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篇关于本年度主题教育政绩观素材汇编
关于本年度主题教育政绩观素材汇编 (32篇) 目录1.盛玉雷:
把握好潜绩和显绩的关系 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1
2.中共青岛李沧区委党校刘新华:
党性锻炼是培塑年轻干部政绩观的有效途径3
3.徐国亮:
党性与政绩观:内在关联及现实图景6
4.人民智库:
调查报告:当前年轻干部如何树立正确政绩观(2022)14
5.许乐:
读懂正确政绩观的深刻内涵19
6.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刘少谷:
践行正确政绩观守好民心22
7.人民日报评论员:
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25
8.纪轩言:
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27
9.中共湖南省委党校吴传毅:
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30
10.中共宁夏区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王婧漪:
浅谈正确政绩观的树立37
11.山东省日照市委书记张惠:
树牢正确政绩观 走好为民初心路42
12.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基地特
约研究员陈琪:
树牢正确政绩观45
13.张洋:
树立和践行符合新发展理念的政绩观47
14.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市法学会常务副会长马奇柯:
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49
15.江中共湖北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陈玉香: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55
16.象州县县长韦涛: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57
17.自治区党委办公厅综合二处副处长林国平:
练就干事创业硬本领58
18.海关总署动植物检疫司司长赵增连: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60
19.柳菲絮: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关键着力点63
20.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丁俊萍: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66
21.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领导科学教研部主任鄯爱红: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须转变思维方式73
22.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党的建设教研部(党建研究所)副主任贾锡萍:
树立正确政绩观 谨防“政绩后遗症”79
23.新华每日电讯记者丁小溪:
树立正确政绩观 用实绩交出优异答卷83
24.呼和浩特日报记者阿柔娜:思想铸魂 实训赋能 实战攻坚 呼和浩特实施三项行动着力教育引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85
25.青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利涛:
***政绩观重要论述的逻辑进路、内涵意蕴与实践遵循87
26.任红禧:
校正“跑偏”的政绩观100
27.刘建军、耶旭妍:
新时代政绩观的理论阐释103
28.林文俊、陈一收: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政绩观的生成逻辑与科学把握113
29.纪轩言:
用坚强党性保证政绩观不出偏差122
30.苏州干部学院基层干部教育研究所吉永峰:
正确政绩观的理论阐释与实践路径124
31.人民日报记者张毅:
总书记这样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牢正确政绩观130
32.中共邵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龚红果:
组工干部要带头践行正确政绩观141
把握好潜绩和显绩的关系 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盛玉雷
(2023年5月26日)
八百里太行万仞壁立、千峰如削,一渠清水穿山而来。上世纪60年代,为解决困扰千年的干旱问题,河南安阳林县数万人民,用近10年时间,在太行山腰生生凿出一条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定名“红旗渠”。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后不久,***总书记来到红旗渠纪念馆,感慨“没有老一辈人拼命地干,没有他们付出的鲜血乃至生命,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永远铭记他们”。
一渠清水润泽一方,造福万千百姓,在时光的沉淀里收获口碑。红旗渠的修建,生动诠释了“以尺寸之功,积千秋之利”的价值追求,展现了潜绩和显绩的内在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围绕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提出一系列明确要求,强调要“把握好潜绩和显绩的关系”,指出“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显功看得见、摸得着,折射雷厉作风;潜功不显山、不露水,但关涉长远。显功与潜功辩证统一,标注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干事创业的崇高境界。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就要深刻认识到潜绩和显绩之间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奋力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不少显绩之“显”,正是因为聚焦解决群众之“急”、发展之“难”。比如,污染防治攻坚战迫在眉睫,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反腐败斗争重拳出击, 要有刀刃向内的勇气;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要有动真碰硬的意志;民生工程落到实处,要有说干就干的觉悟实践中,一些领域的工作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百姓呼声高、反映强烈,必须马上就办、办一件就要成一件、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办,把显功、显政、显绩做到群众心坎上。对于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广大党员、干部就要奔着问题去、迎着难题上,不回避、不躲闪,以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潜”是“显”的基础,“显” 是“潜”的结果。对于那些事关长远、事关基础的任务,“一口吃不成个胖子”,
就要扎扎实实、稳步有序推进。这些工作不显山露水,政绩也并非一目了然, 但有助于各项事业全面发展、长足进步,更是真正对党、对人民、对历史负责的体现。新时代这十年,从长江大保护共促“一江春水向东流”,到北斗组网、嫦娥探月、天问探火等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再到打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突破性进展,无不是长期潜功、潜绩累积而成。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建设农业强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些都是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也难以立竿见影。越是长久基业、长远大计,越要循序渐进、稳扎稳打,克服急功近利、急于出成绩的心态,甘于“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多做打牢基础的事,多谋泽被后人的事,方能积潜功为显功、化潜绩为显绩。
***总书记强调:“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有近期的,有中期的, 也有长期的,要分清轻重缓急,既要全面推进,又要突出重点;既要狠抓当前, 又要着眼长远,多办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把握好潜绩和显绩的关系,一件一件抓落实,让群众看到变化;一张蓝图绘到底,积小胜为大胜,这样的政绩才能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党性锻炼是培塑年轻干部政绩观的有效途径
中共青岛李沧区委党校 刘新华
(2022年11月17日)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要求健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把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作为年轻干部培养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强党性锻炼,注重在重大斗争中磨砺干部,是引导年轻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党性锻炼;年轻干部;政绩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健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把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作为年轻干部培养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重中之重。年轻干部的政绩观直接影响着党和国家的未来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我们应通过党性锻炼这一有效成效的途径进行培塑。
一、党性和正确政绩观的关系
***总书记强调,“党性说到底就是立场问题”。对中国共产党的干部而言,最大的政绩就是为民造福。正确政绩观是党的性质、宗旨、执政理念的综合体现,是年轻干部党性的集中表现。
***总书记在2022年3月15日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指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只有党性坚强、摒弃私心杂念,才能保证政绩观不出偏差。”这点出了党性和政绩观的本质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二者统一于“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伟大实践。
二、正确政绩观是年轻干部党性的外化
“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立身、立业、立言、立德”在这里也可以理解为干部的政绩,它涵盖了价值取向、素质能力、政治品格、为政之德等诸多品质。
1.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源于党性
为谁创造政绩?这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它是年轻干部干事创业的思想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
党、一个政权性质的经验交流。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价值取向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影响着年轻干部的工作态度和行为,唯有把为人民造福作为价值取向, 才能创造出好政绩、真政绩。
2.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源于党性
***总书记指出:“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对党忠诚首要条件是具备崇高的共产主义信念,理想信念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之本。所以理想信念坚定与否是青年干部能否取得政绩的基础。具体在实践中,思考和处理问题的出发点始终要绝对拥护“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坚决贯彻执行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
3.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源于党性
毛泽东说:“共产党不靠吓人吃饭,而是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真理吃饭,靠实事求是吃饭,靠科学吃饭。”坚持实事求是,既具有鲜明的党性立场,又具有坚实的科学性基础。年轻干部在工作中不同程度的存在不善为、不想为、不敢为的问题。这是缺乏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科学精神,也是“本领恐慌” 和党性基础不牢的问题。因此必须深入基层,找出问题和矛盾产生的原因,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因为“讲实话、干实事最能检验和锤炼党性。”实践出真知,只有躬身实践,才能变成自己真实的德行智慧和能力。
4.堪当大任的素质能力源于党性
强大的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要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得。其中,理论素养是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总书记指出:年轻干部要胜任领导工作,需要掌握的本领是很多的,最根本的本领是理论素养。这点出了掌握深厚的理论功底对当前年轻干部的重要性和现实迫切性。理论清醒才能熟练采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并在实践中不断自我成长提高。
三、培塑正确政绩观的实现途径
1.立足党性教育,加大党性锻炼力度
中共中央印发的《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中明确指出:党性教育要使党员干部“不仅能够震撼一瞬间、激动一阵子,而且能够铭记一辈子、影响一辈子”。这一要求凸显了党性锻炼永无止境,并且是随着党的自身建设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提升,也为践行正确政绩观提供重要参照。担负干部培训教育的部门应充分运用好自身优势,积极探索创新党性锻炼融入青年干
部培训的具体措施。如课程设置中突出学员实践操作训练,利用感同身受触及学员灵魂,促党性有效提升。
2.立足本职岗位,加强实践砺炼
《实践论》指出:“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革命的理论和方法,你就得参加革命。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这说明只有践行才能创造真正的政绩,这也是党性锻炼的落脚点。实践过程中要把握好两点:一要以党性原则为标准做事。***总书记指出,“共产党人无论是想问题、搞研究,还是作决策、办事情,都必须站在党和人民立场上,而不能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这就是共产党人的党性原则。”二要坚持群众观。紧紧依靠人民,倾听群众呼声,忠实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3.立足用人导向,建立健全政绩考核体系
组织部门考核评价年轻干部的标准,直接影响着其政绩观,因此一定要以人民满意为出发点,发挥导向作用。衡量年轻干部政绩应全面,既要看“显绩”, 又要看“潜绩”;既要看主观努力,也要看客观条件。要分辨清楚哪些是虚荣、虚功、虚名,是否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如此方能帮助年轻干部行稳致远。
只有以严格的标准锤炼党性,用坚强的党性为培塑政绩观保驾护航,才能练就年轻干部的过硬本领,更好的服务于人民。
党性与政绩观:内在关联及现实图景
徐国亮
【摘要】党性是政党固有的特性、本质属性,政绩就是为政之绩。二者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党性决定政绩观,政绩观是促进党性锻炼的重要因素,它们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且同向同行、交织互动,统一于为民造福的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青年干部的党性更加坚强,政绩观培塑成效显著,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着力。“知” 就是要知责、知理、知观;“情”就是要坚守为民情怀,牢记初心使命;“意” 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发扬斗争精神;“行”就是要崇尚实干,狠抓任务落实。
【关键词】青年干部党性政绩观为民造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年干部的党性教育与政绩观培塑问题。
I
***总书记关于党性锻炼与政绩观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青年干部加强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提供了根本遵循。从词频统计结果来看,“党性” 和“政绩”两个词仅在《***谈治国理政》中就分别出现了46次、17次,在2019年以来***总书记六次亲授中青班“开学第一课”的重要讲话新闻稿中分别出现了14次、20次。但较早将这两个词联系在一起使用是在2017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九届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总书记强调抓落实是“衡量领导干部党性和政绩观的重要标志”。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总书记直指根本:“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只有党性坚强、摒弃私心杂念,才能保证政绩观不出偏差。”当前,全面系统理解党性与政绩观的关系,深入思考青年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实践理路,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党性与政绩观的内在关联
顾名思义,党性就是指政党固有的特性、本质属性,是一个政党区别于其它政党的显著标志。但党性绝不是党的性质的简称,也就是说不能将党性简单
等同于党的性质。从指称的对象看,党的性质揭示的是政党作为政治组织的本真面目和内在规定性;而党性既可以指政党组织的性质,也可以考量党员个人的品性修养。从质与量的角度看,党的性质是对某个政党“是什么”这一基本问题的追问和质性回答,明确了这个政党是“此党”而非“彼党”的根本差异所在,因而它没有高低、强弱之分;而党性则不同,它同时也是党的理想信念、根本宗旨、使命任务等固有特性在党员个人身上的综合体现,也因此党性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进行量化的,我们通常所说的“党性坚强”“提高党性觉悟” “提升党性修养”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何谓政绩?早在2011年3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在中央党校2011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就曾作过解释:“顾名思义,就是为政之绩,即为政的成绩、功绩、实绩。”政绩观就是从政者对政绩的根本观点和基本看法,包括对什么是政绩、树立和践行什么样的政绩、为谁树立政绩、怎样创造政绩等一系列基本问题的立场和态度、观点和看法。在治国理政实践中,党性和政绩观是形影相随、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其内在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从同一性的角度看,党性和政绩观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以表达共同政治意愿、执掌或参与国家政权为政治目标的政治组织,是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阶级性是政党的本质属性,这就决定了党性和政绩观之间所具有的最大类同性或相似性的特点、属性和趋势就是阶级性。早在1845年,恩格斯在《傅立叶论商业的片断》中批判德国“绝对的社会主义”时就指出:“这种社会主义由于自己的理论没有党性、‘思想绝对平静’而丧失了最后一滴血、最后一点精神和力量。”显然,这里的“党性”就是指社会主义的无产阶级性。1905年,列宁在《社会主义政党和非党的革命性》一文中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严格的党性是阶级斗争高度发展的伴随现象和产物。反过来说,为了进行公开而广泛的阶级斗争, 必须发展严格的党性。”“严格的党性则是使阶级斗争成为自觉的、明确的、有原则的斗争的条件之一。”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上,1939年刘少奇同志在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文中对共产党员的党性作出了明确界定:“共产党员应该具有人类最伟大、最高尚的一切美德,具有明确坚定的党的、无产阶级的立场(即党性、阶级性)。”他还进一步说,“为了党的、无产阶级的、民族解放和人类解放的事业,能够毫不犹豫地牺牲个人利益,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 这就是“党性”的一种表现,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原则性的最高表现”。同样
地,如果我们进一步追问“政绩观”的本质,又可以发现它并不仅仅是对政绩“有没有”“大不大”等问题的看法,归根到底反映的是政绩“为了谁”“依靠谁”的深层次问题。在这个意义上,政绩观无疑也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这也是它的本质属性。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或“为民造福”的政绩观才是正确的,也才能切实赢得历史、人民和实践的检验。对此,***总书记强调,“党性说到底就是立场问题”,“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这也就从深层次揭示了坚强的党性和正确的政绩观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广泛的人民性,映射着党员干部的阶级立场和政治态度。
第二,从差异性的角度看,党性和政绩观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内,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一切内在要素的总和,形式则是这些内在要素的结构呈现或表现样态。青年干部的政治修养、思想觉悟、道德观念、法治素养等多重内在要素的总和就是党性,是“官之为官”的内容,是为官之本;而青年干部在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过程中与履职尽责、创造业绩的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立场态度、根本观点和基本看法就是政绩观,是党性所呈现的能为人们所认知的外部客观表现。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原理告诉我们,内容决定形式,但形式也不是消极被动的,它对内容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因此,有什么样的党性,就必然会形成或者必然要求有什么样的政绩观。一位青年干部为什么形成这样的政绩观而不是那样的政绩观,归根到底只能由党性这一根本内容来说明。人们透过政绩观呈现的诸多表现形态, 经由思维等理性认识途径,可以揭开裹在政绩观身上的面纱,认清青年干部的初心使命、理想信念等思想世界深层次的内核——党性。与此同时,被一定党性所决定的政绩观,又是促进或阻碍党性锻炼的巨大力量。当政绩观正确且适合党性锻炼时,它就能促进青年干部党性修养的提升;当政绩观错误或不适合党性教育时,它就会阻碍党性修养的加强。
第三,从统一性的角度看,党性和政绩观融渗于为民造福的实践中。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首要的基本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我们不仅要科学地“解释世界”,而且要革命地“改造世界”,要将自己的全部理论付诸实践。党性和政绩观绝不是空洞的口号、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的、实际的行动,二者统一于为民造福的实践中。一方面
是因为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中国共产党根基、血脉、力量在人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因此, 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就是为人民谋幸福。另一方面是因为为民造福是治国理政中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实践活动,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政治觉悟、理想信念等内在党性力量的对象性展示,也是党员、干部的政绩观与客观世界交互作用得以呈现的创造过程。
马克思主义价值论认为,人民的实践是一切价值的本质和源泉。再坚强的党性也只能由人民的实践来锤炼和检验,再科学的政绩观也必须由人民的实践去解释和证实。正如***总书记所言:“党员、干部初心变没变、使命记得牢不牢,要由群众来评价、由实践来检验。”
二、党性与政绩观在新时代的现实图景
党性坚强、政绩观正确、政绩突出,是中国共产党为青年干部勾勒的理想化图景、指明的努力方向和提出的使命任务,自然也是真正的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全面审视青年干部党性和政绩观在新时代的现实图景, 是更好引导他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建功立业的基本前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党的党性更加坚强,青年干部的政绩观培塑也取得了明显成效。在2017年召开的党的十九大上,***总书记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时指出,“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这是对包括青年干部在内的新时代党员干部党性状况的总体评价。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严峻斗争中,广大青年干部勇当先锋、冲锋在前、顽强拼搏、敢打头阵,用行动践行初心使命,用实干彰显政治本色,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在脱贫攻坚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数百万青年扶贫干部舍小家为大家,倾情付出、倾力奉献、任劳任怨、苦干实干,同贫困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将最美的青春年华无私奉献给了脱贫事业,党群和干部关系得到了极大的巩固和发展;在严重洪涝灾害的抗洪救灾过程中,广大青年干部率先垂范,积极投身第一线,让党旗始终在抗洪救灾一线高高飘扬,让党徽始终在战胜风险挑战中闪闪发光:这些无不生动诠释着广大青年干部对党忠诚、信念坚定、勇于斗争、为民造福、无私奉献的坚强党性。与此同时,青年干部的政绩观也有了很大变化,比如,摆脱了经济发展的“速度情结”,纠正了简单以GDP增长数字论英雄的观念;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能够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
护之间的关系;等等。这些变化得益于***总书记对培养青年干部的高度重视和正确引导,提出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指明了青年干部成为好干部的基本目标;得益于《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内
监督条例》《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调査研究提高调查研究实效的通知》等
法规制度的出台与实施;得益于我们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坚定决心和果敢行动;得益于疫情防控、脱贫攻坚、抗洪抢险等严峻斗争的政治历练和实践锻炼。
与此同时,青年干部的党性和政绩观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表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某些领域, 表现在脱贫攻坚、城市建设、疫情防控等某些方面。比如:在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方面,个别干部“不用心、不务实、不尽力”,“口号喊得震天响、行动起来轻飘飘”,“把说的当做了,把做了当做成了”,“事事留痕,把‘痕迹’当‘政绩’”等。在扶贫开发和脱贫攻坚方面,“重县城建设轻农村发展、重区域开发轻贫困人口脱贫”,“重‘面子工程’,轻惠民实效”,“大搞‘政绩工程’,县城建设得富丽堂皇,而边远农村面貌依旧”,“追求短期政绩”, “消极等待政策”,“用纸面数字来展现所谓扶贫成效”等。在城市建设方面, 个别青年干部对城市建设和文化传承的内涵理解不到位,存在着“仅从短期政绩出发盲目造景偏向”。在2020年召开的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总书记又对抗疫斗争中少数干部“不敢担当、不愿负责,畏首畏尾,什么都等上面部署,不推就不动”“敷衍应付、作风飘浮,工作抓而不细、抓而不实”“百般推脱、左躲右闪,甚至临阵脱逃”等党性不强的表现给予了批评,并强调“决不能容忍!必须坚决纠正!”李克强总理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仍然突出,脱离实际、违背群众意愿现象屡有发生,有的在政策执行中采取‘一刀切’、运动式做法。少数干部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有的漠视严重侵害群众权益问题、工作严重失职失责。一些领域腐败问题依然多发。”以上种种问题,无一不是党员干部党性不强、政绩观错位的现实反映。
三、加强党性锻炼,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实践理路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与加强党性锻炼是同向同行、交织互动、协同推进的发展过程,也是青年干部不能回避且必须作出科学回答的终身课题。对此,
***总书记明确指出:“干部的党性修养、思想觉悟、道德水平不会随着党龄的积累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而需要终身努力。” 引导青年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着力。
第一,“知”就是要知责、知理、知观,这是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前提条件。所谓知责,就是要明确自己的身份和职责,牢记自己的义务和责任。2014年1月,***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全党同志要强化党的意识和组织意识,时刻牢记“自己是党的人,是组织的一员”,“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要始终自觉“做到忠诚于组织, 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知责更要担责,青年干部要以钉钉子的精神担当尽责,起而行之,勇挑重担,真正做到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因为“能否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最能看出一个干部的党性和作风”。所谓知理,就是要加强理论学习,通晓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道理学理哲理,特别要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深刻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总书记强调:“政治上的坚定、党性上的坚定都离不开理论上的坚定。”“年轻干部要胜任领导工作,需要掌握的本领是很多的。最根本的本领是理论素养。”因此,青年干部要健康成长起来,就必须舍得花精力, 坚持全面系统、及时跟进、深入思考、联系实际的学习原则,在知理、明理、讲理、信理、用理中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所谓知观,就是要全面认识和把握正确政绩观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在2013年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总书记谈到干部的政绩考核问题时就明确指出,要“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了”。这就告诉我们,正确的政绩观是点与面、显与潜、动与静、质与量辩证统一的多维综合体。点与面就是要突出改善民生、生态保护等重点考核指标,但也要坚持系统观念实现各领域全面发展、成果全民共享;显与潜就是既要注重看得见、摸得着的外在实绩,又要兼顾打基础、利长远的隐形成绩;动与静就是说政绩具有动态性、相对性,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政绩考核时既要注重结果,更要看重过程;质与量就是要按客观规律办事, 既要积极进取,又要量力而行,绝不能盲目攀比。
第二,“情”就是要坚守为民情怀、牢记初心使命,这是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内生动力。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毛泽东同志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并在全国发出了“人民万岁”的历史最强音。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经验也充分说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力量在于人民,只有尊重人民才能赢得历史主动,只有依靠人民才能创造历史伟业。在新时代,***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为青年干部坚守为民情怀、牢记初心使命提供了根本遵循。青年干部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怀着强烈的爱民、忧民、为民、惠民之心,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人民群众的困难诉求记在心里,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化为创造政绩的强劲动力,才能切实提高群众工作能力,才能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才能真正创造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政绩。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总书记指出:“哪里有人民需要,哪里就能做出好事实事,哪里就能创造业绩。业绩好不好,要看群众实际感受,由群众来评判。”在2021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他强调年轻干部要坚持当“老百姓的官”,“要拜人民为师,甘当小学生”。反过来讲,青年干部如果脱离了人民群众,失去了人民性,就是丧失了党性,就不能称其为党的干部,也不可能创造出真正的政绩,而且有损害党的形象、滋生腐败现象蔓延的巨大危险。
第三,“意”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发扬斗争精神,这是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关键所在。讲不讲党性、党性强不强、政绩观正确与否有很多考量因素和评价指标,其中最为重要且起决定性作用的就是理想信念。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进程中,理想信念无论是对于政党组织还是党员个人,它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一个政党有了浸透于组织的理想信念,就有了奋力向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开辟未来的深刻而持久的强大力量;一名干部有了深植于内心的理想信念,就有了难于移易、不屈不挠、坚贞不渝、自信自强的政治定力和走稳、走远的无畏勇气。也因此,我们党常常喜欢用“钙”“立党兴党之基”“安身立命之本”“精神支柱”“政治灵魂”等词语来描述理想信念的极
端重要性。青年干部作为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重要依靠力量,担负着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历史使命,理应坚定理想信念,而且要常修常炼,要信一辈子、守一辈子。对此,***总书记强调:“我们共产党人锤炼党性,首要的就是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年轻干部接好班, 最重要的是接好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一帆风顺的,面对越来越复杂的风险考验和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青年干部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发扬斗争精神,磨砺斗争意志,在斗争中锤炼党性,在斗争中创造政绩。相反,在挫折面前畏缩不前,遇到困难时就打退堂鼓,都是党性不强的表现,自然也不会创造出党和人民满意的政绩。
第四,“行”就是要崇尚实干,狠抓任务落实,这是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本质要求。***总书记强调:“业绩都是干出来的,真干才能真出业绩、出真业绩。”“讲实话、干实事最能检验和锤炼党性。”实实在在的“行”是衡量青年干部党性坚强和政绩观正确的实践尺度,主要体现在贯彻落实能力和调查研究能力两个方面。一方面,青年干部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强化毫不动摇、百折不挠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打任何折扣,不耍任何小聪明,不搞任何小动作”,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同时,还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要善于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创造性地抓好贯彻落实工作,制定切合实际的落实方案,在重要任务、关键环节、落实情况等方面要亲自挂帅出征、脚踏实地、稳扎稳打,将一切工作做深、做实、做细。另一方面,要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年轻干部要提高调查研究能力,在调查研究中提高工作本领。只有全面、深入、细致调查,才能为作决策、出实招提供可信度较高的现实依据。调查就是要察真情、摸真底、听真话,因此来不得半点马虎和一丝一毫的虚假,更不能搞“作秀式”“盆景式”“蜻蜓点水式”“走马观花式”的调研。而要用看问题的眼力、走基层的脚力、汇民声的听力、出实招的脑力“身入”基层,真正把情况摸实摸透。研究就是要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对调研得来的材料和情况,要认真研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给出解决问题的恰当理路。只有这样,才能把为人民造福的事情办好办实,进而创造出更大的真政绩。
调查报告:当前年轻干部如何树立正确政绩观(2022)
人民智库
政绩观是党政领导干部创造政绩的思想基础,直接反映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价值取向。领导干部能否树立并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关乎事业发展方向与成败。***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多次强调,要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并围绕创造什么政绩、为谁创造政绩、如何创造政绩、如何衡量政绩、如何激励领导干部创造政绩等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总书记对年轻干部明确提出了“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期待与要求。迈入新阶段新征程,应对新形势新任务,党员干部要带头真抓实干、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勇毅前行,继续发扬担当和斗争精神,真出业绩、出真业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不懈奋斗。为了解当前阶段党政领导干部树立并践行正确政绩观的整体情况与潜在问题,人民智库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发起问卷调查,共回收问卷3584份,其中干部样本1803份。在干部样本中, 48.59%的受访者政治面貌为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28.95%的受访者就职于党政机关,30.23%就职于事业单位,40.82%就职于国有企业;职务层次上,37.22% 为科员及以下,25.9%为乡科级,27.90%为县处级,8.98%为厅局级;工作年限上,55.85%为10年以下,39.49%为10—20年,4.66%为20年以上;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的受访者比例约为3:4:2:1。
一、“为民服务”“敢于担当”“勤政务实”是当前阶段年轻干部政绩观最鲜明的底色
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经验交流。***总书记指出,“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作为党的干部,不论在什么地方、在哪个岗位上工作,都要增强党性立场和政治意识”。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立场,为人民谋幸福是党的根本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群众的实际感受、切身需求、长远利益是党政领导干部业绩实不实、好不好的重要评判标准。
当被问及“您认为党政领导干部应该树立并坚持怎样的政绩观”时,69.11% 的受访者选择了“为民服务”,68.22%的受访者选择了“敢于担当”,65.50% 的受访者选择了“勤政务实”。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
总书记指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只有党性坚强、摒弃私心杂念,才能保证政绩观不出偏差。”有超六成的受访者选择了“信念坚定”(64.73%)、“个人干净”(63.89%)、“清正廉洁”(63.78%) 和“对党忠诚”(61.34%),超五成受访者选择了“实事求是”(59.46%)和“坚持原则”(56.63%),反映出党政领导干部普遍具有守住守牢政治关、权力关、交往关、亲情关的自重自省。
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认为当前阶段党政领导干部已大部分具有上述政绩观(认同度8.29分,满分10分)。从分数的区间分布来看,91.35%的受访者评价高于6分(含),71.27%的受访者评价高于8分(含)。从不同受访者群体的选择情况来看,政治面貌为党员(8.63分)、就职于党政机关(8.42分)、职务层级为科员及以下(8.65分)、工作地点在直辖市(8.82分)或省会城市(8.30 分)的受访者评价结果高于同类型其他受访者。
二、超七成受访者认为,当前阶段党政领导干部最应该在“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方面树立并践行正确的政绩观
能否树立并践行正确的政绩观,不但关乎年轻干部健康成长,更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改革发展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我们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在新形势下发展不能穿新鞋走老路, 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贪图享受、消极懈怠、回避矛盾,慕虚荣、图虚名、务虚功,作秀、取宠、讨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无益于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只有统筹好“当务之急”和“长期任务”,既做好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做好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立长远的好事, 真抓实干,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才能善作善成,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当被问及“分析当前阶段形势与任务,您认为党政领导干部最需要在哪些方面树立并坚持正确的政绩观”时:73.60%的受访者选择了“深化改革开放, 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68.89%的受访者选择了“促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从脱贫攻坚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三农”工作重心发生历史性转移,对领导干部的“三农”工作本领提出了更高、
更紧迫的要求;68.66%的受访者选择了“抓创新,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党政干部要发挥好政府在促进创新成果转化中的统筹作用,促进资金、技术、应用、市场等要素对接,把科技创新落实到产业发展上;67.78%的受访者选择了“惠民生,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因为“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 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增进民生福祉、推动共同富裕成为党政干部谋发展的根本目的;67.39%的受访者选择了“优治理,完善城乡基层治理”,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政干部要在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提高基层治理能力上下更大功夫;63.56%的受访者选择了“促发展,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党政干部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扛重活、打硬仗,特别是深化“放管服” 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等方面把工作做扎实、做到位;58.90% 的受访者选择了“强党建,‘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只有党性坚强、摒弃私心杂念,才能保证政绩观不出偏差,如果我们党弱了、散了、垮了,党政干部就丧失了创造政绩的思想基础、政治基础和行动基础;58.29%的受访者选择了“护生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是显绩,保护是潜绩,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应该准确把握保护和发展、潜绩和显绩的关系;此外还有41.15% 的受访者选择了“保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概而言之,促进实现“十四五”时期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需要引导各级党政干部树立并践行正确政绩观,进一步提高党政干部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的政治能力和专业化水平,进一步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三、调查结果显示,与“不敢为”和“不能为”相比,激励党政领导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应更关注“不愿为”和“不想为”的问题
