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篇)2023年“两会”热评汇编
2023年“两会”热评汇编 (13篇) 目录 “两会“式民主生动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独特优势评论 【两会快评】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关注并读懂“年轻人关切两会乃这种趋势两会评论区 两会热评XX: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推动财政政策加力提效 两会热评“屏对屏乃“面对面”履职为民初心不变 两会热评发挥好产业集群的“森林效应”。 两会热评:以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 热评两会“屏对屏乃“面对面”履职为民初心不变 热评两会从预期目标看开局之年发展的“质"与“量” 市委组织部2022年度组织生活会准备情况报告1“两会”式民主生动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独特优势评论
2.【两会快评】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3.关注并读懂“年轻人关切两会”这种趋势两会评论区
4.两会评论对涉企收费的治本改革不能停步
5.两会评论新时代、新征程,让退役军人发挥更大作用!XX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6.两会评论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评论
7.两会评论团共赴春天盛会同奏奋进乐章
8.两会热评XX: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推动财政政策加力提效
9.两会热评“屏对屏”“面对面”,履职为民初心不变
10.两会热评发挥好产业集群的“森林效应”
11.两会热评:以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
12.热评两会“屏对屏”“面对面”,履职为民初心不变
13.热评两会从预期目标看开局之年发展的“质”与“量”
春意融融,万物竞茂,承载着14亿多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全国两会正在召开。数千名代表委员汇聚北京,发扬民主、履职尽责、建言献策。***总书记指出:“我们走的是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所有的重大立法决策都是依照程序、经过民主酝酿,通过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产生的。”每年的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带着来自人民群众的期望,就事关国计民生的问题进行审议、讨论,吸纳民意、汇集民智,服务大局、凝聚共识,实现党的主张、国家意志、人民心声高度统一,生动彰显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力量。
两会是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权力机关和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人民政协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的有机结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根本政治制度,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人大代表,各级人大代表参加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进行选举和表决,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各级国家机关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确保人民有序、广泛参与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管理,保障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充分体现了选举民主的理念与价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凝聚共识中保障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充分体现了协商民主的理念与价值。
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
最广泛的民主。民主来自人民,人民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过程人民民主,使最广大人民的意愿得到充分反映,最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到充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全国两会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凸显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成色与特色。人民代表来自人民,代表委员来源保持广泛性。人大代表来自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各民族;全国、省、市、县、乡五级都有人民代表大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总书记指出:“有基层一线的同志当人大代表,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治优势。”在2977名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一线工人、农民代表497名,占代表总数的16.69%o全国政协委员由各党派中央、各人民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各个界别等协商产生,有效保障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共商国是,最广泛地反映民意,最充分地集思广益,画出最大同心圆、找到最大公约数。在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代表人民集中行使国家权力,全国政协委员同时参加对有关法律修改、政府工作报告等的讨论,代表委员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急难愁盼”问题带到全国两会,让14亿多人的所思所盼融入国家发展的顶层设计。全过程人民民主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国家决策的参与者,实现了最广大人民的最广泛参与,实现了民意的汇总、民智的汇集、民力的汇聚,从而调动起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最真实的民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不是抽象的政治口号,而是要将民主的实质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转化为切实可行的制度安排和实践举措。***总书记指出:“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中国共产党执政和国家治理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各个方面、各个层级的工作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人民对自身利益的实现和发展上来。”在中国,重大决策往往经过民意征集、民主酝酿,广泛听取意见,通过科学论证、民主决策产生。各层级意见建议尤其是基层民意,经过听证、函询、座谈、网络问政等多种方式被广泛纳入程序中。每年全国两会,党和国家领导人和代表委员围绕国计民生深度交流、广泛协商、凝聚共识,致力解决人民群众最现实、最直接、最急难愁盼的各种实际问题。在“部长通道”,部委负责人聚焦热点问题,回应社会关切,摆问题、谈思路、见举措。实践证明,民主不是仅仅行使周期性投票权的狭义和狭隘的民主,而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体现人民意志,保障和实现人民利益。全过程人民民主将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各个环节彼此贯通起来,真正把人民当家作主落到实处。亿万人民通过各个领域的民主制度和各个层次的民主形式,共同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力,有效避免了一些国家“人民只有投票的权利而没有广泛参与的权利,人民只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就进入休眠期”的“形式主义民主”,为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了有力保障。
最管用的民主。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得民心者得天下。***总书记指出:“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全国两会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的生动实践,也是观察中国民主质量的一个窗口。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和运行当中,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选出代表自己意愿的人来掌握并行使国家权力,没有西方式议会党团、没有党争纷沓和相互倾轧,能够有力地实现高效决策。两会召开之前,代表委员深入一线、充分调研、收集问题,形成议案提案;会上,充分讨论、形成共识,将党的主张、人民的意愿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每年的全国两会,代表委员提出有关经济发展、教育、养老、环境保护、网络安全、粮食安全保障、妇女权益保障等方面的各种建议、提案,反映人民群众的普遍关切,让“民之所盼”直通“施政所向”,并得到高效、妥善解决。通过两会,越来越多来自基层的声音直达中央,越来越多的群众意见转化为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人们真切地感受到,在中国大地上,民主是实实在在、有效管用的。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制度竞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方面,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赢得战略主动的重要优势。***总书记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化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提供指引和遵循。春天的两会,奏响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的时代乐章,展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独特魅力。
“高质量发展”,是在青全国人大代表、住青全国政协委员这两天最为关注的热词。为此,出席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的住青全国政协委员班果建议,支持兰西城市群建设加快推进。
XX城市群是中国西部重要的跨省区城市群,加快推进兰西城市群建设,有利于甘青两省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并对推动西北经济髙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举目已觉千山绿,宜趁东风马蹄疾。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可以自豪地说,全省上下对高质量发展已心中有“底”。过去的五年青海发展质量效益显著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丰硕、产业“四地”建设稳健起步、改革开放创新活力迸发、各族群众生活大幅改善、社会治理能力全面提高,全省上下人心更齐、干劲更足、风气更正,为我们在更高水平上推动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做好今年工作,关键要稳定预期、提振信心。我们的信心来自于二十大战略部署,这是最大利好;来自于国家政策,这是最大机遇;来自于资源禀赋,这是最大优势;来自于团结奋斗,这是最大动力;来自于党的领导,这是最大保证。信心还源于明确的预期目标。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力争更好结果;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每一个明晰的数字,都让我们倍感振奋。
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全国两会将进一步汇集共识、凝聚信心。全省各族干部群众要团结一心,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将“作战图”转化为实在的经济指数,勇毅担当、蹿厉奋发,以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作出青海贡献。
今年“两会时间”,青年的痛点与期待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
政府工作报告中,几十次提到“就业”,提出今年要“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仅如此,报告中“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也切中年轻人关注的热点。
在社交平台中,也有不少年轻人积极参与两会话题讨论,表达自己的诉求。
“希望两会的召开能给年轻人更多的就业机会,也希望国家越来越富强!”
