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篇关于三农工作重点范文汇编

关于三农工作重点范文汇编 (10篇)

关于三农工作重点范文汇编

(10篇)

篇1

根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工作会议部署,今年我省“三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定》和省委《实施意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和“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以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为主线,围绕“稳粮食、促增收、强基础、保民生”的要求,加大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强化惠农政策,加快改革创新,千方百计保证我省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为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努力在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上取得新突破,在新农村建设上取得新进展。

(一)以贯彻落实省委《实施意见》为抓手,着力在强化农村改革发展的合力上取得新进展。以中央《决定》和省委《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为契机,努力形成各方合力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浓厚氛围。一是要切实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宣传舆论工具,加强对中央《决定》和省委《实施意见》精神的宣传,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领会中央和省委文件精神。从去年12月起由省委组织部、省农办和省委党校一起对全省1200名乡镇党委书记分4批进行集中培训。同时,要抽调人员分赴农村开展宣讲活动,真正把中央和省委文件精神迅速传送到农民群众手里。二是切实明确职能分工。以最快的速度把《实施意见》逐条分解给省级各个部门,督促各级各有关部门根据分工抓紧制订好阶段性目标任务和实际工作方案。三是推动各级各有关部门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台好有关配套政策。省里要重点抓好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加快流转推进土地规模经营、促进农村宅基地整理开发、农村金融体系建设、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培育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扶持山区经济发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等方面的政策调研,并就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等方面积极稳妥地开展试点,在试点的基础上出台单项性政策文件。

(二)以促进农民创业就业为抓手,着力在拓展农民增收门路上取得新进展。围绕到2012年全省农民收入要达到11000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得到有效遏止的目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的投入,以更大的力度来推进农民创业创新和就业增收。一是加大有关政策的研究和扶持力度。充分运用好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信贷政策,在改善农业农村发展环境、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选取一些投资项目,以有效拉动内需、刺激农村消费和增加农民收入。在刺激农村消费需求方面,今年中央进一步加大对农机购置的补贴并积极推动家电下乡(今年中央对农机补贴的专项资金将从去年的40亿元增加到100亿元),我省既要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同时也要根据实际采取一些具体措施。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进一步加大农村宅基地整理的力度,以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探索集体经济发展的新途径;进一步加大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优化农业农村发展环境,直接促进农民增收就业。在农民创业就业的服务方面,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农民的信息、金融、技术等服务,特别是会同人行落实好县域银行存款的70%用于“三农”的规定。在财政投入方面,要围绕重点工作和薄弱环节,广泛运用财政贴息的办法,来引导农民和社会资金投向“三农”,特别要借鉴工业的做法,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把工商企业贴息政策延伸到农业有关项目。目前考虑至少可覆盖4个方面:农产品加工业,优势特色农产品、水产品、林产品等开发项目,包括休闲观光农业在内的农家乐项目,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贷款项目等。二是全面拓展农民创业的领域。把发展现代农业、家庭工业、来料加工、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农村社区服务业作为推动农民创业就业的新领域。当前尤其要把大力推进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作为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来抓,把推进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与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很好地结合起来,以村庄整治带动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加快发展。三是继续推动农民创业方式转变。根据当前农民创业环境的变化,积极鼓励农民通过联合和合作的方式开展创业,鼓励农村能人“二次创业”和“走出去”创业。加强对农村中小企业财税支持,扶持农村中小企业加快成长。四是要全面提升农民创业就业的能力。实施农村成人“双证制”教育,大力开展先进实用技能和公民素质教育。开展灵活培训,探索项目化培训、网络远程培训等多样化培训,努力提升农民培训的实用性、针对性和时效性。

(三)以培育农业经营主体为抓手,着力在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上取得新进展。从我省已全面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实际出发,切实加大现代农业的建设力度。一是要大力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落实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相关政策。加紧制定实好促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政策,鼓励农户以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加快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尤其要积极鼓励工商企业投资现代农业,加强对青年农民、生产能手、合作社社长等的培训,为促进土地加快向规模经营集中创造条件。二是深入推进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体系建设。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充分利用我省优势自然资源,做大做强有比较优势的10大农业主导产业,再建设一批特色农业强县强镇强村。实施低质低价农产品提升工程,加大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使优质安全农产品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把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和推进农业多功能化作为战略重点来抓,扶持发展一批加工型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着力形成农业三次产业联动发展的新格局。三是着力加快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设。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全方位推进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有效整合农业科技资源和农产品检测资源,促进农科教与产学研相结合,全面实行责任农技员制度,充分发挥责任农技员在农技推广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作用。抓好“三位一体”农业服务平台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健全协调推进机制,使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和信用合作成为服务农民的重要平台。四是全面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今年水利投资要达到230亿元,5年内将达到1100亿元,到2012年全面完成钱塘江等主要江河309公里干堤建设任务。实施1000万亩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加快推进农业中低产田改造、渔业和气象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防灾减灾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以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为抓手,着力在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上取得新进展。按照城乡“一盘棋”和新型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的要求,以更大力度、在更大范围全面推进以中心镇和中心村为载体的农村新社区建设,使全省城乡人口和村庄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一是进一步完善统筹城乡建设规划。科学编制和完善城乡建设规划和农村社区建设规划,严格规划实施。在中心镇规划区建设一批新型农民居住小区;搞好中心村规划布局,引导农村人口向中心镇和中心村集聚。并结合我省低丘缓坡资源量大面广的特点,会同有关部门和市、县(市区)探索开展缓坡村落建设的思路。二是积极推进投入机制创新。在充分利用国家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的有利时机,会同省发改委等有关部门与中央有关项目对接,争取中央有关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项目的资金支持,并要求省级今后几年用于村庄整理和下山搬迁专项资金提前到以后两年增加使用。三是加快推进村庄整治建设。全面完成4000个待整治村的建设任务,提升1000个已整治村的生活污水治理水平,新增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农户96万户,垃圾收集处理的行政村覆盖面提高到80%以上,新增卫生厕所58万户,新增村内主干道路6500公里以上,提升全省村庄绿化水平,并探索建立农村道路和村庄环境维护的长效机制。四是加快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推进城市公共服务加快向农村社区延伸,大力发展农村社区服务组织,理顺和健全农村社区管理服务体制,建设一批设施完善、功能完备的服务中心。

三农工作重点篇2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县委农村工作暨脱贫攻坚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议及省、市党委农村工作暨脱贫攻坚工作会议、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19年农业农村工作和脱贫攻坚工作,对标对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分析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研究部署今年“三农”工作。刚才,XX同志对2019年农业农村工作作了很好的总结,对今年的工作进行了详细地安排部署,任务明确、措施到位,我完全同意,请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再强调8点要求。

一要坚决提高政治站位。省、市党委农村工作会议对做好今年“三农”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指出了具体的措施。昨天,市委召开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专门研究了XX村的脱贫攻坚方案,XX书记对做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做了进一步的安排。我们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省党委、市委的明确要求上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力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二要坚决完成“四查四补”。前期,XX、XX同志带领县扶贫办、XX乡等部门对查损、查漏、查短、查弱等“查”的工作做了一些工作,基本摸清了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务工就业、扶贫企业复工复产等方面,“查”的工作一定要自觉查、主动查、严格查,再细致、再全面,把问题找全、把漏洞找准。查找问题不是目的,关键是要整改落实,就是要做好“补”的工作,要做到即知即改、即查即补,发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各相关责任单位要坚决扛起责任,对查找出的问题,严格对照中央“六个精准”要求,严格对照“两不愁三保障”标准,既不能拔高也不能降低,实事求是、客观准确的“补”到位。

三要坚决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三保障”方面,经过两年的时间,我们有了一定的基础,现在要做的就是要进一步筑牢夯实,各责任单位要抢抓时间、细化措施,把各项工作赶到前、落到位。这里我想重点强调一下“两不愁”的工作,关键就是要把因户因人施策精准落实到位。在制定XX村脱贫攻坚方案时,我们就提出了因户因人施策的要求,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更是要把“精准”二字贯穿到全过程、各环节。对未脱贫的XX户X人,要对症下药、量体裁衣,逐人拿出脱贫计划,逐一落实扶贫措施,对有劳动能力的要组织务工到位,充分运用好扶贫车间、养殖园区、组织外出务工等有效途径,实现稳定增收;对身患疾病、残疾或失能人员要兜底保障到位,做到应保尽保;对建档立卡户要帮扶到位,及时协调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确保这X户X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如期脱贫;对已脱贫的X户X人,特别是去年刚刚脱贫出列的X户X人,不仅要“扶上马”更要“送一程”,要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政策举措稳定,持续跟进各项扶贫措施,把疫情的影响降到最低,巩固好脱贫成效。