党政领导干部“乱作为”“假作为”“不担当”“不作为”是党治国理政需着力解决的现实矛盾问题。其中,“乱作为”“假作为”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任性用权,反映了一段时间里部分党政干部理想信念缺失、拒腐防变底线失守,“只讲功利不讲理想、只讲私欲不讲信仰”的现象;“不担当”“不作为”是懒政怠政、浪费资源,反映了干部队伍中能力不足、“本领恐慌”, 积极性和精气神不足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定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干部“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用权受监督、失责必追究”,履职用权的纪律意识、规矩意识更强,习惯了在“严” 的环境下工作生活。与之相对,有些干部却出现了“廉而不为”“为官不为”
“少干活、少担责、少犯错”“为了不出事,宁愿不干事”,动辄将矛盾问题转移上交的担当意识弱化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与“不敢为”和“不能为”相比,激励党政领导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应更注意“庸官”“懒官”,关注和解决“不愿为”“不想为” 的问题。当受访者被问及“激励党政领导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您认为最应该关注哪个层面的问题”时:68.50%的受访者选择了“‘不愿为’,优秀‘轮流转’奖励‘排排坐’”;61.51%的受访者选择了“‘不想为’,心态作风‘慵懒散慢虚浮粗’”;
54.46%的受访者选择了“‘不会为’,才疏学浅、素质平庸、能力欠缺”;
%的受访者选择了“‘不敢为’,缺少‘试错容错纠错’”空间。
党政干部是否“不愿为”,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干部选拔任用、教育培养、监督管理、激励关爱机制是否具有促进“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 的导向问题。
四、用好干部考核评价“度量衡”和“指挥棒”,促进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激励党政干部担当作为
政绩考核是衡量党政领导干部施政绩效的重要尺度,考核结果是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标准。2020年11月,中组部印发《关于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政绩考核的通知》,督促激励领导干部从政治高度深刻理解政绩内涵,对国之大者做到心中有数,牢记初心使命,把握发展规律,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能力和水平,提高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扛重活、打硬仗,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从综合问卷调查数据结果来看,用好干部考核评价“度量衡”和“指挥棒”, 为干部选拔任用提供准确依据,进而激励干部在促进高质量发展中积极干事创业,展现担当作为,促进事业发展,首先,要明确正确政绩观的内涵和标准。党政干部创造政绩、考核政绩应统筹处理好潜绩和显绩、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综合运用好考人和考事、定量和定性、年度考核和平时考核、内部考核和群众监督、单项考核和综合评价、材料考核和实地核查等方式方法, 结合新时代新要求把抓好党建、为民造福、降耗减排等方面都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形成正确的政绩导向。其次,应完善奖惩结合的政绩考核机制。正确对待干部在改革创新工作中的失误错误,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营造适合创新创业、干事担当的良好生态。结合前述调查结
果中干部“不愿为”“不想为”的问题,在落实完善政绩考核机制时,一方面要用好容错纠错机制,明确各级权责范围,为真正敢担责、敢创新的干部卸下包袱,破解“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困局;另一方面要防止吃政绩“大锅饭”,避免干部“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差一个样”,让有作为、有成绩、有贡献的干部获得应有的物质奖励、荣誉奖励、提拔晋升机会。最后, 要进行因岗因人分类施策精准考核。数据结果显示,干部“不愿为”“不想为” 的问题因干部个人就职单位、工作年限、职务层级等因素的差异而程度不同, 因此干部绩效考核要根据不同区域特点、不同部门职能、不同岗位职责,结合发展重点、任务分工,精准设置考核重点,进行分级分类考核,如实反映干部本人分工负责的相关任务的推进完成情况。
读懂正确政绩观的深刻内涵
许乐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只有党性坚强、摒弃私心杂念,才能保证政绩观不出偏差。”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总书记给年轻干部们提出新的重要要求。
政绩观是党员干部从政、谋事、创业的“总开关”,反映了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政治立场和格局境界。如果对“什么是正确政绩观”这一问题回答得不科学、有偏差,“追求政绩”的实践就必然盲目抓瞎——可能GDP上去了,收入分配差距却拉大了;“金山银山”到手了,“绿水青山”却消失了
观念决定作为。树立正确政绩观,对履职尽责、干事创业具有重要导向作用。尤其在省、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后,一大批干部走上新的领导岗位, 必须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真正读懂正确政绩观的深刻内涵。
一、正确政绩观体现在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
2022年6月24日,浙江省湖州市召开实干争先主题实践动员大会,湖州市委书记陈浩在会上的一段讲话视频迅速“刷屏”网络:“你说我们的老百姓,哪一个是早上一醒来就关心湖州的GDP有多少?大家只是关心自己腰包鼓不鼓、交通堵不堵、医院挂号难不难、小孩成绩好不好,这些都是影响群众幸福感的最直接、最具体的因素。”
“政绩观是有关什么是政绩、如何做出政绩、如何评价政绩的总观点,追求怎样的政绩观,就会有怎样的工作作风。”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象明看来,正确政绩观,就是要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经过历史沉淀后真正的评价。
正如2022年4月8日《人民日报》刊发的评论所指出的:“多为群众谋福祉, 才能让政绩经得起历史检验,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对此,***总书记一语道明:“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
显然,正确的政绩观就是要为人民办好事实事,“哪里有人民需要,哪里就能做出好事实事,哪里就能创造业绩”。而判断政绩好不好,最重要的一点
还是“要看群众实际感受,由群众来评判”。
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有什么样的工作方式,就会收获什么样的名声和口碑。当人们看到一棵棵高大的泡桐树,就不禁想起“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看到一丛丛茂密的木麻黄,就不由想起“最美奋斗者”谷文昌;看到一山山葱茏的林海,就不觉想起“草帽书记”杨善洲原因就在于,他们都以忘我的付出为群众谋福祉,把实打实的政绩印刻在了人民群众的心坎上。
二、正确政绩观体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
《***在正定》一书中记录了这样一段往事:时任河北省正定县委副书记的***找到时任县长程宝怀,问道:“‘好县’的标准是什么?”程宝怀谈道,正定县是“农业学大寨”先进县,三角村是先进典型。
***听后笑着说:“你刚才说到的学大寨先进的三角村,亩产过千斤, 可农民还吃不饱,他们偷着到外县换山药干吃,回来交征购。”他还说,正定为了交“征购”,年年扩大粮食面积,压缩经济作物面积,结果粮食交得越多, 群众收入就越低,“正定县实际上是个‘高产穷县’”。
***同志深刻指出,是不是“好县”,应该以综合指标来衡量。后来经过不懈努力,正定县每年粮食征购核减到4800万斤。这一减,可不得了,正定县通过调整种植结构,一年农业产值就翻了一番,农民人均收入从148元涨到400 多元。
显然,政绩观正确与否,要看是否体现全面发展。
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不同,党的主要任务和政绩内涵也就不同。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就
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看政绩,既要看经济指标,也要看民生指标、生态指标;既要看当前发展状况,也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新的赶考之路上,党员干部创造政绩的过程,既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过程,也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
***总书记指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我们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在新形势下发展不能穿新鞋走老路,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这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追求何种政绩的问题,也明确了党员干部践行正确政绩观、创造政绩的着力点。
三、正确政绩观体现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上
***总书记强调:“我们是‘行动党’,不是‘口号党’,要求真务实、讲真话、办实事。”“业绩都是干出来的,真干才能真出业绩、出真业绩。”
前不久,河南省倡导的“五比五不比”作风导向持续引发公众关注。通过网上流传的会议视频不难发现,务实的会风让人眼前一亮——发言人员不谈成绩,上来就讲怎么看、怎么干,没有虚浮客套,全是干货。
令人欣喜的是,当前全国各地各部门都在深化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引导党员干部把时间精力投入到干事创业中。在正确政绩观的引导下,迎来送往少了,“沉下去”察民情、惠民生的多了;在手机上“盯群”“爬楼”的少了,奔一线办实事、抓落实的时间多了
“要抓实、再抓实,不抓实,再好的蓝图只能是一纸空文,再近的目标只能是镜花水月”“多做为民造福的实事好事,杜绝装样子、搞花架子、盲目铺摊子”“坚决杜绝口号式、表态式、包装式落实的做法” ***总书记紧盯求真务实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成为广大领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重要遵循。工作是干出来的,不是喊出来的;业绩是做出来的,不是吹出来的。“樵夫”廖俊波“背石上山”,苦干实干,留下了“政和质量”“俊波速度” 的佳话;孔繁森在雪域高原跋涉数万公里,矢志不渝地摸索发展之策;石光银与荒沙碱滩抗争40年,竭尽全力寻找致富之方 榜样的力量昭示着我们:唯有真抓实干、狠抓落实,方能开辟发展坦途。
“要善于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创造性地抓好贯彻落实工作,制定切合实际的落实方案,在重要任务、关键环节、落实情况等方面,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出征、脚踏实地、稳扎稳打,将一切工作做深、做实、做细。”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徐国亮认为,崇尚实干、狠抓任务落实,是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本质要求。
把蓝图变为现实,没有捷径可走,必须坚守为民初心,正确处理好稳和进、立和破、虚和实、标和本、近和远的关系,真正树立“好样子”、拆除“花架子”、不留“烂摊子”,从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诉求、新期盼。
践行正确政绩观守好民心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刘少谷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为民造福,是坚持人民至上的内在要求,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题中之义,是广大党员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重要遵循。新时代新征程上,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需要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
办好实事守好民心,根在为民情怀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历经百年风雨,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一步步穿越历史长廊,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其原因正是我们党厚植为民情怀,和人民风雨同舟,真正做到了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农民将军甘祖昌、时代楷模张富清、最美奋斗者杨善洲,都是不同时代为民服务办实事的先进典型。办好实事守好民心,就是要广大党员干部传承榜样力量,常思为民情怀,始终把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弘扬“为民服务孺子牛”精神,把群众的
“吐槽点”作为我们的“着力点”,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作为我们的“履职清单”,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用实际行动回答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时代之问。
办好实事守好民心,本在恪尽职守
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必须深入贯彻***法治思想,把《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检察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责,认真落实
“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依法从严惩治危害食品药品安全、污染环境、电信网络诈骗等直接危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犯罪,加大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等问题的法律监督力度,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真正践行“检察为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新需求、新期待。作为检察干部,办好实事守好民心,第一要务就是办准办好办活群众身边的每一件“小案”,努力实现司法办案“三重境界”,即一是把案件办准,做到“明辨是非、定分止争”;二
是把案件办好,做到“息诉罢访、案结事了”;三是把案件办活,做到“促进管理、创新治理”。
办好实事守好民心,魂在职业道德
检察官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肩负着重要责任。人民性是检察机关的根本属性。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反复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求司法机关恪守司法为民的职业良知。办好实事守好民心,就是要把握好“三个维度”:一是把握好职业道德认知维度,拧紧“职业认同—职业使命—职业义务—职业理想”职业道德链条,把检察职业提升到检察事业的高度。二是把握好职业道德情感维度,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落实“求极致” 工作要求,真正做到爱岗敬业,增强职业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三是把握好职业道德信念维度,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笃定法治信仰,切实履行好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重大责任,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办好实事守好民心,贵在长期坚持
党的百余年奋斗史就是一部不断为民造福的历史。从开天辟地的救国大业到改天换地的兴国大业,从翻天覆地的富国大业到惊天动地的强国大业,我们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不断追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新时代新征程,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越往深里走、实处走,面对的问题可能就越多、情况就越复杂。有些事情是不是好事实事,不能只看群众眼前的需求,还要看是否会有后遗症,是否会“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为民办实事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 既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办好实事守好民心,就是要立足长远,把“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人生信条和毕生追求,作为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的永恒载体, 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
办好实事守好民心,要在长效机制
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长效机制是保障。办好实事守好民心,要善于发挥制度管根本、管长远的优势,把好的经验做法用制度固定下来,用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形成的良好机制。关键是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从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打造一批检察为民品牌,
将办好一件实事变多件实事,将办一次实事变经常办实事;二是处理好近与远的关系,不仅满足于解决当下的“急难愁盼”问题,还要着眼长远,推动形成固化的制度机制解决根本性问题,实现长效长治;三是处理好内与外的关系, 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我为基层解难题”实践活动,解决一批影响和制约基层发展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认同感。
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人民日报评论员
(2023年5月11日)
业绩都是干出来的,真干才能真出业绩、出真业绩。以真干创造的实绩, 才能真正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学思想、见行动”。在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对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提出明确要求。在主题教育中,从牢牢把握总要求,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 到紧紧锚定目标任务,凝心铸魂筑牢根本、锤炼品格强化忠诚、实干担当促进发展、践行宗旨为民造福、廉洁奉公树立新风,再到全面落实重点措施,强化理论学习、深入调查研究、推动高质量发展、抓好检视整改,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都充分体现了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
我们党百年奋斗的伟大成就都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拼出来、干出来的,要把党的二十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变成现实,仍然要靠拼、要靠干。必须深刻认识到,奋进在充满光荣和梦想的新征程上,推进着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 必然会遇到大量从未出现过的全新课题、遭遇各种艰难险阻、经受许多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唯有始终保持锐意进取、敢为人先、迎难而上的奋斗姿态,积极担当作为、敢于善于斗争,不断作出新业绩、新贡献,才能胜利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总体来看,现在广大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和精神状态是好的,但也要清醒看到,干部队伍中不愿担当、不敢担当、不善担当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这些问题尽管存在于少数党员、干部身上,但任其发展,就会损害党的形象、贻误党的事业,必须认真加以解决。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大历史节点上开展主题教育,就是要推动广大党员、干部以满腔热忱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积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为党和人民履好职、尽好责,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总书记强调:“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清醒认识到,党把干部放在各个岗位上是要大家担当干事,而不是做官享福。我们谋划推进工作,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
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是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但什么是好事实事,要从群众切身需要来考量,不能主观臆断,不能简单化、片面化。哪里有人民需要,哪里就能做出好事实事, 哪里就能创造业绩。业绩好不好,要看群众实际感受,由群众来评判。有些事情是不是好事实事,不能只看群众眼前的需求,还要看是否会有后遗症,是否会“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才能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党员、干部只有党性坚强,摒弃私心杂念,才能保证政绩观不出偏差。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把这一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聚焦问题、知难而进。各级领导班子要牢记党和人民嘱托,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对已有的部署和规划,只要是科学的、切合新的实践要求的、符合人民群众愿望的, 就要坚持,一茬接着一茬干,防止出现政绩冲动、盲目蛮干、大干快上以及“换赛道”“留痕迹”等现象,坚决杜绝虚报浮夸,搞“数字政绩”“虚假政绩”。要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提出的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把急功近利、急于出成绩等浮躁心理、急躁心态都压下来,扎扎实实、踏踏实实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走那种急就章、竭泽而渔、唯GDP的道路。这就是为什么要树牢新发展理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也就在这里,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今年全国两会上,***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一席话令人警醒。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我们要自觉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发扬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在新征程上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
纪轩言
(2023年4月25日)
***总书记在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思想、见行动,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提振锐意进取、担当有为的精气神。
在主题教育中,***总书记再次强调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对于促进党员、干部学思想、见行动,在新征程上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斗争本领、激发担当作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是内在统一的关系,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互为作用,必须从整体上把握,全面准确理解。权力观是否正确,能不能做到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直接影响着政绩观、事业观。政绩观不正确,任性用权就很难避免,各种越轨越界的行为就容易发生。有什么样的事业观,不仅反映在进取精神上,而且影响权力观、决定政绩观。党员、干部如果解决不好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的问题,就会影响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甚至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危害。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党员、干部是党的执政骨干,在推进强国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思想、见行动,首先要从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入手。这是因为党员、干部手中都有一定的权力,必须解决好为谁用权、怎样用权这个关键,以正确的权力观保证党员、干部树牢正确的政绩观、事业观,从而更好地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是党员、干部的基本政治准则、道德规范和立身之本。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的,姓公不姓私,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党员干部要用好手中的权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就是要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服好务,做好事。行使权力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人民的利益为出
发点,时刻想着群众,装着群众,时时处处把权力用在为人民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上。***总书记指出:“任何人都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党员、干部都要牢记,任何人都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任何人行使权力都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监督。如果不能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就弄不明白应该为谁用权、怎样用权、如何用好权。法定职权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时刻牢记权力姓公不姓私, 在用权上任何时候都不能搞以权谋私,必须讲党性、讲规矩、讲纪法,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依法秉公行使权力,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重视和解决好政绩观问题,关系到执政党的性质和宗旨具体落实的根本问题。***总书记深刻地指出:“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 只有党性坚强、摒弃私心杂念,才能保证政绩观不出偏差。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我们党是为人民谋幸福、给人民办事的,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我们谋划推进工作,一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要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
对党员、干部来说,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就要落实“三严三实”要求,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决不允许做得过且过的“太平官”、碌碌无为的“庸懒官”,秉持“功在当代,利在后世”的为政之道,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关于事业,《易坤》中讲:“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疏》中说:“所营谓之事,事成谓之业。”这是词源对事业这一词汇来源的阐述,并解释为人的成就。“事业”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定义为:“人所从事的,具有一定目标、规模和系统而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经常性活动。”所谓事业观是指对事业的根本看法和对工作的根本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事业观,就是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懈奋斗。”实干兴邦,空谈误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需要我们有大智慧、大担当,需要我们“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在推进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上,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更加自觉地落实“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要求, 坚持不懈地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锤炼品格,强化忠诚。加强调查研究,突出实践导向, 以实干担当促进发展,践行宗旨为民造福。坚持以党性立身做事,攻坚克难, 锐意进取,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吴传毅
***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政府和干部要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党员干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肩负着神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各级党员干部必须树立起正确的政绩观,才能组织和带领人民少走弯路,多创政绩,再创辉煌。
一、正确政绩观的科学内涵
政绩就是干部在任期内履职取得的工作成绩和贡献,是干部品德和才能等综合素质的反映。政绩观是指对干部施政成绩的总体看法和评价。对政绩观的认识和态度直观地反映出领导干部施政的指导思想和价值取向,不仅影响到领导干部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亡,关系到执政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地位和形象。中国共产党人的政绩观有着特定内涵。
一是为人民谋政绩。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
政党,为中国人民谋政绩是中国共产党的职责所在,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指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是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工具, 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共产党人执政必须是为民执政,而不是为己执政。
二是靠人民创政绩。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决定力量。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必须依靠人民创造政绩。
三是由人民评政绩。政绩的大小、多少、好坏,都不是由自己说了算,而必须由人民来评判,最终要看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是否不断提高、老百姓的困难是否得到满意解决、老百姓的利益是否得到切实维护,党员干部要时刻关注群众关心的上学、医疗、住房、就业、交通、社会保障等一系列事件,下大力气干好群众最关心的事,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让群众满意是党员干部最根本的政绩观。***指出:“始终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
二、错误政绩观的表现形式
错误政绩观的根源在于谋取仕途快进,谋取个人物质利益。错误政绩观有
很多表现形式,概括归纳其表现形式,有利于厘清政绩观的负面清单。
一是重眼前,轻长远。有的干部为了任期内“政绩显赫”,在争资金、上项目上急功近利,追求“轰动效应”,面对打基础、增后劲的事没有兴趣。为了眼前的政绩,甚至对本地资源搞破坏性开发、掠夺式经营,竭泽而渔。经济看似高速增长,实则昙花一现;眼前轰轰烈烈,长远难以为继。前些年有少数官员,唯GDP马首是瞻,把“发展是硬道理”等同于“增长是硬道理”,急功近利,结果经济上去了,环境污染了,老百姓遭殃了,民心散了,政府公信力降低了。如果站位高一点,眼界放宽一点,那么就可能做出更成熟、更着眼长远的决定,对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也会有更清醒的认识。因此领导干部的眼界与格局尤为重要。
二是重局部,轻全局。有的干部在处理单位与部门、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时只顾部门利益,而不顾整体利益,对其他部门其他人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思想作风或行为态度,俗称“屁股决定脑袋”。屁股决定脑袋是放大了的小团体主义或个人主义,是缺乏大局观念和全局意识的表现。考虑问题以自我或小团体为中心,无论利弊得失都站在局部立场上。有的干部一事当前,只顾自身利益、地方利益、部门利益,不管他人祸福。上游获利、下游受害,墙里赚钱、墙外遭殃的现象不少。有的甚至为局部利益而对假冒伪劣、坑蒙拐骗行为加以保护。
三是重主观,轻实效。有的干部想问题办事情不是立足实际,体察民情, 而是从个人主观愿望出发,想当然决策。如有的建高楼、上项目,由于超越了客观实际和群众承受能力,表面上个人政绩突出,实际上群众怨声载道。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政绩,搞“掠夺式”发展,其结果是劳民伤财,既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又损害党风政风,损害群众利益,更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是重上级,轻群众。有的干部干工作不是从群众根本利益出发,而是为了迎合某个领导人的口味,挖空心思,投其所好,搞“献礼工程”,只要上级满意,不顾群众疾苦。曾有媒体披露,有镇政府为了搞“献礼工程”,背上沉重债务。为此,该镇挪用上级政府部门安排的专项扶贫款,以及群众的建房集资款。全镇有上万群众连饮水问题都得不到解决,该镇却挪用水利工程款用于建办公大楼。
五是重物质,轻精神。有的干部视经济建设为硬指标,把党的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看作软指标,平常不去管,检查时才应付。有的甚至以牺牲政
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去换取经济上的政绩。
六是重虚招,轻实干。有的干部创政绩不靠拼搏奋斗,真抓实干,而是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有的甚至欺上瞒下,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总书记指出:“形式主义的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其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扎扎实实的落实,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矛盾的问题。”
七是重投入,轻收益。有的干部只看GDP增长多少,招商引资多少,不考虑投入产出比。GDP能说明一些问题,但有它的局限性,一些地方GDP似乎上去了, 但财经收入却没上去。前些年中部地区搞产业承接,一些地方不加选择,“提到篮里都是菜”,突出表现是,地方政府放松环境、安全、税收、土地和信贷等方面的管制,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纵容一批不环保、不安全、不合规甚至是不合法的企业在本地发展。
八是重显质,轻潜质。有的干部重显性工作,轻长期才能显现成效的工作。“面子工程”的工作争着做,“里子工程”的工作不愿意做。
以上问题虽属少数人和局部现象,但由于发生在党员干部身上,牵涉群众的根本利益,其影响不可低估,应引起各级党组织的高度重视。
三、根治错误政绩观的举措
根治错误政绩观不仅需要加强教育,而且需要引入科学的政绩考核机制, 尤其需要强化问责机制。根治错误的政绩观最关键的是依靠民众,民众心中有一杆秤,只有赋予民众话语权和决定权,官员才会敢坚持正确的政绩观。
(一)加强党的宗旨教育,增强公仆意识
要使党员干部认识到手中的权力都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党工作, 为群众办事。要深刻认识到只有将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带领群众扎扎实实艰苦创业,才能创出群众满意的政绩。靠做表面文章、弄虚作假骗取的政绩,或许可以博得上级一时赏识,给个人带来暂时荣誉,但不能真正得到群众认可,更经不起历史检验。“政绩不够,数字来凑”曾在一些地区大行其道,不仅影响中央对地区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决策,而且还影响到中央对地区转移支付规模, 降低市县政府的可用财力和民生保障能力。
(二)科学进行政绩认定,强化考核导向
干部考核导向对干部政绩观乃至干部成长具有很大影响,各级党组织在考察任用干部时,必须坚持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合理界定政绩内容,认真
搞好政绩分析,科学进行政绩认定。科学的政绩认定,需要把握好几个要点: 一是正确评价打基础增后劲的工作。这样的工作或许短时间内看不到明显的政绩,但换来的是长远的、可持续的发展,创造的是潜在的政绩。“显绩”固然重要“,潜绩”更为可贵。只有打好基础、管好长远,才能稳扎稳打、行稳致远。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因此在考察使用干部时,要把显绩与潜绩结合起来,对潜绩要高看一眼,正确评价;二是要客观评价干部在艰苦困难地区工作的政绩。正确处理现实成果与原有基础、主观努力与客观环境的关系,合理使用在困难地区扎实苦干的同志,鼓励干部到艰苦环境下干事创业;三是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其他建设之间的关系。新的时代背景下,群众对政绩评价发生了变化,既要看经济建设,又要看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建设;既要看经济指标,又要看政绩的成本效益、人民群众是否受益等; 既要看纵向的历史比较,又要看横向的国际比较。所以,要处理好经济建设与其他建设之间的关系。四是合理分析个人政绩与集体政绩。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严格认定政绩的归属,既不能将集体政绩揽到个人名下,也不能抹杀和否定个人的作用与贡献,既不搞政绩大锅饭,也不搞政绩垄断。具体区分好个人在其中是起决策主导作用,还是起参谋执行作用,实事求是地判断个人在集体政绩中的贡献份额。
(三)选拔任用干部坚持走群众路线,注重群众公认
党组织选拔任命干部必须走好群众路线,实行领导干部与群众相结合,才能真正把人选准用好。在选拔任用干部工作中,淡化选人用人的群众路线,用变通的办法简化民主程序,这是极端错误的。选人用人走群众路线与党管干部原则是一致的、统一的。在干部使用上,一定要重实绩、重公认,把群众真正拥护的干部选拔上来。对那些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在工作中摆花架子, 做表面文章,弄虚作假的干部,不仅不能使用,还要视情节给予批评或纪律处分。特别需要说明一个问题,当今干部任期较短,调动频繁,进而导致一些领导干部不重视“群众评价”,只重视“领导认可”,把仕途升迁作为唯一目标, 从而导致决策过程中没有真正把群众利益和民生工程放在第一位。有干部认为, 给老百姓办事是花钱的,办个厂是挣钱的。多做一点挣钱的事,少做一点花钱的事,好像是很好的政绩观。如果改革成果不让群众共享,就会出问题。不做一些花钱的事,挣钱的事就做不下去。
四、立正确政绩观的指向
正确的政绩观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发展观、价值观在政绩问题上的体现。***总书记对政绩观有深刻的阐述,为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指明了方向。
(一)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
***总书记指出:“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必须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大局看问题,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如果我们党弱了、散了、垮了,其他政绩又有什么意义呢?”苏联解体,苏共倒台的重要原因还在于,弱化抑或否定了党的领导。苏联解体、苏共倒台十五年之后, 戈尔巴乔夫指出:“我深深体会到,改革时期,加强党对改革进程的领导,是所有问题的重中之重。在这里,我想通过我们的惨痛失误来提醒中国朋友:如果党失去对社会和改革的领导,就会出现混乱,那将是非常危险的。”检验党建工作成效必须是形式标准与实质标准相统一。党组织坚强有力,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出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单位或地区得到了长足发展是检验党建工作必须考量的实质标准。
(二)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
***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政府和干部要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做工作自觉从人民利益出发,决不能为了树立个人形象,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世界其他各国和地区也有形象工程, 例如大肆建设的迪拜。客观地讲,有些形象工程也有一定实用效果,受百姓欢迎。例如某些城市的河道改造,将自然河流改造成宽敞的公园;还有一些城市露天广场的建设,成为夏天人们避暑纳凉场所等等。应当区别对待某些确有功效的形象工程和群众厌烦的形象工程,要建设群众真正欢迎的形象工程。形象工程建设应与经济发展同步,量力而行。如很多地区财经很困难,却巨额斥资修建大广场、大剧院等等,结果广场修好后无人问津、剧院建成后无人看演出。在城镇居民较少,且居住分散的情况下,广场自然无用;并且居民收入尚低, 不足以支持文化消费和业余时间消费。
(三)功成不必在我
***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以正确的政绩观为指导,抓好各项工作。‘功成不必在我’,要甘于做铺垫性的工作,甘于抓未成之事。”每个党员要
为党的事业做出最大的贡献,但党的事业的成功未必就在我手中、在我任期、在我有生之年看到实现。“桃三杏四梨五年,想吃核桃等九年”。果实收获前必须经过长时间培育,这是客观规律。政绩也是如此,功成前必须做大量艰苦细致、默默无闻的铺垫性工作。如果收获时打不上自己的标签就不做,那么, 可供摘取的果实能有多少?只摘桃不栽树,只飞奔不铺路,事业之路不可能越走越宽广。每个党员达到为党的事业而忘我、为“大我”而弃“小我”时,才能做到“功成不必在我”。为了一己私利,很容易陷入“贪一时之功、图一时之名”的漩涡,热衷于“烧三把火”“踢前三脚”,把心思用在“形象工程” “面子工程”上,很容易造成“前任建、后任拆”的问题。“为人民谋幸福, 为民族谋复兴”,就能够做到“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发展大局,科学谋划、谨慎施策,真抓实干,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总书记指出: “功成不必在我并不是消极、怠政、不作为,而是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一代一代人的接力棒,这就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全局观、发展观。历史观就是从对历史负责的高度,来看待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是否承继了历史而没有割断历史,是否在前任的基础上前行而没有推翻前任、朝令夕改,是否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全局观就是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研判形势、决策问题,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战略与策略、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发展观就是要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以付出损害长远利益的代价干杀鸡取卵的蠢事,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一时的发展速度,要保持发展的可持续性。“功成不必在我”对于领导干部加强思想道德和党性修养、提高治理能力、走好人生路具有重要意义。
(四)切实抓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
***总书记指出:“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切实抓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 要发扬钉钉子的精神,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一切失败的人基本上都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不重视基础工作,都想急于求成, 急功近利,甚至揠苗助长,结果反而因此埋下祸根,最终导致自己的失败。一幢大楼盖了十层甚至几十层,如果基础不好,也必须推倒重来,否则,一直盖下去,后果不堪设想。要做利长远的事。比如,保护生态环境的事,就是功在
当代、利在千秋。要坚决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多干保护自然、修复生态的实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前几年房地产市场升温,一些地方土地被贱卖,虽然一时间赚了个钵满盆满,GDP上去了,财政收入上去了,但经济发展的基础却依然脆弱,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依然严重。特别是当海内外各种科技含量高的新项目纷至沓来时,那些贱卖土地的地方却在为找不到地而犯难, 显然拖累了地方的长远发展。此外,做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特别要注重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五)决不能为了所谓的“政绩”朝令夕改
