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专题党课稿
坚定不移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 全党专题党课稿同志们:
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党的理论创新,并坚持用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指导实践。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时,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是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再一次凸显了党的建设的历史传统,反映了理论武装的持之以恒。总结历史经验,用好理论武装这一党的建设法宝,对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征程上排除各种思想干扰、统一认识、统一步调,坚定不移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的逻辑意义
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体系中,思想建设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坚持以先进思想为指导,用科学理论来武装,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加强自身建设始终坚持的根本原则,也是中国共产党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的实践要求。
(一)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根本原则
马克思恩格斯建党学说是在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创建和发展中形成的。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理论武装”这一概念,却非常看重思想理论的功能与价值,把思想理论的先进性视为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条件之一,指出无产阶级政党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的基础”,指明共产党在理论方面的特征与优势是“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马克思、恩格斯从没有把自己的理论视为不可更改的教条,而是看作指导无产阶级斗争解放的思想武器,是为人类科学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的一种方法,并因此而强调理论应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对于理论的作用,马克思、恩格斯特别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但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哲学可以被无产阶级当作精神武器来解放自己,深刻阐明了理论武装的极端重要性。
列宁同样高度重视党的思想建设,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建党学说的基础上,结合俄国革命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新观点、新论断,对中国共产党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列宁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指导作用,认为布尔什维主义是在“最坚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产生的”,而马克思主义是俄国革命者饱经苦难找到的唯一正确的革命理论,提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为使先进的思想理论被掌握和运用,列宁鲜明提出了灌输理论,强调通过灌输的方式,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化为人们的思想观念,成为人们实践过程的指导力量。为了增强理论武装的效果,列宁总结了一系列思想理论武装的原则和方法,包括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育内容的完整性原则、对象的层次性原则等,也包括方法上的说理引导、榜样影响、调查研究、实践锻炼等。
应当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理论武装的思想主张,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提供了有益指导,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总体建设发展确立了基本原则,为中国共产党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的历史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思想理论支持。
(二)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是新时代新征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迫切要求
“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两个行”是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要论断,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自信,内在地反映了用创新理论武装全党的理论意蕴。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供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人类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则把马克思主义的根深深地扎在中国的土壤中,使中国在上下求索中掌握了解决自身问题的理论密钥,为中国摆脱苦难、追赶时代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引,使党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能够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牢牢掌握住历史发展的主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能够发生伟大变革,根本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的守正创新,在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确指导,在于党的创新理论对全党的武装,在于全党不断增强的思想自觉、理论自觉,进而不断增强的行动自觉。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党的二十大全面回顾了过去五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伟大实践,深刻总结了新时代所发生的伟大变革,发出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发的号令,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全局,面对新的不确定因素的日益增加,面对发展过程中新的挑战的不断呈现,要完成新征程新使命,亟须全党坚守政治定力,以永不懈怠的精神应对挑战、抵御风险、攻坚克难,亟须全党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形成坚不可摧的奋斗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讲,党的思想建设不可缺少,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一刻都不能停歇,只能加紧不能松懈。只有加强理论武装,引导和教育全党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以科学的思维方式深入研究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正确回应中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才能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团结统一,凝聚起同心奋进的磅礴力量;才能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续推进理论创新,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
(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使命、永葆先进本色的根本保障
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中国共产党人确立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基础上的,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点亮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光芒,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觉醒。中国共产党人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中国,把中国的发展与时代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探索中,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一系列理论成果,以思想理论上的先进性夯实了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理论基础,同时以思想理论的武装铸就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坚定信念。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着眼于党的长远发展,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装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引导全党不忘来时路,坚定走好前行路,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历史责任担当起来,把共产党员的先锋形象彰显出来,把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形成了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良好局面。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在新的历史征程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保持先进本色,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也是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理论源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创新发展的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是中国共产党人守初心、担使命、保本色的重要保障。为此,加强新时代党的思想建设,就要根据不断变化的实践要求和时代特征继续推进理论创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彰显科学理论的时代活力,同时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滋养初心,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觉悟和思想境界,增强全党践行历史使命的政治自觉,不断提高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二、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的历史实践
