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XX大党课: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的中国智慧和大国担当
***总书记在党的XX大报告中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并向全球宣示中国人民愿同世界人民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极具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中国话语,也是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国际话语。展现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构建体现的大国智慧,分析西方霸权霸道霸凌的话语困境,探讨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接受认同的提升路径,对于提高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彰显大国担当的中国智慧
天下情怀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脉深处,国际担当镌刻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中。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华民族“协和万邦”“天下为公”“天人合一”等思想精华高度契合,与中国共产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等话语理念一脉相承,旨在创造人类共同的美好未来,是面向全人类的中国话语表达,深刻体现了中国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旷达胸襟和使命担当。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内含天下情怀。中华民族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无比璀璨的文明,“天下”“和合”“大同”等重要思想观念蕴含着深厚的天下情怀和家国梦想,印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基因之中,滋养着中华儿女的精神世界,影响着中华儿女的行为处事。“协和万邦”“天下为公”“和而不同”“天人合一”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和思想精粹,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话语的产生奠定了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成为共建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和友好家园的鲜亮底色。协和万邦彰显了中华民族爱好和平、希冀安全的美好愿景,是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行为方式。“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尚书·尧典》)通过协调实现人民之间的和睦相处,达成各诸侯国之间的和平、和谐,这是尧便深谙的治世之道。“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一直追求和传承的理念,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王称霸的基因。”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向往,是中华民族延续数千年的精神追求。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构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与协和万邦的内涵一脉相承。天下为公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进步、共同繁荣的济世情怀,是中华民族始终坚守的价值追求。早在春秋时期孔子便对理想社会——大同社会的图景进行了天才式的描绘,“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礼运》)在孔子看来,大道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天下为公是大同社会的根本遵循,选贤与能和讲信修睦乃为人、识人、用人的根本标准。“同”指代的是不同性质事物间的聚合关系,其目标并非世界各国时刻保持一致,也并非全世界人民同一化、绝对化,而是平等互利的发展。天下为公、天下大同超越国家、民族等个体性差异,追求公平、正义、发展,与人类命运共同体追求共同繁荣的目标高度契合。和而不同昭示着中华民族尊重差异、包容互鉴的博大胸怀,是中华民族长期坚持的精神遵循。“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礼记·中庸》)“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万事万物皆有其道,共存于世间又保持着各自的特点,保存和尊重差异,和谐共存,进而促成整体的生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以一种制度代替另一种制度,不是以一种文明代替另一种文明,而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每个国家的制度、每个民族的文明,因其生长地域和历史发展趋势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性,尊重差异性,享受多样性,和谐共生,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开放包容的崇高目标一脉相通。天人合一展现出中华民族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哲学智慧,是中华民族始终如一的思维方式。“以类合之,天人一也。”(《春秋繁露·阴阳义》)中华民族自古便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强调天人合一、和合共生。气候变暖、环境污染等全球性生态问题正在困扰着世界各国,任何国家都无法独自承受生态系统崩溃带来的灾难。“面对全球环境治理前所未有的困难,国际社会要以前所未有的雄心和行动,勇于担当,勠力同心,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坚持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积极应对全球性生态问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清洁美丽的生态发展思想相契合。
