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篇在2023年党建理论文章总集汇编
在2023年党建理论文章总集汇编 (30篇) 目录1.把调查研究做深做实3
2.不断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6
3.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14
4.法治建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30
5.更好发挥党章规范和指导作用33
6.关于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几个重大理论问题36
7.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行动指南48
8.践行宗旨为民造福56
9.开拓科学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的新境界59
10.开展主题教育是一次重要的政治体检67
11.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76
1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80
13.谋事之基 成事之道88
14.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丰富意蕴和重大价值91
15.深刻把握坚持胸怀天下的科学内涵99
16.深学笃行***生态文明思想 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扛牢青海担当106
17.实干担当促进发展117
18.世界文化激荡中的中华民族119
19.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成效128
20.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130
21.为奋进新征程凝心聚力134
22.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而努力奋斗141
23.务必以群众满意为标尺148
24.以学增智 提高履职尽责能力水平151
25.以学增智,提升实践能力154
26.以学增智,提升思维能力158
27.以学增智,提升政治能力161
28.以学正风 永葆清正廉洁政治本色165
29.勇立潮头 干在实处 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上展现陕西担当167
30.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176
把调查研究做深做实
院坝会上,乡镇干部和村民围坐在一起拉家常、话农事,大家无拘无束、侃侃而谈;走村串户,机关干部不打招呼、直奔现场,认真倾听群众意见建议,仔细记录……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扎实开展调查研究,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这样的调研,既有益于解决问题,也密切了干群关系。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把调查研究做深做实,需要下一番功夫。***总书记指出:“群众的很多想法,往往不是在那些很正式的场合、当着很多人的面会讲出来的,而是要同他们身挨身坐、心贴心聊才能听得到。”调查研究要用心用情,既要身入,更要心至。
身挨身坐,才能拉近心与心的距离。在北京考察调研时,沿着弯曲狭窄的通道走进雨儿胡同的大杂院,听取老街坊对老城区改造的想法;来到四川大凉山深处的土坯房,同大伙儿围坐在火塘边谋划精准脱贫之策;在甘肃定西元古堆村,走进村民马岗家破旧低矮的土坯房……顶风雪、踏泥泞、听真话、察真情,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一次次倾听民声、一次次问计于民,为全党重视调研、深入调研、善于调研树立了光辉典范。调查研究就是要“和群众坐一条板凳”,让群众打开话匣子、说出真心话。坐上老乡炕头,有了拉家常的氛围,大家就愿意掏心窝子。
心贴心聊,才能听到最真实的声音。开展调查研究,就要让调查对象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进而察实情、取真经。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坐在办公室里得不到、通过文件材料也不易看到的。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下高楼、出深院,走进工厂车间、田间地头、校园课堂、居民社区,敞开心扉、深入交流,才能把握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收获原汁原味的意见建议。因此,必须识民情、接地气,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
开展调研,营造良好氛围、让群众想讲愿讲是前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是最终目的。调查研究不仅要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实际情况,更要善于分析矛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调查研究的规模有多大、时间有多长,也不光看调研报告写得怎么样,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不解决问题就是形式主义。更加有的放矢地进行调查研究,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才能使调查研究工作同中心工作和决策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以调研实效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
做好调查研究,考验的是工作作风,厚植的是人民情怀。前进道路上,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多一些“身挨身坐、心贴心聊”的调研,我们必将密切与人民群众联系,增进与人民群众感情。
不断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
在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指出:“我们要以这次主题教育为契机,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不断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为奋进新征程凝心聚力,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党中央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党同志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而团结奋斗所作的重大部署,是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部署。我们要深刻认识开展这次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自觉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迫切需要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科学思想内涵十分丰富,涵盖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并根据新的实践对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等各方面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和战略指引。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六个必须坚持”,概括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六个必须坚持”内在贯通、有机统一,凝结着我们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宝贵经验和重大成果,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认识论和方法论相统一的鲜明特色,共同构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这一科学思想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贯通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领域,为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世界性贡献。在这一科学思想指引下,我们党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新思想指导新实践,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植根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坚持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相统一,在指导实践、推动实践中展现出巨大真理力量和独特思想魅力,是经过实践检验、富有实践伟力的强大思想武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有***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为新时代伟大实践所证明的科学理论,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行动指南。只有运用这一科学思想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才能更好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洞察时与势、危与机,积极识变应变求变。只有以这一科学思想为指导,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新突破,强化政治领导,丰富战略支撑,拓展实践路径,破解发展难题,激发动力活力,才能使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更加鲜明、优势更加彰显、前景更加光明。只有以这一科学思想为指导,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雄厚物质基础。只有以这一科学思想为指导,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才能经受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各种风浪考验。只有以这一科学思想为指导,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才能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根本保证。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必将随着党的新的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深入推进,随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全面拓展而持续发展、不断丰富、更加完善。新征程上,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系统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贯彻落实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部署,就一定能把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现实,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引向深入
***总书记指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是我们党创造历史、成就辉煌的一条重要经验。”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部署要求,深入开展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引向深入,为奋进新征程凝心聚力。
坚持多思多想、学深悟透。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坚持多思多想、学深悟透,全面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精髓要义、实践要求,做到整体把握、融会贯通。对各领域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对各方面工作提出的具体要求,都要放在整个科学体系中来认识和把握,避免碎片化、片面性。通过学习教育,使党员、干部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自觉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忠实实践者。
全面把握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学深悟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准确把握和运用好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六个必须坚持”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重要体现,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和立场观点方法的坚持、运用和发展,是深刻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点和“公开讲话”。只有准确把握包括“六个必须坚持”在内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更好领会这一思想的精髓要义,才能把思想方法搞对头,认识问题才站得高,分析问题才看得深,开展工作也才能把得准。
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要把这一思想转化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学习掌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想境界、加强党性锻炼的一系列要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要坚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切实承担起组织推动学习贯彻的领导责任,带头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贯通起来,有机融合、一体推进。坚持边学习、边对照、边检视、边整改,把问题整改贯穿主题教育始终,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扎实成效,奋力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进程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
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党中央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党同志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而团结奋斗所作的重大部署,是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部署。在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开展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和目标要求,对主题教育各项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为全党开展主题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按照党中央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这次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总书记对全党同志的一贯要求。总书记多次强调调查研究的极端重要性,指出:“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怎样认识这个传家宝、如何掌握这个基本功,是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入开展主题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调查研究的极端重要性,首先要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从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层面来深刻把握和认识。
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在要求。***总书记指出,“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要了解实际,就要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这是用中国化的语言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概括,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集中体现。
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作过精辟阐释:“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不论是“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还是“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都离不开对客观实际的深入调查和系统研究。之所以说调查研究是了解实际、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就是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运用于实际工作而得出的客观结论。
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在要求。***总书记指出:“开展调查研究就是走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这是党的性质宗旨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集中体现。
党的群众路线和党的思想路线是相辅相成的,二者在本质要求上是完全统一的。党的思想路线指明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必须通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实现,也就是必须通过深入群众的调查研究才能实现。***总书记指出:“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只有通过深入群众的调查研究,“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才能获得正确反映客观规律的真理性认识,才能制定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决策;也只有使这种真理性认识和科学决策为群众所掌握,才能“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从而实现改造世界的最终目的。
调查研究是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和加强党的理论武装的内在要求。党的理论创新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从物质到精神的辩证运动过程;党的理论武装是一个从认识到实践、从精神到物质的辩证运动过程。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离不开调查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应运而生的,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只有始终坚持和不断加强调查研究,“使调研的过程成为加深对党的创新理论领悟的过程,成为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过程,成为推动事业发展的过程”,才能全面系统掌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观点、科学体系,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加强党的理论武装同样离不开调查研究,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终目的全在于指导实践。只有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在调查研究中自觉运用党的创新理论去指导,用“六个必须坚持”去思维,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规律,才能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调查研究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是我们党的传家宝
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什么时候全党重视调查研究,党和人民事业就顺利发展;什么时候轻视或忽视调查研究,党和人民事业就会遭到挫折、遭受损失。一百多年来,从毛泽东同志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重大命题,到***总书记作出“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的深刻论断,经过党的大力倡导和党的领导人的率先垂范,重视调查研究成为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大兴调查研究成为我们党创造百年伟业的重要法宝。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创造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成就的重要法宝。毛泽东同志开创了我们党重视调查研究之先风,他开展调查研究的过程,也正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作为《毛泽东选集》开卷篇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在调查研究基础上率先提出并回答了“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一“革命的首要问题”。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毛泽东同志亲自做了32天的实地调查后才写成的。毛泽东同志率领红军转战南北,每到一地总是挤出时间做社会调查,比如著名的寻乌调查、兴国调查等。毛泽东同志对这些调研工作非常重视,他后来说,“作了寻乌调查,才弄清了富农与地主的问题,提出解决富农问题的办法”,“贫农与雇农的问题,是在兴国调查之后才弄清楚的”。
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痛感有周密研究中国事情和国际事情的必要”,为“帮助同志们找一个研究问题的方法”,他亲自把自己过去的调研文稿编成《农村调查》一书,并写了序言和跋,又代党中央起草了《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这个序言和《决定》,后来都被列为延安整风必读文件,使全党同志在整风中掌握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真理,学会了开展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使大兴调查研究在全党蔚然成风,这对于转变党的作风、加强党的建设、加速中国革命的胜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创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的重要法宝。在这一时期,我们党开展过两次大规模的调查研究。一次是在1956年。为准备召开党的八大,毛泽东同志“在北京经过一个半月,每天谈一个部,找了三十四个部的同志谈话”。他每天一起床就开始听汇报,一听就是四五个小时,每天都是“床上地下,地下床上”。毛泽东同志召集的这些汇报会,周恩来同志几乎每次都来,刘少奇、***、陈云等同志有时也来参加,这实际上成为中央主要领导成员的集体调研活动。这次调查研究的直接成果,形成了著名的《论十大关系》,这成为我们党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端,使毛泽东思想得到丰富和发展。
另一次大规模的调查研究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在我国遭受严重经济困难的时候,毛泽东同志强调,“没有调查研究是相当危险的”。他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并提出要在1961年“搞个实事求是年”,使这一年“成为一个调查年”。毛泽东同志亲自组织了3个调查组,分赴浙江、湖南、广东进行农村调查。中央其他领导同志也全都深入基层,花了很多时间到第一线了解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党中央先后制定了“农业六十条”、“工业七十条”等一系列符合实际情况的具体政策,为落实国民经济调整的方针、克服严重的经济困难,创造了重要条件。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创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的重要法宝。40多年前,我们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同样离不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调查研究。1978年9月,***同志到东北地区视察,他一路看一路听汇报,“在东北三省到处说,要一心一意搞建设”,发出了“要迅速地坚决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先声。***同志反复强调:“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这本身就包含了对调查研究极端重要性的深刻把握。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都非常重视调查研究。江泽民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始终是以调查研究为前提、为依据的”。他要求县以上各级领导同志,尤其是主要负责同志,“每年至少抽出一两个月的时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同志指出,调查研究是“增强做好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的重要途径”,强调要通过深入调研“不断把握科学发展的主动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正是在坚持和加强调查研究中一步步向前推进的。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的重要法宝。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总书记对此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强调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从党史学习教育到这次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每一次党内学习教育都对调查研究提出明确要求,调查研究也都成为党内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
***总书记是这样要求全党的,更是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为全党树立了光辉典范。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聚焦重大战略、重大决策,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研的脚步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总书记说过:“我提出精准扶贫战略,就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他先后7次主持召开中央扶贫工作座谈会,50多次调研扶贫工作,走遍了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而且年年去、常常去,最终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打赢了脱贫攻坚战。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一重大战略任务,也是总书记在深入调查研究后提出来的。他曾谈起新发展格局的提出过程:“我在浙江考察时发现,在疫情冲击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发生局部断裂,直接影响到我国国内经济循环。当地不少企业需要的国外原材料进不来、海外人员来不了、货物出不去,不得不停工停产。我感觉到,现在的形势已经很不一样了,大进大出的环境条件已经变化,必须根据新的形势提出引领发展的新思路。”在这次浙江考察返京后不久,2020年4月10日,总书记就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提出,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可以说,新时代采取的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的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的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的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无不凝结着总书记一次又一次带头调查研究付出的心血和获得的智慧。
调查研究是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
在这次主题教育启动之际,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总书记强调:“这次主题教育不划阶段、不分环节,要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贯通起来,有机融合、一体推进。”要求我们“按照党中央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医院、学校、‘两新’组织等基层单位,把脉问诊、解剖麻雀,进行问题梳理、难题排查,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掌握好调查研究这项基本功,是贯彻落实好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开展好主题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调查研究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总书记指出,“要教育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突出问题导向”,“把问题整改贯穿主题教育始终”。毛泽东同志曾形象地说:“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调查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问题是时代的口号、时代的声音,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各种风险挑战、困难问题比以往更加严峻复杂。开展调查研究,必须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特别是聚焦这次主题教育要着力解决的6个方面的问题、《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列出的12个方面的重点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