***总书记指出:“对过去既定的目标任务和行之有效的决策部署,都要继续坚持,扎实推进。决不能为了所谓的‘政绩’,一件事还没落实,又要朝令夕改。我们现在的所有工作,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来进行的。”有学者研究“换届冲动症”的现象:一是政策“翻烧饼”,太随意,换届就换蓝图, 换人就换思路。在一些地方,发展战略没有延续性,主政干部经常拍脑袋决策, 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二是新官不理旧账。签订的各种协议,对投资商的承诺,拖欠的工程款对这些前任留下来的“旧账”,少数“换届干部”一概不认,能推则推,能拖则拖,有的甚至公然“赖账”,不仅有违诚实守信的法治原则,也极大地损害了群众利益和政府公信力;三是好大喜功,热衷上马“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少数“换届干部”,总想快出成绩,不重“里子” 重“面子”,大肆举债搞建设,把看得见的地方包装得像“欧洲”,看不见的地方即使像“非洲”也放任不管、无动于衷。
(六)不能简单地以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
***总书记指出:“要改进考核方法手段,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再也不能简单地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了。”一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应该是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只是某个方面的发展,否则,就难以持续;只注重生产总值的增长,而忽视生产发展的质量,就有悖发展的宗旨。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是辩证关系,简单地以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必然会顾此失彼,失去的东西会更多。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历史将说明一切。政绩最终要用实践、群众、历史三把尺子来检验。我们创造的政绩要经得起这三把尺子的检验,这样我们将无愧于党和人民的重托,无愧于伟大的时代。
浅谈正确政绩观的树立
中共宁夏区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王婧漪
政绩作为考核领导干部的具体标准,可以有效地反映领导干部心系群众、为民谋利的情况。政绩观代表了领导干部对本职工作的认知情况。古语有云: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坚持以民为本是新时代每一名领导干部所必须具备的政绩观,也是服务人民的终极目标。
从1997年至今,***多次来到宁夏,对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进行考察。***总书记的考察要点及宁夏的改变对于新时期领导干部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具有指导意义。
一、以人民为中心是正确政绩观的本质核心
I
“人民”二字,在领导干部的心中应该占据最崇高的位置,要始终坚持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政绩观的重要内容。马克思指出,人民的努力和奋斗缔造了丰富多彩的历史。“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坚持不变的工作要求,中国共产党始终扎根人民,在进行决策的过程中要坚持以民为本,要时刻牢记决策的本质是为了服务人民,造福人民,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从1997年开始一共4次来到宁夏这块美丽的土地。在多次考察中,***总书记始终坚持“以民为本”的思想,将人民利益作为考察的重点。2020 年6月8日,是***总书记第4次来到宁夏,他再次指出:“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农民主体地位,把保障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1] 这充分说明人民的重要程度,实现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是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改变思想与理念,一切以人民为中心,大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推动宁夏不断发展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在新时代发展的背景下,领导干部要用心聆听人民的基本诉求,办实事、办好事,
解决最亟待解决的问题,积极响应人民的各项合理诉求,做好人民的公仆。
二、为人民谋利是正确政绩观的基本表现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而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革命的胜利。作为新时期的领导干部,办事情、想问题必须从人民的出发点来考虑,将人民的利益作为改革与发展的要点。
(一)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总书记在考察过程中指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对标‘两不愁三保障’,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一鼓作气、尽锐出战,确保如期实现脱贫目标。要完善移民搬迁扶持政策,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要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保持现有政策总体稳定,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
这些年来,宁夏各级领导干部响应中央号召,开展了艰苦卓绝的脱贫攻坚战,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一是实施异地扶贫,通过移民让贫困群体从边远贫困山区迁移到交通发达的地区,在六次移民的过程中累计帮助130万贫困群众 走向新生活。二是通过积极探索,精准聚焦,通过精准扶贫的模式推动扶贫工作顺利实施,在多个领域开展扶贫工作,提升贫困人民的幸福指数,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使每一个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
在扶贫工作全面落实以后,2021年的首要任务是对扶贫的效果进行巩固, 大力推进宁夏的乡村振兴事业,同时加大黄河流域的环保工作力度,在落实“四大提升行动”的基础上,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让脱贫成果扩大。
(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脱贫是底线,富民是关键。宁夏各级政府大力推进产业富民,首先充分利用当地的农业资源,开发特色产品并加以推广,提升当地农业产业的知名度, 打造乡村龙头企业。其次是根据市场变化,结合自身优势,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高端化、智能化的新兴产业。再次,政府应该积极推出各项帮扶政策带动当地的就业,在扶贫的过程中,当地国企和民营企业可以采取各种措施,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工人收入,让百姓手中的余钱越来越多。最后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坚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推动旅游行业的发展,让绿水青山变成真金白银。
2022年6月宁夏召开的第十三次党代会,对区情做出了精准研判和分析,提
出了“三区建设”“四新任务”“五大战略”等新思路、新举措,始终坚持人民至上,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力透纸背的仍然是“人民”二字,提出了实施共同富裕战略和打造塞上乡村乐园、宜居宜业城镇、人民生活福地等温暖民心的措施。
三、为人民造福是正确政绩观的最大目标
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各级党委、政府和干部要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4]在执行的过程中,领导干部必须谨记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全面落实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将人民利益作为根本利益,扎根群众,造福群众,解决群众亟待解决的难题,满足群众的合理要求,提高群众的满意度,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从根本上为群众服务。
(一)抓好生态环境保护
黄河途经宁夏大地,贺兰山隔断了沙漠侵袭,让宁夏平原有充分发展的自然环境。2016年,***总书记第三次考察宁夏时强调:“宁夏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承担着维护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要加强黄河保护,坚决杜绝污染黄河行为,让母亲河永远健康。”[5]在生态保护的过程中,宁夏也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生态保护工作不容忽视。
在民生的过程中,水患治理尤为重要。在治理黄河的过程中,宁夏通过多重手段综合治理的方式解决了各种难题,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充分预防了各类水患,同时积极利用黄河的水资源造福宁夏平原。在治理的过程中,宁夏开展了各类保护活动,借助各类现代化技术和手段寻找全新的治理模式,不断提高治理效果,让黄河成为服务人民的母亲河。
贺兰山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父亲山,它将沙漠和寒冷的侵袭阻隔在外,保护了宁夏平原,同时对维护我国的生态环境稳定和提升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在治理的过程中,贺兰山保护区内的所有矿产资源被禁止开发, 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同步进行,生态保护工作是必须完成的首要任务。在治理的过程中充分重视生态一体化,通过全方位的修复工作提升整体环境的生态恢复能力。同时形成了“三山”生态屏障,充分利用贺兰山、罗山、六盘山的资源和地势推动当地的生态发展。
在不断保护环境的同时,大自然给予了人类更多的财富。通过黄河治理工作,人们的用水问题得到了解决,生态环境也逐步恢复,洪涝灾害逐渐减少。在贺兰山治理的过程中,其具有的风沙防范能力更加强大,同时丰富的生态资源为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为当地人民带来更多的收益。
(二)打造人民生活福地
宁夏的发展实践充分证明任何发展都必须通过实干才能实现。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要有新担当、新作为,要将党代会精神与工作岗位紧密结合,深刻领悟,做到入心入脑。
近年来,宁夏确定战略方向,多方入手推动小康社会的实现:首先,坚持生产力和科技的创新,通过科技创新的模式带动产业发展。在推广和落实的过程中,有373项重点计划被批准,建成创新企业数量超过1000家,同时在宁夏建立了多种创新平台,通过与东部区域的合作带动本地科技水平的提升。其次是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在优化的过程中对现有的园区进行整合,经济效益得到了逐步提高,在产业优化的过程中充分借助信息化、网络化的便利性,推动新型产业的发展,优化和升级现有的产业结构。再次是加大民生领域的财政投入, 每年政府将超过七成的财政资金用于民生建设。在政府的不断努力下,从2012 年到2019年贫困人口减少了83万人,贫困率从原有的22.9%降低至3%。最后,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坚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推动旅游行业的发展,让绿水青山变成真金白银。在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投入上,宁夏政府在2016年到
2019年累计投入360亿元,治理项目超过1000个,全面带动了当地的环境保护工作,为全国环境治理做出了表率。
2020年,宁夏实现了全面脱贫,9个贫困县彻底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在农业飞速发展的同时,现代化能源企业逐步建成,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形成了完整有效的现代工业体系。
(三)持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
***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伟大民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6]我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各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通过团结和帮助完成了民族统一的大业。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可以看到, 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根本,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
坚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妥善处理民族问题, 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完善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各民族团结互助,提升各民族的
统一意识,在共同繁荣的前提下推动民族共同进步。
四、由人民做评价是正确政绩观的最真实反馈
人民群众在不断努力和发展的过程中缔造了历史,同时他们起到对历史评价和检验的作用。人民的真实评价也是反映领导干部政绩的最真实、有效的途径。
人民赋予党员干部权力,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党员干部必须以民为本,满足群众的合理需求。因此,在行使权力时,必须铭记权力源于人民, 为人民服务是最根本的宗旨。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要尊重事实,扎根群众, 反映群众需求,聆听群众的中肯评价,让人民群众监督自己的工作。要始终坚持合理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时刻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在服务群众的同时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提高工作效率。
改革开放44年以来,宁夏大力实施脱贫富民战略,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从1982年开始,宁夏脱贫人口超过330万人。在党的十八大以后,共产党人制定的精准扶贫策略提升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今日的宁夏,已从昔日的苦寒之地逐渐转变为今天的塞上江南,宁夏的医疗资源更加充足,道路更加宽敞,教育更加优质,人民的生活也更加富足,这种提升是显而易见的。
***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7]这反映了共产党人不忘初衷的本质,也是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树牢正确政绩观 走好为民初心路
山东省日照市委书记张惠
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作为主政一个城市的领导干部,到底是为了城市发展、人民幸福还是为了一己私利和个人升迁,政绩观不同,从政行为就会完全不同。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必须解决好“为谁创造业绩”的问题。***总书记强调,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我们谋划推进工作,一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些重要论述,深刻诠释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绩观。我们必须深刻领会、躬身践行,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价值追求融入政绩观,一切决策和工作都以“是否有利于人民、人民是否切实需要”来判断考量,一切业绩和成效都让群众来评判,真正做到真心为了群众、真诚依靠群众、真干服务群众。两年前,日照市开始用多渠道“问需于民”的方式确定为民办实事项目,群众反映最多的是下午放学孩子照看问题,我们下决心克服多重困难,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由政府主导、学校组织的课后延时服务,受到群众广泛欢迎,学生参加率从最初的89%提高到现在的98.27%,群众满意率超过99%。这样的实践,印证了***总书记强调的“哪里有人民需要,哪里就能做出好事实事,哪里就能创造业绩”。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必须解决好“创造什么样业绩”的问题。***总书记强调,新形势下发展不能穿新鞋走老路,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我们要创造符合新发展理念的政绩,深刻把握“完整、准确、全面” 的实践要求,切实强化系统观念,在谋划发展的“大棋盘”上,坚持五大理念一起落子,决不能只顾一点不及其余。同时,要准确研判落实新发展理念的短板弱项,集中力量攻坚克难,谨防形成“木桶效应”。对日照市来说,最大的短板是发展不协调,既有城乡不协调,也有区域不协调。为拉长这个短板,我们确定了举全市之力突破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坚持新型城镇化和高质量乡村振兴一体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步发力,久久为功,努力让城乡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真业绩。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必须解决好“怎么创造业绩”的问题。***总书记鲜明指出,“业绩都是干出来的,真干才能真出业绩、出真业绩”。这就
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实干立身,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实干,把谋篇布局变成人民群众满意的切身感受。我们要把“真”和“实”贯穿工作始终,对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总书记指示要求的,要不打折扣执行,以精准思维、绣花功夫把工作做扎实、做到位。要从长远着眼,从基础做起,既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把心思和精力用到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后劲、造福一方百姓上来,又要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聚焦难啃的硬骨头和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大难题狠下功夫。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纠“四风”树新风的要求, 坚决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慎重用权、为民用权,涵养求真务实、敢于担当的优良作风,努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总书记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勉励大家要筑牢理想信念根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政绩观是党员干部从政、谋事、创业的“总开关”,其正确与否,不仅关系到干部、班子、队伍的健康成长,也会影响一个部门、单位、地区的顺利发展,乃至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防止和纠正干部政绩观出现偏差,并取得阶段性成效。但时至今日,仍有少数干部的政绩观扭曲、功利心作祟——有的只考虑“对上负责”、不顾及群众感受,热衷于作秀装样子、要“面子”不要“里子”;有的好大喜功、一味蛮干,盲目铺摊子,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急功近利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有的重显绩、轻潜绩,热衷做“立竿见影”“显山露水”的事,对涉及长远利益的基础工作只停留在口头上 如此种种,破坏了党群干群关系,损害了党和政府形象,贻误了经济社会发展,教训十分深刻。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像接力赛一样,一棒一棒接着干下去。”“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只有党性坚强、摒弃私心杂念,才能保证政绩观不出偏差。”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一再强调党员干部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围绕“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做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政贵有恒,治须有常”。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
观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而是必须切实答好的终身课题。须知,想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政绩,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唯有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始终保持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摒弃功利心、争做实干家,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
树牢正确政绩观
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陈琪
***总书记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指出,必须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守住拒腐防变防线,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政绩观直接反映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是干部履职尽责、创造政绩的思想基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然而,当前部分地区一些部门还存在着“抢镜头、争彩头、造噱头、出风头“”工作留迹、落实留痕、台账留底”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概念炒作”“包装造景”“造词新政” “数字出官”等“政疾”衍生变异,影响制约经济发展,损害了党和政府形象。
溯源究底,这些现象与“政疾”的根结在于一些党员干部的政绩观错位, 对“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这个核心问题认识不到位。***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什么是好事实事,要从群众切身需要来考量,不能主观臆断,不能简单化、片面化。哪里有人民需要,哪里就能做出好事实事,哪里就能创造业绩。业绩好不好,要看群众实际感受,由群众来评判”。党员干部务必始终以***总书记重要论述为指南和遵循,切实把正确政绩观贯穿发展全过程、各领域。
政绩观反映权力观,权力观决定政绩观。一些党员干部对手中权力缺乏敬畏,认不清人民赋权的本质,脱不开私心杂念的缠绕,跳不出名缰利索的羁绊。党员干部要时时处处拿起党纪国法这把尺子检视自己、先进典型这面镜子对照自己,把好用权“方向盘”、系好廉政“安全带”,政治上清醒、经济上清白、工作上清正、作风上清廉、生活上清雅,杜绝“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 “拔出萝卜带出泥”等怪象,把权力用在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政绩上。
政绩既不会从天而降,也不会自动成真,都是干出来、做出来的。***同志有一句名言“: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树牢力行正确政绩观,要锤炼“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发扬斗争精神、敢于担当,在实招实效实绩中建功立业, 以党员干部“实干指数”换来人民群众“满意指数”。
正确政绩观的培塑和形成,有赖于匡正选人用人导向、纯正良好政治生态。要完善考核评价选拔机制,选对人、用好人、管住人,把干得好的人提上来、干得一般的人晒出来、干得差的人改起来,表彰一个、激励一片,以上率下、上行下效、上下同欲。要旗帜鲜明地严正立场、严明态度,坚决向错误扭曲的政绩观亮剑,加强上级、纪监、下级、群众、舆论“五位一体”监督,使欺上瞒下者、弄虚作假者、偷奸耍滑者、假公济私者人人喊打,无计可施、无地自容、无处遁形。
树立和践行符合新发展理念的政绩观
张洋
(2022年5月10日)
我们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回答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落实到基层实践中,不同的政绩观会带来不同的发展思路,发展举措、发展成效也大不一样。
《***在正定》一书中记录着这样一段往事:时任河北省正定县委副书记的***同志找到县长程宝怀,问道:“‘好县’的标准是什么?”程宝怀谈到,正定县每年粮食征购7600万斤,是“农业学大寨”先进县,三角村是先进典型。听后,***同志笑着说:“你刚才说到的学大寨先进的三角村,亩产过千斤,可农民还吃不饱,他们偷着到外县换山药干吃,回来交征购。”他还说,正定为了交征购,年年扩大粮食面积,压缩经济作物面积,结果粮食交得越多,群众收入就越低,“正定县实际上是个‘高产穷县’”。
***同志指出,是不是“好县”,应该以综合指标来衡量。“高产穷县” 问题必须解决。后来经过不懈努力,正定每年粮食征购核减到4800万斤。这一减,可了不得了,正定县调整种植结构,一年农业产值就翻了一番,农民人均收入从148元涨到400多元。
今天,我们强调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就是为了实现更大更好的发展。从这则往事中,我们至少得到两个深刻的启示——
政绩观正确与否,要看是否体现了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事业。看政绩,既要看经济指标,也要看民生指标、生态指标;既要看当前发展状况,也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如果只盯着单一指标,忽视其他工作,忽视发展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政绩观就会出现偏差。
政绩观的正确与否,最根本的是看是否增进了百姓福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党的领导干部要把所有精力都用在让老百姓过好日子上,要始终把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和群众意愿去追求所谓的发展和政绩,这样的“发展”越快、“政绩”越多,对群众造成的伤害往往就越大。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领导干部要更加自觉地针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
怎样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作深入的思考和判断,树立和践行符合新发展理念的政绩观。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党的十八大以来,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充分证明,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各级领导干部应该把思想和行动都统一到新发展理念上来,完整、准确、全面学习贯彻新发展理念,弄清新发展理念所要求的政绩是什么样的,进而强化使命担当,找准发展路径。同时,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政绩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更加自觉地贯彻新发展理念。
只要我们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用这样的理念来看待政绩,用这样的尺度来衡量政绩,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就一定能交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优异答卷。
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市法学会常务副会长马奇柯
***总书记在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思想、见行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提振锐意进取、担当有为的精气神。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是中国共产党对党员、干部的一贯要求,我们要牢固树立并自觉践行正确的政绩观,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一
***总书记强调,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我们谋划推进工作,一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什么是好事实事,要从群众切身需要来考量,不能主观臆断,不能简单化、片面化。哪里有人民需要,哪里就能做出好事实事,哪里就能创造业绩。党员、干部要清醒认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所处的岗位,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要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把
为党尽责、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党员、干部都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党员、干部的政绩,就是坚持党的宗旨和性质,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事。业绩好不好,要看群众实际感受,由群众来评判。有些事情是不是好事实事,不能只看群众眼前的需求,还要看是否会有后遗症,是否会“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我们做事情、干工作,如果做到了有利于党、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人民;既符合党、国家和人民眼前利益的要求,又符合党、国家和人民长远利益的要求;既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又能促进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那就干出了党和人民所需要的真正的政绩。经济快速发展是政绩,生态环境保护也是政绩,维护社会稳定也是政绩;立竿见影的发展是政绩,打基础作铺垫也是政绩;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是政绩,解决民生问题也是政绩。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根本途径是将人民群众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
来,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脚踏实地工作,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政绩观与事业观紧密相连。党和人民的事业召唤着我们,新时代的宏伟目标激励着我们,人民群众期待着我们,我们要坚持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统一于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的负责之中,上接天线、下铺地线、沟通衔接、履职尽责。一个干部树政绩如果是为了当大官,满脑子私心杂念、患得患失,就根本不可能对群众负责,根本不可能专心致志抓工作落实。政绩观也与发展观紧密相关。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反之亦然。一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和群众观,努力在为民动真情、谋实利、出实招中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落到实处。在发展观上出现盲区,就会在政绩观上陷入误区;在政绩观上出现偏差,就会在发展观上偏离科学。无论是发展观还是政绩观上的问题,都会削弱党的执政能力。
在抓工作落实的过程中,要处理好以下四种关系。一是局部和全局的关系。既要坚持从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出发,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创造性开展工作,注意克服脱离实际、照本宣科的教条式做法,又要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增强在大局下行动的自觉性,既为全局增光、又为一域添彩。二是眼前和长远的关系。既要抓紧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亟须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切实提高工作效率,认真纠正推诿扯皮、办事拖拉的衙门作风,又要着眼未来发展,建立长效机制,追求长期效果,坚决防止寅吃卯粮、杀鸡取卵的短期行为。既要避免把近期难以实施的远期目标超前化,也要防止把近期规划简单化。三是守正和创新的关系。既要坚持和发扬行之有效的好传统、好经验、好做法, 又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积极推动各项工作与时俱进、踔厉奋发、开拓创新,新官要理旧账,坚决克服不思进取、墨守成规的观念和行为。四是潜绩与显绩的关系。“潜”是“显”的基础,“显”是“潜”的结果,后人的工作总是建立在前人基础之上的,如果大家都不去做铺路石,不甘于默默无闻奉献, “显绩”就无从谈起,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即使有“显绩”,充其量也只是急功近利的“形象工程”。不求急功近利的“显绩”,多创造泽被后人的“潜绩”,要甘于做铺垫性的工作,甘于抓未成之事。
二
新时代党员、干部要自觉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在强国建设、民族复
兴的新征程上建新功。
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党员、干部只有党性坚强,摒弃私心杂念,才能保证政绩观不出偏差。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 把这一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是新时代做好各方面工作的根本遵循。我们要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把握好这一重要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切实把党的创新理论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全过程各方面。要紧密结合正在开展的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坚持认识与实践相结合、理论和实际相联系、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相统一,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不断提高履职尽责的能力和水平,凝心聚力促发展,驰而不息抓落实,立足岗位作贡献,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以百姓之心为心。毛泽东同志说:“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总书记的人民情怀,树立了新时代共产党人的精神旗帜和光辉典范。以百姓之心为心,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处理好“小我”与“大我”的关系、个体与人民的关系,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赤子情怀投入到伟大事业中。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拜人民为师,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的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沉下去做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同志在浙江工作时,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在调研工作中,一定要保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努力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功夫。“深”,就是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 善于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社会各界人士交朋友,到田间、厂矿、群众和
社会各层面中去解决问题。“实”,就是作风要实,做到轻车简从,简化公务接待,真正做到听实话、摸实情、办实事。
“细”,就是要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深入分析问题,掌握全面情况。“准”,就是不仅要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实际情况,更要善于分析矛盾、发现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规律性的东西。
“效”,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切实可行,制定的政策措施要有较强操作性,做到出实招、见实效。坚持眼睛向下,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既要“身入”基层,又要“心到”基层,不搞作秀式调研、盆景式调研、蜻蜓点水式调研。要在深入分析思考上下功夫,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交换、比较、反复,找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切从实际出发。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
“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我们所犯的错误,研究其发生的原因,都是由于我们离开了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主观地决定自己的工作方针。”客观实际是错综复杂的, 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头脑、思想对客观实际的反映,是一个由不完全到更完全、不很明确到更明确、不深入到更深入的发展变化过程,同时还要随着客观实际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总书记指出,“不能脱离实际硬干,更不要为了出政绩不顾条件什么都想干”。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进取、量力而行,克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思想,不搞主观臆断、违背客观规律的“拍脑袋”决策,不追求脱离实际的盲目攀比,不提哗众取宠的空洞口号,不搞虚报浮夸和报喜不报忧。
贯彻新发展理念。***总书记指出:“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走那种急就章、竭泽而渔、唯GDP的道路。这就是为什么要树牢新发展理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也就在这里,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系统观念,突出工作重点,紧密结合实际,始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在量的合理增长基础上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大力增强质量意识,视质量为生命,以高质量为追求。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大力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
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发扬钉钉子精神。***总书记指出,为官一方,为政一时,当然要大胆开展工作、锐意进取,同时也要保持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党的二十大对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全面部署,我们要发扬钉钉子精神,通过扎实工作把二十大精神落到实处。一张好的蓝图,只要是科学的、切合实际的、符合人民愿望的,就要一茬一茬接着干,干出来的都是实绩,广大干部群众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当然,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也要与时俱进,看准了的要及时调整和完善,但不要换一届领导就兜底翻,更不要为了显示所谓政绩去另搞一套,不要空洞的新口号满天飞。很多时候,有没有新面貌,有没有新气象,并不在于制定一打一打的新规划,喊出一个一个的新口号,而在于结合新的实际,用新的思路、新的举措,脚踏实地把既定的科学目标、好的工作蓝图变为现实。
学会十指弹钢琴。***总书记指出,必须在把情况搞清楚的基础上,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有的时候要抓大放小、以大兼小, 有的时候又要以小带大、小中见大,形象地说,就是要十个指头弹钢琴。我们要按照党中央部署,统筹发展和安全,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国家安全贯穿到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同经济社会发展一起谋划、一起部署。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统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物质富足和精神富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准确把握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统筹需要和可能,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经济发展和财力可持续的基础之上。在抓落实的问题上,坚持多谋善断,根据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清轻重缓急,突出工作重点,抓住关键环节,明确主攻方向。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注意把阶段性工作与长期性目标结合起来,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一年抓成效,不断积小胜为大胜。
科学考核评价干部。识别和评价干部政绩,要做到全面、客观、真实、科学,防止片面性和简单化。衡量党员干部政绩,首先要坚持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并以此作为考评干部的重要尺度。科学设定考核政绩的内容和程序,
完善考评体系和方法,形成唯实争先、赛马比拼的机制,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科学制定干部政绩的考核评价指标,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和用人制度。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同,衡量政绩的要求和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既看当前工作的成绩, 又看基础性、长效性工作中的成果,既看工作成绩的大小,又看取得这些成绩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既看日常工作的成效,又看在重要时期、重要工作、重大事件中的决策能力和工作成效;既看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又看党的建设、法治建设、民生改善、精神文明、安全稳定、生态保护成效;既看城市发展,又看乡村建设。落实“三个区分开来”,保护那些作风正派又敢作敢为、锐意进取的干部,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励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干事创业。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江中共湖北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陈玉香
***总书记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提出,领导干部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政绩观是领导干部对执政成效和工作业绩的基本认识和判断,是世界观、价值观的体现,是领导干部创造政绩的思想基础。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机遇挑战,如何干出真正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政绩,是摆在广大领导干部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修养是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重要保障。***总书记强调:“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以改造价值观为着力点加强党性修养,教育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努力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政绩观为谁而树”的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出发点和根本目标。二是“树什么样的政绩观”问题: ***总书记明确提出“新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红绿灯”,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自觉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抓住短板弱项来重点推进,使广大干部真正懂得树立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检验的政绩观。三是“怎样树政绩观”的问题: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要求辩证看待政绩与党的事业及个人利益的关系, 处理好“潜”和“显”、“实”和“虚”、“本”和“标”、“远”和“近” 的关系,使广大干部真正做到将人民群众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提高领导水平,脚踏实地工作。
实事求是、守正创新是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必然要求。实事求是,就是要尊重客观规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系统思维解决问题,化解政绩观中“重局部轻全局”“重显绩轻潜绩”的难题。***总书记多次指出,领导干部要强化全局视野和系统思维、加强科学谋划和合理规划,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尊重实际、尊重规律。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协调推进工作,避免片面、孤立、静止地看问题导致政绩观出现偏差。守正创新, 就是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立足长远、谋划未来,运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避免“重眼前轻长远”“重数据轻实干”。要做到既坚守正确方向,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兼顾普遍性和特殊性,在守正创新中实现新作为。
