,党组织道不明,党员个人也说不清,从而影响了党员的成长提高。四是党员评价无依据。在开具外调证明和考察鉴定的时候,党员好不好,全凭一张嘴,没有任何历史材料和依据,影响了党员评价时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在党组织关系转接时,仅凭一张介绍信,缺少党员个人成长档案,党组织不能全面了解党员党内表现情况,在党员管理过程中缺少连贯性。正是基于以上问题,县委坚持问题导向,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决定在全县党员中推行党员“成长记录袋”,强化党员成长过程性管理,并将“成长记录袋”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有效载体,详实记录党员个人日常表现情况,将学改做过程“档案”化,从而让党员在思想上有认同感和归属感,解决党员管理难、评价难等问题。

二、主要作法

党员“成长记录袋”就是通过对所有在册党员现实表现全程记录、全面纪实,让党组织能够适时掌握党员思想工作动态,实现有的放矢教育管理党员的目标。

(一)合理设置内容。突出全面系统性,严格对照《党章》规定,围绕党员党性锻炼和提升,强化党员在党意识,规范记录内容,坚持把党员谈心谈话、三会一课、民主评议、星级创评、承诺兑现、党内重大活动表现、个人问题整改等情况作为“成长记录袋”记录的重要内容,并按照内容设置,配套印制党员《基本情况登记表》、《三会一课登记表》、《年度民主评议登记表》等8个表册,突出动态管理,根据党员日常表现情况实时更新登记,为党员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二)规范建立程序。按照精准建档、全员覆盖的要求,规范“成长记录袋”建档范围和建立程序。坚持把全县各领域党员都纳入“成长记录袋”管理范畴,通过对照党员信息库、逐个排查、逐个建档,实现“成长记录袋”的建立不漏一个支部、不漏一名党员;采取党员个人填写基本情况、支部汇总审核、党委随机抽查的“三步建档法”,加强建档过程管理,保证“成长记录袋”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三)完善配套制度。建立专人专柜管理制度,每个党支部都落实了1名责任心强、工作细致的班子成员具体负责“成长记录袋”的管理工作,并配备了档案专柜,做到了“一人一袋,一个支部一专柜”。建立动态管理制度,按照完成一项记录一项的原则,由支部结合党员管理要求和党组织活动开展情况,定期对“成长记录袋”内容进行更新,确保了党员表现与“成长记录袋”记录同步。建立成长袋移交制度,在党员组织关系转接或档案管理人员变动时,档案交接双方办理相关交接手续,并建立台账,做到了有据可查。建立查阅登记制度,制定查阅台账,明确查阅人、查阅目的和查阅时间,并对党员个人需要外借时做出了规范。建立定期核查制度,各党委每季度要对所属支部“成长记录袋”建立和管理情况进行督查;党支部每季度根据党员个人表现、活动开展等情况对“成长记录袋”内容进行核查,确保党员成长记录不漏项、不缺失。建立安全保密制度,强化管理人员业务培训,督促管理人员严格履行保管和借阅制度,做好档案的保管、保护和用档过程的监护工作。

三、工作成效

党员“成长记录袋”的全面推广,成为了宜川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的有效抓手,提升了党员队伍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推进了党内组织生活的有效开展。将严肃党内组织生活所要求的三会一课、谈心谈话、民主评议等内容记入“成长记录袋”,倒逼党组织按时开展党内组织生活,推进了组织生活的正常化。秋林镇显头村党支部书记董林说:“以前,在村里开会很难把党员叫全,自从推行成长袋以来,对党组织和党员都有了要求,党组织活动开展没开展,党员参加没参加,表现怎么样,都要详细记录,是个很好的督促”。

(二)激发了党员队伍的活力。通过党组织详实记录党员活动轨迹,让党员感受到党组织时刻都在关注自己,增强了归属感,促进了党员作用发挥。全县共有47个贫困村,截至目前,共计培树农村带富党员349名,带动贫困群众764户,涌现出发展合作社的范建红、引领新农村的张延刚、创办家庭农场的贺宗玉、发展电子商务的袁振江、发展羊肚子菌的崔德印等一批党员带富典型。

(三)提升了党员评价的准确性。在党员评优树模、出具鉴定证明时,党组织可以通过“成长记录袋”核实党内表现情况,提出更加准确的评价意见。在“七一”表彰期间,强化“成长记录袋”运用,严格审查表彰对象党内表现情况,确保了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评选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四)扩宽了干部考察了解渠道。在党员干部提拔使用中,将“成长记录袋”作为机关党员干部档案的有效补充,提高了干部考察的科学性。凡是拟提拔的党员干部,考察组成员必须对“成长记录袋”进行查阅,重点看是否按时参加组织生活、是否按时交纳党费、民主评议是否为合格格次等内容,对于党内表现较差的,一律不予提拔使用。

(五)实现了党员管理的无缝对接。在党员党组织关系变化时,由于转入地党组织对党员之前的表现情况掌握不全面,形成了管理上的断档。按照“一人一袋,袋随人走”的办法,方便了党组织及时准确掌握转入党员情况,提升了党员管理的连续性。“多数党员在转入党组织关系时,仅凭一张介绍信,我们也不主动询问党员表现情况,而现在,必须拿着成长袋,我们才给办理手续,通过审查档案,了解情况能更全面些”社区党务工作者高海涛如是说。

四、社会评价

党员“成长记录袋”的推广得到了上级党组织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省委组织部设立的组织工作改革创新奖中被评为“三等奖”,并在《陕组信息》上进行了宣传推介。市委组织部在推进基层党建“四化”建设的意见中,要求进行全市推广。新华社《新华网》、《》、《央视网》等中央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陕西日报》、《当代陕西》、《陕西党建网》进行了全面宣传,《延安日报》、《延安党建网》、《延安组工》进行了重点推荐。

引进高层次人才的调研与思考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基层人才工作的调研和督促,市委人才办组织调研组深入各县(区)基层一线,召开人才工作座谈会,进行实地考察,重点就当前人才政策贯彻落实以及基层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等进行了调研。

措施与成效

近年来,全市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人才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引进人才方面,积极实施“221人才计划”,拿出252个紧缺专业岗位面向全国引进硕士、副高以上高层次人才131名;向县及县以下医疗机构定向招聘医学类本科毕业生257名,向贫困乡村学校招聘师范类专业人才793名,从高水平大学招录选调生26名(其中博士11名、硕士9名)。同时大力加强柔性引才。从中省部门、大型国企、东部地区,通过兼职、合同、协议等形式,柔性引进人才103人,其中博士49人。当前,全市人才总量达到17.5万人,其中:党政人才1.6万人、专业技术人才6.5万人、经营管理人才2.7万人、技能人才2.1万人、农村实用人才4.6万人。——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60773人,占47.23%。其中:市直9251人,占7.19%;县(区)36810人,占28.60%;乡镇14712人,占11.43%。从专业技术岗位来看,高级3609人,占2.80%;中级22375人,占17.39%;初级34432人,占26.76%;其他357人,占0.28%。——企业专业技术人才4502人,占3.50%,其中:市直1351人,占1.05%;县(区)2844人,占2.21%;乡镇307人,占0.24%。从专业技术岗位来看,高级123人,占0.09%;中级1438人,占1.12%;初级2361人,占1.83%;其他580人,占0.45%。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人才政策机制不断完善。各地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认真贯彻市委《关于进一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引进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实施办法(试行)》,均成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并建立了相应的人才工作机构,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各地深度结合本地人才和产业发展实际,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地方引才政策,在人才引进、人才培训、服务管理等方面进行细化,并且提出明确要求,进一步突出政策保障和引领作用。吴起、子长、延长、延川、富县、宜川、洛川县出台了“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细化了当地人才改革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方向,进一步为用人单位放权、为人才松绑,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宜川县紧抓《宜川县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细化夯实《人才工作任务分工方案》,把人才发展规划提出的44项重点任务分解落实到10个牵头部门单位,进一步明确了任务、分工和要求,确立了建设人才强县的奋斗目标和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

二是多渠道引才,高层次人才引进有成效。各级党委在下大力气培养本地人才的同时,立足本地实际,转变人才引进观念,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坚持重点引进、重点培养的思路,以分类管理、合同约束、考核评估的方式,充分依托地方政府扶持项目,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加大政策扶持,努力创造优秀人才发挥才能的岗位和平台,塑造开放竞争环境,形成引进一个人才、凝聚一个团队、带动一个学科的良好局面。坚持拓宽人才思路,采取挂职、兼职、合作等柔性引才方式,集中引进一批能源化工、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等方面急需紧缺人才,对柔性引进人才来延工作时间、地点等不作硬性规定。延长县大力实施“筑巢引凤”工程,通过宣传政策、树立典型、设立优秀人才奖励基金、落实“传帮带”等措施,吸引人才来延长安家落户、创新创业。宜川县积极参与西安、延安举办的各类人才交流洽谈会,深入各大院校广纳贤才。截止目前,宜川县共参与省市人才交流会12次,人才招聘会6次,吸引应聘人员4600人次,达成用人意向636人次,引进和使用各类人才305人。

三是紧抓人才培养,人才素质不断提升。围绕“外引内育”,各地在人才培养上积极探索,针对产业发展、个体成长需求,送出去、请进来力度不断加大。通过采取引才纳才、举办专题培训班、开展技术交流合作、进行技能培养、鼓励进修深造、推进挂职锻炼等多种举措,让基层人才队伍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吴起县县财政累计投入3100万元,通过外联外请与本地结合、教育培训与传帮带结合,通过“人人技能工程”,培养了大批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延长县充分利用县委党校、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基地、农村党员活动阵地等人才培养基地,县乡联动、部门配合,形成了人才培训新格局。洛川县建立完善人才教育培训体系,突出新技能、新知识培训,将继续教育与职称评审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激发人才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四是加强引才载体建设,人才平台、项目逐步规范。市上积极搭建圣地学者论坛,辐射带动各地、各部门行业积极参与,以邀请海内外学者,通过论坛的形式,进一步加强交流座谈和人才引进。同时积极搭建挂职锻炼平台,引进中央部委、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以及对口高校高层次专业人才来我市各级岗位发挥作用。各县(区)也始终坚持人才优先的发展战略,着眼于人才总量的增长和人才素质的提高,紧密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以人才工程项目为抓手,搭建各类人才引进平台、服务平台、交流平台,让各类人才有固定场所可用、有实用的技能可学、有平台可以施展才华,全力打造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聚集高地,吸引更多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助力地方发展。吴起县通过实施“51人才计划”,用5年时间计划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100名,努力打造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安塞县依托高层次人才先后建立了118个家庭农场、4个科普基地以及5.6万亩的设施蔬菜产业基地,充分发挥了各类专业人才的专业优势和资源。延长县通过组织专家服务团定期深入基层一线开展理论宣讲、技术培训、医疗卫生服务和法律援助等活动,六个“专家服务团”共开展各类活动100余场次,受益群众达到1万余人次。

五是突出人才激励,人才积极性不断增强。各地以不断激励人才发挥作用为落脚点,从满足人才自身实际需要出发,通过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包括精神鼓励、物质奖励、政治激励,加强对各类人才的服务。在人才引进以及具体的科研项目、选拔评价、人才落户、人事档案服务、工资福利待遇落实等工作中,用心服务贯彻于人才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能够做到高质高效管用,细心服务,使各类人才充分感受自身价值感。一是发挥精神鼓励作用。各地通过表彰、表扬、典型宣传来激励人才,积极调动了人才的积极性。子长县出台了《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坚持每两年评审、表彰一批“子长县拔尖人才”。富县每两年召开一次人才表彰会议,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各类人才进行表彰奖励。二是发挥好物质奖励作用。各地采取给予一定的资金和奖励进一步支持人才开展工作。延长县通过设立优秀人才奖、人才工作专项资金支持人才发展,优秀人才奖每三年评选一次,每次奖励5-10人,每人1万元;人才工作专项资金,每年50万元,用于人才的引进、培养、宣传等。三是发挥政治激励作用。在各种选拔、使用中关注和向优秀人才倾斜。实践中,各地有针对性的推选优秀人才担任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并根据人才综合能力,量才使用,对工作有成就、群众基础好、成绩突出的优秀人才,经过组织考察,及时提拔到领导岗位,为他们施展才能创造更加广阔的空间。

六是促进专业结合,人才作用发挥日益凸显。各级党委都能够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注重专业人才引进,立足本县(区)及行业发展实际,突出高精尖专和急需紧缺,坚持在实践中培养人才、锻炼人才和引进人才,让高端人才到企业生产一线、到农村基层、到矛盾突出和环境复杂的地方去工作锻炼、适应环境、丰富阅历、增长才干,带动了一大批本地人才脱颖而出,积极促进了各类人才在专业岗位上发挥重要作用。宜川县外聘引进1名中原油田专家进行技术指导,使得钻采公司当年原油产量突破万吨,实现了原油产量的历史性跨越。延川县组织拔尖人才开展“五送一建”活动和“千人百题”大调研活动,使拔尖人才在活动中增强了服务意识,提高了专业技能,群众在活动中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洛川县通过引进、邀请和组织本地各类专家成立了专家服务团,深入各乡镇村、基层卫生院开展业务知识培训和技术服务,为基层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和发挥各类专家引领示范作用奠定了基础。安塞县突出教育教学类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作用发挥,县招安镇中学多年来中考升学率在全市名列前茅,成为一种“招安现象”,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存在问题及原因

经过调研,近年来基层高层次人才各种方式的引进有一些成效,但受地方发展水平的差异和影响,在深化改革、政策机制、人才引进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实际问题:一是现有高层次人才数量、质量不高。从整体上看,各县(区)、市直部门现有人才的学历、职称、能力等与当前发展需要还有很大差距,初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占大多数,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核心技术人才短缺。县区用人单位普遍反映专业人才缺口较大,集中体现在缺乏各行业的领军拔尖人才。吴起县林业系统300多人,懂技术的只有11人。二是高层次人才分布与结构不合理。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三少”,即高学历人才少、高技能人才少、非公领域人才少。人才分布不合理,主要表现为人才行业领域分布不合理,非生产性领域分布多,经济建设一线分布少;事业单位分布多,企业分布少;传统行业多,新型产业少。三是高层次人才引不进、留不住。一方面是引进难度大,由于受人事权限、编制管理束缚以及自身基础条件差、软硬件不完善、服务跟不上以及政策环境等影响,造成很多人才来不了或不愿来。例如吴起县卫计系统自主权不够,引不进来,严重缺乏技术人才;教育系统20XX年引进23名教师,至今没有解决编制问题,随后几年也就再没有引进相关人才。另一方面是大量流失,有的引进后由于缺乏科研平台、缺乏配套政策、缺乏有关科研条件,同时受编制、薪酬、环境等方面限制,无法发挥作用,不断流失。本地培养出的专家、优秀人才,往往被其他经济条件好的省市、机构以高薪和优厚的福利待遇挖走。四是人才流动难。各县(区)都存在编制不足和进入门槛条件高,无法拿出更多的编制用于人才引进,需要的人有时候因为招考条件和门槛进不来。特别是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在地域、行业之间流动不够,向基层流动不够。个别单位专业人才进不来出不去,存在着富余在编比例大、冗员多、人浮于事、用人效益不高等现象。比如延长县农广校连讲课的老师都没有,基层农村实用人才奖励激励也跟不上;文广局无专业人员占编严重。

原因分析:一是受地域发展限制。各地、各行业人才发展和引才力度都不平衡,教育、农业、卫计等主要传统产业、行业部门的人才政策、项目抓手相对完善,人才推动比较全面,但其他行业以及新兴产业发展缓慢有差异。部分县(区)还存在着限制多、管得死、缺少有效激励等问题,导致在人事管理、分配政策、职称评聘、激励保障等方面还没有完全建立起与促进人才流动和作用发挥相适应的灵活机制,无法最大限度的激发人才活力,造成人才数量、质量以及分布和结构不合理。二是创新意识不强。目前除了圣地学者论坛、博士挂职、突出贡献专家、青年科技奖、专家服务团等市级项目外,大多县(区)和部门普遍缺乏特色人才工程项目,在项目的顶层设计、可行性研究、制定出台、组织实施、整合扶持等方面做的不到位。基层人才工作投入和保障不足,使一些人才仅仅只能停留在本系统本单位中开展工作,不能在更大层面和范围内发挥作用。三是吸引力不够。用人单位在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上新举措少、引才岗位设置不合理、待遇过低、科研环境达不到要求,这些都无法吸引人眼球。同时,人才市场发育不完善,社会化、市场化引才不够,除了政府推动开展的招聘会外,缺乏活跃的市场中介机构和社会化人才服务机构。四是引才环境不宽松。一些地方、行业缺钱、缺设备、缺专业人才,信息不畅,交流平台少,提供不了相对应的科研环境和创新创业机会,无法解决人才工作、生活、科研中一些实际问题。地域、条块分割的人事管理体制不易突破,环境好的地方和用人单位人才不愿流出,环境较差的地方和用人单位则受环境影响很多人才积极性不高流失大。

对策及思考

针对以上问题及成因,结合基层实际,进一步完善各级引才政策环境,用活用好现有人才,多措并举,大力引进各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一是努力推进人才改革。加大市人才体制机制改革试点、示范点改革创新工作,不断在“两柔性、两松绑”方面进行新的尝试、总结新的经验和好的做法。给予基层用人单位引才、用人自主权,进一步降低引人、进人门槛,拿出专项岗位定向招聘和引进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分行业、分地区科学设置项目指标和分值,优化本地职称评审、各类人才选拔、各种奖项评审,突出人性化、激励性、针对性。明确和推进人才科技成果入股、专业技术人才兼职兼薪工作,充分放权,充分激活,释放人才改革和创新的推动力。

二是促进基层人才流动。在政策待遇、提供服务、资金项目支持、成长发展、成果推广、培训交流等方面不断激励。针对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在一定范围内降低职称晋升门槛和条件,下放评审权限给专业委员会,对外语、计算机在某些行业可以免试。不断增加基层津贴正常增长机制,进一步提高基层专业人才生活待遇。加大开展和组织面向基层的各级各类教育培训、考察学习、科研项目,更多给予基层人才事业的机会和平台,进一步引导人才在行业之间、地域之间的流动,打破单位所有,因才而用,充分尊重人才的自主权,鼓励向基层一线流动,向更合适的岗位流动。

三是抓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制定“高层次人才专项编制”台账,实行动态管理,专项用于引进高层次科研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完善基层引才引智网络渠道,采取外出引才、市场招才、中介荐才三位一体的渠道,加强与国内各级各类大型人才市场的协作,与经济发达地区人才中介机构的联系,增强引才引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展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招聘专项工作,每年定向拿出专业技术岗位面向全国招聘各类高层次人才。采取招聘、合同、合作、交流、兼职等更灵活的形式吸引海内外学者和各类高层次人才来延工作。争取中省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科研机构、著名高校高层次人才来延挂职,帮助延安各方面发展。

四是加大人才作用发挥平台建设。打造各类事业、项目、科技研发平台,用平台凝聚人才、用平台吸引核心技术、用平台促进人才作用发挥。设计和实施市县(区)各类对专业技术人才的支持计划,加大对基层和一线优秀专业人才的支持力度。实施“紧缺人才培养工程”,加大对各行业、产业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推进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农业示范园、科创中心等平台作用发挥。积极争取中省各类科研院所来延安设立分支机构和基地,加大新技术新成果转化力度。推进专家服务基层活动,组织专家服务团定期深入基层开展考察服务、技术指导、成果推广以及人才培训,充分发挥人才专业优势。

五是加强人才专业培训。通过开展一些切和实际的县乡级和行业单位人才素质提升工程项目来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一是开展定制教育培训。根据产业需求,定期走出去或柔性引进一些专家来延授课讲学,开展委托教育、定向进修培训、举办专业技术研修班、专题培训班等进行订单式教育培训。二是推动人才科研项目。联合中省、外地高层次人才,共同开发、参与专项课题、技术攻关、联合实验、重大项目活动,在科研工作中培养专业人才。三是进行实用人才培养。根据当地产业发展的需要,在应用技术、科学实验、成果推广领域,积极面向基层开展实用技术、专业技能培训。四是加强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在本地、外地设立和联合建设人才培养基地,重点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进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培养。

六是完善人才服务。一是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打造人才来去自由的机制;二是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给予人才充分的自主学术选择和科研权利;三是营造便利的工作条件,建立专项服务机制,简化审批程序,配套科研硬件;四是营造快捷舒适的生活环境,在互联网、交通、办公场所、生活住房、交流互动环境等方面建立提供更加良好的服务。五是建立多渠道人才资本投入机制,在加大地方政府公共财政投入的同时,进一步发挥社会资本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推进人才资金的多元化。鼓励和支持企业和用人单位设立人才发展、科研资金,用于企业和本单位人才引进、开发、培养、奖励等费用。

总之,在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深化基层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总结和不断尝试引才办法,做更深入的思考。不断推进引才工作信息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提升对人才的服务水平,进一步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助推全市追赶超越和“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的实现。

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探索与思考

——以黄龙县抓党建促脱贫实践为例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着力夯实党建基础,凝聚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在这个过程中,黄龙县委突出党建统领,强化服务功能,狠抓扶贫攻坚,实现跨越发展,形成了一系列成功的经验和措施,很具推广借鉴价值。市委组织部对黄龙做法进行了认真调研,情况如下:

显著的成效

1.经济指标迅速翻番。5年以来,全县主要经济指标,以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城乡收入及地方财政收入为代表的四项指标全部翻番。全市各县区目标责任考核中,从排名从长期在中等偏下徘徊,到2015、20XX年已稳居全市第一方阵。

2.农村产业百花竞放。在核桃、苹果等传统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的前提下,以林草资源和林下生物资源为依托的农林产业茁壮发展。以中蜂和七彩山鸡为代表的特种养殖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产业链条已基本成型,产业规模仍在持续扩大。大闸蟹、冷水鱼、食用菌、森林猪等特色产业百花齐放,建立起多元化、可持续的脱贫增收渠道。

3.旅游经济异军突起。全域旅游、全民旅游、全业旅游、全季旅游产业格局基本形成。旅游标准化体系建设扎实推进,旅游产品不断丰富,旅游项目不断扩容,旅游产业不断延伸,旅游市场不断升温。一业带动百业兴,在生态旅游引领下,三大产业齐头并进快速发展,催生了新的商机,拓宽了就业渠道,优化了公共设施,盘活了闲置资源,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全面凸显。

4.城乡统筹扎实推进。近年来成功创建了省级卫生、文明、园林县城,荣获国家园林县城、全国绿化模范县、全省县城建设先进县、市级统筹城乡发展先进县等荣誉,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初步形成“美丽乡村、田园县城”的建设格局。

5.扶贫攻坚成效卓著。建立了“三提高一缩小”的扶贫攻坚思路,落实了“4321”帮扶机制,整合了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乡镇包村干部三支队伍,吸纳省市驻村工作队员,组建不少于3人的驻村工作队,实现全县47个农村全覆盖。结合上级要求,制定了产业、就业、旅游等14项精准扶贫措施。20XX年底,全县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6946元,20XX年底,全县建档立卡户人均纯收入达到7203元。

6.基层党建全面提升。以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年为抓手,农村、社区、非公有制企业等基层党组织制度、经费、阵地和工作落实得到全面保障,“第一书记”管理和“一述双评”等党建工作经验创新被全市重点推广。

成功的经验

显著成效的不断取得,印证出黄龙实践的可喜成功。主要体现在:

一、强化统领,夯实责任,布设县域党建新格局

1.成立指挥部,加强统领协调。成立“党建指挥部”,书记担任总指挥、县长担任副总指挥,28个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形成健全的党建工作领导体系。定期研究、系统谋划、统筹部署基层党建、脱贫攻坚等各项工作。建立县委服务乡镇(机关)党委、乡镇(机关)党委服务党支部、党支部服务党员、党员服务群众的党建四级服务体系,上下联动、明晰责任、分层协作。形成党建指挥部统一指挥,党建“主业”与扶贫“主责”相统一的工作新格局。

2.划分作战区,强化督战督导。一是共签“军令状”。根据脱贫攻坚难易程度,将乡镇划分为若干作战单位,推行包抓清单、责任清单、问题清单、进度清单和最终成绩“五张清单”制度,县委常委、党委(党组)、总支(支部)书记任督战“主官”,明确时间表、悬挂作战图、共签“军令状”。二是划清“责任田”。县级层面,全县28名县级领导包抓督战47个村,实现联点全覆盖。乡镇层面,整合扶贫工作队、包村干部、第一书记3支队伍,成立临时党组织,发挥脱贫攻坚“尖刀班”作用。村级层面,发挥村两委班子“战斗堡垒”作用,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在基层无缝衔接得到落实。党员干部层面,全县737名党员干部帮扶1761户4175人,实行“单兵作战”,责任落实到人。