***总书记强调,“这次主题教育要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根本任务是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并明确提出5个方面的具体目标。一个总要求、一个根本任务、5个具体目标,就是这次主题教育的目标要求。坚持目标导向,就是要在主题教育的全过程,始终对标对表总书记提出的目标要求,深入开展事关全局的战略性调研、破解复杂难题的对策性调研、新时代新情况的前瞻性调研、重大工作项目的跟踪性调研、典型案例的解剖式调研、推动落实的督查式调研,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调查研究必须坚持正确态度和科学方法。态度和方法直接决定了调查研究的成效。开展调查研究的正确态度,最重要的是两条:一是实事求是,二是“眼睛向下”。实事求是的态度,就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坚守党性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听真话、察实情,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报喜又报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真正把功夫下到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所谓“眼睛向下”,就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以满腔热忱自觉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毛泽东同志指出,要做好调查研究,“第一是眼睛向下,不要只是昂首望天。没有眼睛向下的兴趣和决心,是一辈子也不会真正懂得中国的事情的”。***总书记强调,“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身入’更要‘心至’”,要“抓住老百姓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样的态度,才是开展调查研究正确的态度。
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很多行之有效的调研方法,在新的形势下,我们需要继承并发扬光大。调查研究包括调查和研究两个环节。在调查环节,要善于抓住典型。毛泽东同志曾把调查研究比喻为解剖麻雀。他说,“调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走马看花,一种是下马看花。走马看花,不深入,因为有那么多的花嘛”,所以“还必须用第二种方法,就是下马看花,过细看花,分析一朵‘花’,解剖一个‘麻雀’”,“麻雀虽然很多,不需要分析每个麻雀,解剖一两个就够了”。这讲的就是典型的价值。要抓好典型,就必须做到***总书记所要求的,“既到工作局面好和先进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又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到工作做得差的地方去,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调查研究”。在研究环节,要善于把握规律。对于取得的调查材料,要进行一番分析和综合的工作,把零散的认识系统化,把粗浅的认识深刻化,直至找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我们党长期使用的解剖麻雀、蹲点调研、开调查会等传统调研方式,在新时代依然是管用的,依然应该坚持。同时,也要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特点,拓展调研渠道、丰富调研手段、创新调研方式。要坚持因地制宜,综合运用座谈访谈、随机走访、问卷调查、专家调查、抽样调查、统计分析等方式,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调查研究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常态化和制度化。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调查研究也永无止境。毛泽东同志说过,“事物是运动的,变化着的,进步着的。因此,我们的调查,也是长期的。今天需要我们调查,将来我们的儿子、孙子,也要作调查”,“一万年还是要进行调查研究工作”。当前,我国发展正处在新的历史方位,国内国际环境变化深刻复杂,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千头万绪,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面临着新的考验。这要求我们必须善于不断重新学习,善于不断开展新的调查研究。
要做到调查研究常态化,建立和完善调查研究制度是关键。***总书记对调查研究常态化制度化提出了明确要求,党章党规党纪对调查研究作出了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条件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认真调查研究,能够把党的方针、政策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相结合,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规定:“坚持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同干部群众谈心、群众满意度测评等制度。”“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和党的各级委员会作出重大决策部署,必须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凝聚智慧和力量,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中央八项规定更是在第一条就对改进调查研究提出了要求。可见,开展调查研究,不仅是我们党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内在要求,也是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的重要任务,是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肩负的一项政治责任。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大兴调查研究,必将教育全党同志进一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注入强大动力。
法治建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总书记指出:“一个现代化国家必然是法治国家”。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深刻阐述,明确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原则之一。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全面依法治国向纵深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法治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牢牢把握社会公平正义这一法治价值追求,切实依法保障人民权益,更好助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使我国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更加突出、更加鲜明。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守人民至上理念,突出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法治思想深刻回答了法治中国建设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科学指明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立场,为我们在全面依法治国中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就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让人民群众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参与者、促进者和受益者,保证全体人民共享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果、共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果,让法治的阳光照亮人民群众生活、温暖每一个人的心田。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以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有效保障人民群众广泛持续深入参与法治中国建设,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使全面依法治国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汇聚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强大合力。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总书记指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必须牢牢把握社会公平正义这一法治价值追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人民的期盼,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我们党顺应人民群众期盼,始终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作为重要使命,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新征程上,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关键在于持续推进良法善治,以良法善治护航人民美好生活。要牢牢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一关键,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律制度,确保立法既尊重和体现客观规律,又反映人民意愿,切实管用有效。统筹推进法治领域全面深化改革,从制度层面坚决防止执法不严、司法不公问题,做到严格执法、公正司法,让公平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
依法保障人民权益。***总书记强调:“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利益。法治是人权保障的重要方式和有效手段。依法保障人民权益,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和幸福生活,才能有力推动中国人权事业发展,走好中国人权发展道路。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把依法保障人权贯穿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环节,落实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全过程各方面,全方位提升人权保障法治化水平,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同时引导全民自觉守法、履行法定义务,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更好发挥党章规范和指导作用
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总书记指出:“全党学习贯彻党章的水平,决定着党员队伍党性修养的水平,决定着各级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水平,决定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水平。”党章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更加自觉地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履行好党章赋予的各项职责,把党章规定要求贯彻到实际工作中。
***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制定和完善党章。”百余年来,我们党坚持用发展眼光和历史思维审视时代变化,及时把党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的重要成果体现到党章中,及时调整不同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发挥了党章的规范和指导作用。可以说,我们党党章的发展历程,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的重要体现。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百余年来,我们党制定和完善党章,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非常重视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及时写入党章。党的七大上,我们党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党的十五大党章把***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六大党章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十七大党章写入了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党章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党的十九大党章的最大亮点和最突出的历史贡献,是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在党的旗帜上,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党的二十大将党的十九大以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发展写入党章,充实完善了这一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历史定位。一路走来,高度重视理论创新、善于进行理论创新并且取得了丰硕理论创新成果的中国共产党,不断发扬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及时写入党章,转化为全党共同意志和共同遵循,让我们党基业长青。
新时代新征程,切实提高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的水平,让党章在推进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中更好发挥根本性规范和指导作用,要求我们牢固树立党章意识,把党章规定要求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在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员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始终遵守党章,留下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等众多感人故事。在和平建设时期,广大党员干部共同严格遵守党章这一根本行为规范,在各行各业、各条战线和各个岗位上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做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新征程上,我们要坚决落实好学习贯彻党章这个“第一位的要求”,深学细照笃行,用实际行动践行党章要求,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关于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几个重大理论问题
当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这次主题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凝心铸魂,使全党始终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向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我们要全面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实践要求,做到整体把握、融会贯通,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两个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
“两个结合”是***总书记提出的一个新的重大命题,开创了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新格局。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基本内涵和实践要求进行了系统、科学、完整的阐述,指明了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在二十一世纪中国生机勃发的核心密码。
回顾党的历史,我们党一直强调“一个结合”,对“第二个结合”没有作出明确的理论概括。那么,我们党是怎样提出“一个结合”的?“一个结合”又是怎样发展到“两个结合”的?刘少奇同志曾说过:“中国党有一极大的弱点,这个弱点,就是党在思想上的准备、理论上的修养是不够的,是比较幼稚的。”由于思想上准备不充分,我们党在早期还没有自己的创新理论,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上,曾出现过两种错误倾向:一种倾向是理论脱离实际,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不从中国实际出发,一切照抄本本,照搬教条;另一种倾向是轻视马克思主义理论,以经验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不重视理论指导,满足于自己的狭隘经验。这两种错误倾向都曾使中国革命遭受挫折,使党和人民的事业蒙受损失。对此,毛泽东同志深刻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这就提出了“一个结合”的重大命题。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江泽民、***同志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就“一个结合”进行了深入的阐述,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国道路越走越宽广,我们党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地位作用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总书记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历史、现实、未来的贯通中把握历史规律和发展趋势,在继承发展“一个结合”重要论述的基础上,提出了“两个结合”的新论断,他深刻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党深刻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也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和魂,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是“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
可见,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绝不仅仅是数量上的简单变化,也绝不仅仅是概念上的简单叠加,而是党的理论创新长期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新时代党和人民历史自觉和文化自觉空前提升的产物。当然,任何一个现实的东西,它既携带着过去,又孕育着未来。“一个结合”和“两个结合”并不是毫无关系的两个东西或者两个阶段,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从本质看,“一个结合”中的“中国具体实际”包括社会现实和历史文化两部分,“一个结合”内在包含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双重意蕴。由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和认识的限制,我们党还没有明确对此加以强调。从今天的历史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认识把握两者的关系,“一个结合”是“两个结合”的前提和基础,“两个结合”是“一个结合”的拓展和深化。“两个结合”是对“一个结合”的理论升华,是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和全新命题。
“两个结合”的重大论断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蕴含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鲜明特征。第一个结合解决的是理论与实际、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就是指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花结果,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第二个结合解决的是古与今、中与外的关系,就是指我们党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我们党坚持“两个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指导。与此同时,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中华文明为人类发展和进步提供借鉴、作出贡献。
“两个结合”在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着重强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为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开辟了广阔空间。从理论创新看,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坚持“两个结合”,深入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髓,将它同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可以厚植理论创新的历史根基、文化血脉,使党的创新理论充盈着浓郁的中国味、深厚的中华情、浩然的民族魂,具有强大的历史穿透力、文化感染力、精神感召力,成为彰显文化自信、饱含历史自觉、赓续中华文脉的理论。从实践创新看,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的发展动能。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在坚持“两个结合”中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挖掘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可以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深度融合,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助力中国式现代化不断铸就新辉煌。
“六个必须坚持”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和活的灵魂
理论学习和理论武装不仅要掌握科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论断,还要把握运用科学理论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并提出了“六个必须坚持”,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这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又一重大理论创新。“六个必须坚持”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格和鲜明特质,清晰地阐明了党的理论创新的价值取向是什么,基本立足点是什么,原则方向是什么,主要着力点是什么,思想方法是什么,应有的胸襟视野是什么。
“六个必须坚持”是相互联系、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贯穿于“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的全部内容之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是什么?就是党的十九大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总结概括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六个必须坚持”则是党的二十大对这一重要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概括提炼,也是对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的概括提炼。这两种表述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人民至上是这一重要思想的根本立场,自信自立是这一重要思想的精神特质,守正创新是这一重要思想的理论品格,问题导向是这一重要思想的实践要求,系统观念是这一重要思想的科学方法,胸怀天下是这一重要思想的世界情怀。
“六个必须坚持”是在新时代伟大斗争实践中形成的,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和活的灵魂,是深刻理解这一重要思想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点,也是继续推进理论创新必须坚持的基本点。只有认真学习、深刻把握“六个必须坚持”,用“六个必须坚持”进行思维,才能更全面准确领会这一重要思想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才能真正在深层次上提高思想理论水平,把思想方法搞对头,才能在实践中活学活用、张弛有度、收放自如。
正确把握几个重大理论的关系
全面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还需要我们正确把握“六个必须坚持”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与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方面,与党章中表述的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几个重大理论的关系。
第一,“六个必须坚持”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开放的理论,人民立场、独立自主、实践观点、普遍联系、世界历史都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总书记强调,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更好在实际工作中把握现象和本质、形式和内容、原因和结果、偶然和必然、可能和现实、内因和外因、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指导解决“桥和船”的问题,为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树立了典范。这集中体现在“六个必须坚持”之中,比如,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又比如,坚持问题导向,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观,系统回答了新时代的重大时代课题,彰显了唯物辩证法的鲜明特征。再比如,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人类求解放的思想,体现了世界性与民族性的辩证统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六个必须坚持”的“源”,“六个必须坚持”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流”,它们之间是“源”“流”同一,“源”“流”一致。
第二,“六个必须坚持”是对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新时代表达。党的第二个历史决议把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概括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并对这三个方面的内涵进行了高度概括提炼;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充分肯定了第二个历史决议的基本观点,并强调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这些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核心要义和本质特征。从内在逻辑关系看,“六个必须坚持”既包含着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又为它注入崭新的内容,是对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延伸拓展和丰富发展。比如,坚持人民至上,不仅体现了群众路线的根本价值,还深刻揭示了我们党的初心使命和根本政治立场,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真挚的人民情怀。又比如,坚持自信自立,既继承独立自主的思想内涵,又反映了我们党作为认识主体的一种历史自信和历史自觉,体现了我们党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拓展了独立自主的当代视域。“六个必须坚持”同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一脉相承。
第三,“六个必须坚持”是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具体展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这一核心内容与“六个必须坚持”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比如,坚持守正创新,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鲜明气象,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格。这一特点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品格相贯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立场、方向、原则、道路等根本性问题上旗帜鲜明、毫不含糊,着力正本清源、固本培元,高扬了理想信念的旗帜、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确保了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同时,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和中国,我们党坚持立破并举,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魄力推进各方面改革创新,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焕然一新。在这一伟大实践中创立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坚持了老祖宗,又讲了许多新话,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其基本内涵也都是如此。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行动指南
2018年5月18日至19日,党中央召开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正式提出***生态文明思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相结合的重大成果,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科学回答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以新的视野、新的认识、新的理念,深刻系统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生态文明思想,赋予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新的时代内涵,开创了生态文明建设新境界。