“鼓励和培养年轻人,在自己的工作中大显身手,因为未来中国是年轻人的!狠抓教育工作,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平等待遇!”
“我希望更多的人去关注年轻人,关注他们的诉求。一个国家最美的风景就是年轻人,年轻人的健康幸福,是一个家庭的幸福,更是国家的希望。”
诸如此类的评论并不少见。近年来,年轻人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成了主动的参与者。针对代表委员们的的建议和提案,青年们纷纷表达意见,并以自己或周围人的真实生活现身说法。
年轻人如此关注两会,逐渐成为一种趋势,我们当乐见其成。代表委员们听到年轻人的声音,将他们的声音传达到两会的大舞台上,在国家层面进行一番严肃交流讨论,以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而这种重视又会在青年群体中引发更进一步的评论,达成一种正向循环。
从两会代表委员们的建议提案,到政府工作报告,都可以看到其中对青年生活、痛点越来越重视。这一方面,是因为年轻人开始越来越多地走进两会,“90后”两会代表们纷纷交出自己的“青春答卷”。另一方面,则在于年轻人正在走向市场、走向世界,他们逐渐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其实,从一众年轻人关注与议论的话题中也能看到,他们最关心的无外乎一一就业、住房、生育、社保等。以就业为例,“35岁门槛能否破除”“县城能否留住人才”“女性职场隐性歧视”等议题,关系年轻人的切身利益,每年都有代表委员为此发声。
比如,“对大学生的政策支持要更准”“发掘更多乡村振兴的项目,让更多年轻人回到家乡就业”“让年轻人上班少加班”“解决青年住房的根本是建设住房保障体系,要因城施策、因群施策,不能搞一刀切”……这些建议、提案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点赞,认为“今年的两会人大代表委员真的在为年轻人考虑”。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正视年轻人的诉求,重视年轻人的发展,就是重视一个社会的未来。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积极参与两会,用理性的声音谈论两会话题,社会方方面面必定能在“共同关注”中稳步向前。
两会评论对涉企收费的治本改革不能停步
每年全国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是代表委员及全国民众的关注重点,从中能够看到政府对过去一年发展成绩和问题的总结与检视,以及面向未来的各项发展目标。这其中,减税降费是近年来的热点议题。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公布了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的落实成果,全年增值税留抵退税超过2.4万亿元,可谓成绩斐然。而在针对新一年政府工作的建议中,提出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等措施“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政府坚持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等措施,将释放出更多政策利好,为企业纾困解难。
无独有偶,针对企业收费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月星集团董事局主席XX提出加强对个体工商户稳定性保障的提案,直指应进一步规范“税外收费”,取消不合理收费。
涉企收费关系到企业的生存环境与发展信心,也指向营商环境的改善和税费改革的推进。不久前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披露,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已查处涉企违规收费问题7700多个,涉及金额50多亿,已全部要求整改。
这一数据说明,涉企违规收费现象有所抬头,对此须强力整治。尤其是近年来受疫情和其他外部因素叠加影响,民营企业面临多重压力,政府连年推动大力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等举措,其宗旨就是要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涉企违规收费有违中央精神,给企业带来了沉重负担,也在无形中抵消了减税降费等政策的惠企力度,严重损害政府公信力。
其实,对于涉企违规收费现象的整治早已有之。比如,之前推行的费改税举措,包括清理整顿收费项目,取缔地方违规设立的收费基金项目,按照“清费立税”原则,规范税费关系。对收费项目的“减法”也在持续推进,2011年至今,中央层面已经累计取消、停征、减免超过500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涉及农林牧渔业、制造业、金融业等国民经济重要行业。2013年以来,降费每年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超过1000亿元,减负效果明显。
但涉企违规收费现象时有反弹,反映出治本改革仍需发力,涉企收费的制度改革应多措并举。首先,各地对职能机构、行业协会等方面的涉企收费项目全面公示,充分听取企业对相关收费项目合理性的意见反馈,对企业反映强烈的、存在违规超标收取现象的项目予以整改乃至取缔。
对于后续新增的涉企收费项目,也要统一按照“清单制”管理,做到公开透明、事先听证,避免部门利益驱使下的单方面决策。
除了地方对涉企收费项目的自查自纠外,中央相关部门可设立常态化的线索搜集通道,鼓励企业举报及提供信息、证据,相关部门跟进清查,加大对违规项目及责任人的问责力度。
当然,涉企收费项目的改革不应止于行政治理,更要用法律手段异体监督。从国际惯例来看,政府收入的税费占比应坚持“八二原则”。不少国家的税费占比为8:2,也就是说,收费总金额仅占政府总收入的一小部分,并且税收与非税收入均纳入财政预算,经相关程序审议。