3.严明战斗纪律,用好“三项机制”。围绕“三项机制”,建立目标责任、岗位管理、激励保障、召回约束“四位一体”的干部管理机制,指挥部建立“严督查、细考核”机制,坚持问题导向,对基层党建、重点项目、生态旅游等脱贫攻坚任务,实行一季“一考评、一研判、一约谈、一督查”,做好综合研判与绩效考核。对实绩突出的,在评优树模、职级晋升、提拔使用等方面优先考虑,对优秀第一书记提拔比例提高到30%;对岗位履职不力、在综合测评考核中排名靠后或排名下滑幅度较大等情形的干部,实行约谈、问责。截止目前,对脱贫攻坚工作绩效突出的18名干部给予提拔、重用,其中第一书记10名;调整驻村干部87人,免职7人,树立了脱贫一线干部使用的新导向。

二、立足宗旨,提升服务,聚焦党建“四化”新导向

1.体系标准化,健全四项党建机制。制定了七大领域党建工作标准,拿标准狠抓党建,用制度规范党建行为。一是决策指挥机制。设立“党建指挥部”,定期研判党建形势,系统谋划党建工作,实行“责任清单”制度,把党建决策落到实处。二是联系服务机制。建立县委书记接访室、领导干部驻点联系群众、群众办事干部代办、红色代办统计员等制度,实现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全覆盖、常态化、制度化。三是述职测评机制。建立“三述两评”制度,把“落实服务党员做、服务成效群众说”贯穿于工作始终。四是考核运用机制。结合黄龙实际,制定出台了考核实施办法,派驻县委专项工作特派员、分类实施重点单位巡查试点,激活力、加压力、催动力,助推扶贫攻坚。

2.管理信息化,建立全面精准的管理平台。依托“大数据”,建立集基层党建、追赶超越、脱贫攻坚、三项机制等内容为一体、多维度纵向横向管理和移动端同步办公的黄龙党建信息管理平台,发布工作指令、公示目标任务、晾晒工作实绩、精准考评干部,用数据说话,对抓党建和脱贫攻坚各环节进行全程追踪管理,适时掌握工作进展、及时落实指导意见、跟踪督查督办,有效解决了抓党建与脱贫攻坚等工作“两张皮”问题,使权责更加明确、任务更加清晰,实现了指挥有力、政令畅通、反馈及时、简洁高效的党建管理目标。

3.载体品牌化,提出“蜂巢党建”新理念。黄龙县突出本县蜂业特色,提出“蜂巢党建”新理念。把各级党组织打造成像“蜂巢”一样坚固精确、科学合理的坚强战斗堡垒,把广大基层党员锻造成像“蜜蜂”一样“勤劳、勇敢、团结、自律、奉献”的先锋模范,全面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为群众酿造“蜂蜜”一样的甜蜜生活。通过基层组织筑“蜂巢”,党员干部酿“花蜜”,广大群众享“甜蜜”,推进基层组织建设体系标准化,为全县的繁荣发展而努力奋斗。主要体现是:创建“五型”党组织。学习型。围绕“深”字,健全学习制度,将党的思想植根于党员的灵魂深处,增强思想自觉、提高党性修养。团结型。围绕“准”字,选优配强支部班子,健全组织机构,规范组织生活,提升凝聚力和战斗力。实干型。围绕“实”字,以为民服务为根本,谋实事干实业,以党建促工作促发展。廉洁型。围绕“严”字,健全党内监督约束考核评价体系,规范党务公开、议事规则和民主管理决策程序,严明纪律改进作风。创新型。围绕“活”字,创新党员学习管理培训方式,创设活动载体,培育特色亮点,提升支部的创造力。争做“五美”党员。理想信念之美。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加强党性锻炼,以信念筑牢党性根基。服务技能之美。举办党员全员培训,提素质,补短板,强本领,展现党员风采。勤勉担当之美。通过开展“五星评定”、“三亮三比”等活动,鼓励担当、激励作为,树创业之魂。律己尚德之美。开展党员纪律作风建设,以廉洁自律彰显公仆本色。为民务实之美。实行“红色代办统计督查”制度,规范群众办事干部代办制度,扎实开展“三诺双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在职党员进社区等联系服务群众活动,全面提升党员服务能力。

4.服务人性化,建立党建“四级服务体系”。县委印发《关于建立党建四级服务体系的决定》,正式确立了“党建四级服务体系”,即县委服务乡镇(机关)党委,突出县委领导核心作用,实现决策部署、明晰责任、压力传导和督查考核一步到位。乡镇(机关)党委服务党支部,就是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上。党支部服务党员,把服务贯穿于党员教育管理和监督全过程,传导服务理念、改进服务作风、提高服务能力。党员服务群众,就是带好头树标杆,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三、聚焦扶贫,灵活创新,探索组织设置新模式

1.村企联建互助模式。黄龙县按照“以村联企、以企带村、村企共赢、百姓受益”的思路,创新组织设置,推行村企联建模式,实现双赢共赢目标。农村与企业支部整合资源,共建阵地,共享信息,互补短板、共同发展、服务脱贫。主要体现是瓦子街模式,即通过支部与企业联建,实现企业和村双方支部的工作互补,进一步强化政治功能、优化投资环境、实现发展共赢。一是夯实了基层党组织基础。联建后,村党支部党员开阔了眼界和思路,提高了致富带富的本领,增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村帮助企业,建立完善党建制度20多项。二是推动了村、企经济协调发展。调查统计,全县村企业联建工作中,企业支持农村各项资金累计68万元,吸纳闲散劳动力316人,帮助农民年均增收105万元,增加集体收入30万元,农村为企业累计输出用工300余人。三是加快了脱贫步伐。瓦子街村共有贫困户76户、183人,村上70%左右的贫困户在企业打工,月工资2000元至3000元不等;通过实施土地流转,10户贫困户26人直接受益,年均增收4700元,逐步摆脱贫困走向富裕;在企业帮扶下,村上发展产业,积极开发香菇、羊肚菌、蜂蜜等特色产品,让村民为股民,上山变为上班,户均收入超过4800元;企业为村集体注资5万元发展主导产业,将景区门票收入的1%划归村集体,逐步壮大村集体经济,目前村集体经济年均收入突破26万元,并将实现可持续发展;该村20XX年人均纯收入7000多元,20XX年人均纯收入增加到9100多元,年均增加1000多元。四是促进了村企和谐发展。过去双方屡有摩擦,现在面对面坐在一起,共同制定村企的发展规划,村企关系由矛盾转向融洽,为村企实现互动双赢、共同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2.村企融合发展模式。农村支部与合作社之间,通过党支部与合作社的交叉联建,同时强化“互联网+”理念,解决党组织功能弱化、带富能力弱、集体经济空虚、产业发展瓶颈狭窄等问题。主要体现是三岔镇四条梁支部和本村圣地红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交叉联建模式,支部书记兼任合作社理事长,给村党支部补上经济功能,给合作社注入党建基因,将合作社、党员(社员)和农户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学习教育互动、技术互相支持、资金互相扶助、资源互助共享,党群携手共同致富奔小康的好局面。

3.村企定向互利模式。农村与企业支部根据村主导产业发展和企业主营业务,建立定向的互利机制,从而推动贫困户脱贫增收。主要体现是黄龙县万福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与三岔镇李家庄村开展定向互利合作模式,万福种业主营玉米良种的选育、推广,万福种业党支部与村支部签订协议,定向为李家庄村贫困群众低价销售或赊销玉米良种,村支部委托企业对贫困户所产玉米优先销售。20XX年李家庄全村玉米产量450吨,其中贫困户56.25吨,户均收入4787.5元;万福种业有限公司共销售种子400吨,年销售额突破640万元,双方实现了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4.多领域集中援建模式。鼓励社区、机关、学校、非公和社会组织、国企等各领域党组织对农村支部开展援建,调动各方资源,尽快实现脱贫增收,提升了生活质量。主要体现是石堡镇吉家河模式,该村是中蜂产业发展大村,驻地企业利峰公司集中收购贫困户自产蜂蜜保障了贫困户增收,驻地东社区通过组织辖区党员义务志愿活动上门帮助留守老人和儿童解决困难,驻地城投公司通过所属生态停车场、项目工程等优先解决贫困户就业,驻地医院免费开展集中义诊为吉家河村贫困户提供医疗服务等等,形成了多领域争先恐后、各尽所能抓援建的良好态势。

有益的启示

1.坚持党建统领是关键举措。在扶贫攻坚和追赶超越中,党建统领是关键,那么如何实现这个“关键”,黄龙经验是,必须从组织领导、工作体系、工作措施上高度重视充分保障,尤其是主要领导深刻认识长期重视。县委书记专门设立党建服务接待室,每周接待两次群众来访,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体现了亲民、爱民、为民的工作理念。县委设立了党建指挥部,以此为抓手,开创党建统领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2.树立“四化”标准是基层党建工作导向。党的工作重心在基层,执政基础在基层,活力源泉也在基层。黄龙县在党建“四化”建设方面,立足原有基础、加强系统提升,既重顶层设计、又能结合实际,找准了契合点、选准了突破口,逐渐形成一种具有黄龙特色的党建“四化”建设新模式,使全县基层党建工作得到整体提升。

3.壮大集体经济是前提要求。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与精准脱贫做好结合,是实现脱贫从“输血”向“造血”转变,增强持续发展能力的一剂“良方”。坚持因村制宜、因地制宜,创新发展模式,通过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等市场化方式盘活农村资源,推动集体经济大幅提升。

4.社会共同参与是基础保障。脱贫攻坚事关群众根本利益,涉及社会方方面面,必须全面、精准地稳步推进。黄龙县通过基层党组织建设与脱贫攻坚结合,创新党建工作模式、创新县域发展模式,从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入手,从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入手,使脱贫攻坚由政府单打独斗向全社会共同参与、由群众被动接受到主动努力积极转变。全社会各阶层、各部门统一共识、同心协力、积极参与、各尽其能,为决战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提供了扎实基础保障。

5.“三项机制”是强力鞭策。县委运用“三项机制”树立干事创业新导向,建立了“大督查”机制,对全县基层党建、脱贫攻坚、重点项目推进等各项工作进行随机督查,为各级干部建立工作“负面清单”,为落实和运用“三项机制”提供依据支撑。同时通过派驻县委专项工作特派员、分类实施重点单位巡查试点、实行“三考”推动干部“能进能出”、提高激励鼓励奖金额度、拓展延伸对市管干部的精准考核等一系列举措,以绩效为导向精准选人、精准用人,形成评先奖优、合理容错、治庸罚劣制度新格局,对干部干事创业传导了压力、激发了动力、增添了活力。

6.创新组织设置是做好基层党建的有益探索。按照有利工作、资源整合、辐射带动的要求,打破行政村党组织单一设置模式,顺应农村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调整,在产业相近、地域相邻、资源互补的村,探索建立大党委,组建“联村党委或党总支”。推行村与企业、村与园区组建“联合支部”。坚持党建领航,鼓励村党组织领办创办合作社,推广“产业链支部”,把支部建在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家庭农场等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上,因地制宜、因单位制宜、因产业制宜,灵活采取联建互助、融合发展、定向互利、集中援建等方式,提高致富本领,提升抵御风险能力,增强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最大程度发挥党组织的领导凝聚作用。

提出的建议

当前的延安发展,亟待扭转经济结构单一、长期“油主沉浮”的被动局面,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突破口。这就要稳扎稳打求新求变,在抓好特色党建、提升服务水平的基础上,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理念,向环境要效益、向生态要效益、向文化要效益、向历史要效益,探索人与环境、与社会和谐相处的发展新模式。黄龙县坚持特色党建为统领、绿色发展为基轴、壮大旅游兴百业来实现追赶超越,这种县域发展模式和扶贫攻坚模式,值得其他县区认真思考积极借鉴。

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公立医院党建工作的思考

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如火如涂,党和政府对公立医院提出了强化公益属性的要求,广大群众也对医院提出了就医要方便,收费要合理,服务要周到的要求。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创新公立医院党建工作,使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更好地结合,确保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地位,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新形势下对公立医院党建工作和党务工作者的挑战和考验。本文给合本市四家直属公立医院党建工作现状,通过深化认识公立医院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全面分析当前公立医院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找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在此基础上探索新时期公立医院党建工作的基本思路,总结新方法,创造新经验,为新形势下加强公立医院党建工作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一、市属公立医院党建工作现状

目前,我市直属的公立医院有4所,即延安市人民医院、延安市中医医院、延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延安市妇女儿童医院(市妇保院),编制人数1235人,在职职工2088人,在职党员485人。4所医院实际开放床位共1476张。共设有1个党委、6个党总支、16个党支部。医院实行党政一肩挑和院长负责制领导体制,采取党政联席会议和院长办公会决策机制。

在所有485名党员中,男性党员236名,女性党员249名。年龄在35-40岁的党中占40%,25-35岁的党员占37%,45-55岁的党员占16.25岁以及下55岁以上党员为少数,党员年龄呈橄榄球状,年轻人入党积极性不高,党的后备力量不足、新鲜血液补充形势严峻。在公立医院所有党员中,大学学历占到64%,硕士研究生学历占14%,但博士研究生为0。这表明,在公立医院,具有博士以上学历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入党积极性不高。

二、准确把握公立医院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局党委领导下,市属公立医院各党组织落实主体责任,深化学习,加强管理,在提升党员干部素质、凝聚职工共识,坚持患者利益导向、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较好的发挥了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但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伴随运行机制、管理机制和薪酬制度改革,公立医院党建工作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仍存在与新形势和任务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党建工作的改革创新和健康发展。

(一)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结合不紧密。近年来,公立医院党建工作应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与业务工作相辅相成的思想逐步得到广大党务工作者的认可。但是,一些公立医院的党建工作还是难以真正与业务工作相辅相成,二者存在相脱离的“两张皮”现象。对全面从严治党的决策部署以及《党章》要求,理解和把握只停留在理论层面,没有真正贯彻落实到工作实践当中。党的工作只靠个别党务干部,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没有体现出来,监督保证作用发挥得不够,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制度建设不适应医院发展的新形势。主要原因是思想上对党建工作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医院实行的是行政领导负责制,医院的发展建设主要以行政决策为主,党建工作是软任务、软指标,是可抓可不抓的工作。同时,在激烈的市场化竞争中,医院管理工作注重运用行政的、经济的甚至法律的手段来加强对干部职工的约束,忽视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组织的作用。基层党建工作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工作模式上,上面怎么安排,下面就怎么做,不能主动把党建工作与医院业务工作渗透融合,没有给党建活动赋予行业特色,党建工作缺乏创新,党建活动缺乏活力,不能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使得党建工作与医院中心工作结合不紧密,不能有效地促进卫生事业发展。

(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规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医院企业化运行不断深入,医院必须通过医疗行为来获取经济利益,必须依靠业务业绩来拓展发展空间,党建工作的从属地位日趋明显,故而形成了重临床、轻政工,重业务、轻党建的认识误区,导致医院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规范。一是基础工作不规范。“三会一课”落实不到位、“党员活动日”特色不明显,个别支部存在着行政会、业务会与支部会兼顾开,支部大会不规范不严肃;部分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不能在限定周期内开展,党员之间不能有效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基层党支部没有建立起科学的考核评价制度,部分党支部对党小组和党员缺乏应有的考核手段。二是组织生活缺新意。组织生活形式单调、内容枯燥、质量不高,缺乏能够广泛引起党员共鸣的信息和材料;有的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内容仅限于念报纸、读文件,对支部党员的教育、监督、关怀、了解党员思想动态、培树典型等职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这也是导致医院基层党组织吸引力不强,党员人数占比偏少,特别是中高级职称和高学历专业技术人员入党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三是作用发挥欠力度。有的党员党性淡簿,日常工作中时常把自已等同于普通群众,工作积极性严重匮乏,工作落实不细致、不扎实、不到位,浅尝辄止、得过且过,少数党员只缴纳党费不参加组织生活;个别党员宗旨观念不强,服务意识淡泊,利己思想严重,影响了党的形象,影响了基层工作的健康发展。四是党建工作制度得不到认真落实。部分医院管理者对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与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这个关系理解的不全面,把握的不到位,处理的不恰当,党委的主体责任、纪检部门的监督责任、职代会参与民主管理的职责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分工负责制度、三重一大制度、会议制度、学习制度、培训制度、问责制度等一系列党务工作制度得不到很好地贯彻和落实。

(三)医院党建工作创新不足。一些公立医院在开展党建活动时仍然受传统工作模式的限制,党组织活动与形势及现实结合还不够,存在工作内容贫乏、形式缺乏新意,工作质量、效率和要求都不高的问题,往往只局限于传达文件、会议精神以及发展党员。工作模式上,还未建立相应的信息化党建工作模式;工作形式上,仍以召开会议或者开展学习等方式为主,难以满足党员的需求,群众兴趣不大,比较枯燥,缺乏一定吸引力和创新性,效果不理想。对党建工作过问不多、研究不深,分不清哪些是重大问题,哪些是一般问题,该管的没管住,该放的没放开;不能将业务工作与党建年度工作计划、贯彻上级重大决策、阶段性重大工作相融合;对党组安排的阶段性主题实践活动,不能根据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创造性地予以细化,在特色化、岗位化落实上差距明显。  

(四)党建工作队伍素质不高。有些单位存在机构设置不健全、人员配备不到位、工作缺乏应有的措施和手段,能力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在市属4所公立医院中,除了市医院设有党委办公室,其他公立医院没有专门的党务工作机构,医院党务工作者兼职化现象相当普遍,党务干部力量严重缺乏。科室或部门一级的党支部书记基本上都是科主任或部门负责人兼任。公立医院党建工作人员很多是医务人员出身,对党建工作管理和方法有一个学习和熟悉的过程,而有些非医学专业人员从事医院党建工作,对医院业务工作不熟悉,需要逐渐找准共同“结合点”和“兴奋点”,把两者特点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同时,有些党建工作人员未经过专业的理论和实务培训上岗,缺乏系统理论指导,对党建工作的视野有一定局限性,对党建工作的特点、工作途径和最新动态等缺乏系统认识,客观上也局限了公立医院党建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三、加强和创新公立医院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和创新公立医院党建工作,是贯彻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总结历史和现实经验基础上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其中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重中之重。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核心是全面领导。这就是说,“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作为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的领导必须是整体的、全面的,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各个领域,体现在党和国家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无论哪个领域、哪个方面、哪个环节弱化了,都会出现短板效应,削弱党的领导。公立医院是中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承担向人民群众提供医疗服务的重要任务,肩负着社会基本医疗保障和公共卫生服务的重担,要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基本定位,将公平可及、群众受益作为改革出发点和立足点。因此,进一步加强公立医院党建工作,增强公立医院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进一步严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强化党内制度约束,推动管党治党不断走向“严、实、硬”,对公立医院能否贯彻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二)加强和创新公立医院党建工作,是深化医改、推动公立医院各项事业发展的政治保证。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全面深化改革,关键在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关键同样也在党。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指出,“加强公立医院党建工作是增强宗旨意识、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必然要求,是进一步深化医改的迫切需要,是推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坚强政治保障,要把加强党建工作贯穿到医院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党建工作是公立医院各项工作开展的重要保障,更是推进发展的指路灯塔。扎扎实实做好党建工作,将党建工作融入到公立医院的改革发展中,促进公立医院加强和改进管理工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指导和改进公立医院医疗服务工作,进一步促进公立医院实现从规模扩张型转向质量效益型的发展方式,从粗放的行政化管理转向精细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公立医院支出从投资医院发展建设转向扩大分配、提高医务人员收入水平,从而推动实现通过资源纵向流动提升服务体系整体绩效,以临床路径管理为抓手加强医疗质量管理,通过改善医务人员生活待遇切实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要以改革创新精神落实公立医院党建工作各项任务,不断地发挥出公立医院党建工作的效力,让党建工作在公立医院的发展进程中发挥更好的推动作用。

(三)加强和创新公立医院党建工作,是促进公立医院服务能力水平提升的有效途径。医院的首要任务是治病救人,救死扶伤,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改进服务、提高效率等。在市场经济环境之下,公立医院面临着巨大挑战,必须不断提升服务患者的能力,坚持加强党建工作,使公立医院保持健康、协调、可持续地发展。通过积极加强公立医院党建工作,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学科发展,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加强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提供优质高效服务,鼓舞公立医院员工士气,就能更好地致力于公立医院各项事业的发展,提升公立医院服务患者的能力,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服务需求。

(四)加强和创新公立医院党建工作,是公立医院文化塑造、增强队伍凝聚力的有力抓手。加强党建工作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医院文化。医院文化是职工共同的理想信念、思想情操、道德规范等融会凝聚成的一种群体意识。随着我国多元文化思潮的共同作用和碰撞激荡,拥有众多医疗专业人才资源的公立医院也面临着各种思潮的冲击。通过将党建工作融入公立医院的整个发展规划,为公立医院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和思想保障,树立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医院文化氛围,构筑医院的美好愿景。通过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使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有利于职工政治觉悟、思想素质的提高,造就和培育职工成为医术精湛、医德医风高尚的全方位人才,对于公立医院文化塑造、增强队伍凝聚力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加强和创新公立医院党建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创新工作理念,健全党建与业务工作有机结合机制。公立医院要坚持公益性为导向,就要树立责任理念。要充分突出公立医院党建工作的重要作用,要从公立医院实际出发,找准党建工作的抓手,从讲政治的高度推进公立医院党建工作,带头采取切实措施。要解决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两张皮”的现象,首先,在思想上要充分认识党建工作对于业务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树立“围绕业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的思想。党建工作必须以业务工作为基础,围绕业务开展工作。因为离开业务工作,党建工作就失去了根基和目标;同样,如果离开了党建工作,业务工作就缺少了指导思想和精神动力,业务工作最终也会“塌方”。其次,在组织上要把握好党建工作为业务工作服务的中心,围绕业务工作来开展党建工作,为业务工作提供动力、把握方向。具体要求:一是党务干部要懂业务,熟悉医院业务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二是党建工作为业务工作服务是提供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高层次服务,不能等同于简单地去从事业务工作;三是通过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医疗业务实践中去,通过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业务工作提供可靠保证。再次,在行动上抓住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结合点。一是在制定医院发展规划上,要实现党建工作与医疗业务工作的有机结合;二是在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上要实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结合,加强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树立“班子强则医院兴,班子弱则医院衰”的思想,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保证医院发展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齐心协力把医院工作搞好。特别是要抓好医院领导班子这个关键少数,要打造一支“政治强、懂业务、善治院、敢担当、作风正。”的领导班子。 

(二)创新工作方法,以严格的制度规范医院管理。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努力探索党建工作的新方法。公立医院应不断总结并提炼党建活动里探索出来的有效办法与措施,并将其转变为制度固定下来,并且在贯彻落实中不断丰富、改进和完善,有了制度的保障才能更好地进行方法的创新,收到显著的效果。正确处理三个关系:一是个人与组织的关系。要教育和引导各级干部自觉把自己置于组织的监督和管理之下,该请示的请示,该报告的报告,让大家都明白,这是一个党员更是领导干部的最基本的政治修养和政治要求。二是要处理好业务与党建的关系。必须旗帜鲜明地要求医院的各级领导干部改变注重业务,忽视党建的错误认识。无论多么有成就的专家,无论职务多高的领导,都要清醒认识到,我们首先是党的人,开展一切专业技术活动和医院管理活动,都要按党的规矩办事,在党言党,在党为党,在党忧党,在党爱党。党性原则和为人民服务是统一的,医院是为老百姓提供医疗服务的单位,如果我们没有党性,就没有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因此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和树立守纪律、懂规矩、技术精、服务好的职业新风尚。第三,处理好行政和党委的关系。党委和行政职责不同,目标一致,应该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党政一盘棋,共同承担好医院的改革发展大任。要重视和重申党委会议制度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党委书记不参加医院行政会议,需要重点沟通的事项通过党政联席会议来解决,凡属“三重一大”问题,必须提请党委会集体研究决定,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执行。每一位党政领导都要严格按角色办事,按职责办事,按制度办事,不能错位、越权办事,要清楚权由法定,越权就是违法行为,这是守纪律、讲规矩的大前提。切实将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医院治理统一起来,明确党组织在医院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的权责和工作方法以及与其他治理主体的关系,从顶层设计、体制、机制、制度上予以充分保障,使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落到实处。