对所有X户X人建档立卡户的情况,X乡、县扶贫办心中要有“一笔账”,确保一户不漏、一人不落全部达到现行脱贫标准,坚决攻克贫困最后的堡垒。对脱贫基础不牢靠的监测户和不在建档立卡范围内的边缘户,要加强重点监测、跟踪监测,每季度核实一次,一旦发现返贫、新增贫困人口要及时纳入、跟上措施,确保脱贫漏评率、错退率、贫困发生率均符合国家标准,对处在返贫线上、存在返贫风险的人口,要继续实行精准帮扶,助推他们实现稳定脱贫。

四要坚决补齐全面小康短板。当前,中央和省、市都在启动编制“十四五”规划,各涉农单位要吃透上情、把握县情、掌握下情,紧跟国家政策方向,抓住用好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国家支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政策机遇。要大力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继续抓好美丽小城镇、美丽村庄建设,完成X、X、X墩美丽小城镇续建项目,建成X个美丽村庄。昨天召开的市委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上,XX书记专门对做好XX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提出了要求,农业农村局、住建、自然资源等部门要认真抓好落实。要着力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

这次抗击疫情不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更是对乡村治理能力的一次严峻考验。总的来说,各乡镇充分发挥网格化社会治理作用,做细做实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举措,平稳完成了阶段性考验。但也要看到,在农村社会治理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和薄弱环节。县委政法委、各乡镇要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以创建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试点为抓手,选好选准治理试点,构建党领导下的更加健全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统筹推进扫黑除恶、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宗教事务管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等各项工作,不断增强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五要坚决拓宽农民收入渠道。“钱袋子”鼓不鼓,收入有没有上去,始终是衡量全面小康最关键、最有说服力的指标。去年,我们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在省位列第一位,但从我们自身来看,农民人均收入的绝对值还不高,距离一些兄弟县区还有一定差距。产业发展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我县现有的农业产业有着突出特色和良好发展前景,我们要坚持质量导向、科技兴农,依托优势发展饲草、食用菌等种植业,进一步完善枸杞、脱水菜等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着力发展休闲食品、保健品加工产业,扩大市场规模和品牌效应。一定要把创建省领先的农产品

加工基地作为我们的目标,紧紧抓住绿色农产品加工科技产业园的发展势头,立足特色优势主导产业打造农业全产业链,让产业园区成为带动特色农业发展最有力的动力和支撑,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推动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带动增加农民的经营性收入。要牢牢抓住务工就业这个主渠道。各乡镇要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积极稳妥有序组织农民返工,组织带动农民参与项目、工程建设。就业创业部门,要立足我县用工实际,加强与企业沟通对接,开展精准化、订单式职业技能培训,因岗培训、因人培训,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同时,也要积极引导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支持外出务工人员带回理念、带回见识、带回技术、带回市场,带动发展。要牢牢抓住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这个增长极。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既然是改革就要改出成效,这个成效就是老百姓的钱袋子到底鼓没鼓,村集体经济到底强没强起来,一定要因地制宜、因村制宜、精准施策,把路子找准,找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突破点”,选准发展路径、选好增收项目。

六要坚决扛稳责任担当。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强化做好“三农”工作的责任担当,层层传压力、层层压实责任、层层担当作为。各乡镇党委书记要把乡村振兴作为“一把手”工程,把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充分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职责;分管负责同志要抓好具体工作落实。各部门、各单位都要关注农村、关心农业、关爱农民,把支持服务农业农村发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对上级党委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对县委和政府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要坚决落实,不打折扣,要加强统筹协调、密切配合,强化资金、项目、人员等要素的支持供给,把有限的资源集中起来,重点投向、集中攻坚、补齐短板。

七要坚决筑牢战斗堡垒。基层组织是乡村振兴的“主心骨”,农村基层党组织强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行不行,直接关系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好不好。要着力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不断提高新时代党领导农村工作能力和水平,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的实际成效。组织部门要强化重视和支持“三农”工作的鲜明导向,真正在干部配备、要素配置等方面主动向农村倾斜、向脱贫攻坚聚焦。要大力实施“三大三强”和“两个带头人”工程,完善县级领导包抓乡镇和县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包村制度,深入实施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等方面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断把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年轻人才吸引到农村基层党组织中来。要全面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党委备案管理制度,建立村“两委”成员县级联审常态化机制。按照“建强先进支部、扩大中间支部、提升后进支部”要求,常态化开展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工作,推进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提升。

八要坚决建好“三农”工作队伍。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三农”工作者而言责任更重、压力更大、要求更高,更加需要我们的“三农”工作队伍做到全面过硬。懂农业,就是要有“真本事”,体现的是专业水平,要深入开展农民素质提升行动,实施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工程、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能力提升工程,着力培养懂政策懂技术的“行家”、懂市场懂营销的“大拿”、懂经营懂管理的“高手”。爱农村,就是要为乡村谋振兴,体现的是使命担当,要安身安心安业,耐心搞好服务,绝不能怕吃苦受不了、怕吃亏忍不了、怕吃劲扛不了。爱农民,就是要为农民谋幸福,体现的是初心情怀,要真心谋利益、真心办实事,经常听农民的“心里话”、经常点群众的“当局迷”、经常帮百姓的“挠头事”,积极为农业农村发展集众智汇众力。

三农工作重点篇3

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刘殿民作了重要讲话。刘殿民指出,要认清形势,切实增强“三农”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十一五”期间,辽源市农村经济基础进一步增强,农村产业全面发展,农村民生不断改善,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做好“十二五”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农业农村工作还面临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等现实问题。因此,要切实增强“三农”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确保全面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

刘殿民强调,要明确思路,加大措施,切实抓好“三农”工作。今后一个时期辽源市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三化统筹”、“三个转型”和“三动并举”的战略思想,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为重点,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县域经济增强、农村和谐稳定四个目标,突出发展五大产业,着力实施工程,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按照上述总体要求,要全力抓好七项重点工作。一是强力推进“三化”统筹;二是积极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三是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四是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五是切实提高农民收入和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六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七是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刘殿民要求,要加强领导,强化“三农”工作的责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将之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直接抓,做到工作上重点支持,政策和资金上重点倾斜,干部配备上重点加强。建立体现“三农”工作绩效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把粮食生产、农民增收、县域经济、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等任务目标作为考核县区党政领导班子和相关部门领导班子绩效的重要内容,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创造性开展好“三农”工作。

副市长王顺军在会议上作了工作报告。他指出,要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县域经济增强和农村和谐稳定四个目标,突出发展优质粮食产业、精品畜牧业、高效园艺特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绿色食品产业等五大产业,着力实施粮食生产跃升工程、畜牧业扩能升级工程、高效特产提速工程、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工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农民增收致富工程、农业科技创新工程、新农村建设提升工程等工程,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关于做好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王顺军指出,今年是“十二五”开局年,做好今年农业农村工作,对于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各项任务目标至关重要。今年发展目标是:粮食生产正常年景下实现28亿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900元。肉、蛋、奶总产量分别增长13%、14%和11%,实现畜牧业产值49.5亿元。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产量38万吨。梅花鹿发展到21万只,柞蚕发展到1230把。具体工作要着力抓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民增收、加快推进县域经济提升晋位、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农村改革等“六个推进”。

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王顺军指出,要把水利作为全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加快推进防洪抗旱体系、水资源开发保护体系、农田水利保障体系、城乡供水保障体系、水利管理体系建设,力争通过5~10年的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重点抓好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完成水毁工程修复重建、提高城乡供水保障能力、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全力做好抗旱防汛工作、深化水利改革、认真谋划水利建设项目等八项工作。

三农工作重点篇4

我们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各级关于进一步加强“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起点,适应新形势,瞄准新目标,增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进一步理清思路、抢抓机遇、攻坚克难、狠抓落实,努力推动全区农业农村工作实现新突破。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工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理清思路,明确工作目标。

2011年是实施“黄”、“蓝”两大国家战略的关键一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将紧紧围绕“黄”、“蓝”两大国家战略和“十二五”规划,以农业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继续推动农业由分散布局向规模化、基地化、园区化转变,由低端向高端高质高效转变,由注重一产向一二三产业一体化发展转变,加快建设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全面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在新起点上实现新跨越。要立足发展节水农业和高效种养业,全力抓好“一带两园四基地”建设,一带就是依托我区西部黄河故道流域,打造高效生态农业产业观光带;两园就是建设黄**海洋经济产业园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四基地就是建设绿色有机冬枣标准化生产基地、优质海参养殖基地、大闸蟹养殖基地、现代畜牧业基地。在稳定粮棉生产的基础上,优化产业结构,优先发展高效种植业、渔业、畜牧业,强化科技和物质的投入与支撑作用,使传统产业做强、特色产业做大、新型产业做高。力争2011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8.7亿元,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9217元,增长13%;粮食总产量达到2.75万吨,增长5%;棉花总产量达到3.3万吨(皮棉),增长40%。

二、突出重点,狠抓工作落实。

为实现2011年农业工作的总体目标,着力抓好以下七项农业重点工作:

(一)全面提升农民科技素质,增加农民收入。

一是要积极争取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建设项目;