因此,逐步将我国非税收费与税收纳入预算框架下的统一管理口径,并交由人大审核,应当成为改革方向。如此,地方各部门不再享有对非税费用征收与支出的自由裁量权,任何部门想增设收费项目、设定收费数额,以及对非税费用的支配,都须纳入预算报批流程,交由人大审议通过后方能施行,对明显违背法理、增加企业负担的非税费用立项,人大可行使否决权。通过预算约束,发挥人大的监督作用,将涉企收费背后的权力滥用放进制度铁笼子里。
对涉企收费现有模式的治本改革,事关广大企业的切身利益,有助于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激活市场主体活力、稳定市场预期,对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法治化也具有深远意义,改革的步子不妨迈得更大一些。毕竟,让企业免受各类乱收费之手的困扰,专注于生产经营、创造就业岗位,扩大市场份额,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盘才能稳立不摇。
两会评论新时代、新征程,让退役军人发挥更大作用!XX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风劲帆起正当时,又逢盛会担重托。
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有五处提及退役军人工作,指出要做好退役军人就业、管理保障制度建设和优待抚恤、双拥等重点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在“完善退役军人管理保障制度”的基础上,报告明确提出要“提高保障水平”,体现了党中央对退役军人工作的新要求、新部署。
党的二十大报告为做好新时代退役军人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此番政府工作报告再度提及退役军人工作,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退役军人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广大退役军人的关心关爱,为推动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
退役军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重要的人力资源。他们在现代化建设中贡献聪明才智、实现人生价值,始终昂扬起锐意进取、奋勇争先的风采,彰显敢于牺牲、无私奉献的军人本色,让入骨的军魂散发出耀眼的时代光芒。
他们是经济社会发展生力军。退役军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经济社会建设的生力军。从乡村振兴主战场到国防教育主阵地,从基层治理第一线到国防军工产业链,千千万万退役军人将汗水奉献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奋斗是时代的主旋律,更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劲推动力。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挺身而出。奋斗,是退役军人最美的姿态;奋斗,让退役军人成为时代标杆。
他们是国防教育主力军。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各种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意识刻不容缓。退役军人经历了部队大熔炉的淬炼,政治坚定、素质全面,是新时代国防教育“刚需”人才。从“开学第一课”到“国防特色班”,在各地国防教育活动中,退役军人挑大梁、担重任、当主角,发挥在部队积累的国防知识和军事专业技能,帮助广大青少年锤炼坚强意志、树立远大志向,让“强国有我”写进现实。
他们是国防动员后备军。“要深入贯彻***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围绕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边斗争、边备战、边建设,完成好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居安思危,思则有备。国防动员作为支撑打赢的强大后盾,始终为战而存、为战而备。退役军人蕴藏巨大的国防潜能,要广泛挖掘、最大限度发挥他们在强国强军事业中的重要作用。退役军人在部队长期受党教育,经历过系统正规的军事训练,具备较强的军事素养和意志品质。他们始终保持退役不褪色的本色,时刻听党召唤,随时准备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
围绕“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让退役军人成为全社会尊重的人”目标,退役军人安置就业、权益维护、优待抚恤等工作保障更加有力,荣誉感、获得感、自豪感进一步提升,广大退役军人积极登上时代舞台,作用价值充分发挥、社会认可度和美誉度大幅提升。自力更生的创业模范,扎根一线的基层干部,追求卓越的大国工匠,服务社会的文明使者、奔赴海外的救援力量。在人生的第二战场砥砺奋进,争当先锋模范,以奋斗之姿争当时代标杆,将个人价值与国家利益交融、将人生意义与人民福祉交汇;以爱国之情投身国防教育,在神州大地掀起蓬勃的国防热潮;以报国之志助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推动军民共同发展,为实现百年强军目标贡献力量。
波澜壮岁欣回首,敢在人先又续征。让退役军人发挥更大作用,是时代所需,也是发展之需,是民之所盼,更是国之所望。新时代新征程,期待广大退役军人不忘初心再出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贡献!