科学回答如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有了更高的期盼和要求。如何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科学回答的重大课题。在***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加快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让老百姓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环境中,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推动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科学回答建设美丽中国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如何从古今中外生态环境发展变迁的经验教训中汲取智慧,夯实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态根基,是美丽中国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进入新时代,在***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谋划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推动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
科学回答建设美丽世界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建设美丽世界,是攸关人类永续发展的全球性课题。***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全球倡议,强调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在***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我国积极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以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
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实际和丰富实践出发,继承和创新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生态观,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相结合的重大成果。***总书记立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际,创造性提出“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指引和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生态文明思想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生产与生态的辩证统一关系原理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紧密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相结合的重大成果。***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生态文明思想继承和创新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生态观,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将“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善待自然,自然也会馈赠人类”等理念同“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思想相结合,创新发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生态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形成系统完整、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生态文明思想基于历史、立足当下、面向全球、着眼未来,系统阐释生态文明建设中人与自然、保护与发展、环境与民生、国内与国际等的关系,深刻回答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历史依据、基本原则、核心理念、宗旨要求、战略路径、系统观念、制度保障、社会力量、全球倡议等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对新形势下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位、目标任务、总体思路、重大原则作出系统阐释和科学谋划,深刻阐明了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论、价值论和方法论,形成系统完整、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坚持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生态文明建设
***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把***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到生态文明建设各方面全过程。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最能给老百姓带来获得感,环境改善了,老百姓体会也最深。”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深刻体现***总书记的人民情怀,是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为了谁、依靠谁、成果由谁共享这一根本问题的科学回答。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必须坚持自信自立。***总书记指出:“我们建设现代化国家,走美欧老路是走不通的”“走老路,去消耗资源,去污染环境,难以为继”。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坚持自信自立,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努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不断谱写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必须坚持守正创新。生态文明建设是“国之大者”,是利国利民利子孙后代的重要工作。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始终坚持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同时,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持续加大技术、政策、管理创新力度,不断提升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水平和环境治理能力,不断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我们党坚持把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化解矛盾、破解难题作为打开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然面临诸多矛盾和挑战,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增强问题意识,聚焦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断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政治能力、战略眼光和专业水平。
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切实把系统观念贯穿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过程。
必须坚持胸怀天下。***总书记指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是各国的共同责任。”地球是全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坚持胸怀天下,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为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携手世界各国共筑生态文明之基,共走绿色发展之路,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积极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与环境协同共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地球家园。
***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在科学指导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其科学性和真理性得到了充分检验、人民性和实践性得到了充分贯彻、开放性和时代性得到了充分彰显。
践行宗旨为民造福
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更好的教育”改变无数人命运;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3亿人,“更稳定的工作”托举出彩人生;人均预期寿命2021年已达到78.2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3.6亿,“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护佑全民健康……新时代这十年,民生答卷有分量、有温度,映照出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底色。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开展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践行宗旨为民造福”是五个具体目标之一。努力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自觉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国之大者’就是人民的幸福生活”“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深厚情怀和使命担当,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新时代历史伟业。坚持人民至上,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基点、价值支点、实践原点。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排在“六个必须坚持”的首位。践行宗旨为民造福,就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真正做到把“人民至上”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句空洞口号,必须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脱贫攻坚、污染防治、清洁取暖、全民健身、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老旧小区改造……桩桩件件,记录着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亿万人民风雨无阻向前进的铿锵足迹。前进道路上,从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到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从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到补齐医疗卫生特别是城乡基层医疗卫生公共服务的短板,推进主题教育取得实效,必须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
不久前在广东考察时,***总书记强调,“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判主题教育成效的根本标准”。各级党委(党组)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掌握运用,抓好调查研究成果转化,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专项整治突出问题,最终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根本评判标准。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行程万里,不忘初心。党的二十大闭幕后不久,***总书记在延安考察时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共产党当家就是要为老百姓办事,把老百姓的事情办好。”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面向未来,心中装着百姓,手中握有真理,脚踏人间正道,我们信心十足、力量十足。
开拓科学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的新境界
当前,全党正深入开展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总书记日前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提升思维能力,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转化为自己的科学思想方法,作为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切实提高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历史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做到善于把握事物本质、把握发展规律、把握工作关键、把握政策尺度,增强工作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我们掌握运用科学思想方法、提升思维能力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总书记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基础上,立足我国实际,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倾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借鉴吸收世界文明有益成果,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开拓了中国共产党人科学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的新境界。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把对科学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的认识提升到新高度
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是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的科学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总书记高度重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围绕深入把握科学思想方法、善于运用思维方式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结合新的时代要求把对科学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的认识提升到新高度。
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做好工作的看家本领,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总书记强调:“新形势下,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要求“全党都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和运用,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新干部、年轻干部尤其要抓好理论学习,通过坚持不懈学习,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从抓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学习看,***总书记三次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这一内容的集体学习,主题包括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既要求学习好基本原理,也要求学习好方法论。从对思想方法重要作用的论述看,***总书记反复强调并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指出“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纪念朱德同志诞辰130周年、纪念***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总书记都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学习他们科学的思想方法。在向广大党员干部提出重要要求的同时,***总书记还明确反对错误的思想方法,并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典故来说明。***总书记指出:“学习和运用唯物辩证法,就要反对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我们的先人早就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很多典故都是批评和讽刺形而上学的,如盲人摸象、郑人买履、坐井观天、掩耳盗铃、揠苗助长、削足适履、画蛇添足,等等”“任何主观主义、形式主义、机械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观点都是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在实际工作中不可能有好的效果”。从对思维方式重要作用的论述看,***总书记强调:“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涉及一系列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工作方式的变革,涉及一系列工作关系、社会关系、利益关系的调整,不改革就只能是坐而论道,最终到不了彼岸”,要求“领导干部要把对法治的尊崇、对法律的敬畏转化成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论述不仅有鲜明的理论观点,而且蕴涵着深刻的思想内涵,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指导解决“桥或船”的问题,既深刻阐释“做什么”,也明确指出应该“怎么想”“怎么做”的科学方法。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提高思维能力,切实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转化为自己的科学思想方法,贯穿到各项工作中去。
把掌握和运用科学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提升到新高度
***总书记科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继承中国共产党人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的基础上,进行不懈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开辟了掌握和运用科学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的新境界。
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进入新时代,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各种不确定难预料的风险挑战,***总书记指出:“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思路、制定举措、推进落实”“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领导干部要善于进行战略思维,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养成了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的习惯,终身受用”“谋划工作要运用法治思维,处理问题要运用法治方式,说话做事要先考虑一下是不是合法”“我们一定要有底线思维,安不忘危”。***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论述,阐明了掌握科学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要做到“两个坚持”,即“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要运用“七种思维方式”: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历史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其中,“两个坚持”是前提、是基础,“七种思维方式”是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在思维活动中的体现,是想问题、作决策的具体方式方法。
***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论述,开辟了掌握和运用科学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的新境界,为我们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提供了锐利思想武器。广大党员干部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入领会党的创新理论的精髓要义,使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精神世界更好适应事业发展需要,使各项工作朝着正确方向、按照客观规律推进。
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方法论指导
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能够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十六个方面总结概括了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这些伟大变革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充分彰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的强大力量。以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为例。在推进脱贫攻坚进程中,***总书记坚持一切为了人民,指出“在脱贫攻坚实践中,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以人为本,把贫困群众和全国各族人民一起迈向小康社会、一起过上好日子作为脱贫攻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理清思路、完善规划、找准突破口”;坚持从战略上思考和指导,强调“反贫困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扶贫工作事关全局,全党必须高度重视”;坚持用“两点论”和“重点论”分析扶贫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指出“脱贫攻坚成效巨大,但面临的困难挑战也同样巨大,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依然不少”;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求“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坚持系统性地抓扶贫,指出“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坚持创新思维,指出“创新工作思路,加大扶持力度,因地制宜、精准发力”;坚持为脱贫攻坚划出底线,要求“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等等。深入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我们能够深刻体会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互促共进,展现出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全面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实践要求,掌握和运用科学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
开展主题教育是一次重要的政治体检
在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对主题教育各项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教育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突出问题导向,查不足、找差距、明方向,接受政治体检,打扫政治灰尘,纠正行为偏差,解决思想不纯、组织不纯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对全党既是一次“大学习”“大动员”,更是一次“大体检”“大改进”。我们应以此为契机,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筑牢根本,不断纯洁党的思想、纯洁党的组织、纯洁党的作风、纯洁党的肌体,同一切弱化先进性、损害纯洁性的问题作斗争,祛病疗伤,激浊扬清,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
1、在主题教育中不断纯洁党性、净化思想
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通过开展党内集中学习教育进行政治体检是中国共产党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的优良传统,是统一全党共识、凝聚行动合力、激发前进动力的重要举措,更是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提升思想境界“净心”和加强党性锻炼“补钙”的必然要求。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党总是结合形势与任务,通过集中学习教育进行政治体检,不遗余力地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纵观党的历史,自1941年延安整风开党内集中教育之先河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先后多次开展全党集中学习教育,检视思想、纠正偏差,为党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顺利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聚焦自身建设突出问题,接续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使党在革命性锻造中变得更加坚强有力,在祛病疗毒的基础上实现强肌健体,为更加远大的追求蓄积磅礴力量。
党的二十大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在新征程开局起步的关键节点,开展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意义重大。这既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集中学习教育的深化拓展,是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筑牢团结奋斗之基的战略安排;又是我们面对错综复杂国际国内形势、艰巨繁重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各种不确定难预料风险挑战,实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战略目标的迫切需要;更是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的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的必然要求。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历次集中学习教育都贯穿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和鲜明的问题导向。开展这次主题教育也是对全体党员干部进行政治体检,以自我革命精神不断纯洁党性、净化思想。这就要求我们在主题教育中要主动查不足、找差距、明方向,接受政治体检,打扫政治灰尘,纠正行为偏差,解决思想不纯、组织不纯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2、聚焦总要求和根本任务进行政治体检
***总书记强调,这次主题教育“要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根本任务是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这为我们扎实开展好主题教育进行政治体检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实践路径。
凝心铸魂筑牢根本。主题教育是一次聚焦理想信念的政治体检。***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我们要固的本,就是坚定这份信仰、坚定这份信念、坚定这份忠诚。”奔赴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需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和全面系统掌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观点、科学体系,把握好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锤炼品格强化忠诚。主题教育是一次聚焦品格忠诚的政治体检。实践充分证明,“两个确立”是党在新时代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决定性因素,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广大党员干部应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捍卫核心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马克思主义,真心爱党、时刻忧党、坚定护党、全力兴党。
实干担当促进发展。主题教育是一次聚焦实干担当的政治体检。***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增强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没有捷径,唯有实干。广大党员干部要胸怀“国之大者”,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聚焦问题、知难而进,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积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为党和人民履好职、尽好责,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践行宗旨为民造福。主题教育是一次聚焦工作作风的政治体检。***总书记指出:“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领导干部要练就过硬作风,就要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树牢宗旨意识,就是要坚持站稳人民立场。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自觉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廉洁奉公树立新风。主题教育是一次聚焦纪律规矩的政治体检。纪律是管党治党的“戒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广大党员干部要增强纪律意识、规矩意识,持续纠治“四风”,把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到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推动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当好良好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的引领者、营造者、维护者。
3、以坚强党性严实作风确保政治体检落地落实