二是要积极抓好职业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1660人,新型农民创业培训100人,农村骨干技术人员综合培训200人,抓好6处农民科技培训基地规范化建设。抓好镇、街道农技服务中心建设;

三是要抓好科技兴农工作。继续深入实施引进、试验、示范、繁育与推广工程,有重点地筛选、引进、推广农业新技术和农业新品种,年内抓好棉花防早衰、棉花深松深耕、配方施肥技术、食用菌种植技术等10项实用新技术推广工作;

四是要抓好农业龙头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年内建设2处市级企业研发中心;五是要提高非农收入在农民纯收入中的比例。积极转变农业内部结构,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幅度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等非农收入在农民收入中所占比重,力争达到50%以上。

(二)加大监督管理力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一是要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站建设。完成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站”建设任务,各镇、街道检测网点能开展日常工作,并实现数据网络上传;

二是要加大农产品监测力度。除上级例行检测抽检外,本区内对农产品生产基地、各农贸市场、大超市例行检测每月不少于一次,对主要农资市场、超市健全日常检测制度,在胜大、银座超市实行农产品准入制度;

三是进一步加大放心蔬菜基地建设。全区新建放心蔬菜生产基地2处以上,并有1处列为市级放心蔬菜基地;

四是进一步加大“三品”认证工作力度。组织修订农产品质量标准或生产技术规程,进一步完善全区农产品标准体系,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年内新增“三品”认证农产品10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8个,绿色食品2个;

五是加强对农资市场的整治力度。进一步落实农资监管责任,层层签订监管责任书,实行高毒农药定点销售制度,对化学投入品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强化农资市场源头治理。

(三)狠抓农业产业化提升,打造黄河三角洲现代农业示范区。

一是要建设高标准农业示范园区。区级重点建设以新户镇以北、**镇为主的现代渔业示范区,以**镇、济军基地为主的现代畜牧业示范区,沿两条老黄河故道建设绿色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各镇、街道建设1处农业示范园,每个镇、街道选择30%的村按照“一村一品”的要求建设1处示范片;

二是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狠抓大项目带动。年内召开银企对接会议2次以上,新增区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全区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76家。重点调度10个企业改扩建项目,其中5个被列为市级重点调度项目;

三是要引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依托优势产业带、产业基地和特色产品村,着力培育壮大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产品规模化和标准化水平,年内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0家,重点培育8家市级示范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20家;

四是要积极做好品牌创建工作。围绕绿色有机冬枣标准化生产基地、优质海参养殖基地、大闸蟹养殖基地、现代畜牧业基地四大特色基地建设,继续抓好黄**优势农产品品牌建设,重点在产品包装、文化创意、广告宣传等方面进行挖掘。年内。新增注册产品10个,新增省知名商标1个,著名商标1个;

五是实施重大项目攻坚,狠抓招商引资工作。围绕主导产业和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突出抓好专业招商和产业招商,确保年内完成过亿元项目2个,到位固定资产3亿元,以引进大型农业龙头企业来促进我区农业产业化升级。

(四)抓好农业基础保障工作,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一是实施粮棉高产示范创建工程。在稳定粮食、棉花面积的基础上,着力提高单产和品质,建立十亩高产攻关田、百亩高产示范方、千亩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各1处,辐射带动1万亩;

二是着力推进“三网”绿化工程。重点抓好农田林网、干线路域、骨干水系、示范区和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建设,加快城乡结合部绿化,推进“三网”绿化上档次上水平。完成年度计划任务,争取市以上资金1500万元以上;

三是着力提高耕地质量。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建立耕地质量动态监测预警和作物施肥信息查询系统;

四是着力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创新优化农机化发展方式。新增各类先进适用环保大型农业机械80台,农机总动力达到21.6万千瓦,深耕面积1万亩;五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重点发展蔬菜、食用菌、花卉等,年内新增落实面积2000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500亩,食用菌6万平米,花卉6万平米。

(五)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一是要深化实施土地流转工作。进一步完善区、镇(街道)土地流转中心建设,并着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年内新增流转土地1万亩;

二是要深化实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年内完成4个村(六合三义合村、义和北大屋村、新户南六合村等)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并全面推进落实;

三是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加强对强农惠农专项资金的监管,确保强农惠农资金安全,确保人民群众得到实惠;

四是重点抓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认真抓好农民减负工作,确保减负工作在全市位列前茅;

五是积极开展“三争”工作。紧紧抓住国家实施黄河三角洲开发战略和中央、省、市加大对“三农”支持力度的重要机遇,进一步加大政策、资金、项目争取和落实力度,除抓好政策保险、粮补等政策落实外,争取不少于200万元以上的项目10个;六是着力抓好统筹城乡发展工作。贯彻落实省、市、区农村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六个统筹”的要求,加强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统筹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

(六)抓好现代新兴农业拓展工作,积极培育农村新兴产业。

一是要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结合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注重提升园区服务能力和标准,年内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发展到8处;

二是要加强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做好区农业局门户网站维护工作,建立农技服务热线,整合区镇两级农技专家力量,建设一支由专家、农技人员和信息员组成的多层次服务队伍,负责对各类涉农问题进行网上或热线解答、咨询服务,根据需要进行现场指导;

三是要实施农村生态家园建设。进一步加大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治理力度,切实抓好以农业病虫害防治为主的植保工作。抓好循环农业示范推广工作,重点打造1个循环农业示范园区。组织农业科技和工程技术人员开展农村沼气“大培训、大回访”活动。切实抓好生态家园示范村建设,在全区筛选经济基础条件好、农民积极性高、靠近中心城区或中心镇、能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的10个自然村进行生态家园示范村建设;

四是大力发展生物质产业。充分利用秸秆等农村丰富的生物质资源,鼓励和扶持企业、个人生产秸秆可再生能源、秸秆材料、秸秆饲料、秸秆有机肥、秸秆微生物,促进秸秆产业发展。

(七)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切实做到工作提质提效。今年继续将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当作农业工作的生命线来抓,认真贯彻执行区委、区政府印发的《关于以执行力建设为核心深化机关效能提升行动的实施方案》,通过加强重点工作效能督查,扎实开展“治庸、治懒、治散”专项行动,大力改进机关作风,规范执法行为,深化党务政务公开等,不断规范权力运行,积极维护群众利益,努力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通过制度建设,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强化督查考核,全面落实好各项工作任务,对重点工作每周调度2次,对机关考勤每周抽查2次。

三、强化措施,提高工作执行力。

(一)要增强责任感。当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半岛蓝色经济区相继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在我区交汇叠加,**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也为农业农村工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区农业局作为全区农业主管部门,担负的责任非常重大,任务非常艰巨,工作极为繁重。全局干部职工要进一步坚定信心,理清思路,明确责任,积极作为,乘势而上,努力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全区农业农村经济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二)要创新工作思路。没有典型,没有亮点,就没有说服力。要在突出特色、培育典型上下功夫,围绕农业示范园区、“三网”绿化等重点工作,创新指导方式,加大推进力度,力争抓出几项在全市叫得响的亮点工作。要充分发挥区农业局牵头部门的优势,提升境界,干出特色,干出水平。要注意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典型引路,带动农业农村工作整体上水平。

(三)要转变工作作风。农业农村工作具有很强的实效性,要结合我局正在开展的“以执行力建设为核心深化机关效能提升行动”,彻底杜绝“庸”、“懒”、“散”,切实转变工作作风,雷厉风行,及早着手,快速启动,进一步加快工作节奏,提升工作效率,全力以赴地推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三农工作重点篇5

一、认清形势,充分认识农业普查试点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市第二次农业普查是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开展的一次重大的市情市力、农情农力调查,对查清“三农”基本信息,正确掌握“三农”变化特征,为各级党委、政府研究制定“三农”政策、搞好农村发展规划提供可靠依据等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象这种全国性大规模的农业普查,每10年才组织一次,本次普查与10年前第一次普查相比,情况更复杂,任务更艰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涉及范围更广,调查工作量更大。我市要调查554个行政村、14.49万户农户、近49万人口。而且动员力量更多,培训任务更重。目前,全市仅聘请、培训村级普查指导员就超过1000人、普查员多达2000多人。二是普查内容多,技术要求更高。这次普查包括了农户家庭与人口特征、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和基础设施、农村居民迁移、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水平等10个方面信息583个指标,涵盖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其信息量之大,远远超过人口普查和经济普查。三是农村、农户和农民的情况复杂,工作难度更大。近10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10年,农村人口流动不断加快,消费结构不断改善,就业结构不断调整等问题,都需要通过这次农业普查来摸清。鉴于上述原因,我们要做好本次农业普查工作必须试点先行,探索一些成功的经验,分步推进。

农业普查试点工作是农业普查这一系统工程从工作计划、方案到实施的一次大练兵,是农业普查整体工作中一个关键环节,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试点的目的不在于完成试点工作的本身,而是要为全市农业普查工作探索成功的经验。要通过试点,探索和发现解决本次普点和难点问题的方法,以确保农业普查数据的质量。同时,要通过试点,锻炼和培育一批胜任农业普查业务的骨干力量。因此,搞好试点,以点带面,带动全局,可以为农业普查的全面展开起到示范引路作用。大家一定要齐心协力,上下联动,努力探索破解问题的方法,及时总结成功经验。