两会评论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评论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系列数字,实事求是地总结了过去一年和五年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疫情防控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决定性胜利,令人倍受鼓舞;对今后政府工作提出了预期目标和建议,强调要坚定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的决策部署,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心聚力抓发展、共克时艰御风险、搏起袖子加油干,努力以更大经济实力和发展成果推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谈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时,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政府工作,要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持续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开好局起好步就要开出新境界。开局决定全局。第一,要利用好当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优势和基础开好局起好步。如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过去一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过去五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在开幕会后举行的“部长通道”上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疫情防控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今年工业经济发展有不少有利因素,会进一步释放市场主体活力、释放居民消费潜力、释放产业升级动力,存量政策、增量政策叠加发力,这些为我们开好局起好步提供了重要前提。第二,要把加强顶层设计与底层逻辑相结合。如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被媒体问及“具体如何推动加强基础研究这项工作”时表示,要加大研究投入,把基础研究的能力建设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加快建设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数学研究中心,加强基础研究基地和平台建设;要加强顶层设计,同时要努力推动形成宽容失败、鼓励坐冷板凳的科研环境,对从事基础研究科研人员的支持方式、研究生态,要给予更好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安排等。这些都将为我们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制度保障和方法指引,必将引领开辟新境界。
开好局起好步就要构建新格局。格局决定结局。第一,需要经济社会多领域、各方面坚持不懈努力做好八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即: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稳定粮食生产和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保障基本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第二,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保持政策连续性针对性,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更好统筹经济社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如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完善税费优惠政策,对现行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等措施,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
“做好基层'三保'工作”,“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等。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被媒体问及“基础研究方面的战略部署”时表示,要加强好奇心驱动、国家战略目标驱动、市场驱动,支持进行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应用型基础研究。这样使得基础研究成体系布局、成系统推进,使得我们的基础研究与国家战略、与国家发展目标真正结合起来,而且发挥不可替代的基础性、战略性、源头性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这些为我们开好局起好步提供了辩证思维和方法指引,必将更好统筹经济社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开好局起好步的关键在人。人心决定向背。第一,一切为了人民、不负重托。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在看到发展成就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要“直面问题挑战,尽心竭力改进政府工作,不负人民重托”,要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一些意见和建议。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没有捷径,实干为要。要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切以人民利益为重,仔细倾听群众呼声,深入了解群众冷暖,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第二,一切依靠人民、服务人民。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过去五年,我们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社会事业发展。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增加民生投入,着力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在发展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未来政府工作,要持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要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进而汇聚起推动发展的强大力量,等等。这些为开好局起好步、以守正创新精神办好自己的事提供了价值和动力支撑,必将推动形成奋斗铸就辉煌、实干赢得未来的良好局面。
两会评论团共赴春天盛会同奏奋进乐章
阳和启蛰,品物皆春。在这个春潮澎湃、万物生长、生机勃勃的美好时节,代表委员齐聚北京,共赴春天的盛会。
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后程。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强调,开好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对进一步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具有重大意义。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民意、民智、民力在这里汇聚,党的主张、国家意志、人民意愿在这里交融。务实的报告,热烈的讨论,深刻的建言……有过去与未来的交汇,有思考与期待的激荡。作为两会的“主角”,代表委员在两会上说什么受到全国人民关注,大家期盼代表委员为国履职显担当,为民尽责践初心,为实现新征程的良好开局建真言、谋良策、出实招。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从国际上来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显著增多的大背景下,中国发展的脉搏、前进的步伐全球瞩目,世界期待中国的发展蓝图传递更多积极信号,为全球发展带来更多利好。从国内来看,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我们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之后,如何“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也是全国人民普遍关心的重大议题。这些关注和关切,都赋予今年的全国两会更加不同寻常的意义。