***总书记强调,“这次主题教育不划阶段、不分环节,要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等贯通起来,有机融合、一体推进”。我们要掌握好、运用好这些科学方法,以坚强党性严实作风推动全党主题教育走深走实,确保政治体检功效发挥到位、目的落实到位。
强化理论学习,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全面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精髓要义、实践要求,做到整体把握、融会贯通。***总书记强调:“只有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不忘初心才能更加自觉,担当使命才能更加坚定。”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确保政治体检目的落实,需要在全面学习上下功夫。坚持加强理论学习、厚实理论功底,自觉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观察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各项工作朝着正确方向、按照客观规律推进。
深入调查研究,按照党中央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医院、学校、“两新”组织等基层单位,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确保政治体检目的落实,需要在充分调研上下功夫。把调查研究、求真务实作为基本功,强化系统观念,坚持问题导向,多提有分量的意见建议。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就要多到基层一线去,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全面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要营造环境、创造条件,鼓励基层干部群众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对发现的问题,要分析原因、找准症结,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
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以强化理论学习指导发展实践,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把学习和调研落实到完成党的二十大部署的各项任务中去,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总书记强调:“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我们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确保政治体检目的落实,需要在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上下功夫。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增强系统观念和大局意识,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深入转变发展方式,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抓好检视整改,坚持边学习、边对照、边检视、边整改,把问题整改贯穿主题教育始终,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总书记指出:“敢于直面问题、勇于修正错误,是我们党的显著特点和优势。”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确保政治体检目的落实,需要在抓好检视整改上下功夫。增强看问题的眼力,对标对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系统梳理调研发现的问题、推动发展遇到的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结合巡视巡察、审计监督发现的问题,一项一项制定整改措施,能改的马上改,一时解决不了的要盯住不放、持续整改,确保整改到位,防止久拖不决、整而不改。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对主题教育中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好做法好经验及时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
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业绩都是干出来的,真干才能真出业绩、出真业绩。以真干创造的实绩,才能真正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学思想、见行动”。在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对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提出明确要求。在主题教育中,从牢牢把握总要求,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到紧紧锚定目标任务,凝心铸魂筑牢根本、锤炼品格强化忠诚、实干担当促进发展、践行宗旨为民造福、廉洁奉公树立新风,再到全面落实重点措施,强化理论学习、深入调查研究、推动高质量发展、抓好检视整改,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都充分体现了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
我们党百年奋斗的伟大成就都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拼出来、干出来的,要把党的二十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变成现实,仍然要靠拼、要靠干。必须深刻认识到,奋进在充满光荣和梦想的新征程上,推进着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大量从未出现过的全新课题、遭遇各种艰难险阻、经受许多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唯有始终保持锐意进取、敢为人先、迎难而上的奋斗姿态,积极担当作为、敢于善于斗争,不断作出新业绩、新贡献,才能胜利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总体来看,现在广大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和精神状态是好的,但也要清醒看到,干部队伍中不愿担当、不敢担当、不善担当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这些问题尽管存在于少数党员、干部身上,但任其发展,就会损害党的形象、贻误党的事业,必须认真加以解决。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大历史节点上开展主题教育,就是要推动广大党员、干部以满腔热忱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积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为党和人民履好职、尽好责,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总书记强调:“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清醒认识到,党把干部放在各个岗位上是要大家担当干事,而不是做官享福。我们谋划推进工作,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是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但什么是好事实事,要从群众切身需要来考量,不能主观臆断,不能简单化、片面化。哪里有人民需要,哪里就能做出好事实事,哪里就能创造业绩。业绩好不好,要看群众实际感受,由群众来评判。有些事情是不是好事实事,不能只看群众眼前的需求,还要看是否会有后遗症,是否会“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才能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党员、干部只有党性坚强,摒弃私心杂念,才能保证政绩观不出偏差。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把这一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聚焦问题、知难而进。各级领导班子要牢记党和人民嘱托,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对已有的部署和规划,只要是科学的、切合新的实践要求的、符合人民群众愿望的,就要坚持,一茬接着一茬干,防止出现政绩冲动、盲目蛮干、大干快上以及“换赛道”“留痕迹”等现象,坚决杜绝虚报浮夸,搞“数字政绩”“虚假政绩”。要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提出的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把急功近利、急于出成绩等浮躁心理、急躁心态都压下来,扎扎实实、踏踏实实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走那种急就章、竭泽而渔、唯GDP的道路。这就是为什么要树牢新发展理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也就在这里,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今年全国两会上,***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一席话令人警醒。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我们要自觉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发扬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在新征程上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
***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把实现高质量发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和发展了***经济思想。***经济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研究我国经济发展面对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深刻回答了新时代经济发展怎么看、怎么干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科学指南。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经济学研究所涉及的人,是经济范畴的人格化,是一定阶级关系和利益的承担者,因而政治经济学是有阶级性的,是为一定阶级的利益服务的。比如,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的经济学说代表新生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马尔萨斯的经济学说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西斯蒙第的经济学说代表小资产阶级的利益。与上述经济学说有着本质的不同,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是无产阶级的经济学说,是为无产阶级的利益服务的。作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主要代表著作的《资本论》,就充分反映了工人阶级的利益和诉求,被恩格斯称为“工人阶级的圣经”。
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集中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判断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科学把握我国经济发展面对的历史和现实条件,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中国、21世纪世界的最新理论成果。***经济思想继承和发展了“发展为了人民”这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鲜明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并将其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立场,认为“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要求“部署经济工作、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都要牢牢坚持这个根本立场”。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把它贯穿到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通过深化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物质精神产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全面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各行业各方面的劳动者、企业家、创新人才和各级干部创造发挥作用的舞台和环境;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解决好收入差距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深刻阐明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方位、指导原则和路径选择
***总书记指出:“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决定的”。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深刻理解和把握***经济思想,必须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提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政治能力、战略眼光、专业水平。
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既带来一系列新机遇,也带来一系列新挑战。一方面,国际环境日趋复杂,新冠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另一方面,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交汇融合以及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等,为我国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立足新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的历史方位,坚定不移抓机遇、用机遇,调动和运用好国内外形势变化带来的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好我们的独特优势,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经济形势进行科学判断,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许多重大理论和理念,对发展理念和思路作出及时调整,其中新发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既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又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是经得起实践检验、历史检验,充分彰显实践伟力的科学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不断深化对新发展理念的理解和把握,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努力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加入国际大循环,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形成了“世界工厂”发展模式,对我国快速提升经济实力、改善人民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深刻变化,我国发展的比较优势发生了深刻转化,以往发展模式的弊端也逐步显现,必须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为主向以创新驱动为主转变。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这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又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要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加快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形成对全球资源要素的强大引力场,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
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总书记高度重视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习和运用,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源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要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在***经济思想中有着生动具体的体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处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在权衡利弊中趋利避害、作出最为有利的战略抉择,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针对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国情,***总书记强调:“既要看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没有变,也要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每个阶段呈现出来的新特点。”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表现出的阶段性新特征,***总书记指出:“我们提出要准确把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就是适应国际国内环境变化、辩证分析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作出的判断。”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总书记要求“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化解产能过剩”“推动绿色发展”等。这些重要论述构成***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深刻体现了***总书记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坚持和运用。
***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我们才能不断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研究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历史新方位,提出一系列原创性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经济思想不断丰富发展。如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总书记从历史长过程出发分析我国发展经历了由盛到衰再到盛的几个大时期,指出“我国经济发展历程中新状态、新格局、新阶段总是在不断形成,经济发展新常态是这个长过程的一个阶段”“今天的新常态是这种大时期更替变化的结果”。
正是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强调“稳”和“进”是辩证统一的,要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坚持系统观念,强调从系统论出发优化经济治理方式;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等等。这一系列做好经济工作的科学方法,不断深化对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显著增强,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谋事之基 成事之道
***总书记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多次强调调查研究的重要性,推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中办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对党员干部开展调查研究提出重要要求,对全党做好调查研究工作作出明确部署。我们要深刻认识调查研究的重要意义,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努力通过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为破解改革发展稳定难题出实招。
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重视调查研究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重要体现。恩格斯说:“不论在自然科学或历史科学的领域中,都必须从既有的事实出发”“从事实中发现这些联系,并且在发现了之后,要尽可能地用经验去证明”。通过调查研究来掌握事实、发现联系,才会产生科学认识、获得真知灼见。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形成并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基础在于搞清楚“实事”,就是了解实际、掌握实情;关键在于“求是”,就是探求和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迫切需要我们练好调查研究的基本功,进而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形成正确决策的基本前提。***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我们党历来重视调查研究,始终坚持在掌握实情基础上进行决策。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不断拓展,无不是以了解和掌握中国具体国情为前提、为依据的。新征程上,党员干部必须下更大功夫把调查研究做深做实,更好服务科学决策。
贯彻群众路线的重要方式。***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我们党要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坚持群众路线这个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加强调查研究,多到矛盾问题集中的地方去,深入基层、走进群众,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有助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要把群众路线贯彻到调查研究工作中,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把好事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使调查研究既成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成为密切联系群众、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的过程。
改进工作作风的有效切口。***总书记指出:“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在长期执政条件下,我们党要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是一个有效的工作突破口,有利于推动全党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广大党员干部要在调查研究中增强问题意识,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把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推进工作、战胜困难的实际成效,以实际行动彰显为民务实的优良作风;要扑下身子、放下架子开展调查研究,做到接地气、通下情,真正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切实改进工作作风。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丰富意蕴和重大价值
百年变局之中,世界向何处去、人类怎么办,成为亟须回答的重大课题。十年前,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的客观要求,***主席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创造性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建设更加美好世界提供中国方案。十年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体系不断完善、实践成果日益丰富。这一理念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和持续研究,愈益为实践所验证,愈益深入人心,彰显出强大的影响力、生命力、感召力,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
深入把握思想体系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是人类社会永恒的命题。2013年3月,***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2015年9月,***主席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各国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2017年1月,***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重要演讲,倡导各国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国际社会要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方面作出努力。此后,***主席又提出一系列重要新理念新倡议,从不同角度深化扩展这一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不断丰富发展的科学思想体系,需要我们从多层面、多维度深入研究和把握。
从时代背景来把握。***主席指出:“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人类命运紧密相连的发展大势不可阻挡。同时,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更多严峻的共同性挑战。站在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顺应时代潮流和各国人民期待,为世界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从总体布局来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这一理念以“五个世界”为总体布局,即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从路径平台来把握。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本路径。秉持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原则,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走出国与国交往的新路。共建“一带一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实践平台。“一带一路”以互联互通为着力点,推进共建国家和地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开辟共同发展、共赢发展、共享发展之路。
从重要依托来把握。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的提出和落实,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强有力支撑。全球发展倡议主张坚持发展优先,构建团结、平等、均衡、普惠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全球安全倡议主张各国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推动构建不可分割的全球安全共同体,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共赢而非零和的新型安全之路。全球文明倡议倡导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努力开创世界各国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三大倡议广泛凝聚共识、汇聚力量,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大动力。
从价值追求来把握。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我们要本着对人类前途命运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倡导者,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和模式强加于人,不搞意识形态对抗。这为世界各国在价值观和意识形态领域超越差异分歧、实现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思想支撑,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价值引领。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孕育的宇宙观和天下观结合起来,把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与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统一起来,把实现民族复兴和推动人类进步统一到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这一理念,为不同文明相处提供新范式,为全球治理提供新思路,为国际交往提供新观念,为应对共同挑战提供新方案,是对传统国际关系权力观、利益观、发展观、治理观、秩序观的创新和超越。
全面梳理实践成果
经过十年不懈努力,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断开创新局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取得丰硕成果。在双边层面,我国与老挝、巴基斯坦、柬埔寨、泰国等国家就构建双边命运共同体发表行动计划、联合声明或达成重要共识;在区域层面,推动建设周边、亚洲、中国—东盟、中国—中亚、上海合作组织等命运共同体;在跨区域层面,推动建设中非、中阿、中拉、中国—太平洋岛国等命运共同体;在全球治理层面,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核安全命运共同体、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全球发展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地球生命共同体等。不同层面的共同体建设,推动我国与越来越多的国家不断深化利益融合、愈加相知相亲。
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下,我国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建设。倡导真正的多边主义,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十年来,人类命运共同体多次写入联合国、上合组织、金砖国家等多边机制决议或宣言,其承载的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开放不要封闭、要合作不要对抗、要团结不要分裂、要公平不要霸凌的价值选择越发深入人心,为超越冷战思维,探索对话合作新模式、共谋和平发展新未来描绘了美好蓝图。