2.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尽显国际担当。中国共产党既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回望奋斗历程,无论弱小还是强大,无论顺境还是逆境,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宽广的国际视野和博大的世界关怀回应时代关切和呼唤,在全球视野下谋划中国和世界的发展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世界和平事业话语主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话语阐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话语概括,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尽显大党的世界情怀和责任担当。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为世界和平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以巨大的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东方主战场,为这场正义之战的最终胜利和人类和平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胜利的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中流砥柱作用的发挥,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在抗日战争中引领方向、制定战略、凝聚民心,另一方面在国际社会提出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捍卫世界和平与正义的话语主张,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抗日战争的胜利既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又昭示了中国共产党为世界谋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担当。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促进国际友好合作,有力维护了世界和平稳定。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提出国家间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此后该原则成为了国际关系和国际法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所有国家主权一律平等、反对任何国家垄断国际事务为核心,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捍卫国家主权和独立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为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和平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及国际争端开辟了崭新道路,有力维护了广大发展中国家权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初期国际关系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是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话语表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博大胸襟与国际情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倡导和谐世界理念,有力维护了世界的发展。改革开放之初,***根据时代特征变化,指明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两者均为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此外,***还提出了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这一具有国际意义的倡议。江泽民在科学研判世界大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该倡议,提出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指明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应该反映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和共同利益。进入新世纪,***立足全球视野提出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和谐世界战略构想的提出,再一次向世界表明了中国爱好和平、追求正义的负责任大国形象,也体现了中国为人类作贡献的决心。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和谐世界理念等话语的提出,再一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全球视野和大党情怀。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前途前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深邃的历史视野和宽阔的世界眼光,深入思考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创新话语,强调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绿色低碳,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为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的提出,既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更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国际担当的深刻彰显。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遭受话语霸权的现实困境
人类是安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并非空洞的话语,也不是虚假的口号,而是为构建美好世界提出的切实有用的中国方案。然而,人类命运共同体仍旧遭受着西方传统思维的围困和现有逻辑的诬陷。
1.西方传统思维的话语围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过去五百年内主导着世界秩序方案的制定和决策,主导着人类前途命运,在此期间,西方传统的资本中心主义逻辑、二元对立思维、普世价值理念等深刻影响着西方世界及其跟随者的主张和行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的提出与资本逐利等西方传统逻辑相违背,遭到其话语围困。资本主义社会体系最根本的逻辑出发点是资本,资本的本质是剥削,资本的目的是利润最大化。资本具有极强的扩张性特点,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少数国家对世界的主宰都是在资本积累、财富增长下产生的。资本中心主义主导下的世界崇尚“丛林法则”,奉行极端利己主义。为实现最原始的资本积累,资产阶级用武力掠夺殖民地,屠杀土著居民,贩卖黑人奴隶,给他们带来了深重的苦难。为维系经济上的强势地位,“布雷顿森林体系”“马歇尔计划”等应运而生,同时,金融制裁也成为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拿手好菜”。资本不仅支配着经济权力,还影响着资本主义国家对生态治理的态度和行为。资本的扩张性是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的元凶,对资本的追逐致使资本家无限地掠夺自然资源,肆意破坏,造成生态危机。与此同时,对资本的无限追逐致使没有资本家原意承担生态破坏后的治理工作,生态环境由此不断恶化。