(三)创新工作内容,发挥好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建工作内容的创新,就是不断充实党建工作的内容,与时俱进。要以基层党支部建设为单位,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一是要按照《党章》要求和中央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党建的意见精神,结合单位实际建好基层党支部,要赋予基层支部实实在在的职权,让支部在职工政审、职称晋升、推荐干部、评先选优、出国深造等方面有更多的话语权,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二是要改进活动方式,提高党内活动吸引力、创造力。针对医院党员群众职业特点、兴趣爱好、业务专长等实际,成立主题小组,创造性开展文化、业务、生活方面的主题活动,寓职业道德、个人修养、高雅情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于日常工作生活中,注重政治思想工作的实效性,充分发挥党员的主体意识,切实加强对党员的理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全面知识教育。三是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方式。医务志愿者服务是当前深受群众欢迎的医疗健康服务的有效形式,基层党组织应在这项工作中增强政治意识、阵地意识,切实发挥对这项工作的领导作用,制度化、常态化引导党员积极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以此为载体,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过程中树立党员新形象,增强党的群众基础,扩大党的影响力,促进基层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充分发挥。

(四)建立健全符合医院特点的党建工作考评机制。根据公立医院党建工作特点,制定科学合理又简便易行的考评标准。实施公立医院党支部绩效考核评价,细化量化党支部工作考核方法,促进党支部转变工作机制,加强和改进党组织先进性建设,为引导公立医院加强内部管理,坚持公益性提供政治保障。在考核内容上,要以基层党支部贯彻落实党建工作制度、党风廉政建设、干部选拔任用,意识形态工作等在内的党建工作考核;在考核对象上,要以考核书记为责任主体的党的基层组织考核;在考核分值权重上,要以“双百分制考核”,即对下级党组织的考核除了有关于中心工作的百分考核,还要有关于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的百分制考核。另外,党建工作的考评还应兼顾年度定量考评与长期定性考评,兼顾组织考评与党员群众评价,兼顾“底线达标”与“高线倡导”,真正达到以考评促党建的效果。

(五)加强公立医院党建工作队伍建设。公立医院党组织干部的整体素质是影响公立医院党建工作质量的关键因素,公立医院党建工作干部是公立医院党建工作的第一线实施者,建设有活力、能力强、高素质的党建工作队伍才能保证公立医院党建工作顺利开展,才能推动公立医院党建工作不断发展。要以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为标准,坚持党政人才与技术人才的双选拔,创造性地开展党建工作。要严格按照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抓好选人用人工作。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牢固树立“以实绩论英雄、按贡献排座次、为发展配干部”的用人导向,选配政治强、懂专业、会管理、敢担当、作风正的党务干部。要建立党务干部与业务干部任职交流工作机制,结合基层党组织换届工作,把那些不作为、不进取、不担当的党务干部坚决调整下来。要培养基层党务干部专业化队伍,积极探索基层党务干部专业化的做法,使专职党务干部能聚精会神抓党务,克服管党治党专业性不强的问题。要多渠道强化党务干部的专业化能力学习,提升专业化能力水平,做到精学科学理论,深学业务知识,博学各种新知识,这样才能成为党建工作的“活字典”、“政策通”。

当前,做好新形势下公立医院党建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深刻理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内涵,坚持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通过创新工作理念,赋予公立医院党建工作新内容,探索公立医院党建工作新方法,并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改革创新,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公立医院党建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有力促进公立医院各项工作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党员教育培训的思考

提高高职院校的师生党员队伍综合素质是一个全新的话题。相对普通高职院校而言,高职院校的党员教育培训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比较特殊,依靠过去传统性的教育培训形式,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新时代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要求。下面,我就一年来的调研成果汇报如下:

一、高职院校党员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1.教育培训机构不健全。不少高职院校没有成立教育培训的专门机构-业余党校。这些高职院校将教育培训业务放在组织部门,让组织部门承担党员教育培训职能。这样做,弊端很明显。一是工作开展缺乏连续性。组织部门业务量比较大,不能保证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连续性,教育培训工作常常会受到主要工作的冲击,无法常态化开展党员教育培训。二是教育培训工作效果无法保证。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必须有专门机构或者专人负责此项工作,才能常态化运行督导职能,确保教育培训效果。

2.师资团队不稳定。很多高职院校的党员教育培训师资团队是临时组建,没有及时建立专门的师资团队。一是师资队伍专业性不够。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必须由比较专业的教师、学者承担。不能过于偏重于党内职务。二是师资团队激励机制不太健全。由于党员教育培训相对而言是阶段性的,所以大多承担教育培训任务的教师不能按照日常课时标准发放薪金。现在一般给教育培训教室发放的薪金比较低,无法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3.教育培训形式单一。高职院校的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相对比较滞后,在重视程度上和推进力度上和普通高校有一定的差距。教育培训的模式比较传统,“填鸭式”的教育模式比较盛行。很多学院都是邀请几个专家学者,组织党员集体听一下报告,会后写一篇新的体会就草草了事。这样做,教育培训的效果可想而知。

二、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1.重视程度不够。党员的教育培训工作不同于党员日常的学习,很多高职院校常常将组织党员进行日常的政治理论学习等同于党员教育培训。一是党员教育培训缺乏系统性的计划。二是党员教育培训的安排缺乏科学性和严肃性。三是党员教育培训未列入学院部门工作考核项目。

2.工作理念滞后。一是传统性教育培训思维短时间内没有得到转变。在教育培训的日常工作中不注重工作研究。二是惯性思维的痕迹比较明显。过去搞得好不好,效果怎么样,大家都不去分析比较,总觉得按部就班就好。三是教育培训缺乏前瞻性思维。教育培训不能与党中央的要求同频共振。

3.培训考核缺失。一是教育培训的效果缺乏必要的考核机制,都比较重视“做”,但对“做”的效果没有一个整体性的安排。二是考核措施过于“软”。考核过程的“弹性”指标太多,量化不够。三是考核结果的运用不够。考核结果如果没有在激励鼓励机制中运用,就缺乏内在的工作动力。

4.培训定位不准。高职院校的教师党员与普通本科院校的教师党员没有什么大的差异。但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员却是很有自身特点的。我们在制定党员教育培训计划时,往往容易忽略对教育培训对象的研究,导致定位不准,为后续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三、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路

1.成立专门的教育培训机构。一般的高职院校,组织部门承担的工作任务是相当繁重的,如果不成立一个专门的教育培训机构,很大达到教育培训的效果。一是尽快成立业余党校,在精简机构的前提下,组织部门抽调专人负责业余党校的管理。二是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规范进行业余党校的日常管理工作。逐步形成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

2.组建专业化的师资团队。一个政治立场坚定、学识超群的师资团队是搞好党员教育培训的基本条件。一是要整合学院现有所有工作经验丰富党务工作者和思政教师,有针对性地组建专业化的党员教育培训师资库。二是加大党员教育培训师资的培训力度。有计划地选送党员教育培训教师到井冈山、大别山等红色教育基地接收业务培训。选送党员培训教师到一些党建工作比较好的兄弟院校交流学习。三是建立健全党员教育培训师资队伍的激励鼓励机制,在加大师资队伍考核力度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党员教育培训教师的工作待遇。

3.健全教育培训考核机制。没有完善的党员教育培训考核机制,就难以提高教育培训的效果。一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党员教育培训质量监管体系,重视过程管理,严把工作细节,逐步引入科学规范的量化考核体系,促进党员教育培训各个环节的规范化进程。二是党员教育培训的考核工作由组织部门统一管理,形成倒逼机制,推动工作稳步推进。三是完善党员教育培训的退出机制,淘汰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党员,形成“优胜劣汰”的良性机制,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

4.创新教育培训形式。创新是紧跟时代要求的主要途径。在新时代,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更是如此。一是形式上要创新。对于我们延安职业技术学院而言,我们的有效做法是将党员教育培训的课堂搬到革命旧址,聘请资深讲解员进行现场激情教学。二是方法上要创新。新生入学伊始,我们将过去的国防教育拓展为延安精神实践教育活动,将拉练队伍带到延安革命纪念馆,不但让学生接受了革命传统教育,而且完成了军事训练的必备科目。

深化“群众工作法”五项制度推进“三色”党建统领林业发展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林业局党委深入实施“群众工作法”五项制度,全力推进党的建设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并为新时代创新推行“三色党建”(不忘红色基因,牢记宏伟蓝图,书写绿色篇章)统领林业发展新模式增加了新活力,有效带动和激发了广大林业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群众工作法”五项制度的基本内容

“群众工作法”五项制度是以群众服务、群众参政、群众管理、群众监督、群众评价五项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一种工作方法。其主要目的是解决“四风”和群众反映的不严不实问题,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施主体是各级党政工团妇,服务对象是全市林业系统基层党员和干部职工、全市涉林群众。其基本内容是:

(一)群众服务制度。包括生态扶贫服务、机关包村服务、林业技术服务、职工救助服务、政策文化服务等。

(二)群众参政制度。在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年度重要工作计划、重大项目实施方案、处理热点难点问题和关乎群众切身利益民生问题时,事前充分征求基层干部和相关群众意见建议。

(三)群众管理制度。引导支持群众成立种苗协会等各种群众自治组织,让群众自己管理单位工作职能以外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日常事务。

(四)群众监督制度。让广大基层干部、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对单位重大决策、重点项目实施、重要人事变动和惠民政策兑现、民生问题落实等倍受群众关注的重大事项充分行使监督权。

(五)群众评价制度。在年终工作考核时、阶段性工作完成后、干部选拔任用时、行政审批事项办理后、重大决策落实中等关键时段,对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个人、重要岗位工作人员做出基本评价,对重要工作完成质量效果做出基本估价,对重要事项决策落实群众满意度进行广泛测评。

二、“群众工作法”五项制度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局不断深入探索提升“群众工作法”五项制度。20XX年围绕“334”工作思路(发挥党建引领、创新驱动、项目带动三个作用,严守森林防火、封山禁牧、林政执法三条底线,打好追赶超越、生态脱贫、环保督查整改、“环境”治理四场硬仗),提出党员领导干部争做“五个表率”的要求,并把“群众工作法”五项制度贯穿始终。

(一)学做结合,把群众参政贯穿始终。我们在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过程中,注重征求群众意见,研究制订党建方案、工作标准、工作思路和措施等。严格执行党建工作“三张清单”,落实“三项机制”,助推追赶超越。

(二)捍卫绿色,把群众管理贯穿始终。充分发挥和引导群众自主管理积极性,结合“回答‘四个问题’,争当‘四有干部’”活动,群策群论,严把了森林防火、封山禁牧和林政执法三条底线,捍卫了绿色成果。

(三)创先争优,把群众评价贯穿始终。使群众满意不满意成为评价工作和干部的常态,组织开展“三亮三比三评”、争创“党员示范岗、党员先锋号”,开展了“学先进,树典型,争当林业战线排头兵”活动,全系统比学习、比干劲、比成绩的良好氛围已初步形成。

(四)践行宗旨,把群众服务贯穿始终。落实了生态扶贫服务、机关包扶服务、林业技术服务、职工救助服务、老干服务、政策文化服务等。制定问题清单701个、整改措施2210条,制定“问题墙+回音壁”61个,及时公开群众反映问题办理责任人、工作措施、进展及结果。

(五)遵纪守法,把群众监督贯穿始终。让群众充分行使民主权力,深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党委书记第一责任和班子成员分工责任,切实加大了纪检案件查处力度,并明确提出廉政建设“十不准”要求,接受群众监督,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三、“群众工作法”五项制度的初步成效

通过实施“群众工作法”五项制度,20XX年林业工作呈现十大亮点。①造林绿化再攀了新高度,营造林88.13万亩,超出年度目标任务34%;②项目带动构筑了新高地,争取中、省投资9.13亿元,实现林产品销售收入11.75亿元;③森林创建彰显了新形象,新建山体公园7个,完成50个贫困村美丽村庄建设;④生态扶贫铺就了新路径,建立生态脱贫产业培训示范基地12家,全市林业生态脱贫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3.7万户10.1万人;⑤苗木花卉试点凸显了新成效,培育苗木5.52万亩,培育花卉7.45万亩,种植花卉景观带5.1万亩;⑥绿色生态催生了新动能,提升国家森林公园6个、省级森林公园2个,全年共接待游客200余万人次;⑦国有林场改革激发了新活力,全市65个国有林场全部定性为公益服务一类事业单位,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全额预算;⑧林投经营搭建了新平台,成立了延安林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经营业务实现了政企、事企分离;⑨“环境”治理优化了新服务,行政审批时限由法定的20个工作日缩短为5个工作日,清理整顿了桥山、柴松省级自然保护区;⑩林业建设收获了新荣誉,已连续XX年第五次被评为全国森林防火先进单位,20XX年被人社部、国家林业局评为全国林业系统先进集体。

20XX年7月23日,中央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五巡回督导组、中组部组织二局副巡视员牛巧娣一行来延安市林业局检查时,对群众工作法五项制度给予了充分肯定;20XX年11月15日被《陕西日报》第4版以《竭诚奉献的旗帜在绿色林海高高飘扬——延安市林业局创新推行“群众工作法五项制度”纪实》为题予以报道;20XX年8月18日时任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程引弟调研时对市林业局推行的“群众工作法”五项制度充分肯定,指出:“群众工作法”五项制度作为机关党建的有效载体,要进一步探索形成长效机制进行全市推广,市委“三严三实”办联合延安日报社、延安电视台作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4个典型之一重点进行宣传;20XX年1月29日《延安日报》第1版以《林海深处情更浓——市林业局推行‘群众工作法五项制度’纪实》为题进行报道;延安组工信息〔2015〕第52期以《市林业局用严实要求深化群众工作法五项制度建立服务群众长效机制》为题刊载;中共延安市委组织部远程中心拍摄了《林海浓情润民心—延安市林业局推行“群众工作法”五项制度纪实》电教片;20XX年7月12日以“两学一做凝心聚力,五项制度彰显成效”为题在全市市直机关党建工作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现场推进会交流发言;20XX年被市委组织部推荐入围“全省组织工作创新奖”。

十九大后,全局上下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落实***新进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发挥群众智慧,探索完善“三色”党建统领林业发展新模式,即是不忘红色基因、牢记宏伟蓝图、书写绿色篇章。大家知道延安过去最大的变化就是由黄变绿,进入新时代,我们的生态主要任务就是由绿变美。习总书记最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那么,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我们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所以,继续创新发展“群众工作法”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我们在“三色”党建工作中把它落实好、实现好。

深化“问题墙+回音壁”制度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宝塔区将“问题墙+回音壁”制度作为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和提升党组织组织力的重要载体,通过把基层党建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搬上“问题墙”、建立“责任清单”真抓实改、广泛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和评价,着力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以实际行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难事。“问题墙+回音壁”制度在提升党组织组织力、推进学习教育有效开展、推动各级决策部署的落实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

1目的

如何破解一些基层党组织服务发展措施不严不实,服务群众质量不高,党内生活不严格,部分党员干部服务意识不强,怕担事、不干事,落实工作推诿扯皮等问题,经过探索实践,建立了“问题墙+回音壁”制度。其目的是为增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问题意识、责任意识、效能意识,倒逼任务落实,推动形成直面问题、敢于担当、高效务实的工作氛围。“问题墙+回音壁”制度进一步厘清了工作任务,着力解决了责任不明、考核不严、追责不力等不严不实问题;该项制度以显明的问题导向、严格的跟踪问责、有效的群众监督,紧扣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问题和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以发现问题为切入点,以解决问题为落脚点,以“问题墙”为表现形式,细化工作任务、落实主体责任、限期履诺践诺、接受群众评判,是夯实基层组织主体责任、提升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一项制度创新。

2做法

一是认真查摆,形成“问题清单”。对照年度目标任务,通过“自己查、上级点、群众提”等方法,认真查摆问题。乡镇村组围绕“五有”基层党组织建设、产业发展、脱贫攻坚、“全程代理”机制落实等方面内容进行查摆;街道社区重点从“三有一化”建设、网格化管理、“2+1”三城联创、流动党员服务管理等方面内容进行查摆;机关部门围绕服务中心工作、“三优五型”机关创建和“圣地先锋”行动等方面进行查摆。通过一件一件查摆,一项一项梳理,逐件反复研究讨论,最终敲定“问题清单”并上墙,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二是细化分工,落实“责任清单”。针对存在问题,各级党组织细化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分工,严格落实班子成员“责任清单”,倒排时限要求,让“问题墙”成为各级领导干部工作的“责任状”。同时,建立工作台账和销号制度,实行动态管理,每季度至少督查一次,问题解决一个销号一个;新的问题出现,及时摆上“问题墙”。

三是明确重点,建立“任务清单”。结合“问题清单”,逐项研究分析,明确整改任务。采取问题整改前后照片对比、建立“回音壁”等形式,定期公示整改情况和工作成效,接受党员群众的评议和监督。已经整改到位的问题,及时在办公场所、政务公开栏、村级活动场所等醒目位置进行公示;正在整改的,定期公布进度;个别整改难度确实较大的,说明问题原因,制定整改计划,明确整改时限。

四是动态管理,注重工作实效。建立季度盘点工作机制,坚持每季度盘点一次任务,每季度查摆一次问题,整改落实到位的及时“下墙”,发现或出现的问题及时“上墙”。每半年组织党员干部、“两代表一委员”和服务对象等,对问题清单整改落实情况进行民主测评和民主评价。年底,上级党组织结合党建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和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等情况,以实地查看、走访群众等方式,对各级“问题墙”落实情况进行考核研判。

五是强化措施,倒逼整改落实。坚持“成效好不好、群众说了算”的原则,及时通报问题整改进度。综合运用重点督查、随机抽查、明查暗访等方法,健全完善定期分析研究、按时通报情况、经常约谈提醒等制度,严格问责、传导压力,确保每一个问题都能落到实处、见到成效,给群众交出合格的“成绩单”。建立健全“问题定期查摆制度”、“民主监督制度”、“信息公示反馈机制”、“责任追究制度”等,使“问题墙”制度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3成效

成效一:基层党组织“两力两率”大幅提升。将提高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执行力和问题解决率、群众满意率作为推行“问题墙”制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查摆问题、集中整改、限期督办,各基层党组织硬件建设明显改善、服务功能更加完善,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等基本制度和村干部坐班制、“全程代理零距离”等便民服务制度得到进一步巩固,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比如:冯庄乡党委针对杜坪、康坪等村意见和建议征求中,提出的村级绿化标准不高等问题,通过村干部积极协调,乡党委、政府给予全力支持,在杜坪村建立了小型生态园;在康坪农家乐周边进行了高标准绿化。

成效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效明显。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五查五看”为抓手,带着问题学、针对问题改,集中发现和解决了一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突出问题。通过在问题墙上晒不足,党员干部的问题意识不断增强,整改落实的动力不断强化,一些基层党员干部身上的突出问题得到解决,党员干部的党性得到锻炼,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正常了,形成了一支肯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基层干部队伍。

成效三:基层干部作风明显改进。通过推行“问题墙”制度,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置于群众监督之下,使党员干部人人肩上都有“责任田”,引导党员干部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在人民群众本质需要上,真正解决好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比如,兰家坪社区在走访群众中了解到居民对延烟路多年来未安装路灯心怀怨言后,及时将这条问题搬上“问题墙”,落实党总支书记惠怀军为整改责任人。社区党总支充分发挥“大党委”作用,积极奔走各成员单位,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路灯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居民群众无不拍手叫好。

成效四:基层治理水平得到提升。通过“问题墙”的公示,基层信访矛盾纠纷明显减少,群众可以及时掌握本地的重点工作、重大项目落实以及村务财务公示等情况,增加了工作的透明度,特别是在农村产业建设、基础设施改善、生态建设等方面有明显提升,基层群众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20XX年,宝塔区非正常访、积案存量及违法信访行为大幅下降,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问题不上交。

4评价

“问题墙+回音壁”制度推行,被中、省多家媒体宣传报到,也受到了社会一致好评。在十九大召开前夕,“问题墙+回音壁”制度被中组部推荐“砥砺奋进的五年”党建部分,作为十八大以来基层组织建设重要成果之一。

评价一:“问题墙+回音壁”制度来源于实践,完善于实践,作用于实践,是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制度创新。尊重群众、尊重创造,调动了基层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基层涌现出来的好做法、好经验上升成为行之有效的制度机制。

评价二:“问题墙+回音壁”制度,是适应新常态下基层党建工作具体简便的一种有效形式,是监督约束党员干部行为、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一条有效途径,通过推行这一制度,擦亮了“党员身份”,及时发现和解决了党员干部工作作风等方面出现的问题,使制度执行的过程,成为清除党员干部思想灰尘、匡正干部行为、净化政治生态的过程。

评价三:“问题墙+回音壁”制度,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做为工作的衡量准则,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把执政为民的要求真正体现到工作实际中去,受到了群众的好评。

评价四:“问题墙+回音壁”制度,是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有效载体,是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的有益探索,对于广大基层党组织具有典型示范作用。通过坚持问题导向,夯实“做”这个关键,强化责任担当,严明纪律规矩,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中国信达:国有企业基层党支部书记培训创新实践

20XX年03月07日13:12    

一、主要背景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达”)前身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于19XX年4月,是经国务院批准,为有效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稳定、推动国有银行和企业改革发展而成立的首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20XX年6月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20XX年12月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截至20XX年底,拥有33家分公司和9家一级子公司,服务网络遍及全国。

作为国有金融机构,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信达在银监会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坚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切实把管党治党责任扛起来,坚定不移加强企业党的建设,推动党组织与公司治理结构有机结合,同时顺应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局,发挥自身优势,在推动不良资产化解、困难企业脱困、实体经济转型中积极发挥作用,取得了“国有经济充满活力、国有资本功能放大、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良好效果。在此过程中,随着公司业务多元化发展、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人员流动性增大,特别是公司基层分支机构多,点多面广,在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书记如何落实好“一岗双责”成为一个新的课题。公司各基层支部书记基本都是兼职,他们在业务上是行家里手,但对党务工作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特别是党务工作的原则方法,了解得不够多,把握得不够准,特别是一些新任党支部书记对党建工作不熟悉,对党务工作要求把握不到位,一定程度上影响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发挥。

针对这些情况,信达公司党委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抓住基层党组织建设这个重点,突出党支部书记这个关键,以迅速提升基层党支部书记特别是新任党支部书记“一岗双责”意识和能力为目标,创新方式方法,对公司系统330名党支部书记进行集中培训。培训改变传统的单一授课、讨论的模式,采用全新的应景式培训和实景模拟演练,通过对支部各项工作的模拟、各个角色的扮演、各个环节的演练,使支部书记迅速熟悉党务工作要求,掌握了支部工作规范流程。得到了参训学员和上级党委的一致认可,在中国银监会系统予以宣传推介,并上报中央组织部,具有较强的创新示范效应。

二、主要做法

(一)以基层党建调研为基础,编写规范化教材。“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伊始,公司党委领导带队,先后对25家下属分支机构进行调研,全面了解基层党建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专门抽调人员,集中编写了《公司党支部工作实用手册》和《公司党员手册》等培训教材。教材主要依托党建读物出版社等权威党建书刊,在力保系统性和权威性的同时,突出针对性和操作性,把公司系统基层党建工作中抓得不到位、不规范的地方作为重点,明确规范要求。为便于学习使用,《手册》还附了工作流程图、常用表格、基本文书及范例,并列示了相关制度依据文件。

(二)以支部日常工作为主线,开展全流程演练。培训将全体学员分成10个小组,围绕党支部的各项日常工作,设定了支部换届、选举党代会代表、三会一课、发展党员、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评先创优、处置不合格党员、处分违纪党员等15个场景。每个小组结合这些场景,在组内轮流分派不同角色进行模拟演练。演练过程突出规范性、程序性和实战性,比如:结合支部换届选举工作,小组成员分别担任上级党组织代表、支部书记、支部委员和普通党员、预备党员。从召开支委会研究换届工作、向上级党委提交申请、召开党员大会选举、召开支委会选举支部书记、副书记到报上级党委审批、材料归档等各环节进行全流程的演练。在严格模拟各项程序的同时,还要求形成请示、报告、决议、会议记录等规范文书,并熟悉组织关系转移三联单、入党志愿书等制式材料。通过真实的模拟和演练,参训各位支部书记迅速熟悉了党务工作要求,掌握了支部工作规范流程,从“门外汉”成为了“明白人”。