擂动奋进金鼓,奏响聚力强音。“众力并,则万钧不足举也;群智用,则庶绩不足康也。”当前,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依然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各种超预期因素随时可能发生。正因如此,才更需要代表委员在两会上集思广益、议政建言,积极为发展献良策,寻找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在最广泛民意和务实决策之间架构起坚实桥梁,不断破解发展难题,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军队代表委员肩负重托。每年春暖花开,军队代表委员牢记“国之大者”,代表广大官兵行使庄严使命,围绕政府工作、国计民生、国防和军队建设积极履行职责、建言献策。我们相信,军队代表委员一定能在前期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以饱含时代热度的声音,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征程中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把广大官兵的期盼关切转化为推动强军实践的思路对策。
此时此刻,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不仅有万紫千红的春景,更有无限美好的未来。让我们踏着春风的节拍,踩着奋斗的鼓点,共赴春天盛会,同奏奋进乐章。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2023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李克强总理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对现行减税降费等措施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两会”精神,要找准预算绩效管理环节切入点,稳固政策和项目绩效管理着力点,创新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促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政策目标实现。预算绩效管理推动财政政策加力提效,应着重破解以下“五大”难题:
一、启动预算绩效立法,加强依法理财
第一,预算治理的政治属性。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预算反映各级党委领导下的政府经济活动范围和方向,是经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凝聚起的“以人为本”的政治共识。年度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和绩效评价,无不反映党的战略部署和决策意图。当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一揽子财政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正是国家预算治理效能的体现。所以,预算治理鲜明的政治属性,必须做到依法理财。
第二,绩效评价公信力有待依法确立。《预算法》从预算编制指导思想、预算编制参考依据、转移支付定期评估、预算审查内容、决算审查重点和政府绩效评价等方面,明确了预算绩效管理的法律地位,但尚未形成专门的法律,人大、政府、部门和单位,以及第三方机构的绩效功能定位和权利责任尚待澄清。因此,开展预算编制、执行、决算和监督等全过程绩效评价,必须“重塑”评价行为的公信力、约束力内核。
第三,独立、客观的绩效评价需要法律约束。在合理界定层级政府间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基础上,加快健全分行业、分领域、分层次绩效指标和预算标准体系,做好部门规章的立、改、废、释,遵循体系化推进预算绩效立法逻辑。立法宗旨要以预算绩效管理要保障党中央重要决策以及国家、部门战略规划和重大任务落实,财政在国家治理支柱作用的效能释放,必须依法有序推进。
二、健全绩效评价制度,基于规则开展评价
第一,坚持“花钱买有效服务”的绩效观,理顺三个评价关系。通俗来讲,预算是政府用来购买有效服务的,预算绩效由政府花了多少钱、买到了什么、是否值得三问构成。其中,“政府花了多少钱”“买到了什么”指向绩效指标,“是否值得”指向绩效评价,它既是评价规则建设依据,也是衡量决策成败的标志。理顺项目的事前评估、跟踪评价和结果评价三个评价关系,三者的价值指向应一致,做到前后呼应,形成合力。
第二,建设基于体系化、标准化、科学化评价规则。一是确立项目评价的三个规则,即绩效指标的标准化规则、分类指标与测量指标分开的规则和“测量一评分”的两分法规则。二是按标准化和科学化评价的要求做好项目分类。项目支出在来源上可划分为财政性项目、部门和单位自筹项目、产业政策补助性项目等。三是建立两个评价衔接机制,即在事前评估阶段建立起“项目单位申请一财政受理一专家评审—政府批准立项”的流程和“专家评审+政府批准”的立项程序。
第三,建设基于数据化的项目评价体系。在项目结项评价上数据要素至关重要,探索采用“项目单位填报结果信息+第三方核查+公式化评分”的操作流程,采用“绩效分值二实际业绩值/目标值”评分公式。为获得项目效果数据,要建立项目试用期制,推后结项评价时间。依托预算一体化和网络信息技术,建设“绩效信息中心”,通过信息跟踪,建立起透明的、具有自动预警和自动评价功能的智能化评价模式。
三、统一绩效评价标准,实现“车同轨”“书同文”
第一,整合基本支出定额、项目支出定额标准和预算绩效评价指标。支出标准是预算编制的基本依据,开展事前绩效评估需要同时确定绩效目标和绩效指标。从实践层面分析,定员定额管理范围亟待规范,主要是基本支出如会议费、差旅费等定额标准已作为“两上两下”部门预算编制抓手;项目支出除城建、农业等定额标准外,其它行业、领域均没有项目支出定额标准,导致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与基本支出标准定额和项目支出定额标准形成“两层皮”,绩效评价“衡量性”差。
第二,全成本绩效管理的理念亟待确立。绩效评价的理论和实践表明,通过比较法、因素分析法、最低成本法、公众评判法、标杆管理法等进行绩效评价者“众”,能够打通各预算参与主体功能边界、不讲求经费来源、全过程运用成本效益分析评价者“寡”。应进一步探索建立以成本定额标准数据为基础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数字财政建设围绕“降成本、提效能”为预算绩效管理赋能。
第三,预算绩效个性指标和共性指标框架亟待完善。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以来,现行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和核心绩效目标指标设置及取值指引,明确了绩效评价的共性指标体系框架,特别是PPP项目、专项债项目等绩效评价办法陆续发布,为提高预算绩效评价质量奠定坚实基础。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快构建分行业、分领域、分层次的核心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便于开展横向衡量、鉴别。
四、强化重点环节绩效评价,突出编制、执行和决算
第一,坚持预算编制绩效目标导向,着力评估“要不要”。各级政府预算部门和单位要对贯彻落实上级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项目开展事前绩效评估,按照“立项必要性、投入经济性、绩效目标合理性、实施方案可行性和筹资合规性”论证其“要不要”,以评估结果作为申请预算的必备要件,强化预算编制的科学性、精准性和有效性。
第二,坚持预算执行绩效监控,着力考察“准不准”。切实贯彻“谁支出、谁负责”方针,完善国库预算资金调度管理,开展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动态“双监控”,对偏离年初政策绩效目标的,要查找问题症结并及时纠正。要跟踪重大政策、项目绩效运行动态,精准、精细项目进度和绩效拨款。严格责任约束和激励约束机制,对挤占挪用、损失浪费的严格终身责任追究。
第三,坚持决算全面开展评价,着力“好不好”。当前,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决算,政策和项目决算等评价尚未全面推开。部门决算、单位决算受制于年初预算绩效目标缺失,部门单位整体绩效评价公式化、模板化尤为突出。因此,应进一步强化政策和项目评价,并着力在“好不好”上下功夫。
五、规范重大政策、项目评价,抓住“牛鼻子"