在资本这一根本逻辑的影响下,资本主义国家为牟取自身利益可以牺牲、侵犯其他任何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将世界各国利益与命运紧密相连,但受“资本中心主义”思维局限性和狭隘性的影响,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美好话语难以引起西方共鸣。西方信奉的宗教神学属于二元论思维,作为现实主体的人屈从于上帝管辖,两者对立而存在;号称西方“第一哲学”的形而上学也属于典型的二元论思维,其最终导致的是现实世界与本体世界的二分和对立。由此西方文明基因中存在强烈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强调差异和矛盾,认定一方的发展必须以另一方的灭亡为存在基础。国强必霸、修昔底德陷阱等国与国关系认知的荒诞逻辑便是二元对立思维方式的产物。从近现代葡萄牙、荷兰等西方国家崛起的历史经验看,国强必霸看似合乎其理,实质上是资本无限贪婪的结果。直至今日,西方世界对国与国关系的认知还停留在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之中,中国的快速发展在其眼中便是国强必霸的前兆,中国的强国之路必然遭遇修昔底德陷阱。即使人类命运共同体基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世界主题,以真正的人类共同利益为出发点,强调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也很难消解西方世界二元对立思维模式下国强必霸等逻辑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语驳斥。普世价值是西方世界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观美化的产物,属于典型的西方发达国家意识形态强势话语。“普世价值”将现实的个人从具体的社会关系中剥离出来,以自由、民主、平等、人权、博爱等为核心,将理性视作现存事物的衡量尺度,由此得到“抽象的共性”。西方发达国家倚仗自身在世界话语领域的绝对实力强势输出普世价值,自由、民主、人权的虚假外衣迷惑了诸多国家和民族。“普世”并未实现“普适”,普世价值自身便存在着逻辑矛盾和漏洞,其真实目的在于实现西方强国的资本扩张和对他国的压制,其代表的仅仅是西方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和资本主义的国家利益。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出与西方普世价值完全不同的价值追求,这一中国新话语的出现必然遭到普世价值的话语围困。
2.西方现有逻辑的话语诬陷。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提出至今,中国持续发力,通过推动中国发展给世界创造更多机遇,通过深化自身探索给世界分享更多经验,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全球合作抗疫等实践不断走深走实,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和支持。西方国家将发展迅速的中国视作巨大威胁,并不断以新的概念如中国的“马歇尔计划”“中国责任论”等来污名化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及其实践。“一带一路”倡议是联通中国与世界的重要桥梁,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从2013年至今,“一带一路”倡议已经走过了近十个年头,中国已与149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沿线国家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这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为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注入了强大动力。然而,某些西方国家将“一带一路”倡议认定为中国的“马歇尔计划”,污蔑其为中国殖民计划的跳板。“马歇尔计划”是二战后美国推出的助力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战后复兴、对抗苏联等共产主义国家的计划,其主要内容是美国对西欧提供物质资源、货币、劳务援助和政治支持,“马歇尔计划”附加了严苛的政治条件,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某些西方国家将“一带一路”倡议视作中国的“马歇尔计划”,污蔑“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全球扩张的幌子。这些论调在国际社会的传播是对中国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及其实践的误读和诋毁,对其传播带来了消极影响。新冠肺炎疫情因其传染速度之快、传播范围之广演变成为了全球公共卫生事件,对全人类健康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中国为全球抗疫作出的巨大努力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中国迅速决断,在极力控制本国疫情蔓延的同时,第一时间向国际社会分享疫情信息,向国际社会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提供防疫物资,派遣抗疫医疗队,组织专家跨国视频会议,毫无保留地分享抗疫经验,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在2021年全球健康峰会上更是宣布中国将在未来三年内再提供30亿美元国际援助以支持发展中国家抗疫和恢复经济社会发展等五项支持全球团结抗疫的具体措施,呼吁世界各国携手并肩,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共同守护人类健康美好未来。中国的有力行动为全球抗疫争取了宝贵时间,为人类健康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实践在应对全球公共卫生危机时的重要作用得到了彰显。然而,某些西方国家诬陷中国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的“责任”,一来试图在经济层面谋求不当利益,要求无偿征收中国海外投资;二来试图在政治层面逃避其防控疫情不力责任,将责任转嫁给中国;三来试图在国际层面牵头削弱中国在国际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中国责任论”试图抹杀中国在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重要贡献,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的攻击和责难。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贡献世界发展的中国力量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顺应世界历史大势提出的新话语、新表达,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话语抓手,是展现可信、可爱、可敬中国形象的有效载体,但其在现实发展中面对西方的话语围困和诬陷,效能发挥程度大打折扣。突破西方话语桎梏,夯实学术话语基础,强化国际传播,提升国际社会的接受认同,是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构建的有效举措,进而助推其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1.构建成熟的学术话语支撑。一个国家国际话语权实质上反映出这个国家在国际社会权力结构中的影响力,当前国际话语权格局仍处在“西强我弱”的状态。