走好群众路线、为人民办实事是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具体体现。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仅是理论命题,更是实践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明确提出“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把老百姓的口碑作为谋划工作的出发点,坚持人民至上的工作理念,跳出个人利益考量。要坚持积极开展实地调研,搞清楚、弄明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讲人民听得懂的话、做人民认可的事,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格局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以久久为功的历史责任感做出造福于民的实绩。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象州县县长韦涛
***总书记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明确指出,年轻干部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练就过硬本领, 发扬担当和斗争精神。这是指引广大中青年干部前进的指南针与航向标,必将引导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勇于推进改革创新,提升全局性、系统性思维,提高干事创业的本领能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政绩观是党员干部对政绩总的看法,反映的是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总书记指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只有党性坚强、摒弃私心杂念,才能保证政绩观不出偏差。因此,年轻干部要把提升党性修养作为必修课,严格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旗帜鲜明讲政治,自觉加强党性锻炼,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切实增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践行正确政绩观,实实在在地为党、为国家贡献自己应尽的力量。
人民群众永远是党的智慧和力量的源泉,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年轻干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正确把握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摆正同人民群众的位置,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把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落实到行动上,自觉做忠诚的人民服务员,真正把群众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让他们感知、感应、感动。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细致调研,及时化解矛盾, 把工作真正做到群众的心坎上。
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既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也是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关键所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年轻干部想问题、办事情、抓落实要从实际出发,一切按客观规律办事,摒弃急功近利思想,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苦干实干、创新攀高,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以扎实的工作业绩和良好的精神面貌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练就干事创业硬本领
自治区党委办公厅综合二处副处长林国平
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重要保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国内、国际严峻复杂的形势,面对百年变局、世纪疫情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年轻干部唯有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练就高强本领,淬炼真才实干,方能在新征程上“接好班”,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
练就过硬本领要在学习中增长知识、厚实功底。“学如弓弩,才如箭镞。” 年轻干部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要把学习作为克服本领恐慌、补齐知识短板、破解能力危机的基本手段,常怀“落伍”“掉队”“出局”的危机感紧迫感,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本领。要聚焦提高理论素养, 加强理论学习、厚实理论功底,着力在学懂弄通做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不断从中汲取真理的力量。要紧扣事业发展需求,精学理论知识、深学专业知识、博学关联知识,培养专业思维、专业能力,成为各行业各领域的“专精特尖”。要切实端正态度,甘当“小学生”,既以能者、智者为师,真心向专家、领导、同事请教,更要以群众为师,虚心向基层、向人民群众学习,真正上好“人民大学”。
练就过硬本领要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能力的提升没有捷径可走,实践再实践永远是年轻干部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要坚持知行合一,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做到学用贯通、学以致用,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履职成效,转化为干事创业的生动实践。要坚持善作善成,紧盯事关长远发展、高质量发展的中心任务,以“立说立行、紧抓快办”干劲冲锋在前,在干事成事中不断提升服务中心大局的能力和水平。要坚持守正创新,主动投身改革攻坚、创新发展的火热实践,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用新思路寻找新出路,不断在探索实践中历练改革精神、增强创新能力。
练就过硬本领要在斗争中摔打磨砺、强筋壮骨。“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斗争精神是共产党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年轻干部只有永葆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才能在复杂形势面前不迷航、在艰巨斗争面前不退缩。要培养斗争精神,面对重大原则问题要旗帜鲜明,面对风浪考验要无所畏惧,面对各种诱惑要立场坚定,始终经得住“风吹浪打”。要提高斗争
能力,在矛盾交织和问题纷扰时,坚持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气神,迎难而上、挺身而出,勇于善于接下“烫手山芋”。要砥砺斗争意志,牢记“为官避事平生耻”,在急难险重中磨练处变不惊的战略定力,决不能因畏难避事而止步不前,也决不能因行动迟缓而延误发展,始终当得起“热锅上的蚂蚁”。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海关总署动植物检疫司司长赵增连
***总书记在中青班开班式上勉励大家要筑牢理想信念根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总书记十分重视党员干部正确政绩观的培树,围绕“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等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 既讲原则、谈观点,又提要求、教方法,为各级领导干部匡正政绩观、强化宗旨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
一、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即人民大众的立场。坚持人民立场,就是要把造福人民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总书记强调,只有党性坚强、摒弃私心杂念,才能保证政绩观不出偏差。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我们谋划推进工作,一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
《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检验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应该是人民利益标准。***总书记强调要把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赞成不赞成作为衡量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他指出,什么是好事实事,要从群众切身需要来考量, 不能主观臆断,不能简单化、片面化。哪里有人民需要,哪里就能做出好事实事,哪里就能创造业绩。业绩好不好,要看群众实际感受,由群众来评判。有些事情是不是好事实事,不能只看群众眼前的需求,还要看是否会有后遗症, 是否会“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工作过程中,一些部门和个人对上对下冷热不均、区别对待。为了领导干、干给领导看、干领导看得见的工作, 显然是一种畸形政绩观。“任何事情都要向上看看,向下看看。”谈到干部的工作职责,***总书记这样告诫。其实,对下负责就是对上负责,二者是有机统一的。应当把对上与对下统一起来,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而不能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要从基层的利益和需求出发,做到下有所呼,上
有所闻,下有所需,上有所为,把工作实绩体现在为基层办实事解难题上、反映在上下满意上。
二、创造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政绩
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干事创业做到“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既要做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
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共产党人创造政绩,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可急功近利,拔苗助长,更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不顾实际,搞形式主义,大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表面上政绩显赫, 实则难以善终,地方发展“大手笔”最终变成“大败笔”。潜绩扎实牢固,显绩才能行稳致远,如果大家都不去做铺路石,显绩就无从谈起,即使有显绩, 充其量也只是“形象工程”。只有秉承“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克服浮躁情绪,抛弃私心杂念,做到潜绩与显绩共衡量,才能让发展实绩更有“温度”、惠民答卷更有“厚度”,政绩才能经得住实践检验、人民检验和历史检验。
要坚持“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创造实实在在的政绩。***总书记强调,业绩都是干出来的,真干才能真出业绩、出真业绩。面对新形势新任务, 党员干部一定要真抓实干,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善作善成,坚决杜绝口号式、表态式、包装式落实的做法。对当务之急,要立说立行、紧抓快办,不能慢慢吞吞、拖拖拉拉。对长期任务,要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滴水穿石,久久为功。要强化精准思维,做到谋划时统揽大局、操作中细致精当,以绣花功夫把工作做扎实、做到位。
一些乱作为事例中,有的追求高指标,盲目铺摊子、上项目,搞脱离实际的“面子工程”;有的搞“一个艄公一道河”、“新官上任三把火”,热衷标新立异,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有的只求本届有政绩,不给下届留财富, 搞寅吃卯粮的“负债工程”。这些都是只顾眼前利益的做法,不是造福,而是添乱;不是政绩,而是包袱。***总书记强调,“我们要牢记一个道理,政贵有恒。为官一方,为政一时,当然要大胆开展工作、锐意进取,同时也要保持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要抓实、再抓实,不抓实,再好的蓝图只能是一纸空文,再近的目标只能是镜花水月”。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踏石留印、抓铁
有痕的劲头,切实干出成效来,做到言必信、行必果。任务一经确定,就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向前走,不断积小胜为大胜,结合新的实际,用新的思路、新的举措把既定的科学目标、好的工作蓝图变为现实。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各级领导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正确处理大我和小我的关系,不务虚名、兢兢业业,要有“功成必定有我”的实干精神, 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撸起袖子加油干,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关键着力点
柳菲絮
2022年7月5日,一则《市委副书记在致辞时唱rap》的短视频火爆网络。视频中,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康巴什区委书记邢征戴着棒球帽、墨镜,唱起了rap:“各位网友朋友,你们大家都好。欢迎来到康巴什,西北之宝 ”
当天,康巴什·中国网红城市指数发布中心举行挂牌仪式,在唱完一段宣传rap后,邢征摘下帽子和墨镜,正襟危坐,开始了“云致辞”。邢征以这样新颖的方式宣传推介当地,收获了网友一致好评。
近年来,不少领导干部通过网络不遗余力宣传家乡文化,正如“网红”局长——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文旅局局长刘洪所说:“我内心坦荡,一切都是为了家乡。”
从这些“网红”干部身上,人们看到了紧跟时代、努力用互联网手段改变群众生活的务实作风,这也是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生动诠释。
那么,对广大领导干部而言,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关键着力点在哪儿?
一、关键在坚持锤炼党性
***总书记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深刻指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
党性和政绩观之间存在一定内在关联。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徐国亮在《党性与政绩观:内在关联及现实图景》一文中,是这样辨析二者关系的: 二者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政绩观是由党性决定的,同时,政绩观又是促进党性持续锤炼的重要因素。
“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人民日报》刊发评论指出,“只有党性坚强、摒弃私心杂念,才能保证政绩观不出偏差。党员、干部要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在新发展阶段更加突出实践实干实效, 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因此,党员干部必须要时刻牢记,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只有真正用来为民谋福利,自觉做到坚持锤炼党性,稳住心神、守住规矩、认清底线,
才能确保政绩观不偏颇。
二、关键在坚持人民至上
2022年6月24日,《新华每日电讯》报道了中央第九批援藏干部之一、牺牲在扶贫岗位上的王军强——5月8日,那曲市政府副秘书长,申扎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王军强,和两名县里的干部驱车前往巴扎乡,准备调研河道沙化问题。途中,车辆不慎坠下50米高的悬崖,王军强不幸牺牲,生命定格在48岁。
牺牲的前三天,王军强来到脱贫户达吉家看望,留下1000元慰问金;牺牲的前一周,为推广申扎县旅游项目,王军强在错愕湖畔,身着借来的藏袍,手把手地教牧民群众使用牧居车的方法;为了走遍申扎县每个角落,王军强累计徒步几百公里,甚至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在下乡
而在此前脱贫攻坚的伟大壮举中,全国共有1800多人牺牲在了扶贫岗位上, 其中不乏来自各级领导岗位的干部。他们没有把自己当成“老百姓的官”,而是把自己当成了百姓。在他们身上,能够让人真切感受到“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已经深深融入血液、刻入骨髓。
2020年5月22日,***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显然,只有始终把人民的安居乐业、人民的安危冷暖装在脑中、放在心上, 并以此为出发点,这样做出的政绩才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对得起党和人民的重托。
三、关键在坚持真抓实干
***总书记曾深刻指出:“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不当怕见风雨的泥菩萨,在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 在层层历练中积累经验。”
秦岭深处,柞水闻名。2015年,陈璇接任陕西省柞水县委书记时,这里是贫困中的深贫。几年间,陈璇带领全县奔跑前进,“柞水木耳”从粗犷培育到销向全国,柞水县成为陕西省“十三五”旅游扶贫样板在全国推广六年间, 陈璇把一腔热血、实干担当写在了秦岭深处,2021年七一前夕,他被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
实干才能兴邦,实干才能惠民。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王维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真抓实干就意味着要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
的发展思想,实干的练兵场在群众中,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最大限度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
所以,只有将真抓实干作为从政为民的第一政治品格,方能在沧海横流中显出正确政绩观的本色,才能真正把“路线图”转化为“效果图”。
四、关键在坚持系统思维
2020年10月,***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一定要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多打大算盘、算大账,少打小算盘、算小账,善于把地区和部门的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棋局,做到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
山西省右玉县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森林覆盖率不足0.3%,严重沙化的土地,导致养一棵树“比养活一个孩子还难”。
张荣怀是新中国首任右玉县委书记,上任后便决定以植树形式固沙。70多年内,右玉县委的这把“铁锹”从未放下——21任县委班子久久为功,于是, 便有了今天坐拥150万亩绿地的“塞上绿洲”。
张荣怀没有在任期内看到“塞上绿洲”的壮观,却成为造就“塞上绿洲” 之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右玉县委坚持系统思维,算了一笔跨越时空的大账, 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一片宝贵的绿色。
“功成不必在我”,***总书记曾多次在文章中提到这句话,这是做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事;“功成必定有我”,这是做好“显功” 的同时做好“潜功”的内在精神境界。
凌空蹈虚,难成千秋之业;求真务实,方能善作善成。领导干部只有从思想根源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才能最终达到“我将无我, 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如此,一切的抓手和措施也就水到渠成。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丁俊萍
***总书记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党性与正确政绩观,是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基础上的一般原则与具体观念的关系。党性所涵盖的党的性质宗旨、人民立场和思想方法,决定了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实质内涵、实现路径和评价标准。因此,只有在深刻理解新时代党性原则的基础上,才能明确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根本依据, 进而以党性原则为准则,构建起符合高质量发展需求的正确政绩观培育体系, 使党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更富有主动精神。
一、党性是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根本原则
党性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价值观念和思想路线,用以塑造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和行事作风,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品格。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党性原则,强调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政治原则和政治纪律,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秉持以实事求是为核心要义的思想路线和价值观念。因此,党性决定涵盖政绩观在内的思想观念的根本原则。
新时代党性原则以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为核心内容。政治属性是政党的根本属性,旗帜鲜明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特征。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35页)党性原则是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底色。***总书记强调:“讲政治最根本就是要讲党性,在思想政治上讲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在行动实践上讲维护党中央权威、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显然,讲党性最核心的就是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讲党性要做到心中有党,要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党的领导干部应把讲政治贯穿党性锻炼全过程,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政治判断力、防范政治风险等政治能力,使之与所担任的领导职责相匹配,与党所交付的任务要求相适应,真正把讲党性落实到坚定拥护“两个确立”的最高政治原则,贯彻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以及尽心尽力履职负责,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新时代党性原则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指向。党性的根本指向是坚持党的政治立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求是》2021年第08期)。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始终贯穿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主线,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因此,坚持党性原则就是坚定党的人民立场。这要求共产党人特别是领导干部应当自觉坚持党性原则,一方面,“应该心胸开阔、志存高远,始终心系党、心系人民、心系国家”(《***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 第395页);另一方面,讲党性也是讲斗争,在大是大非面前坚定党的人民立场, “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
(《***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13页),面对重大风险考验时,要敢于同违背党性原则的倾向和行为作斗争。
新时代党性原则要求把正确认识党性与人民性关系作为党员必修课。党性与人民性是相一致、相统一的。坚持党性的核心在于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原则、政治道路,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54页)。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人民性的政治化表达集中体现为党性。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除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而人民性的政治化表达体现在党的性质宗旨、执政理念、路线方针等核心要素上。因此,党历来重视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强化党性锻炼,突出政治过硬、对党忠诚,最终落实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站位高度,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新时代党性原则秉持以实事求是为核心要义的思想路线和价值观念。实事求是是党性的核心价值观念,是党的创新理论的精髓实质,因而也是党员干部担当干事的思想基础。***总书记指出,党员干部在对待人民群众、功名利禄和个人利益上要遵循党性原则,秉持“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的价值要求。党员干部要将***作为加强党性修养的学习典范,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坚持以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为根本遵循,正确处理与党组
织的关系、与同志的关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价值指引,正确看待个人得失与秉公用权的关系。领导干部坚持以党性立身做事, 就是要在日常工作中“把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作为党性修养和锻炼的重要内容”,养成求真务实、干事担当的优良作风。
新时代党性原则以坚定理想信念和对党对人民忠诚为评价标准。党性考验在和平年代虽不如战争年代显著,但也有着明确的实践标准和现实指向。党性坚强体现在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对党和人民忠诚。这是领导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的思想基础。共产党人讲党性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知重负重、苦干实干、攻坚克难”的理想追求,并在实践中表现为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挺身而出、面对失误勇于担责、面对歪风邪气坚决斗争的敢担当善担当的作风气派。
二、党性决定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生成逻辑
新时代党性原则贯穿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全过程。正确政绩观是党员干部对政绩作出符合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价值判断与基本认知,包括对政绩的服务指向、内容实质和实现途径等基本内容,以及政绩与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等关系的正确看法。中国共产党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明确了政绩为谁树的服务指向;党员干部对人民、对实践、对历史负责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规定了树什么样政绩的内容实质;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保障了依靠什么树政绩的实现路径。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立足点。***总书记指出,“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这源自于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在党员干部肩负“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 的根本政治担当。从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到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从建设发展的体制保证和物质条件,再到提供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党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既紧紧依靠人民取得又由人民共享。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新时代党的执政理念,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作为时代之问的答卷人,党员干部应当坚持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将人民的口碑视为政绩的丰碑,摒弃私心杂念,将实现党的长远利益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自身利益,投身于为人民造福的事业。
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思想作风,是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坚持实事求是就能兴党兴国,违背实事求是就会误党误国”(《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749页),这是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党的建设规律。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和优良作风的精髓实质,要求党员干部做老实人,说老实话, 做老实事,对党老实,对人民负责。在制定目标上,领导干部要避免超越发展阶段和脱离实际的盲目性,切实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作出契合新发展阶段、符合新发展理念、适合新发展格局的政策目标。在政策执行上,领导干部应慎用痕迹管理,着重化解“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的形式主义,将党员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放出来,使其有更多精力和注意力投入到为群众办实事、为党办好事的政策落实中。在履职尽责上,党员干部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岗位职责,敢于作为,善于作为,勇于创新,敢于试错,真正做到对人民、实践和历史负责。
党员干部思想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重要保障。党的思想建设特别是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是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法宝。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的“总开关”,正确政绩观则是党在思想上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具体表现。***总书记多次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是随着时间推移而自然保持下去的,共产党员的党性不是随着党龄增长和职务提升而自然提高的。”(“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求是》2020年第13期)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念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思想根基,要求共产党人练好党性这门“心学”内功,做好正身修身的必修课,不断提高自身思想境界。党员干部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 廉洁从政、从严治家”,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坚持勤奋工作、廉洁奉公,为党的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奋斗终身。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要求辩证看待政绩与个人利益及党的事业的关系。党性与人民性的一致性,要求党员干部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政治
高度,历史地看待党的事业的全局性和连续性。党员干部要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将个人工作融入伟大事业的全局, 将所成政绩归于党的正确领导和人民的艰苦奋斗,摒弃“为了树立个人形象, 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错误观念,从人民利益出发脚踏实地做工作,坚持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 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做符合客观规律、党情国情和人民需要的事。同时,党员干部应加强党性修养以保持共产党人精神风貌,在工作中不断提升人格魅力, 带动全社会形成胸怀天下的道德情怀。
三、构建以党性为核心准则的正确政绩观培育体系
加强党性修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我革命的重要经验。党性与正确政绩观的一般与特殊关系,决定着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必须坚持党性原则的导向作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要求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常抓不懈治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党将党性原则作为选人用人的首要政治关,建立起以党性为准则的政绩考核制度,为党员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确立激励导向和制度保障。开展多维度的复合型党性教育,坚持在党内政治生活中锻炼党性,则是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有效方式。以此构建起符合高质量发展需求的正确政绩观培育体系,使正确政绩观的树立和践行得以明确目标追求,形成多重保障。
必须坚持实事求治理整顿形式主义,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要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是自我革命在新时代的具体实践。要以永远在路上的自觉和决心克服党内“四风”问题。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必须反对形式主义等背离党性的不良作风。政绩观错位及其隐含的功利主义倾向是导致形式主义的主观因素,造成党员干部对政绩实质与形式的认知失衡,从而使其工作作风偏向做官、出彩、显绩和包装等浮于形式,而远离干事、担责、潜绩和实效等实质成效,违背了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是阻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大敌”
(《***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502页)。***总书记经常教育领导干部要踏实做人说话做事,切实做到“改进学风文风会风, 改进工作作风,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担当、敢于坚持原则,真正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374页)。因此,坚持实事求是的党性原则以反对形式主义,是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必要条件。
确立以党性为选人用人首要政治关,是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激励导向。毛泽东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6页)党的百年历史经验证明,高度重视培养造就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是党保持旺盛生命力、创造力和战斗力的组织根基,是党成为革命、建设、改革中流砥柱的组织保障,是党团结带领人民战胜艰难险阻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力量所在。***总书记强调“选人用人必须把好政治关”,首先就是要看党员干部的党性坚强与否。新时代党性坚强表现为忠于党和人民,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守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自觉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将其贯穿于党的干部教育选拔任用全过程,引导教育党员干部的政绩观始终向党性原则看齐,向党中央对标,向人民群众负责。
完善以党性为核心的政绩考核制度,是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制度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颁布《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等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规章制度,完善了涵盖政绩考核标准内容、方法手段、分析研判、评价运用等要素的政绩考核制度体系。考核的标准内容和方法手段集中反映了共产党人的正确政绩观,分析研判和评价运用则指向了正确政绩观的政治作用和历史必然。健全政绩考核制度体系,改进考核方法手段,突破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考核标准的局限性,重点考核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即“主要看是否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是否具有‘功成不必在我’精神,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6页),将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重要考评标准,做到对上级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统一。政绩考核制度体系基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质量发展,使考核结果对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到激励约束作用,匡正选人用人风气,继而形成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党风民风。
开展多维度的复合型党性教育,是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有效方式。面对党员干部在政绩观上出现的各种问题,党性教育必须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思想根基,以理论武装为行动前提,以党史学习教育为主体内容,加强党员的党性观念和组织意识教育。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是形式主义盛行的根源。***总书记特别重视理想信念对中国共产党人思想精神的重要作用,将坚定共产
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视作党员干部“精神上的‘钙’”, 作为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的精神支柱。理论坚定保证行动坚定,思想清醒保证用权清醒。树立正确政绩观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深刻领悟党的创新理论的精神实质、时代内涵和实践意义,努力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提升党性修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政绩观的党性基础。党的百年历史经验和历史规律是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指引。要重点学习正确党史观和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把握党史发展的主流主线,“善于运用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改造主观世界,坚定理想信念”(“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求是》2022年01期),深刻认识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历史必然性,增强对正确政绩观的理论自信和历史认同。
认真参加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性锻炼,是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重要途径。党章党规党纪的教育实践是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党员干部强化党性修养的制度标杆,为增强党性以破除思想障碍、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精神动力。领导干部应按时按质参加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
“对照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党内监督条例,以自我革命的精神查找差距、改进提高”(《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 第700页)。同时,重视以批评和自我批评作为党员干部坚持党性的有力武器。通过深入剖析矛盾和落实整改问题,为党员干部增强党性提供现实教材和真切感悟,用坚强党性保证党的团结统一,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既是回答全面从严治党的时代之问,也是领导干部必须做好的终身课题。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本质上是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正确处理个人成就与党的事业、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使之将实现个人社会价值与增进人民福祉相联系,把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与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相结合,将“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作为落实各项工作的制胜法宝。同时,党员干部通过与非党性原则的斗争,加强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为把党建设成为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从容应对“两个大局”尽一份自己的责任、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须转变思维方式
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领导科学教研部主任鄯爱红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围绕政绩观问题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怎样树好政绩”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体现了对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规律的深刻思考和把握。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总书记再次强调,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政绩观是干部对如何履行职责、追求何种政绩的根本认识和态度,同时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领导干部应以转变思维方式、提高思维能力为着力点。
一、政绩观是领导干部思维方式的体现