第一,注重政策的事前绩效评估。根据党的二十大确定的战略目标和阶段性任务,对各行业、各领域、各层级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事前要按照绩效评价流程开展预评估,特别是要对政策的风险等级、脆弱性、环境影响外溢性、预算能力、吸收和利用指数、经济成本和可持续性等,作为关键核心指标加以评估。
第二,夯实项目绩效指标设计基础。根据财政部核心指标框架体系,考虑到所有政策最终以项目为载体来体现,项目绩效评价指标重点应包括成本指标、产出指标、效益指标和满意度指标四类一级指标。其中,成本绩效指标作为一个崭新的评价工具,目前仅局限在基建工程、大型修缮、政府采购类项目,按照成本绩效管理实践需求,在基本支出中的公用支出事务和项目支出也应实施成本绩效管理。
第三,强化评价的独立性、客观性和公正性。选择第三方机构参与绩效评价是强化绩效评价独立性、客观性、公正性的重要途径。加快推进公共政策和项目评价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改变由预算部门和单位承担评价经费做法,创新在财政统筹下委托第三方机构参与绩效管理,在各级政府预算中单独核定绩效评价经费,可保证评价结果客观公正,最大限度规避道德风险。
“我们在人民大会堂现场,邀请部分全国政协委员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又是一年春来时,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今日隆重开幕。来自34个界别的21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齐聚首都共商国是。他们中的8位,走上首场“委员通道”,回答来自媒体的提问。
与此前“屏对屏”隔空提问交流的形式不同,时隔三年,如今政协委员再度和记者“面对面”。有的谈党史学习教育,有的谈国产大飞机“家族”,有的谈基层卫生体系建设,记者开门见山抛出疑问,委员专业解答回应关切。现场的问答互动干货满满,尽展履职风采。
“委员通道”自2018年诞生后一直延续,彰显中国开放自信的形象,体现清新有序的会风。
从“屏对屏”到“面对面”,“委员通道”上小小的细节,变的是具体形式,不变的则是履职为民的初心使命。这条“通道”,见证了政协委员咨政建言的奋斗历程,是全国两会备受瞩目的活动,也是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
从“屏对屏”到“面对面”的,还不止是委员与记者。五年来,全国政协推进工作创新,高度重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赋能政协履职,开展网络议政、远程协商、视频调研,创建委员履职平台,先后开设主题议政群144个、发言9.1万余人次,网上提案提交率92.17%。从这些数字中不难看出,借助“屏对屏”,委员“不受时空限制履职”变为可能。
开幕首日,在进会场前和出会场后,大会堂里不少委员在热烈讨论着。他们中有些是连任的“老朋友”,也有的是新任的“新面孔”。齐聚北京,让不少此前一起网络议政、远程协商的“群友”“网友”线下见面,充分交流。他们带着来自工厂车间、田间地头的基层经验和调研成果,面对面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
有意思的是,“面对面”之后,“屏对屏”也还在继续。
人民大会堂里,中外记者用摄像机、手机等设备,实时向全球传递这场盛会的最新情况;大会堂外的台阶上、各委员驻地里,网络直播、视频采访也热闹非凡,委员们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两会的精神带回去、传出去。
“屏对屏”,可以提升实效,拓展了委员参与、提升了履职效率。“面对面”,能激发干劲,促进参政议政良性循环、落到实处。线上线下相结合,“屏对屏”与“面对面”相互激发,让意见充分表达,让共识广泛凝聚,人民政协事业展现新气象新面貌,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新贡献。
“两会时间”刚开始,期待更多丰富互动、精彩表达,激扬集思广益谋发展、凝聚共识开新局的精气神,蹿厉奋发、埋头苦干、勇毅前行,汇聚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
—颗葡萄、一朵棉花、一根碳纤维都与产业紧密相连,一个产业,就像一粒种子,一旦入土,就有可能长出一棵大树,而从一棵大树到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则需要我们精心培育好产业集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集群建设是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也是我区以“八大产业集群”为抓手,建设具有XX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应有之义,我们要发挥好产业集群的“森林效应”,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XX贡献。
集群发展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一企带一链,一链成一片”既是形成产业集群的主要途径,也是产业以集群之力,求聚能之效的前提条件。让产业集群发挥“森林效应”,就是要发挥产业集群的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协同效应,这不仅关系到企业做优做强,
“小树变大树”,更关系到不同产业间良性互动,促进“一枝独秀”变成“产业森林”,不断增强产业生命力、创新力、竞争力。
XX在产业发展上不断深耕,着力打造“八大产业集群”,这是我区发展优势和资源禀赋决定的,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当前,XX形成若干产业集群已具备物质基础和条件。据数据显示,2022年,XX粮食连续7年实现丰产增产,棉花总产在全国占比超过90%,果品产量超过
1300万吨;2022年油气当量达到6310万吨、位居全国第一;工业硅、多晶硅产量位居全国首位;已探明煤炭资源量4500亿吨,占全国第二位……在此基础上,XX特色优势产业完全可以“串珠成链”“由线及面”,在天山南北培育出郁郁葱葱的“产业森林”。目前,一个个聚焦“八大产业集群”的重大项目已全面铺开,正以延链补链强链之势,加速推进产业集群成长。
产业集群并不是简单的物理上的拼接,而是产业供需关系、合作关系、竞争关系的有机协同,是一种化学反应,只有让产业耦合更加紧密、衔接更加有机,才能创造更大的产业效能,更有利于应对市场之变。这就需要XX在“八大产业集群”建设进程中,把“质量”作为重中之重,以创新驱动增强集群内生动力,让创新成为优化产业结构、构建良好集群生态的核心因素;也要不断释放资源优势、深挖区域比较优势,把“特色优势”作为产业“建群”的“基石”和“磁力”,让产业集群之“特”真正成为产业发展之“优”的有力保证。
春归大地,正是产业发展的大好时光。无论是产业兴疆,还是乡村振兴;无论是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还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产业强起来、链起来、聚起来都显得至关重要。不断厚培“产业森林”茁壮成长的沃土,加速产业集群成长,就能让一片片“产业森林”成为致富宝藏、发展源头,更好地造福XX各族群众。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坚持以法治引领和护航高质量发展、大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这是广大人民群众和经营主体的共同期待,也是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话题。
***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法治思维、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调控和治理经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坚持推动经济发展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依法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恪守契约精神,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开局之年,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要进一步发挥好良法善治功能,坚持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动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厉行法治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必须用好法治这个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有代表提出健全劳务外包相关法规和权益保障机制等建议,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鼓与呼。有委员建议从法治层面加大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坚定企业创新发展的决心和信心。无论是优化营商环境、提振发展信心,还是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都需要锻造法律重器、夯实法治根基。事实证明,法治化环境最能聚人聚财、最有利于发展,法治化沃土最能盛开创新创造的经济之花。
宏观调控、深化改革离不开法治的引领与护航。一方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必须依法而行,要依法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实施调控、化解风险。另一方面,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放管服”改革必须筑牢法治屏障,要以法治方式进行有效的市场监管,在法治框架内调整、优化各类经营主体的利益关系。越是风高浪急,越要依法依规应对挑战、抵御风险、克服阻力、解决矛盾,从而不断增强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