二、紧扣目标,确保综合试点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本次试点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涉及*镇两个村291户农户。为实现“熟悉方案、探索办法、发现问题、总结经验、锻炼队伍”的目的,必须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统一步调,扎实工作。具体要把握好“四个重”:

首先要重质量。质量问题是普查试点工作的重中之重。要进一步增强质量意识,并付诸行动,落到实处。质量控制要贯穿在方案制定、试点、实施到宣传动员的各个环节;要强化过程管理,严格按照方案规定,规范操作,不走样,不走过场;要制定严格的质量管理、控制和考核办法,落实数据质量责任追究制,积极构建系统全面、科学规范的质量控制体系,以确保整个农业普查数据的质量。

其次要重宣传。要采取多种形式和渠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舆论工具,加大宣传动员力度。一方面,为试点工作营造声势,最大限度地动员和组织各方面力量参与试点工作,使调查对象了解这次普查的意义、内容和要求,从而了解普查、理解普查、支持普查、配合普查,确保现场调查质量;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业普查宣传的有效方式,为正式普查宣传积累实践经验。

三要重协作。这次农业普查试点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工作难度大,参加试点人员来自全市各乡镇(街道),要全面统筹,整合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市农普办要加强领导,周密谋划,精心组织实施,及时解决普查工作存在的具体困难和实际问题,确保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各农业普查成员单位要紧密配合,切实履行好职责;*镇要切实承担起责任,动员各方力量,配合做好试点各项工作;普查指导员、普查员要积极工作,以饱满的工作热情,严格按要求完成各项任务。

四要重保障。试点工作的成败关键在于保障工作的好坏。市农普办要切实承担起试点责任,强化组织保障,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想方设法落实好试点经费,强化经费保障;要做好调查摸底、加强业务学习、编写好试点培训教材,强化业务保障;要选调业务过硬、经验丰富、作风严谨的同志组成试点工作队伍,重视普查员的选调和培训,强化人员保障;要尽可能为试点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全力以赴做好后勤保障,切实保证普查试点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三、精心组织,切实做好农业普查各项前期工作

现在离农业普查标准时点只有三个月左右时间。下阶段,我市将按照省和衢州市的统一部署,以试点为契机,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以高度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以严谨的科学态度,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迎难而上,一环一环地实施,一项一项地落实,一步一步地推进。具体要抓好五项工作。

一是要抓好组织领导。农业普查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普查工作的领导,为普查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特别是各级农普办的同志要勇于挑重担,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各项工作。各农业普查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把农业普查纳入本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积极配合市农普办开展工作,做到不推诿、不扯皮,主动配合、协同作战,齐心协力做好本次农业普查工作。

二是要抓好督促检查。为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市政府已将农业普查工作列入政府综合目标考核中。各乡镇(街道)也纷纷制定农业普查工作考核责任制,明确职责,责任到人。我们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市农普办要分片包干挂联各乡镇(街道),并与考核奖惩挂钩;乡镇由分片驻村干部督促联系村工作;村两委班子成员督促村民小组及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的工作。

三是要抓好基层基础。农业普查涉及农村千家万户,基层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普查质量。目前,我们市、乡、村三级已基本完成机构组建,下阶段要根据上级统一部署,把工作重心下移到乡镇、村级农普工作上来,重点抓好农普指导员和普查员的选调、培训及经费保障等工作,确保农业普查工作顺利推进。

四是要抓好业务培训。抓好业务工作是保证农业普查数据质量的根本。8月23日,国务院已经公布了《全国农业普查条例》。《全国农业普查条例》的出台,为科学、有效地组织实施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保障普查各项工作有序和顺利进行提供了法律保障。我们在组织好试点等工作的同时,要把工作重点放到业务学习上,认真学习《全国农业普查条例》和国家农业普查方案,全面掌握业务技能。

三农工作重点篇6

《农民日报》作为“三农”领域唯一一张中央级的综合报纸,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将充分发挥“三农”主流媒体“挑大梁”和“主力军”作用。党的十对“三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刊特约《农民日报》总编辑解读2013年“三农”报道风向标。

党的十奏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号角,规划了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指明了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十报告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提出了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部署了关于“三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这一系列新思想、新观念、新论断、新举措,进一步发展了党关于“三农”工作的指导思想与政策理念。这些要求和部署是在“三农”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更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三农”新闻宣传工作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农民日报》将充分发挥“三农”主流媒体“挑大梁”和“主力军”作用,用十精神统领新闻宣传工作,将学习宣传十精神作为新闻宣传的重中之重,主动设置议题,积极引导舆论,为推进农业农村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新闻媒体宣传贯彻十精神,首先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会议精神。十报告是一个纲领性文件,必须系统地学、统筹地学、融会贯通地学,不能人为地割裂开来学,不能仅仅就“三农”学“三农”,要将“三农”纳入到报告整体中来学习和思考,统筹全局,把握规律。

作为“三农”新闻宣传的主流媒体,我们要在全面掌握领会十精神的基础上,着力加深对十报告中有关“三农”工作要求部署的理解和把握,依循十明确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目标任务、工作部署,来深入分析和研究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新任务和新要求,积极探索新举措、新机制。

一定要科学认识、准确把握当前“三农”工作形势。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三农”工作进入了新一轮黄金发展期,粮食生产实现了“九连增”,农民收入实现了“九连快”,主要农产品供应充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村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实现重大突破。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满足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工业化、城镇化对农产品供应、劳动力和土地供给、农村消费增长的需求,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但是,当前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刻影响和激荡推动下,出现了许多阶段性、转折性、标志性、历史性的新情况、新变化。这些新现象体现的是深层次的结构性、趋势性变化,反映出农业农村自身的发展水平与运行机制、面临的环境与条件、肩负的任务与使命都发生了并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

媒体人必须正确认识这些变化,把握其发展规律,积极适应新期待、新要求,借势顺势而为,正确运用新闻规律、宣传规律和传播规律,牢牢掌握“三农”新闻宣传工作的主动权,切实推动全社会增强“三农”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促进、引导全社会关注、关爱、关心“三农”,为推动“三农”科学发展做好足够的舆论准备。

创新思路、拓宽视角、把握重点、提高能力,用十精神统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三农”新闻宣传工作

2013年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农民日报》将创新新闻宣传思路,拓宽新闻宣传视角,把握新闻宣传重点,提高新闻宣传能力,紧紧围绕十提出的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这个主题,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同步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尤其是要深化“走转改”精神,坚持新闻立报、特色立报、深度立报、服务立报,以“农民”为本,充分发挥智库专家和基层编委的作用,实施“开门办报”,通过选题主题化、采访集团化、报道专业化、宣传集约化——“四化”同步,全力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宣传主旋律。

整体考虑,2013年《农民日报》将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重点宣传工作:

一、持续做好十精神的新闻宣传工作是当前首要的政治责任。当前和今后的一段时间,宣传好十精神是《农民日报》首屈一指的政治责任。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好。按照的统—部署,《农民日报》在一版显著位置开设了“学习贯彻十·全面建成农村小康社会”“基层心声”专栏,在三版理论版开设了“学习十精神笔谈”专栏。“学习贯彻十·走进农业大市”专栏近期即将在一版开栏,重点报道农业大市在十精神指引下科学发展的新思路和新实践。这几个专栏将一直持续到2013年两会。

二、始终坚持把宣传好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作为全年报道工作的重中之重。十已给2013年和今后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确立了2013年经济发展的总基调,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即将召开,我们将把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贯穿到全年的“三农”新闻宣传报道之中,准确宣传“三农”政策,把党和政府关于加强“三农”工作、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措施,以农民的视角进行报道、阐释,让农民看得懂、用得上,从而把这些政策融入到生产、生活中,让政策的效力充分发挥。

三、始终坚持把宣传粮食生产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和农民增收工作放在全年新闻宣传工作的首位。2012年以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克服多重严峻挑战,粮食生产“九连增”和农民增收“九连快”。2013年《农民日报》宣传报道将继续把握好稳中求进总基调,紧紧围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千方百计扩大农民增收展开报道。全面报道“三农”好形势,尤其是在农业生产关键节点、重要时期,如春耕备耕、夏粮和秋粮生产、秋冬种以及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加强报道,做到长流水,不断线,为实现全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保持农业农村持续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四、大力加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和“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的主题宣传报道。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党对新形势下工农城乡关系的深刻认识,也是推进“三农”问题解决的总体思路和路径设计;而“四化同步”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现代化发展趋势,只有逐步实现“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化发展,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良性互动。《农民日报》将对在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先行先试、走在全国前列的重点省市(区)进行解剖式的典型报道,以期对全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经验或借鉴。