***总书记指出,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使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精神世界更好适应事业发展需要。他多次强调,“如果思维方式还停留在过去的老套路上,不仅难有出路,还会坐失良机”,“树立正确政绩观,尊重客观实际和群众需求,强化系统思维和科学谋划,多做为民造福的实事好事,杜绝装样子、搞花架子、盲目铺摊子”。***总书记的这些论述深刻揭示了政绩观与思维方式的内在联系。
政绩观是对“为谁创造政绩”的观点和看法,是处理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关系的思维方式。早在2005年6月,***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就指出,要“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政德,真正干出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政绩”。政德观是领导干部处理与人民群众关系的态度与认识,决定着为谁出政绩的思维方式。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政德,就会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出政绩的政绩观;把自己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把自己看得高人一等,就会以自己升官晋级为目的出政绩,无视群众的利益。为群众的利益出政绩,就会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集中群众智慧,着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为了个人升官晋级,就会搞一些糊弄上级、坑害群众的虚假政绩。
政绩观是对“创造什么样的政绩”的观点和看法,是处理当前与长远关系的思维方式。领导干部创造什么样的政绩,在做规划、作决策时必然会面临选择,是做看得见的立竿见影的业绩,还是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业绩,其背后是由如何处理当前与长远关系的思维方式所决定的。***总书记指出:“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
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现实中一些领导干部不顾长远利益, 专挑“开花早、结果快”的任务,只乐于做立竿见影的工作,甚至为追求“短平快”的业绩而“竭泽而渔”。这些都是缺乏战略思维的表现。***总书记在宁德工作离任临别赠言时候指出,“各级领导干部应时刻牢记‘欲速则不达’、 ‘过犹不及’的道理,克服经济建设中的急躁情绪和短期行为,做长期艰苦的努力”。他在浙江工作的时候也指出,“要统筹兼顾,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千万不要‘空前绝后’,出现‘前任的政绩,后任的包袱’,甚至犯下不可补救的过失,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领导干部要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
政绩观是对“怎样创造政绩”的观点和看法,是处理“物本”与“人本” 关系的思维方式。
领导干部怎样创造政绩,是由处理“物本”与“人本”关系的思维方式所决定的。“物本主义”与“人本主义”两种思维方式,导致了两种不同的发展观和政绩观。现实中,在物本主义思维方式支配下,有的领导干部一味地强调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将经济增长看作是发展的终极目的,为了追求经济发展的政绩,为了眼前的经济指标和宏大的面子工程,不惜损害群众的利益, 破坏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人本主义思维方式则把满足人的全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现发展目标的路径上, 更加注重发挥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总书记指出,坚持以人为本,体现在发展上,就是要回归到经济发展以社会发展为目的、社会发展以人的发展为中心这样一种理念,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体现在结果上,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领导干部要平衡好“物本”与“人本”的关系,不能“见物不见人”, 只追求看得见的经济指标和“高大上”的面子工程,而是要时刻把人民群众放在眼里,装在心上,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通过扎扎实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而创造政绩。
二、新时代干部应树立和践行的政绩观
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阶段不同,领导干部个体的思维方式不同,决定了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差异。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领导干部应树立和践行以下政绩观。
以人民为中心的政绩观。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必须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 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也是各级领导干部应当确立的最核心的政绩观。2012年11月15日,***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讲话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就是我们的努力方向”。2013年3 月19日,***总书记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更是强调,“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执政,就是要带领人民把国家建设得更好,让人民生活得更好”。2013 年12月26日,***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强调,“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总书记指出,要把这个思想“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213—214页)。他提出,要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政绩观,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把为人民造福的事情办好办实”。(《***谈治国理政》第3卷, 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173页)各级领导干部应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一方面,把为民造福作为创造政绩的根本目的; 另一方面,人民是阅卷人,政绩怎么样,由人民群众说了算。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观。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要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新发展理念要落地生根、变成普遍实践, 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部的认识和行动,关键在于领导干部是否有与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政绩观。政绩观与发展观密切相联,发展观引导着政绩观。改革开放后,我们相继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
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领导干部必须树立的发展观。***总书记强调,必须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全党的重要政治要求和重大政治任务,也应当成为新时代干部需要树立和践行的政绩观。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政绩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的战略部署。提高治理能力是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任务。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也包括地区发展差距、城乡发展差距。有效解决这些矛盾,需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总书记指出,要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完备、稳定、管用的制度体系,“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 第7页)。“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始终着眼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123页)。
三、以转变思维方式为着力点践行正确政绩观
思维方式是素质能力、精神境界,也是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揭示了世界的本质特征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阐明了现象与本质、特殊与普遍、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辩证关系,可以为我们培养和训练科学的思维方式提供思想理论基础。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重点转变以下思维方式。
转变重“领导要求”轻“群众需求”的思维方式,树立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政绩观。重“领导要求”的思维方式特点是只注重长官意志,具体表现为唯官是尊、唯上是从。不管领导说得对不对,也不管领导说的是组织决定还是领导个人看法,也不管是领导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后的建议,还是即时即兴的感想,只要是领导说了就立马执行。从根本上说,“领导要求”与“群众需求”
并非一对矛盾。领导站在战略高度提出要求,目的就是为了推动工作落实到位, 真正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但上级领导作为个体,其看法与观点并非总是科学, 下级若脱离实际,盲目执行就容易出现违背群众利益的情况。特别是有的领导干部为了得到上级重视和赏识,为了迎合上级喜好,往往把上级要求当作教条, 在推动工作落实中,既缺乏对上级要求的深刻领悟,也没有统筹各种需求的本领,追求“不折不扣”的落实,就只能不顾老百姓的需求。结果就难免出现表面符合领导要求,实质违背群众需求的政绩。解决这一问题,从根本上需要转变重“领导要求”为重“群众需求”的思维方式。***总书记强调,在“为谁执政、为谁用权、为谁谋利”这个根本问题上,我们的头脑要特别清醒、立场要特别坚定。我们党除了人民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这是我们党敢于自我革命的勇气之源、底气所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就是要把人民满意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了解情况、问计于民”,“重要决策方案,特别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政策措施,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不能嫌麻烦、图省事”。重视群众需求,才能科学决策。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奋斗、苦干实干,创造出实实在在的政绩。
转变重数量轻质量的思维方式,树立和践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观。绩效是工作的成绩和效率,同时还是工作的效果。成绩和效率可以量化考核,但工作的效果很难量化考核。量化考核对于推动科学管理意义重大,但是如果将之运用到一切领域,重数量轻质量的思维方式弊端就会显现,从而阻碍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观。重数量轻质量的思维方式将复杂的工作效果还原为简单的数量,只注重量的增减,轻视质的高低。在发展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唯GDP论”。树立和践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观,必须转变“唯GDP论”的重数量轻质量的思维方式,不再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而是强调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立足点。近年来,“唯GDP论”已被抛弃,但重数量轻质量的观念在少数领导干部中仍然存在,并影响着他们的决策和行为。如有些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简单以上了多少项目、引来多少资金为导向,而不考虑项目的持续性、质量和水平。转变重量轻质的思维方式有助于纠正急功近利的政绩观。
转变重管理轻服务的思维方式,树立和践行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政绩观。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各部门在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中,不断
完善体制机制,在推进信息化、智能化等方面探索了许多经验,取得了较好效果。但有些领导干部把现代化简单理解为物质层面的现代化,依然存在着“重建设轻应用”“重管理轻服务”等问题。表现在政绩观方面,把治理等同于管理,把政绩理解为立项目、建高楼,建各种物质形态的基地、中心,但忽略了现代化本质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提升,忽略了服务企业、服务群众能力的提升,忽略了治理的多元主体与互动合作。新时代,领导干部应转变重管理轻服务的思维方式,不仅要做显功,还要多做为公众、为企业、为社会服务搭台的幕后潜功,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
树立正确政绩观 谨防“政绩后遗症”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党的建设教研部(党建研究所)副主任贾锡萍
政贵有恒,治须有常。***总书记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指出:“有些事情是不是好事实事, 不能只看群众眼前的需求,还要看是否会有后遗症,是否会‘解决一个问题, 留下十个遗憾’。”这不仅是***总书记对年轻干部的谆谆教诲,更是共产党人宗旨意识和政绩观的集中体现。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深刻把握“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的现实指向、深层原因和治理要求,真正把群众的实际感受作为评判工作的最高标准。
一、提出“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的现实指向
***总书记早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就谈到:“修了一道堤,人行车通问题解决了,但水的回流没有了,生态平衡破坏了;大量使用地热水,疗疾洗浴问题解决了,群众很高兴,但地面建筑下沉了,带来了更为棘手的后果;这类傻事千万干不得!”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总书记提出“解决一个问题, 留下十个遗憾”,不仅是对党员干部的警示告诫,更是直指干部政绩观错位的各种新变种、新表现。
1.急功近利,“捡到篮子里都是菜”。有些地方在招商引资时,只看项目投资,不作评估论证,“什么赚钱搞什么”“什么见效快就上什么”,盲目铺摊子、上项目,只看短期收益,不注重产业规划布局,结果摊子铺得很大,集群优势没有形成;一些项目投资倒是不少,但是生态环境污染了,群众投诉增多了,“政绩工程”变成了“面子工程”,“民心工程”变成了“负债工程”。
2.大干快上,“萝卜快了不洗泥”。一些地方热衷于搞集中签约、集中开工,虽然短时间内能够提振经济发展信心,但是项目建设中的安全隐患往往被忽视,有些项目规划、设计、施工“一勺烩”,结果导致事故不断、浪费惊人; 有些地方费很大力气把项目招来,但后续保障却“腾挪闪避绕”“脚踩西瓜皮”, 让企业寒了心;有的地方推行“放管服”改革,把行政审批事项“一股脑”下放了,后续的监管、服务却没有及时跟上,表面问题解决了,但是深层次的痛点堵点没有打通,结果是“旧疾”才去,“新症”又来。
3.大水漫灌,“不顾实际一刀切”。一些地方和部门在政策执行上热衷于搞“一刀切”、层层加码。推进清洁取暖,就禁止烧柴、封炉堵灶,导致群众挨冷受冻;推行户厕改造,就拆除旱厕、全改水厕,造成群众新的“如厕难”;
创建文明城市,就取消早晚市、驱赶小商贩。
4.顾此失彼,“按下葫芦起了瓢”。面对上级严格的考核问责和专项治理,一些地方为了赶进度、追指标,就“毁粮造林”,把农户即将成熟的农作物全部铲掉;为了环保达标,就开展“运动式”治污,把所有污染企业全部关停了之。这些举措当时可能“立竿见影”,解决了眼前的问题,但是却引发了连锁反应,不仅严重损害了群众利益,还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
5.尸位素餐,“怕老百姓占便宜”。有些干部认为“鞭打快牛”“洗碗越多,摔碗越多”,信奉“能者多劳,庸者逍遥”的处世哲学,只知道做官享福, 不知道担当作为。在为远年住房办理房产证时,有些干部只想卡着政策上的条条框框讲官话,不愿意俯下身来听民声,站在老百姓的对立面想问题,就怕老百姓占了政府的便宜;在拆迁改造中缺乏统一的安置规划,先拆后建、一拆了之,导致老百姓迟迟不能回迁,看似发展速度上来了,但是民生问题却反而凸显了。
二、出现“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的深层原因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总书记指出:“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的困境之所以出现,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政绩观念错位、党性修养缺失、政治能力不强的综合反映和体现。
1.实质在于政绩观念的错位。政绩观是党员干部对如何履行职责、追求何种政绩的根本认识和态度,是共产党员党性修养、政治立场、格局境界的直观反映。当前,绝大多数党员干部能够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但是现实中也有一些党员干部政绩观扭曲、功利心作祟,“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 热衷于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醉心于搞花架子、做大项目的“政绩工程”,看似政绩显赫,实则负债累累、寅吃卯粮,甚至留下了很多虎头蛇尾、难以收尾的“半拉子工程”。“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的实质就是一些党员干部政绩观不够端正、做事情眼光不够长远,只看“显绩”、不重“潜功”,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问题突出,结果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地方发展陷入“借新账还旧账”“拆东墙补西墙”的循环怪圈。
2.根源在于党性修养的缺失。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是无产阶级政党先进性、战斗性、革命性的集中体现。***总书记指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政绩观犹如一面镜子,
映照出的是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宗旨意识,反映出的是党员干部的政治立场、格局境界,暗含着自我修炼、自我改造的深层逻辑。出现“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问题,说到底还是党性问题、立场问题。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 守的是人民的心。如果解决不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根本问题, 无法实现党性和人民性的有机统一,就必然会为私心杂念所扰、被功名利禄所困,陶醉在自我封闭的“自留地”、迷失于纷繁复杂的“万花筒”、蜕变成不思进取的“太平官”。
3.关键在于“政治三力”不强。***总书记指出,在干部干好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党性原则和政治要求的内在统一性决定了政绩观的养成不仅要靠党性修养,更要靠不断提升政治能力。讲政治最根本的就是要讲党性,政治能力是党性修养在政治层面的集中体现。有些干部之所以政绩观出现偏差,关键就在于缺乏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 没有弄清楚“政绩为谁而树、树立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立政绩”的问题, 对“国之大者”不关心、不走心、不上心,热衷于打小算盘、耍小聪明,自由主义、本位主义严重,解决问题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缺乏“一张蓝图绘到底” 的决心和勇气,甚至在政治方向上走偏,变成政治上的“糊涂虫”、政绩观上的“彷徨者”。
三、破解“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的实践举措
***总书记指出,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业绩好不好,要由群众来评判。树立正确政绩观,必须准确把握党性与政绩观的连接重点和实践要求,始终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强党性修养、涵养为政之德,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努力形成破解“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困境的长效机制。
1.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明确“政绩为谁而树立”。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经验交流。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我们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政治清醒、大公无私是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共产党员如果对这一点缺乏正确判断,就容易忘却初心使命、丧失鉴别能力,进而陷入“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 的政治迷思。因此,树立正确政绩观,必须首先提高政治判断力,做到心明眼亮、立场坚定。要始终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 进一步深化对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的认识,进一步提升增强党性修养、坚
持人民至上的自觉,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真正从根子上解决“政绩为谁而树立”的根本问题。要捍卫“两个确立”,牢记“国之大者”,时刻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不断提高从政治上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定力。要站稳政治立场,保持战略定力,正确看待名与利、得与失、进与退的关系,敢于同自己的私心杂念作斗争,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对党忠诚的“老实人”。
2.不断提高政治领悟力,明确“树立什么样的政绩”。党员干部如果没有做到全局在胸,对党中央工作部署随意解读,不仅不会投下一颗“好棋子”, 反而会陷入“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的治理困局。因此,树立正确政绩观,必须不断提高政治领悟力,悟透、吃准党中央精神。要加强党性修养, 树立良好学风,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总结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学会从全局高度思考问题、理解政策,经常同党中央对标对表、校正偏差。要坚持人民至上,强化宗旨意识,深刻领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研究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规律特点,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结合起来。要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 坚决摒弃简单“以生产总值论英雄”的错误政绩观,正确处理远和近、标和本、立和破的关系,真正把新发展理念作为党员干部政绩观的“指挥棒”“红绿灯”。
3.不断提高政治执行力,明确“靠什么树立政绩”。抓落实是衡量领导干部党性和政绩观的重要标志。业绩都是干出来的,树立正确政绩观,必须不断提高政治执行力。要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正确把握“功成不必在我”与“功成必定有我”的内在逻辑,担难担险、知重负重,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以钉钉子精神把各项工作做扎实、做到位,脚踏实地把既定目标变为现实。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考验,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突出问题,从最困难群众、最突出问题、最现实利益入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现实问题。要强化系统思维、增强历史主动,正确处理战略与策略的关系,善于把解决具体问题与解决深层次问题结合起来,把眼前需要与长远谋划统一起来,既为一域增光,又为全局添彩,不断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真正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政绩。
树立正确政绩观 用实绩交出优异答卷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丁小溪
(2023年5月11日)
当前,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在全党扎实开展。各级领导干部要通过深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把握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努力以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交出更加优异的答卷。
为官之道,首在政绩观。政绩观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领导干部身上的具体体现,是衡量领导干部履职尽责、干事创业的一把标尺。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不仅影响到领导干部自身健康成长,更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兴衰。
树立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只有党性坚强、摒弃私心杂念, 政绩观才能不出偏差。要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知之而后信之,信之而后行之。要从党性的高度来认识政绩观问题,把树牢正确政绩观作为党性分析和专题民主生活会查摆问题、推进整改的重要内容,深刻剖析政绩观错位的思想根源与现实危害,决不当两面派、做两面人,决不拿党的原则做交易,始终保持对权力的敬畏感,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精神境界、道德修养,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树立正确政绩观,必须强化实践、实干、实效。要牢牢把握主题教育的总要求和目标任务,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处理好稳和进、立和破、虚和实、标和本、近和远的关系,带头大兴调查研究,按照规律办事,尊重客观实际, 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自觉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对当务之急要立行立改,对长期任务要久久为功。防止政绩冲动、盲目蛮干、大干快上以及“换赛道”“留痕迹”等行为,坚决杜绝虚报浮夸,搞“数字政绩”“虚假政绩”。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扎扎实实、踏踏实实搞现代化建设。
“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推动主题教育取得成效,就要深刻领悟“坚持人民至上”这一重要立场观点方法,将其转化为自身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
强大思想武器,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心中常思百姓疾苦,脑中常谋富民之策,始终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根本评判标准,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既做显功,也做潜功,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随着主题教育不断深入,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学思想、见行动,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引,以正确政绩观为导向,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努力做到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为子孙后代、千秋万世计。
思想铸魂 实训赋能 实战攻坚 呼和浩特实施三项行动着力教育引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呼和浩特日报记者阿柔娜
(2022年12月9日)
近年来,我市聚焦提升干部能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揭榜领题”项目,通过思想铸魂、实训赋能、实战攻坚三项行动共同发力,将正确政绩观教育贯穿于干部教育培训、培养锻炼全过程。思想铸魂,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施“铸魂行动”,把树立正确政绩观教育纳入各级党校主体班次课程,以县处级干部为重点进行全覆盖培训,着力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怎样树好政绩”的问题。市委主要领导通过作专题辅导、与新任职处级干部集体谈话等方式,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始终站稳群众立场,把群众拥不拥护、赞不赞成、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等主题,举办多轮次线下专题培训班和网络专题培训班,组织开展“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等专题研讨,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真正做到把自己当作群众的一员、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
实训赋能,提升干事成事的能力水平。实施“赋能行动”,开展领导干部履职能力培训需求专题调研,对年轻干部、新提任处级干部、旗县区党政班子等发放调查问卷310份,制定40条“干部紧缺能力清单”,针对性解决干部知识空白、经验盲区、能力弱项等实际需求。采取短时间、小规模、实战化训练模式,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优化营商环境、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应急管理等主题,举办各类专题班30期,培训各级干部1200余人次。坚持请干过的讲干过的事、专业的人讲专业的事。完善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邀请专业能力强、工作实绩突出的领导干部登台授课,先后组织市级领导、市属部门领导干部上讲台授课19人次,进一步发挥领导干部在政策把握、视野思路、实践经验等方面优势,帮助解答干部关心关注的热点、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
实战攻坚,增强敢于担当的斗争精神。实施“攻坚行动”,坚持把基层一线、项目一线、战“疫”一线作为磨砺考验干部的主战场。围绕争创“三个城市”、培育“六大产业集群”等中心工作,选派292名有潜力、素质好的干部进入工作专班,在推进重大项目、重点工作中培养干部真抓实干、敢于担当、善
做善成的工作本领。实施“三个一批”挂职计划,选派102名优秀年轻干部到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信访维稳等一线挂职锻炼,促使干部在基层实践中快速成长成才。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全市选派5400余名党员干部进驻高风险区、隔离酒店、方舱医院、包联社区等开展工作,在急难险重任务中考察识别干部, 锤炼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
***政绩观重要论述的逻辑进路、内涵意蕴与实践遵循
青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利涛
[摘要]在***总书记关于政绩观的重要论述中,为谁树政绩和树什么样的政绩是逻辑起点,用什么态度和方法树政绩是逻辑中介,如何考核和评价政绩是逻辑终点。对上述问题的科学回答,构成了***政绩观重要论述的思想内涵。“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明确了政绩的服务对象;政绩要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指明了政绩的考核评价标准;严于律己、真抓实干, 澄明了树政绩的态度和方法。党员干部践行正确政绩观,既要坚持政绩为民, 把为民造福的事抓好抓实;又要坚持正确导向,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政绩考核评价的重要标准;更要坚持接续奋斗,在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接续奋斗中创造更多实实在在造福人民的政绩。
[关键词]***;政绩观;人民至上;党的二十大
一、研究缘起与问题提出
I
1990年,时任中共福州市委书记的***在其所作的《念奴娇·追思焦裕禄》一词中写到“百姓谁不爱好官”,体现了他对党员干部政绩观的思考。在我国政治语境中,党员干部对政绩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即是政绩观,政绩观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党员干部的政治立场、党性修养、格局境界等,并且对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为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总之,党员干部的政绩观端正不端正、正确不正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党和人民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 培育党员干部的正确政绩观,是我们党历届主要领导人十分关注的重大问题。毛泽东同志认为,我们的党员干部应该十分关注与群众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假如我们对这些问题注意了,解决了,满足了群众的需要,我们就真正成了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的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
[1]137。***同志认为,政绩应该是“为人民造福,为发展生产力、为社会主义事业作出积极贡献”[2]151的实绩。毛泽东同志和***同志主要强调政绩对中国共产党合法性构建的重要性。在党员干部的政绩评价标准问题上,
江泽民同志指出:“看一名领导干部的政绩,不仅要看他抓物质文明建设的能力和成果,还要看他抓精神文明建设的能力和成果。”***同志则进一步指出政绩观的重要性:“秉持什么样的政绩观,是衡量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对待群众、对待组织、对待自己的经验交流,也是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重要体现。”[4] 201***总书记围绕“为谁树政绩、树什么政绩、怎样树政绩、如何考核和评价政绩”等问题展开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与毛泽东、***、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政绩观的论述既一脉相承,但同时又在逻辑进路、理论内涵和实践路向方面有许多创新和发展。
民主政体、意识形态和政绩,此三者构成一个政党或政府获得合法性的关键支撑。尽管有学者认为“政绩是构成政权合法性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5], 但不可否认执政者创造的政绩是巩固其执政地位的重要基础。民主政体和意识形态,在我国都以根本制度的形式确立了下来。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强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6]。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以后,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得以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彰显了我国民主制度的显著优势。我国的民主政体和意识形态具有超强的稳定性, 然而政绩却具有历史性和竞争性,尽管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创造了非凡的政绩,但唯有在新时代继续创造更多人民认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政绩,才能进一步巩固长期执政的群众根基。
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员干部是国家政权的重要构成人员,恪尽职守、践行初心使命、创造政绩,这是全体党员干部的职责所在。***总书记关于政绩观的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本质要求,也是新时代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题中之义。***总书记要求党员干部,“必须树立正确政绩观,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的问题”[7]。政绩观要处理好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政绩应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党员干部真正从维护党和人民根本利益的角度出发,才不会去做那些出于私利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那些是对党和人民不负责的“败绩”,而不是政绩。树立正确政绩观,是全体党员干部应秉承的为官之道、为政之要。正确把握***政绩观的理论视域与实践论域,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思维方法厘清其逻辑进路,也要更好地把握***政绩观的思想内涵和实践方向,进而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加
强自身的党性修养和政德修养,补足理想信念之“钙”,夯实从政之基。
二、***关于政绩观重要论述的逻辑进路
为谁树政绩和树什么政绩—怎样树政绩—怎样评价和考核政绩,是贯穿***总书记关于政绩观重要论述的逻辑主线。其中,政绩考核和评价既是对党员干部现阶段已经树立的政绩的科学评估和全面总结,目的在于帮助党员干部发现自身在树立政绩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地予以改进和纠正。在此意义上,政绩考核和评价又是党员干部在下一阶段工作中树立新政绩的逻辑起点。因此,本文所说的逻辑起点和逻辑终点只是对党员干部的某一项或某一时期的政绩而言的,在其持续树立政绩的过程中,现阶段已有政绩的逻辑终点即是下一阶段和未来一定时期内树立新政绩的逻辑起点。
(一)逻辑起点:为谁树政绩和树什么政绩
搞清楚“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前提。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 原则的问题。”[8]857从根本上讲,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为什么人的问题”。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党的主要任务不再是通过革命掌握国家政权,而是要通过建设巩固国家政权。搞清楚“为什么人的问题”,才能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夯实长期执政的基础。当前,中国共产党依然面临着执政考验和脱离群众的危险,搞清楚“为什么人的问题”仍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特别强调为谁树政绩的重要性:“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的经验交流。”[9] 35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总书记明确指出:“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10]46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初心使命从来都不是抽象的,而是现实的、具体的,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和实践性。***指出,中国共产党“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11]9。这三个“从来不代表”的重要论断,进一步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人的问题”,在根本上解决了党员干部政绩为谁树的问题。
党员干部树政绩,必须找准正确方向。***总书记明确要求:“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必须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大局看问题,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12]225“如果我们党弱了、散了、垮了”, 其他的一切政绩也就失去了意义。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
核心,党的建设关乎党的生命,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是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根本保证。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都应高度重视抓党建在树政绩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总书记强调“党委(党组)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 要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观念”,进一步明确党建责任,确保各级党组织真正把党建工作抓实、抓细、抓到位。在此,***总书记对党建“第一责任人”的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系统分析***“党建政绩观”的逻辑理路可知,抓好党建不仅是最大的政绩, 也是党员干部树立其他一切政绩的前提和基础。在理论逻辑上,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具有内在一致性;在实践逻辑上,党员干部抓党建的过程,就是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切实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过程。因此,“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内在地要求党员干部“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把抓党建作为造福于民的逻辑前提。
(二)逻辑中介:怎样树政绩
党员干部应秉持良好的工作态度树立政绩。新时代呼唤党员干部新担当、新作为,从而更好地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总书记指出:“一切不思进取、庸政怠政、明哲保身、得过且过的思想和行为都是同人民群众期盼、同新时代要求格格不入的。”遇事“踢皮球”“打太极”等推诿扯皮的行为不仅不能成事,而且还会坏事。***总书记要求:“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保持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奋斗姿态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以钉钉子精神抓工作落实。”任何懒政怠政行为都是要不得的,只有真抓实干才能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党员干部要敢于担当、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充分发扬斗争精神,创造实实在在的政绩。“不担当不作为,不仅成不了事,而且注定坏事、贻误大事。”“成不了事”, 自然也就无法树立政绩;办“坏事”导致“贻误大事”,更是不可饶恕的“败绩”。
党员干部既要有树政绩的良好工作态度,也要有钉钉子的韧劲。任何事业的成功都不是一帆风顺或一蹴而就的,树政绩必须发扬钉钉子精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党员干部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总书记要求党员干部“要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以钉钉子精神担当尽责,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
脚踏实地、持之以恒、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够把既定目标和宏伟蓝图变为现实。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宏伟蓝图一定会在全体中国人民的团结奋斗中变成现实。2019年3月1日,***总书记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再次强调:“干部干事创业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发扬钉钉子精神,脚踏实地干。”钉子往往并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接着一锤敲,经过反复多次敲打,才能把钉子钉实钉牢,这是生活经验。党员干部树政绩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同样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绵绵用力。这就要求全体党员干部在干事创业过程中要充分发扬钉钉子精神,不断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推向前进。
(三)逻辑终点:怎样考核和评价政绩