***主席强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以一种制度代替另一种制度,不是以一种文明代替另一种文明,而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是要对国际体系推倒重来,也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创新完善,推动改革全球治理体系中不公正不合理的安排,努力使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数国家意愿和利益,广泛凝聚共建共享的智慧和力量。这一理念,是中国在对时代特征、世界大势、自身发展条件和目标等深刻把握的基础上,伴随着深度融入世界的进程而提出的,体现发展起来的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逻辑、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定信心和决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实践中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充分证明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对西方现实主义权力逻辑的全面超越。
不断深化理论研究
伴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内涵的不断丰富和实践的深入推进,相关研究主要从理论的演化发展和实践的政策举措两个维度展开。
从理论维度上,相关研究从哲学、政治学等学科领域出发,主要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及与其紧密关联的新型国际关系、共建“一带一路”、全人类共同价值等理念倡议的内涵外延、价值意义等展开。这些理念倡议在***外交思想体系中的地位,其理论渊源及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与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优良传统的传承与创新关系,对过去长期主导世界的西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的超越等,围绕这些问题形成一大批研究成果。
在实践维度上,相关研究主要围绕一系列现实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展开,比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解决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安全面临的突出问题的实际意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实现路径、政策、举措,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不同国家与文化之间的传播和认知情况以及如何促进有效传播和正确认知,等等。
作为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回应了我国和世界发展的重大问题,具有鲜明的主体性、原创性。这一理念引导研究者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增强研究的自主性,为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拓展了宽广空间。围绕这一理念形成的研究成果,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作出了重要贡献。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需要长期不懈努力才能实现的美好目标。我们要以更长远视角、更广阔视野深化和拓展研究,为这一理念在实践中进一步走深走实提供学理支撑。比如,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和意义;在人类文明的视域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贡献;如何夯实共同利益基础、共同价值基础,不断破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难题;结合当下信息化、网络化、数据化、智能化方兴未艾的时代背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图景有哪些特点等,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的问题。
深刻把握坚持胸怀天下的科学内涵
必须坚持胸怀天下,是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必须坚持好、运用好的立场观点方法。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拥有科学理论思维,就拥有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核心能力;拥有胸怀天下的情怀,就拥有了服务人类、造福世界的广阔天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之所以能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奇迹,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巨大贡献,根本在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在于***总书记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胸怀天下,在世界大局和时代潮流中把握中国发展的前进方向、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繁荣。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人与生俱来的崇高情怀,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立场观点方法。
以世界眼光把握中国发展和人类进步
中国人民是崇尚“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人民,中国共产党是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的伟大政党。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在宏阔的时空维度中思考民族复兴和人类进步的深刻命题,坚持独立自主、自立自强同对外开放、贡献人类相统一,与时代同步、与世界同行,紧紧抓住时代发展机遇,广泛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在融入世界中发展自身,在与各国互利合作中贡献世界。
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经过数代人不懈努力,我们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也是中国谋求人类进步、世界大同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打开国门搞建设,积极拥抱世界、学习世界、贡献世界。新时代,我们党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推动全球共同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安宁作出更大贡献。中国式现代化既基于自身国情、又借鉴各国经验,既造福中国人民、又促进世界共同发展,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作出重要贡献。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历程和辉煌成就,彰显了我们党始终把自身发展寓于世界发展潮流之中、以自身发展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世界眼光和天下情怀。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愿同各国政党交流互鉴现代化建设经验,共同丰富走向现代化的路径,更好为本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谋幸福。”我们要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同时要拓展世界眼光,更好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在世界的宽广舞台上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努力以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成就为世界发展提供新机遇、为世界和平正义事业注入正能量,为人类社会现代化理论和实践创新作出新贡献。
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前进方向
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有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顺势而为、主动作为,才能更好前进。我们党善于洞察并科学把握时代潮流和世界大势,推动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发展。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把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大势和中国人民抗日救亡强烈愿望,最终带领人民赢得抗战伟大胜利。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也是顺应当时社会主义发展壮大的时代潮流的产物。在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的科学判断基础上,我们党作出改革开放重大决策。新时代,***总书记作出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的重要论断,指引我国在世界大变局中开创新局、在世界乱局中化危为机。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从历史风浪中准确认识历史发展规律,从各种乱象中科学把握世界发展大势,不为一时一事所惑,不为风险挑战所惧,坚定不移地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人类进步事业而不懈奋斗。
“察势者明,趋势者智。”虽然当今世界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但从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内在趋势、国际格局和力量对比的演进走势以及世界各国人心所向的时代大势来看,世界发展的大主题没有变,依然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世界发展的大潮流没有变,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将继续深入发展。只要我们既善于从历史长周期比较分析中进行思考,又善于从细微处洞察事物的变化,科学分析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织、相互激荡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就能抓住并延长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就能引领和推动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朝着正确方向演进。
坚持命运与共、共同发展
在今天这个互联互通的时代,各国利益休戚相关、命运紧密相连,在全球网络中生存、在全球舞台上发展,相互依存、相互联动,共存一体。***总书记指出:“世界各国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要穿越惊涛骇浪、驶向光明未来,必须同舟共济,企图把谁扔下大海都是不可接受的。”小船经不起风浪,巨舰才能顶住惊涛骇浪。面对共同挑战,任何人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人类只有和衷共济、和合共生这一条出路。***总书记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着眼全人类的整体利益,提出并不断丰富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明了人类的前途命运所在。中国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走深走实。
***总书记指出:“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呼唤大胸怀。从‘本国优先’的角度看,世界是狭小拥挤的,时时都是‘激烈竞争’。从命运与共的角度看,世界是宽广博大的,处处都有合作机遇。”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共同发展,才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迈出坚实步伐。要实现共同发展,历史、文化、制度各异的各国,应该彼此平等相待、互尊互鉴,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自身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不断扩大共同利益汇合点。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为各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提供重要机制和平台。中国提出并积极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努力把“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有力促进共建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出并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各国人民相知相亲。举办进博会、消博会、服贸会,与世界共享中国机遇。一系列倡议和行动,为促进全球共同发展、为增进各国人民福祉注入动力和活力,正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天下情怀的生动实践。
凝聚共建美好世界的共识和力量
当前,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全球性问题层出不穷并愈发严峻。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需要全人类的共同行动。价值引领行动,共识推动合作。各国历史、文化、制度、发展水平不尽相同,但各国人民都追求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我们要本着对人类前途命运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倡导者,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价值实现路径的探索,把全人类共同价值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实现本国人民利益的实践中去。以全人类共同价值凝聚共建美好世界的共识和力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和多种宗教,多样性和差异性始终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源泉。要弘扬立己达人精神,尊重和支持各国人民对现代化发展道路的自主选择,走共建共享共赢之路,让各具特色的现代化事业共同汇聚成推动世界繁荣进步的时代洪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坚守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提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观,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秉持开放、融通、互利、共赢的合作观,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为破解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广泛凝聚共识、汇聚力量,与各国共同绘就现代化新图景。
坚持胸怀天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大视野、大格局、大担当、大作为,开辟出无比广阔的发展天地。秉承“天下一家”理念和世界大同理想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将继续坚守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携手各国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深学笃行***生态文明思想 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扛牢青海担当
党的二十大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充分彰显了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总书记高度重视青海生态保护工作,强调“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在新征程上,我们要坚定不移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坚决履行好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为美丽中国建设扛牢青海担当、作出青海贡献。
***生态文明思想是我们党以生态文明建设造福中国、影响世界的理论升华和实践结晶
***生态文明思想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在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青海结合省情实际,在全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将“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重要实践载体,更加自觉地深学笃行***生态文明思想,认真把握蕴含其中的人与自然、保护与发展、环境与民生等辩证统一关系,深刻领会“十个坚持”的核心要义,持续深化对***生态文明思想理论品格和时代价值的认识。
***生态文明思想源于在基层和地方工作的实践探索。追寻***总书记在基层和地方对生态保护的早期实践足迹,愈发真切地感受到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一以贯之的情怀和担当:早在陕北梁家河插队时就深刻认识到,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己;在河北正定工作期间曾强调,“宁肯不要钱,也不要污染”;在福建工作期间曾五下长汀,亲自关心、指导和推动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在浙江工作期间,以深远的战略眼光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在上海工作期间曾指出,要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下大力气解决一些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突出问题。***总书记的这些实践探索,为***生态文明思想提供了源头活水、奠定了实践根基。
***生态文明思想继承发展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马克思主义认为,人靠自然界生活,人类在同自然的互动中生产、生活、发展。***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鲜明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之一。深入领会***生态文明思想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这一思想既遵循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本要义,又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
***生态文明思想转化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真学习***总书记在不同场合的重要致辞和重要讲话,在讲到生态环境保护时,总书记多次引用《荀子》的“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易经》的“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等观点,并赋予崭新价值和时代内涵,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反复研读中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生态文明思想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为根基,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生态文明思想集中形成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美丽中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之一,“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写进党章和宪法。十年再回眸,一个最大的感受:正是在***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才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长卷中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生态文明思想为全世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深入学习***生态文明思想,一个最突出的感受:***总书记不仅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指引方向,也为全球环境治理提出积极倡议。总书记在国内外不同场合,多次倡导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强调要“坚持绿色发展”“坚持多边主义”“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在***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为达成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作出重要贡献,并进一步作出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以实际行动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不懈努力,彰显了推动全球环境治理的大国担当。
***总书记对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把脉定向是事关国家安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两次亲临青海考察、两次参加全国人大青海代表团审议,明确了“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的省情定位,明确了“青海的生态安全地位、国土安全地位、资源能源安全地位显得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指出“‘中华水塔’是国家的生命之源,保护好三江源,对中华民族发展至关重要”,用“国之大者”“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来不得半点闪失”嘱托青海要保护好生态环境。***总书记为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把脉定向,青海必须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高度深刻领悟、坚决贯彻。
青海的生态资源,是青海的、更是全国的,要在为国家守护生态资源中体现青海担当。青海生态资源丰富,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水系发达河流众多,大小湖泊星罗棋布,高山峰顶冰雪覆盖。青海湿地面积居全国首位,盐湖资源得天独厚,钾、镁等10种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首位,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接续储备地,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青海生态地位重要,地处地球第三极,是全球冷源之一,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中华水塔”的三江源维系着全国乃至亚洲水生态安全命脉;祁连山被誉为河西走廊的“天然水库”;青海湖是阻止西部荒漠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为国家守护这些生态资源,青海责任重大,只有坚定不移做大自然的守护者,才能在服务全国发展大局中履行好青海责任、扛牢青海担当。
青海的生态价值,是青海的、更是全国的,要在为全国创造生态价值中作出青海贡献。青海是巨大的碳汇盈余地,植被碳库占比排在全国前列,湿地生态系统固碳总量全国第一。三江源每年为下游提供600亿—700亿立方米淡水资源。清洁能源综合开发条件居全国首位,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2187万千瓦,风能可开发量超过7500万千瓦,太阳能可开发量超过30亿千瓦。青豫直流特高压外送通道建成投运,实现华东、华北等地区10余个省市用电减排。青海具有独特的冷凉气候条件、洁净生产环境、多样农牧资源,发展绿色有机农牧业优势明显。为全国创造更大的生态价值,青海使命光荣,只有坚定不移推进绿色发展,才能在挖掘生态潜力、释放生态红利中发挥青海作用、作出青海贡献。
青海的生态保护成效,是青海的、更是全国的,要在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中彰显青海作为。***总书记要求青海“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上走在前头”。我们牢记总书记嘱托,经过五年多的试点探索和一年多的建设实践,三江源国家公园顺利完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制度积累经验”“为国家公园建设提供示范”的重大任务。目前,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设园,祁连山国家公园全面完成试点任务,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工作正式启动,青海成为全国唯一的三个国家公园在建省。***总书记要求青海“承担好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我们牢记总书记嘱托,扎实开展地球第三极和“中华水塔”保护行动,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狠抓木里矿区以及祁连山南麓青海片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十年来,三江源区水源涵养量年均增幅6%以上,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实现“双缩减”,草地覆盖率、产草量分别提高11%、30%以上,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持续增加。为国家筑牢生态安全屏障,青海任务艰巨,只有坚定不移做到生态保护优先,才能在生态报国中体现青海地位、彰显青海作为。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是青海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扛牢扛实的重大政治责任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青海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立足“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和“三个更加重要”战略地位,坚决扛起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政治责任。
今年4月19日,在青海省委举办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读书班的前一天,我专程前往天峻县调研木里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看着木里矿区破坏性开采在草原上留下的巨大天坑,望着聚乎更5号矿坑岩壁上那个鲜红硕大的“警”字,让我深感青海生态保护的责任重大。“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走到了尽头,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昭示着未来”,***总书记的警言振聋发聩。深入学习和践行***生态文明思想,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干部为政一方,必须为一方生态负责,对待生态问题必须算大账、算长远账、算综合账,只有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绷紧生态保护这根弦,扎实推进绿色发展,才能让青海的绿水青山成为造福中华民族的金山银山。
奋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按照***总书记“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的重要指示,以打造***生态文明思想实践新高地为统领,奋力打造生态安全屏障、绿色发展、国家公园示范省、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七个新高地”,全方位推动更有力度、更高水平的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好国家公园示范省。按照***总书记“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上走在前头”的重要指示,把三江源国家公园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的最好样板,协同推进祁连山国家公园设园,全面推进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加快推进昆仑山国家公园创建申报工作,高标准建设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着力打造具有高原特色和国家代表性的自然保护地典范。
加快推进绿色转型发展。按照***总书记“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重要指示,着力构建以产业“四地”为主体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全面提高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建设现代化盐湖产业体系;紧抓当前发展清洁能源产业的重大历史机遇,持续扩大基地规模、补齐电网短板、突破调储瓶颈、加快电能替代、提升消纳能力;推进旅游产业从传统观光型向生态体验型转变,大力发展高原极地旅游;做优做强绿色有机农牧产业,让绿色有机成为“青字号”农畜产品的金字招牌。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坚决防止产业“四地”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过采”“过牧”“过游”等问题,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在实现“双碳”目标上先行先试。按照***总书记“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指示,围绕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不断提升清洁能源供给,稳步提高省内绿电消纳比例,有序扩大绿电外送规模。从供给、消费、固碳“三端”发力,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努力率先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率先实现碳达峰目标,率先走出生态友好、绿色低碳、具有高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依法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2023年4月26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对加强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具有重要意义。青海将把这部法律的贯彻落实作为检验履行“国之大者”政治责任的重要标尺,认真学习宣传、深入贯彻实施,不断完善生态保护地方性法规体系,聚焦草地退化、冰川退化、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等生态环境突出问题,贯彻落实好保护法条款,全力推进好生态保护。