五、大力加强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典型宣传,进一步强化农业科技报道。党的十报告明确指出,要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这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四化同步”发展的必然要求。这指明了今后一段时间农业农村工作的方向。因此,《农民日报》将充分发挥这些新理论、新观点在实践中所取得经验的总结、推广、示范作用,大力挖掘各地的典型做法,推广各地的典型经验,推动实践的进一步发展成熟。同时,要加强科技在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报道,提高人们充分认识科技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

六、大力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社会民生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报道,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报道。新农村建设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新时期和新阶段呈现出新的特点,它将是城乡统筹发展的一个有效载体,是实现农村民生改善的主要阵地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窗口之一。《农民日报》将会组织人力大力加强新形势下新农村建设的报道,特别关注农村的民生改善,重点报道十报告的亮点之一——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情况等,适度报道各地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取得的新经验、好做法。

七、大力加强“三农”热点难点问题的引导和维护农民权益的新闻宣传报道。党的十报告指出,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强社会建设,农村是重点。当前,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从传统村落向复合型社区转变,社会矛盾在一定程度上较为突出和集中,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任务非常艰巨。作为“三农”领域的主流媒体,《农民日报》将会针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主动设置话题,正确引导舆论,疏导人们情绪,促进问题解决。报纸将会通过监督依法维护农民的各种权益,努力做到依法监督、合理监督、建设性监督,促进农民权益的理性回归和合理维护。

紧密结合十精神,坚决贯彻新一届中央关于新闻报道的各项规定,从机制上全力保障做好当前的“三农”新闻宣传工作

党的十提出,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上任伊始,又提出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这些新精神、新规定,对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三农”新闻宣传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农民日报》将建立健全必要的机制,全力做好当前的“三农”新闻宣传工作。

一、加强策划,用具有时代特征的主题宣传、典型报道提升报纸的引导力和影响力。“三农”是当今这个伟大时代的新闻富矿,我们要以敏锐的时代眼光发现报道线索、挖掘报道素材、提炼报道主题、丰富报道内涵,注重报道的新闻性、典型性,找准政策措施和农民利益的结合点,把政治家办报的要求体现到新闻采编的全过程。要善于用鲜活的事例、生动的画面、翔实的数据,把思想性、指导性同知识性、可读性结合起来,确保重点报道、重头文章有深度、有厚度、有宽度,能够形成声势,形成规模。报社还要发挥优势,进一步加强、完善编委会、编辑部门及编辑记者“三级策划”机制,继续坚持开门办报、开门策划的方针,加强《农民日报》专家智库、基层编委的建设和维护,及时吸纳“三农”领域理论和实践精英的研究和工作成果,提高本报的“三农”舆论引导能力和亲和力。

二、继续践行深化“走转改”精神,切实做到转作风、改文风。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新闻界进行的一项回归采访常态的活动。尤其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上任伊始,就提出要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必须要带头遵守执行,并在实践中贯彻落实好。深入农村基层采访就是《农民日报》编辑记者工作的常态。编辑记者要发现、报道的新闻在一线,报纸的报道对象、读者也在一线,这决定了编辑记者必须深入农民火热的生活,深入到农业农村生产的一线,去发现、去挖掘。为了更好地把触角深入到一线,现在报社建立了基层编委制度,在全国筛选了一百多个点作为报社的基层实践基地,每位编辑记者也已经确认了相对应的基层联系点,报社党委已经下发了全体编辑记者基层联系点的实施意见。现在从报社领导到每个编辑记者,除了常规采访外,每年最少有一周时间深入自己的乡村联系点,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进行乡村调查研究,并形成调研报告。而且,《农民日报》的新闻更加要在“短、小、新、实”上下工夫,突出报纸的新闻性、政策性和服务性。

三、坚持以农为本,更加突出《农民日报》的“三农”特色、为“农”本色。“农”是《农民日报》的本质特征,唯其姓“农”,报纸的报道才鲜活、才生动,才有泥土的气息、才有稻谷的芳香。《农民日报》会进一步强化读者意识,提高报纸大众化有效传播意识,主动说农民们的话、让农民们说话,刊登农民们说的话,在用心对接上下工夫;同时,会主动出击,重点关注涉农报道,从不同角度来关注农业、服务农民、报道农村。尤其是要强化深度报道、言论和舆论监督,关注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在加强舆论引导上下工夫;既要做好农业经济方面的宣传,同时也要加大关注农村民生方面的报道,在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在服务读者、增强传播效果上下工夫。

三农工作重点篇7

同志们:

经乡党委、政府研究决定,今天召开全乡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其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安排部署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全乡农业农村工作讲三个方面意见:

一、正确分析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2009年,全乡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各级党委1号文件精神,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全乡农业丰产丰收,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和谐稳定,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全乡农业总产值达2.8亿元,同比增长7.2%。农业增加值13315万元,同比增长3.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494元,同比增长20%。

(一)农业生产持续增长。粮油种植面积和产量实现增长。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5.33万亩(复种面积);粮食产量在夏粮较大幅度减产的情况下,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2.65万吨,人均占有粮食450公斤。油菜播种面积9980亩,产量1059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取得新进展。建成烟叶、魔芋、蔬菜、林果、药材等标准化板块基地8个,面积1万亩。烟叶种植面积达1.91万亩,完成收购量600万斤,烟农实现现金收入6600元,实现税收670万元,创历史最好水平。新发展关口葡萄、红心猕猴桃2000亩。畜牧产业持续稳步发展。全乡出栏生猪4.6万头,以“1350”、“150”为养殖模式,建万头养殖小区1处,千头养殖专业合作社1个,牧业收入实现0.94亿元,增长10%。

(二)农业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新发展。新增了家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巩固培植龙头企业2个,新发展产值1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1个,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步伐加快,民营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农业品牌建设有新突破。新增、续展保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产品2个,新申报注册农产品商标1个。“益寿”商标被评为省级著名商标。农民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新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3个,总数达到17家。

(三)农村基础建设显著加强。交通事业加快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34.7公里的通畅工程任务;完成村坊经济循环路3.5公里,全乡完成路基改造39公里,新修组级公路和上档升级完成23条47公里。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强。后塘、龙潭、小西湖投资520万元的农综项目在2010年1月底已全面竣工,新增改善灌溉面积2300亩。完善集镇饮水工程,切实解决了13976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进一步加强。后塘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已基本完成,2个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顺利实施,建立和完善了耕地保护责任制度。烟水配套、育苗大棚等建设力度加大。建蓄水池1.6万立方米,铺设管网60公里,新建烟叶晾房1600栋,进一步改善了烟区的基础设施条件。生态家园建设任务全面完成。新建沼气池1000口;完成化粪池建设6000口,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四)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稳步发展。适龄儿童全部入学,初中阶段学生入学巩固率达到95%,中考成绩居全县乡镇第一,完成投资132万元的石马中小学学生宿舍改造。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加快。卫生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医疗救治卫生监督体系日趋完善,重新布局规范设置40个村级卫生室,新建了7个村级卫生室。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保持了健康、和谐的良好态势。在全乡范围内开展了计划生育“六到家”优质服务,对6名农村独生子女考上一类大学实行了奖励,全乡2009年出生681人,其中政策内674人,政策符合率98.97%,出生率11.55%,人口自然增长率5.61‰,稳定了低生育水平。农村文化建设扎实推进。群众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以腰鼓队、健身舞、民间乐队为代表的民间文体活动与运动会、球赛、棋赛等现代体育活动融为一体,丰富了乡村文化生活。

(五)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以钱养事”新机制运行良好。按照“供需见面、平等协商、双向选择、组织同意”的原则,全乡12个农村公益组织与90名上岗人员全部签订了服务合同,实行了合同制管理。农村各项改革稳步推进。林权改革基本完成。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兑现粮食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资金、良种补贴、能繁母猪补贴、家电和汽车下乡等各类财政补助资金659.41万元,兑现率达到100%。“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稳步实施,共申请中央及省级资金111.16万元。

(六)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扶贫开发卓有成效。启动了后塘等9个村的整村推进工作,完成65户扶贫搬迁任务。贫困村产业发展明显加快,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自2009年6月被确定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乡以来,乡党委、政府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乡长为组长的新农村示范乡镇建设领导小组,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速度,实施“三步走”的战略,提出了用三年时间打造出“六个全州一流”的奋斗目标,确定了今后三年新农村建设示范乡的主要建设任务。

2009年,全乡的农业农村工作不仅实现了全面发展,而且亮点突出,看点增多。公路建设管理、烟叶生产、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一事一议”奖补政策试点、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和电力设施保护等工作,得到了州、县的充分肯定。特别是开年以来全县新农村建设督办会和全县旅游开发专题会在我乡召开,为我乡的农业农村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这些来之不易的成绩,是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狠抓落实的结果,是全乡各级各部门积极参与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努力工作、辛勤劳动的结晶,为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取得“三农”工作的更大成绩奠定了基础,增添了信心和决心。