政绩考核是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的指挥棒,必须坚持科学、公正的原则。第一,在考核和评价党员干部政绩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为什么人的问题”。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执政理念, 在政绩考核和评价中必须突出政绩为民的根本标准。“我们要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来考评干部的政绩,坚持抓好发展与关注民生的结合、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结合、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的结合,科学设定考核政绩的内容和程序,完善考评体系和方法。”第二,坚持强化考核结果运用的原则,要通过政绩考核形成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政绩考核的目的是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选人用人导向。通过“制定和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标准,制定实施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办法,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从而真正建立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人才支撑。第三,坚持结果导向和过程导向相结合的原则。在考核和评价党员干部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其创造的政绩,而且要注重其政德。没有良好的政德作为基础,所谓的政绩也仅仅是“花架子”。***总书记强调:“要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和选任办法,既重能力又重品行,既重政绩又重政德,使品德端正的干部受到褒奖和重用、品行低劣的干部受到警醒和惩戒。”“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干部选拔任用原则,同样适用于考核和评价各级党员干部的政绩;少数品行低劣的干部不可能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政绩。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政绩考核评价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高质量发展,并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政绩考核的指挥棒。尽管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但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发展仍然是解决当前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各省(市、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经济利益和生态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冲突,树立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指挥棒,能够有效地化解以上客观存在的利益悖论。***总书记指出:“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前景向好,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实现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短板弱项。”当前,我国各方面的改革都已进入“深水区”,改变传统的发展方式,促进发展质量的迭代升级,并非易事。***总书记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必须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进一步明确要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政绩考核的指挥棒。新时代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最终要体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成效上。因此,对党员干部政绩的考核和评价, 要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三、***关于政绩观重要论述的内涵意蕴
全面准确理解***总书记的政绩观,要在明确“为谁树政绩和树什么政绩—怎样树政绩—如何考核和评价政绩”逻辑进路的基础上,重点把握***总书记关于政绩观重要论述的深刻内涵,深刻理解***总书记政绩观的核心要义。唯有如此,党员干部才能明辨什么是正确政绩观、什么是错误政绩观, 掌握树立政绩观的科学方法,进而在正确政绩观指导下干事创业、推进工作,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创造更多的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检验的非凡政绩。
(一)政绩的服务对象:“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
***同志任浙江省委书记时曾强调:
“政绩之本,在于为民”[16]55。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并对之进行了有效扬弃。“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铸就了一部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的奋斗史。***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9]35牢记政绩为民,解决政绩为谁树的问题,是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的思想前提。
***总书记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明确提到“为谁树政绩”的问题,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干部要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19]5,以扎扎实实的工作成绩确保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初心使命。百余年来, 党的一切奋斗,从根本上讲,就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
牢记为人民造福,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和根本宗旨的体现。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同志明确要求,党员干部:“必须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的问题。”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终身必修课。***总书记强调:“我们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必须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9]137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最大底气;全体党员干部坚持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才能厚植这种底气,才能确保党和人民的红色江山永固。***要求各相关部门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在实际工作中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把为人民造福的事情办好办实”。为了更好地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党员干部必须把“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作为毕生追求,在实际工作中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和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正确处理“显绩”与“潜绩”的辩证关系,是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内在要求。***总书记指出:“‘功成不必在我’,并不是消极、怠政、不作为,而是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党员干部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不能只做显功而不做潜功。党员干部既要看到眼前利益,也要看到长远利益,而且老百姓的长远利益是更为重要、更为根本的利益。“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多做埋头苦干的实事,不求急功近利的‘显绩’,创造泽被后人的‘潜绩’。”[15] 108“潜绩”是“显绩”的基础,前人的工作为后人的工作奠基,任何成就的取得都是建立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之上,如果大家都不愿意做铺路石,不甘于默默无闻的奉献,“显绩”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正如***所言:“不是自己开头的不为,一定要刻上自己的政绩印记才干,这不是共产党领导干部的风格。”[15]87少数党员干部政绩观不正,只追求那些看得见的“显绩”, 不愿做打基础、利长远的铺设性工作,这不仅影响党员干部的个人成长,而且影响党和人民事业的健康发展。只要坚持不懈、久久为功,那些曾经被人看不见的“潜绩”终将会演变为造福于民、被人民和历史铭记的“显绩”。
(二)政绩的考核标准: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
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实践观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 在党员干部政绩考核中坚持实践标准,是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必然要求。用实践的观点看政绩,就是要求党员干部重实干、务实事、求实效,树立的各项政绩都应该经得起实践检验。***总书记在参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的讲话中要求:“要建立科学规范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形成激励干部求真务实的有效机制。”[20]99干部考核一定要形成正确的导向,要确保工作勤勉、踏踏实实造福人民的老实人不吃亏,而且要受到鼓励、褒奖、重用;同时,要确保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两面人”捞不到好处,而且要受到批评和惩处,从而形成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党员干部在干事创业过程中一定要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决摒弃一切弄虚作假的行为,要清醒地认识到,任何弄虚作假的行为都不可能创造出真正的政绩。“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不是实实在在的政绩,而是劳民伤财的败绩,也必然经不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指向的行为主体都是人民,党员干部的政绩自然要由人民来检验。凡是背离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背离党的根本宗旨的,肯定不能称之为政绩。有没有政绩、政绩的大小,党员干部自己说了不算,人民群众拥不拥护、赞不赞成、高不高兴、答不答应,才是衡量政绩的标准。正如***总书记所言: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正所谓‘天下何以治?得民心而已!天下何以乱?失民心而已!’社情民意是观察政治问题的晴雨表。”无论任何时候,党员干部都要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创造令人民群众满意的政绩。***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10]46让人民高兴,令人民满意,经得起人民检验,是衡量党员干部政绩最重要的尺度。
中国共产党人秉持将历史置于纵深过程评价、以洞察历史发展规律的大历史观。党员干部的政绩经得起历史检验,既十分重要,又十分不易。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余年历史,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时期,创造了无数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奠定了我们党长期执政的合法性基础。党员干部在看待政绩和创造政绩的问题上,要坚定历史自信,赢得历史主动,坚持用历史的眼光看待政绩,从历史发展的需要出发创造政绩,让政绩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创造经
得起历史检验的政绩,需要党员干部提高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当前与长远的关系,驾驭全局以维护全局利益,谋划长远以实现长远目标。***总书记指出:“从要求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必须做到实打实、不掺任何水分。”[9]147党员干部的任何政绩都必须是实打实,容不得任何弄虚作假。事实证明,经得起历史经验和经得起人民、实践检验是密不可分的,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政绩必然能够经得起人民和实践的检验。
(三)树政绩的态度和方法:严于律己、真抓实干
以严于律己的态度树政绩。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明确提出“两个务必”的要求。***同志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时曾指出:“党员干部如果失去了律己之心,随波逐流,趋利媚俗,放纵自己,就会混淆是非,走上邪路, 给党的事业造成危害,使国家陷入‘政怠宦成,人亡政息’的历史周期率。”
[16]554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并不是与生俱来、一劳永逸的,只有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永葆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总书记曾对党员干部提出“三严三实”[22] 381的要求。党员干部不仅要率先垂范、严格要求自己,而且要严格要求亲属和身边的工作人员。***总书记十分明确地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自觉遵守廉政准则,既严于律己,又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约束,决不允许以权谋私,决不允许搞特权。”[22]16严以律己,加强自身修养,对任何人都十分重要。对党员干部而言,“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22] 381。
党员干部在任何时候都不能降低自我要求,要努力在严以律己方面做到率先垂范,确保思想道德不滑坡、工作扎实出政绩。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任何政绩的取得都是靠实干得来的。奋斗创造历史, 实干成就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要靠党团结带领14亿多中国人民在真抓实干中实现。***总书记强调:“要把‘三严三实’要求贯穿改革全过程, 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大力弘扬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精神,理解改革要实,谋划改革要实,落实改革也要实,既当改革的促进派,又当改革的实干家。”[23]105历史和实践证明,只有“促进派”和“实干家”才能成事, 才能创造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政绩。***总书记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指出,党
的十九大擘画了宏伟蓝图,“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要把这个蓝图变为现实, 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19]4。***总书记要求中青年干部,“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坚持知行合一、真抓实干,做实干家”[9]521。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总书记指出:“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良好风尚。”[22]48党员干部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真抓实干的态度,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树立让人民满意、彪炳史册的政绩。
四、***政绩观重要论述的实践遵循
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实践问题。政绩观作为一种思想形态,反映的是党员干部政治立场、党性修养、格局境界。只有将党员干部的正确政绩观作用于具体的工作实践,才能将思想的力量转化为实践的力量,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国共产党人在正确政绩观的指导下,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全体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的价值旨归。
(一)坚持政绩为民,把为人民造福的事情办好办实
为民造福,关键要落实在增进民生福祉,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上。***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共产党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24]15及时有效地回应人民群众的诉求和期盼,是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使命的必然要求。***总书记指出:“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11]55党员干部要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实际问题,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操心事、揪心事和烦心事,不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办了多少好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11]55党员干部要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让老百姓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为群众排忧解难,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人民至上、为民造福的理念落实到位,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让人民群众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为民造福中树立政绩。
党员干部在坚持创造“显绩”和“潜绩”相结合的过程中,需要严格贯彻新发展理念,切实处理好五对关系。***总书记在云南听取云南省委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处理好稳和进、立和破、虚和实、标和本、近和远的关系。”[25]处理好这些关系,必然要求党员干部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强化风险意识,坚守底线思维。党员干部要在正确处理“显绩”与“潜绩”关系的前提下,将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之中,既不能单纯地为了发展经济、促进改革而忽视社会稳定等根本性问题,也不能为了维护社会大局稳定而停滞不前;既不能为了片面追求眼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利益而破坏关乎长远发展的生态环境基础,也不能陷入只保护不发展的泥淖。在政绩激励制度下,一些党员干部被塑造成理性的行动者, 把良好的政绩表现视为职位晋升的重要依据,“政绩出干部”体现了一些党员干部的行动逻辑。“由于干工作、创政绩的出发点只是为了升迁,不是为民谋利,所以不少‘一时的政绩’甚至成为‘长期的包袱’。”党员干部要在各项工作中坚持稳步前进、破立并举、虚实结合、标本兼治、近远协同的原则,在推进工作中把握好前进的尺度、变革的程度、工作的深度、发展的维度、时间的进度。
(二)坚持正确导向,树立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指挥棒
中国共产党要通过推动高质量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当前,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严重制约了我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不仅体现在东、中、西部的地域之间,还体现在城乡区域之间以及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之间。就当前而言,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不仅会影响“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而且会严重制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不利于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既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着力点,也是全体党员干部推动工作、创造政绩的重要抓手。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的高质量发展是对传统发展方式的超越,也是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关键,有助于从根本上破解曾经通过“GDP锦标赛”实现赶超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弊端。因此,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必须首先建立健全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目标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
在党员干部政绩考核的顶层设计中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2013年年底, 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
通知》,明确规定不搞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排名,而把民生改善、社会和谐进步、生态文明建设等作为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这就为各级政府补足工作中的“短板”指明了方向。***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的通知》,明确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党员干部政绩考核的指挥棒。2021年5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在苏州举办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工作研讨班,要求把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作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及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的重要抓手,再次明确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政绩考核的指挥棒,为政绩考核和评价工作提供重要遵循。
(三)坚持接续奋斗,任何政绩都是奋斗出来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涉滩之险、爬坡之艰、闯关之难都前所未有,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越是形势严峻,我们越要认准方向、保持战略定力,既要敢于斗争,也要善于斗争。为了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党员干部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的讲话中,***严厉批评“喘口气、歇歇脚”“船到码头车到站” “为个人打算多”“习惯当‘传声筒’‘中转站’”四种不良的思想倾向。事实上,“赶考”从未结束,党员干部的精气神,一刻也不可懈怠。党员干部不仅要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而且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奢靡主义和享乐之风。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是长期的、严峻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任何形式的精神懈怠都要不得。***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体现了我们党“赶考”精神的与时俱进,也反映了新时代我们党面临的风险挑战之大。
党员干部必须通过实实在在的奋斗树立政绩。***总书记指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已成为难以根治的“政疾”,严重破坏了我们党的政治生态。***总书记要求“关键少数”要树立正确政绩观,“不
定不切实际的目标,不开不解决问题的会,不发没有实质内容的文,不做‘只留痕不留绩’的事,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查处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居首。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顽固性、反复性、隐蔽性和变异性,决定了根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并非易事,我们要做好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长期斗争的准备。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形式主义产生的根源是责任心缺失、政绩观错位, 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官僚主义产生的根源是官本位思想严重、权力观扭曲,实质是封建“官本位”思想作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背离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阻碍党中央决策部署得以贯彻执行的“拦路虎”,是党群干群关系的“隔离墙”。党员干部唯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权力观,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五、结语
新时代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树立正确政绩观作为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点,纠正了一度存在的选人用人不当倾向。“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只有党性坚强、摒弃私心杂念,才能保证政绩观不出偏差。”党性和人民性是高度统一的,体现为党员干部对初心使命的践行。总体而言,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要妥善处理“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和“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的辩证关系,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的问题;要坚持创造“显绩”和“潜绩”相结合,解决好树什么样的政绩问题;要杜绝庸政怠政,勇于创造政绩,解决好用什么态度树政绩的问题;要坚持依靠人民、真抓实干树政绩,解决好怎么树政绩的问题;树立的政绩要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解决好如何评价政绩的问题。以***总书记关于政绩观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 有利于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更好地团结带领全体中国人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奋勇前进。
校正“跑偏”的政绩观
任红禧
“某县经济体量靠后、人口总量不多,人流量、车流量不大,修马路却修了12车道,路很豪华,跑在路上的车却没几辆。”2022年7月2日上午,安徽省委书记郑栅洁在召开16个省辖市第二季度工作评议会上,专门批评了个别干部“虚、躲、冷、粗、假”的问题,指出“作风问题背后是政绩观问题”,并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显然,光要“面子”、不顾“里子”,是一些干部政绩观发生偏差的具体体现。那么,在日常工作中,错位的政绩观主要有哪些表征呢?
急——急功近利、好大喜功
2022年6月29日,湖南省郴州市江永县委原书记周立夫犯受贿罪一案开庭审理。此前,周立夫曾被批“不顾县情,大搞面子工程”。
2022年1月,湖南省纪委监委制作的专题片《反腐倡廉永远在路上》披露, 周立夫在江永县委书记任上盲目举债,铺摊子、上项目,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光县城文化广场景观工程就花去6000万元,其中12根大理石图腾柱耗资1200万元。
有评论指出,周立夫是急功近利、盲目追求政绩的典型,背后折射的是其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权力观扭曲。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教授彭新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政绩观扭曲是根本原因,某些干部意图凭借所谓‘闪亮政绩’捞取个人政治资本, 实际上是任性用权,追求短期效益,置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于不顾。”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多次强调严肃查处应景造势等突出问题,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还专门增加了针对盲目举债“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处分规定,强化了对这一违纪行为的处分力度。
此外,还有一些好大喜功的“新官”不愿“理旧账”,总想着通过“另起炉灶”给自己的政绩“加分”,其背后也是急功近利、私心作祟;还有的领导干部一味追求经济增长指标,在面对环境整改问题时则“表面整改”“假装整改”“敷衍整改”,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让“高速度”贻误了“可持续”。
正如《人民日报》刊文批评的:“禁锢于个人短期利益的领导者,工作中
则不免经常患得患失,挑选‘开花早、结果快’的任务,乐做吹糠见米、立竿见影的工作。当工作未能取得短期的轰动效应时,则前功尽弃。更有甚者,个别领导为追求‘短平快’的显著业绩,不惜‘竭泽而渔’‘寅吃卯粮’,以换取自己所谓‘惊天动地’的功勋,这显然与‘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背道而驰。”
虚——虚与委蛇、阳奉阴违
2022年4月13日,天津市纪委监委通报了四起形式主义问题,其中天津雍鑫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任广亮落实管党治党第一责任人责任不力问题尤为典型。
2021年1月,天津市武清区开展党员干部违规收送礼品礼金专项治理期间, 雍鑫建设投资集团党委并没有及时开展动员教育,制订工作方案也只是照搬照抄上级文件,自查自纠搞形式、走过场,未经核实便做出了自查自纠“零报告” 的承诺,后经核查,该集团多人因违规送礼金问题受到处理。2021年6月,任广亮因落实管党治党第一责任人责任不力而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现实工作中,有的领导干部惯于“高调门”“摇旗子”,把说了当做了、把做了当做成了,看似紧锣密鼓,实则是“喊口号”“装样子”,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而在贯彻落实的结果方面却没有下文。
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盲目地表面上完全无异议地执行上级的指示,这不是真正在执行上级的指示,这是反对上级指示或者对上级指示怠工的最妙方法。”
***总书记明确强调“:我们是‘行动党’,不是‘口号党’,要求真务实、讲真话、办实事。”
为了应付上级,一些地方和部门在做“表面文章”上还经常花样翻新。2021 年,《中国纪检监察》杂志曾刊文批评这样一种现象:有的地方搞“装修秀”, 想宣传哪项工作就开辟场馆进行相应装修;更有甚者,还做起了“色彩秀”—
—突出基层治理就把屋子刷成蓝色,突出党建就换成红色,突出环保就换成绿色,根据需要轮番调整。
在电影《焦裕禄》中,有这样一句经典台词:“我们的工作不是做给上面看的,群众满意才是唯一的标准。”而有些领导干部恰恰相反,惯于虚张声势、阳奉阴违,实际上则是唯上不唯实,只想着做给上级看、喊给上级听,并未真正把群众放进眼里、装进心里。
假——弄虚作假、表演作秀
2022年5月31日,江苏省委原副书记张敬华被通报“双开”。在通报中有这样一句表述——“张敬华政绩观偏差,为谋求个人进步搞经济数据造假。”
2022年7月10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消息称,近期,国家统计局分两批通报安徽、福建、江西、河北、河南、贵州有关地区统计违法案件,指出存在的统计造假、弄虚作假问题。通报显示,共有209名责任人受到党纪政务处分和组织处理。
“统计造假背后是利益驱动。”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经济社会统计系主任甄峰认为,主观上是个别领导干部法治意识淡漠、政绩观错位,信奉“官出数字、数字出官”,企图通过美化数据打造发展假象。
但是,组织和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虚报谎报骗不了“较真”的人。
前不久,《半月谈》杂志通过调研发现了另一种政绩造假的方式——伪创新。“造词式”创新,就是把一些平常的工作,改个名字、换个说法,就成了创新做法;“复制式”创新,比如随着“河长制”流行,有的基层工作创新取向呈现以“长”为荣的趋势
——治理马路有“路长”,负责环境有“环长”,综合治理有“综长”等; “亮点式”创新,党建展板“琳琅满目”,楼梯、走廊贴得到处都是,内容却华而不实,只顾“上墙”却不入心
此外,还有的领导干部为了塑造清正亲民的从政形象,擅于伪装、长于作秀。2022年3月28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通报称,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史文清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而据相关媒体披露,2015年,史文清在离任赣州转任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时,曾得到上千人的送别,排长队、拎
鸡蛋、喝米酒,相拥涕泪。其实这场送别并非群众“自发”,而是史文清自己要求下属组织安排的一场“表演”,提前把群众安排到地方政府招待所, 花费由政府买单
上述种种“跑偏”的政绩观,虽然表现形式不同,带来的后果却大体相同, 那就是破坏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和政府形象,贻误经济社会发展。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决摒弃错位的政绩观,真正把“人民至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留下实绩。
新时代政绩观的理论阐释
刘建军、耶旭妍
【提 要】政绩观是执政党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问题,***始终关注政绩观问题,一再强调党员干部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正确政绩观就是为民造福、真抓实干、不务虚名、廉洁自律、久久为功的思想观念。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能够在工作中积极有为,预防和纠正政绩观错位的倾向,正确政绩观更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要从加强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完善政绩观规范要求、健全政绩考核机制、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等方面,帮助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关键词】新时代党员干部政绩观
政绩观是关于政绩的看法和观念的总和,包括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等问题,反映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是其取得执政绩效的思想基础。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强调:“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希望,必须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守住拒腐防变防线,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1]在围绕正确政绩观的一系列论述中既有原则、观点又有要求、方法,这些论述完整地呈现了***的政绩观,为党员干部成长成才提供了思想指导和行动指南。从学理上研究正确政绩观的意义、内涵及其实现路径,对现代化政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正确政绩观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
***对政绩有过明确的界定:“所谓绩,就是政绩,在工作中,能奋发有为,尽心尽力,有所建树,人民群众能各得其所,安居乐业。”[2]在从政的不同阶段,***对政绩的论述不断深化,新时代正确政绩观逐渐形成。整体来看,正确政绩观的科学内涵体现为:为民造福、真抓实干、不务虚名、廉洁自律、久久为功。
(一)为民造福:“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
为民造福回答了“政绩为谁而树”的问题,体现着正确政绩观的价值立场和价值追求。***指出,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3],“树政绩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谋利益”[4],既要让群众得到“真实的”实惠,又要关注人民群众“长远的”利益。
在追求和创造政绩的过程中,为民造福是党员干部的根本价值立场。***指出:“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5]为民造福的最大政绩观念,体现着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影响着顶层设计、政策制定和具体践行,影响着党员干部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在政绩为谁而立的问题上,人民群众的根本立场体现着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立场遵循,一切行动和执政绩效在本质上都是为了人民。
在追求和创造政绩的过程中,为民造福是党员干部的价值目标。***指出,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树立正确政绩观,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6]。政绩的目标在于要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应当运用好权力创造实绩改善民生。另外,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呈现新的特征。党员干部应该关注这些新特征,带领人民群众创造实绩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真抓实干:“在务实中成长,在实干中进步”
真抓实干回答了“靠什么树政绩”的问题,指的是注重实践,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指出:“树立正确政绩观,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以钉钉子精神担当尽责。”
正确政绩观是在工作中真抓实干、担当尽责。***在论述政绩时指出“真抓实干、转变作风”[8],多次强调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树立正确政绩观,敢于担当、勇于创新”[9]。在建设现代化强国的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要注重实践,在实干中创造政绩,保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将实干精神融入实际工作中,在知行合一中担当时代重任。担当尽责是一种应对事物的责任感, 是敢于承担责任能够承担重任的魄力。尤其是在面对艰难危难险重任务,能够冲在第一线,干在第一线。
正确政绩观是在工作中善作善成、不断进取。***要求党员干部要做到在务实中成长、在实干中进步。[10]多次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的开班式中指出要树立正确政绩观,练就“过硬本领”。这种本领具体指的是在工作中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性建设的能力。其一是理论本领,通过虚心学习,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解决问题。其二是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在方法论层面深入认知客观世界尤其是人类社会运行发展规律,掌握科学有效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其三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注重学习具体科学内容,
不断学习经济、科技、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开发新领域、发展新视野。
(三)不务虚名:“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成绩”
不务虚名回答了“创造什么样政绩”的问题,是关于政绩的评价标准和要求。***指出,广大干部要“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成绩”,在政绩考评中“不能简单以留痕多少、上报材料多少来评判工作好坏”。
首先是创造群众公认的政绩。***强调在衡量领导干部政绩时要坚持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并要求“以此作为考评干部的重要尺度”[13]。政绩的衡量标准中群众公认是首要的内容,体现着共产党人所要创造的政绩必须与人民群众的需求相契合。党员干部在工作中产生的政绩应当有群众的“好口碑”,满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时刻与人民心贴心,牢记“国之大者”,将人民放在心上。
其次是创造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实绩。***对政绩观一以贯之的观点就是“实绩”,不简单以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不要被“短期经济指标的波动所左右”。政绩需要满足社会实际发展的需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在实践中起到正向的作用。在政绩的具体体现中,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产出的政绩同等重要,社会和谐、生态良好、民主法治健全等方面的成就也都是实绩的体现。
最后是创造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绩效。***强调追求“历史沉淀”之后的评价,使政绩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党员干部在工作中的政绩应该是具有长久的积极作用,而不能只热衷于短期行为。避免在当下的“轰轰烈烈”之后留下“治理赤字”。党员干部要关注政绩在自己任期间的样态,还要考虑其在长远历史发展中的样态。不能只是打造精致的政绩“盆景”,而是应当建设风景秀丽造福后代的生态林。
(四)廉洁自律:“党性坚强、摒弃私心杂念”
廉洁自律回答了“以什么样的品格和修养树政绩”的问题,体现着共产党人的精神本色。***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指出: “只有党性坚强、摒弃私心杂念,才能保证政绩观不出偏差。”党性坚强,无私奉献,是对执政主体在政治品格与精神境界方面的要求。
党员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应当有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和作风操守。***要求讲政治立场,讲规矩、守底线,“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干部在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等方面都要过硬,要端正思想认识。树立正确政绩观。党员干部
应当政治信念坚定,干净做事。在新征程上时刻与党和国家保持一致,增强政治意识,端正思想认识。始终做到对党忠诚,锻造政治品格。***还指出清廉是福、贪欲是祸,要管得住行为。督促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抵制私心杂念。避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保持政绩观干净纯洁,以廉洁自律净化政治环境。
党员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应当有共产主义者的个人修养和精神境界。***指出,要“练好内功提升修养,端正思想认识,树立正确政绩观”。在个人修养方面,通过涵养道德操守为政绩观奠定正确政绩观的思想修养。保持共产党人无私奉献的党性修养和崇高境界。***还指出:既要涵养道德操守,明礼诚信,也要时刻自重自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要稳得住心神、守得住清白。在行使权力过程中摒弃私欲,提高精神境界。正确看待权力,认识到权力的来源是人民群众,行使权力的目标指向是服务人民群众。在生活中追求高尚纯粹的思想境界,本分做人,追求崇高。
(五)久久为功:“要一以贯之,决不能朝令夕改”
久久为功进一步回答了“如何保持政绩连续性”的问题,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意义。***指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对那些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做法和决策,要一以贯之,决不能朝令夕改。”[19]***还提出“政贵有恒”的论断,旨在使党员干部认识到当前与长远、“显功” 与“潜功”的关系。
面向长远,久久为功。***指出: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脚踏实地把既定的行动纲领、战略目标、工作蓝图变为现实。正确政绩观正是在于善始善终,不能满足于当前已经取得的成绩,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党员干部要面向长远,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蓝图, 具有“战略眼光、前瞻眼光,聚焦新的实践提出的新课题”。***还指出, 应当不求急功近利的“显绩”,而是要创造泽被后人的“潜绩”。
“潜绩”是铺垫性的工作成绩和贡献,是意义更为重大的政绩。党员干部要树立打基础利长远的成绩,将立竿见影与打基础的铺垫性工作都视为政绩, 既要关注发展,更要关注基础。
二、正确政绩观的重大意义
政绩观就像镜子,不仅能映照出党员干部个人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更能映照出党的性质和宗旨。百年征程中,共产党人以正确政绩观创造实绩,带