(三)以疑点难点问题为重点,组织现场汇报展示。培训后半段,针对支部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特别是容易出错的环节,又设置了10个题目,组织进行汇报展示。题目由各小组在展示前随机抽取,现场模拟展示。题目涉及召开党员大会进行选举、研究部署支部工作、组织生活会、专题学习研讨、接收预备党员、预备党员延期转正、组织关系转接、处理不合格党员、民主评议、处分违纪党员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设置疑点和易混淆的环节,对学员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考察。展示过程中,公司领导作为评委进行现场点评,重申流程要点,纠正问题错误,并打分排序。

(四)以考试测评为推动,巩固提升培训效果。培训结束前,又围绕党支部书记应知应会内容,突出知识性和操作性相结合,组织全体学员开展党务工作知识闭卷考试,并将每位学员的培训成绩向所在单位党委反馈,对在培训中表现优异的学员提出表扬,既巩固了培训效果,又提升了党支部书记抓党建、促经营的意识。

三、主要成效

通过精心的组织,扎实的推动,整个培训过程既严肃认真,又生动活泼,实现了以学带练、以练促学的目的,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一)基层党组织主体责任意识进一步提升。通过培训,公司基层党组织书记从严管党治党意识进一步增强,政治敏锐性进一步提高,党建工作定位更加准确,责任更加明晰,执行上级规定更加自觉。基层党支部书记全面掌握了工作防范,开展工作时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进一步完善党的基层组织,强化基层堡垒作用;如何进一步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如何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和政治核心作用。公司系统党建责任体系更加完整,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更加凸显。

(二)基层支部书记党性观念进一步增强。通过深入的培训学习,公司各基层支部书记党性观念不断增强,坚持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意识进一步提高,勇于担当、积极作为的作风进一步增强,推动在经营、工作中更加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努力为响应中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金融风险、服务实体经济作出贡献。

(三)基层党建工作基础进一步夯实。通过培训学习,各党支部书记找到了问题,看到了差距,澄清了疑点,学到了方法,为党支部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培训后,各党支部书记迅速行动起来,运用所学知识,引领带动广大党员更加积极的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按党的组织原则办事,工作上积极进取,党员党性锻炼和道德修养不断提高。

(四)创新党建工作的意识进一步树立。实践证明,找准中央精神与国有企业基层党建工作实际的结合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就能探索新路子、找到新办法,就能取得让广大基层党员和群众满意的成效。培训中的一系列方式方法,都是公司在落实上级党委工作要求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的创新举措,有效解决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不会做”“做不对”“做不好”的问题,提升了基层组织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五)抓党建促经营成效进一步凸显。国企党建立得住,关键要看党支部;国企支部强不强,主要还看“领头羊”。党建工作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通过培训学习,各级党组织书记的责任和担当意识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党支部战斗保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加强,公司基础管理和基层管理能力随之提高,业务经营和各项工作稳健发展,为下一步持续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培训期间,中国银监会党委组织部有关领导全程观摩了演练,高度肯定培训效果。信达公司作为典型代表在中国银监会系统“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推进会、中国银监会系统“从严治党”电视电话会议等场合作了交流发言,银监会《组工信息》对培训作了经验介绍。20XX年,信达公司党委将继续按照中央和银监会党委部署,认真总结和继承以往基层党建创新做法和成功经验,继续加大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力度,不断开创基层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云南临沧:“校市合作”全面提升村干部学历

20XX年03月02日09:36    

为大力改善临沧市村干部队伍知识结构,提高村干部整体素质,有效解决村干部学历层次偏低、知识获取途径不畅、脱贫攻坚人才缺乏等问题,云南省临沧市委组织部积极与云南开放大学商洽合作开展“村干部学历提升计划”,全面提高全市村干部学历,为临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实施背景

20XX年,临沧市村(社区)“两委”换届后,全市村(社区)干部队伍还存在学历层次低、提升慢、专业结构不够合理等突出问题。上一届全市村(社区)干部中,大专及以上学历比例占9.5%,本届大专及以上学历比例占17.1%,三年提升了7.6%,但仍不能适应当前脱贫攻坚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型、知识型、经营型村干部的需求。为此,临沧市委组织部与云南开放大学商洽,采取“校市合作”的方式实施“村干部学历提升计划”,力争用3年时间使全市符合条件的村干部就读专科及以上学历人员达90%以上,并逐年拓展范围,将村“两委”委员、农村致富带头人、复退军人及乡镇站所干部纳入“村干部学历提升计划”服务对象,为边疆民族地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探索经验、作出示范。

二、主要做法

(一)以项目为依托。临沧市“村干部学历提升计划”主要依托云南省“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项目(以下简称“一村一”项目)开展。“一村一”项目由省委农办、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省扶贫办、云南开放大学共同组织实施,从20XX年至20XX年,按每年可享受财政补助减免的项目招生计划进行招生,为云南省广大农村,尤其是边疆、山区、贫穷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具有一技之长的大学专科毕业生。

(二)精心遴选学员。从具有发展潜力的村干部中遴选进修对象,将具有初中、高中、职高、中专、技校及以上学历的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列为“村干部学历提升计划”招生对象。在深入宣传动员的基础上,采取自愿报名和县区推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注册报名,由云南开放大学确定人选后进行招生。

(三)结合实际开办专业。结合农村工作实际,开办法律事务(基层法制建设方向)、农村行政管理、农村经济管理三个专科专业,实行免试验证注册入学,最短学习年限2.5年,最长8年。学习方向实用性强、接地气,使学员学有所用。

(四)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教学以学员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导学导考为辅,平时主要通过网络学习,每年组织10至15天集中面授,并进行测试。修完规定76个学分即可获得毕业证书。学员在矛盾调解、产业发展、脱贫攻坚等工作中取得实绩及通过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综合服务平台收看教育课件等情况,均可转化为学员学分。较为灵活的学习方式,更有效解决了教学和工作脱节的问题,有效解决了工学矛盾。

(五)建立学费补贴激励机制。完成全部学业,每名学员共需费用8000元左右,其中:县区财政承担1000元/人,学员个人承担500元/人,其余6500元费用由云南开放大学以“一村一”项目形式予以补贴。通过以云南开放大学实施的“一村一”项目为依托,对村干部学费予以补贴,减免了90%以上的学费,有效解决了村干部参加学历教育的后顾之忧。

三、取得成效

(一)增加了村级人才储备。20XX年,全市共招收学员1632名,目前已全部开班就读。通过开展“村干部学历提升计划”,依托云南开放大学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将具有初中、高中、职高、中专、技校及以上学历的村干部提升为大学专科学历,着力建设“大学生”村干部队伍,有效解决全市村干部学历层次偏低、知识获取途径不畅、脱贫攻坚人才缺乏等问题,为乡镇事业人员、村党组织书记、大学生村官“三类人员”进乡镇班子担任领导职务增加了人才储备。

(二)提高了村干部综合素质。通过开展“村干部学历提升计划”,加强村干部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村干部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当地农业经济和农业生成发展的带头人、农村科技致富的带头人和发展农村先进文化的带头人,有效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农村建设和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三)筑牢了农村基层组织阵地。通过开展“村干部学历提升计划”,积极利用“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平台”和“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综合平台”开展学习教育,进一步提高了平台使用率;改进了农村党员活动室使用情况,进一步提高了村级活动场所利用率,有效落实了“建、管、用”的有关要求;结合临沧边境地区工作实际,将边境村武装干事纳入学历提升计划范围,着力建设高素质边境维稳基层干部队伍;充分发挥了村干部示范带头作用,进一步带动引导农村党员加强学习、开展组织活动,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四、探索启示

近年来,全国各地从村干部中选拔优秀带头人进入乡镇领导班子力度明显加大,这一政策给无数村干部带来了希望。然而,面对好政策,很多村干部却只能遗憾。富有农村实战经验的村干部普遍学历不高,达不到进入乡镇领导班子的学历要求。

村干部是村民选出的有能力、有威望、有胆识的能人,但除了把村庄治理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却没有机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难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选拔优秀村干部进入乡镇领导班子,初衷是为了使班子成员更加熟悉农村情况,更好地做好农村工作,但又不能因为是村干部而降低对其学历上的要求。

实施“村干部学历提升计划”,依靠组织力量普遍提高村干部的学历,既可以提升村干部的综合素质,又可以避免真正优秀的村干部因为学历条件而被卡在体制之外,从而,确保熟悉农村工作的优秀村干部能通过选拔进入乡镇领导班子,既可解决党员干部接触联系群众的问题,又能弥补农村发展缺乏人才的瓶颈,还能充分调动广大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农业农村发展,顺利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大大加速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

云南镇雄:“细线”穿联起的干部工作链

20XX年03月01日14:53    

建立领导干部定期分析研判制度是选优配强班子的必要措施。镇雄县开展定期分析研判工作,将干部工作各个条块予以穿联,形成干部“选、育、管、用”一体化工作链,着力提升干部工作科学化水平。

一、背景

镇雄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云南人口大县,存在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粗放,社会事业滞后,生态约束加剧“六大短板”,推动富民强县跨越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十分艰巨。要在20XX年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建成小康,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面对新任务、融入新常态、迎接新挑战,必须培养使用更多想干事、能干事、敢担当、善作为的领导干部,全力打造一支能肩负起镇雄改革发展稳定重任的过硬队伍,大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勤政廉政氛围。

镇雄县围绕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中心,每年开展2次以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分析研判,坚持领导班子整体研判和领导干部个体研判相结合,由县委组织部领导班子成员、各股室组成研判工作组,分片对县直各部门、各乡镇(街道办事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分析研判,重点分析领导班子结构、领导干部个性特点,评估领导班子整体功能发挥、领导干部履职尽责情况,全面收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正负面信息,了解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存在的问题,及时向县委报告并向被研判单位反馈,着力遏制领导班子运行和领导干部身上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二、措施

(一)五步指引,形成操作规程。制定出台《镇雄县科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分析研判实施办法》,采取“听、测、谈、查、评”五步指引工作法实施分析研判。

全面“听”。听取单位主要负责人关于领导班子运行状况和自身建设等情况的汇报。主要包括班子工作开展情况、民主生活会召开情况、党政主要领导及班子成员团结协作情况、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数据、相关工作制度、分管联系工作目标完成和脱贫攻坚工作开展等情况。

广泛“测”。向干部职工、下属单位负责人、“两代表一委员”及群众代表发放领导班子民主评议表和领导干部民主评议表,将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梳理出来进行专项测评调查。

深入“谈”。采取集中座谈、分组谈话、个别访谈的方式,找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干部群众及代表进行谈话,从侧面了解干部工作开展情况。

细致“查”。对研判单位干部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等方面的资料进行详细查看,深入到重大项目建设、产业基地、脱贫攻坚现场等,重点了解研判单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精准扶贫政策落实等方面的成效。

公正“评”。根据民主测评、个别谈话、查阅资料等情况,综合分析研究,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分析评价,形成分析评价报告。

(二)五本台帐,强化分类运用。在分析评价报告的基础上,分类别建立“运行状况较差班子”“综合素质较低干部”“不胜任现职干部”“有潜在问题干部”及“有潜力年轻干部”五本干部定向评价台账,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让分析研判结果有“用武之地”。

运行状况较差,必改。深入分析班子结构和运行状况,准确掌握干部综合表现,全面准确地评价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将分析研判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工作作风、工作实绩、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参考资料,作为领导班子调整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职务升降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对“运行状况较差班子”,县委领导与班子成员逐一谈话,深刻剖析问题根源,提出整改思路和措施,限期整改。

综合素质较低,必学。对理论水平、知识能力、专业素质较差的干部,采取干部调训学习、分领域举办培训班、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集中学习、开设“镇雄讲坛”专题讲座等形式,全方位强化学习。开展分析研判以来,镇雄县委严格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积极邀请各地知名专家、教授现场授课,同时,加强对各类教育培训基地的沟通协调,有计划选派干部外出学习,促使干部将先进地区的好做法、好经验,不断推广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切实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努力做到“人岗匹配”。

工作作风较散,必调。针对“不胜任现职干部”存在的工作落实不到位、调查研究不深入、理想信念不坚定、修身律己不严格等作风散漫问题,坚决予以调整。去年以来,提醒谈话干部48人,调整不胜任现职干部18人,不胜任现职改任非领导职务干部10人。

潜在问题较明,必查。随时关注和掌握班子运行中的思想和工作情况,对发现的潜在性、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进行查实,并根据调查情况做出组织决定,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开展分析研判以来,对1个乡镇领导班子不团结问题进行了批评教育,及时调整岗位;研判发现1名乡镇党委书记有违法违纪问题,及时安排立案调查处理。

培养潜力较大,必育。对进入“有潜力年轻干部”台帐的优秀年轻干部,一方面注重实践锻炼,选派至重点项目建设、信访部门、征地拆迁等重点岗位工作,让其在急、难、险、重岗位上加强锻炼,做到重点干部重点培养,优秀干部优先培养,紧缺干部加紧培养,年轻干部全面培养。开展分析研判以来,选派55名年轻干部到信访部门顶岗锻炼,136名年轻干部到南部新区建设指挥部、西环路建设指挥部等重点工程一线顶岗锻炼,换届期间,优先从乡镇和重点项目一线提拔了80余名领导干部。另一方面注重帮带教育,采取新老结对、以老带新的方式,让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的老干部在平时的工作中言传身教,及时弥补年轻干部工作技巧、方法、经验相对欠缺的短板,促进年轻干部健康成长。

三、成效

(一)解决了“怎么评”,用人导向更端正。通过分析干部工作岗位性质,研判当前干部日常表现,从干部工作纪实、干部个人档案入手,通过“五步”立体化分析评价体系,将“碎片化”信息有效整合,从而提出领导班子和干部调整意见和配备方案,对结构不合理或运行不正常的领导班子提出调整建议方案;对优秀干部提出使用意见;对不适应现职或表现差的干部提出调整意见,让品德端正、自我要求严格,想干事、能干事、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得到重用。

(二)解决了“如何配”,班子结构更优化。根据掌握的综合情况,认真分析班子年龄结构、专业知识结构以及分工协作情况,全面、客观地掌握班子现状和运行状态。综合考虑干部年龄、性别、族别、来源、经历、专业和性格气质等合理搭配班子,形成领导班子老中青梯次搭配,少数民族干部、女干部、非中共党员干部结构合理搭配,实现班子成员优势互补,不断提升领导班子整体能力。

(三)解决了“怎样下”,干部退出更规范。不胜任现职干部的长期占位,阻碍了干部队伍健康发展,镇雄县结合实际,在综合分析研判的基础上,加强对干部目标责任制的考核力度,对不胜任现职、不作为、乱作为的干部进行及时调整,努力做到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

(四)解决了“缺什么”,队伍素质更过硬。实行差异化培养,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做什么、强什么”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加强不同类型干部的培养,实现培训锻炼方案的“私人订制”,切实提高干部培养工作实效。

四、探索与启示

(一)要完善制度体系,提高可行性。采取什么样的分析研判方式、方法,决定着整个分析研判的质量。组织部门要立足实际,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对采取的方式、方法、步骤进行规范,形成一套规范的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操作规程,长期坚持下去、巩固下来,形成干部定期分析研判的长效机制。

(二)要强化结果运用,增强公信力。针对分析研判过程中发现的班子和个人存在的问题,要进行分类定级,并建立规范的档案,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处理意见。同时,要全方位的分析,形成具有公信力的研判结果,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指导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要根据干部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合理调整,努力做到“人岗匹配”;要注重研判了解领导班子运行和领导干部身上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及时告诫提醒、帮助整改。

双鸭山市: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在转型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委组织部

20XX年08月31日16:16    

一、案例背景

随着国家农业产业布局的调整,近两年农民收入下滑,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经营观念,这成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重要课题。同时,双鸭山作为以煤为主的资源型城市,因煤炭价格下降,部分涉煤企业限产停产,下岗失业职工急需再就业,也为街道社区基层组织带来了挑战。为进一步推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推进“幸福社区”建设,市委采取市县两级上下联动、同步选派的方式,在20XX年选派415名优秀干部到村任职第一书记的基础上,于20XX年5月又选派151名干部到街道社区任职第一书记,实现了全市415个行政村、28个街道123个社区第一书记全覆盖。

二、主要做法

通过选派第一书记,在基层一线培养历练干部、打造服务转型发展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同时,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扶贫攻坚和转型发展积蓄了新动能。

(一)整合资源,优中选优,确保第一书记选得准

把下派第一书记工作作为“书记工程”和党建品牌来抓,立足发展所需和干部队伍实际,坚持用人导向,集中优势力量,精准识人、选人、派人,为基层组织事业发展输送“造血人才”。一是严格把关,优化力量。市委结合基层一线工作实际,综合考虑拟选派干部的德才表现、工作经历、组织评价等方面因素,对比遴选、优中选优,把好第一书记人选质量关。二是注重培训,提升素质。市委从解决第一书记对一线工作经历有限、与基层群众接触较少、对具体情况缺乏了解等现实问题入手,分级举办专题培训班,聘请各行业的专家学者和基层工作经历丰富的市直部门相关负责人结合基层工作实际,对第一书记开展系统学习、集中辅导,增强第一书记研究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三是明确任务,校准责任。市委坚持落实落靠责任,结合农村和街道社区不同岗位的工作实际,分类明确选派职责任务,帮助第一书记明确方向、找准定位、校对坐标,有效发挥作用。

(二)规范管理,强化问责确保第一书记下得去

市委明确提出要求,第一书记要坚持吃住在村,每季度休7天探亲假。第一书记能否真正驻村,成为检验第一书记工作成效的关键。一是用写实明确责任。全体第一书记每季度开展一次工作写实,分别由第一书记所在乡镇、街道党(工)委和原工作单位主要领导审定。建立了第一书记QQ群、微信群,要求第一书记开通工作微博,写好民情日记。实行季度写实制度,通过网络平台反映第一书记工作动态,展示第一书记工作成果,进一步推动了第一书记全身投入工作。二是用督导规范行为。市委成立了工作督导组,以明察暗访的形式不定期开展第一书记督导检查。各县(区)委建立了第一书记工作台账,按月记录第一书记工作情况。严格执行考勤、汇报、通报等制度。全市第一书记入村以来,市委组织部先后开展第一书记暗访4次,各县(区)累计实地检查第一书记工作情况136次,提出整改意见52条。三是用考核保障实绩。在日常管理、不定期督导的基础上,市委每年组织一次第一书记集中考核。今年5月份,采取市、县(区)同步考核的方式,统一抽调市、县两级考核人员,组成了19个考核组,深入到第一书记驻村开展实地考核。同时围绕第一书记驻村情况和履职情况,建立第一书记述职评议制度,由各乡(镇)组织,年末进行一次第一书记述职,请村民进行评议。对不遵守工作纪律、群众反映差的第一书记,及时提醒、诫勉谈话、督促整改、调整撤换,推动第一书记工作切实取得实效。

(三)创新发展,关怀激励,确保第一书记上得来

在选好用好第一书记的同时,时刻关心第一书记的工作、生活和发展问题,助推第一书记在基层快速成长,使之成为未来干部队伍的中坚力量。一是政治上有奔头,让第一书记安心。市委在给第一书记压担子的同时,加强了对第一书记任职情况进行跟踪考核,建立了典型选树示范机制,选树一批管理好、带动强、可复制、能推广的“第一书记”工作典型重点培养或优先选拔,增强在基层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二是待遇上有甜头,让第一书记安身。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在各方面对第一书记给予帮助,让他们在任职期间能够沉下心来开展工作。在工资福利方面,原人事关系、工资和福利待遇不变,且不影响正常的职务晋升和调资。在日常生活方面,各级党委积极为第一书记解决冬季取暖、办公条件差等问题,使第一书记能够尽快适应基层环境。在工作内容上,第一书记到村任职后,与原岗位脱钩,不接受派出单位工作任务,一心一意在下派农村、社区开展工作。三是工作上有干头,让第一书记安业。为解决机关下派第一书记对基层工作不熟悉等问题,市委以农村工作常识、农业现代化发展、幸福社区建设等为基本内容进行了集中培训,所在乡镇、街道还安排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县、乡干部结对帮带,帮助第一书记能够尽快进入角色。全市各单位、各部门也都积极帮助第一书记想办法、出主意,对第一书记申请的项目采取绿色通道,给与优惠政策,真正使第一书记干的顺心,工作的顺利。

三、工作成效

自第一书记工作启动以来,全市第一书记履职尽责,务实为民,帮助所驻村(街道社区)理思路、聚民心、谋实事、解难题,以“输血”促“造血”,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

一是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第一书记率先开展与干部群众沟通交流、取得信任的“破冰之旅”,抛开原有工作习惯,说农家话、进农家门、办农家事,主动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和村民交上朋友、处成亲戚,用行动让大家信任、让大家记住。据不完全统计,第一书记先后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党员大会、村“两委”会和座谈会1700多次,走访村干部2100余人、党员6000余人、贫困户和信访户7400多户,深入了解民情村情,以实际行动转换身份角色,与广大村民打成一片,赢得了干部群众的赞誉。第一书记身体力行的“引领示范效应”,也带动普通干部深入基层向群众学习、体验群众疾苦,与基层干部联手共事,与基层群众换位思考,进一步增强了密切联系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的观念,牢固树立了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恪尽职守、严格自律的工作作风。

二是理顺了基层发展思路。在融入群众的基础上,第一书记针对如何服务基层,如何开展群众工作,如何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主动开展调研,深入一线考察,掌握一手资料,开展有益实践,与村“两委”班子、基层党员群众一起啃“硬骨头”、攻“难关”,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根据当地特点、区位优势找准党建、扶贫、改革工作的切入点,对症下药,探索为民谋利的好途径。据不完全统计,第一书记们先后开展实地调查2130多次、问卷调查近6500余人次,征求意见建议1900多条,撰写调研报告260多篇,编制发展规划及方案300多个,让基层群众得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成效,较之以往的帮扶慰问有很大区别,服务基层的效能得到大幅度提升。

三是解决了难点热点问题。在建强基层组织、促进农村发展的同时,第一书记结合本单位工作职能开展党建工作,推进了各基层党组织党内制度规划化,村务制度经常化,大部分软弱涣散党组织实现了提档升级。同时,充分发挥中坚主导和带头引领作用,以实实在在的行动举措,推动解决基层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难点问题。饶河县小南河村第一书记冷菊贞,依托“大顶子”和赫哲民族文化,创建农家摄影旅游基地,组织农民成立了农家旅游协会,举办秧歌拜年、小村百盏灯笼亮起来等活动。三个月内接待了杭州、宁波、大庆及周边游客2000余人。

四、启示思考

第一书记是党中央、省委高度重视、统一部署、全面推进的,有关加强基层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但一直以来,各地在开展过程中存在第一书记落不下,留不住,发挥不了作用的问题。从双鸭山市委选派第一书记工作的主要做法和取得成效来看,有这么几点思考可供借鉴。

一是上下同心凝聚合力。要建立健全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乡镇(街道)党委要随时关注第一书记工作情况,及时摸清需要县委协调解决的问题,列出清单逐级上报,由县委或市委统一研究进行集中解决;县级组织部门要经常性地深入实地开展专题调研,重点访谈一般党员群众,客观公正地审视第一书记的工作情况,作为衡量评价检验第一书记工作成效的重要参考;市委、县委要定期召开第一书记联席会议,听取乡镇(街道)党委、村(社区)党支部和第一书记关于开展工作情况汇报,查找存在问题,研究解决办法,上下联动共同攻克难题;市委要时刻关注第一书记动态,在有政策性项目和资金时,多考虑第一书记的想法,多向乡镇(街道)农村(社区)倾斜。

二是宣传引导营造氛围。要加大对农村党员群众的普遍性教育培训,引导他们把思想统一到市委的统一部署上来,统一到经济发展上来,统一到配合第一书记开展工作上来。要利用市、县、乡党校资源,定期对农村(社区)干部、党员、致富能手开展培训,教育引导他们把心思放到村屯(社区)发展上来,主动帮助和支持第一书记工作;要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平台作用,经常性组织党员群众观看先进发达地区农村(社区)生活现状,农民(居民)致富增收项目介绍,让他们打心底想发展、想致富;要在电视、电台、报刊等媒体上经常发布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农村的惠民利民政策和第一书记开展工作的相关信息,特别要挖掘第一书记典型事例,让党员群众理解和支持第一书记工作,进一步激发第一书记工作热情。