中国共产党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的历程,是与思想建党、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历程联系在一起的。在百余年历史发展中,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列主义建党原则同中国共产党建设实践相结合,开创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新路,形成了以思想建党为基础、与理论创新相伴随的理论武装优势,为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和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为中国共产党的百余年辉煌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指引和理论支撑。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开创思想建党中开启创新理论武装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工人阶级人数很少,农民小资产阶级占绝大多数。大革命失败后,党把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武装之路。如何保持党在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纯洁性,进而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成为当时党的建设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作出积极探索。1928年11月,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明确地提出了“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问题,强调“我们感觉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若不给以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其趋向是会要错误的”。1929年12月,党召开了古田会议,通过了《古田会议决议》,把思想建设摆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上,首先强调纠正党内错误思想,确立政治观念没有错误为入党首要条件,要求把党内思想教育作为最为迫切的任务之一,提出“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的论断,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思想建党的理论和原则。1935年瓦窑堡会议通过《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明确指出吸收新党员应该注意到社会成分,但不是主要的标准;“党不惧怕非无产阶级党员政治水平的不一致,党用共产主义教育去保证提高他们到先锋队的地位”,“应该使党变为一个共产主义的熔炉”。这些论述进一步丰富了古田会议确定的思想建党原则,将全党对思想建党内涵的认识提到了新的高度。
1937年7月,发生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如何在抗战的大环境中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再次成为党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为了克服党内的非无产阶级思想,也为了解决党内长期存在的教条主义,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第一次向全党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战略任务。1941年,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报告,为全党整风做了重要的思想准备。1942年,毛泽东先后作《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讲演,明确了整风的内容和任务。到1945年4月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建党以后特别是党的六届四中全会至遵义会议前党的历史经验教训进行了实事求是的总结,促进全党尤其是党的高级干部对中国民主革命基本问题的认识达到了一致,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思想自觉进一步增强。延安整风整体提高了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克服了长期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指示神圣化和绝对化的错误倾向,推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达到了空前团结与统一,为夺取抗日战争及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延安整风打下的坚实基础上,党的七大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有了重大创新和发展。也是在党的七大上,刘少奇概括总结了“毛泽东同志的建党路线”,即“首先着重在思想上、政治上进行建设,同时也在组织上进行建设”的建党路线,使中国共产党即使在工人成分还不占大多数时,“也能够建成并已经建成一个工人阶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经过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总结,从思想上建党、从理论上教育全党的格局得以建立。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在保持政治警醒中加强创新理论武装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党的地位、环境的变化使党内成员的思想意识发生了变化,党的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已经预见到可能发生的问题,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经得起执政的考验。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着重提出执政条件下党的建设的重大课题,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领导”,这个时期,党员数量迅速增加,新党员思想作风不纯、老党员居功自傲,官僚主义、命令主义等问题突出。为解决党内问题、保持党组织的纯洁性,1950年5月,党中央发出《关于在全党全军开展整风运动的指示》,要求严格整顿全党的作风,包括思想作风。195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关于整顿党的基层组织的决议》要求对全体党员进行共产党员标准八项条件教育,强调这是“每个共产党员所应该和必须具有的条件”,提出为克服“党在组织上和思想上的不纯洁的现象。……党必须认真地、谨慎地‘对于我们党的组织有计划、有准备、有领导地进行一次普遍的整理’”。这次整党还和“三反”运动结合起来,查处了刘青山、张子善等贪污典型案件,给全党上了一次生动的、影响深远的廉政教育课。
为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全党武装和社会宣传,1951年5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一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提出“用马列主义的思想原则在全国范围内和全体规模上教育人民,是我们党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任务”,要求在党员、党外积极分子中间及社会上进行马列主义基本理论的宣传教育,加强党对人民群众的思想引领,正确开展思想斗争。根据党中央的要求,报纸、出版社、广播、电影、学校及其他文化教育机构,开始向社会各界人民群众大力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共产党的各项主张。之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开始公开印刷出版,《毛泽东选集》第一至三卷也出版发行,在党员、干部、知识分子和社会各界人民群众中形成了理论学习热潮,这些举措对于提高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准、促进人民群众思想转变起到了积极作用。也是在这个时期,面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课题,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集中体现在毛泽东所作的《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报告和讲话中,推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的“第二次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探索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面向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领导改革创新中推动创新理论武装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为“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彻底扭转十年内乱造成的严重局面”,1978年6月,***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号召“拨乱反正,打破精神枷锁,使我们的思想来个大解放”。一场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在全党全社会展开,成为正本清源、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同年12月13日,***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式上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为推进改革开放,党不仅恢复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还于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统一了全党的思想认识,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基础条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在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时代课题作出了重大理论回应,创立了***理论;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根据新的变化要求不断创新发展,加深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有了丰硕理论果实和思想结晶。