在总结成绩的基础上,我们还要认真分析当前全乡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从全乡农业发展的客观现状看,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可轻视,目前农业总体发展水平还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初始阶段。虽然多年来我乡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业基础条件。但由于山区农业特殊的地理条件和农村点多面广等特点,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投入仍然显得不足。从全乡长远发展的目标任务看,对推进农村全面发展的压力不容回避。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对人力、物力、财力的要求高、压力大,而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问题在短期内难以根本解决。这些问题表明,我乡目前仍然是典型的农业大乡而不是农业强乡,农业农村经济仍然是我乡国民经济最薄弱的环节。

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做好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还具备一系列有利条件:良好的政策支撑。中央连续七年以“1号文件”形式锁定“三农”,今年1号文件在统筹城乡发展中进一步加大了强农惠农政策投入力度,含金量很高。省、州、县1号文件也对“三农”工作提出明确和具体的政策措施,强化了政策和资金投入。同时,还有扶贫开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和“616”工程对口支援等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只要我们扎实做好基础工作,努力争取国家、省、州、县投资,就能够不断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刚性投入,放大财政投入效应,解决投入不足的矛盾。坚实的发展基础。长期以来,全乡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三农”,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并大力支持“三农”,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特别是去年县直单位全力参建、对口帮扶,为我乡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出了积极贡献。明显的发展优势。随着新农村示范乡建设和“一品两河”旅游景区建设进程进一步加快,我乡农业农村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我们将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努力建设新农村。

当前“三农”工作的形势和有利因素可以看出,只要我们变压力为动力,增强信心,抢抓机遇,进一步总结经验,狠抓落实,就一定能够在2010年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一定能够实现农业农村工作新的突破和跨越式发展。

二、突出工作重点,力促2010年“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

根据中央、省、州、县农村工作会议和1号文件精神,结合我乡实际,2010年全乡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县1号文件精神,按照“特色**、小康**、和谐**”的建设目标,奋力实施“农业稳乡、工业富乡、旅游强乡”三大战略,以全省新农村示范乡镇建设统揽农业农村工作全局,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方向,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培育、品牌打造、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切实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主要目标是:全年粮食总产达到2.63万吨,新增特色农业基地1万亩,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家,新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1个以上,以旅游服务为重点,促进全乡第三产业发展;新培植民营经济大户15户,新培植税收过50万元企业2个;转移农村劳力200人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力争达到4000元,农业增加值增长4%以上。确保不发生重大涉及农民负担案件,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植物疫情,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确保不发生重大森林火灾。

围绕2010年全乡农业农村工作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板块基地建设,推进特色产业发展

我们要按照全乡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坚定不移地把烟叶、魔芋、林果、药材、畜牧业发展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按照制定的规划抓紧抓好抓实。继续推进“千亩村(片)”工程,切实抓好7个烟叶专业村、重点打造6个千亩连片示范线和2个现代烟草农业核心示范园,烟叶面积达到2.25万亩。着力打造万亩魔芋产业带、万亩葡萄、猕猴桃林果产业带和21个魔芋专业村、5个畜牧专业村、3个药材专业村、8个林果专业村等一批千亩(万头)专业村建设。继续推进“科技兴农”工程,着力提升基地建管水平。要大力加强良种的培育和推广力度。猕猴桃、关口葡萄,必须走自育自繁之路。重点培植年出栏万头以上的养猪大村2个,新增“150”养殖模式为主的规模养殖小区3个、“1350”养殖模式为主的家庭牧场30个,确保全年生猪出栏5万头。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率、动物及其产品检疫率、能繁母猪参保率达到100%。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模式。重点围绕五大特色产业推广烟叶优质高产标准化栽培、魔芋次生茎育种和标准化栽培、主要特色林果优质高产标准化栽培、地道中药材主要品种GAP栽培等技术。

(二)着力“三个突破”,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按照工业化理念、产业化思路,抓市场农业、现代农业,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今年要力争在三个方面有新的突破。在龙头企业的扶持上有新突破。按照“扶大、扶强、扶优”的原则,优化配置政策、项目和资本,围绕主导特色农业产业,选择1—2家机制好、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加快技术改造升级,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力争培育形成几个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骨干龙头企业。对已具有一定规模、富有市场前景的种养殖和加工大户给予支持,逐步培养成农业龙头企业。在农产品品牌创建上有新突破。把创建和培育几个在全州全省叫得响的农业品牌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有力抓手,坚持产业品牌与产品品牌并举,扶优扶强与新品牌培育并重,加快农产品品牌创建,最大限度地放大农业品牌效应。要重点扶持关口葡萄、猕猴桃等果品做大做强,提升品牌效益;鼓励现有魔芋产品企业、畜牧企业整合资源,整合品牌,扩大品牌知名度。高度重视特色农产品品牌商标注册,积极培育1—2个农业特色品牌。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上有新突破。积极推行“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村经济组织,进一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搭建农户与企业和市场的桥梁。

(三)注重城乡统筹,努力夯实“三农”发展基础

继续实施好农村饮水安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低丘岗地改造等重点项目。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建设,加快推进建制村通达工程、通村油路、经济循环路建设,全面实施农村公路规范化养护工程,进一步健全农村公路管养机制。全面完成天然林保护、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点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强森林资源管护,着力构建生态屏障;推进清洁家园工程和生态家园建设工程,配套建好一批垃圾处理池。新建沼气池750口,新建村级后续服务网点5个,新建农业经济循环示范村1个。切实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加大村庄整治力度,着力整治农村点源面源污染问题。加大农业防灾减灾力度,重点加强植物防病虫、畜禽防疫情、森林防火灾、库区防地灾工作。加强防雹体系建设,提升防雹能力。推动农村教育、卫生、文化、广播电视、通讯、计生和新农合、新农保等重点事项的落实,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就业和创业。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全力促进农村和谐稳定。抓好集党务、政务、商务和服务于一体的村级综合便民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乡集镇和中心村镇建设,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

(四)坚持“四基兴村”模式,强力推进扶贫开发

今年是全面完成《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的最后一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共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决定》、《湖北省农村扶贫条例》的重要年。要继续坚持“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基本素质、基层组织”的“四基兴村”模式,巩固整村推进、连片开发工作,全面完成2009年启动的9个重点贫困村建设任务,新启动23个重点贫困村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积极稳妥地实施扶贫搬迁工程和生态移民工作,各村和乡直各部门要早规划、早行动,严格按照“户申请、村申报、乡审核”的程序,把真正需要搬迁的贫困户纳入扶贫搬迁对象。

(五)构建“村、片、乡”示范格局,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继续坚持“巩固、提高、发展”和“村、片、乡”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按照总体规划,积极争取省、州、县各项支持政策支持,重点打造村坊村一组至校场坝村十组精品生态农业观光长廊,加快村坊、校场、石马、后塘、**集镇小区建设,将集镇周边的原隶属于**片区的花果坪居委会、小西湖、田家坪3个村单列出来,成立集镇片区,加强集镇建设力度、彻底改变集镇面貌,有序推进各村新农村项目建设,确保年度建设任务向省、州、县交硬账,促进新农村建设再上新台阶。

(六)聚集农业资源,强化涉农项目争取和政策落实力度

切实抓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兑现落实。今年中央继续实行粮食直补、良种直补和退耕还林粮食补助,扩大了马铃薯补贴范围,落实和完善了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增加了农机具购置补贴,继续实施落实“汽车下乡”、“家电下乡”补贴政策。各有关部门要将这些惠农补贴政策按要求及时兑现落实,并要加强监督检查,不得将补贴资金抵扣农民交费。要积极用好和落实好省级“一事一议”奖补政策,组织农民筹资筹劳开展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千方百计抓好项目争取工作。中央和省1号文件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教育卫生文化、农村水电路气房等方面,都有项目投入和资金支持。我们一定要瞄准项目投向,做深做细项目前期工作,加强与各对口上级部门的沟通联系,下大力气做好争取和落实工作。严格工程“四制”原则,实施好、管理好已到位项目。认真落实好信贷贴息等涉农优惠政策,调整优化信贷结构,降低贷款门槛,缩短审批时限,加大对农业的信贷投入,农业信贷规模要比上年净增20%以上。要大力开展农业项目招商引资工作,广泛吸收和利用乡外资金、技术、人才参与农业基地建设、特色养殖、农产品加工和物流配送业。建立农业产业招商引资项目库,进行集中推介,重点招商。

(七)强化绩效考核,形成“三农”工作强大合力

“三农”工作关乎全局,涉及方方面面,可以说没有部门不涉农,没有不涉农的部门。我们要切实加强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勇于探索实践,大胆改革创新,狠抓工作落实,进一步营造一个强农促农支农的良好氛围。今年,乡党委政府将进一步强化对各村和乡直各部门在农业农村工作中的绩效考核。乡党政综合办公室每季度对各项重点工作的落实和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一次通报,对执行不力的,进行通报批评,年终进行总结考评。“三农”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仍是各片区、各村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提拔使用的主要依据之一。各片区和各涉农部门都要增强争先晋位意识,都要在“三农”工作中出成效、出经验,要在某一个或几个方面的工作中,力争在全县乃至全州、全省、全国有地位、有影响。