在生态保护中勇于斗争。牢记***总书记“坚持发扬斗争精神”的重要指示,坚决与错误的发展观、扭曲的政绩观作斗争,保障新发展理念在青海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充分认识“生态保护红线”要靠斗争精神来落实,坚决与一切为了经济利益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做到有案必查、违法必究。充分认识“两个生态”要靠斗争精神来建设,坚决与监督不力、执法不严,甚至背后搞权钱交易的行为作斗争,坚决杜绝权力任性、监管失灵,坚决杜绝层层监督、层层失灵,坚决杜绝漠视“国之大者”的不担当、不作为,做到有责必究、追责必严,以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打造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
***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青海将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进一步深学笃行***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扛牢“国之大者”政治责任,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让***生态文明思想在高原大地闪耀更加璀璨的真理光辉。
实干担当促进发展
“咱们今天一起想想咋沿着总书记指的好路子,结合村里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把日子越过越红火。”在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党支部书记和乡亲们围坐在一起,学思想、论村情、谋发展。9年多前,***总书记在这里首提“精准扶贫”重要理念,引领深山苗寨实现从深度贫困村到全国乡村旅游示范村的巨变。如今,***总书记关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又成为大伙儿致富路上的“公开讲话”。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根现实土壤、回应实践需求,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入回答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党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实干担当促进发展,是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五个方面具体目标之一。推动主题教育扎实开展,必须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胸怀“国之大者”,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聚焦问题、知难而进,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积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为党和人民履好职、尽好责,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理论的威力,只有付诸实践才能发挥出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领下,浙江省安吉县余村转变透支资源的发展方式,成为绿色低碳发展的佼佼者。以“加快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为遵循,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不断扩大我国在煤炭加工转化领域的技术和产业优势,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贯彻“抓实体经济一定要抓好制造业”的要求,徐工集团加强技术研发,220吨全地面起重机的关键指标达到全球第一,国产化率达到100%。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真理之旗、掌时代之舵、扬复兴之帆,在实践中深刻改变了中国、深刻影响着世界。
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没有捷径,唯有实干。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新征程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根本要求。同过去相比,我们今天学习的任务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面对前进路上的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我们既要依靠学习提升能成事的真本领,也要依靠实践练就敢担当的宽肩膀。广大党员、干部要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奋发进取的智慧和力量,熟练掌握其中蕴含的领导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履职尽责的能力和水平,凝心聚力促发展,驰而不息抓落实,立足岗位作贡献,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新突破,充分彰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鲜明的实践品格。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担当作为就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决不能坐而论道、光说不练。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必能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世界文化激荡中的中华民族
世界文化多元存在、多样发展,各种文化形态既交流互鉴又角逐竞争,构成一幅合作与博弈并存、借鉴与较量同在的文化激荡图景。谁能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谁就能为自身发展拓宽空间、远眺未来。***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这一重要论述从一个侧面阐明了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凭依和因由,并启示我们要正确把握世界文化激荡态势,明晰积极参与和科学应对之策,进一步强化中华民族站稳脚跟、保持定力的自强之道,以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扎实推进,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行稳致远。
1.世界文化激荡的历史演进与现实态势
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其静态分类有中华文化、印度文化、阿拉伯文化、欧美文化四大体系之说,还有中国及东亚文化、欧洲文化、北美洲文化、拉丁美洲与加勒比地区文化、阿拉伯文化、非洲文化、俄罗斯和东欧文化、印度和南亚文化八个文化圈所论。有文化上的差异与不同,就有文化上的交流与碰撞。此种交流与碰撞,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绵延不绝、愈趋紧密。而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文化激荡,可以15世纪末地理大发现后的“泛西方化”为发端。由此肇始,具有物欲贪婪特征的西方资本,携其经济模式、生活行为和价值观念强力输出,不仅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把世界联结起来,而且其所到之处便陷入“本土文化被打压、既有文明受冲击”的窘境。历经两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文化激荡又呈现出新的格局:欧美文化在渐次确立并继续巩固其全球主导地位的同时,亚非拉地区的民族文化则日益增强主体性与独立性,而尤为引人瞩目的是,共产主义理念如“幽灵”一般在欧亚大陆广泛传播并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成功实践。
如果说地理大发现和两次世界大战后的这两个时期,分别形成了前两次世界文化激荡高峰的话,那么自“美苏冷战”结束,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世界文化激荡在人类跨入21世纪前后,可谓是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此一轮文化激荡时至今日,已然呈现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姿态和新趋向。在世界愈来愈成为一个“地球村”的当今时代,不同文化之间的深度融合发展是不可遏止的,也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种趋势与经济上的互为渗透、政治上的相互影响、人员上的密切往来、外交上的日渐联通是同步发展的。与文化交流互鉴深化、文化激荡交锋密切相关,各类各型的文化正在强化自主意识、加大自我保护措施,谋求更为独立的发展机遇与拓展空间。这既是文化发展内在规律的必然,又与此一轮文化激荡新态势的客观诱发存有关联。这一点,从亚非拉地区民族文化的发展境况足可窥见。
在这样一种“文化激荡”的世界格局中,任何一种文化形态都既面临着发展可能与提升机遇,又要应对全新的挑战、全方位的磨炼、全领域的检验。能否经受住这样一种综合化、全维性“文化激荡”的挑战与考验,是任何一种文化形态能否站稳脚跟的迫在眉睫之举,是任何一种民族文化能否走在世界民族之林前列的至为关键之要。
2.中华民族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的角色转换
中华民族是人类社会的重要成员,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文化体系中,中华文化地位突出、影响广泛,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并承担着重大责任。从历史演进看,中华文化不仅是四大原生文明古国中唯一未曾中断且延续至今的文明体,且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到19世纪初)一直是具有重要外溢影响的文化存在,如“丝绸之路”承载起的文化交流功能等。正如伏尔泰所说,“东方是一切艺术的摇篮”。不仅如此,中华文化在与异域文化的交往过程中,还显示出鲜明的开放包容特质和强大的同化吸纳能力。公元纪年前后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佛教和佛学;16世纪至18世纪由欧洲入华传教士开启的“中学西传”与“西学东渐”,成为中西文化交流互通的历史写照。
中华民族在自主的道路上怡然行进数千年。地理大发现带来的世界文化激荡潮流在初中期虽未波及华夏,但掠夺成性的西方列强却已把贪婪的目光投向这片天府之地。1840年,英国悍然发动鸦片战争,古老中国一下子跌落至受欺凌、遭盘剥的境地中,中华文化猛然间被推送到世界文化激荡的漩涡中,以懦弱、悲苦的姿态踏上了与西方列强强暴仗势、强取豪夺文化联通的屈辱征程。自此,中华民族终结了“独善其身”的田园安宁,在世界文化激荡中跌宕沉浮,在社会变迁过程中留下了不同的历史影像。
面对世界列强的欺凌和民族危亡的深重,中华民族无数仁人志士虽抛头颅洒热血予以顽强抗争,却终归未能救人民于水火、挽狂澜于既倒。只有在找到了科学理论指导并建立起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之时,中华民族才看到了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的未来曙光,才在艰苦卓绝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展现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文化的力量。新中国的诞生,让中华民族站了起来。经过70多年的接续奋斗,我们自信豪迈地开启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的勇毅进取精神和开拓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面对并参与世界文化激荡的底气逐渐充盈,站在世界舞台上的双脚愈加扎实有力。当我们的经济总量突破百万亿跃升为世界第二、综合国力不断攀上新台阶时,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国家制度体系愈加完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时,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传承、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光大、中华文化软实力增强并走向世界时,当中国共产党以世界第一大党阔步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以彪炳史册的非凡成就赢得世界赞誉时,可以说,中华民族在世界文化激荡中已牢牢站稳脚跟。
中华民族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的角色转换,标记出我们由孱弱到健康再到强壮的肌体成长,昭示着我们从被动到适应再到主动的精神提升。正是在此种角色转换历程中,激荡中的世界文化深深感知到中华民族的分量和中华文化的魅力,必然会愈加把中华民族及中华文化推向重要位置予以关注;而中华民族也以积极的姿态、负责任的态度与建设性的行为方式为世界文化繁荣发展奉献智慧,以己所能去助力引领世界文化发展方向,尽己之力为世界文化激荡增添正能量。
3.当代中国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自强之道
当代世界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际。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仍为基本态势,但却遭遇到了种种阻力;科技创新迅猛发展,同时却被人为设置诸多障碍;国家之间关联日趋紧密,而新冷战的沉渣仍时有泛起;思想文化交流互鉴加强,意识形态斗争却趋向尖锐。这样的总体环境,直接影响和造就了世界文化激荡的新的现实态势。世界格局与世界文化激荡是联袂共生的,是互为影响、相互作用的。
当代中国不仅在世界文化激荡中已经牢牢站稳脚跟,更在全球治理与国际事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已有充足的条件、能力和自信去应对并参与到世界文化激荡的潮流中,倡导维护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但与此同时,我们又必须高度重视当代世界的新变化新矛盾,密切关注在世界文化激荡中暴露出的新情况新动向,尤其是基于霸权思维和地缘政治的需要,美西方集团对我们民族复兴事业的无理打压,对我们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稳定局面的侵犯与破坏。在“博弈”成为常态且时有交锋、“较量”成为常项且间或加码的世界文化激荡中,我们必须保持应有的警惕和做好必要的准备。
为此,当代中国在新一轮世界文化激荡潮流的搏击中,务必发扬光大我们能够站稳脚跟的成功经验,继续强化提升牢牢站稳脚跟的自强之道。一是做好自己的事情,发展好自己的事业,夯实文化交流互鉴和竞争对抗的物质基础。朝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不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并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二是巩固思想文化阵地,繁荣兴盛文化事业,增强文化影响力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要坚守科学理论,夯实马克思主义思想基础,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要联通历史血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发扬光大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三是秉持正确理念,坚守交流互鉴,促进世界文化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能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任何国家与民族都必须充分尊重自身和其他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和主体性,以此为基础加强交流互鉴,推进文化包容与兼收并蓄。四是站稳正确立场,坚守全人类共同价值,坚决回击任何形式的文化欺诈文化霸凌。各种文化形态和各个民族文化都是平等的、自主的,世界文化激荡不是以强欺弱、以大压小。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能够抵御一切文化欺诈与文化霸凌,为倡树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保驾护航。
在世界文化激荡的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曾经有过无可比拟的辉煌,亦有跌入低谷时的黯然神伤。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中华民族靠的是自身的奋斗与实力,靠的是世界影响和国际贡献。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等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如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主要引擎、世界和平重要依赖、国际秩序坚定维护者践行者的无可替代作为。过去如是,今后亦然。面对复杂的世界文化格局及其多样化发展态势,面对世界现代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文化机遇和文化挑战,当代中国需要以高度开放的心态和科学务实的精神,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整合各种文化资源,联通世界先进文化,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当代中国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必将能够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
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在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强调:“这次主题教育,要在推动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上下功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在推动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上下功夫,要求党员、干部坚持原原本本学、认认真真悟,坚持多思多想、学深悟透,全面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精髓要义、实践要求,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的高度自觉,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推动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
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总书记指出:“学习理论最有效的办法是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强读强记,常学常新,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要精读细读《***著作选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等,深入了解思想脉络,整体把握科学体系。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时,要注重采取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当前和未来相结合的方法,把学习贯彻这一思想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同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丰富实践联系起来,深刻领悟这一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不断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从这一思想中汲取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奋进之力。
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对于这些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我们要紧密联系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和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这就要求我们深刻领会这一思想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深刻把握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只有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才能深入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深入把握其如何深刻改变中国、影响世界,深入把握其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既学会怎么看又掌握怎么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讲是什么、为什么,又讲怎么看、怎么办,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指导解决“桥或船”的问题,生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在推动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上下功夫,就要在深入学习基础上掌握精髓要义,在融会贯通基础上自觉贯彻落实,在把握规律基础上更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善于运用这一思想优化思想方法、解决思想困惑、破解工作难题,始终做到方向明确、头脑清醒、应对有方、行动有力。自觉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矢”去射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发展之“的”,加强前瞻性思考、系统性谋划、整体性推进,真正把理论武装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
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要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信息工作的领导,为构建工作新格局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要锚定国家战略需求,延展国内外政策与战略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提升决策支撑的时效性、前瞻性和精准性”……5月4日下午,科技部直属的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举办的“学思践悟新思想 砥砺奋进勇担当”主题活动上,6名青年代表立足岗位实际、聚焦主责主业,谈体会、讲心得、提建议,现场气氛热烈。
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科技部党组紧扣“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坚持学思用贯通,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贯通起来,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作出新贡献。
全面统筹谋划。结合部门工作实际,科技部加强工作统筹、任务统筹、群体统筹、措施统筹,采用挂图作战的方式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做到点面结合、一体推进,在学习群体、学习内容、任务实施等方面实现高质量全覆盖;
深入学习理论。科技部坚持“学”字当头,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示范学、基层党组织带动学、青年理论学习小组踊跃学,认真研读《***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等学习材料,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通过举办读书班、开展专题研讨等深化理论武装,努力做到学懂弄通、入脑入心;
精准调查研究。紧扣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使命任务,结合机构改革新部署新要求,科技部负责同志牵头,聚焦八大重点调研方向,凝练形成19个重大调研课题,提出40余项具体产出成果,推动加快实现科技工作全链条统筹。
科技部把主题教育理论学习、调查研究与推动发展相结合,将检视整改和干部队伍教育整顿相结合,将机构改革与建章立制相结合,聚焦机构改革的新部署新要求,着力提升履职能力,高质量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关于科技创新重大决策部署。
政治机关建设持续深化。立足中央和国家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的职责定位,科技部把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穿主题教育始终。推动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优化科技创新全链条管理等取得积极进展。
重大科技任务加快推进。科技部注重通过调查研究找准问题,通过解决关键问题提高宏观科技管理水平、推动高质量发展。科技部主要负责同志带头开展先进集成电路专题调研,重点推动解决在设计、制造、供应链等方面应用基础研究薄弱的问题,在事关国家战略安全的领域加快“补短板”;职能司局与相关部门沟通对接,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汇聚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强大合力。
机构改革工作顺利实施。科技部把主题教育与机构改革相融互促,举办3期集中轮训,科技部负责同志作专题报告,引导党员、干部“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围绕机构改革后科技部工作范畴和标准要求的重大转变,结合干部队伍教育整顿要求,组织开展能力素质大讨论,12名司局主要负责同志作辅导报告,青年同志积极参加系列学习调研活动。科技部负责同志与党员、干部谈心谈话,实地走访座谈,通过多种方式做深做实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党员、干部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策部署上来,从讲政治的高度支持拥护改革。
“此次主题教育正逢其时,为科技工作提供了锐利思想武器和强大精神动力。”科技部主要负责同志表示,科技部将认真贯彻落实主题教育各项部署要求,创新载体形式,引导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持续推动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见行动,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保障。
为奋进新征程凝心聚力
***总书记在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大举措,对于统一全党思想、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深刻认识开展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扎实抓好主题教育,为奋进新征程凝心聚力。
统一全党思想意志行动、始终保持党的强大凝聚力、战斗力的必然要求
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总书记指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是我们党创造历史、成就辉煌的一条重要经验。”新时代新征程,在全党开展好主题教育,推动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不断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向深入,是统一全党思想意志行动、始终保持党的强大凝聚力、战斗力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巨大的政治智慧和理论勇气,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新时代十年,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同时要看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奋进新征程尤须以科学理论指引前进方向。
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总书记指出:“这次主题教育确定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题,就是要推动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不断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向深入。”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少数”。深入开展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必须发挥好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以上率下的重要作用。广大党员干部要紧紧围绕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主题,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把党锻造成一块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坚硬钢铁。
推动全党积极担当作为、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新征程,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各种不确定难预料的风险挑战,要实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战略目标,迫切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党中央确定在全党开展这次主题教育的主要考量。”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论述,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我们要着眼实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战略目标,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气神进一步提振起来,凝聚起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完成这一中心任务,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任务越艰巨、考题越难解,越需要通过主题教育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保事业发展的正确政治方向,紧扣中心大局认真履行职能、积极担当作为,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下去,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为实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作出积极贡献。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奋进新征程的行动指南。只有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我们党才能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要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的高度自觉,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推动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终身课题常修常炼、常悟常进,以勇于担苦、担难、担重、担险的实际行动诠释对崇高理想的坚守、对如磐信念的践行,真正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的强大力量。要一刻不停地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锤炼,做到真心爱党、时刻忧党、坚定护党、全力兴党,真正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锤炼党性的强大力量。在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的基础上,把“六个必须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必然要求