三是因地制宜狠抓落实。要定期回头审视已形成的规划、计划,广泛征求乡镇(街道)党委、村(社区)党支部和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及时进行完善修改,使之更符合实际、便于操作。每推进一项工作时,要及时提请党支部启动“四议两公开”程序,对规划、计划进行专题研究,形成记录,作为今后村屯(社区)发展的工作重点。会后,要细化规划,形成方案,按步骤稳步推进,确保工作取得成效,赢得群众信任和支持。

双鸭山市:创办农村干部学校建强基层干部成长进步培训基地

20XX年10月08日09:30    

一、案例背景

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深刻调整,大量农村人员外出创业、务工,农村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致使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农村乡土人才断档,影响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造就一支懂经营、会管理、有技术、能带富的高素质农村基层干部队伍,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牢牢抓住农村干部队伍建设这一关键,围绕深入推进村级干部素质升级和强化村级后备力量培养,在全省率先创办了以专门培训农村干部为主体的“双鸭山市农村干部学校”。配套制定实施了乡镇干部培养5年规划和村级后备干部培养5年规划。计划利用5年时间,集中培养1000名农村实用人才,每个行政村培养储备2—3名后备干部。

二、主要做法

双鸭山市探索创建“基层干部成长进步培训基地”,为乡村党员干部素质提升搭建平台,增强村级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着眼长远,集中办学,突出培养长效性

为从根本上解决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走出“年年整顿、年年瘫痪”的怪圈,市委针对农村“两委”干部队伍结构老化、素质偏低、后继乏人等问题,先后2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决定从创新选育方式入手,依托市、县两级党校创办“双鸭山市农村干部学校”,整合全市教育培训资源,探索建立农村基层干部培养长效机制,推动农村干部选拔、培养、考核、使用一条龙“无缝对接”。学校由市委书记亲自担任校长,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担任常务副校长,市委党校、市农委、市民政局主要领导担任副校长,在集贤、宝清、饶河三个县同步设立分校。

(二)整合资源,联动办学,突出培训系统性

为推动市、县两级农村干部学校一体化和均衡发展,市委进一步统筹全市教育教学资源,整合市县党校、农广校、职业技术学校等师资力量,优先保障农村干部学校教学需求。在培训经费方面,统一由各级财政承担,市级财政承担四个区培训经费,县级财政分别承担各自培训经费。在教学场地保障方面,利用市党校、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资源作为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活动场所。在教材编印方面,结合我市农村实际需求,由市委组织部统筹全市涉农专家资源,负责课程设计及教材把关,确保贴近实际、有针对性。在师资力量方面,还聘请了农委、民政局、司法局等相关部门业务骨干担任兼职教师。选取了县、区农村支部书记代表,现身说法,谈农村工作。抽调了市委选派第一书记优秀代表,从不同的层面分析探讨农村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由市县组织部门牵头,指派市县党校、职教中心等部门一线教师担任班主任。同时,由公安干警负责学生安保工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人员每天对学生饮食情况进行一次食品安全检查,多渠道保障农村干部学校的正常运转。

(三)紧扣需求,灵活办学,突出培训针对性

坚持“按需培训、人性化办学”的原则,根据农村干部的岗位职责和工作需要,科学设计教学内容,选定了《理想信念教育及农村党的建设》、《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涉农政策与法律法规》、《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实务》等12门课程,着重增强农村干部依法办事、发展农村经济、管理农村事务的能力。同时,根据农村干部文化程度偏低、坐不住板凳、季节性繁忙的实际,进一步转变办学方式,综合运用教师授课、学员讨论、现场观摩等喜闻乐见的方法进行教学,实现由“灌输式”、“讲座式”授课向“案例式”、“研讨式”转变。在课程安排上灵活设计学习班次,每期学制为18个月,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农闲时间集中授课6次,每次集中授课15个工作日,确保入学的农村干部学习、生产两不误。为提升培训成效,学校到村进行回访了解需求,有针对性的设置课程。20XX年7月农村干部学校牵头组织136名新任职农村党组织书记,到甘南县兴十四村进行外埠培训,进一步拓宽了基层党组织书记的眼界和视野、学习了先进理念。

(四)创新机制,规范管理,突出培训实效性

农民富不富,关键看干部,村干部的素质高低往往决定着村民的富裕程度。市委坚持从制度建设入手,严把农村干部教育的每道关口,探索建立了一整套选拔、教育、管理、考核机制。在选拔方式上,采取村干部自愿报名,党员群众代表投票推荐,村“两委”审查,乡镇党委公开考察,县(区)组织部门审核备案五个步骤,层层把关择优录用。在教育方式上,强化学生自主选学力度,每次集中学习安排一次研讨、一次文体活动、一次专题讲座,并要求学生认真记录笔记,自己撰写发言材料。在管理方式上,建立了组织部门派员、乡镇干部跟班工作制度,实行在校期间封闭式管理,对学习秩序、奖惩措施等逐一作出规定。在考核方式上,坚持“育、用”结合,实行优胜劣汰,定期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跟踪考核,将学生每科的学业成绩同日常表现按一定比例换算打分,力求学习培养中发现一批优秀农村人才。同时,与黑龙江煤炭职业技术学院采取联合办学的方式,同步开展中专学历教育,毕业后发放毕业证书,并作为村“两委”班子成员后备人选重点培养。今年3月份,为了适应国家粮食收储政策变化带来的新挑战,农村干部学校适时举办了全市“转思路、调结构、促增收”农业专题培训班,充分发挥学员在推进农业转型发展中的传、帮、带作用。

三、工作成效

20XX年3月23日农村干部学校成立以来,已集中开展4期培训,累计80天,有160名村级后备干部入校学习,并利用农村干部学校培训村级干部1080人次。通过组织培训学习,全市基层农村干部思念观念及时转变、能力素质全面提高,为双鸭山市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思想观念转变,发展经济能力不断提高。经过农村干部学校培训的农村干部回到村里后,发挥所学优势,不断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他们能够带头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打开山门走出去、打开脑门谋出路,克服等靠要思想,能够从本村的具体实际出发,制定本村的发展规划,用市场的眼光、因地制宜地发展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带领群众艰苦创业。同时着力调动群众谋发展的积极性,激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帮助农民解决好良种引进、技术培训和产品销售等问题,为群众提供了稳定增收的渠道。

(二)政策观念强化,执行政策能力不断提高。学校在课程设置上,突出惠农、强农政策的教育,教导农村干部善于用政策凝聚人心,善于用政策推动工作,善于用政策解决问题。现在很多农村干部都能够认真学习、理解和领悟中央和省、市、县委的政策精神,切实提高了自身政策水平。在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时,众多受训村级党员干部和后备干部主动走访农户宣传政策法规,让所在村的广大群众了解中央和上级党委、政府的政策规定,了解新农村的主要内涵和建设目标任务,明白新农村建设是造福农民的重大决策,继而发挥政策的最大效益。 

(三)服务意识增强,群众工作能力不断提高。通过培训,农村干部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和服务群众的本领不断提高。回到农村后,这些基层党员干部经常深入群众,加强与群众的沟通交流,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真正当好群众的贴心人,真正做到了遇到责任不推诿、碰到困难不退缩、见到难事不躲避,公道正派,干净干事。

四、启示思考

第一,加强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提高党员干部政治素质的根本途径。认真做好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坚持不懈地向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灌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促进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心系人民群众,始终保持党员干部队伍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双鸭山市农村干部学校在乡村两级干部培训中,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提升农村干部政治素质,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准确把握新常态下,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主线、主要目标和主要任务,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县委的部署要求上来,充分激发内生动力,为推进双鸭山全面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

第二,加强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育强农村人才能力素质的迫切需要。只有坚持不懈地抓好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才能增强党员干部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富裕的本领。双鸭山市农村干部学校以培养新型农民为己任,从培养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较高思想道德素质、较高勤劳致富能力出发,突出创业精神、创业意识的培养,突出经营管理、市场营销能力的培养,突出富而思进、进而文明素质的培养,突出农业技术、生产技能的培养,收效明显。与此同时,积极整合有效资源,聘请农业、科技、教育等部门专家学者讲课授学,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突出特色化、专业化,使培训具有较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受到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的欢迎和好评。 

第三,加强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需要。“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能不能实现既定目标,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党员干部。广大农村党员干部是党的基层组织的主体,是党和国家事业的基础力量,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不能在农村得到贯彻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目标任务能不能得到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广大农村党组织是否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大力加强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和执行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能力、正确处理社会矛盾的执政能力,努力把农村党员干部培养成为带领人民群众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掌舵人”。

“三项工程”加码助力领头羊跑得快

吉林敦化:实施村级烽火计划

20XX年10月13日13:33    

一、实施背景

敦化市位于吉林省东部山区,长白山腹地,是长吉图开发开放的重要节点城市之一,所辖303个行政村、302个农村基层党组织、6876名党员。农村常驻人口216503人,从业人员数113584人,建档立卡贫困村24个,贫困人口5230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60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这是习总书记对“三农”问题重要性的准确判断。此次如“约”到延边考察,***再提到“三农”问题,表示在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同时,新农村建设也要不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要更多向农村倾斜。为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面临着如下难题:一是由于自然资源匮乏的原因,村集体经济发展没有思路,导致发展缓慢,主要靠国家项目扶持、党委政府部门帮扶、机动地发包、高速高铁占地补偿等,一些高校毕业生、有志青年、朝鲜族居民等选择北上广或者劳务输出,导致少数民族村“空巢化”、“空心化”现象严重。二是由于村干部后备人才匮乏等原因,导致换届选举出的村干部能力不强,无领富带富意识,或多或少存在厚此薄彼现象。三是由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存在班子内耗严重等原因,导致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向心力不齐,党组织先锋模范作用不能发挥作用。四是由于个别党员党性观念意识淡漠,时常不能认真践行“三会一课”制度,不参加组织生活,严重削弱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政治意识。

二、主要做法

面对这些严峻的问题挑战,敦化市委以中央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以省委提出充分发挥“五个优势”、推进“五项举措”、加快“五大发展”理念为支撑,以“五个延边”建设为基础,吸引更多优秀的敦化籍人才返乡发展,为敦化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注入新鲜活力,激发农村党组织的内生动力,更好地服务“美丽乡村”发展,抓好农村“带头人”队伍建设,率先在全省实施“村级烽火计划”,为“领头羊”队伍增添活力。此做法得到《党建研究》、《中国组织人事报》和《吉林日报》、《吉林组工信息》刊发。

一是实施“三项支书”工程。在往届村级换届选举工作中,注重考虑民族性、高学历、年轻化相关条件等因素基础上,逐步实施“三项支书”工程(即“绿色支书、项目支书、创业支书”),优先选拔到村级“领头羊”岗位上。在市级领导联系点挂派帮扶市直部门中,针对农作物高产低收和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优先选派科技局和环保局等相关部门“攀亲联姻”,为农业生产提供12项技术扶持和15个村庄建设、换届治理、治污排污等方案。截止目前,共选拔培养例如江南镇下石村党支部书记何文义建立“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户户富裕”的“美丽新下石”“绿色支书”共计20人;针对今年39个省级专项扶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省级财政按照每个项目划拨5万元,市级配套列支5万元的标准配套推进,重点向村集体经济发展无思路、自然资源匮乏的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倾斜,发展木耳产业、林下产业等39个项目,激活农村党组织的造血功能。截至目前,共选拔例如“项目支书”雁鸣湖镇小山村的史学良利用“网箱养鱼”建立的众友专业合作社共计230人;针对自然资源不可再生,探索转型新发展,村级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的情况下,有发展潜力的村党支部书记,把眼光投向了手工艺技术制作上,诸如江源镇二河村党支部书记陈淑丽在20XX年成立的土特产收购站的基础上,在外出考察学习看到柳编工艺品的兴盛,能够带领致富有发展前景,遂申请创办敦化市渤海部落柳编工艺品专业合作社,带动就业人数160余人,年产值达到80余万元,每户年纯收入增加1万余元,像这样的村级“领头羊”共计30人。

二是实施支书红色教育工程。结合全市开展的“两学一做”专题教育,依托敦化市委党校、敦化市陈翰章烈士陵园、哈尔巴岭处理日遗化学武器现场、江源镇寒葱沟伏击日军松本小队战役旧址、沙河沿镇原日本军用机场遗址等开展重温入党誓词、重忆习总讲话、重读红色经典、重学党章条例、重走抗联道路等多单式(即菜单式选学、订单式送学、现场式观学、互动式教学、考问式促学)专题教育模式。并以乡镇为单位,开展乡镇党委书记讲党课和组织所辖党支部书记开展党章知识竞赛,不仅筑牢共产党员先进性,而且激发共产党员的爱国热情。截止目前,每年开展两期,每期4天,共计32学时。

三是实施支书严管厚用工程。探索建立《敦化市村党支部书记能上能下试行规定》,对于在年终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中,党员和群众支持率达不到80%的,市委组织部分管党建部长将进行约谈,约谈不见成效的责令乡镇党委免除职务;对于竞职演讲成诺践诺履行不到位者,将启动村党组织书记底线管理办法,畅通“下”的渠道。年初,制定下发《关于敦化市农村工作目标实行千分制考核的通知》、《敦化市村党组织书记激励办法(试行)》等相关规定,对村党支部书记按照工资总额40%的绩效管理实施细化考评,明晰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工作、美丽乡村建设四大项61小项的严格管理条目,对于在全市综合排名前10名且被评为优秀的村党组织书记,每年按照全市303个行政村3%的比例,连续评定3年,评定30名优秀的村党组织书记享受员额制待遇,即享受事业编制工资,在即将开展的乡镇换届选举中确定的“三类人员”村干部优先推荐为乡镇政府副职人选,并在国家、省、州组织各项培训中优先推荐参加,结合庆祝建党95周年省、州、市级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表彰中首选作为推荐对象,切实激发自身从事的党务工作能力和综合业务工作潜力。

三、取得成效

通过实施“村级烽火计划”选优配强了农村党组织书记,不仅拓宽了村级发展思路,而且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在市委、乡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如下实效:

一是逐步拓宽了村级发展思路。实施村级村级烽火计划以来,按照不低于10%的比例,每年从全市采取倒排的措施确定30个农村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并按照“双方供求需要”、“征求部门意见”、“组织部门审核”的方式连续三年选派116名“第一书记”,以“挂点市级领导、乡镇政府副职及第一书记”组成驻村工作队,秉持“不转化不撤队”原则指导新当选的村党组织开展工作,每名第一书记要结合村情发展和岗位职责围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新农村建设、践行组织生活制度等方面为本村制定发展规划。结合三年来117个省级重点扶持项目倾斜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和建档立卡贫困村,以“党支部+驻村工作队+农场”的发展模式,注册1982个家庭农场和222个专业农场,带动本村劳动力100多户,实现年收入4万余元;以“驻村工作队+帮扶部门+贫困户”的脱贫模式,以“富口袋先富脑袋”的形式,开展脱贫攻坚培训3000余人次,实现贫困户年收入5万元左右,计划20XX年底可以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全部脱贫。

二是建立村级后备人才库和返乡创业人才库。在年初完成了村“两委”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换届选举基础上,选出高中以上学历的人数190人,村书记和村主任“一肩挑123人,292个村“三委”成员有女干部,项目支书230人。乡镇党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采取笔试、面试、实地走访考察等方式,优中选优储备村级后备人才,实现村党支部书记储备后备人才2名,村干部后备人才不低于5名,全市共计2100名。制定敦化市招才引智方案,主要从985和211高校引进全日制本科以上高材生7人,其中硕士研究生6人;利用贷款贴息、简化审批等措施,引进回乡创业人员185人,目前建立拥有各行各业的人才库2.8万人,为村级组织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三是进一步夯实了农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在村“两委”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换届选举期间,建立了村级换届领导小组,每名乡镇党委成员包保一个重点难点村,全程指导跟踪指导换届选举工作,及时帮助解决在换届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按照市委党代表领导干部、基层一线等比例要求,选举本级乡镇党代表1518人,为乡镇本级民生发展、参政议政等提供了组织保障。

四是逐步筑牢了农村党员的党性意识。建立了“第一书记”讲党课制度,原则上第一书记每半年要为村党支部全体党员讲一堂党课,每年指导至少召开一次组织生活和民主生活会,树立了“三重一大”、“六部工作法”等民主法制工作意识,并结合建党95周年“两优一先”评选工作,推荐了日常表现良好的第一书记8人,形成了向先进党员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四、思考启示

在农村经济发展新常态情况下,东北地方经济正处在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重要阶段,农村基层党组织如何发挥政治功能和引领服务功能成为带动广大农村发展的重要主题。敦化市实施村级烽火计划,给我带来了三点启示:

一是选优配强“领头羊”是农村致富的关键。村党支部书记的选配关乎着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群众的幸福安宁。群众幸福不幸福是评价村级党组织政治引领所在,要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广泛从优秀青年、返乡创业人员、厂矿企业负责人、机关年轻干部等群体中选取。

二是注重培养“领头羊”是提升能力的关键。各级党委、政府每年要安排一定的专项培训经费,安排不少于5个工作的培训时间,广泛运用理论培训和实践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基础,以丰富多彩的红色主题教育为载体,运用“两微一端”(即微信微博客户端)开展学习党章、党规、***总书记系列讲话等,通过重走抗联路、重温入党誓词等筑牢共产党员先进性。组织开展去先进地区发展农业经济,实施“党支部+合作社+村民”致富计划,引进先进技术带动本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是加强管理“领头羊”是固本强基的关键。固本强基重在农村,农村发展重在“带头人”,如何使“带头人”真正发挥自身优势,为群众谋福是乡镇党委应该考虑的,要建立“奖优罚劣”机制,要以“干好干坏不一样”为标尺,要一把尺子衡量好村干部,对于干得好的村干部要在招录公务员、选拔员额制、进入乡镇党委、评先选优等中优先推荐。敦化实践证明通过实施千分制考核,不仅划定了村干部工作红线,而且激发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

安徽亳州谯城区:探索实施村干部专职管理“六化”工作法

20XX年11月08日10:38    

近年来,针对长期以来存在的村干部素质不高、报酬偏低、保障不足、队伍老化、留不住人等问题,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紧紧围绕岗位编制化、选任民主化、待遇工薪化、管理规范化、培训经常化和激励制度化,不断强化工作举措,积极探索村干部专职化管理模式,激发了村干部队伍活力,夯实了农村基层党建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才保障。

一、背景及缘起

谯城区下辖22个乡镇、3个街道、259个村、30个社区。长期以来,由于村干部工资待遇偏低,管理松散,村干部通常更多的是扮演普通村民的角色,他们大多都各自忙于自己的工作,偶尔只到村部开会报到。更有甚者,有的村干部只是在“两委”干部名单中挂个名,享受着待遇,把村里的职务只当作自己拿钱的“副业”。村干部真正负责村里工作的只有村党组织书记或者村委会主任一个人,其他的村干部“形同虚设”。另外,农村干部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学历高者为高中文化程度,低者为初中文化程度。村干部素质能力偏低,缺乏创新意识和带头致富能力,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中央的工作重心不断向农村倾斜,在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不断加大。因此,包括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惠农补贴发放、美丽乡村建设、计划生育等在内的村级事务越来越繁多,迫切需要一支高效规范的农村专职干部队伍,更好地服务基层群众,化解基层矛盾,推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夯实党的执政之基。

二、主要做法

岗位编制化。一是实行村干部编制化管理,严禁超职数配备村干部。突出村级组织的“服务性”,将村域范围内服务对象的多少即人口规模作为职数设置的主要标准,原则上5000人以上的村职数为7人,5000人以下的村职数为5人,对于规模特别大、村务管理任务非常繁重的村,经区委研究同意后,可以适当突破,但最多不得超过9人。二是建立村干部调整“两审一备”制度。村干部发生人员、职务变动的,村“两委”正职要事先报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审核同意;其他干部要报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备案。三是以岗设责,实行目标管理模式。结合不同岗位特点,确定每个岗位的具体职责,明确工作目标,使每名村干部都有岗有责。年初村干部签订年度岗位目标责任书,年末分别向上级党组织和党员群众述职年度岗位责任目标完成情况,并接受党员群众评议。

选任民主化。建立健全村干部考察、选拔和考核制度,落实党员、群众对村级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提高选拔任用村干部工作的民主化程度。一是拓宽来源渠道,明确资格条件。确定党管干部、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等6项选拔任用原则,鼓励优秀现任村干部、农村致富能手、大学生村官、青年创业典型、农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复原退伍军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回乡大中专毕业生等积极参加村干部选举。确定担任村干部应具备的6项基本条件,以及不适宜担任村干部的15种情形,严格把关、认真考察,确保候选人素质。二是在全区村级组织换届时,及时动员,精心培训,严肃纪律,严把程序和资格条件,对推荐产生的2481名村“两委”换届选举候选人、当选人逐个进行政治资格审查,取消参选资格和宣布当选无效人员142人,成功选举出新一届村“两委”干部1682人,全面完成省委、市委提出的“四个高于”的目标要求,保障了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三是下发《关于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通知》,采取“四荐两评一考”工作法,规范村级后备干部选拔工作。“四推”即个人自我推荐、党员群众联名推荐、组织推荐、领导干部署名推荐;“两评”即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对后备干部进行民主评议;“一考”即乡镇对后备干部进行组织考察。全区共确定1152名村级后备干部,为村级干部选拔提供了源头活水。四是择优选拔村党组织书记,抓好村级“带头人”队伍建设。针对部分村干部届中出现问题受到处理或者其他原因造成村级干部缺位的情况,组织部门及时督促乡镇严格按照干部选拔任用程序,配齐配强村级班子。五是加强村民小组长队伍建设。建立“把党员推选为村民小组长、把村民小组长培养成党员或村干部”的机制,提倡推行村民小组长与村“两委”干部、村民小组长与党小组长、村民小组长与村民代表“一肩挑”,真正把村民小组长队伍培养成美丽乡村建设的骨干力量。村民小组长报酬按照村民小组人口人均2元的标准由区财政承担,每半年打卡发放一次。

待遇工薪化。落实村干部“一定三有”,激发村干部工作热情。一是调整在职村干部报酬标准。村干部报酬从村级专项补助资金中列支,不足部分由区财政承担。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冻结、平调、截留、挪用或挤占。村干部报酬主要包括基本报酬、绩效报酬。各乡镇(街道)将村干部基本报酬发放花名册报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审核,转区财政局逐月打卡发放。按照不低于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倍标准,确定在职村(社区)干部报酬。目前,村“两委”正职月报酬为2350元,其他干部月报酬为1700元;社区“两委”正职月报酬为2750元,社区“两委”副职为2200元。二是实行村干部工作实绩考评与绩效报酬挂钩机制,具体考评由乡镇(街道)党(工)委负责,每季度考评一次,按照好中差“3:5:2”的比例要求确定考评等次。村干部绩效报酬由区财政局按季度拨付至乡镇(街道),由乡镇(街道)依据工作实绩考评结果发放。通过调整工资标准,村干部报酬标准已达到全区工薪阶层水平。三是选拔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享受乡镇副科级经济待遇。享受期限为一年,每年选拔一次,提高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工资待遇。

管理规范化。一是出台《亳州市谯城区村级干部管理办法》,推行“1234”工作法,编印《村干部工作手册》,实行村干部坐班制度。不仅上下班要打卡,有事外出要请假,周末也安排专人值班,以便随时为群众提供所需的各种服务。二是创新实施“网上党组织”和数字化阵地建设,对村干部值班实行灵活性督查,此做法被评为“第三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优秀案例”。区农组办利用数字化阵地,每月不定期对村级活动场所内干部值班情况进行督查。全区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内基本形成了“白天有人办事,晚上有人驻守”的良好工作局面,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三是建立党建工作月督查、季调度机制。区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成立联合督查组,采取现场观摩、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各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基层党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四是创新建立村干部工作日志制度。要求全区村(社区)“两委”干部对每天工作内容一天一记,切实将村干部管理精确到每一天。区农组办每月抽查村干部工作日志记录情况,作为村干部工资绩效考评的一项参考依据。五是建立健全谈心谈话制度。区级领导干部结合分包乡镇情况,每季度至少利用15天时间深入乡村现场听取村干部反映的意见建议。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每周至少利用1天时间驻村与村干部开展谈心谈话,做到“四知道、一跟上”,即知道村干部在哪里、在干什么、在想什么、有什么需求;思想工作要跟上,对村干部思想、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时提醒、及早解决。村“两委”主要负责同志也要主动找班子其他成员谈心谈话,及时沟通思想,增进团结。