“法者,治之端也。”凝聚共识、汇聚合力,在法治轨道上推动高质量发展,在高质量发展中健全法治,我们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巩固好、拓展好经济回升态势,努力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我们在人民大会堂现场,邀请部分全国政协委员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又是一年春来时,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今日隆重开幕。来自34个界别的21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齐聚首都共商国是。他们中的8位,走上首场“委员通道”,回答来自媒体的提问。
与此前“屏对屏”隔空提问交流的形式不同,时隔三年,如今政协委员再度和记者“面对面”。有的谈党史学习教育,有的谈国产大飞机“家族”,有的谈基层卫生体系建设,记者开门见山抛出疑问,委员专业解答回应关切。现场的问答互动干货满满,尽展履职风采。
“委员通道”自2018年诞生后一直延续,彰显中国开放自信的形象,体现清新有序的会风。
从“屏对屏”到“面对面”,“委员通道”上小小的细节,变的是具体形式,不变的则是履职为民的初心使命。这条“通道”,见证了政协委员咨政建言的奋斗历程,是全国两会备受瞩目的活动,也是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
从“屏对屏”到“面对面”的,还不止是委员与记者。五年来,全国政协推进工作创新,高度重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赋能政协履职,开展网络议政、远程协商、视频调研,创建委员履职平台,先后开设主题议政群144个、发言9.1万余人次,网上提案提交率92.17%。从这些数字中不难看出,借助“屏对屏”,委员“不受时空限制履职”变为可能。
开幕首日,在进会场前和出会场后,大会堂里不少委员在热烈讨论着。他们中有些是连任的“老朋友”,也有的是新任的“新面孔”。齐聚北京,让不少此前一起网络议政、远程协商的“群友”“网友”线下见面,充分交流。他们带着来自工厂车间、田间地头的基层经验和调研成果,面对面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
有意思的是,“面对面”之后,“屏对屏”也还在继续。
人民大会堂里,中外记者用摄像机、手机等设备,实时向全球传递这场盛会的最新情况;大会堂外的台阶上、各委员驻地里,网络直播、视频采访也热闹非凡,委员们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两会的精神带回去、传出去。
“屏对屏”,可以提升实效,拓展了委员参与、提升了履职效率。“面对面”,能激发干劲,促进参政议政良性循环、落到实处。线上线下相结合,“屏对屏”与“面对面”相互激发,让意见充分表达,让共识广泛凝聚,人民政协事业展现新气象新面貌,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新贡献。
“两会时间”刚开始,期待更多丰富互动、精彩表达,激扬集思广益谋发展、凝聚共识开新局的精气神,蹿厉奋发、埋头苦干、勇毅前行,汇聚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
一、增速5%:释放推动经济整体好转的积极信号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5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亮出2023年我国发展主要预期目标。这一目标高于去年3%的实际增速,释放出推动经济实现整体好转、回归潜在增长率的积极信号。
保持5%左右的增速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好局起好步的要求。党的二十大明确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目前虽然我国经济总量跃上120万亿元台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两年保持在1.2万美元以上,但仍处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抓牢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必须在提高质量效益基础上保持合理经济增长。
保持5%左右的经济增速,是开局之年稳经济强信心的需要,也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需要。经济增长目标是一个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展现经济运行方向。保持合理增速能够改善民生福祉,提高居民收入和企业利润,有利于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提振发展信心。
保持5%左右的经济增速,更要实现质的有效提升。要坚持以质取胜,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实现新征程的良好开局。要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大力增强质量意识,视质量为生命,以高质量为追求。
保持5%左右的经济增速,我国具备实现这一目标的条件和可能。尽管受疫情冲击,我国在过去三年仍实现了4.5%的平均增速,远高于1.8%的世界平均水平。随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今年以来,我国经济景气水平明显回升。多家国际机构在下调全球增长预期的同时,纷纷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这充分表明,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当前具备合理增长的条件。5%左右的增速目标设定和现阶段经济增长的潜力相适应,今年完全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将潜力化为实绩,完成年度目标。
保持5%左右的经济增长速度,需要为此付出努力。我们要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砥砺前行,奋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二、新增就业1200万:传递稳增长保民生的坚定决心
就业事关千家万户生计,是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关键支撑。政府工作报告将今年城镇新增就业预期目标设置为1200万人左右,把解决群众就业问题放在突出位置,是稳经济惠民生的重要部署。
今年城镇新增就业预期目标的设置基于现实。今年以来,随着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就业形势持续回暖,但我国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存在。今年需要在城镇就业的新成长劳动力1662万人,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1158万人,规模均创近年新高;同时劳动者的技能素养与岗位需求存在落差,结构性矛盾也比较突出,促进就业的任务更加繁重。
在经济运行依然面临复杂形势的背景下,今年的就业增长预期目标较去年有所提高,体现对民生的高度关切,更透出稳增长的坚强决心。各地各部门要着力落实落细各项就业优先政策,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扩大就业容量,切实把这个民生头等大事抓好。