打铁必须自身硬。***总书记指出:“开展主题教育是今年党的建设的重大任务。”确保主题教育取得扎实成效,要求我们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善于运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查不足、找差距、明方向,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开展主题教育,对于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具有很强的战略意义和现实针对性。从推进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看,开展好主题教育,有利于确保全党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的团结统一;有利于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从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看,开展好主题教育,有利于充分发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作用,持续深入破解大党独有难题。从党的自我革命看,开展好主题教育,有利于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永远吹冲锋号,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把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坚强保证。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党内许多突出问题得到解决,但是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以及“四个不纯”长期存在,管党治党一刻也不能放松,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直面新时代管党治党新形势新任务,深刻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时代课题,为全党时刻保持清醒和坚定、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指明了行动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定不移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教育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突出问题导向,接受政治体检,打扫政治灰尘,纠正行为偏差,解决思想不纯、组织不纯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使我们党始终充满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而努力奋斗
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总书记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全局大局,系统阐释了建设农业强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目标任务、战略重点和主攻方向。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立足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把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摆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位置,科学谋划和推进“三农”工作,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住、紧紧抓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而努力奋斗。
深入理解农业强国的中国特色和目标要求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总书记科学把握农业现代化一般规律和我国国情农情,明确提出建设农业强国的基本要求和中国特色并进行战略部署。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进一步增强建设农业强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坚定性和自觉性。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总书记指出:“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国家安全基础,都离不开农业发展。”我国人口规模巨大,随着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全社会对农产品数量、质量和品种多样化的需求持续提高,对农业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的需求显著增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才能不断满足人民需要、提高人民生活品质。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需要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才能畅通工农城乡循环,扩大农村消费和投资需求,释放农业农村增长动力和发展潜能。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必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才能有效防范涉农领域安全风险,保障粮食安全,夯实国家安全基础。
建设农业强国要体现中国特色。***总书记指出:“建设农业强国要体现中国特色,立足我国国情,立足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要求,走自己的路,不简单照搬国外现代化农业强国模式。”建设农业强国既要遵循农业现代化一般规律,又要遵循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体现中国自然资源、历史文化、发展理念等特色。一是依靠自己力量端牢饭碗。坚持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和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粮食安全战略,走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二是依托双层经营体制发展农业。坚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顺应小农户分化和技术变革趋势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发挥家庭经营和统一经营各自优势。三是发展生态低碳农业。坚持农业绿色发展,倡导农牧结合、种养循环,推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和农业节水,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促进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四是赓续农耕文明。我国农耕文明中得时之和、适地之宜的种植经验,精耕细作、用养结合的种植理念,桑基鱼塘、农桑结合的经营模式,以及顺天应时、共生共荣,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生产和消费观念等,同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具有高度契合性,将两者贯通起来,可以创造出新的现代农业模式。五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高农业发展的包容性和农业支持政策的普惠性,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常态化帮扶机制,促进农民共同富裕。
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总书记指出:“建设农业强国,基本要求是实现农业现代化。我们要建设的农业强国、实现的农业现代化,既有国外一般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要锚定供给保障强,加快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使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产量增长跟上需求增长步伐,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提升主要品种储备调控能力。锚定科技装备强,加快推进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面向农业生产需求优化农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整体提升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推广普及的创新体系效能,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装备水平。锚定经营体系强,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壮大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推动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锚定产业韧性强,推动农业从种养环节向农产品加工流通等二、三产业延伸,发挥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乘数效应;发展气候智慧型农业,科学应对高温、干旱、洪涝等极端天气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挑战,以更可持续的方式提高农业生产力。锚定竞争能力强,深入推进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打造具有更强创新性、更高附加值、更具竞争力的农业产业链供应链。
准确把握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着力点
建设农业强国是一项长期任务,既要有紧迫感,又要保持战略定力和历史耐心,增强系统观念,谋定而后动。要加强党对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科学谋划和推进“三农”工作,加强顶层设计,抓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各项工作,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2022年,面对国际国内复杂形势,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了。面向未来,我国将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要针对需求结构的变化趋势分解产能增长目标,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提高产能。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规范完善耕地占补平衡;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保护好地方政府抓粮积极性和农民种粮积极性。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要全面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统筹部署、协同推进,抓住重点、补齐短板。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只有产业兴旺了,才能让农业经营有效益、成为有奔头的产业,才能让农民增收致富、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才能让农村留得住人、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顺应市场需求变化和产业空间布局规律,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发展乡村二、三产业,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这个底线任务,把脱贫人口和脱贫地区的帮扶政策衔接好、措施落到位,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抓好农业科技创新和深化农村改革。这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两大驱动力量。立足我国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激活资源、要素和经营主体,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拓展农业生产可能性边界。要大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推进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整合各级各类优势科研资源,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遵循科技创新规律,以产业急需为导向,集中力量组织技术攻关。完善评价激励机制,鼓励科研人员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成果留在农民家,促进农业科技成果集成配套、进村入户。要深化农村改革,把住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这条主线,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把强化集体所有制根基、保障和实现农民集体成员权利同激活资源要素统一起来,搞好农村集体资源资产的权利分置和权能完善,让广大农民在改革中分享更多成果。扎实做好承包期再延长30年的各项工作,确保大多数农户原有承包权保持稳定、顺利延包。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完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和循环,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大力推进农村现代化。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要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推进农村“物”的现代化,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组织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推进农村“人”的现代化,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法治教育,推进移风易俗,提高农民科学素养。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积极利用数字化手段,实施“互联网+基层治理”行动,改进网格化管理服务,提升乡村治理智能化、精细化、专业化水平。
务必以群众满意为标尺
让群众满意,是我们党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次主题教育把“践行宗旨为民造福”作为重要的目标任务,一以贯之地坚持人民至上的鲜明导向。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坚决按照党中央部署,务必以群众满意为标尺,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总书记近日在广东考察时强调:“站稳人民立场,强化宗旨意识,坚守初心使命,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判主题教育成效的根本标准,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是希望、也是鞭策。高质量开展主题教育,不仅在于知,也在于行,更在于在“行”中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坐在办公室都是问题,下基层调研都是办法。大兴调查研究,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途径,也是这次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以调研开局、以调研开路,要多开展事关全局的战略性调研、破解复杂难题的对策性调研、新时代新情况的前瞻性调研、重大工作项目的跟踪性调研、典型案例的解剖式调研、推动落实的督查式调研,切实解决改革发展难题、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群众盼什么,我们就干什么。务必以群众满意为标尺,关键是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干群众想干,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要重点关注农村、社区、企业、医院、学校、“两新”组织等基层单位,聚焦就业、教育、医疗、托幼、养老等突出问题,把群众所思、所盼、所悟变成党和政府所议、所为、所获,确保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群众不满意什么,我们就整治什么。要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大力营造“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浓厚氛围。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相统一,紧紧抓住群众反映最普遍、意见最集中、呼声最强烈的问题,列出任务清单、压实工作责任、交出满意答卷。
群众满意不满意,不在于我们说了什么,而是要看干了什么;不在于记下多少学习笔记,而在于办了多少实事;不在于调研报告如何妙笔生花,而在于发现和解决了多少实际问题。调研不能“腿动心不动”,必须“身到”更要“心到”。不可为调研而调研,只是走马观花。不能因调研给基层增添负担,更不能因调研衍生新的形式主义。
业绩好不好,群众来评判。那些漠视群众利益、滥用权力、以权谋私的党员干部,不可能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支持,也难逃党纪国法的惩处。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根本标准,用好考核“指挥棒”,推动广大党员、干部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沉,奋发有为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我们就一定能够以“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扎实成效,让人民群众切实有感、真正满意。
以学增智 提高履职尽责能力水平
开展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要在以学增智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总书记近日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以学增智,就是要从党的科学理论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把看家本领、兴党本领、强国本领学到手”,并从“提升政治能力”“提升思维能力”“提升实践能力”三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我们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特别是熟练运用其中蕴含的领导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解决问题、推动工作,提高履职尽责能力水平,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讲政治是突出特点和优势。新时代,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把政治能力作为领导干部的首要履职能力。从提出“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从政治上看”“政治问题要从政治上来解决”,到提出“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关于提高领导干部政治能力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新时代提高领导干部政治能力的重要意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要结合新时代我们党抓住政治建设这个“牛鼻子”、根本扭转了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的不平凡历程,深刻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论述,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善于从党和人民的立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练就一双政治慧眼,学会从政治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善于从繁杂问题中把握事物的规律性、从苗头问题中发现事物的趋势性、从偶然问题中认识事物的必然性,看清本质、抓住根本。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善于驾驭复杂局面、凝聚社会力量、防范政治风险,切实担负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政治责任,真正成为政治上的明白人。
掌握和运用科学思想方法是我们党不断取得胜利的宝贵经验。只有把思想方法搞对头,认识问题才能站得高,分析问题才能看得深,才能有效提升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指导解决“桥或船”的问题,为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树立了典范。要准确把握包括“六个必须坚持”在内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科学思想方法,作为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从新时代十年我们党攻克难题挑战、办成大事要事的过程,深刻体会其中的科学思想方法,切实提高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历史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做到善于把握事物本质、把握发展规律、把握工作关键、把握政策尺度,做到方向明确、头脑清醒、应对有方、行动有力。
坚持认识和实践相结合、理论和实际相联系、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相统一,是我们党历次开展主题教育的一贯要求。通过理论学习增长的智慧最终要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践能力,不断破解改革发展难题、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全面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实践要求,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着力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现在,我国发展领域不断拓宽、分工日趋复杂、形态更加高级、国际国内联动更加紧密,这些都对领导干部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及时填知识空白、补素质短板、强能力弱项,不断丰富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锤炼专业作风、涵养专业精神,多掌握“几把刷子”,努力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更好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使命。
以学增智,提升实践能力
——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强化理论武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接地气;突出问题导向,建立民生项目清单,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在全党深入开展,各地区各部门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推动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
为学之实,固在践履。***总书记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对开展主题教育提出明确要求,对“以学增智”作出深刻阐释,强调“要提升实践能力”。奋进在充满光荣和梦想的新征程上,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各种不确定难预料的风险挑战,广大党员干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自觉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党的科学理论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把看家本领、兴党本领、强国本领学到手,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中存在的各种矛盾问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从提出精准扶贫理念,推动中国减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到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有力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从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让广袤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统一,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党和国家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贯穿着强烈的问题意识、鲜明的实践导向。正是在这一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我们党团结带领亿万人民攻克了一个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险阻,创造了一个个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坚持以学增智、提升实践能力,就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全面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实践要求,真切感悟科学理论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把这一思想变成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绳短不能汲深井,浅水难以负大舟。党和国家事业越发展,对领导干部的能力要求就越高。***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需要我们探索创新。这对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对我们的精神状态、作风形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只有学懂弄通做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熟练掌握其中蕴含的领导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履职尽责的能力和水平,才能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坚持以学增智、提升实践能力,就要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着力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积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为党和人民履好职、尽好责,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领导干部的专业化水平,是党领导发展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支撑。现在,我国发展领域不断拓宽、分工日趋复杂、形态更加高级、国际国内联动更加紧密,对党领导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无论是分析形势还是作出决策,无论是破解发展难题还是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都需要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坚持以学增智、提升实践能力,就要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时填知识空白、补素质短板、强能力弱项,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抓紧学习掌握各方面知识,特别是要提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政治能力、战略眼光、专业水平,努力成为所在工作领域的行家里手,使各项工作更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以主题教育为契机,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奋发进取的智慧和力量,把所学所悟转化为解决各种复杂问题、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能力,转化为锐意进取、担当有为的精神状态,转化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务实行动,就一定能够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书写新辉煌、创造新业绩。
以学增智,提升思维能力
——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以学增智,就是要从党的科学理论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把看家本领、兴党本领、强国本领学到手。”***总书记近日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对开展主题教育提出明确要求,对“以学增智”作出深刻阐释,强调“要提升思维能力”“做到善于把握事物本质、把握发展规律、把握工作关键、把握政策尺度,增强工作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
思维能力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能力的最直接体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指导解决“桥和船”的问题,是一个逻辑严密、内涵丰富、系统全面、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六个必须坚持”,是这一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重要体现。准确把握包括“六个必须坚持”在内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更好领会这一思想的精髓要义,才能把思想方法搞对头,认识问题才站得高,分析问题才看得深,开展工作也才能把得准。在主题教育中以学增智、提升思维能力,最关键的就是要把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转化为自己的科学思想方法,作为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用以改造客观世界、推动事业发展,用以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