培训经常化。建立村干部教育培训长效机制,更好促进村干部能力素质提升。深化“能力素质提升”工程,坚持分级负责、分类培训,着力发挥“六大课堂”作用,即:区委党校、乡镇业余党校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主阵地课堂”、远程教育站点“远教课堂”、宣讲团“流动课堂”、先锋网等“网上课堂”、手机短信平台“微型课堂”、微信公众号“掌上课堂”。统筹区、乡镇、村资源建立区基层党员干部日常学习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开展民生工程、现代农业发展、乡村规划建设等专题培训。一是对在职村干部,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区级每年至少开展1次集中培训。20XX年3月,对全区2000多名村(社区)干部进行半军事化封闭式集中培训,区委书记作专题党课报告。20XX年7月,分5批对全区2000余名在职村(社区)干部进行新一轮集中培训,开设“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建设、土地增减挂以及农村工作常用法律法规等课程,将《亳州老乡,请您回家》列为重要学习内容。乡镇(街道)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村干部培训,每次培训时间不少于1天,重点学习《党章》、《宪法》、***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风廉政建设教育、惠农政策等。二是通过组织“外出取经”等形式,搭建村级党组织书记学习、交流的工作平台。选派11名优秀村书记到芜湖异地挂职。组织村党组织书记、大学生村官等50名干部赴砀山培训。将美丽乡村、土地置换、惠农政策、实用技术、农村电商等内容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扶贫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全面提升能力素质。与中国人民大学签订《2015-20XX年培训合作框架协议》,选派52名优秀村干部参加中国人民大学素质能力提升培训。三是完善村级远程教育站点管理体系,建立管理员信息库,确保有人管理,责任到人。建立学习记录台账,确保有人学习,学有成效。大力加强乡镇业余党校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主阵地作用。通过深入开展“法律进乡村(社区)”、“书香村居”等宣传教育活动,切实增强村干部法治理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激励制度化。建立完善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进一步激励村(社区)干部干事创业激情。一是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招录乡镇公务员和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力度,畅通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渠道,1名优秀村书记挂职乡镇党委委员。7名有大学生村官经历人员进入乡镇领导班子,62名优秀大学生村官入事业编制。二是完善村(社区)干部医疗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补助制度,按照200元/人·年标准,为村(社区)干部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为村(社区)干部办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三是落实离职村干部生活补贴,解决村干部离职后顾之忧。在省级离职村干部生活补贴的基础上,区财政每年列支600多万元,对任职3年以上正常离职的村干部发放生活补贴。离职(在职)村干部出现亡故的,给予其配偶(配偶不在的,给予其子女)一定的抚恤金(一次性发放12个月离职生活补贴)。四是开展村干部“双述双定”活动,村干部年度综合考评划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被考评为“基本称职”的,由乡镇(街道)主要领导进行约谈,给予诫勉,不得享受全年绩效报酬,已经发放的予以追回;被考评为“不称职”的,予以免职或依法罢免。五是试行村干部末位淘汰制。在乡镇(街道)季度综合考评中,连续两次末位的村(社区),村“两委”正职干部予以免职或依法罢免;村“两委”其他干部,给予诫勉。今年以来,8名村党组织书记因工作不力被免职。

三、主要成效

近年来,谯城区积极探索推行村干部专职化管理,全区农村基层干部工作水平得到明显改善,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村干部队伍结构得到明显优化。目前,谯城区村级干部共1930人,其中,村“两委”干部1675人,社区“两委”干部255人;村(社区)“两委”正职503人,其他干部1427人;优秀村书记58名;中共党员1558人,占总人数的80.7%;女干部471人,占24.4%;35岁及以下164人,占8.5%;大专及以上学历266人,占13.8%。村干部队伍面貌焕然一新,结构层次明显优化,基层基础得到夯实,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加强。

二是村干部管理进一步制度化。通过建立健全以“三会一课”、工作日志、统一活动日等为主要内容的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制度;以村“两委”工作例会,“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工作实绩绩效考评、村务监督委员会等为主要内容的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制度;以村干部值班、坐班、集中办公、联系困难群众、帮扶困难党员和老党员等为主要内容的为民服务和党内关怀制度,规范了村干部的日常管理,有效解决了村干部“走读”、不坐班等问题,确保基层有人干事、按章办事,有效提升了村干部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大杨镇孟王村实行坐班制,上下班打卡,有事外出请假,周末安排专人值班等做法,被7月1日《安徽日报》作为经验进行了介绍。

三是村干部为民服务办事能力得到加强。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提高了村干部的综合素质,不仅转变了作风、方便了群众办事,而且有效提高了村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完善以绩效报酬与工作实绩挂钩、办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发放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等为主的正向激励保障制度,以及以末位淘汰制、诫勉谈话等为主的反向约束机制,有效稳定了村干部队伍,激发了干事创业的热情。通过探索推行村干部专职化管理,村干部逐渐由“兼职”变为“专职”,把村级职务当做自己的主业,踏踏实实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实现了村干部职数设置公开,人员配备规范,日常管理严格,梯队建设有序,打造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过硬、作风优良”的村级干部队伍。

四是村党组织凝聚力得到增强。将每月10日确定为“农村基层党组织统一活动日”,使村党组织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化、规范化,“三会一课”等制度得到严格贯彻落实。每月10日,各村按时开展活动,村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积极组织党员集中学习,传达上级精神,通报重大事项,听取党员意见,组织开展上党课、志愿服务、“星级评比”活动等,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进一步增强,战斗堡垒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大杨镇胡桥村党组织统一活动日时,老党员胡炳林身体不便,让儿子推着去参加党支部集体学习,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五是人民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推行村干部专职化管理后,村干部作风有了明显转变,履职更尽责,更规范,老百姓对村干部的认同度大幅上升。比如大杨镇大王村是远近闻名的“乱村”,村派系复杂,矛盾冲突白热化,村“两委”干部老龄化,工作动力不足,造成村里日常工作无法正常开展,群众意见较大,信访事件时有发生。针对这种情况,分包乡镇区领导亲自到场指导,实地摸排,逐一谈话,听取意见,分析矛盾,经过层层筛选,最终选举出致富能力强,群众能信服的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如今老百姓办事变得更方便,有事也能第一时间在村部找到干部,少了距离感,增加了互信。

四、思考和启示

村干部队伍的思想优劣、素质高低、能力强弱,直接关系到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能否在农村基层贯彻落实。通过近年来的实践,我们认为,推行村干部专职化管理制度,有利于改善村干部队伍结构、提高综合素质、激发工作热情,为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基础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不过,推行村干部专职化管理制度,还要处理好三种关系。

一是村干部专职化管理与村民自治要相互结合。村干部是在村民自治条件下产生的,是村民的代表、当家人,不是上级党委政府的“代理人”,不能习惯于往上跑,而应更好地服务于本村村民。如果本村有合适人选担任村干部,当然要实行村民自治;如果本村没有合适的人选担任村干部,村干部专职化管理使跨村任职成为现实,能够顺利选出政治立场坚定,愿意为群众服务的村干部。

二是建立制度与强化执行要相互结合。探索实行村干部专职化管理制度,必须按照美丽乡村建设和“村民自治”的本质要求,建立村干部岗位选拔、教育培训、激励保障、目标管理制度,从制度上为村干部的专职化创造条件。同时,在建立健全制度的基础上,也要强化执行,不要让制度睡觉、成为“稻草人”。因此,组织部门、民政部门和乡镇党委政府作为村干部管理的主要职责部门,要切实负起监督管理责任,在人力、物力、财力、智力上为制度执行提供保障,避免制度流于形式。

三是激励保障与思想教育要相互结合。只强调精神激励与物质保障容易滋生村干部有实惠才有热情,有钱才有干劲的消极思想,致使村干部斤斤计较、唯利是图,甚至弄虚作假、违法乱纪,给政治生态环境和社会风气带来不良影响。思想教育才是解决村干部工作动力的根本之策。***总书记指出:对共产党人来说,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精神上缺了“钙”,就会得“软骨病”,就会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加强村干部思想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筑牢理想之魂、补好精神之“钙”,立根固本,挺起精神脊梁。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健全完善岗位目标责任制度,推进村干部管理精细化

20XX年10月28日10:38    

***总书记指出,“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出发,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各项村级民主管理制度,特别是选好、用好、管好村两委‘带头人’”。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高度重视村级干部队伍建设,结合村级干部队伍管理实际存在问题,积极在村干部岗位目标科学设定、精准考核百分制量化以及考核结果实际运用等方面狠下功夫,建立健全岗位目标责任制度,有力促进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全面加强,推进村干部管理精细化。

一、背景

谯城区辖22个乡镇、3个街道,259个村、30个社区。全区目前在职村级干部1930人,其中村级班子正职503人,其他干部1427人。

村“两委”换届后,绝大多数村干部工作干劲大、热情高,工作思路清晰,措施得力,在带领群众发家致富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有少数村干部任职一段时间后,热情减退,甚至出现了“在职不在岗”、“在岗不履职”的不作为现象。具体表现为:有的村干部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到经商办企业上,忙于个人生意,无暇顾及村务,甚至干脆将手头工作交给其他班子成员“代理”;有的缺乏农村基层工作经验,面对复杂问题和矛盾,束手无策,既拿不出办法,也想不来对策,工作消极被动,不推不动,甚至推而不动;有的对上级布置的工作责任心不强,办事拖拉,影响乡镇中心工作的开展;有的在日常工作中团队意识差,造成村班子不团结、不和谐,工作长期打不开局面。

完善实施村级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度,加强工作考核,及时督促任务落实,进一步理顺村级干部日常工作管理操作流程,对于有效破解村级干部不作为问题,进一步规范村级干部管理,实现“以管促干”具有重要意义。

二、主要做法

(一)科学设定内容,确定岗位目标。推行“上下左右”工作法,各村在学习领会上级指示精神、掌握吃透本村实际情况、综合了解相邻相似兄弟村工作进展的基础上,科学设定年度岗位目标。一是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年初,利用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有利时机,集中开展村级干部“走访调研周”活动,围绕“今年做什么”主题,通过召开干部座谈会、村民代表会、入户走访等形式,广泛听取本村党员群众、包村干部、联系帮扶单位负责人等各方面的意见建议,提出村级干部年度岗位目标。二是制定工作目标。对提出的年度岗位目标,村班子及时组织召开会议进行审议,修改完善后提交村党员大会(党员代表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审定,再次修改完善后,报乡镇党委审核。乡镇党委接到岗位目标后,及时召开党委会议对村级干部拟定目标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操作性进行严格把关,并以书面形式反馈审核意见,确定村级干部年度岗位目标内容,报区委组织部备案。三是公开岗位承诺。召开承诺大会,村级干部向乡镇党委、本村党员群众进行公开承诺;乡镇党委主要领导与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各村书记、主任与村班子其他干部分别签订年度岗位目标责任书,并在党务村务公开栏长期公示,接受党员群众监督。

(二)建立三项制度,实时跟进考核。结合岗位目标,一是建立村级干部工作日志制度,实现目标管理精细化。村级干部就岗位目标完成情况、存在问题、工作体会感悟等做到每天一记。乡镇党委每月5日前完成对村级干部工作日志记录情况的集中抽查。其中,乡镇党委书记重点负责对村班子正职干部工作日志的调阅,并签署审阅意见,推动岗位目标任务落实。二是建立月督查季调度制度。区委办、区委组织部结合全区重点工作,对各乡镇街道党建工作每月进行督查,每月一汇总、一通报,将村级干部工作日志列为重点督查内容,随时了解各村岗位目标完成情况;区委在每季度最后一周利用1天时间召开党建现场观摩会议,区委书记亲自参加,专题分析研究督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三是建立“双述双定”制度。年底,召开专题考评会议,组织村班子及其成员就年度岗位目标完成情况分别向上级党组织和本村党员群众述职。全体参会人员按“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对村班子及其成员进行测评,再由乡镇街道考核工作小组计算民主测评得分。民主测评主要从思想政治建设、领导能力、工作作风、工作实绩和廉洁自律五个方面进行。计算公式:民主测评得分=100×(优秀票数×1+称职票数×0.8+基本称职票数×0.6)/总票数。组织实绩量化考核,乡镇党委依据各村年度岗位目标任务,制定考核方案和考核打分明细表,满分100分,对村班子及其成员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和承诺兑现情况进行逐项打分。村班子及其成员年度考评最终得分按“民主测评和实绩考核各占50%”的比例计算。共划分为4个等次:90分及以上为“优秀”,70—90分(含70分)为“称职”,60—70分(含60分)为“基本称职”,60分以下且经乡镇(街道)认定后的为“不称职”。被评为“不称职”的村班子,该村村干部不得评为“称职”及以上等次。

(三)强化结果运用,实行奖优罚劣。一是与村党组织排位定档挂钩。依据年度岗位目标完成情况和党员群众评议结果,按照“3:5:2”(一类村占比不得超过30%,二类村50%,三类村不少于20%)比例,确定村党组织在乡镇总体排位档次。三类村作为镇下一年度重点管理单位,逐村建立工作整改台账;排位最后一名的村党组织,直接列为区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安排区直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实行乡镇党委书记兼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制度,选派区直机关单位人员驻村帮扶,重点整改,督促晋位升级。二是与村级干部绩效报酬挂钩。一类村,村班子正职干部绩效报酬为绩效报酬全额的1.5倍,其他干部绩效报酬为绩效报酬全额的1.2倍;二类村,村干部绩效报酬不变,全额发放;三类村,村班子正职干部不得享受绩效报酬,其他干部绩效报酬为绩效报酬全额的50%,其中综合考评排在末位的村,村班子全体干部不得享受绩效报酬。三是与奖惩挂钩。完成岗位目标且党员群众满意率较高的村,该村和村班子主要负责人作为年终评先评优的主要对象,优先推荐担任各级“两代表一委员”,优先推荐参加公务员考录和乡镇领导班子成员选配等;对未完成岗位目标、考评为基本称职的村级干部,由乡镇党委书记进行诫勉谈话,必要时安排乡镇领导联系帮带;对未完成岗位目标、群众意见较大、考评不称职的村级干部,进行免职或依法罢免。

三、基本成效

一是切实形成了规范的可复制村级干部管理机制。村级干部因其自身半工半农的特点,要求其像机关干部一样每天按时上下班、全时段在岗在位坐班,基本不可能实现。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做到对村级干部手头工作任务进行情况的实时掌握、跟进考核,存在一定难度。村级干部管理精细化,有效做到了村级干部岗位职责明确、目标任务进展情况实时跟进、完成效果科学评价,其整个操作流程覆盖全年工作时段,责任链条环环相扣,完全契合企业产品质量控制“事前、事中、事后”三原则,可操作性强,易于复制推广。20XX年9月份村“两委”换届完成后,5个乡镇先行先试,随后全区25个乡镇街道全面铺开,推行效果明显。

二是有效提升了村级干部干事效率。初步统计,今年以来全区范围内村级干部岗位目标完成情况区级督查3次,工作日志集中检查3次,25个乡镇街道各自检查9次,排出季度岗位目标完成情况末位村42个,292名村级干部绩效报酬减半或扣发,8名连续排名末位村党组织书记被调整。在严格督查考核的同时,综合运用干部选拔任用、评先评优奖励和物质利益挂钩等措施,解决村级干部“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2016村班子正职报酬提高到2.9万元/年,达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5倍;28名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被推荐享受乡镇副科级经济待遇;村社区干部实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全覆盖。村级干部管理精细化的谯城实践,建立刚性化执行机制、导向化激励机制,使每个工作岗位有目标、有责任、有时限、有督促检查、有考核评估,做到“闭环”管理,奖罚分明,有效提升了基层村级干部的工作效率,激发了干事创业热情。

三是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20XX年2月份,全区1930名在职村、社区干部签订岗位目标责任书,公开承诺事项5000余条,内容涉及帮带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建设美丽乡村、带头宣传学习国家法规政策,以及修桥铺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诸多方面。魏岗镇魏岗村党总支书记姚力心积极履诺践诺,3月份把10只政府“扶贫羊”交予贫困户皮文彬养殖,又指导他与养殖场签订《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扶贫帮扶协议书》,将羊托养给养殖场,每年可以取得收益1万元。观堂镇晨光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郑毅,牵头成立村级集体企业亳州市鼎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成晨光村优质果桑种植示范园,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目前总面积500平方米的晨光村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正在建设中。推行村级干部管理精细化,不仅使村级干部知道了应该怎么干,更重要的还使村级干部明白了要干什么、干成会怎样。一系列岗位目标的实现、承诺的兑现,以及举措的落实,都成为了拉近基层党群干群关系的纽带,获得广大群众的认可和赞许。

四、探讨与启示

从谯城区的创新实践来看,村级干部管理精细化的重要意义不仅仅只是在于解决了当地村级干部管理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更为主要的是总结了一种易于操作、便于复制的村级干部管理方法,形成了一个从年初到年尾有效覆盖全年工作时段、逐步推进工作落实的村级干部管理机制。这种模式给我们的启示是:

(一)村级干部管理要坚持定责与问责相结合。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结合群众需求,合理制定村级干部年度岗位目标,既体现高标准、严要求,又体现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上级党委实施跟踪督查,对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岗位职责的村级干部及时追究责任,有效保证了工作的落实。

(二)村级干部管理要坚持承诺与评议相结合。村级干部根据工作职责、岗位目标开展公开承诺活动。向乡镇党委和本村党员、群众进行“双承诺”,将承诺内容在党务村务公开栏长期公示。村级干部结合年终考评,述职兑诺,报告年度目标完成情况,接受乡镇党委和本村党员、群众“双评议”。“双承诺”与“双评议”充分体现了村级干部既要对上又要对下“双负责”的基本要求。

(三)村级干部管理要坚持奖优与罚劣相结合。健全激励机制,必须要求奖优与罚劣并行,二者缺一不可。要切实完善考核办法,以实绩量化为手段,把工作成效考准、查实,确保公开、公正。要把考评结果作为村级干部工作好坏、成绩大小的主要依据。实行奖惩激励,强化考评结果运用。对考评为优秀等次的村级干部重用、重奖;对考评为不称职等次的村级干部,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处理到位。

江苏通州区:“能上能下、容错纠错、鼓励激励”推动干部担当作为

20XX年03月01日08:38    

【背景】

随着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的的氛围日趋浓郁,依法行政、“三严三实”的要求不断深入人心,“忠诚、干净、担当”正在逐步内化为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遵循。但是在有些地方、有些干部中也出现了“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的论调,工作中依规办事的多了,主动作为的少了;狠抓落实的多了,改革创新的少了;遵章守纪的多了,主动服务的少了,干部干事创业动力不足正在成为一个突出问题。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指出,党的各级组织要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强调,对干部必须既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又在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真诚关爱,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鼓励干部干事创业、大胆作为。南通市通州区探索建立“能上能下、容错纠错、鼓励激励”三位一体干部管理制度体系,坚持宽严相济、严管厚爱,大力整治为官不为、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同时建立容错免责、纠错整改和关心爱护、鼓励激励的工作机制,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做法】

南通市通州区制定《通州区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办法(试行)》、《通州区领导干部改革创新容错纠错实施办法(试行)》和《通州区党政干部鼓励激励实施办法(试行)》,探索建立“能上能下、容错纠错、鼓励激励”三位一体的干部管理制度体系,在大力整治为官不为、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的同时,旗帜鲜明地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关心爱护干部,激发内生动力,推动广大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

一、从严管理,推动干部能上能下。坚持全面从严,强化干部管理监督,着力解决干部干事创业压力不够的问题。一是明确领导干部下的渠道。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重点是解决干部能下问题。领导干部下的渠道,主要包括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问责追究、到龄免职(退休)、任期届满离任、健康原因调整、违纪违法免职。二是大力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根据干部一贯表现和工作需要,区分不同情形,经认定为不适宜担任现职的,采取调离岗位、改任非领导职务、免职、降职等方式进行组织调整。具体将不适宜担任现职的情况归并为“思想政治素质不过硬、纪律规矩意识淡薄”,“为官不为情节较重、干部群众意见较大”,“德行表现较差、群众不满意或不认可”,“干部考核考察中被认定为不称职或者不胜任”,“配偶已移居国(境)外、或者没有配偶但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等5大类26种具体情形。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按照动议、考察核实、提出调整建议、组织决定、谈话、按照有关规定履行任免程序的步骤组织实施。三是严明工作责任。把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作为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党委(党组)承担主体责任,党委(党组)书记是第一责任人,组织人事部门承担具体工作责任。将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作为巡察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一报告两评议”的内容,对工作不力的,严格追究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主要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二、宽容失误,推动干部敢于担当。坚持宽严相济,建立容错纠错机制,着力解决干部干事创业放不开手脚的问题。一是明确容错情形。容错纠错要注意将干部先行先试的失误与明知故犯的错误区分开,将干部攻坚克难的无意之过与谋取私利的有心之错区分开,关键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量:主观上看动机,是否出于公心、是否为了发展,有没有违反法纪的主观故意,有没有为个人或他人谋取私利;客观上看程序,是否坚持科学民主决策,是集体研究决定,还是个人独断专行;总体上看结果,是否造成严重后果和社会影响,有没有积极地采取措施进行弥补。二是规范容错程序。领导干部受到问责追责时,认为符合容错情形之一的,经所在单位集体研究后书面向区委、区政府提出申请,也可由本人直接向区委、区政府书面提出申请。区委、区政府受理申请后,由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查室牵头开展调查核实,区纪委(监察局)、区委组织部及其他相关部门根据需要派员参与;调查中应广泛收集相关证据材料,充分听取有关单位或个人的意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法规和纪律规定为准绳,形成调查报告。核实结束后,报经区委、区政府研究批准,作出容错认定结论,并反馈申请人。对经研究同意予以容错的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的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不受影响,干部本人提拔任用、职级职称晋升不受影响,其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后备干部资格不受影响,个人评优评先不受影响。三是强化纠错整改。加强日常监督,对工作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对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掌握动态,有针对性地教育引导,完善制度机制。实施分类处置,通过咬耳扯袖、红脸出汗,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帮助干部认识错误、及时纠偏;对认错态度好、主动挽回损失和影响的,根据规定予以容错免责;对极少数心存侥幸、隐瞒问题、拒不改错、对抗组织的,应当从严处理。及时纠错整改,督促被容错免责的领导干部和有关单位分析查找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及时纠正偏差和失误,推动问题整改,最大限度消除影响或挽回损失。