弱者若要从强权者施加的压迫性话语及思想中解放出来,就必须争取有自己的语言、言论、写作和叙述。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提升国际话语权的代表性话语,但为避免沦为表层话语,其理论阐释仍需加强。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增强学术自觉和学术自信,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成熟的学术话语支撑,有利于丰富其理论阐释力,提升其国际价值认同。学术自觉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学术话语打造的重要品质,要求清晰深刻地反思自身话语缺陷,同时对西方话语问题有深刻认知。“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当代构建议题意味着开启一种积极的自觉,即对于自身学术话语体系的反省性的自觉,这种自觉实具有批评性特点,它要求批评性地检讨当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话语。长期以来,中国大量使用西方创建的学术术语和评判标准,致使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在学术、学科体系中受制于人,在国际上的声音还比较小,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尴尬境地。面对这样的困境,哲学社会科学界应在深刻了解自身缺陷的前提下做好中国特色学术话语的建构。哲学社会科学界必须设法破解西方话语的陷阱,尽最大努力消除其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的不良影响。我国在国际社会遭受的“中国威胁论”“债务陷阱”等话语指责和攻击,很大程度是由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话语先发优势导致的。对此,我们必须向国际社会指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话语的霸权性、揭示其行动与言论相矛盾的地方,跳出其话语陷阱。摆脱对西方学术话语的过度依赖,跳出西方学术话语的逻辑陷阱,破除西方学术话语桎梏,是打造成熟学术话语的基本自觉。当然,西方知识界几百年来在神话缔造方面成绩斐然,其中有不少值得哲学社会科学界借鉴的地方,如其精巧的设计,精确的衔接,要彻底破除这一神话,需要精细一些操作,不能野蛮拆迁。学术自信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学术话语打造的重要品质,要求哲学社会科学界熟练运用已有的话语资源,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概念界定和理论阐释,突出中国学术话语的价值和内涵。话语资源是打造成熟学术话语的思想源泉和重要依据,人类命运共同体学术话语的资源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理论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的历史资源和新时代以来伟大变革的实践资源等。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闪烁着真理的耀眼光芒,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准确把握了三大历史阶段不同形式的共同体,在价值遵循和目标指向等方面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中华上下五千年,先辈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丰厚的智慧结晶,“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亲仁善邻”等理念历久弥新,在当今世界交往中仍旧适用,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学术话语构建提供了丰厚的文明基因。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积累的胸怀天下的宝贵经验,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学术话语构建提供了充分的历史基础。新时代,战胜的一系列风险挑战考验,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就,贡献的解决诸多人类共同问题的中国智慧、方案和力量,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学术话语构建造提供了丰富的实践资源。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至今具备强大的人才储备基础,为打造成熟学术话语提供了人才支撑。充分运用和挖掘这些话语资源,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进行系统的学术阐释,为其奠定成熟的学术话语基础。
2.塑造强大的国际传播能力。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很大程度上仍是“他塑”而非“自塑”,信息流进流出的“逆差”、中国真实形象和西方主观印象的“反差”、软实力和硬实力的“落差”情况依旧存在,要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加快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让全世界都能听到并听清中国声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良好话语建设同样需要加强中国国际传播能力,从传播主体和传播方式两者入手,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塑造强大的国际传播能力支撑,提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传播效能,进一步提高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话语主体是话语传播的主力军,扩展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传播的话语主体,提升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传播的话语合力,是提升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力量的重要一环。当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话语传播中,领导人讲话、政府部门和官方媒体宣传是主要方式,这种以官方为主的传播方式具有明显的优势和不足。官方赋予的身份地位可以确保信息具备公信力和传播价值,增强国际传播的量级,但官方为主的话语主体一定程度削弱了“田野中国”和“乡土社会”的话语生命力。为此,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语传播需要进一步丰富话语主体,如发挥各类国际组织、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学术机构乃至海外华人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国际传播中的积极作用,使其更接地气,更具渗透力。事实上,各类非官方话语主体的作用发挥并不意味着弱化官方话语主体的作用,而是要实现两类话语主体的协同配合,提升其融合度,从而最大程度发挥两者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国际传播中的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