***总书记明确提出,“切实提高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历史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这一系列重要思维能力,体现了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的内在要求,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领导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来自外部的风险挑战始终存在并日益凸显。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党的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不少顽固性、多发性问题。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需要应对的风险挑战、防范化解的矛盾问题比以往更加严峻复杂。只有切实提高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历史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才能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继续披荆斩棘、勇毅前行,奋力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善于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抓住关键、找准重点、阐明规律,把谋事和谋势、谋当下和谋未来统一起来,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切实做到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各项事业。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提升思维能力归根结底要通过实践检验。党的十八大以来,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审时度势作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坚持在发展中改善民生,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实践证明,只有把握事物本质、把握发展规律、把握工作关键、把握政策尺度,才能掌握各项工作的时度效;只有增强工作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新时代新征程,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以强化理论学习指导发展实践,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打破思维定式,转变思想观念,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提出的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以创造性工作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总书记强调,“我们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各样的拦路虎、绊脚石,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看家本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学懂弄通做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这一思想变成强大思想武器,不断提升思维能力,不断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我们就一定能破解各种发展难题、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以学增智,提升政治能力
——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在全党深入开展,各级党组织务必在深入、扎实上下功夫,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见实效。”近日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总书记深刻阐明“以学增智,就是要从党的科学理论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把看家本领、兴党本领、强国本领学到手”,并从提升政治能力、提升思维能力、提升实践能力三个方面提出明确要求。
在干部干好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有了过硬的政治能力,才能做到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当前,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越是任务艰巨、形势复杂,越要注重提升政治能力,切实担负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政治责任。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不懈学懂弄通做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政治理想,正确把握政治方向,坚定站稳政治立场,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加强政治历练,积累政治经验,使自己的政治能力同担任的工作职责相匹配,真正成为政治上的明白人,永远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责、为党奉献。
提升政治能力,就要善于从党和人民的立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总书记强调“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在主题教育中以学增智,必须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善于思考涉及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问题,加强战略性、系统性、前瞻性研究谋划。要时刻把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事关人民根本利益的大事放在心上,把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最根本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地区和部门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局,牢记“国之大者”,一切在大局下思考、一切在大局下行动,真正让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提升政治能力,就要善于从繁杂问题中把握事物的规律性、从苗头问题中发现事物的趋势性、从偶然问题中认识事物的必然性。新时代这十年,***总书记应时代之变迁、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提出“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实践表明,党的理论创新过程就是一个把握事物之间内在联系、揭示客观规律、预见事物发展必然趋势的过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我们要熟练掌握这一科学理论蕴含的领导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善于运用这一科学理论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准确把握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观察分析形势首先要把握政治因素,特别是要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做到眼睛亮、见事早、行动快。
提升政治能力,就要善于驾驭复杂局面、凝聚社会力量、防范政治风险。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从未遇到过的。善于运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深刻洞察时与势、危与机,积极识变应变求变,才能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要以国家政治安全为大、以人民为重、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本,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时刻保持箭在弦上的备战姿态,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对各种风险见之于未萌、化之于未发,坚决防范各种风险失控蔓延,坚决防范系统性风险。要提高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
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反复证明了一个道理:政治上的主动是最有利的主动,政治上的被动是最危险的被动。新征程上,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变成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我们的事业就一定能够无往而不胜,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以学正风 永葆清正廉洁政治本色
在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指出:“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以学正风,是***总书记从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提出的明确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改造主观世界,持续涵养廉洁奉公正气,做良好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的引领者、营造者、维护者。
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艰苦斗争环境中锻造了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优秀品格,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成为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以及“四个不纯”长期存在的现实和管党治党一度宽松软的问题,***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强调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坚持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基本原则,深化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党的建设规律的认识,为党长期执政、永葆活力提供了根本遵循。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把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传承好发扬好。
***总书记强调:“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我们党作为一个在中国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对作风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率先垂范,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坚决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坚决破除特权思想、特权行为,坚决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经过持之以恒正风肃纪,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氛围基本形成,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
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以学正风,就是要通过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时刻保持思想上的清醒和坚定,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为涵养廉洁奉公正气打牢思想基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着中国共产党人政治品格、价值追求、精神境界、作风操守的要求。党员干部要加强理论学习、提升理论修养,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秉公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为民用权,自觉接受监督、真诚对待监督。不断提升党性修养和思想境界,保持对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的执着追求,同时要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政治本色。
作风问题的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以学正风,必须学深悟透做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用实际行动坚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勇立潮头 干在实处 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上展现陕西担当
文化自信自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总书记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际,在首届中国—中亚峰会举行前夕,***总书记专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深刻阐明了陕西在新征程上一系列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给全省上下以极强的思想指引、精神鼓舞、奋斗感召,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更是我们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行动指南。我们要学思践悟、知行合一,勇立潮头、干在实处,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步伐,坚定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贡献陕西力量。
高举旗帜在凝心铸魂、担当使命上干在实处
指导思想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思想旗帜引领伟大征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我们推动工作、解决问题的“公开讲话”。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是我们最根本的政治任务。
增强理论武装工作的战略定力。理论强,才能方向明、人心齐、底气足。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站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及时跟进、系统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把握这一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精髓要义、实践要求,把握这一重要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自觉从党的科学理论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坚持理论舆论同向发力、同频共振,贯通抓好深化、内化、转化的工作,充分彰显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力量、实践伟力,着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胸怀“国之大者”,全面对标对表,时刻关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坚如磐石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
增强肩负文化使命的历史自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越是接近目标,越需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越需要增强人民力量、振奋民族精神。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定不移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新时代文化建设,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文化建设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贯彻“双效统一”要求,一以贯之抓好学习贯彻、执行落实,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让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巍然耸立。
增强维护文化安全的时代责任。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历史和现实反复表明,一个抛弃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统筹发展和安全,正确处理好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社会主义文化与资本主义文化的关系,在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中始终保持中华文化立场、展现中华文化魅力。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着力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在事关文化发展方向等大是大非问题上保持清醒头脑,旗帜鲜明批驳错误思潮和主张,守好建好文化阵地、网络阵地,筑牢文化安全的“铜墙铁壁”。
发挥优势在坚持“两个结合”、服务中心大局上作出示范
***总书记指出:“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定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丰富实践依据和深厚文化底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推进“两个结合”中形成的,是坚持“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只有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进一步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才能让马克思主义深深地扎根于中国的土地。
陕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文脉源远流长,圣贤名哲人才辈出,遗存遗址星罗棋布,古籍典藏丰富厚重,特别是以周、秦、汉、唐为代表的历史文化灿烂辉煌,以延安为中心的红色文化独树一帜。坚持“两个结合”,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陕西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理所必然走在前列、作出示范。
充分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精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承续了中华文化的杰出智慧和优秀思想。深入宣传阐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底蕴,阐发蕴含其中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不断增强科学理论的生命力、说服力、影响力,引导人们更加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深入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把其中的文化精华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使激活传统与弘扬传统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厚植理论创新的历史根基、文化血脉,赋予党的创新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
弘扬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是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理论上走向成熟的十三年,也形成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总书记考察延安时指出,“延安革命旧址见证了我们党在延安时期领导中国革命、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光辉历程,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系统总结提炼党中央在延安时期推进理论创新的经验做法,弘扬其历史价值、理论价值、时代价值,为坚持“两个结合”、推进理论创新和理论普及提供有益借鉴。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讲好杨家岭的故事、讲好党的七大的故事,引导人们从党的革命历史中获得启发,更加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紧跟核心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
扎实开展富有学理性的理论研究。陕西高校众多,社科力量充足。加强选题策划,用好社科项目,深化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整体性、系统性、学理性研究。聚焦***总书记关于“两个结合”的重要论述,集中优势力量,加强联合攻关,推出有影响力、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加强中华文化的系统研究,提炼蕴含治国理政智慧的思想文化,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勇立潮头在明确主攻方向、建设文化强省上展现担当
***总书记始终对陕西文化建设充满殷切期望,每次来陕考察都提出明确要求、给出方向指引。建设文化强省是学习贯彻***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的具体行动。我们将牢记嘱托,勇立潮头、埋头苦干,奋力追赶、敢于超越,努力推动文化强省建设迈出新步伐,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提供强大精神动力、有力文化支撑。
勇攀高峰,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深入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用好《陕西省文艺创作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构建催生优秀文化产品的生态链,着力推出更多在全国叫得响的扛鼎之作,推动文艺创作生产由“高原”向“高峰”迈进。把准新时代的铿锵足音,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全景式展现新时代新征程的精神气象。建立重大文化项目揭榜挂帅机制,提升“文学陕军”“长安画派”“西部影视”“陕西戏剧”等文化品牌影响力,打造更多标志性文化产品。围绕培育万亿级文旅产业集群,实施文化产业“十百千”工程,延链补链强链,招引一批标志型、旗舰型的头部企业、重大项目,布局建设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文旅产业孵化基地,着力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国际文化旅游中心。建好长城、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陕西段)及延安革命文物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坚持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精心组织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等活动,为群众提供个性化、差异化、多元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打造精神文明高地,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着重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顺应潮流,有效提升文化创新力。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强区域间、城市间、县域间的资源整合,推动广播影视、演艺娱乐等传统业态转型升级,培育云演艺、创意设计、网络直播等新兴业态,补齐文化制造业短板,形成迭代升级的现代产业体系。做好“无中生有、有中拉长”的文章,推动文化与旅游、科技、制造业、体育、金融等领域的全面跨界融合,把更多文化资源、文化要素转化为文化产品,提升社会发展中文化的重量、经济结构中文化的体量、产业产品中文化的分量。深入挖掘乡村原汁原味的土资源,推动文化遗产旅游、民俗旅游、农耕体验等快速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建立多层次、个性化、体验式的文化设施,创新街景式、融入式、沉浸式的艺术表演,推动线上线下融合互促。抢抓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机遇,加快完善智慧景区、智慧酒店等设施,努力打造更多示范性5G文化消费应用场景。
面向世界,不断扩大中华文明影响力。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系统化挖掘、时代化表达、立体式呈现,真正让收藏在深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充分发挥黄帝陵、兵马俑、延安宝塔、秦岭、华山等中华文明、中国革命、中华地理精神标识和自然标识的IP价值,更加突出陕西在中华文明、世界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守好护好中华文化根脉,凸显周、秦、汉、唐等历史文化印记,积极弘扬关学文化、黄土文化、秦岭文化。加强古树名木、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保护,做好秦腔、陕北秧歌等非遗保护传承。以文载道、以文传声,重点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面向中亚五国,推进陕西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挖掘张骞出使西域、昭君出塞、班超经营西域、玄奘西行等文明交流互鉴故事,拓展“国风秦韵”“丝绸之路万里行”及文物外展等外宣品牌影响力,办好公祭轩辕黄帝典礼、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等活动,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
改革创新,充分激发文化发展原动力。加强文化资源统筹,坚持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制定重点文化资源转化项目清单,最大化释放文化发展潜力。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化国有文化企业混合所有制、员工持股和职业经理人制度改革,健全文化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促进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公平竞争、良性发展。成立秦创原文旅产业创新促进中心,用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做强龙头企业,培育骨干企业,支持中小微文化企业,推动文化市场主体“个转企、小升规、规升级”。锻造优秀人才队伍,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实施“百优计划”“百青计划”,让更多文化人才脱颖而出,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
***总书记反复强调,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在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他再次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
历史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的看家本领。要真正把这个看家本领学到手,就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价值理念、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维习惯,真学以求通透认知、真懂以求思想认同、真信以求内心笃定。
学深精髓要义。理论创新开辟新境界,思想武装必须达到新高度。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如掘井及泉,必然要经历一个由“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过程,那种“不到底”“不到位”的学习,是断然学不到精髓要义的,只有钻进去、研得深、思得透,才能探得源头活水,品尝到“真理的味道”。理不学则不知,学不深则不通。学懂弄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拿出延安时期我们党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吃小米饭、攻理论山”的劲头,坚持及时跟进学、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扎扎实实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努力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领悟蕴含其中的道理学理哲理,把理论基本功练到炉火纯青。
淬炼信仰灵魂。理论清醒是信仰坚定之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关键在于系统理解、吸收内化,其中最深层最内在的是滋养初心、淬炼灵魂、强固信仰。唯有把理论学习与思想改造、党性锻造、品行塑造贯通起来,既深钻细研汲取政治营养,又自警自省清除灰尘杂质,才能提升思想格局和精神境界,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悟之愈深则信之愈坚,要把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过程变成思想过滤、党性提纯、精神淬火的过程,进一步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做到对党的感情像“赤子之心”那样,有至真至爱,对党的追随像“葵花向阳”那样,有不变定力,从内心深处确立思想引领的“定盘星”,坚定理想信念的“主心骨”,筑牢绝对忠诚的“压舱石”。
强化笃行实干。理论因其科学而具有引领力,思想因其求实而具备战斗力。***总书记曾用战国赵括“纸上谈兵”、两晋学士“虚谈废务”的历史教训告诫我们,读书是学习,运用也是学习,并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既讲是什么、为什么,又讲怎么看、怎么办。检验是否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还要看能否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桥和船”。我们既要“学而时习之”,更要“学而恒用之”,大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时刻牢记“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搞好“靶向式”学习,善于用理论之“矢”射实践之“的”,一体贯通思想变思路、思路变举措、举措变实效的链路,真正彰显真理和主义的实践伟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实践。
目录 在2023年党建理论文章总集汇编 (30篇) 目录