三、正向激励,推动干部积极作为。坚持正向引领,健全鼓励激励机制,着力解决干部干事创业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一是优化干部考核奖励机制。对区级机关部门和镇区园街道实施分类考核,单位年度考核总分与工作人员年度绩效考核奖及考核津贴的发放标准挂钩。根据年度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总分,对当年考核获奖的单位,给予党政主要负责人记三等功或嘉奖,领导班子成员年度考核等次“优”的比例提高到20%。对在处理突发事件和承担专项重要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和贡献的干部,由区委、区政府给予嘉奖或记三等功奖励,并给予一次性奖金。二是优化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强化“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大力选拔任用自觉践行“三严三实”、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重点关注作风正派、勇于任事、锐意进取的干部。加强干部日常分析研判,注重近距离接触干部,把考察的功夫更多下在平时,更加主动、经常地深入一线,多到基层干部群众中、在乡语口碑里了解干部的现实表现,掌握干部的活情况、新变化。在干部选任中综合分析民主推荐结果与干部个人一贯表现,正确对待票数,不简单地以票取人,鼓励干部坚持原则、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干事创业。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坚持事业为上,不搞论资排辈、平衡照顾,坚持以事择人、依岗选人,以实绩论英雄、为发展配干部。重视从基层一线、工作一线、发展一线,从工作困难、矛盾复杂的地方发现和举荐干部。进一步优化领导班子结构。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部门的特点,综合考虑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能力结构、气质结构选干部、配班子,使班子分工合理、专业配套、优势互补,切实提高班子的整体功能和决策水平。坚持老中青相结合的梯次配备,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统筹使用好不同年龄段干部,充分调动各年龄段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优化干部关心爱护机制。落实好关心爱护干部的九项措施:深入开展谈心谈话,坚持干部岗位变动必谈,工作生活遇到重大挫折必谈,受到上级表彰奖励必谈,受到批评、处分必谈,思想反常、情绪低落必谈,与同事发生纠纷、班子中闹不团结必谈,主动约谈的干部必谈。谈话时,注意方式方法,把问题谈开、思想谈透。加强干部培训锻炼,突出发展导向、需求导向,进一步优化干部教育培训,有针对性地举办“菜单式”选学讲座,扩大干部培训的覆盖面;加大干部挂职锻炼力度,畅通“上挂”、“下挂”等途径,不断完善干部“成长在一线”培养机制。关注干部任职诉求,在干部考察中设置个人诉求表达环节,听取干部本人对职位和工作的意见,统筹安排长期在艰苦一线、在同一职位长期任职的干部轮岗交流,激发干部内生动力。关爱干部身心健康,每年组织干部开展健康体检,及时了解、掌握干部健康状况,科学调整干部的工作量和工作岗位;重视干部心理健康,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统筹安排心理保健、心理调适等课程,组织专业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辅导和咨询活动,帮助干部化解不良情绪、调优心理状态,提升压力疏导、心理调适的能力。落实干部相关待遇,认真落实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干部带薪年休假制度、优秀公务员健康休养制度,切实调动广大干部积极性。帮扶特殊困难干部,设立困难干部救助基金,干部本人或直系亲属罹患重大疾病,或其家庭遭遇重大突发事件的,及时探视、慰问,予以关爱和帮扶;优先安排失业、无业的干部家属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尽可能解决干部后顾之忧,促其全身心投入工作。关心曾犯错误干部,对因工作失误受到组织处理或者纪律处分的干部,影响期或处分期已满,本人表现突出、工作需要的,经上级组织人事部门审批后,不影响正常使用。大力整治恶意信访,对违反信访规定,捏造歪曲事实、诬告陷害干部的,严肃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依纪依法追究责任;对查无实据的信访问题,在一定范围内澄清事实,消除负面影响,帮助干部恢复名誉。强化干部精神激励,大力宣传基层干部一心为民、敬业爱岗、甘于奉献的典型事迹,组织开展评先评优活动,在广大党员干部中着力营造崇尚实干、学习先进、勇于创造、争创一流的浓厚氛围。

【探讨】

一是推进干部能上能下重在严明。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是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的重要举措,对于促使干部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解决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最根本的是健全完善制度机制,通过制度安排,保证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和制度环境。在解决领导干部“下”的问题时,要严格执行干部退休制度、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度、领导干部问责制度,严格落实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规定,对政治上不守规矩、廉洁上不干净、工作上不作为不担当或能力不够、作风上不实在的领导干部,坚决进行组织调整。惟其如此坚持原则、动真碰硬,才能真正地触动灵魂、形成导向,推动广大干部规范履职、担当作为。

二是实施干部容错纠错重在规范。容错纠错工作应将支持改革发展与严格执纪相结合,正确处理执行政策、严明纪律与调动和保护干部积极性的关系,历史辩证地分析干事创业中的失误和偏差,综合考虑问题发生的背景原因、动机目的、政策依据、情节轻重和性质后果等方面因素,认真甄别、准确研判、妥善处置。尤其是对容错标准、免责程序的把握必须从严从紧,要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实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坚决惩治借改革创新之名徇私舞弊、贪污受贿、假公济私、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等行为,真正做到保护改革者、鼓励探索者、宽容失误者、纠正偏差者、警醒违纪者,让容错纠错成为干部干事创业的“定心丸”,而不是别有用心者的“挡箭牌”。

三是强化干部鼓励激励重在落实。加强干部鼓励激励工作,要把注意力聚焦在抓落实上,把着力点放在求实效上。不落实,再好的政策都是一纸空文,再美好的愿景都会成为空想。要汇聚合力,把干部考核奖励机制、选拔任用机制、关心爱护机制建立好,把调动干部积极性、保障干部待遇的举措落实好,让好的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考核奖励是杠杆,绩效考核、表彰奖励撬动的是干部比学赶超、争先创优的积极性;选拔任用是导向,任人唯贤、崇尚实绩带动的是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好风尚;关心爱护是态度,关注诉求、正向激励调动的是干部谋事创业、岗位奉献的源动力。要坚持表彰奖励向实干者聚焦、提拔重用向担当者倾斜、选树先进向绩优者靠拢,以此凝聚人心、汇聚合力、推动发展。

河南唐河:党委“摆擂” 支书“比武”全面激发村支部书记干事创业新动能

20XX年03月03日13:23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对于巩固党的执政之基、推进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意义重大。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激活农村基层党组织,进一步调动村支部书记干事创业的积极性,20XX年以来,唐河县委创新工作载体,在全县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中开展了以“抓发展、提形象、强党建、促和谐”为主题的大比武活动,进一步放大了村支部书记的“头雁效应”,在引领发展、促进和谐中形成了“群雁高飞头雁领”的生动格局,实现了党建与经济社会各项工作的互促共进、良性互动。

一、背景动因

唐河县委之所以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过程中开展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大比武活动,主要基于三个方面考虑:

第一,开展大比武活动是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有效载体。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作为基层党组织的带头人,在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直接服务群众、推进“两学一做”向纵深开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只有把抓好村(社区)党支部书记队伍作为根本,常抓不懈,才能为基层党建工作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实践证明,建设一个好支部,关键是抓好一个好班子;建设一个好班子,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抓好村(社区)党组织领头人。开展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大比武,通过建立“主动学”的机制,强化“领着干”的自觉,营造“比着干”的氛围,激发“想着干”的潜能,为他们搭建了施展本领的平台。

第二,开展大比武活动是新形势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重要体现。农村基层党组织直接联系着千家万户老百姓,是党在基层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农村基层组织状况如何,尤其是农村支部书记队伍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落实,关系到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开展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大比武活动,就是要通过抓好村支部书记这一基层党组织中的“关键少数”,让大家进一步明白新常态下农村工作怎么抓、抓什么,进一步明白怎样才能干成事、不出事,进一步增强大家的宗旨意识、担当意识和先锋意识,激发工作热情,进而影响和带动村“两委”班子成员、全体党员“绝大多数”,在推进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进程中发挥“火车头”作用。

第三,开展大比武活动是加强村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基层事务纷繁复杂,要求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既要懂经济,又要精党务;既要会管理,又要善服务。在新的形势下,为村(社区)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须突出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少数村(社区)党支部书记视野狭窄,坐井观天,盲目自大,保守自负,不会干、不想干、不敢干等问题;必须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建立一套适宜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成长的制度,注入竞争活力,变“要我干”为“我要干”,营造“比学赶超”的干事创业氛围,实现党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双促进。

基于此,唐河县在广泛调研座谈、反复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在全县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中开展“抓发展、提形象、强党建、促和谐”大比武活动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把大比武活动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活动开展,进一步增强村支部书记争先创优的荣誉感、不负重托的使命感、担当作为的责任感和不敢懈怠的压力感,促其履职尽责,把广大群众的事情办好。

二、主要做法

大比武采取自评测评、互评点评、对标检查、现场观摩、成效公开等办法,每月进行一次考评排队,每半年进行一次比武竞赛,每年进行一次集中点验。

一是突出重点定内容。大比武以“人争先进、事争一流、有旗必扛、逢先必争”为工作导向,将党的建设与经济发展、美丽乡村、社会稳定等重点工作有机结合,全面开展比(比武)、排(排队)、亮(亮晒成绩)、兑(兑现奖惩),改变以往就党建抓党建的做法。党的建设方面要求村支部书记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切实履行抓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建好阵地,落实好有关制度和机制,最终实现基层基础大提升、党员素质大提升;经济发展方面包括培育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施精准扶贫等方面,最终实现农村收入有提高、集体经济有增加;美丽乡村方面包括改善村容村貌、创建村风文明、树立良好形象等方面,最终实现村容村貌明显改善、村风民俗健康向上、干群素质得以提高,达到美丽乡村建设标准;社会稳定方面包括强化治安防范、化解矛盾纠纷、落实信访责任、开展法制教育、抓好安全生产等方面,最终实现治安状况良好、信访形势稳定、群众安全感满意度高。

二是强化素能打基础。大力实施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素能提升”工程,探索建立以县委为主体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教育培训机制,坚持县委常委带头讲党课、聘请专业技术人员举办讲座、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现场教法、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现身说法和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地区观摩学习等形式,不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大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培育培养力度,选优配强基层组织带头人,着重从治村贤人、致富能人、经济富人中选拔、培养、储备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建立村(社区)后备干部成长档案,在管理中发现培养人才,并逐步推动其尽快走上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工作岗位。

三是对标定位抓经常。各乡镇根据县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和各村(社区)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优势及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等因素,对不同类型的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按照“四项重点”,设定年度工作目标。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对标定位,确定年度岗位目标,细化年度工作措施,制定年度工作规划,并与乡镇党委书记签订目标责任书,建立岗位责任目标清单,向本村(社区)党员群众公开作出承诺。每月由乡镇党委进行一次督促检查、点评指导、考评排队,定期公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工作目标和具体进度,强化过程监管,抓牢工作落实。

四是比武点验激活力。各乡镇根据“四项重点”,结合本地实际,按照优中选优的原则,分别筛选树立本地工作标杆,引导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进一步牢固树立对标意识、看齐意识和竞赛意识,积极参与比武竞赛,努力掀起学榜样当标兵的工作热潮。比武竞赛以乡镇为单位,每半年组织一次。各乡镇根据年度目标任务,采取“面对面”“一对一”“多对一”等方式和发言交流与实地观摩、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互评与乡镇(街道)相关领导点评相结合等形式,以比思想觉悟、比基础设施、比经济发展、比服务民生、比措施落实、比工作实绩、比特色亮点等为内容进行台上比武、互评打分。20XX年,各乡镇共评出优胜村88个。集中点验由县委牵头,每年组织一次。各乡镇对照“四项重点”,从比武优胜村(社区)中筛选推荐1-2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参加集中点验。20XX年度集中点验,全县各乡镇共派出30个优秀村同台角逐,通过现场观摩、擂台比武综合打分,最终评出前十名为全县“优胜村”、后二十名为全县“获胜村”。

五是科学评价显实绩。按照具体考评方案,综合考评排队、比武竞赛、集中点验等方面成绩,形成大比武结果,并与经济奖惩、评先评优、年度考核挂钩。大比武活动中,优胜者要给予重奖,落后者进行处罚。优胜者在评先评优中优先考虑,并积极推荐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劳动模范。大比武结果要作为年度考核的主要依据,在年度大比武活动中,有一次比武竞赛处于末位的,年度考评不得评为“优秀”等次;有两次比武竞赛处于末位的,年度考评不得评为“称职”及以上等次。同时,还要作为年度评选“优秀(功勋)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及提高其政治、经济待遇的主要依据。20XX年,县财政拿出166万元,用于表彰奖励比武优胜村和获胜村。对10个优胜村(社区),每村奖励5万元、奖励李怀玉等10名村(社区)支部书记每人1万元;对20个获胜村(社区),每村奖励3万元,奖励李中林等20名村(社区)支部书记每人3000元。

三、初步成效

通过开展大比武活动,进一步树立了导向,端正了风气,提振了士气,凝聚了合力,促进了工作,全县上下人心思进、只争朝夕、加快发展成为工作新常态。《农民日报》、《河南日报》等多家媒体对唐河县党委摆擂、支书比武的做法予以报道关注。

一是找准了农村工作的切入点,实现了党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在抓发展上,郭滩镇李庄村瞄准银杏种植、中药材种植、生态养殖、良种繁育四大产业,多渠道增加了集体收入和农民收入,年终比武点验获得全县优胜村第一名,成为各村竞相学习赶超的标杆。在提形象上,毕店镇夏庄村、上屯镇甘河湾村等村着力从美丽乡村建设入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村容村貌明显改观,成为全县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在强党建上,一些村通过抓班子、带队伍、建机制、筑阵地,基层组织的政治引领和服务群众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进而带动了全村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涌现出像龙潭镇段庄村支部书记刘丰珍、黑龙镇尹田村党支部书记杨文勤等一批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老当益壮、斗志不减的先进典型;涌现出像上屯镇甘河湾村党支部书记李中林、湖阳镇周安村党支部书记陈林玉等一批年富力强、开拓进取、敢于创新、昂扬向上的先进典型;涌现出像城郊乡刘马洼村党支部书记鲁俊合、源潭镇李湾村党支部书记袁德国等一批善于抓班子聚民心的先进典型,使这些村实现了由乱到治、后进变先进。在促和谐上,一些村注重治安防范,积极排查信访苗头,化解矛盾纠纷和不安定因素,社会大局长期保持和谐稳定。城郊乡果园村推行“三怕三不怕”工作法(“不怕村里有纠纷,就怕干部不认真”,“不怕群众有意见,就怕干部方法简”“不怕群众不服气,就怕干部没底气”),三十年来共调处村民纠纷1800多件,件件不出村,事事有结果。

二是提振了村支部书记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营造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在大比武活动中,各村主动找差距、查原因、立标杆、下战书、定措施、补短板、表决心,比出了打擂的“火药味”,比出了竞相发展的积极性。通过大比武活动,一方面,拓宽了大家的视野,先进村不再坐井观天、盲目自大,普遍感到有点坐不住了,知道了“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后进村知耻而后勇,纷纷自加压力,奋勇向前,极大地调动了大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切实把“不比条件比干劲、不比基础比发展”的热潮引向了农村一线;另一方面,既亮晒了成绩、展示了风采、树立了标杆,又比出了短板、比出了差距、比出了压力,更比出了干劲,激发了干事创业、奋勇争先的积极性,形成了你追我赶、竞相赶超的浓厚氛围,达到了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提振士气、加压鼓劲、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良好效果。上屯镇高庄村70多岁的支部书记,任职30余年,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功勋村支部书记,因一心为民、踏实干事赢得了群众的尊重和拥护,近年因年龄偏大萌生退意,思想上出现了滑坡,导致工作动力不足。通过大比武活动,使他看到了先进村的发展势头,正视到自身的差距不足,感到触动很大,从而激发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再创一流的斗志。标杆高了、担子重了、压力大了、节奏快了、劲更足了成为村支部书记的一致共识,创造争优正在成为唐河干部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三是搭起了施展本领的大舞台,锻造了一支高素质的村支部书记队伍。唐河县委注重两手抓,一手抓培训提素质,一手抓活动练本领。20XX年以来,先后对全县525个行政村党支部书记和90个贫困村第一书记进行为期5天的封闭式培训,首次对全县525个村支部书记进行“双节”廉洁恳谈,大大提升了他们的综合素质。通过乡镇半年、年度比武,县委年度集中点验,搭起了村支部书记干事创业、施展才华的舞台,有效解决了等靠要、慵懒散、进取意识不强、担当精神不够等问题,进一步强化了村支部书记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提升了带领群众、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能力,打造了一支有思想觉悟、有工作激情、有责任担当、有丰硕业绩的高素质村支部书记队伍,进而树立了“一个好带头人,一个好班子,一个好传统,一个好思路,一个好产业,一个好民风”六个好标杆,在决胜全面小康社会中发挥了“领头雁”作用。

四、几点启示

启示一:开展大比武活动是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一种有效载体。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要在“学”上抓重点,在“做”上创实效,在“常”上出实招,唐河县顺应时机,在全县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中开展了“大比武”活动,把“学与做、比与创”贯穿“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过程,同步推进,同频共振,持续开展,找准了学习教育和基层组织建设的契合点,较好地发挥了载体平台的引领、牵动、督导和落实功能,丰富了学习教育内容,在建立村党支部书记队伍长效管理机制上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为加强这一群体的管理和考核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启示二:开展大比武活动是对农村党支部书记考评体系的一种有效突破。在如何加强农村党支部书记考评的问题上,很多地方都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但效果并不理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考评的内容、方法、程序、结果运用缺乏针对性和操作性。因为农村党支部书记的素质千差万别,各个乡镇的考评体系又存在差异,结果导致考评工作不均衡。而唐河县开展的村支部书记大比武活动,按照“抓乡促村、以乡抓村、分级推进”的工作思路,坚持定量对比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确保考评结果客观真实、公平公正;坚持分层负责与分级推进相结合,其中对乡镇党委活动组织情况的考评,由县委组织部负责组织实施,对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活动参与情况的考评,由乡镇党委负责组织实施,确保考核主体职责分明、指标设置科学合理、工作推进扎实有效;坚持岗位对责与绩效对账、强化特色与综合评价相结合,突出对标定位,实现考核内容和考核对象全覆盖;坚持平时考核、擂台比武、集中点验、年度考核相结合,以日常考核为基础,突出擂台比武,将考核评价贯穿于大比武活动全过程,较好发挥了考核评价的“指挥棒”“风向标”作用。

启示三:开展大比武活动是落实农村工作“书记抓、抓书记”的一种有效手段。村支部书记是关键中的关键、堡垒中的堡垒。为有效解决农村党支部书记“没干头、没盼头、没落头”的问题,在大比武活动中,我们将农村工作目标量化为党的建设、经济发展、美丽乡村、社会稳定四大项20余小项内容,通过擂台比武的形式比出成效、亮晒成绩,并加大在绩效考评中的权重,支部书记干得好不好让实绩“说话”,干得突出不突出让考评“评价”,上与下让等次“发话”,通过传导压力,进一步强化了村支部书记抓党建的主业主责意识,找到了一把激活基层党建的“金钥匙”,起到了“落一子而活全局”的良好效果。

河南嵩县:创新驻村第一书记管理方式抓实“七个一”

20XX年01月11日16:29    

一、背景动因

向软弱涣散村、贫困村党组织选派“第一书记”,是党中央对农民关心、农村重视、农业关注的重要体现,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农村实现全面小康、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一项战略性举措。自20XX年8月份以来,中央和省市县委相继向嵩县95个贫困村派驻了95名第一书记。第一书记到村任职,为“软、散、穷、乱”的基层党组织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如何有效整合各职能部门和派出单位优势资源,打破条块壁垒、形成工作合力,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引领作用,是当前亟需重视和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为此,嵩县县委坚持以扶贫开发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结合实际,以“精准管理、发挥作用”为目标,进一步细化驻村第一书记工作任务,创新开展“七个一”工作,从严抓实第一书记管理,推动精准扶贫脱贫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二、做法

(一)明确职责,细化工作任务。“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落实基础制度、办好惠民实事”是省市对驻村第一书记明确的四项工作职责。围绕这四项工作职责,嵩县结合脱贫攻坚实际,以“精准管理、发挥作用”为目标,进一步细化驻村第一书记工作任务。以“帮好一个班子”为统领,通过建立健全贫困村“三支队伍”管理台账,抓好村级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和党员队伍建设;通过健全完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服务设施,规范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持续推行村干部挂牌值班开展便民服务制度,强化阵地建设和制度建设,进一步引导村级班子加强团结、振奋精神、干事创业。在此基础上,嵩县充分发挥驻村第一书记“领头雁”作用,通过采取安排劳务、“公司+基地+农户”生产等形式,引进一个有一定规模和带动能力的农业生产企业或劳动密集型企业,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帮助所驻村“引好一个项目”。通过开展“帮扶一个贫困户,嵩县山水任你游”旅游精准扶贫大型公益爱心活动,吸引社会爱心人士有针对性地对贫困户开展助学帮扶、就业帮扶、项目帮扶,全面“促成一批对子”。通过单位直接投资、引进社会化扶贫、爱心圆梦工程等渠道,每年为所包村解决一个有关水、电、路、学校等方面的问题,努力“干成一件实事”。通过引导所驻村调整产业结构,形成一个符合本村实际、有一定生产规模、有一定品牌效应和区域影响,市场前景好的优势特色产业,着力“培育一项产业”。通过与培育优势产业相结合,因村制宜,为群众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产前、产中、产后系列服务,全力“建好一个合作社”。通过建立贫困村劳动力资源台账,充分利用县劳务输出公司及洛阳市精准扶贫劳务输出工作站等平台,有针对性搞好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引导贫困村“转移一批劳动力”。

(二)建立台账,实行“印痕管理”。为确保从严抓实驻村第一书记“七个一”工作,嵩县遵循“客观、公正、公开、科学”原则,研究出台《嵩县驻村第一书记“七个一”工作“印痕管理”百分制考核办法(试行)》,实行驻村第一书记工作纪实“印痕管理”,将驻村第一书记“七个一”工作任务细化分解为表格形式,印发《嵩县驻村第一书记“七个一”工作台账》,明确工作目标及具体措施,明晰各项工作进展情况,全面记录工作推进全过程,做到记录完整,图文并茂,实现时时有印、事事有痕。同时,明确要求驻村第一书记做到每事一记、每人一记,各项工作必须由受益贫困户、村“两委”负责同志、乡镇党委认定反馈、签署意见;县委坚持每月一次深入95个贫困村,对照《嵩县驻村第一书记“七个一”工作手册》、《嵩县驻村第一书记“七个一”工作台账》,对驻村第一书记“七个一”工作进行逐项督导检查,将督导结果以《嵩县驻村第一书记“七个一”工作简报》形式在全县范围内予以通报,力促“七个一”工作扎实开展。

(三)强化领导,合力推进落实。为强力推进驻村第一书记“七个一”工作,县委专门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为组长,以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和主抓扶贫工作副县长为副组长,以县委办、政府办、组织部、发改委、人社局、农业局、扶贫办、旅游局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和各乡镇党委书记为成员的驻村第一书记“七个一”工作领导小组,专项负责统筹安排、督导推进“七个一”工作。同时,县委进一步整合县直各职能部门职责,要求有关部门结合行业特点和优势,在全力保障本单位选派第一书记工作的基础上,加大对所有驻村第一书记工作支持力度,打破条块壁垒,形成工作合力,在资金、项目、政策等方面,尽可能向所有驻村第一书记任职村倾斜,创造条件、开通绿色通道,给钱给物给项目,为第一书记开展工作提供全方位保障。

(四)严格问责,激发工作动力。为从严抓实驻村第一书记“七个一”工作,县委严格按照《嵩县驻村第一书记“七个一”工作“印痕管理”百分制考核办法(试行)》,由县委组织部具体负责“帮好一个班子”工作考核;由县旅游局具体负责“促成一批对子”工作考核;由县发改委具体负责“引好一个项目”、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转移一批劳动力”工作考核;由县扶贫办具体负责“干成一件实事”、县农业局具体负责“培育一项产业”和“建好一个合作社”工作考核,坚持定期调阅《嵩县驻村第一书记“七个一”工作台账》,结合每次考核和调研情况,对驻村第一书记依次排名在全县进行通报。同时,强化结果运用,严格问责,对驻村第一书记“七个一”工作连续两年排名全县前五名、且取得显著工作成效的,给予表彰奖励,符合干部任用条件的优先提拔重用。连续两次排名后五名的,将责令召回,取消当年评先选优资格,两年内不得提拔重用;同时取消派出单位当年评先选优资格,在全县范围内通报批评;派出单位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当年年度考核不得评为优秀等次,并对党组织主要负责人进行组织谈话。

三、成效

自驻村第一书记“七个一”工作开展以来,全县95名驻村第一书记已帮助村里培养发展党员76人,培养后备干部105人;举办党员培训班113期,培训党员2736人;建立健全完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服务设施80处。已落实扶贫项目99个,新发展项目59个,引进各类资金2593.01万元;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社41个,帮助村集体增收122.4万元,惠及群众9172人;组织“三下乡”活动119次,举办技能培训班137次,培训群众4253人。新修乡村道路55.32公里;打井8眼,维修水库2个,解决人畜饮水村12个,维修学校17所;关爱特困户、为群众办好事实事289件,捐款141.48万元。特别是中国节能环保集团驻九店乡石场村驻村第一书记将无公害散养土鸡蛋卖到北京去,仅此一项帮助贫困户增收27180元。嵩县人社局驻德亭镇老道沟村第一书记亲自带领48名贫困户远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务工,每人月均增收3200元。洛阳市社科联驻嵩县城关镇杨岭村第一书记面对极不团结的村级班子,毫不手软,在镇里帮助下果断调整了村“两委”班子,在新班子带领下广大群众正一步一步摆脱贫困。嵩县卫生局驻饭坡镇汪城村第一书记邀请人事、农业等专家到入村开展为期10天的精准扶贫劳动技能培训班,帮助贫困群众发展假发制作、中药材种植、养殖等产业。嵩县财政局驻黄庄乡石楼村第一书记争取资金25万元,整修入户道路2.3公里。其他驻村第一书记也不甘落后,有的帮助贫困村修道路,有的帮助贫困村建文化广场,有帮助贫困户培训技术,有的带领贫困户外出务工……全县95名驻村第一书记围绕着“七个一”正在融入村里,引领村民运用新方法、开辟新思路,助力脱贫攻坚大局,实现了全县95个贫困村村级班子团结奋进、富民产业基本形成、人均收入较大提升、精准扶贫成效明显的工作目标。