三、立足“早”字抓落实,切实做好当前农业农村工作

二十四节气已过春分,当前正是春耕备耕的大好时节,乡直各部门和各村要把抓好当前农业农村工作作为首要任务,精心部署,狠抓落实。

(一)切实抓好春耕备耕和农业生产工作。抓好种子、种苗、化肥、农药、农机具的调运、储备和供需监测工作,做到农资供应足、品种全、价格稳、质量好、服务优。要进一步加强农资市场监管,深入开展春季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坚决杜绝各种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事件发生。切实抓好粮油生产。要针对小麦、油菜、马铃薯等春季作物的苗情,组织农户加强田间管理,突出抓好追肥、清沟排渍、防治病虫等措施的落实,继续抓好二高山以上地区马铃薯的种植。抓好特色农业产业春季生产管理。要采取得力措施,抓好烟叶育苗、面积落实和草签合同工作,确保按期完成播种育苗任务。要组织农户重点对林果等多年生经济作物加强水肥管理,及时做好清园、培肥、修剪等工作。要认真落实扶持畜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引导农民做好牲畜的补栏、畜禽春配春孵,大力推进养殖标准化和规模化,推广节本增效科学饲养技术,提高健康养殖水平。

(二)切实加强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和防灾减灾工作。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进一步加强畜禽免疫工作,做好免疫效果检查和监测,保证免疫密度和质量;继续做好禽流感、猪蓝耳病等疫病定时定点持续监测;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确保及时掌握疫情态势,提高疫情防疫应急能力;严格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确保流通环节不传播疫情。加大对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的统防统治和综合防治,重点抓好小麦条绣病、油菜菌核病、蚜虫等病虫害监测预报和综合防治,深入开展葡萄、猕猴桃等果树虫害灭杀工作。加强冰雪、低温、冰冻等灾害性天气的防范,特别是要做好果园、茶园、蔬菜等作物的防冻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

三农工作重点篇8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中央、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我市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动员和组织全市上下进一步提高认识,狠抓落实,不断创造新经验、作出新贡献,推动“三农”工作上新台阶。等一会,奕贤同志将就全市农村工作作全面部署,张健市长将对抓好工作落实提出具体要求,请各级各部门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先强调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进一步坚定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过去的一年,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了一系列适合市情特点和农村新阶段发展要求的具体举措,推动了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和社会之间的协调发展,农业和农村工作成效显著,是近年来“三农”形势较好、改革力度较大、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一年。主要特点概括起来有五个方面:

一是扶持“三农”政策效应充分显现。去年农村形势好,首先是各级党委、政府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扶持力度,充分调动激发了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积极性。全市上下在认真组织实施农村税费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种植水稻的耕地实行免征农业税、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政策的同时,市委、市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出台了培育农业重点特色产业、开展粮钱丰收竞赛活动、做好粮食产销衔接等一系列支农强农的政策措施。粮食生产扭转多年滑波局面,呈现恢复性增长。农业特色产业规模壮大、质量提升,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农村低保、通村公路建设等惠民政策全面落实,为农村群众带来了更多的实惠。这些举措其力度之大、落实之快、受益面之广,都是多年来所没有的。对于从体制上保障农民增收,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二是创新农村工作机制取得新的进展。从去年初开始,全市就组织开展了以“贯彻落实‘一号文件’、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为主题的调研督查活动,组织各级各部门和基层干部群众研究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理清发展思路,创新工作机制,明确对策措施,促进了“三农”工作的落实。面对持续严重的旱情,各级各部门坚持谋划在前、工作在先、落实到底,强化抗灾保增收意识,积极采取人工增雨等有力措施,有效缓解旱情,降低灾害损失。强化市领导挂县包乡,市县两级机关单位挂村扶贫和领导干部帮扶贫困户的制度,选派干部到相对后进、薄弱村任职,激发农村基层组织活力,加快贫困村脱贫致富步伐。各级各涉农部门协调配合,改进服务,鼎力支持,不断深化“农业155”、“村会协作”等有效载体活动,积极为“三农”发展献计出力、多作贡献,形成了上下一心、聚智集力做好“三农”工作的整体合力。

三是县域特色经济亮点纷呈。各地立足区位、资源和产业基础,加快培育特色产业,形成了一批新的发展亮点。以产权确权发证和6项配套改革为重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走在全省前列,永安的林改经验在全省推广。烟叶生产突破百万担,成为华东最大的烟产区。建成了目前全省最大的珍稀绿化苗木、鲜切花基地。三和食品公司、明溪南山农业示范园区分别成为我市第一个部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第一个部级农业示范园区。宏宇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年屠宰加工3万头肉牛项目建成投产,大亚集团年产45万立方米刨花板项目等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工建设,展示我市以农业产业化项目带动结构调整,发展特色规模经济取得了新的突破和进步。

四是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继续改善。三福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国省道和农村公路建设步伐加快,全市去年共改造并硬化农村公路1589公里。扎实开展水利建设年活动,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水毁工程修复,开展乡村供水工程和水利、堤防建设,“六千”水利工程全面或超额完成任务。农村生态环境进一步完善,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城乡绿化一体化工程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明显。应对突发事件和严重自然灾害的机制进一步完善,防灾减灾能力不断增强。

五是农村群众生活素质不断提高。去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3%,近年来首次增幅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农民的生活保障条件进一步完善,税费改革措施落实到位,全市农民税负减少1.6亿元,农村3万户、8万多名收入低于1000元的农村困难群众全部纳入低保范围。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和农民工的工资拖欠等问题得到认真解决。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比重达到41%,务工收入增加。5个县域次中心城镇建设开始启动,各地加快小城镇建设发展的热情进一步高涨。广播电视“村村通”水平提高,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创建文明村镇等活动深入开展,农村沼气示范工程完成建设任务2900多口,扶贫开发工作得到加强,实施“造福工程”的2600个农村人口春节前可全部搬进新居。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上下齐心协力、社会各界共同关心和支持的结果,是政策措施引导好、促进发展氛围好、干部群众工作好等各种因素共同推进的结果。我们必须珍惜和保持来之不易的农村良好发展态势,珍惜和保持上下一心、人和业兴的发展氛围和工作合力,坚持和完善行之有效的支农政策,下更大的力气,用更多的精力,更加扎实地做好工作,不断探索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登上新台阶。

二、深化认识,切实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基础产业和战略产业,保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良好势头,对于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意义非常重大。我们必须从党和国家事业的兴旺发达的高度来认识这个问题,更加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一是要深化对“重中之重”地位的认识。农业和农村工作从过去长时期的“基础地位”,到近几年的“首要位置”,再到现在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反映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充分说明“三农”问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中央连续两年以1号文件专发“三农”工作的文件,表明做好“三农”工作事关全局,意义重大,既是当前的紧迫任务,又是关系长远和全局发展的重要问题;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各级各部门务必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深刻领会中央加强“三农”工作的战略意图,把重视解决“三农”问题,作为提高执政能力的具体实践,作为落实农村工作长效机制的具体行动,切实做到加强“三农”的决心不动摇,扶持“三农”的力度不减弱,强化“三农”的工作不松懈,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创新举措、形成合力,狠抓落实、强力推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二是要深化对“两个趋向”和“城乡统筹”的认识。中央关于“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提出我国从总体上已经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阶段,是新形势下对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思想认识和政策取向上的进一步深化,对于我们科学认识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正确处理新时期的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落实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切实做好新阶段“三农”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各级各部门都要主动顺应这一趋向,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对“两个趋势”和“城乡统筹”重要论段的认识,始终保持农业的基础地位,始终注意在推进农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保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始终把“两个趋势”论断作为制定“三农”政策的基础依据,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提高反哺农业的能力,更加积极地支持“三农”发展,建立促进农业和农村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要深化对今年农业农村形势的认识。去年,我市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社会稳定、农村经济发展,总体形势较好。但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于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并未明显提高,粮食比较效益低的状况并未根本改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并未有效扭转,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并未切实建立,农业科技的支撑能力并未明显增强,长期影响农业发展的体制并未很好消除。而且今年发展中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和实际困难可能多于去年。因此,千万不能因为去年以来农业形势好转就头脑发热、盲目乐观,对当前农业的生产能力、农民的富裕程度、农村的发展水平,一定要有清醒客观的认识。从更高站位、更宽视野上把问题看得长远一些,把困难估计得充分一些,把对策考虑得周全一些,明确定位、统筹谋划,找准抓住发展农村经济的主攻方向和着力点,牢牢把握“三农”工作主动权,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三、加强领导,努力开创今年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