稳企业才能稳就业。量大面广的各类经营主体是稳经济的微细胞、稳就业的主力军。要进一步调整优化助企纾困政策,加强对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稳岗扩岗倾斜支持,为经营主体带来“及时雨”,也让劳动者吃下“定心丸”。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农民工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促进青年等重点群体就业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这次两会代表委员们讨论的焦点。要坚持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方向,拓展各类企业、城乡基层等就业机会,创造人尽其才的空间,为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特别是脱贫人口等重点群体广开就业门路,着力兜牢困难人员的民生底线。
解决就业问题,根本要靠发展,把经济蛋糕做大,把就业蛋糕做大。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为就业长期稳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创新创业浪潮中,新的就业增长点也不断涌现。随着社会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积聚增强,各项稳就业、保就业政策落地见效,我国就业形势有望持续保持稳定。
三、3%:稳物价就是稳民生
物价关系经济运行,影响百姓生活。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定在3%左右,这一预期目标充分考虑影响物价的各种潜在因素,留有一定余地,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有利于增进做好保供稳价工作的决心和信心。
相对于全球高通胀的形势,物价涨幅定为3%左右,尤为难得。物价涨幅长期控制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为宏观政策调控留足空间,可以有效支撑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去年以来,我国精准把握政策保供稳价力度,物价始终运行在合理区间,为稳住经济大盘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1月份,国内物价保持平稳运行,CPI同比上涨2.1%,大幅低于美国6.4%.英国10.1%的涨幅,继续成为全球物价的重要“稳定o
受输入性通胀、翘尾等因素影响,今年物价上涨压力仍然存在,但从供给基本面看,我国物价保持平稳运行具有坚实基础。粮食生产连续丰收,大豆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开局良好,生猪产能合理充裕,蔬菜在田面积和水产品产量稳中有增,工业和服务业市场供给充足,基础能源保障有力,保供稳价体系进一步健全。开年以来,各地各部门积极落实中央部署,统筹做好保供稳价,如农业农村部启动春季田间管理技术大培训,保障粮油稳产增产;宁夏、安徽等多地加强市场价格监测分析预警等,保障重要民生商品供应充足、储备充实,市场价格平稳有序。
市场经济条件下物价受供求关系影响较大,有时会出现一定波动。我国经济韧性强、市场空间大、政策工具箱丰富,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科学把握政策力度、节奏和重点,不搞“大水漫灌”,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具备较为完备的调控体系、丰富的实践经验、有效应对市场价格异常波动的能力。
物价涨幅3%,这个数字不简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升价格调控能力和水平,以供应稳保障价格稳、以价格稳促进供应稳,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保持物价总体稳定。
根据《中共XXX委组织部关于认真组织召开2022年度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会和开展民主评议党员的通知》文件要求,按照市直属机关工委有关工作部署,为提高市委组织部党支部2022年度组织生活会质量,党支部认真制定会议方案,扎实组织理论学习,进行周密布置,强化责任分工,为
开好2022年度专题组织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接到市直机关工委相关通知后,市委组织部党支部立即召开了支委会,组织支委班子成员传达学习《中共XXX市委组织部关于认真组织召开2022年度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会和开展民主评议党员的通知》文件精神,统一了支委成员的思想认识,对相关工作进行责任分工,对本次组织生活会的相关主题、前期筹备工作事项、会议程序步骤、相关事项要求等工作进行进一步明确规定,同时明确由党支部书记XXX同志负责牵头抓总,副书记XXX同志负责协调调度,党支部支委成员XXX、XXX具体负责抓好各项工作。
二、认真学习、夯实基础
党支部紧扣会议主题,突出组织生活的政治性、严肃性、规范性,通过召开党小组学习会、党员大会集中学习研讨、集中观看二十大会议视频学习资料等方式,深入学习了党的二十大报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汇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等,集中研读了党章、组织工作条例、纪律处分条例等重要党内法规制度,切实做到防止会议主题跑偏走样,不断增强全体支部成员参加组织生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后续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等工作打下了坚强的思想基础。
三、广开言路,听取意见
党支部班子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采取“走下去、请进来”,通过“自己找、群众提、上级点、互相帮、集体议”等方式,综合运用各种载体,广泛听取意见,认真查摆问题。一是召开了组织生活会会前征求意见建议座谈会,听取党员群众对机关党支部班子和班子个人的意见和建议;二是向各科室、全部党员干部、群众发放征求意见表,征求他们对机关党支部班子和班子个人的意见建议;三是党支部书记带领支委班子深入帮扶的基层党组织征求基层一线组工干部、党员群众意见和建议。党支部通过多渠道广泛征求广大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先后共收集对党支部班子和班子个人意见和建议共XX条,其中对支委班子意见XX条,对支委成员个人的意见XX条,为找准领导班子存在的突出问题打下了基础。
四、坦诚相见,深入谈心
按照“三必谈”要求,市委组织部党支部书记与支委委员进行了谈心交流,委员之间、委员与党员群众做到了普遍谈心。同时,班子成员还深入基层主动找基层干部、党员群众谈心,认认真真谈思想、谈工作、谈学习、谈生活,确保整个谈话氛围严肃又生活活泼。在谈心谈话中,大家坚持坦诚相见,一针见血,围绕问题,畅所欲言。通过深入开展谈心活动,大家相互增进了理解,达成了共识,增进了团结,确保全体党员自觉做到理论上成熟、政治上坚定、思想上清醒,行动上自觉,不断提高政治敏锐力和政治鉴别力。
五、坚持标准,对照检查
按照市直属机关工委要求,党支部班子和全体党员干部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主动查找真问题、找准问题、找实问题。其中,党支部班子对会前各项材料进行了集中审议,讨论对照检查材料,对班子对照检查材料进行了修改完善。在撰写个人对照检查材料时,支委班子成员统一思想,大家都本着“宁可写过,不可隐匿”的原则,紧密联系自己思想、学习、工作、成长经历、对外交往等方面,自己动手认真撰写,多次进行修改完善。
经过前期的积极筹备,会前各个工作环节目前均已准备就绪,已充分具备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的条件,敬请市直机关工委督导组领导提出宝贵意见。
目录 2023年“两会”热评汇编 (13篇) 目录 “两会“式民主生动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独特优势评论 【两会快评】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关注并读懂“年轻人关切两会乃这种趋势两会评论区 两会热评XX: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推动财政政策加力提效 两会热评“屏对屏乃“面对面”履职为民初心不变 两会热评发挥好产业集群的“森林效应”。 两会热评:以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 热评两会“屏对屏乃“面对面”履职为民初心不变 热评两会从预期目标看开局之年发展的“质"与“量” 市委组织部2022年度组织生活会准备情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