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历史跨越。新的赶考之路上, 政绩观还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正确政绩观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
党的性质和宗旨是与其他政党相区分的重要标志,政绩观则是作为执政主体在思想观念层面与其他执政主体相区分的标志。共产党人的政绩观体现着党的性质和宗旨。
正确政绩观集中体现着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政绩观的人民性、先进性、战略性体现着党的阶级性、先进性、引领性。正确政绩观的人民立场意味着党员干部时刻将人民性作为行动指南,体现着党的阶级性和群众性。在科学性和先进性的政绩观引领下,党员干部能够发挥“先锋队员”作用,体现着党的“先锋队”性质。正确政绩观所具有的前瞻性和战略性体现着党的引领力与引导力,体现着党的领导地位和带领作用。
正确政绩观集中体现着党的宗旨。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进入新时代, 正确政绩观始终体现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关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然, 作为执政党的“为人民服务”不是抽象的而是现实的,始终落实在执政过程中, 落实在干事创业过程中。具体来看,党的宗旨需要党员干部从工作动机、工作态度、工作作风等多角度加以践行,尤其需要通过执政主体的工作实绩提高为人民服务的实效性。
(二)正确政绩观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正确指引
有什么样的政绩观直接影响党员干部的选择和行为。正确的价值导向和思想观念是执政绩效的前提,能够有效提高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曾指出:“干事创业一定要树立正确政绩观。”
正确政绩观有助于干部队伍的积极有为、创造实绩。正确政绩观的内生激励作用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其一是激发起担当作为、不怕困难的思想观念。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既存在历史机遇也存在风险挑战。在干事创业过程中, 党员干部有担当负责的政绩观念,才能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其二是坚定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政绩观能够锤炼务实品行, 创造工作实绩。其三是保持干事创业的进取心,在追求进步中使思想、能力、行动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永不懈怠。
正确政绩观有助于干部队伍的行为规范、党性坚定。***在多个不同的场合既谈观点、又提要求,明确指出领导干部必须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以正确的政绩观生发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充足饱满的精神动力。在情感上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事业,保持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魄力。正确的政绩观还有助于党员干部的自我净化,保持优良思想状况,尤其通过无私奉献、不务虚名的政绩观改进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做到对党忠诚。
(三)正确政绩观是对部分错误政绩观念的匡正标准
错误政绩观念种类多样,稍不注意就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生隐形变异。***在关于政绩观的论述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针对政绩观错位的现象提出,凸显了正确政绩观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为匡正政绩观指明了原则和方法。
首先,正确政绩观能够预防与纠正重“痕”不重“绩”的形式主义错误观念。2013年,***在河北调研指导时的讲话中指出形式主义的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24]2019年,***再次指出政绩观错位的问题。这种追求形式而忽视内容的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在权力运行的过程中往往满足于表面文章,导致在落实工作中走形式、不到位。正确政绩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匡正只做表面文章的错误观念。
其次,正确政绩观能够预防与纠正重“显绩”轻“潜绩”、重当前轻长远的错误政绩观念。部分党员干部在工作中追求“显绩”,将政绩视为“出彩” 与升迁的手段。在党员干部中,还存在一些重当前轻长远的错误观念,在工作中急功近利,追求“短平快”。***针对这些现象,指出为了显示能耐,一切为了提拔和晋升的观点要不得。[25]正确政绩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为了个人升迁追求“显绩”的错误政绩观念,帮助党员干部跳出“为自己留名”的小格局。纠正部分党员干部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使其致力于创造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实绩。
最后,正确政绩观能够纠正重易轻难的错误政绩观念。职权对党员干部来说,既是责任也是义务,意味着其必须承担起相应的行为责任。针对一些党员干部存在的政绩观错位,不敢担当,在工作中“拈轻怕重”,缺少挑重担勇气的问题。***特别强调担当作为,要求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履行职责,做到对人民负责。正确政绩观能够有力地唤醒作为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唤醒作为党员干部的责任感。以正确政绩观摒弃明哲保身、得过且过、敷衍塞责、懒政怠政等消极行为。
三、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实现路径
在理解正确政绩观的科学内涵与重大意义之后,势必要回答如何使党员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问题。这一问题的解答需要党员干部内在思想建设与体制机制的外在引导相协同,发挥社会系统的综合引导作用。
(一)通过干部教育奠定干部思想基础
思想认识是实践行动的先导,具有正确政绩观的党员干部既是选拔出来的, 也是管理与教育出来的。新时代干部培育中应当运用好丰富的干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使党员干部真正能够在思想淬炼中“常悟常进”。
第一,以党的初心使命教育涵养为民造福政绩观。长期执政的共产党人更加需要初心使命的滋养。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中,涌现出了无数信念坚定、无私奉献的党员干部,他们的事迹和贡献需要进一步宣传弘扬,发挥榜样模范人物的教育作用。新时代新征程上必然涌现更多信念坚定、志存高远的优秀党员干部。对先进人物的事迹进行宣传与弘扬,能够激励整体党员干部队伍形成并践行正确政绩观。
第二,以党的思想路线教育培养真抓实干的政绩观。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与求真务实的政绩观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具体来看, 政绩观教育应当立足客观实际,引导党员干部从实际出发,发挥当地优势与机遇创造政绩。在工作中还需要善于把握规律和尊重规律,增强认识规律运用规律的能力。因此,引导党员干部通过练就过硬本领,注重精神力量与实践力量的结合,践行真抓实干的正确政绩观。
第三,以政绩认知教育培育不务虚名的政绩观。政绩不是“盆景”而是“生态林”,在干部培育活动中,引导党员干部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政绩。通过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认知政绩的本质。在中国政治的长久历史发展中, 政绩是官员在从政期间所取得的成绩。在理论层面认识到政绩尤其是共产党人的政绩是经得起实践检验、历史检验和人民检验的政绩。在实践层面引导党员干部认识到政绩是党员干部成长成才的重要思想基础。
第四,以干部道德教育涵养廉洁自律的政绩观。中国共产党人更加需要党员干部在政治品格和精神境界方面做到廉洁自律,涵养对党忠诚的大德、造福人民的公德、严于律己的品德。政绩观培育要引导党员干部党性坚强,摒弃私心杂念。尤其要培育年轻干部以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作风操守严格要求自己。培育党员干部坚定的理想信念,培育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品质。使党员干部在
自重、自省中守住拒腐防变防线,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第五,以战略思维教育培养久久为功的政绩观。对党员干部进行战略思维教育,培养其形成着眼长远、思维全面、善于“算大账”“算长远账”的政绩观。其一,使党员干部能够着眼长远,勾画建设蓝图。引导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多思考、多研究关系党和国家大局的事情,时刻做到以大局为重。其二, 使党员干部应当把握当前与长远的辩证关系,树立久久为功的政绩观。将当前的发展与新征程的目标规划相结合。
(二)完善政绩观的规范要求作为政策引领
政绩观的树立和践行需要具体的要求和有效的考核体系来引导,具体分为制定规范与要求、过程性监督、考核与奖惩几个方面。
首先,制定政绩观的规范性政策,细化当前党政文件中对政绩观的要求。结合实际需要,应当细化政绩观的规范与要求,形成完整的要求体系。其一, 政绩观的首要原则应当是为民造福,具体在工作中体现为工作态度、作风和效果。其二,树立政绩的根本路径是履职尽责、真抓实干。其三,树立政绩观还应做到对政绩有科学的认知,将行之有效的做法坚持下去。
其次,制定并完善监督政策,对党员干部在工作过程中践行正确政绩观进行监督。不仅要看行动的动机,还要看行动的过程和结果。运用数字技术赋能政绩观监督系统,在工作过程中考察党员干部的实际表现和工作实绩,通过言行、态度、作风、精神状态、绩效等方面进行考察。结合工作日记、心理测试、同行互评、群众调查等方式了解党员干部树立和践行政绩观过程中的具体情况。
最后,合理考核政绩观的树立与践行。政绩观考核体系包括考核原则、内容、指标与方式。在考核原则方面,主要是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在具体内容方面主要考核能否掌握过硬本领,尽职尽责。在承担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时, 能否有政治责任感与使命感。考核指标体系中主要包括行动动机、价值观念等内容,将政治、思想、作风等内容纳入政绩观考评指标。在方式方法选择上, 借鉴电子政绩管理中积累的有益经验,将政绩观考核系统吸收为电子政绩考核子系统。
(三)优化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作为制度导向
政绩考核在党政系统中发挥着指挥棒和风向标的作用。挤掉干部考核中的“水分”,在实践中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干部考核体系,使之能够反映真实情况,以考核的公正性引导党员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完善政绩考核内容、指标与方法。在对党员干部的政绩考核内容方面,注重党员干部对经济、人文、社会、民生、环境等多方面作出的贡献,还应当看这些工作和贡献能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否符合国家发展方针政策。以科学的考核指标引导党员干部形成为民造福、真抓实干的正确政绩观念。在政绩考核标准方面还应当将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合理评价。
探索科学的政绩考核方法,将传统考核与数字赋能政绩考核相结合,将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将党内考核与多主体政绩评估相结合。其一,以数字技术赋能政绩考核。通过建立全国性的政绩采集输入平台,以现代化电子绩效管理系统、电子档案系统了解党员干部的实绩。其二,通过传统性的巡视、调研走访等形式了解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和日常作风,将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了解其在日常工作中是否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其三,还应当使评估主体多元化,破除“重领导评价、轻群众意见”的现象。在科学评价干部政绩中引导党员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四)建立干部激励与约束机制作为外部基础
以实绩用官,古已有之。政绩和政绩观考核不能只是走形式、轻结果,而是应当将政绩考核与选人用人相结合。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干部任用具有导向作用,应该尽可能避免在选人用人上的主观性,合理运用考核结果。
其一,能者上、优者奖。干部任用具有导向作用,直接影响干部的政绩观。结合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中“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26]的方针。在选人用人方面优先选用具有正确政绩观且工作实绩突出的党员干部,能够起到“提拔一个、激励一片”的作用,激励更多的党员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在考核结束之后还应当从思想和物质上奖励那些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具有“功成不必在我”精神的优秀党员干部。
其二,庸者下、劣者汰,完善对政绩观错位的惩戒措施,增强法制约束。及时对政绩观考核中出现问题的党员干部进行惩戒,净化干部队伍。使那些急功近利、拈轻怕重、敷衍塞责的干部受到职级、工资、职务等方面的惩戒。另外,将政绩观考核作为淘汰党员干部的标准,体现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以惩戒措施和反面案例时刻警醒党员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念。增强党员干部在约束中的思想淬炼与实践锻炼。
(五)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和风气作为场域基础
社会系统是有机的整体,政治生态与社会风气影响着党政系统中个人的价
值观念。其中,政治生态是党员干部成长成才的具体环境和场域,社会风气是党员干部工作生活的社会人文环境。
浚其源、涵其林,构建并维护良好的政治生态。政治生态与自然生态一样, 都很容易受到污染,因此更需要主动治理与维护。从思想和制度的层面增强拒腐防变防线,净化党内生态。营造政治生态中正常的人际关系,在同级干部之间、不同级别干部之间都能构筑健康的人际关系。形成干部队伍中“能上能下” 的公正流动机制,增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增强党员干部的批评与自我批评, 提高自我净化能力。
营造并维护公正的社会风气。***经常将党风政风与社会风气一同连用。“风”具有流动性,良好的风气能够在党政系统和社会环境中有效流通。公正和谐的社会风气能够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正确政绩观的树立。通过社会风气影响政治生态,间接影响党员干部的政绩观念。党员干部作为社会成员,直接生活在社会系统之中。社会风气的公正平等能够直接影响党员干部作为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念。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政绩观的生成逻辑与科学把握
林文俊、陈一收
摘要: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政绩观的生成,有其内在的逻辑,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引领、百年大党赓续传承的优良基因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不断提出的现实要求。作为科学正确的政绩观,其为共产党人治国理政夯实政治根基、催化关键少数政治能力的质态提升、锤炼强大政党的政治韧性、塑造百年无产阶级政党的正面形象等不断提供理论滋养与实践引领。全面体悟阐扬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政绩观,要以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精髓要义把握政绩观,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正确政绩观的科学确立,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示范表率作用,充分依靠党的纪律建设为匡正政绩观提供坚强保障。
关键词:共产党人;政绩观;生成逻辑;科学把握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将“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的政治实践作为把握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和实现人的自身目标辩证统一的使命,始终将科学正确的政绩观作为绘就人民群众理想愿景的重要实践指南。深入研究新时代共产党人政绩观的由来及其实践功能,不仅能够更为深刻地理解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初心使命,而且能够更好地把握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如何创造最大政绩、如何强化生命力与凝聚力的实践历程。这为引导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科学确立政绩观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借鉴与实践遵循。
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政绩观的生成逻辑
I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政绩观的生发形成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禀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引领、百年大党赓续传承的优良基因以及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实践要求。
(一)文化禀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为政本色
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
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这表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政绩观并不是从天而降、凭空产生的,必然有其所依赖和遵循的内在文化逻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深刻的政治智慧,是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宝库。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积极发扬者,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科学态度加以待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为推崇“为政之要, 惟在得人”的施政理念,为共产党人“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提供文化滋养。在《潜夫论·释难》中有言,“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 非一足之力也”,意在表达人民群众始终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为续写中国新的发展奇迹,更好地造福人民进而创造最大政绩,就必须集聚和调动起全体人民的磅礴伟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尤为推崇“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的笃行理念,为共产党人“保持历史耐心,发扬钉钉子精神”提供文化浸润。在《老子·第六十四章》中有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意在表达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特定的内在规律,追求造福人民的最大政绩, 必须保持工作定力与耐力,必须以钉钉子精神持之以恒地推进事业发展,并且要从群众身边的点滴难事做起、从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点滴小事做起,才能最终成就事业、收获成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了“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的无私理念,在《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中有言,“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意在说明唯有事事出于公心,对人民整体利益的追求超越对个人小我利益的追求,才能真正固国兴邦、造福人民、创造实绩。概而述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历久弥新的思想精华、理念精髓正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政绩观能够得以生成的文化禀赋。
(二)理论资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引领
马克思主义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是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创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论源泉。马克思指出,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它的自然发展的各个阶段;但是它却能缩短妊娠期和减轻分娩的痛苦”[2]。这有力地说明了,事业的推进离不开对其本身规律性的洞察,把握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对其本身自然运动规则的探索;同时,合理地解释了创造最大政绩的过程并不会像“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一样平坦通畅。推进造福于民的伟大事业,我们不能盲动也不能急躁更不能干出“一时峥嵘”行为, 必须依照其自然运行的内在规律,在达到一定的发展基础上稳步推进,在逐步
实现阶段性目标上稳健前行。恩格斯指出:“为了眼前暂时的利益而忘记根本大计,只图一时的成就而不顾后果,为了运动的现在而牺牲运动的未来,这种做法可能也是出于‘真诚的’动机。但这是机会主义,始终是机会主义,而且‘真诚的’机会主义也许比其他一切机会主义更危险。”[3]这说明了理解一切事物的发展必须着重把握全局和全域,只把握片面的部分的观点并不能真正地指导实践发展,创造实绩的重大工程必然要把握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算大算远、算整体算综合。个别出现的短期内的追求“投机取巧”“数字出绩” 的政绩冲动,是庸于“一时”之政绩也是困于“一域”之政绩,是以局部换全部、以短期换长期的错误行为,严重破坏了造福人民事业发展规划的长期性、连续性。列宁指出,“我们有时把社会生活中某个最复杂最重要的问题提到首位,有时又把另一个最复杂最重要的问题提到首位,这是十分自然的”[4]。这透彻地阐释了这样一个道理,对于当前所在情况的正确判断与合理把握是关系事业发展全局的重要支点,及时锚定身处的坐标是关乎事业进退成败的实然原点。对于推进造福人民的事业,我们必然要实事求是地适应形势的变化发展, 依照客观实际的动态节拍,着力调整前进策略与发展姿态,体现出共产党人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追求最大实绩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挑战与困难,共产党人唯有在同困难作斗争中锻炼出“铁肩膀”与“真功夫”,才能为开拓造福于民的新境界提供更为坚强的保障。显然,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政绩观的生成, 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浸润和思想引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长期斗争实践中凝集而成的政治智慧,是共产党人在新时代创造最大政绩的科学指南。
(三)红色基因:百年大党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使命
我们党的百年光辉历程是一部为人民谋幸福的灿烂历史,其深刻表现在我们党始终将“造福人民”作为不变的价值原则,将人民群众放置在心中最高最神圣的位置。中国共产党人一切奋斗实践的最终目的都在于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都在于兑现“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庄严政治承诺。在“为谁创造政绩”这一重要问题上,毛泽东指出:“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指出:“认清一切党员都只有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的义务,而没有任何利用职权占国家的‘便宜’和群众的‘便宜’的权利。”[6]这清晰地表达了共产党人为民谋利益的不变初心,直接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推动工作与创造政绩不是为己而是为公,不是为占人民
群众的便宜而是为服务群众付出一切的朴素目的。在“怎样创造政绩”这一核心问题上,毛泽东指出:要“把空气压缩一下,要去掉虚报、浮夸,不要争名, 而要务实”[7],“共产党人决不将自己观点束缚于一阶级与一时的利益上面, 而是十分热忱地关心全国全民族的利害,并且关心其永久的利害”[8]。***指出:“我们的事业总是要求精雕细刻,没有一样事情不是一点一滴的成绩积累起来的。”[9]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人在创造政绩上始终坚持务实而不务虚、做细而不做糙,尤其主张在关乎造福人民的大事上,必须考虑全面、照顾周全与关照长远,尤其强调持之以恒地推进事业发展,不断提高政绩创造的“含金量”。在“如何检验政绩”这一关键问题上,江泽民指出: “要把训练任务的落实情况和训练质量的高低,作为检验一级党委、一名领导干部水平和政绩的重要标志。”***指出:“一切工作都要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衡量政绩的最终标准是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毋庸置疑,工作实绩是共产党人有所作为的外在体现, 而真正评判政绩质量虚实、水平高低的精准标尺就在人民手中,唯有经得起历史、实践与人民检验的政绩,才能成为不朽之政绩、不息之政声。由此观之,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政绩观的生成,不仅源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为政本色,也得益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引领,还筑基于我们党百年创绩的光辉历史进程。
(四)新时代要求: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题中之义
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实现现代化发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奋发有为、开拓创新而矢志不移的目标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聚焦于国家的现代化发展,就全面推进实现国家现代化发展做出了重要的战略部署,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纳入了国家现代化发展的视野范畴。***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其最终目的在于“赢得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必须要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更要在此过程中“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把为人民造福的事情办好办实”。而最终真正评判治理成效、建设成果与能力水准的是
人民群众,因为“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如果自诩高明、脱离了人民,或者凌驾于人民之上,就必将被人民所抛弃”[13]28。由此观之,“人民”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词,“增进人民福祉”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价值旨归,“实现造福于民的最大政绩”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有力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人民谋发展的使命担当,也鲜明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敬畏之心、诚恳接受人民监督的为政本色,更深刻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追求更大施政成果、创造更大政治实绩的理想。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政绩观之所以能够科学系统地生成、不断丰富延展、焕发时代光芒与彰显优良特质,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深从实从新处上看, 是因为其深度契合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服务、开拓进取与创造实绩的有机统一。
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政绩观的科学把握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政绩观的科学把握应立足于新的历史发展方位,踏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上,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坚持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表率作用;以强化党的纪律坚强保障, 着力纠治错位政绩观,树立正确政绩观。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
“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 马克思主义最为深刻鲜明的政治品格是人民性,对人民群众的全方位透视与关注是马克思主义得以不断发展的根本前提。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生发、根植于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之中,始终将人民群众作为历史的创造者、实践者与评判者。纵观我们党的百年辉煌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历经艰苦磨难依旧昂扬挺立, 历尽艰难挫折依旧奋发前行。究其原因之根本,就在于我们党始终自觉地将人民群众作为事业发展的“基与源”,坚定地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作为全景透视实际问题的可靠理论武器,并不断地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精髓要义具体运用与合理转化在指导实际工作妥善完成的过程之中。新时代,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创造了跨越时空的伟大奇迹,实现了人民广泛认可的施政成绩,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理论指引与实践指导。进而言之,我们同样也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精髓要义来科学正
确地把握政绩观。首先,应坚持群众是政绩创造的实际受益者。马克思指出: “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12] 411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群众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成果都是为了更好地守护民心,都将更加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并且,我们应认识到这样一个深刻的道理,人民群众“是能动的、全面的人,而不是僵化的、‘单向度’的人”[17]。这恰恰说明了人民群众对当下和未来的需求、渴望与期待并不是原地踏步、恒久不变的,而是在层次结构与内容要素上不断丰富发展与迭代升级的。中国共产党人应不断回应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动态变化与全新期待,更好地实现人民群众物质与精神的共同富裕。其次,应坚持人民群众是政绩创造的可靠力量源。恩格斯指出:“在十七世纪的英国和十八世纪的法国,甚至资产阶级的最光辉灿烂的成就都不是它自己争得的,而是平民大众,即工人和农民为它争得的。”[18]这同样证实了,人民群众是我们党创造最大政绩的最深厚底气,共产党人必须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创造中不断汲取政治智慧与能量活力,必须尊重、调动与发挥人民群众无限的首创精神,充分激发与不断集聚起蕴藏于人民群众之中的创造伟力。最后,应坚持人民群众是政绩评判的最终裁判员。马克思指出,“人民历来就是什么样的作者‘够资格’和什么样的作者‘不够资格’的唯一判断者”。这同样说明了,评判政绩创造的内容标准,看的就是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评判政绩创造的实际结果,表达的就是人心向背。人民群众的“好评”“差评”与“返评”真实反映的就是政绩高低,党员干部要自觉地将成就感的增长建立在人民群众不断提升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之上,努力创造出经得起检验的不朽政绩。
(二)坚持新发展理念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我们必须深化对新发展理念的理解,自觉主动地将新发展理念贯穿于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正确政绩观的科学确立,为推进造福于民的伟大事业实现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指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14]203。因此,必须以创新理念引领推进造福人民的伟大事业,以此高效解决一系列尖锐繁杂的问题与挑战,进而创造更大更实、利于长远的施政成绩。协调,意指统筹兼顾、照顾全局,充分体现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科学原则。毛泽东指出,“弹钢琴要十个指头都动作, 不能有的动,有的不动”,“要产生好的音乐,十个指头的动作要有节奏,要
相互配合”[20]。因此,对于创造最大政绩的行动,必须厘清何者是重点要点、何者为关键节点,必须要有清晰详实的行动思路以及有章可循的实践计划, 真正避免“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错误施政行动。绿色,意指在发展过程中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问题,真正地关注人民的根本利益,真正地考虑子孙后代的长远福祉。马克思强调,“不以伟大的自然规律为依据的人类计划,只会带来灾难”[21]。因此,实现人民富足安乐的美好生活,必须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的科学理念,“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13]209。开放,指的是要打开而不要封闭、要合作而不要抗争、要共赢而不要独享的科学理念。实践证明,推进造福人民的事业,绝没有教条的发展思路,更没有恒久不变的发展套路。必须以开阔的胸襟和旷达的精神接纳一切合理建议。在推进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大力大胆引进尖端人才, 主动吸收先进地市的先进成果与科学做法,为实现更大的施政成绩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共享,是中华民族赓续传承的优良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秉持的科学态度,这不仅体现了“共同富裕”的价值理念,还展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推进造福人民的伟大事业,必然需要把“蛋糕”做大做厚,但也必须将“蛋糕”分好分实,施政行动做得对不对,政绩成效到底好不好,“最终的判断标准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22]。概而述之,新发展理念蕴含科学的思想方法与行动原则,共产党人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正确政绩观的科学确立,将其真正贯彻到造福于民、创造实绩的时代实践中。
(三)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示范表率作用
将抽象的科学理论与政治话语直观化、具体化与形象化能够产生较强的“现实感”,先进典型的表率示范作用正是如此。列宁指出:“模范工作是培养工作人员的园地,是可供仿效的榜样,有了榜样,仿效就会比较容易了。”通过选树模范来引导与激励共产党人干事创业,用共产党人自己创造的生动事迹教育引导自己。先进典型是可感可触的时代正能量,也是鲜活的正确价值观。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我们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涌现出了大量的先进典型与英模代表,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非凡的成绩,他们平凡而伟大感召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即便经历山海岁月,其光辉形象、感人事迹、积极行动与实践方法依旧为广大人民群众所铭记。先进典型的党员干部身上所表现出的为公为民的政治底色、所彰显出的对党忠诚的政治本色、所体现出的担当作为的政治品格、所展现出的科学正确的政绩观是新时代中国共
产党人推进造福人民事业的举止行动的立体标杆。***指出,“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英雄模范们用行动再次证明,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只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24]。因此,我们既要学习先进典型的崇高精神,也要学习先进典型的优良做法,真实地将对远大理想与品格品质的追求切实地转化为具体的实际行动、体现于造福人民的实际工作中。与此同时,我们可以认识到,先进典型的表率示范不仅具有“辐射”作用,还具有“酵母” 作用,能够推动理论认知细化与引发共鸣共情,能够更为充分地示范引领、更为深度地激励激发共产党人以更为笃实的干事定力、更加昂扬的创业斗志推进造福于民的伟大事业。伟大时代呼唤崇高精神,伟大事业需要榜样引领,因此, 应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示范表率作用,充分挖掘共产党人在造福人民过程中突出的真实的事迹并加以阐扬。应深入基层一线,善于从人民群众的“点赞夸奖” 中选树典型,真正使得先进典型接地气、聚人心,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减少人民群众与先进典型之间的“距离感”。与此同时,在现代传播技术发生革命性迭代升级的今天,应与时俱进地采用新兴传播技术与矩阵宣传平台,大力宣传共产党人在冲锋一线、化解难题过程中表现出的实践作为、品格品质与方法智慧, 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政绩观的正面价值与实践彰显,不断高效地传播到人民大众之中。
(四)强化党的纪律建设
严纪律、守规矩是推进治国理政与进行政党治理的基本方式方法。“讲规矩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是对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度的重要检验”, 党的纪律规矩是中国共产党人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回顾我们党的百年辉煌发展历程,严明纪律、严守规矩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党赓续传承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能够兴旺发达、开拓新局的重要力量和重要优势。作为一种刚性的约束, 党的纪律建设是维护我们党团结统一、凝聚合力的重要保障,不断提高党的纪律建设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党的纪律建设时代性与针对性,对助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和助推防范化解各种重大风险危机,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指出:“全面从严治党,重在加强纪律建设。我们现在要强调的是扎紧党规党纪的笼子,把党的纪律刻印在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心上。”[25]这也说明了,作为固本良策,党的纪律建设发挥着“内外兼固”
的作用。因此,必须充分依靠党的纪律建设,为匡正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绩观提供坚强保障。履职尽责、造福于民是共产党人职责之所系、规矩之所在, 是共产党人心中的“国之大者”。而深化落实共产党人造福于民的主体责任, 离不开党的纪律建设。我们党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日益完备、严之有效的组织纪律与制度机制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威慑,不仅能够有力约束与遏制部分出现的“材料出绩”“数字脱贫”“躺平不干”以及监督不严、保障不力、尽责不实等不良施政行为,还能够以“负面清单”的形式公开教育、正面引导与有力规范共产党人的施政行为,为我们各级领导干部纠治错误政绩观、阐扬正确政绩观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
用坚强党性保证政绩观不出偏差
纪轩言
(2022年3月22日)
***总书记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指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只有党性坚强、摒弃私心杂念,才能保证政绩观不出偏差。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说到底就是立场问题。共产党人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应该心胸开阔、志存高远,始终心系党、心系人民、心系国家,自觉坚持党性原则,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对于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来说,政绩观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引导着我们该为谁建立政绩,该追求什么样的政绩,以及该通过怎样的途径去实现政绩。政绩观出现偏差,表现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还是初心使命意识树得不牢,没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把为实现人民幸福而奋斗作为自己最大的幸福,缺少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既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 也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做显功,也做潜功,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
党性和政绩观是内在统一的。政绩观反映的是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政治立场、格局境界。政绩观端正不端正、正确不正确,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我们事业的成败。从这个意义上讲,政绩观问题不是简单的思想认识问题,而是严肃的党性问题。政绩观犹如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看出党员干部的品质,也折射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必须紧紧抓住加强党性修养这个根本。我们要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是随着时间推移而自然保持下去的,共产党员的党性不是随着党龄增长和职务提升而自然提高的。初心不会自然保质保鲜,稍不注意就可能蒙尘褪色,久不滋养就会干涸枯萎,很容易走着走着就忘记了为什么要出发、要到哪里去,很容易走散了、走丢了。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须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是一阵子的事,而是一辈子的事,要始终把党性修养作为人生必修课,在思想政治上不断进行检视、剖析、反思,不断去杂质、除病毒、防污染,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修常炼,常悟常进,无论顺境逆境都坚
贞不渝,经得起大浪淘沙的考验。
党性修养不是空洞的而是实在的具体的,体现在坚定的理想信念上,落脚到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之中。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着力解决党性不纯、政绩观错位的问题。广大党员干部要更加自觉地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特别是要在学懂弄通做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深刻理解“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始终做到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 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我们党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加强党性修养必须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记我们党的性质宗旨,正确对待名利得失,敢于跟自己的私心杂念作斗争,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不断校正政绩观出现的偏差。
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需要真抓实干尽责担当。干部干事创业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 发扬钉钉子精神,真抓实干,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善作善成,坚决杜绝口号式、表态式、包装式落实的做法。对当务之急,要立说立行、紧抓快办, 不能慢慢吞吞、拖拖拉拉。对长期任务,要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滴水穿石,久久为功,才能取得成效。能否坚持求真务实,为人民群众真心诚意办实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尽心竭力解难事,与领导干部政绩观、发展观是否正确、是否科学有密切关系。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都应从实际出发,不追求脱离实际的盲目攀比,不提哗众取宠的空洞口号,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办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切身需要来考量,不能主观臆断,不能简单化、片面化。哪里有人民需要,哪里就能做出好事实事,哪里就能创造业绩,切实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正确政绩观的理论阐释与实践路径