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关键是领导。各级各部门要按照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继续抓紧抓好各项行之有效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特别要按照卢书记在省委常委会上提出的农村工作六点要求,明确任务、精心组织、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努力把今年的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首先,要围绕总体要求加强领导。推动今年“三农”工作的全面发展,最重要的是引导农民实现增产增收目标。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业持续增效、农民继续增收和农村安定稳定这一总体要求,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今年农村工作的主题和突出的重点,把整个农业农村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盘子”之中,加强领导、统筹安排,攻坚克难、强力推进,全面落实“三农”问题的各项举措。要认真按照中央和省委的工作部署,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解决好“三农”问题的中心任务,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基本方略,把加快发展县域特色经济作为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把创新农村工作机制作为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根本措施,加快观念、方法、手段和职能的转变,做到工作思路更宽,工作要求更严,工作责任更强,工作合力更大,不断提高领导“三农”工作、服务“三农”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其次,要围绕改革创新加强领导。要通过体制和机制的创新,激活农村发展的内在活力,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要加大粮食生产力度,把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尽快落实到基层和农户,促进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要加大力度培育特色农业和名优产品,加快优势产业发展,提高已有的特色产业的特色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要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科技+市场五位一体的发展思路,培育更多的产业化龙头,健全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更好地带动农民致富。要拓展农民就业渠道,既要挖掘农业内部的劳动力需求潜力,又要拓展农村二三产业的就业空间,多渠道广辟外出务工经商的转移渠道,促进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要创新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继续深化和整合“农业155”、“村会协作”,加快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村中介机构,组织广大农民走南闯北开拓市场。对农民技术员、卫生员、计生管理员、农机员等几大员,要用新的机制组织起来,逐步把队伍健全起来,把体系完善起来,形成比较配套的服务网络。各级各部门要拓展思路,用改革的方法,创新的方法,统筹的方法,落实好今年的工作举措,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

第三,要围绕落实责任加强领导。“三农”工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更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各有关部门应尽的重要职责。县(市、区)党政一把手都是“三农”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抓“三农”工作上,做到亲自抓、负总责。县(市、区)班子领导成员不论分工如何,都要关心和研究“三农”工作,挂乡包村,经常深入基层和农业农村工作第一线解决实际问题,与基层干部共同研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办法和途径。乡镇书记、乡镇长要切实担负起抓好“三农”工作直接责任人的责任,集中时间和精力,全力以赴抓好“三农”工作,并督促班子成员做好挂村包组工作,切实履行抓“三农”工作的责任。各级各部门特别是涉农部门要把支农服务举措落实到位,做好传技术、授经验,解难题、释民惑、递信息、拓市场等方面的工作,搞好良种、化肥、农药、地膜等农资的储备、调运和供应,确保农业生产需要。

第四,要围绕形成合力加强领导。要继续实行市领导联系县(市、区)、市直部门挂包县乡制度,部门干部下派乡镇、村组制度,形成市县乡三级联动、共促共为的合力。各职能部门要本着关爱“三农”、帮助农民、多为农村办实事的精神,加强指导,协调配合,齐抓共管,优质服务,切实把事关“三农”工作的实事办好、好事办实,积极筹措资金、物资,帮助解决农村急需解决的困难。各有关方面特别是涉农的农林水利、土地矿管、金融保险、社会保障、扶贫开发等职能机构,要互联互动,把服务延伸到农村,形成全社会支持农业、关爱农民、服务农村的整体合力。下派驻村任职干部工作在基层,生活在农民之中,是推动农业农村工作的一根标杆,一定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认真履行职责,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带领农民群众不断开创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局面。

三农工作重点篇9

同志们:

我们开了一个很好的会议。市委王茂设书记站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高度,站在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高度,就做好全市“三农”工作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王清宪市长对去年全市“三农”工作作了全面总结,对今年的农村工作和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王健康副市长对当前农业生产进行了具体安排;统一了思想,明确了任务。会议对14类58个先进集体进行了表彰,鼓舞了士气,树立了榜样。我市和山西农大的战略合作,为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培育新型农民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运城是农业大市,从农业大市转变为农业强市,是省委袁纯清书记给我市提出的“三个转变”之一。在市委、市政府全面实施“五大战略重点”、坚持“三个强化”,建设“美丽河东、大美运城”的战略布局中,农业现代化被摆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其它战略举措等也都与农村工作密切相关,有的战略重点就是其中的应有之义。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和把握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关于“三农”工作的战略思想,按照本次会议的部署,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真正使农业强起来。学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好本次会议的部署,具体要把握好四个方面:

一要遵循基本原则,保证“三农”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

就是要始终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委、市委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解决好我市农业农村发展的实际问题,发挥比较优势,弥补短板,破解发展瓶颈,加大投入力度,强化支持举措,用卓有成效的工作,把中央提出的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思想体现出来,落实到位。坚持把农村工作融入“五大战略重点”、“三个强化”的战略布局,加快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农业现代化之路。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让农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发展带来的实际利益。

二要明确“三农”工作的重点任务,积极努力、有效作为。

要做到“三个确保”,即:确保粮食稳定增产,坚守耕地红线,保持现有耕地面积基本稳定。确保农民持续增收,人均收入增长幅度要达到13%以上,年内3万人稳定脱贫。确保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稳定、有序,不能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和动植物疫情,不能因灾害造成群众生命财产的较大损失,不能出现大的社会矛盾。

三要把改革创新贯穿于农业农村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最大限度的激发“三农”发展活力、动力。

要重点抓好“四项改革”,即:抓好农村土地流转、农民合作组织、农业人口转移、农业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改革。我们一定要突出改革创新,打破封闭保守的思想格局,扩大对外合作,把各种技术、人才、信息、资金引进到我市来,形成要素集聚、活力迸发的发展新局面。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良种是农业科技的主要阵地,是带有根本性的生产要素,要全面支持冯树英同志在杂交小麦方面的研究,力争早日成功。

四要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为做好“三农”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发展保证。

三农工作重点篇10

一、指导思想

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查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促进强农惠农政策落实为着力点,以加大强农惠农专项资金清理力度、纠正和查处违规违纪问题、保障资金管理使用安全为重点,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通过开展专项清查,力争实现部门管理职责更加明晰、资金监管体系更加完备、统计口径更加规范、涉农数据更加准确、资金统筹安排更加合理、资金使用效益更加显著、广大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目标,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二、清查范围和重点

(一)清查范围。分重点涉农部门和有涉农支出的其他部门以及具体使用涉农资金的单位。重点涉农部门为财政、发展改革、农业、林业、水利、国土、环保、扶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卫生、民政、文化、教育、科技、交通、商务、农办、气象、移民等部门。有涉农支出的其他部门范围是除重点涉农部门以外的各级部门预算中安排有用于开展“三农”工作的项目资金和涉农对下专项资金的部门。涉农资金使用单位泛指具体使用各级财政预算安排的涉农资金的单位。

(二)清点。一是对农民的补贴资金。重点是农作物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等资金。二是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重点是农村“水、路、电、气、房”等资金。三是农村社会事业投入。重点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补助、财政扶贫资金等资金。四是其他专项资金。重点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收入、被征地农民补偿费用、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退耕还林补助资金等资金。

三、方法步骤

此次专项清查工作采取自查自纠和全面核查与重点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自年7月中旬开始至年11月底结束,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部署启动阶段(7月中旬)

为切实加强清查工作的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保康县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理和检查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同志任组长,县政府办、财政局、监察局(纠风办)、审计局、发展改革局、教育局、科技局、民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国土资源局、环保局、水务局、农业局、文体局、卫生局、人行、林业局、扶贫办、交通局、商务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张大根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王晓春同志任办公室副主任,具体负责专项清理和检查工作。从县监察局、审计局、财政局、农业局、林业局、水务局、扶贫办、国土资源局、民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卫生局各抽1人组建清查工作专班,在县财政局集中办公,具体工作由财政局统筹协调安排。各乡镇要相应成立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理和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制定具体方案,确保清查工作顺利进行。

(二)自查自纠阶段(7月中下旬)。

主要对年各级财政预算安排用于“三农”的各项资金(包括基建投资用于“三农”的支出、基金、政府借款等),按照不重复、不遗漏、内容全面、数据准确的要求,认真开展自查工作。一是对本级预算安排用于本级部门涉农支出的项目资金以及本级使用上级专项资金情况进行清理和统计,二是对本级预算安排的涉农专项资金从资金安排、分配、拨付、使用、项目实施等环节进行全面清理和统计,开展自查自纠。

(三)全面核查与重点检查阶段(8月上旬至9月底)。

制定全面核查与重点检查工作方案,组织检查专班,利用社会中介机构,由县级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包片组织开展全面核查与重点检查。一是对填报的各项数据进行逐一核实、确认,对各级财政预算安排本级使用的涉农项目资金以及本级使用上级专项资金和对下涉农专项资金进行全面清理核查,彻底摸清强农惠农资金安排和使用情况。二是配合省、市领导小组开展重点检查。三是对近三年来纠风、审计、财政监督等重点审计、检查的项目进行梳理,充分运用审计、检查成果。四是根据审计、检查情况,对部分项目开展重点检查,确保县级核查面达到100%、重点检查面达到50%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