四、探讨

(一)“七个一”为驻村帮扶工作明确了参照,推动干事创业氛围形成。***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这不仅是党员干部正心修身的重要守则,更是干事创业的行动指南。驻村第一书记到村工作,要在乡镇党委的领导下,紧紧依靠村党组织,重点围绕“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落实四项制度,办好惠民实事”等四个方面,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从农村长远发展和群众期盼出发,扎实开展好“七个一”活动,把确定的扶贫工作任务、调研中发现的具体问题和为群众办的实事好事细化为具体事项,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一件一件抓好落实。要因村施策、因户施法,制定个性化帮扶方案,组织落实扶贫项目,要抓住主要矛盾,理清工作思路,健全工作制度,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措施,千方百计协调各方资源,努力实现“帮建一个好班子、引进一个好项目、促成一批帮扶对子、干好一件实事、培育一项优势产业、建立一个专业合作社、转移一批劳动力”的工作目标。

(二)“七个一”为驻村第一书记管理提供了抓手,确保精准脱贫目标实现。一是组织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管理。每季度集中听取一次乡镇党委专题汇报,每半年对驻村第一书记组织一次群众评议;要加强工作推进,经常组织驻村书记学习培训、现场观摩,提炼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培育选树各类典型,推动面上工作开展。要总结提炼驻村第一书记工作的各种有效模式和典型做法,帮助启发思路,引导学习借鉴。要加强考核激励,坚持管理与考核并重,坚持激励与约束并重,引导驻村第一书记扎根基层、服务发展、建功立业。二是乡镇党委要进一步强化保障。各乡镇党委要主动指导、主动服务驻村第一书记,为他们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帮助,要教育引导各村党组织书记与驻村第一书记相互信赖、相互支持、相互提醒,共同推进工作开展。驻村第一书记遇事要多与村党组织书记请教、商量,争取他们支持,努力把工作完成得更好;要坚持记好民情日记、工作台账,详细记录群众的实际情况,真实地反映群众的意见建议,及时汇总群众的所想所盼所需,形成心得体会,总结交流经验,有针对性地开展驻村工作,切实做到驻村有记录、考核有依据。三是派出单位要进一步给予帮扶。派出单位作为驻村第一书记的坚强后盾,要大力支持帮扶,发挥部门力量,调动部门资源,为派驻村办实事、解难题。要把握工作动态,定期检查驻村第一书记工作开展情况;要及时了解驻村第一书记的思想动态,保证驻村第一书记待遇落实,帮助解决交通、家庭、生活等方面的具体困难。

浙江松阳:实行干部档案“统存统管”新模式筑牢严管干部“防火墙”

20XX年11月14日13:46    

从严管党治党,关键是从严管好干部。随着全面从严治党战略的深入推进,中央对从严管理干部的制度“笼子”越扎越紧,特别是对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给予了更大关注,***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刘云山、赵乐际等中央领导同志也多次就从严管理干部人事档案提出要求。近年来,浙江省松阳县进行了积极探索,实行干部人事档案“统存统管”新模式,补齐了档案管理工作中“多头存放”、“失之于松”的突出短板,有效推动档案这道选人用人“防火墙”筑牢砌实。

一、工作背景

从20XX年10月开始,全国各地根据中央统一部署开展了以“三龄两历一身份”(年龄、工龄、党龄、学历、工作经历、干部身份)为重点的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发现一些档案存在涂改、篡改、伪造等问题,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社会影响恶劣。究其原因,主要是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管理规范性不够、专职管档力量缺乏、安全有效监督难以到位等比较突出的“短板”,我们通过基层调研发现:这些“短板”中的有些问题越到基层可能就越突出,而且在县一级层面更具有普遍性,比如以松阳县为例,干部档案专项审核的1646卷中,“三龄”记载不一致的就有620人占37.7%,档案材料不同程度的缺失更是多达1267人占77%,极大地影响了干部档案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经总结研究分析,传统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模式主要存在“三难”突出问题:

一是专职管理依然难以保障。19XX年出台的《干部档案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每管理一千卷的档案需配备一名专职干部”,然而受编制所限,这一要求普遍无法实现。之前仅存放在县委组织部3000余册干部人事档案有1名专职人员负责管档,其他9000余册干部人事档案分散在人力社保局、教育局、卫计局等7家单位均由7名专职或兼职干部管档;即便是组织部的专职管档干部也还要经常参与其他组织工作,兼职管档人员的时间、精力更是难以保障。

二是硬件设施依然难以落实。对《条例》规定要求的相对独立制档室、查阅室及其它硬件设施,地市以下各个管档单位的设施设备配置普遍不足。之前除组织部基本符合规定要求外,其他7家管档单位均无法按规定要求落实到位。有的单位由于管理的干部人事档案数量有限,库房与其他功能库房结合使用;个别单位的干部人事档案柜与其它档案柜混杂存放。

三是安全有效监督依然难以到位。在以前实际工作中,干部档案的归档、制档、查借阅、转递等环节全部由管档人员“一人包办”,加之该项工作属于常规性、基础性的“潜绩”工作,领导关注和过问偏少,档案工作的安全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档人员的政治素质和自律能力,尤其是档案库房和管档人员办公场所相对独立,缺乏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更甚者出现干部档案管理全程“无人监管”的状况,这也是发生干部档案涂改、篡改、伪造等造假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有效破解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短板”,切实筑牢从严管好干部的“防火墙”,松阳县坚持从严导向、问题导向,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20XX年初探索实行干部人事档案“统存统管”新模式,将组织部等8家单位分散管理的全县1.2万余卷干部人事档案,进行集中统一存放、统一管理。20XX年2月,挂牌成立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中心,专门负责管理工作。该创新做法得到了省、市等组织部门领导的批示肯定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

二、主要做法

一是组建“专业事、专人做”的管档专门机构。成立松阳县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中心,为县委组织部下属事业单位,在不增加编制的情况下,从组织部、人力社保局、教育局、卫计局等4家管理档案数量较多的单位各划出1个编制,精心挑选比较熟悉干部人事工作和档案工作业务的干部组成专业化管档队伍,这样既可解决管档人员编制来源紧张问题,又能确保管档人员精干高效。在此基础上,成立全县干部档案联络员队伍,由中心负责定期教育培训,统一规范工作流程和工作要求,并签订双向保密协议。中心成立后,全县干部人事档案统一收归中心全面集中管理,彻底改变了以往分散管理的局面。

二是建立“统一存、统一管”的管档主平台。建成集温控、消控、视控、湿控等“四位一体”的标准化专用档案库房,独立设置制档室、查阅室等办公用房,可以容纳全县所有干部人事档案,有效保证库房和管档人员办公场所相对独立、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实行“专库专用、专人专管”,按照干部类别分库房存放,同时建立健全管档人员职责、查阅制度、联络员职责等制度,实现规范化运行、制度化管理。

三是形成“全封闭、全留痕”的管档模式。通过全方位视频监控、出入库登记、档案利用记录卡等,全封闭运作、全过程留痕。建立了“三重监督”制度:第一重是人员监督,实行库房AB岗协同管理机制,每个库房由两人协同管理,在接触档案的各个环节均须两人以上合作才能完成,而且人员出入库登记、档案查阅记录卡都要两人以上签字。第二重是技术监督,实行双重库房门保险,在每个库房设置两套门禁系统,出入库房需两名管档人员同时在场才能完成,并安装24小时全方位“无死角”高清监控摄像头,实现可视化运作。第三重是机制监督,理清职能分工,实行“管办分离”机制,中心具体负责归档、制档、查借阅、转递等环节业务操作,县委组织部有关业务科室职能上调整为干部档案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四是探索“分级抓、抓源头”的管档责任体系。县委组织部履行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牵头抓总职责,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落实组织部、档案局和各用人单位职责分工。中心对各单位报送的档案材料严格把关、定期归档,从源头上把控档案质量。县委组织部有关业务科室负责对中心进行宏观指导和过程监督,每月调看核查监控视频和各项记录,形成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监管闭环,并对问题档案严格实行责任倒查机制,避免出现权力干涉,为干部档案加上多重保险。

三、取得成效

一是监督更加安全有效。研究分析近年来发生的王亚丽造假骗官、薛新民11次篡改档案、徐楷跨两省5地造假、栗智年龄造假等档案造假事件,其最主要原因在于档案存放、管理缺乏安全性,尤其是对管档人员缺乏有效监督。松阳县实行“统存统管”模式,从干部档案管理“源头”上“防治”,通过安全、有效的监督管理有效杜绝了“凭个人素质管档”问题,从制度上机制上硬件上增强了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创新“全封闭、全留痕”模式,切实强化管档人员之间、主管科室和中心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筑起了有效“防火墙”。

二是管理更加规范统一。在操作层面上,统一干部人事档案的管理标准、鉴别尺度和工作流程,大大简化、规范了工作手续,避免了单位之间标准不同、执行宽严不一等问题。在队伍建设上,变原先8名专兼职管档人员为现在4名专职人员,不仅精简了人员,还让管档人员档案工作的时间和精力得以充分保障,结合开展系统培训,专职管档人员的业务能力也明显增强。在管理制度上,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一套制度规定,档案材料收集更加完整及时,日常管理更加规范有序。

三是用档更加便捷高效。加强干部档案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利用干部档案,为干部人事工作服务。在对外服务上,“统存统管”模式改变了以往干部个人查阅档案“多头跑”的局面,以及材料不全“临时补”等突出问题,为有需要的干部提供“一站式”服务,有效提高了干部档案的使用效率。在对内服务上,极大地方便了干部档案“凡提必审”工作,特别是在今年乡镇换届中,干部档案信息均由中心负责提供,有效避免了“跑风漏气”问题。

四、有益启示

一是“统存统管”模式堵住了从严管档的制度漏洞。干部档案“凡提必审”是防止“带病提拔”的一道重要“防火墙”。发挥档案对干部工作的基础作用,前提就是干部人事档案的真实、全面。中心成立后,通过专业机构、专业力量加强全县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实现人员更加专业、管理更加规范、设施更加完备、监督更加严密,有效提升了全县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水平。

二是“统存统管”模式严肃了档案查阅工作纪律。以前干部档案相对分散存放在各个单位里,每年都有干部要求自行查档,但这不符合规定要求,现在中心统一集中管理,极大提高了干部档案查阅的严肃性,有效阻断了干部本人接触档案的机会。

三是“统存统管”模式有利于倒查工作责任。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下,管档人员“一人包办”的现象时有发生,档案违规难以发现和追责。通过全天候视频监控、全流程规范操作、全县域集中管理,中心实现了干部档案利用的全程留痕,为倒查违纪违规责任提供了基础和依据。

四是“统存统管”模式可推广。实行干部档案“统存统管”模式,积极适应了深入推进“大部制”改革的形势和严控编制的现状,进一步精简了机构和人员,提高了工作效能,同时也契合了当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需求,提高了专业管档的水平。“统存统管”模式可学、可看、可借鉴,便于在各地复制推广。

浙江温岭:实施心理健康关爱“阳光行动”全方位打造健康型干部队伍

20XX年03月01日14:47    

在当前从严问责力度不断加大、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的新形势下,基层干部承受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由此引发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多,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健康发展。为此,温岭市探索建立首家县级干部心理健康关爱中心,实施干部心理健康关爱“阳光行动”,促使基层干部敢担当、有作为,全方位打造健康型干部队伍。

一、干部心理健康关爱“阳光行动”背景及发展情况

基层干部是直接面对群众、深受社会监督、承担基层基础工作的群体。基层干部的精神状态一直为各界关注。针对干部压力大,心理调适能力相对欠缺的问题,从20XX年开始,温岭市在全市范围内探索实施干部谈心谈话全覆盖,出台了《温岭市“新乡镇干部”成长规划》,鼓励教育局、公安局、卫计局以及部分有条件的乡镇先行试点,开展以论坛、读书会、文体活动等为主要形式的心理健康普及活动和面向干部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20XX年以来,温岭市吹响全面开展干部心理健康关爱的号角,于6月出台《关于开展干部心理健康‘阳光’行动的实施方案》,吸纳全市155名心理健康专业人才组成志愿者队伍,集聚教育局、卫计局、团市委等有关部门的优势资源,开展了“525”心理健康行动、青年干部心理运动会、“阳光机关”建设、“阳光”警营、“向阳花”女干部心理关爱活动、干部心理健康讲座、干部心理运动会等系列活动。同年8月,在温岭市委党校成立浙江省首个干部心理健康关爱中心。

六年来,温岭市干部心理健康关爱工作累计服务干部10000多人次,参与“阳光行动”1323人次。相关工作得到了台州市级领导的批示肯定和《浙江日报》、《台州日报》等媒体的广泛关注。

二、实际成效

经过近年来的探索与实践,温岭市干部心理健康关爱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夯实基础,建强阵地,打造“身边的关爱中心”。一是打造“阳光家园”。投入60万元在温岭市委党校建立省内首家县级干部心理健康关爱中心,总面积约300平方米,设个别咨询室、心理测评室、心理反馈室等10个功能区,置有放松沙发、发泄假人、音乐按摩椅和沙盘等专业设施。在教育局、公安局、卫计局等重点部门建立关爱中心二级站点,扩大干部心理关爱覆盖面。二是组建“阳光团队”。中心从教育系统、卫生系统、科研院所等机构聘请擅长情绪管理、睡眠障碍咨询、家庭婚姻关系辅导的咨询师10名,建立专兼职心理辅导师队伍,负责中心的预约接待、心理咨询辅导、设备维护工作。同时注重加强后备队伍建设,专门组建干部心理关爱志愿者队伍,定期组织交流活动,共吸纳志愿者155人。三是集聚“阳光智库”。挖掘体制内人才资源,组建有心理专业背景的干部人才库,目前库内持国家二级、三级心理咨询师证书的干部有76名,各自在本单位(系统)发挥心理辅导作用。与浙江师范大学、人众人拓展训练公司等进行合作,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案例的诊断、评估、培训等服务。整合了党校、教育局、电视台等资源,开发制作“自我意识”、“生涯规划”、“情绪管理”等宣传小视频12个,开发“情绪管理”、“压力调适”、“沙盘辅导”等课程4个,上传到微信平台和干部培训网站供点击学习。

2.创新载体,分类施策,打造“大家的关爱平台”。一是为重点对象提振信心。将被问责、家庭遭受重大变故、在督评考核或重点工程中表现不佳的领导干部列为重点关爱对象,发放关爱中心预约卡,开展多频次谈心谈话。仅20XX年开展谈心谈话310人次。以县乡两级换届为契机,组织各镇街道、相关市级机关班子参与换届心理体检,提升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如换届试点结束后,该市新河镇组织全体班子成员到中心开展以“沟通无极限”和“生命年轮”为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促进了班子成员的相互了解沟通,凝聚了共事感情。二是为中层骨干缓解压力。针对一线中层干部工作任务多、责任大、责权不对等易引发干部抑郁、焦虑、倦怠等的问题,重点采取表彰鼓励、心理体验、团体辅导等形式,缓解压力、激发斗志。如在温岭市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表彰大会现场,设立“金犁奖”,对在破难攻坚行动中表现出色的16个破难攻坚先进个人和5个先进集体给予表彰鼓劲;专门组织“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重点工作中的300余名中层干部,开展“一人一故事”心理剧体验,通过模拟情景让干部在和谐轻松的状态下参与心理干预和教育,提高一线干部的心理承压能力。三是为年轻干部明志解惑。针对一些年轻干部阅历不够、工作经验不足,在处理工作事务、人际关系上出现评判偏差、自我怀疑等问题,健全年轻干部培养链,帮助年轻干部明确未来2年、5年、XX年的发展目标,形成职业规划意识。通过分层培养、结对帮带、实绩考评和下沉一线“摔打锻炼”等方式,结合青年干部心理健康关爱专项行动,为年轻干部加油充电、指明方面,让年轻干部更有追求、更有朝气,目前该市有250名通过公开招考的新乡镇干部进入镇(街道)中层岗位。

3.深化管理,全程跟踪,打造“长效的关爱品牌”。一是建立“一人一档”。共设置67套专业量表,在公务员考录与分配、干部提拔等环节,根据不同对象设置人际关系能力、心理健康水平、个性性格等方面的测评,建立干部心理健康档案,实行保密管理。并根据干部培养与提拔的规律,建立干部心理档案五年一更新的制度。如组织201名20XX年新录用乡镇干部参加了《心理健康状况自评量表》、《公务员工作压力问卷》、《人际反应指数量表》等测试,并及时向其所在单位及个人反馈性格特点、压力状况等,作为岗位设置、能力培养的参考依据。二是建立“三色预警”。结合干部心理档案“体检”数据,跟踪监测,建立分色预警机制,为干部的调任提供参考性意见。对心理抗压较强的“绿色”干部,通过“加压蹲苗”使用到工作任务较重的重点岗位;对心理压力较大的“黄色”干部,提前介入,积极开展谈心谈话;对心理压力已经超标的“红色”干部,及时给予心理疏导,视情转换岗位。三是建立“真情关爱”。根据当前担负的“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中心工作特点,定期到乡镇开展讲座、团体辅导等活动,以减轻乡镇干部的负压感,激发职业荣誉感和干事创业积极性。同步开通中心微信公众号、开设“我爱我”电话热线,为基层干部提供预约、咨询服务,目前已接到预约电话103个,共到各镇(街道)开展讲座和团体辅导活动76次。

三、成功经验

干部心理健康关爱工作让心理重压下的干部得到有效释压,提高了班子的凝聚力,提升了干部队伍的战斗力,是一项重要而新颖的党建课题。温岭市系统开展干部心理健康关爱工作在浙江省内县级单位属于首创,在全国也走在了前列。

一是实现了“零散化”向“系统化”转变。紧抓“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四铁”干部队伍建设的契机,大抓党建引领作用,打破“零散化”心理帮扶格局,形成心理援助的系统思维,构建起立体化的心理援助模式,即依托县级干部心理健康关爱中心主阵地作用发挥,在转变心理健康工作理念的基础上,建立以心理援助机制为核心,队伍组建、机制改革和组织文化建设为保障的“一核三翼”心理援助模式。

二是实现了向“自发型”向“制度型”转变。改变过去心理关爱无规可依、无章可循的做法,建立健全了一系列规范和制度,注重与转型升级、从严问责、容错免责相关制度保持无缝对接,既充分调动干部积极性,又充分激发干部的创造力和干事热情。如在探索从严问责工作中,根据干部心理变化情况,将谈心谈话全覆盖、容错免责等措施与即办制、干部能上能下等工作紧密结合,力促打造干部铁军。

三是实现了“部分关注”向“全员重视”的转变。关爱干部心理健康,是重要的党建工作,要重视人、制度和环境因素。注重抓好领导主体责任,让上下齐心,各尽其职,让地方党委真正重视这项工作在党委工作部署中的重要性,让干部心理健康关爱在全体干部中入脑入心。通过广泛宣传,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发展观,理顺干部心理健康关爱工作的对内、对外工作渠道,让社会舆论正确看待干部的工作性质,让家庭亲属全力支持干部创业干事,让干部正确看待和处理自己遇到的各类问题,增强自我心理调适能力。

四、讨论与启示

党的十八大中提出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20XX年中央组织工作会议中提出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特别是要重视关心广大基层干部。浙江省也相继出台了关心关爱基层干部的文件,温岭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在开展实地调研基础上,整合相对先进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社会服务资源,系统开展辅导与治疗工作,在全国走在了前列,也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一是干部心理健康关爱工作要抓党委主体责任。随着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中心工作压力逐年加大,干部从心理压力最大的群体已经成为了“压力”的代名词。虽然各地出台了关心关爱基层干部的政策,但是领导不重视、职责不明确等原因导致的关爱渠道不畅通,基层对心理健康不了解,对关爱的意义和做法不理解,许多地方反映关爱工作难深入。温岭市心理健康关爱“阳光行动”从党委负责入手,将关爱的目标定位在预防和发展,在向全体干部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基础上,将心理健康关爱工作铺开,从上而下、系统内与系统外结合地建立关爱模式。

二是干部心理健康关爱工作要形成系统化的模式。20XX年中纪委、中组部联合发文要求成立干部心理健康援助的专门机构,形成心理健康援助的专业体系。温岭干部心理健康关爱“阳光”行动通过早期深入调研,抓住了关心关爱基层干部工作中的心理压力这一敏感要素,构建的“一核三翼”模式拓宽了干部心理健康关爱的工作思路,全面构建队伍、氛围和机制援助,将心理健康关爱工作与干部队伍建设紧密结合,服务于中心工作,形成良好的整体氛围。

三是干部心理健康关爱工作要以可接受的形式开展。由于专业限制和工作性质等因素的影响,过去的心理关爱的与其他动作没有协调一致,尤其严管与厚爱相结合的良好氛围还不够,受众可接受程度不高,科学性、可持续性均有不足。温岭“阳光行动”聚焦了一批有专业知识的心理志愿服务队伍,尤其是根据青年干部及90后干部的实际需求,开发了干部心理运动会、心理健康小视频等创新举措,将心理健康关爱工作与趣味运动相结合、与线上传媒相结合,让干部在趣味中缓解压力、收获知识,掌握基本的心理调适技能。

湖北孝感孝南:推行村干部专职化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20XX年02月16日14:26    

20XX年来,湖北省委出台村主职干部报酬标准按照副乡镇长工资水平确定的政策后,如何通过报酬机制倒逼党在农村基层形成水平高、能力强的村两委带头人队伍亟待破题。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从改革村干部管理考核方式入手,探索构建村干部岗位专职化、选拔多元化、报酬工薪化、培训专业化、成长持续化、管理规范化为主要内容的专职化管理体系,推动了村干部履职尽责,取得明显成效。工作经验被省委书记批示全省推广,孝南区承办了全省推进会现场并作了交流发言。

【背景意义】

孝南区是孝感市唯一市辖行政区,下辖12个乡镇场、4个街道、1个省级开发区,409个村、40个街道社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区。村主职干部是农村基层的“主心骨”,是党员群众的带头人,是村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关键。长期以来,村干部队伍建设管理存在村干部工资待遇偏低,管理松散,职责不清、人心不稳、动力不足等问题,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还不相适应,主要表现为:一是待遇不能“养家糊口”,村干部干事积极性不高,“当个和尚不守庙”、“只领俸禄不上朝”,有的说话没人听、办事没人跟,农村许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难以落地;二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和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村干部队伍人才匮乏、青黄不接、能人难选难留、难有作为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突出问题;三是长期以来对村干部没有一套详细的、明确的评价标准,考核内容笼统、考核方法陈旧、考核不规范等问题比较突出,大家“干好干坏一个样”;四是未能有效“开前门、堵后门”,有的村干部作风不正、漠视群众,甚至违纪违法、出现“小官巨贪”现象。

习总书记批示强调“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出发,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各项村级民主管理制度,特别是选好、用好、管好村两委带头人,加大严肃查处不正之风和违纪违法行为的工作力度,为农村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有力保障”。从党长期永续执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来看,农村确实需要一支党性强、能力强、有威望的骨干队伍,主要基于以下理由:一是提高报酬的逻辑必然。村主职干部参照副乡镇长工资标准落实工作报酬,让他们有地位、有政治价值、有经济保障,理所当然要强化监督管理,按照副乡镇长的工作标准、岗位要求和工作状态进行专职化管理,推动认真履职尽责。二是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现实需要。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客观上为推动村干部专职化提供了经济基础。农村经济社会加快转型,社会管理服务任务增多,社会治理水平有待提高、率先实现脱贫任务依然繁重、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压力较大,迫切需要一支安心为民、全天候服务、有履职能力的村干部投身新农村建设,推动各项任务落实,筑牢农村和谐稳定防线,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底盘。三是推进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迫切需要。习总书记指出,要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每个支部、落实到每名党员。基层党员干部数量大、离群众近,村干部作为党在农村基层的骨干力量,必须引导村干部尤其是村主职干部全身心履行管党责任,下大力气管好党员、开展活动,全面从严治党才能真正落地,提升党组织形象和威信,夯实党的执政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