苏州干部学院基层干部教育研究所吉永峰
[摘要]政绩观反映的是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政治立场和格局境界,是执政党队伍建设的重大课题。***总书记强调,必须树立正确政绩观,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的问题。正确政绩观涵盖了以民为本、科学发展、清正廉洁和久久为功等内容。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是党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是坚持和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内在动力,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持续不懈纠正“四风”的本质要求。新时代新征程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需要在强化教育培训、完善制度规范、净化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三个方面发力,为正确政绩观的确立践行保驾护航。
[关键词]政绩观;教育培训;制度建设;政治生态
***总书记强调:“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希望,必须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守住拒腐防变防线,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1]。”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生力军,承载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未来与希望,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具有重大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正确政绩观的科学内涵与要求
政绩是党员干部从政、干事、作为,进而取得实实在在业绩的直接体现。政绩观是关于政绩的总体认识和根本观点,直接反映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是干部履职尽责、创造政绩的思想基础。***总书记强调,要从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抓起,树立正确政绩观,尊重客观实际和群众需求,强化系统思维和科学谋划,多做为民造福的实事好事,杜绝装样子、搞花架子、盲目铺摊子[2]。
深入分析***关于政绩观的重要阐述内容,可以将其归纳总结如下,分别是:以民为本、科学发展、清正廉洁、久久为功。
(一)以民为本
1.为人民谋政绩。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3]。”以民为本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共产党执政是为民执政,而不是为己执政的问题。
2.靠人民执政。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告诉我们: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实践的主体,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前进力量, 这就决定了我们党必然是依靠人民创造政绩的政党。
3.政绩由人民评判。***指出:“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5]。”由人民群众评判是正确的政绩观的必然要求。
(二)科学发展
1.要尊重客观实际。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物质世界是具有客观规律的, 而人作为实践的主体,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是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因此, 树立正确政绩观就要求我们党员干部要尊重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
2.要强化系统思维。恩格斯指出:“我们所面对着的整个自然界形成一个体系,是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总体,我们所说的物体,是指所有的物质存在[4]。” 正确政绩观就要求党员干部强化系统思维能力,树立整体意识和全局观念。
3.坚持与时俱进,注重科学谋划。与时俱进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格,而且是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根本所在[5]。树立正确政绩观就是要摒弃刻舟求剑的旧思维,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科学谋划、主动作为。
(三)清正廉洁
***总书记特别指出,党员领导干部要“清正廉洁作表率”。清正廉洁体现着共产党人的精神本色,主动回答了“以什么样的品格和修养树政绩”的问题。
1.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总书记要求党员干部要“信念坚定、对党忠诚[6]”。在新征程上,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要求党员干部通过坚定的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通过坚定的党性塑造过硬的作风操守。
2.共产主义者的个人修养和精神境界。坚持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之一[7]。自我革命要求党员干部要主动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有力武器,以刀刃向内和刮骨疗毒的气概,主动加强提升个人修养为正确政绩观奠定思想基础和政治保障。
(四)久久为功
从时空维度来阐释正确政绩观,久久为功表现在空间维度上要胸怀大局, 时间维度上要着眼长远。
1.胸怀大局、保持定力。树立正确政绩观就要像***总书记所指示的那
样: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脚踏实地把既定的行动纲领、战略目标、工作蓝图变为现实。
2.要着眼长远,注重“潜功”。就要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和“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境界和历史担当,就要一以贯之,要“一张蓝图绘到底”。
二、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重大意义
回顾百年历程,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先后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成就,走进新时代,我们成功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些成绩的取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始终以正确的政绩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新的历史征程,我们依然需要以正确的政绩观统领思想建设,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保驾护航。
(一)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是党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执政党,而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根本属性。这就自然要求要把维护好、实现好和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经得起历史、群众和实践检验作为衡量政绩的重要标尺,这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又体现着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巩固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
(二)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是坚持和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内在动力
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一最大的国情决定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就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和指挥棒,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三)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
我们党是拥有9600多万名党员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制胜法宝。党员干部只有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我们党才能够在国际形势深刻调整、国内改革全面深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与时俱进,始终成为亿万人民群众的主心骨和领航者,引领中华民族历史巨轮乘风破浪,奋勇前行。
(四)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是持续不懈纠正“四风”的本质要求
我们党是通过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我党的独特优势和光荣传统[8]。党员干部只有在思想上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在作风上才能够求真务实,才能够以严的基调落实好党中央各项工作部署,
促进和推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三、新时代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实践路径
在准确把握正确政绩观的科学内涵与重大意义基础上,党员干部更要在“行”上下功夫,要把正确政绩观从头脑上的理解转变为思想上的认可、情感上的认同和行动上的自觉。
(一)强化教育培训,打牢思想基础
思想是认识的先导,认识是实践的前提。正确政绩观一方面是从实践中感悟出来的,另一方面也是教育和培训出来的。
1.通过党性锤炼强化“不务虚名”的政绩观。***总书记强调:“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干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从认知上引导党员干部认清什么是真正的政绩,进而从理性层面认识到政绩,尤其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绩是要经得起实践检验、人民检验和历史检验。
2.以党的宗旨教育和培育以民为本的政绩观。百年来,我们党涌现出了许许多多信念坚定、无私奉献的先进典型,他们的贡献和事迹需要进一步宣传和弘扬,通过榜样和模范人物,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激励他们在新征程上志存高远、为民造福,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
3.用党的思想路线培养真抓实干的政绩观。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 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这也与正确政绩观所要求的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具有内在一致性。政绩观教育需要引导党员干部尊重规律、把握规律,增强认识和把握规律的能力。其次,政绩观教育还需引导党员干部从实际出发,立足客观实际、因地制宜、发挥当地优势、抓住机遇创造政绩。更为关键的是党员领导干部需要通过练就过硬本领,在实践中践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切实将正确政绩观落到实处。
4.以政德教育涵养清正廉洁的政绩观。首先要在政治品格和精神境界方 面走在前面,自觉做到“清正廉洁做表率”,涵养对党忠诚的大德、为民造福的公德和廉洁自律的私德。
5.以战略思维强化久久为功的政绩观。用战略思维培训党员干部,强化党员干部形成着眼长远、胸怀大局的政绩观,一方面引导党员干部形成善于从全局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另一方面培养并强化党员干部准确把握长远与当前辩证关系的能力,善于将当前发展与新征程的目标规划有机统一。
(二)完善制度规范,做好政策引领
正确政绩观的确立一方面需要自身主动学习和对标,另一方面也需要制度规范和有效的考核体系的支撑和引导。
1.应结合时代发展需要,细化优化目前党政文件中关于政绩观的要求与规范,做到与时俱进,需要首先明确的是正确政绩观立足以民为本,具体在工作中体现的是工作作风、态度和工作效果,要坚持考核与实效相挂钩的基本原则;
2.要制定并完善监督考核体系。正确的政绩观不仅存在于党员干部的头脑中,更体现在其为民造福的过程和结果里。首先要善于运用科技赋能,加大对党员干部进行全过程政绩监督;其次可通过日常言行、工作作风、精神状态以及工作绩效等维度考察了解党员干部政绩观的显性部分;最后还需要结合走访调查、工作日志、同行互评等多种方式了解党员干部政绩观的日常表现。
3.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绩观考核指标体系。总体原则是看党员干部是否尽 责尽职,在承担急难险阻工作任务时,能否挺得上、豁得出。具体指标主要包括行为动机、价值观念等,并将作风、思想、政治等内容纳入考核体系,操作上应逐步建立和完善电子政绩考核系统。
(三)净化政治生态,确保公平公正
社会系统是个有机整体,因此,一定程度上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直接和间接影响着党政系统中党员干部个人的价值取向。
1.要浚其源、涵其林、养正气、固根本,构建和维护良好的政治生态。首 先需要从思想层面强化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意识,主动增强免疫力,营造风清气正的人际和工作关系;其次需要强化制度建设,通过完善制度,堵塞漏洞, 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在干部晋升和职级调整方面构筑干净健康的流通通道,形成干部“能上能下”的公正机制;最后需要增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力度,强化党员干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主动意识,提高自我净化本领。
2.要维护并营造公平公正的社会风气。***总书记多次将党风政风与 社会风气相提并论。“风”的流动性决定了作为社会成员的党员干部直接生活在社会系统之中,社会风气的公正公平直接影响作为社会成员的党员干部的价值观念,进而影响党员干部的政绩观的树立。因此,通过净化社会风气营造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进而有助于党员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结语:思想是理论的先导,认识是行动的指南。正确政绩观是党员干部干事立业、服务人民的定盘星、指挥棒,深入研读总书记关于正确政绩观的重要指示并把握其深刻的科学内涵是树立、践行正确政绩观的前提和基础。新时代
新征程上要充分认识到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重大意义和现实价值,一是执政党执政的现实要求;二是科学发展的动力要求;三是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本质要求。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一方面靠教育和培训,打好思想基础;二要靠制度规范,做好政策引领;三靠政治生态建设,净化社会风气。我们坚信, 有***总书记的把舵领航,有党员干部的齐心协力,有人民群众积极参与, 正确政绩观一定能够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为“两个全面”提供更大的精神动能和更多的价值支撑。
总书记这样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牢正确政绩观
人民日报记者张毅
(2023年5月16日)
政绩观正确与否,不仅影响到干部个人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等问题,***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典范和标杆。
近年来,各地领导班子陆续进行了换届,不少党员、干部走上了新的领导岗位。党的二十大,开启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总书记一再叮嘱树牢正确政绩观,“不要有大干快上的冲动,也就是不能不按规律办事,急功近利、急于出成绩。要把这种浮躁心理、急躁心态都压下来,扎扎实实、踏踏实实地搞现代化建设。”
“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我们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广大党员、干部实干担当、勇毅前行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国之大者’就是人民的幸福生活”
牢记初心使命,坚持人民至上,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
历史,立下又一座丰碑——
20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天安门广场见证历史性盛典。***总书记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小康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和夙愿。长期以来,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顽强拼搏、接续奋斗。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一场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战在神州大地全面打响。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披荆斩棘、栉风沐雨,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 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
绩,把为老百姓办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人民装在心里,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总书记庄严宣示。
“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总书记再次宣示。
初心使命一以贯之,人民立场坚定不移。 “世界上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人民幸福而奋斗”;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一次次重大会议、一次次重要讲话,***总书记始终要求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
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外出考察专门到社区看看“大家都吃些什么菜”,
走村入户询问“看病有没有保障”,在湖北考察疫情防控工作时专门嘱咐“武汉人喜欢吃活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多组织供应”无论到哪里考察调研,***总书记对人民群众的事情总是看得真切、问得仔细。
2021年4月25日,***总书记来到广西全州县毛竹山村考察,并到村民王德利家中看望。从客厅到卫生间,从厨房到熏腊肉的柴房,总书记仔仔细细看了个遍,详细询问有没有热水洗澡、电价贵不贵、自来水从哪来。
“总书记,您平时这么忙,还来看我们,真的感谢您。”王德利由衷地说。“我忙就是忙这些事,‘国之大者’就是人民的幸福生活。”***总书记微笑着回答。朴素的话语,揭示出深刻的道理:人民是历史性成就的逻辑起点, 人民是历史性变革的价值源头。新时代十年,我们取得的一切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无不闪耀着一个光辉的起点——为了人民。
***总书记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
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抗击新冠疫情,从出生30个小时的婴儿到108岁的老人,不遗漏每一个感染者,不放弃每一个生命。
“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碳排放强度下降34.4%,雾霾少了、山变绿了、江河清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正在从蓝图变为现实。
“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开展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
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改造棚户区住房4200多万套,改造农村危房2400多万户,城乡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推进健康中国、平安中国、美丽中国建设,保护学生视力、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推进清洁取暖,推进“厕所革命”、垃圾分类
奋斗为民,一诺千金。桩桩件件,映照着初心使命、责任担当;一笔一画, 描绘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斑斓画卷。
2021年10月,山西出现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秋汛,冯南垣村是农房受损较为严重的村落之一。2022年农历春节前夕,***总书记专程来到这里,实地察看灾后恢复重建情况。
走进村民师红兵家,看到一家人正在做年馍,***总书记洗洗手也加入进来。一小块白面搓成长条,两端向内一卷,仿佛如意形状,再点缀两颗红枣总书记三两下就做出一个枣花年馍。
“看了你们村,新建的房子质量很好,补贴也到位,老百姓家里年货备得足,很有年味,我心里有了底。”***总书记的话语温暖人心。
***总书记强调:“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
时至今日,那段2013年11月3日发生在湖南花垣县十八洞村的对话,依然经常被提起,给人启迪——
“怎么称呼您?” “我是人民的勤务员。”
党为人民谋福利,人民永远跟党走。
群众的事干一件成一件,积水为海、积土成山,党的执政之基就会坚如磐石,就能汇聚起推进强国建设、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新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红绿灯”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今天可能要让你们失望了,这次讨论的不是发展问题,而是保护的问题。” 2016年1月5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在重庆召开,***总书记开门见山,“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10个字,振聋发聩。“长江病了,而且病得还不轻。”就在会议召开时,沿岸一些地方正快马加鞭上项目。那时的长江已是处处千疮百孔,厂房污水横流、码头砂石漫天、轮船肆意排放、水质持续恶化是“竭泽而渔”还是“泽被后人”?如何看待发展与保护的关系?这是对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观的一个考验。
为子孙谋、为长远计,是时候改变了!此后,***总书记多次深入阐释这一决断背后的深思熟虑,称之为“立规矩”“下禁令”。总书记指出,我们块头这么大,不能再走能源资源过度消耗的老路。否则,一说大开发便一哄而上,抢码头、采砂石、开工厂、排污水,又陷入了破坏生态再去治理的恶性循环。
减污、扩绿、加快调整经济结构沿江各省市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持续扎实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一幅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新画卷徐徐展开。
实践告诉我们,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效果。政绩观、发展观是否对头,决定着发展的成效乃至成败。
我们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回答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要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关键在于树立和践行符合新发展理念的政绩观。
***总书记深刻指出:“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处理好稳和进、立和破、虚和实、标和本、近和远的关系,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自觉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
这是一次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这是一次政绩观的校正和升华。
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我国也曾面临许多“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经济增速放缓,粗放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
怎么办?能不能用老办法,再来一轮强刺激拉动经济增长?
2012年12月,党的十八大后的首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书记审时度势、一锤定音:
“不能不顾客观条件、违背规律盲目追求高速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了”“速度再快一点,非不能也,而不为也”“中央看一个地方工作得怎么样,不会仅仅看生产总值增长率,而是要看全面工作, 看解决自身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成效”。
老路不可行,新路在哪里?遵循经济规律、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发展规律,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2015年10月,***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理念一变天地宽。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从“注重量”向“追求质”转变,新发展理念引领中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
抓新时代发展,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坚定不移用这样的理念来看待政绩,用这样的标尺来衡量政绩。
一段时间里,有的地方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不到位,导致违建别墅“整而未治、阳奉阴违、禁而不绝”,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群众反映强烈;有的地方为追求“绿色政绩”,强推“一大四小”工程,不切实际、劳民伤财,严重歪曲了绿色发展理念;有的地方大规模迁移砍伐城市树木,严重破坏了城市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风貌,伤害了人民群众对城市的美好记忆和深厚感情;有的地方盲目融资举债用于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建设,导致新开工项目数量迅速扩张,地方债务规模过大、债务风险突出,有的工程成为烂尾工程政绩观严重偏差造成了严重影响和巨大损失,教训深刻。
“江苏的发展,有一段时间,苏南、苏北不对称,苏北在发展冲动下,一度引进一些低端产业。响水,一声暴雷,就是当时埋下的恶果。当时GDP上去了,
但为若干年以后的灾害性事件埋下了根。”
今年3月5日,***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现场有代表发言时谈到了2019年的响水事故。
***总书记叮嘱:“我当时说给你们‘吃小灶’查安全生产。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走那种急就章、竭泽而渔、唯GDP的道路。这就是为什么要树牢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红绿灯。”把这根“指挥棒”高高举起来,让这盏“红绿灯”真正亮起来,自觉对标对表,多做实事好事,我们就一定能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以钉钉子精神抓工作落实”
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实干担当抓落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首都北京向北400多公里,河北省最北端。一弯深深的绿色镶嵌于此。
这就是塞罕坝机械林场。在中国沙化荒漠化分布图上,地处风沙前缘的这一弯绿色,显得弥足珍贵。
***总书记强调:“塞罕坝林场建设史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艰苦奋斗史。” 一片林、三代人、数十年。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林场建设者们住窝棚、
喝雪水、啃干馍,迎风斗霜,挖坑栽树,硬是在遮天盖地的荒沙地上营造出一块令世人瞩目的绿洲。
这是矢志不渝的拼搏和奉献,是对绿色理念的彻悟和坚守,是对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使命和担当。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反复强调,要“以钉钉子精神抓工作落实”
——“老百姓的事,要实实在在干,干一件是一件,干一件成一件”;“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做到‘两个维护’关键要体现在行动上,要增强宗旨意识,树立正确政绩观,从讲政治的高度抓落实”;
“抓落实,是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也是衡量领导干部党性和政绩观的重要标志”;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重在落实,也难在落实。
***总书记指出:“总体来看,现在广大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和精神状态是好的,但也要清醒看到,干部队伍中不愿担当、不敢担当、不善担当的
问题还比较突出。有的为了不出事宁愿不干事,得过且过;有的碰到矛盾和难题绕道走,把自身责任往外推,不敢动真碰硬;有的光说不练,表态快、调门高,行动慢、落实差;有的德不配位、能力平庸,挑不起重担,打不开工作局面;有的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在重大风险挑战面前底气不足、惊慌失措,等等。这些问题尽管存在于少数党员、干部身上,但任其发展,就会损害党的形象、贻误党的事业,必须认真加以解决。”
要做到“实”,就要避免“虚”。一切工作都要往实里做、做出实效,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讲大话、空话,调研摆架子、装样子,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开不完的会议、填不完的表格、迎不完的检查,让基层不堪重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总书记深刻指出:“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了扎扎实实的落实,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了矛盾和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不懈推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其目的就是纠“四风”树新风,推动广大党员、干部真抓实干, 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看看老乡们脱贫后生活怎么样,还有什么困难,乡村振兴怎么搞”。2022 年10月26日,***总书记走进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果园。
***总书记同老乡们亲切交流,并采摘了一个红红的大苹果。从当年的收成到种植技术、采摘方法、品种质量、销售价格,再到村民收入以及如何发展苹果种植和其他产业等,总书记问得细,老乡们答得实。
以身教者从。
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从雪域高原到草原林区,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深入地方考察调研百余次。每次考察调研,总书记都对安排方案亲自把关,不搞刻意设计,尽量安排紧凑,确保调研深入群众、务实高效。
***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共产党当家就是要为老百姓办事,把老百姓的事情办好。”
真抓实干、狠抓落实,既需要世界观,也需要方法论。党的十八大以来, 围绕一个“实”字,***总书记谆谆教诲,为干部干在实处、干出实绩指明了方向,画出了路标——
“要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提出的点
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以创造性工作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要有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抓铁有痕、踏石留印抓落实。要明确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任务,抓住突出短板和薄弱环节,分清轻重缓急,加强政策配套,加强协同攻坚,加强督察落实,确保各项目标任务按时保质完成”;
“绝不能脱离实际硬干,更不能为了出政绩不顾条件什么都想干”;“为官一方,为政一时,当然要大胆开展工作、锐意进取,同时也要保持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千年大计、国家大事。5月10日,***总书记在河北雄安新区考察并主持召开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座谈会。***总书记强调:“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稳扎稳打,善作善成,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处理好近期目标和中远期目标、城市建设速度和人口聚集规模、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政府和市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城市自身发展、城市建设和周边乡村振兴等重大关系,确保雄安新区建设和发展的正确方向”。
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综合考虑政治和经济、现实和历史、物质和文化、发展和民生、资源和生态、国内和国际等多方面因素,避免片面、孤立、静止地看问题而导致发展观陷入盲区、政绩观出现偏差,进而出现落实不力、执行不到位等问题。
***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一定要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多打大算盘、算大账,少打小算盘、算小账,善于把地区和部门的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棋局,做到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
既要有全局眼光,也要有历史眼光,领导干部必须彰显历史担当、增强历史主动、强化历史自觉。
“各级领导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不要搞急功近利的政绩工程,多做一些功在当代、利在长远、惠及子孙的事情”;
“功成不必在我并不是消极、怠政、不作为,而是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 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
“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太多了,如果不从现在起就把这项工作紧紧抓起来,将来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十年攻坚,最严格的制度、最有力的举措,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大步向前,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生存和发展资源。
进入新时代,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们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追求利在长远,就必须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一棒接一棒,跑好历史的接力赛。
“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
强化党性锤炼,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
2021年6月29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党中央首次颁授“七一勋章”。***总书记带领中央领导同志,出席颁授仪式。以党内最高荣誉,致敬这些来自各条战线的共产党人,致敬他们的杰出贡献——
张桂梅,扎根贫困地区40余年,帮助1800多名贫困山区女孩圆梦大学;石光银,与荒沙碱滩不屈抗争40多年,在毛乌素沙漠南缘营造一条长百余里的绿色长城;黄文秀,把生命奉献给脱贫攻坚事业,谱写了新时代青春之歌
“他们用行动证明,只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奋斗意志、坚定恒心韧劲, 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每名党员都能够在民族复兴的伟业中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总书记的话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是靠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奉献而不断铸就的。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断发人深省。
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只有党性坚强、摒弃私心杂念,才能保证政绩观不出偏差;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
把为人民幸福而奋斗作为自己最大的幸福,才能拥有高尚的、充实的人生。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错位的政绩观,说到底是认识上出现了偏差,根子在
于背离了党性、丢掉了宗旨、抛弃了信念。***总书记指出:“对党员干部来讲,是有坚定理想信念,还是满脑子功利私欲,决定着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行为举止。”
为政之道,修身为本。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必须紧紧抓住“强党性” 这个根本。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反复告诫、语重心长——
“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保持平和心态,看淡个人进退得失, 心无旁骛努力工作,为党和人民做事”;
“要牢记清廉是福、贪欲是祸的道理,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任何时候都要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
“从当前干部队伍实际看,坚持实事求是最需要解决的是党性问题。干部是不是实事求是可以从很多方面来看,最根本的要看是不是讲真话、讲实话, 是不是干实事、求实效”;
干部的党性修养、道德水平,不会随着党龄工龄的增长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必须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改造。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先后部署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
每一次党内集中学习教育,都是一次思想的淬炼、精神的洗礼。广大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政治上的坚定、党性上的坚定都离不开理论上的坚定。
树牢正确政绩观,必须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运用党的科学理论优化思想方法、解决思想困惑、检视自身思想作风和精神状态;必须通过严格的党性锤炼,处理好大我和小我的关系,长远利益、根本利益和个人抱负、个人利益的关系,以正确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当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总书记指出:“要自觉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改造主观世界,深刻领会这一思想关于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想境界、加强党性锻炼
等一系列要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此次主题教育为契机,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切实把树立正确政绩观的要求贯穿到主题教育各项举措中——
理论学习上,把***总书记关于树立正确政绩观、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论述作为重点学习内容,深学细照笃行;
调查研究上,深度调研大肆举债、大干快上搞“半拉子工程”“形象工程” “面子工程”等典型事例,解剖麻雀,查找问题,立行立改;
推动发展上,把树立正确政绩观、按客观规律办事、一张蓝图绘到底等作为重要原则,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化解风险,推动高质量发展;
检视整改上,把树立正确政绩观作为党性分析和专题民主生活会查摆问题、推进整改的重要内容,适时开展专项整治并在建章立制上下功夫,堵塞漏洞、筑牢堤坝。
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
新的伟大征程上,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就一定能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组工干部要带头践行正确政绩观
中共邵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龚红果
组工干部岗位性质特殊、社会关注度高,需要精准把握和科学处理“十大关系”,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上走在前、作表率。
站位与定位的关系。对党绝对忠诚是组工干部的最大政治站位。正确组织路线服务保证正确政治路线,这是组织工作的根本定位。组织部门作为党的政治机关,一方面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以实际行动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另一方面必须破解“两张皮”的问题,以高质量组织工作保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守正与创新的关系。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既要坚持和发扬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形成的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又要根据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做好新时代组织工作,要在准确把握组织工作大政方针前提下推动思维思路再升级、格局视野再放大、方式方法再改进、路径载体再优化。
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当前有成效、长远可持续的事要放胆去做,当前不见效、长远打基础的事也要努力去做。做好组织工作,要坚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既把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高质量干出来,做到立竿见影,也把为后人做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持久地抓下去,做到久久为功。
制度与执行的关系。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制定和修订了一系列党内法规,但有的地方没有结合实情,搞“上下一般粗”“左右一个样”;有的把制度挂在墙上、写在纸上,搞讲到即止、把说了当做了。组织部门的制度政策必须既精准科学、务实管用,又落细落地、见根见底,实现“有规可依”与“有规必依”同步推进。
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新时代组织工作需要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不断优化工作理念、思维方式、机制载体,既以“量”的合理积累来夯实“质”的基础, 更以“质”的有效提升来确保“量”的效果,推动各项工作由“做没做”“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优不优”。
硬件与软件的关系。基层党组织是党执政大厦的地基,夯实地基既要让硬件硬起来,也要让软件强起来。组织部门必须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 坚持一手抓硬件要素提标,一手抓队伍素质提升,持续补短板、强弱项、促提
升。
覆盖与过硬的关系。一方面要大力弘扬“支部建在连上”的光荣传统,做到应建尽建、能建必建,另一方面要坚持“致广大而尽精微”,做到重建又重管、重形又重效,让党的组织无处不在、党员作用群众认可、党的旗帜高高飘扬。
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一些地方和部门党建工作还存在重形式轻内容、重过程轻结果等问题,看起来热热闹闹,实际效果却不佳。形式承载内容,内容塑造形式。做好新时代组织工作,既要坚决扫除形式主义,又不能将形式与内容机械剥离,要通过恰当形式让内容得到更好展现、发挥更大作用、取得更好效果。
培养与使用的关系。成长为一个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组织部门一方面要坚持缺什么补什么,抓好教育培训,同时要强化墩苗历练, 让他们当几次“热锅上的蚂蚁”,接几回“烫手的山芋”。另一方面要树牢“使用是最好的培养”理念,真正把那些想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使用起来, 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部“闯创干”。
严管与厚爱的关系。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组织部门必须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一方面要用好严管这个“制动系统”,做实政治监督、抓好日常监督、强化“一把手”监督,管住干部乱作为的手脚; 另一方面要用好厚爱这个“动力系统”,进一步细化容错纠错具体情形,落实失实举报澄清制度,放开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
目录 关于本年度主题教育政绩观素材汇编 (32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