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给党员提出的新要求,以及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党员思想观念带来的冲击与影响,针对不同阶段反映出来的突出问题,先后组织开展了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等集中性学习教育,并把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同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改善紧密结合起来,确保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在强化理论认识、增强政治信念、提高思想觉悟的同时,推动和实现思想理论教育成果与实践成果的有机统一,使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在内容丰富的同时,在理论武装的方式方法上也有了创新发展。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强化创新理论武装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置身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立足于国际国内两个大局,面对党的建设一度宽松软所带来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党员在理想信念、政治定力等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作风建设为切入点,在高压反腐中确立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任务,在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中突出强调党员干部对理想信念的坚定,对初心使命的坚守和践行。从2013年开始,党中央面向全党先后开展了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2015年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2016年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2019年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2021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等等。每一次教育都采取学习理论、听取意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等环节步骤,形成“学”“做”“改”环环相扣的党内集中教育新路径。
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处在一个重大的历史节点上,“两个大局”的紧密交织,迫切要求中国共产党人思考和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时代课题。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对时代课题作出一系列理论回应,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全新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各级党组织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深入推动理论学习。“学习强国”平台的开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的出版,《***谈治国理政》第一、二、三、四卷的发行,“三会一课”中以党的创新理论为重点的内容安排,以及其他多种形式学习活动的开展,都使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不断走深、走实、走心,思想理论的威力在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
持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并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是对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思想理论建设的历史总结,也是对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特色优势的更加完整的概括,更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规律的科学揭示。
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的经验启示
纵观中国共产党的百余年历史,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已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传统,所积累的经验对于推进新时代党的思想建设、提高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的水平,具有深刻的历史启示。
(一)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开辟党的理论创新的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和精神旗帜。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其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从毛泽东思想,到***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再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历史经验表明,马克思主义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根本遵循,一刻也不能放弃;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客观需要,一刻也不能停止。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只有以更加宽阔的眼界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从而不断丰富用创新理论武装全党的内容,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二)必须坚持理论创新与理论武装紧密相随,促进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的实践转化
在党的思想建设历程中,理论武装从来都是与党的理论创新相伴随的。理论创新是理论武装的前提,理论武装则是理论创新的实践转化条件。没有理论武装,理论创新的实践价值难以体现。从古田会议确立思想建党原则,到延安时期开展的整风运动,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都充分证明且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论方面的创造力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进行理论武装所展现的强大思想引领力。历史经验表明,理论创新只有通过理论武装转化到实践中,才能释放出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总书记指出:“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这也就意味着新时代坚持用创新理论武装全党,必须学深悟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其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引导党员更加自觉地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学会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增强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切实推进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三)必须坚持理论武装与制度治党有机结合,巩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的成效
理论武装旨在通过思想理论教育帮助广大党员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坚定理想信念,打扫思想灰尘,补足精神之“钙”,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进而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通过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引导党员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善于运用科学理论改造世界。制度治党旨在通过制度的制定与完善,调整党内关系,规范党员言行,发挥刚性约束功效。理论武装为党的事业发展提供内生动力和思想自觉,制度治党则把党的思想理论主张以规章制度体现出来,在规章制度的长期运用中形成习惯意识和行为。***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理论是灵魂,制度建设是保障”。这一论断既是对理论武装和制度治党关系的阐明,也是对党的历史经验的总结。回顾党的百余年历史,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全面从严治党,深刻反映了理论武装与制度治党相辅相成、彼此不可缺少的关系,充分表明只有同时同向发力,才能发挥出彼此的最大效能。
(四)必须坚持形式方法的历史继承与时代创新,充分发挥用创新理论武装全党的作用
形式方法是为内容服务的,恰当的形式方法有助于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有助于质量的保证和提升。建党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理论武装的形式非常丰富。从建党期间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创办马克思主义刊物、街头分发传单,到党成立后办工人补习学校、农民运动讲习所;从苏区创办苏维埃大学、红军大学等学校来宣传马克思主义,到延安整风开展集中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从执政后的党内整风整党运动,到改革开放以来的各种专题教育,包括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主题教育,都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理论武装在方式和手段上的创新变化,具有时代性,富有灵活性,更有针对性。从报刊、电台、电视台等传统媒体发展到移动终端等新兴媒体,反映了党的理论宣传和思想教育的载体更全面、更立体。历史经验表明,理论武装的形式与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勇于在继承中创新,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应当看到,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党在理论武装的方式方法上有了不少特色和优势,但面对新时代新特点新要求,还需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进一步拓展思路、善于总结、勇于实践,继续探求更多新的方式方法,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党的创新理论更加入脑入心,使党能够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人心,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理论支持。
目录 坚定不移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 全党专题党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